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复习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复习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复习

一、认识自我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必然的,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

▲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1)身体外形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等。

※3、悦纳自己生理变化的原因:(1)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2)青春期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生理变化,在生理变化的一定时期内会出现身体发育的不协调等正常现象。

▲ 4、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就是欣然接受自己,既要欣赏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不足。悦纳自己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心理会产生矛盾,充满烦恼,这也是正常现象,但需要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协调发展。

▲ 2、解决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1)向老师、家长、亲友寻求帮助;(2)向社会寻求帮助;(3)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在情绪不好时听音乐、打球、与同学聊天、给朋友写信等。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是解决心理矛盾的最主要方法)

▲ 3、克服青春期烦恼的方法:(1)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对自己提出自我完善的阶段性目标。

(三)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 1、人最基本的情绪种类是:喜、怒、哀、惧

★2、人的情绪在最基本情绪基础上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情绪,因此,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人的情绪在表露时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因此,应学会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用合理的方式适度的表达情绪,不给周围的人产生不良影响。

★3、正确认识情绪的作用(情绪犹如双刃剑,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2)消极作用:会使人感到难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

▲ 4、情绪需要调节,情绪可以调节,通过有效的方法理智调节情绪,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控制情绪的消极作用,有利于我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康成长。

★5、调节情绪的方法:(1)注意转移法:※(①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②做自己感兴趣的事;③改变环境、野外散步等。)(2)合理发泄法:※(①在适当场合哭一场;②向他人倾诉;③进行激烈运动;④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3)理智控制法:※(①自我嘲解;②自我安慰;③自我暗示;④心理换位;⑤学会升华。)★6、影响情绪的因素:(1)情绪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2)情绪与个人的生活态度紧密相连;(3)情绪与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有关;(4)情绪受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也会影响个人的健康。

(四)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相伴人生,挫折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精彩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挫折。

※2、认识造成挫折的原因: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挫折发生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积极应对,对症下药,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

(1)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3)家庭和学校因素;(4)个人因素。

▲ 3、挫折对人的影响:一方面它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我们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1)面对挫折和逆境,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做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应冷静思考,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成为生活的强者。

(2)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地认识、分析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⑤冷静对待;⑥请求帮助。

(五)锻炼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

※1、意志坚强的表现: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控性等,表现为在困难面前和复杂的环境中,知难而进,处世果断,措施坚决;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骄不躁,具有顽强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坚强的意志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克服弱点、获得成功,有利于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成就人生。

▲ 3、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六)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坚持的观点:(1)全面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

▲ 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3、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通过对自己优点和缺点的认识,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然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追求进步,完善自己。

二、自尊自强

(一)认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动物生命、微生物生命、植物生命)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2、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包括人类在内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

★4、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必须做到:(1)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生存的法则,不把人类意志强加于自然生命;(2)尊重、关爱、呵护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自然生命,不破坏自然生命生存的环境,不残害自然生命;(3)善待大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二)尊重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1、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肯定生命、悦纳生命。

※(1)我们的生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这样的缺憾,那样的不满意。但是,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不必太在意,我们应该肯定生命、悦纳生命。

※(2)人的生命生来平等,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因此,我们既没有必要因他人对我们生命中的缺憾的不尊重而憎恨自己,也不能拿他人生命的缺陷说三道四来取乐。

★2、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1)人只有一次生命,人的生命极其珍贵,我们应加以尊重和珍爱;

(2)我们的生命是自己的,但由父母赋予,也是父母的,同时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因此,我们应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我们无权去自残和自杀;

(3)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们的生命遭到多大威胁,面临多大挫折,我们都不轻言放弃、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3、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1)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我们要追求积极向上人生目标,在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2)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劳动创造的成果是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从日常点滴的生活、学习、劳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价值。

(三)做一个有自尊的人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 2、自尊与知耻的关系:(1)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2)真正自尊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3)唯有知耻,才有自尊;(4)自尊和知耻都是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两者密切联系。

▲ 3、怎样做一个自尊的人:

(1)做一个自尊的人,首先要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因为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做一个自尊的人,要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维护适度的自尊;

(3)尊重他人是获得自尊的前提,因此,做一个自尊的人,应善于尊重他人,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已及人。

(4)做一个自尊的人要懂得知耻,但必须克服虚荣。

4、关于尊重他人的认识: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①对人有礼貌;②尊重他人的劳动;③尊重他人的人格;

※(2)怎样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3)尊重的意义:尊重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①尊重可以使人理智;②尊重可以使人悔过;③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5、虚荣心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是自尊的误区,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要自尊,就必须克服虚荣。

(四)做一个自信的人

▲ 1、自信的含义——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意义——(1)自信永远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2)自信永远是一种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3)自信永远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4)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3、怎样做一个有自信的人:

★(1)看到自己的长处,不断争取进步,用成绩来培养自信。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2)相信自己行,大胆尝试,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用实力来支撑自信,因为,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3)做一个自信的人,必须克服自卑和自负的不健康心理状态。

★(4)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自信拥有坚如磐石的根基。在与外国友人交往中自觉展示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决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 4、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关系认识:(1)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准确定位和客观评价;自负高看自己,自卑轻视自己,都是对自身力量的不客观认识;(2)自信者所追求目标的依据是客观的,是可以实现的;而自负者和自卑者所追求目标依据是虚假的,只能远离成功。(3)自信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自负、自卑是自信的误区,是不健康心态。(4)自信者拥有乐观、好奇、专注等良好品质,而自负、自卑者都以我为中心等。

(五)做一个自立的人

▲ 1、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学会走路,标志着身体自立;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标志着获得基本自立的人生;敢于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标志着走向真正自立。)

▲ 2、自立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1)自立作为人的成长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2)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

★3、做一个自立的人:(1)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思想,告别依赖。(2)学会自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做到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到实践中反复锻炼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

(六)做一个自强的人

▲ 1、自强的含义——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

※2、自强的表现——(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2)自尊自爱,不卑不亢;(3)勇于开拓,积极进取;(4)志存高远,执著追求。

▲ 3、自强的意义——(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2)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3)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怎样做一个自强的人:(1)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理想,自强的航标)。(2)能够战胜自己,不放任自我(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3)发现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三、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

(一)学会与父母交往和沟通,感恩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尊敬、侍奉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家庭,为我们付出很多;

(2)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奉献是至深至纯的、无私和永恒的、无微不至的和不求回报的爱和毫无保留的奉献;

(3)孝敬父母和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感恩父母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4)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是自觉履行亲情义务的表现。

★3、怎样孝敬和感恩父母?

(1)未成年人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把对父母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①体谅、关心父母;②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③努力学习,争取进步,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给予父母精神慰藉;④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烦恼。

(2)我们孝敬父母必须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尊敬和侍奉,是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报答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对我们养育之恩的报答。

(3)孝敬父母不是盲目的顺从,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应该依法办事,不包庇。

(4)我们还要尽已所能,孝敬父母的父母。

4、积极与父母沟通,化解“爱的冲突”。

▲(1)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增强,渴望独立做人、独立行事,而父母眼里的我们依然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加上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分歧,必然会产生“爱的冲突”。

★(2)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和严要求。

▲(3)对于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要理解和尊重父母,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对于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否认和漠视,也不能夸大,而是要主动与父母沟通,积极化解。

※(4)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①前提—彼此了解;②关键—尊重理解;③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换位思考;④结果—求同存异。

※(5)与父母沟通的艺术:①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②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③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④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二)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

▲ 1、正确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

(1)闭锁心理是指将自己闭锁起来的心理状态。

(2)闭锁心理的危害:闭锁心理会使我们陷入孤立,失去友谊与快乐,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

(3)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克服闭锁心理,开放自我,养成热情开朗的良好性格,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认识朋友的作用,学会正确交友

▲(1)朋友的作用:朋友能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更多的欢乐,拥有更多的经验,促使我们更快的进步。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2)学会正确交友:

▲①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我们的朋友更多的就是同学。所以,应在身边交友;

★②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要认识到给予与分担是双向的;

▲③交友要做到: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对朋友不求全、不求同,要学会接纳差异。

★④真正的朋友和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持,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换取朋友,维持友谊。

★⑤要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注意慎交朋友。

▲⑥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⑦不踩交友的误区:哥们儿义气、不讲原则的迁就、互相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为朋友两肋插刀而触犯法律等。

3、正确认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1)异性同学间正常交往的意义(作用)

①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

加丰富的友谊;

②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实现性格的优势互补,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③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④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2)男女生之间应怎样正常、健康交往

①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④男女生之间应坦然大方地交往,去获取尊重和友谊。

▲(3)正确认识青春期对异性的情感:进入青春期,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美丽的事。但男女生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学会控制和正确选择。

(三)学会与老师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1、老师对我们成长的作用:①老师是人类文明、人类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②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教给我们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智慧;③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老师是我们道德人格形成的导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和榜样,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即使将来科学技术再怎样发展和进步,网络文化再怎样发达和普及,教师和学校都不可能消亡。

2、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民主平等。

★(2)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师生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3)新型师生关系下,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学会与老师沟通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与老师交往,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2)掌握与老师交往的艺术和沟通方法: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当我们对老师的要求、做法等持不同意见,甚至反感时,我们可以换位思考,站在老师角度想一想时,也许我们会改变观点的。);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老师是教我们做人,传授我们知识的人,我们在与老师相处中,避免不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不要因此而拉开了与老师的距离。受到老师的表扬固然好,因为,老师的表扬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一种激发、一种希望,但是,老师的批评对我们也是一种爱,是一种鞭策,是一种帮助和关心,更是一种期待。);③原谅老师的错误(※老师在我们心中很崇高,很伟大。但是,我们与老师交往时不要忘记,老师也是平凡的人,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对于老师的无心之过,我们应原谅。另外,对于老师的错误,我们应该善意的指正,这也是我们学生对老师的爱和帮助。我们在指正老师的错误时是需要讲方法,讲技巧的,不能使老师难堪);④礼貌待师;⑤注意场合;⑥勿失分寸等。

(四)做一个懂礼貌、有礼仪的中学生

▲ 1、什么是礼貌?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2、礼貌的意义:(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①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②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这些品质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①是否有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②是否有文明礼貌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3)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要求,有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

▲ 3、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1)对人有礼貌主要表面在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

▲(2)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4、认识礼仪的意义:

▲(1)礼仪缘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

★(2)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3)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 5、中学生个人礼仪要求:

(1)个人礼仪的表现: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

(2)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及意义

①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②意义(作用)—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有助于强健我们的身体,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 6、怎样掌握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1)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思考。只要我们注意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够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2)讲礼仪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3)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

※7、掌握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的意义:掌握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8、有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观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五)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

※1、我们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学习竞争、升学竞争、就业竞争、商业竞争、体育竞争等。

▲ 2、认识竞争的作用:(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①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②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③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2)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①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②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③更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的时候,会把别人的成绩看做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3、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

(1)我们生活在竞争的社会里,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存,因此,我们要培养竞争意识,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竞争。

(2)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3)学会公平竞争,在竞争中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准则。

(4)学会正当竞争,做到胜之有道。

(5)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与竞争对手一起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实现自我超越。

(6)正确认识竞争中的成与败,不以成败论英雄。

▲ 4、认识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2)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3)合作的意义(作用)—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①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②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的结果。

③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④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

⑤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5、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3)在竞争中合作的真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争取“双赢”。

(六)做一个诚信的人

※1、诚信的含义:“诚”,就是内诚于已,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诚信的意义(重要性):

(1)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美德。

(2)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即诚信是人立身立业之本)

(3)只有人人讲诚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4)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4、正确对待“承诺”

(1)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会给人留下轻诺寡信的印象,就可能对自己的信用造成长期的难以弥补的损害,产生信任危机。

(2)做诚实的人要学会慎重承诺,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要学会拒绝;一旦承诺,就应努力兑现。

※5、坚持诚信守则

(1)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2)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应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

(3)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应站在长远利益的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应站在法律的一边。

★6、学会用智慧正确处理诚信问题,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1)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2)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牌;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3)诚信需要正确处理诚实与说谎的关系:①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②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③诚信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七)懂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2、学会换位思考

▲(1)换位思考,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达到理解,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谅解也是一种宽容,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因为,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3)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学会与人为善

▲(1)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帮助别人,关怀和体谅别人。

★(2)与人为善的意义:①善良是人类最好的德行之一,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善良也是一种真诚广博的爱心。

②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与人为善,才能享受到真正内心的快乐。③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为,才能组成美好和谐的社会。

▲(3)与人为善不是无原则,与人为善要讲原则,要是非分明。

(八)人生而平等,学会平等待人。

★1、人生来平等。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平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等是平等的。

★2、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尊重他人、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 4、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自恃“财大气粗”、“大权在握”、“智力超群”或者“体力过人”而认为“高人一等”,由此鄙视其他人。这种思想和做法是错误的。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6、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摒除陈腐观念。

(九)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

1、学会相互尊重

※(1)人们需要相互尊重。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我们尊重他人,不仅仅限于尊重个体,还要尊重社会。我们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2、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相互理解。理解需要尊重、善意,更需要积极的沟通。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理解开始。

3、生活需要宽容

★(1)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和合作。

▲(2)宽容的意义:①宽容是一种美德,为人宽容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为人宽容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②宽容是一种境界。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学会了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③懂得宽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善于宽容,利人利已;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恨、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宽以待人”。①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中伤害别人,甚至因一时糊涂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时,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②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等道歉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4)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全作的基础。

※(5)我们要宽容他人,也要宽容、悦纳自己。

▲(6)宽容要有原则,不能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宽容也不是曲直不分、麻木不仁;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坚持已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才能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

(十)正确对待世界文化交流

▲ 1、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历史性、民族性和独特性特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正是各国各民族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 2、各国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但不分优劣,各有千秋,都有自身生存发展的权利和空间,都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我们应该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开放的胸怀,积极沟通,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尊重、珍惜和保护各国各民族文化。

▲ 3、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尊重、学习外来文化,又不能迷失方向,保持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守护好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还要努力继承、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四、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 1、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1)从众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青少年被流行事物所吸引而从众是难免的。

(2)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流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因此,青少年在对待社会流行时不能盲目从众,要增强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智选择,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杜绝不良嗜好和追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 2、正确对待好奇心

(1)大胆、创新、喜欢新鲜事物是青少年所具有的正常心理特征。因此,好奇心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

(2)好奇是兴趣的开始,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培养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爱好,进而发展为高雅情趣,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3)要注意对好奇心的把握,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误入歧途,沾染不良行为,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1)我们是21世纪的人,新时期对我们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智慧、形成良好品德。

(2)学习是我们成长的需要,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需要。

(3)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 2、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学习中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①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使我们失去学习动力,停滞不前;②过渡的学习压力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2)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通过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自觉适度加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1)考试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境,是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我们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是选拔学生的较公平的标准。

※(2)考试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

★4、克服焦虑,从容面对考试

(1)学习压力常常与考试联系在一起,承受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是我们每个学习者必须的考验。

(2)适度的考试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①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待;②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③树立正确的考试和学习观念。

(三)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的选择

▲ 1、生活中充满选择,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关键选择,要敢于选择,慎重选择。

▲ 2、选择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①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②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及实现的可能。

※3、选择就业,首先要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其次要综合考虑自身素质、兴趣爱好、经济报酬、国家需要等因素;最后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

(四)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 1、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集体与个人的关系:①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给我们温暖、关爱和力量;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②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没有个人的集体是不存在的。③集体和个人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①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因此,个人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②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③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相互依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表现(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使集体成为我们依恋的家;(2)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

建设贡献才智;

(3)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4)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3、认识“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的含义及内容: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团队精神在学校体现在校风、班风及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在社会则体现在敬业和与同事的精诚合作中。

(2)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

※①集体是社会的细胞,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的数量和智慧,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没有团结的集体只能是一盘散沙,没有什么战斗力;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改造世界的工程越来越繁杂和艰巨,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必须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否则,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可能获得成功。

▲③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树立远大理想,选择希望人生

※1、认识理想

(1)理想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

▲ 2、理想的作用

(1)理想是指路明灯,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

(2)崇高的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是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

(3)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

★3、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是通向理想的唯一道路。

★4、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理想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也可以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出生和成长在中国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享受着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成果。

※2、在当今社会繁荣进步的同时,我国也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人口负担、就业压力、环境恶化、贫富差距、腐败犯罪,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各界和全体人民的长期努力,共同奋斗。

▲ 3、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在感受国家、社会进步的同时,有责任了解和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增强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4、创造美好社会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七)热爱祖国,珍爱民族文化,共铸精神家园。

▲ 1、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息息相关,祖国的命运影响个人前途,国家的兴旺、富强也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祖国命运,儿女所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报效祖国之志,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用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的精神血脉,民族的根。传承民族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众长,推进创新,建设起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

五、学法用法

(一)认识法律

★1、法律的特征:法律有三个显著特征。

(1)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特殊行为规范。①这是法律的重要特征;

②法律的创制包括“制定”和“认可”两种形式;③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即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2)法律是一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①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②国家强制力是指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组成的国家暴力;③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3)法律是一种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①这是法律的显著特征;②这一特征体现了法律的平等性。

▲ 2、法律的含义: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①规范公民行为:我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突出表现: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等;③制裁功能: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打击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2)法律的保护作用:①法律保护公民的生活,是我们生活的“卫士”;②法律保障国家的治理,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 4、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5、法律、道德、纪律的比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具有国家强制力,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依靠舆论、习惯、信念等保证实施;纪律由相关部门、单位根据需要制定,依靠教育及行政手段来实施,只适用本部门、本单位的人。(道德适用的范围大于法律的范围)

(二)认识违法与犯罪

▲(1)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报复。要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同不法侵权行为作斗争。

★(2)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要智斗,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硬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面对不法分子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机智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脱身、设法稳住歹徒、记住不法分子相貌特征、了解歹徒去向、事后报案、主动协助公安、司法人员调查、保护犯罪现场、保留证物等)。

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1、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行使权利,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4)公民行使权利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权利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人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2)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3)有些内容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4)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它们具有一致性。

▲ 4、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让法常驻心中,

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以法作为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守法、用法、护法,树立牢固的依法治国和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二)法律赋予公民权利,规定公民义务

※1、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3、公民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对他人、对社会必须承担某些责任。这些责任的履行具有强制性。

★4、公民的基本义务: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称之为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义务。

(三)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1、受教育权的含义: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地位、作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就个人来说,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受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因此,就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2)从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健。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能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多作贡献。所以,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3、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怎样维权:①与父母(或老师)沟通解决;②寻求父母(或老师)帮助解决;

③找居(村)委会帮助解决;④找学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帮助解决;⑤找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或妇联帮助解决;

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4、关于义务教育的认识:(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2)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强制性、②公益性(与免费性相联系)、③统一性;(3)义务教

育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适龄儿童、少年应履行的三大义务: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四)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侵犯

1、公民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2)生命健康权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4)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利;(5)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2、我国涉及保护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2)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5)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暴力、危险场所和有安全隐患的环境等。

▲ 4、当我们在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健康权时,法律一样赋予别人生命健康权,也要求我们负有不伤害别人生命健康的义务。

※(五)人身自由权是宪法赋予我们的一项基本权利

1、人身自由权的含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2、人身自由权的地位、作用:①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②人身自由权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③人身自由权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六)人格尊严不可侮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是公民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 2、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高官还是贫民、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人格尊严权,并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 3、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4、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具体方法有:(1)自行与侵权者协商解决,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承担责任;(2)寻求有关方面(父母、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帮助;(3)寻求法律援助;(4)依法诉讼等。

5、我国法律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的规定。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2)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丑化公民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都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3)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或变更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4)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七)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

▲ 1、隐私的含义: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愿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即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 2、隐私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3、隐私权的地位、作用:(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隐私权有利于保护公民正常生活不受干挠,内心世界不被侵扰。(2)法律保护公民稳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4、怎样维权:(1)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2)依法起诉(请求司法保护),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必要时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 5、为什么要尊重和维护隐私:(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2)也是法律的要求;(3)是现代文明的标志;(4)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 6、怎样尊重和维护隐私:(1)尊重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2)需要强化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3)需要增强法律意识;(4)自觉提升道德觉悟;(5)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八)公民享有财产权、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

1、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

(1)合法财产及财产所有权的意义:

※①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包括私人合法收入、房屋、储蓄、林木、图书、生活用品、牲畜等。

★②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义:①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②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③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3)国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①宪法对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作了原则性规定;②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民法和物权法对公民财产的保护就是通过民事法律手段来实现的;③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④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是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

2、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1)遗产:①含义: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②遗留财

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③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2)遗产继承:①继承人:法律上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②继承人范

围:第一继承顺序继承人: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继承人:被继承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③法定继承讲顺序,遗嘱继承可以不讲顺序。④继承人范围确定的依据:血缘关系、婚烟关系、扶养关系。

★(3)遗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①含义: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②我国多数情况下采用法定继承;③法定继承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均等分配,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可以不均等。

▲遗嘱继承:①含义: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②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③遗嘱继承的前提是遗嘱必须有效(即合法)。

▲(4)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是遗赠,不属于遗嘱继承。

★(5)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需要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3、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3)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意义: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鼓劢。

▲(4)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法律保护,受到侵害时可以由父母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九)学习消费者权益

★1、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1)消费者享有安全权—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2)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的强制交易行为;(5)消费者享有依法求偿

权;(6)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7)消费者享有获得受教育权;(8)消费者享有监督权;(9)消费者享有结社权。

★3、怎样维权:(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12315);(3)向工商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寻求仲裁机构帮助解决;(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 4、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1)学习消费知识,提高鉴别、判断和选择能力;(2)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了解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依法维权意识;(3)掌握维权方法;(4)改变和提高消费观念

▲ 5、倡导消费新观念:(1)学会消费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2)克服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避免非理性消费,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3)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4)用环保眼光去选购商品,提倡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5)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结合。

▲ 6、消费者应该履行的义务:(1)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2)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3)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4)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5)遵守和维护市场秩序等。

(十)认识我国公民权利的保障

▲ 1、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 2、我国公民行使权利有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 3、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 4、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七、法律与秩序

(一)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规定内容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普通法律只规定某一方面的内容;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其它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是母法(即是法律中的法律),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视为无效法律,要废止;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要严格于普通法。

※2、国家现行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

①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所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多项自由和权利。归纳起来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

②宪法规定和保护的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涵盖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 4、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一切普通法律创制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因此,公民应自觉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

★5、青少年学生应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性质和内容,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同一切违反和破坏宪法行为作斗争。

(二)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体现。

★3、怎样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依宪治国(或核心是依宪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求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 4、认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指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心环节。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是指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保证。是指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给予惩处。

▲ 5、依法行政的意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取信于民,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依法行使监督权

1、含义:公民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揭发的权利。

2、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方法、渠道: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发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3、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应注意: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八、承担社会责任

(一)维护社会公平

※1、认识公平: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或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2、公平的意义:(1)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公平才能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

(2)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3、理智对待社会公平:

(1)从古到今,社会的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人类始终孜孜不倦地为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而努力,不断推动着社会公平的实现和进步,因此,面对社会的各种不公平,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放弃追求公平的努力。

(2)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应做到: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程度的公平;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智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二)维护社会正义

▲ 1、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1)在社会进程中,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2)在社会进程中,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是最大的不正义。

★2、正义的意义:(1)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 3、制度对维护公平正义的意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

▲ 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以维护正义;

(2)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这是正义的要求);

(3)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4)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并做到见义巧

为,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5)做到尊重规则、尊重自己和承担责任。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认识责任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责任可以来自: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分配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等。)

※(3)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做的事,对责任的承担叫做负责。

※(4)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2、学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是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2)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

▲(3)负责任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赢得自尊自信;增长才干;获得实际利益,总之负责任能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

▲(4)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不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3、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1)对于责任,有一些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有些则不是自愿选择但必须承担的,不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角色和责任是社会所需要的,都应做到“我承担、我无悔”。(2)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培养社会责任感;(3)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及对应的责任;(4)信守承诺,承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5)认识承担责任既意味着付出,也意味着回报。负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某些精神上的代价,付出时间和精力,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和利益等。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6)承担对集体的责任。(7)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①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③国家处于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于承担铸造民族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⑤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努力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总之,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九、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一)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基本国情包含的两层含义:

(1)从国家性质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2)从发展程度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原因):

(1)生产力水平不高;

(2)民族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3)社会主义的各种具体制度不成熟。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基本实现,大约100年。

▲ 5、认识基本国情的意义:是我们制定和贯彻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的基本依据。

★6、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7、我国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8、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关系:

(1)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

(2)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

(3)根本任务的实现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改变;

(4)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9、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造成看病难、住房难、升学难、就业难等的根本原因,而人口众多是各种“难”的重要原因。

(二)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党的基本路线的含义:

(1)完整含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意义。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4)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科学的路线,必须坚持。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指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2)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战略;(3)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5)必须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6)必须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等。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五)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因此,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2)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怎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1)必须做到“借鉴”与“抵制”相结合;(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3)“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4)“积极敞开国门”与“维护自身安全”相结合;(5)还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总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走改革开放之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对应的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2、其他原因:(1)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大业的领导核心(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3)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弘扬等。

▲(八)认识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什么叫小康?现阶段我国小康的特点

※(1)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我国现阶段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十六大小康目标和十七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认识。

※(1)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①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系统性、综合性的目标。

▲(2)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重大举措;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将为现代化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