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11-T1033-2013《工业射线辐射探伤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

DB11-T1033-2013《工业射线辐射探伤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

DB11-T1033-2013《工业射线辐射探伤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
DB11-T1033-2013《工业射线辐射探伤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T 1033—2013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

分级管理要求

Requirements for 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radiography

2013-12-20发布2014-01-01实施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级管理 (2)

5 通用管理要求 (2)

6 分级管理要求 (5)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荣华、王绍林、李航、薛建中、陈文梅。

引言

为规范北京市工业射线探伤行业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的通用和分级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工业射线探伤作业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射线探伤设备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058 γ射线探伤机

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DB11/ 412-2010 放射性物品库安全防范要求

DB11/ 413-2007 放射性物品公路运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射线探伤 Industrial radiography

利用X、γ射线探伤装置(包括含放射源的探伤机、产生X射线的X射线机)对物件进行探伤作业的活动。

3.2

工业射线探伤室 Industrial radiography room

具有屏蔽效能和安全联锁系统的专用于工业射线探伤作业的固定场所。

3.3

固定式探伤 Stationary radiography

在工业射线探伤室内用固定安装的或可有限移动的探伤装置进行的工业射线探伤作业。

3.4

移动式探伤 Mobile radiography

在工业射线探伤室以外使用可移动的探伤装置进行的工业射线探伤作业。

3.5

辐射安全和防护机构 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制订和实施辐射安全和防护相关的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机构。

3.6

管理等级 Management grades

根据工业射线探伤作业中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风险大小划分为四个管理等级。

4 分级管理

本标准将管理等级共分为四级,管理等级的划分及相应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要求见表1。

表1 管理等级的划分及管理要求

管理等级管理对象管理要求

一级γ射线移动式探伤通用管理要求及级管理要求

二级γ射线固定式探伤通用管理要求及二级管理要求

三级X射线移动式探伤通用管理要求及三级管理要求

四级X射线固定式探伤通用管理要求及四级管理要求

5 通用管理要求

5.1 对工业射线探伤单位的要求

5.1.1 应依法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其有效期内从事规定范围内的活动。

5.1.2 应建立辐射安全和防护机构,并至少设置1名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和1名辐射防护人员。

5.1.3 应建立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人员培训、探伤装置检查维护、放射源管理、台账管理、辐射监测、辐射安全检查等。

5.1.4 应制订健全的操作规程,包括探伤室及现场作业、探伤设备使用、监测仪表操作等,并定期修订。

5.1.5 应成立辐射应急组织,明确参与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部门及人员,并制订辐射应急预案。

5.1.6 应对本单位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环保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5.2 对辐射安全和防护机构的要求

5.2.1 辐射安全和防护机构应明确规定成员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

5.2.2 该机构的职责范围应覆盖所有与辐射安全和防护有关的活动。

5.2.3 该机构应对本单位的法人负责,在贯彻执行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过程中具有充分的监督权和核查权,相关部门及个人应予以配合。

5.3 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岗位要求

5.3.1 辐射工作人员包括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辐射防护人员和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射线探伤装置保管人员等。

5.3.2 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

5.3.2.1 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应由探伤单位内负责辐射安全和防护的领导担任。

5.3.2.2 负责辐射安全和防护机构及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5.3.2.3 负责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5.3.2.4 组织本单位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辐射应急行动。

5.3.2.5 组织对本单位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

5.3.3 辐射防护人员。

5.3.3.1 定期组织对探伤室、探伤装置和放射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记录。

5.3.3.2 组织开展相关辐射监测,并负责监测数据的记录及管理。

5.3.3.3 负责个人剂量计及辐射监测仪器的维护、检定及比对。

5.3.3.4 负责辐射防护用品与应急物资的管理及发放。

5.3.3.5 参与本单位的辐射应急行动,控制应急人员的受照剂量。

5.3.3.6 负责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和监测仪表操作技能的培训。

5.3.4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

5.3.4.1 遵守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执行探伤作业相关规程。

5.3.4.2 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使用辐射监测仪。

5.3.4.3 负责作业前后对探伤装置进行安全检查,作业过程中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5.3.4.4 在探伤作业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受照剂量。

5.3.4.5 发现辐射安全隐患及时向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报告。

5.3.5 射线探伤装置保管人员。

5.3.5.1 遵守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执行探伤装置保管相关规程,熟练使用辐射监测仪。

5.3.5.2 负责建立射线探伤装置及放射源的台账并定期盘查。其中,放射源台账的内容包括核素名称、放射源编码、出厂时间、活度、来源及去向等。

5.3.5.3 负责移动式射线探伤装置的出入库管理及安全状况检查。检查时需要在探伤装置相对固定的位置进行辐射水平监测,以确认放射源处于安全位置。

5.3.5.4 负责定期对射线探伤装置及保管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

5.3.5.5 发现辐射安全隐患及时向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报告。

5.4 对辐射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

5.4.1 职业健康管理要求

5.4.1.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探伤工作。

5.4.1.2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后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5.4.1.3 辐射工作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岗位时,应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5.4.1.4 射线探伤单位应建立辐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

5.4.2 个人剂量管理的要求

5.4.2.1 辐射工作人员应进行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

5.4.2.2 辐射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突发事件或执行应急程序时所受到的剂量,应与常规工作中所受到的剂量加以区分。

5.4.2.3 个人剂量档案应包括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并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后三十年。

5.4.3 培训的要求

5.4.3.1 从事工业γ射线探伤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应通过有资质单位的中级以上辐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且每四年接受一次再培训。

5.4.3.2 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应通过有资质单位的初级以上辐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5.4.3.3 辐射工作人员应参加单位内部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射线探伤设备及辐射监测仪器的使用、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等培训。

5.5 辐射监测的要求

5.5.1 辐射监测应包括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探伤装置监测、作业场所监测、周围环境监测及应急监测等内容。

5.5.2 监测记录包括监测位置、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场所和环境剂量率水平,控制区与监督区边界的剂量率水平、监测频度以及监测人姓名等内容。

5.5.3 探伤室、放射源库和现场作业场所应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辐射工作人员均应配备个人剂量计,从事辐射工作时还应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

5.5.4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的主要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量程范围:最低示值不高于1×10-1μGy·h-1 (μSv·h-1),最高示值不低于1×102mGy·h-1

(mSv·h-1);

b)能量响应:50keV~1.3MeV≤±30%(137Cs);

c)具有声、光报警及电池电量检查功能。

5.5.5 应保证至少有1台辐射监测仪经过有资质部门的检定或校准,并确保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其他监测仪器应与经过检定或校准的仪器定期进行比对。

5.6 辐射应急的要求

5.6.1 辐射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b)应急人员的组织、应急培训和应急救助的程序;

c)应急事故类型与应急响应程序;

d)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e)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5.6.2 发生放射源卡堵、脱落等辐射事件时,应急准备与响应包括以下内容:

——应急物资的准备:

a)功能完好的能测量高剂量率辐射监测仪;

b)个人剂量报警仪、备用的个人剂量计;

c)备用铅皮、铅衣、源容器;

d)指示灯、警示标识、警戒绳;

e)适当的工具和源恢复设备(1.5米以上的长杆夹具、钳子、螺丝刀、断线钳、活动扳手、钢

锯、手电筒等)。

——应急处置措施:

a)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及辐射防护人员应及时到场;

b)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区;

c)在辐射监测仪监测下并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才能进入潜在高剂量或未知剂量率的地区;

d)必要时应向专业技术人员或放射源供应商寻求支援,现场作业人员不可超越职责范围依靠个人

技能及经验擅自行动。

5.6.3 发生辐射事故时,应按以下要求向相关部门报告:

a)射线探伤单位自发生(发现)事故起,2小时内报告环保部门;

b)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故意引发的辐射事故应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c)发生(发现)人员受照射剂量可能达到对人体产生危害时,应同时报告卫生主管部门。

6 分级管理要求

6.1 四级管理要求

6.1.1 X射线探伤装置

应满足GBZ117中的要求。

6.1.2 探伤室及安全设施

6.1.2.1 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荷及周围环境情况。在进行屏蔽墙设计时剂量约束值应取为0.3mSv·a-1,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1,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相同。

6.1.2.2 应安装门-机联锁安全装置。联锁安全装置应具有以下功能:安全门开启时射线装置不能启动照射,在照射过程中安全门一旦开启射线装置自动停止,重新启动被中止的照射只能通过控制台进行。

6.1.2.3 应在控制台、迷道和探伤室内及出入口处安装紧急停止按钮。紧急停止按钮应清晰标记和说明。

6.1.2.4 探伤室工作人员出入口门外和被探伤物件出入口门外醒目位置应安装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探伤作业开始前,应有声音警示,探伤过程中指示灯应醒目显示禁止入内的标识。

6.1.2.5 同一探伤室内每次只能启动1台射线探伤装置进行探伤作业。

6.1.3 辐射监测

6.1.3.1 X射线探伤装置的泄漏辐射监测应符合GBZ 117的要求。

6.1.3.2 X射线探伤室应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6.1.3.3 对于X射线探伤室,应采取定点监测和巡测相结合的方式监测探伤室周围的辐射水平。其中,定点监测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通过巡测,发现的辐射水平异常高的位置;

b)探伤室门外30cm离地面高度为1m处,测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和门缝四周;

c)探伤室墙外或邻室墙外30cm离地面高度为1m处,每个墙面至少测3个点;

d)人员可能到达的探伤室屋顶或探伤室上层外30cm处,至少包括主射束到达范围的5个监测点;

e)人员经常活动的位置。

6.1.3.4 探伤室建成后应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监测,投入使用后每年至少进行1次常规监测。

6.1.4 安全检查和维护

6.1.4.1 每次工作前,探伤作业操作人员应检查安全联锁装置的性能及警示信号的状态。确认探伤室内无人且门已关闭、所有安全装置起作用后才能启动照射。

6.1.4.2 辐射防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探伤室安全门-机联锁装置,以及出束信号指示灯等安全措施,当探伤室有多台探伤装置时,每台装置在使用时均应联锁。

6.1.4.3 辐射安全和防护负责人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联锁安全装置和紧急停止按钮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检修和维护,保存检查和维护记录。

6.2 三级管理要求

6.2.1 X射线探伤装置

应符合6.1.1的要求。

6.2.2 X射线移动式探伤作业

6.2.2.1 探伤单位应向被检测方了解现场作业的特殊管理和特殊安全等相关问题,并配合现场管理者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6.2.2.2 开始探伤作业前,应划定作业场所警戒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a)将作业时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并在其边界

上设置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射线区”警告牌,,拉警戒绳,探伤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

b)在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

设置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在监督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6.2.3 辐射监测

6.2.3.1 应符合6.1.3.1的要求。

6.2.3.2 使用移动式X射线探伤装置进行现场探伤时,通过巡测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记录辐射监测数据。

6.2.3.3 当射线探伤装置、场所、被检物体(材料、规格、形状)、照射方向、屏蔽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进行巡测,确定新的划区界线。

6.3 二级管理要求

6.3.1 放射源使用

6.3.1.1 放射源的转让、运输及送贮的审批和备案应按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6.3.1.2 探伤单位应对含放射源装置的使用人员进行授权。经授权的射线探伤作业人员才能按出入库程序将放射源从源库里取走。每次进行γ射线探伤作业的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不少于2名。

6.3.1.3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领用含源装置时,应进行辐射水平测量,确认源在装置内。工作完毕交还时,应再进行辐射水平监测,确认源在装置内,并将含源装置放回储存位置存放。探伤装置的领用、交还和辐射水平监测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6.3.2 γ射线探伤装置

6.3.2.1 γ射线探伤装置应符合GB/T 14058的要求,γ射线探伤装置源容器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限值。

表2 周围剂量当量率极限值

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mSv/h)γ射线探伤装置类别与代号

源容器外表面5cm 100cm 手提式P 2 0.5 0.02

移动式M 2 1 0.05

固定式 F 2 1 0.1

6.3.2.2 γ射线探伤装置的安全性能如安全锁、联锁装置、源的位置指示等安全装置的性能应满足GB/T14058的要求。γ射线探伤装置的使用年限应不超过10年。

6.3.3 γ射线探伤装置的安全检查

6.3.3.1 探伤作业之前,作业人员应对探伤机进行以下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开始探伤作业:

a)使用辐射监测仪测量源容器表面的辐射水平是否符合表2规定的限值,判断放射源是否在容器

内;

b)源容器和源导管的照射末端是否损伤、磨损或者有污物;

c)确认放射源锁紧装置工作正常;

d)源容器和源导管是否连接牢固;

e)驱动缆与源辫是否连接牢固;

f)源辫位置指示器是否显示正常;

g)铭牌是否清晰。

6.3.3.2 每次探伤作业完成后,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立即使用可靠的辐射监测仪沿源导管和探伤装置周围进行检测,确认放射源回到源容器的安全屏蔽位置并记录,及时送回源库。

6.3.4 源库

6.3.4.1 放射源库应符合DB11/412-2010中的相关要求。

6.3.4.2 射线探伤装置保管人员应定期核查探伤装置中的放射源并记录。

6.3.5 探伤室及安全设施

6.3.5.1 探伤室应符合6.1.2.1的要求。

6.3.5.2 探伤室的联锁装置可采用手动方式启动和关闭。射线装置启动之前手动关闭安全门并使其保持闭锁状态。探伤结束之后,如固定式辐射监测仪显示结果正常,可通过联锁装置手动开启安全门。

6.3.5.3 探伤室的固定式辐射监测仪应具有报警功能并设有合理的报警值。当固定式辐射监测仪报警后,辐射防护人员应到场并采取相关措施,工作人员方可进入。

6.3.5.4 应在迷道和探伤室内安装安全门的紧急开启按钮并配有应清晰的标记和说明。

6.3.5.5 应符合6.1.2.4的要求。

6.3.5.6 同一探伤室内每次只能启动1台探伤装置进行探伤作业。

6.3.6 辐射监测

6.3.6.1 γ射线探伤室应配备固定式辐射监测仪。

6.3.6.2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进入探伤室前应确认固定式辐射监测仪显示值在正常范围内,并携带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进行复测,结果正常方可入内工作。

6.3.6.3 γ射线探伤装置周围的辐射水平应不大于表2规定的数值。

6.3.6.4 γ射线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的监测应符合6.1.3.2的要求。

6.3.6.5 探伤室建成后应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监测,投入使用后每年至少进行1次常规监测。当放射源活度增加时,应重新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适当改进。

6.3.7 安全检查和维护

6.3.

7.1 应符合6.1.4的要求。

6.3.

7.2 探伤装置保管人员应每月对探伤装置的配件进行检查、维护,每3个月对探伤装置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并做好记录。

6.4 一级管理要求

6.4.1 放射源使用

应符合6.3.1的要求。

6.4.2 γ射线探伤装置

应符合6.3.2的要求。

6.4.3 探伤作业前、后γ射线探伤装置的安全检查

应符合6.3.3的要求。

6.4.4 源库

应符合6.3.4的要求。

6.4.5 γ射线移动式探伤作业

6.4.5.1 应符合6.2.2.1的要求。

6.4.5.2 应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合适的准直器,以缩小监督区及控制区的范围。

6.4.5.3 探伤单位应配备至少5台的射线探伤装置,每台探伤装置应配备至少2名探伤作业操作人员。

6.4.5.4 移动使用的γ射线探伤装置应加装卫星定位装置。

6.4.5.5 开始探伤作业前,应划定作业场所警戒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a)将作业时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并在其边界

上设置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射线区”警告牌,拉警戒绳,探伤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

作;

b)在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2.5μGy·h-1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

设置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在监督区边界附近不应有

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6.4.5.6 应通过利用地形、局部屏蔽或使用专用探伤装置等措施减小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

6.4.5.7 探伤作业时对射线不能有效屏蔽且操作人员无法躲避时,应使用全自动探伤装置进行探伤,以减小人员的受照剂量。

6.4.6 辐射监测

6.4.6.1 应符合6.3.6.2的要求。

6.4.6.2 探伤装置处在照射状态时,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从探伤位置四周由远及近测量空气比释动能率,直到2.5μGy·h-1为监督区边界,到15μGy·h-1为控制区边界。

6.4.7 探伤装置现场使用、保管及运输

6.4.

7.1 在探伤作业结束之后移动探伤装置,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对探伤装置的状况进行检查,并将驱动缆、源导管等附件与探伤装置断开,关闭安全锁、盖上防护盖,以免在移动途中损坏。

6.4.

7.2 移动探伤使用过程中的运输应符合DB11/413-2007的要求,工作人员应全程监护,并使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进行辐射监测。

6.4.

7.3 探伤装置用毕不能及时返回本单位放射源库保管的,应利用保险柜现场保存,并派专人24小时现场值守。保险柜表面明显位置应粘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参考文献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1806 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规程

GBZ132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组织规定

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现场检测的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检测环境符合控制的要求,保证 现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2.金属监督室负责人应督促和检查检测人员执行现场检测安全管理规定。 3.从事射线探伤人员必须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领取 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操作。 4.检测人员应自觉遵守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熟悉现场检测环境的控制要求,优质安全 完成检测任务。 5.现场检测安全管理规定外出现场检测时,必须接受用户(委托方)有关部门的安全教育, 严格遵守顾客的有关安全规定。 6.进入检测现场时,应穿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蹬上脚手架作业时,应首 先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稳定,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射线探伤时还必须佩戴好辐射防护用具,仪器设备应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 7.严禁携带火种、易燃易爆、易腐蚀及有毒的物品进入检测现场,严禁在检测现场抽烟和 进行检测前饮酒。 8.严禁穿戴有铁钉的皮鞋和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施工油气区和接触易燃易爆装置。 9.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检测设备、衣物、工具和检测表面等。 10.严禁在检测现场敲打、挪用、开启、损坏生产设备、消防设施及检测设备,严禁使用工 程设备或装置做为检测装置。 11.未办理安全作业相关手续不得进容器、罐、油舱、反映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 害和缺氧场地作业。 12.未办理电气作业相关手续,不得进行电气、动火施工。 13.检测人员进入容器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容器内介质是否经过清洗和置换;是否与其他 装置隔绝;盛装有毒或易燃易爆介质的船舱、容器经过清洗和置换后,应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确保人员进入容器后不发生缺氧和中毒现象。 14.容器内照明应采取36V低压灯具。 15.现场进行射线检测,必须用剂量仪测定工作场所的射线照射量。在安全区范围设置安全 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标志。夜间应设置红灯,在安全区外应有专人进行警戒。在非检测人员易于到达安全线的通道上应设置警告牌以免在开机时误入造成伤害。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7—199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和探伤作业场所及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 术语 3.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以下简称探伤室探伤) 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2 X射线现场探伤(以下简称现场探伤)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 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3 探伤室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4 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4.1 防护技术要求 4.1.1 X射线管头 4.1.1.1 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装置管头组装体应能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加以锁紧。 4.1.1.2 X射线管头应安装有限束装置。 4.1.1.3 X射线管头窗口孔径不得大于额定最大有用线束射出所需尺寸。 4.1.1.4 X射线管头必须具有如下标志: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型号及顺序编号; c.X射线管的额定管电压、额定管电流; d.焦点的位置; e.出厂日期。 4.1.2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 X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应符合如下要求: 4.1.3 控制器 4.1.3.1 控制器必须安设X射线管电压的通或断、X射线管电压与管电流和照射时间显示装置。 4.1.3.2 工作在固定的管电压或固定的管电流的X射线装置必须在控制器上安设标明管电压或管电流的数值。 4.1.3.3 控制器必须安设高压接通的外部报警或指示装置。 4.1.4 连接电缆 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装置,控制器与X射线管头或高压发生器的连接电缆不得短于20m。 4.1.5 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应注明X射线装置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与防护性能。 4.2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试条件

辐射、射线安全防护专项措施

辐射、射线安全防护专项措施 1.适用范围 本安全措施适用于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项目现场射线检测过程中安全作业要求,射线安全防护的方法、要求及检测时应注意事项。 2.检测前准备 2.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2.2.进入检测现场前应对检测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定。 2.3.设备需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合格证书、鉴定书等,无需经过部门鉴定的设备必须提供设备自校检验记录表。 2.4.对从事射线操作和射线安全监督人员,必须配备完好的个人计量仪、报警器及作业现场备好辐射仪等安全防护品。 2.5.每次的探伤作业应提前开具相应的射线作业票,并根据射线源的能量强度大小计算出安全区域包括控制区、监督管理区,通过业主或施工单位把作业时间、地点以及警戒范围告知给相关单位。 3.放射性同位素装置的安全管理

3.1.检测现场不设立临时的储源库,源应存放在公司的储源库或租用检测现场附近的专业储源库,X射线装置由现场的指定点存放。 3.2.放射源的使用,每次领用人必须填写《放射性同位素装置领用登记表》。 3.3.设备领用登记表中的经办人必须由安全员签字有效,表中的工程名称(地点)、领用人、领用日期及时间必须写明。 3.4.归还时,安全员用监测仪器检测无泄漏方可起运入库,在设备领用登记表上签字并填写好归还日期、时间。 3.5.放射源的运输,应用专用的机动车辆(设置放射性标志、固定源罐装置或保险箱)运输,由专人运送。 3.6.运送放射源的人员应携带防护用品、监测仪器。严禁未携带监测仪器和防护用品运送放射源。 3.7.起运前、运输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必须用监测仪器分别测量有无泄露超标情况,确定无泄露超标才准装卸、起运。 4.现场射线检测安全规定 4.1.检测前须进行清场把无关人员撤出监督管理区域边界线之外,并按划分好的控制区和监督管理区域进行警戒。控制区边界应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标牌,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监督管理区域允许相关人员在此区活动,培训人员或探访者也可进入该区域,边界线应有当心,电离辐射!标牌,公众不得进入该区域。并在不同区域边界拉好警戒绳,放置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 制度大全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制度大全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目的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3?编制依据3.1?GBZ117-2006《... 1?目的 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3? 编制依据 3.1? 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2?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3.2? 国务院第449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3?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4? HSE-01-04-26? 《危险作业许可管理细则》 3?释义 4.1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包括探伤放射源和密封(放射)源。 4.2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4.3 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γ射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4.4 射线探伤:是指用射线进行的探伤作业,包括X射线,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4.5 《射线探伤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5? 职责 5.1 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细则,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执行该细则的情况。 5.2 所属各单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 5.3 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5.3.1作业人员职责 a)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的操作资格证,方可从事射线探伤作业; b) 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c)作业票所列的安全防护措施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射线探伤作业; d)对违反本细则的强令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 e) 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不得遗留安全隐患。 5.3.2 申请单位作业负责人职责 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特殊工种资质、作业方案、安全措施的审查;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确认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行为;作业完成后,负责完工验收。 5.3.3 施工单位作业负责人或领导职责 负责施工作业风险削减措施的制定、审查和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监督执行;负责在作业票上签署意见。

射线探伤管理制度

射水造墙施工要点及其质量控制 射线探伤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消除射线探伤造成的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存在放射性射线探伤的作业场所的管理。 三、职责 3.1作业单位负责提交《射线探伤作业方案》,并监测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3.2作业点所在车间负责提出射线探伤作业申请。 3.3设备部负责射线探伤的设备、管线区域的审核及标示。 3.4安全环保部负责射线探伤警戒区域的划定及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3.5调度室负责射线探伤通知等作业相关文件的发放和监督传达是否到位。 3.6文件领取车间/部门负责传达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卫生防护的各项要求,严禁本车间、部门工作人员进入射线探伤警戒区域内。 四、控制程序 1、用于工业X、γ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监测的仪器,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X射线探伤作业时应考虑控制器与X射线管与被测设备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以保证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其剂量限值,并达到可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操作人员应采用屏蔽防护保护自己。 3、射线探伤作业时应划定工作场所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4、将作业时被检测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区域划定为控制区,其边界应悬挂或树立,“射线探伤区域禁止入内”的标志。作业人员无专业防护的情况下应在控制区外作业。 5、在控制区外将作业时被检测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γ射线探伤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μSv·h-1)的区域划定为警戒区,悬挂“禁止入内”的标志牌并在必要时设置专人负责警戒。 6、作业前应检查以下物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①便携式放射检测仪器和个人剂量计、剂量报警仪。 ②导向管、控制缆和遥控 ③准直器和局部屏蔽 ④现场屏蔽物 ⑤警告标志和信号标志 ⑥应急箱及放射源的远距离处理工具 ⑦夹钳和定位辅助等其他相关工具

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射线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给国家和公众带来了巨大 的利益。但与此同时,在利用射线技术过程中而伴生的辐射事故也是触目惊心的。因此也就应运而生了电离辐射防护这门学科,其目的是对电离辐射进行合理控制 和防护,以保护人体不受其伤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 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安全管理 前言 X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 物中缺陷的一种方法,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船舶、建筑、交通等 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X射线探伤应用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但由于点多面广,行 业分布广泛,X射线探伤行业的辐射安全管理问题仍然值得人们去关注。 一、我国有关辐射防护的主要标准和法规 我国有关辐射防护的主要标准和法规有:《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 标准》(GB18871-2002);“GBZ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709号令;《放射性同 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1号令;《关于建 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事故分级处理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 250-2014)。 二、X射线探伤作业的特点及应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 X射线探伤机在工作状态时发射X射线,非工作状态时不产生X射线。探伤 机工作时会对探伤操作人员及周围公众造成一定程度的X射线外照射。在进行固 定式X射线探伤作业时,探伤室门-机联锁失灵、人员误入或滞留在探伤室内,还有可能发生人员大剂量受照事故。 通常对X射线的辐射防护常采用缩短接触时间、增大防护距离、遮挡屏蔽物 等方法来实现。特别是进行固定式探伤作业时,建造一个理想的探伤室是辐射防 护的关键。探伤室四周屏蔽墙、屋顶以及防护门的厚度均应能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同时探伤室的大、小防护门应粘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探伤室防护门应安装门-机联锁安全装置,保证探伤室防护门关闭后X射线探伤机才能进行出束检测,当人员误操作,在工作状态打开防护门时,设备自动停 止X射线出束。 开展移动式探伤作业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使用X-γ剂量率巡检仪进行辐射防 护“三区”的设置。将探伤机周围辐射剂量率大于15μGy/h的区域设为控制区;辐 射剂量率小于15μGy/h,大于2.5μGy/h的区域设为监督区;监督区以外的区域为“非限制区”。探伤作业期间禁止非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探伤控制室内或监督区内, 具体措施如下: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法

X X X X X 工程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批准:年月日 XXXXXXXX 公司 X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方案 1?前言 1.1为保证X射线操作人员及周围公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只适用于萨南至南压输气管道更新X射线探伤检测过程中的防护、人员资质、环境保护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3. 人员要求 3.1从事X射线操作的人员应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3.2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性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3.3X射线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制度。 3.4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取得省级卫生监督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3.5X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 3.6 一般情况下不得雇佣临时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确需使用临时人员从事方射工作的,也应经过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7检测单位为杭州三维无损检测有限公司。 4. 设备要求 4.1操作人员应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不得将带病设备用于现场检测

4.2 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检定或校准,确定设备各项参数处于要求状态下方可投入使用。 4.3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各项性能,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4.4X 射线探伤机应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5 现场操作应保证环境条件符合设备要求,当现场潮湿、及雨雪天气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设备能在安全条件下工作。严禁在不符合要求的环境中开机工作,以免发生危险。 4.6 设备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将各个开关归于零位。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清理干净,并将设备收回库房保存。 4.7 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设备震动、碰撞及受潮,以免设备损坏。 4.8 设备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防盗措施,避免设备丢失。 5. 人员防护 5.1X 射线操作人员应配备防护服、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应按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准确有效。 5.2X 射线操作人员应按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应在具备资质的专业卫生部门进行。 5.3从事X 射线操作人员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检查记录、个人剂量记录等。 5.4 对于经检查不适合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放射性工作岗位。 6. 现场防护 6.1现场进行X 射线检测时,应通知甲方及相关单位及时撤离放射区,并根据工件及所用射线强度计算出安全距离,在照射时应在安全距离 2 米以外拉警戒绳、挂警戒灯,行人路口应设置警示牌,标明:“射线检测,请不要靠近”,并派人进行巡视,每个路口至少设置 1 人进行巡视。 6.2每台探伤机应配备2台警报器进行监测,每次检测前应首先将X 射线机开机,打倒工作状态后, 用两台报警器分别监测,如果两台报警器都能正常报警,说明报警器工作正常,可以用于监测。如果报警器不能正常报警时,不能用于现场监测,应修理并检定后方可使用。 6.3 现场检测时,操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应按期检定,保证剂量计处于正常状态。 6.4 探伤过程中,应为站队人员留出巡检时间,该时间段不允许探伤检测。 7. 职责 7.1 经理 7.1.1 负责批准安全防护机构的设置,安全防护人员的指派。 7.1.2 批准年度安全措施费用的安排及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与发放。

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的规定,辐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操作规程 1、每天上岗前做好摄片机保洁工作,保持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开机后应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其他功能键是否选择正确。 3、操作机器时应该小心仔细,尤其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标识的标准电压。 4、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杜绝一切非法操作。 5、随时观察照片质量,出现异常应检查摄片机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 6、工作结束后应关闭摄片机并将电源关闭。 第二章岗位职责 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要正确使用使用射线装置,作到专人专管专用。 3、工作时,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笔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4、从事射线装置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杜绝非法操作。 5、发生辐射事故,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不得拖延或者隐瞒不报。 第三章辐射防护制度 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应该配备个人剂量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射线装置应设有专门工作室,工作室设立专人管理,非相关人员不得入内。 4、作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设立辐射标志、声光报警等防止无关人员意外照射。 5、严格检查玻璃破损情况,使门窗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章台帐管理制度 1、建立射线装置台帐管理制度,设有仪器名称、型号、管电压、输出电流、用途等。 2、严格射线装置进出管理,坚决杜绝外借现象发生。 3、对退役的射线装置应该选择有资质单位或厂家回收,杜绝私自销毁或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第五章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1、安全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具体工作人员坚持每天检查一次射线装置,加强卫生清洁和管理,使射线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严格检修注意事项,对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上报并立即防止使用。 3、设备出现事故应请专业人员或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维修、建立设备检修及维修记录,并专人专管。 第六章人员培训制度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在制度 前言 为加强对X射线探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规制度。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防护等要求。 2.定义 2.1 X射线现场探伤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修船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现场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2.2 探伤室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3. 放射防护管理要求 3.1 使用X射线装置的企业必须先取得“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或“射线装置 工作许可证”,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操作证”方可上岗。 3.2 必须加强对现场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操作人员应携带个人计 量仪或射线报警器。 3.3 加强个体防护和对放射源的屏蔽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应采购国家定点的专 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3.4 X射线探伤工作前,应指定操作负责人,工作中必须集中思想,严守职责,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有准直器的探伤仪探伤时不得去掉准直器,严禁手持球管探伤。 3.5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设备防护设施性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设备的接 地和接零必须可靠,发生器压力表应符合标准值,低于0.34MPa时禁止使用。 3.6 X射线探伤机不应使用与焊接机及其他动力设备相同电源的电路。特别是 在使用焊机时,不应使用X射线装置。 3.7 X射线装置接地时应单独直接与地面连接,不应连接在建筑物钢筋钢结构

物或焊接机的共同接地端上。 3.8 X射线探伤机应以间歇方式工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为1:1,发生器和 焊接等钢材之间一定要绝缘,控制器不得在受潮状态下使用。 3.9 X射线发生前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应确认冷却风扇(控制器和X射线发 生器)是否在运转。 3.10 X射线探伤照相作业尽量在作业人员较少的夜间进行,并实施作业许可制 度,作业前必须进行申请和审批,审批程序见《作业许可制度》。 3.11 X射线装置使用前,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落实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现 场由作业部门负责拉好警戒绳、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并派人监护。 3.12 当操作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设备控制器上安全锁钥匙转到OFF的位置上, 然后取下,以避免非专业人员进行误操作射线伤人。 3.13 对正在使用中的便携式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每年监测1次;对固定式工 业X射线探伤装置至少每2~3年监测1次,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 3.14 工业X射线探伤室应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 3.15 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应用专门的贮存室,并有专人保管。工作人员应及 时做好X射线探伤机运行、维修和交接班记录。 3.16 X射线装置存储期间(包括长期停用期间)必须每月训机一次,训机电 压达到额定KV的70%即可。 4. 射线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4.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 4.1.1 专用探伤室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的放射安全,探伤室必须与操作室 分开。 4.1.2 探伤室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 荷及室外情况,确保室外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其相应的限值。 4.1.3 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相同,并安装门-机联锁安全 装置和照射信号指示器,必须在门关闭后X射线装置才能进行透照检查。 4.1.4 探伤室的窗口必须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方向,并应具有同侧墙的屏蔽防 护性能。 4.2 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

现场射线探伤作业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现场射线探伤作业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1.目的 加强现场射线探伤的安全防护管理,防止误照射,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现场射线探伤作业全过程。 适用于参与射线探伤的所有人员,及附近可能受到辐射的其他人员。 适用于我厂所有的射线探伤装置,目前拥有6台X射线探伤机。 3.要求 3.1射线探伤操作人员必须持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并在有 效期内。 3.2每台射线探伤机应配备2名及以上操作人员,和1名及以上监护人员。 3.3探伤作业地点应设置安全防护区,防护区半径依照时间、距离、屏蔽 三要素进行估算,使防护区边界的辐射剂量不超过2.5μSv/h。为尽量降低周围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可将估算距离乘以2作为实际防护 区半径。 3.4办理《射线探伤工作票》,告知探伤作业所在地的值班长或当班管理 人员:探伤时间、作业地点、联系方式、安全区范围。 3.5探伤作业前,沿安全防护区边界拉起警戒带,楼梯口、人行通道等可 能有人经过的路径上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作业现场要设置醒目的 《探伤作业安全责任承诺》,注明辐射安全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和必要的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3.6探伤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个人热释光剂量计,携带个人剂量报 警仪。监护人员负责警戒主要出入口,沿安全防护区边界测定辐射剂

量,并记录。 3.7探伤作业后,告知值班长或当班管理人员作业结束,清理探伤作业区 域,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射线探伤机的领取、归还应登记台账,质检部定期核对台账与实物(每周至少一次)。 5原则上,现场射线探伤作业时间为凌晨1:00到4:00之间,若作业时间增加或变动,应经公司安全管理部、作业地点管理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6移动探伤作业应有5台及以上探伤装置,禁止使用超过10年的探伤装置。 4.说明 a)本规定由质检部制订,并由质检部负责解释。 b)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94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 1.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xx年国务院第449号令; 1.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 1.1.5《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

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8号文件; 1.1.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xx 年卫生部令第55号; 1.1.7《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20xx年卫生部令第17号; 1.1.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1.1.9《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 1.1.10《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 编制说明 本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以结合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标准及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编号:SM-ZD-76971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 及其职责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辐射危害,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成立康达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陈德邦 副组长:康凯汪修文 成员:魏明才汪春玲梁文辉王建国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汪修文同志兼任,成员由魏明才、汪春玲、梁文辉、王建国等同志组成,负责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督查与指导。 (1)负责拟定辐射防护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规定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规 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X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在制度前言 为加强对X射线探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规制度。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防护等要求。 2.定义 X射线现场探伤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修船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现场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探伤室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3. 放射防护管理要求 使用X射线装置的企业必须先取得“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射线装置工作操作证”方可上岗。 必须加强对现场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操作人员应携带个人计量仪或射线报警器。 加强个体防护和对放射源的屏蔽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应采购国家定点的专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X射线探伤工作前,应指定操作负责人,工作中必须集中思想,严守职责,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有准直器的探伤仪探伤时不得去掉准直器,严禁手持球管探伤。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设备防护设施性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设备的接地和接零必须可靠,发生器压力表应符合标准值,低于时禁止使用。 X射线探伤机不应使用与焊接机及其他动力设备相同电源的电路。特别是在使用焊机时,不应使用X射线装置。 X射线装置接地时应单独直接与地面连接,不应连接在建筑物钢筋钢结构物或焊接机的共同接地端上。 X射线探伤机应以间歇方式工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为1:1,发生器和焊接等钢材之间一定要绝缘,控制器不得在受潮状态下使用。 X射线发生前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应确认冷却风扇(控制器和X射线发生器)是否在运转。 X射线探伤照相作业尽量在作业人员较少的夜间进行,并实施作业许可制度,作业前必须进行申请和审批,审批程序见《作业许可制度》。 X射线装置使用前,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落实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现场由作业部门负责拉好警戒绳、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并派人监护。 当操作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设备控制器上安全锁钥匙转到OFF的位置上,然后取下,以避免非专业人员进行误操作射线伤人。 对正在使用中的便携式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每年监测1次;对固定式工业X 射线探伤装置至少每2~3年监测1次,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 工业X射线探伤室应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编号:SM-ZD-61571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标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1 射线探伤管理 ? 射线探伤工作单位必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 射线探伤工作原则上只能在夜间进行。 ? 射线探伤工作单位必须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射线探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探伤结束后,必须清除现场所有带放射源的设施、材料,并告知相关人员解除警戒。 1.2 放射源储存 ? 放射源储存地点必须经过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 放射源储存室或设备必须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屏蔽设施。 ? 放射源储存地点应设置醒目的“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 放射源库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便于密封源存取;并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 ? 放射源储存地点应有防火、防水等防灾措施,有报警、连锁等等保安措施。 ? 放射源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 反辐射源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 放射工作单位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密封源设备防护性能及安全设施检验,如发现污染或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妥善保管归档。 1.3 射线作业防护 ? 放射工作单位在每次作业前,都应根据密封源的数量和活度计算空气比释动能率(mGy·h-1),放射源为X射线的,公众警戒区域范围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4 mGy·h-1的范围;放射源为γ射线的,公众警戒区域范围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2.5 mGy·h-1的范围。 ? 射线工作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夜间光线不明处设置警示灯,重要交通路口或通道应有专人监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实用版

YF-ED-J242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 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 1.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 护条例》20xx年国务院第449号令; 1.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 管理办法》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

1.1.5《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8号文件; 1.1.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xx年卫生部令第55号; 1.1.7《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20xx 年卫生部令第17号; 1.1.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1.1.9《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 1.1.10《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 编制说明 本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以结合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与安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最新版) 1目的 加强公司所属各单位射线探伤作业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辖区域内所有的射线探伤作业,新建项目参照执行。 3编制依据 3.1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3.2GBZ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3.2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3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4HSE-01-04-26《危险作业许可管理细则》

3释义 4.1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包括探伤放射源和密封(放射)源。 4.2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4.3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γ射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4.4射线探伤:是指用射线进行的探伤作业,包括X射线,γ射线探伤,高能射线探伤和中子射线探伤。 4.5《射线探伤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 5职责 5.1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细则,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执行该细则的情况。 5.2所属各单位按照本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 5.3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5.3.1作业人员职责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职能 射线探伤管理按公司、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和班组进行三级管理,各级应有相应专职射线防护管理人员。在公司主管安全经理的组织下,安全环保处、保卫处、物资装备公司、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探伤班组形成安全操作、防护管理网络,各司其职。 管理内容及要求 1射线探伤人员的知识要求及培训 1.1所有射线探伤操作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上岗前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防护及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从事探伤工作。上岗前的培训一般为10天,上岗后每2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 1.2新参加射线工作的人员及中断半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在上岗前应经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同时应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安全防护观念。 1.3首次使用的新型射线机,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必要时邀请仪器生产厂家派员进行现场指导或派人去厂家接受培训。 1.4安全环保处组织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举办的安全防护方面培训,公司质量处负责组织参加国家、省、市质量技术监察机构的培训考试及取证工作。 1.5班组周一安全活动,班前安全讲话应将有关操作的安全防 护知识作为教育内容。采用各种方式,互相传授,提高操作、防护的技能。 1.6采用适当的形式对公众进行射线安全防护宣传教育,提高

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1.7辐射安全教育内容要求见附录 2设备性能 2.1X光机的技术性能、安全与可靠性、包装、运输、贮存等应符合ZBY201-84的要求。机内应有齐全的安全保护元件,接地线完整,各连接电缆应无漏电,插座、接头应牢固可靠,机头内气压符合要求。X光机表面应完整,不得有裂痕、锈蚀、变形等各种异常现象。 2.2丫射线仪源鞭与控制缆的连接头应安全可靠。安全联锁机构性能应灵敏正常,保证射线源能可靠地被锁闭在安全位置。导源管与机身之间接头、各导源管之间接头、曝光头完好无损。控 制缆与导源管不得有机械变形等损伤。驱动机构操作应灵活无齿轮打滑现象,在源处于安全位置时,曲柄行程记录仪读数应回 “0000”。 2.3丫射线机应备有相应型号的换源器(到源罐)。当源处于机身或倒源罐内安全位置时,容器外的漏射线剂量率应符合国家安全防护的有关规定。所使用的源强度不得超过机身屏蔽所允许 的最大活度值。 3设备购置、使用及操作 3.1需购置新射线探伤机或丫源应办理申报手续。由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检验室)向单位的安全部门、设备部门申报,并由主管单位向物资装备公司申报,由物资装备公司采购,各单位不得擅自购买,申报时应说明射线机的型号、性能、源种类、强度及主要防护措施。 3.2班组射线机使用实行租用制度。由班长向设备员办理设备租用手续。使用完毕及时交还。出、入库时应进行安全验收检查。Y射线仪必须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二工业X射线C T探伤与工业X射线现场探伤的放射防护要求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500k 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或探伤机)进行探伤的工作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2.1 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i n d u s t r i a l X-r a y r a d i o g r a p h y f a c i l i t i e s 包括X射线管头组装体二控制箱及连接电缆在内的对物体内部结构进行X射线摄影或断层检查的设备总称三X射线探伤装置按照X射线发射的方向和窗口范围可分为定向式和周向式;按安装形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三 2.2 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i n d u s t r i a l X-r a y r a d i o g r a p h y i n s p e c i a l r o o m 在探伤室内利用X射线探伤装置产生的X射线对被测物体内部结构进行检查的工作过程三 2.3 工业X射线现场探伤i n d u s t r i a l X-r a y r a d i o g r a p h y o n s i t e 在室外二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使用移动式X射线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结构进行X射线摄影检查的工作过程三 2.4 工业X射线C T探伤i n d u s t r i a l X-r a y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使用工业X射线C T装置,以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展示被检测物体内部结构二组成二材质及缺损状况的工作过程三 3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的性能要求 3.1设备技术要求 3.1.1X射线管头组装体 3.1.1.1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装置管头组装体应能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并加以锁紧三 3.1.1.2 X射线管头应设有限束装置三 3.1.1.3 X射线管头窗口孔径不得大于额定最大有用线束射出所需尺寸三 3.1.1.4 X射线管头应具有如下标志: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型号及出厂编号;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