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_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黄亮

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_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黄亮

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_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黄亮
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_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黄亮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以571.12亿元的交易额再次刷新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销售记录。这一数据,再一次彰显了电子商务的巨大生命力。然而,电子商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实惠的同时,也诱发了以商标侵权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纠纷。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导致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行为规制出现了法律空白;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又为商标滥用行为提供了便利,客观上也助长了商标侵权行为。201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财经委提请审议的《电子商务法》成为二类立法项目。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商标侵权是《电子商务法》无法回避的问题。“避风港规则”能够实现保护网络市场经营者和维护商标权人利益的平衡;其在电子商务平台商标侵权责任认定中的适用问题就成为商标法研究关注的焦点。

一、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适用避风港的依据

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适用避风港的依据主要表现为其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适用避风港在适用目的、适用模式和法律基础上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1]

(一)适用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作品传播的重要途径,而这种传播需要借助于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传播平台。诚然,在打击网络著作权侵权过程中,如果要求ISP承担侵权责任,能够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然而,过分苛责ISP 又将阻碍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仍将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避风港规则的确立,目的在于通过限制ISP的侵权责任,促进作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最终实现ISP与著作权人、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已然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手段;网络之于商家的意义并不小于网络之于作者的意义。避风港规则的引入,可以限制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标侵权责任,促成电子商务平台与商标权人之间的合作,便利商家通过网络传播商品信息。

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黄亮

从这个意义上讲,避风港规则在商标法上的适用目的与著作权法并无二致。

(二)适用模式

在版权法领域,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模式主要强调三点:其一,ISP不具有事前审查义务。一方面,这是由ISP的法律性质决定的,ISP对于网络上的作品信息不具有编辑、控制能力,而是仅仅提供存储、搜索、链接等服务;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ISP难以对作品信息进行事前审查;另一方面,这是由避风港规则的目的决定的,如果苛求ISP对于网络海量信息进行事前审查,ISP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将导致ISP利润受损而退出互联网产业,这就背离了避风港规则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立法目的。其二,ISP在接到合格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该通知规则,一方面使得ISP主观过错认定得以客观化,即ISP在接到通知后就推定其明知侵权事实;另一方面又能限制ISP的侵权责任,激励其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其三,ISP主观上不具有明知或应知侵权事实的过错。如果ISP 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事实的存在而不采取必要措施,势必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也不符合避风港规则通过免除ISP的赔偿责任以促成ISP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立法宗旨。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平台在性质上类似于信息存储空间,空间内的商品和服务的信息由商家自行编辑和存储,电子商务平台不具有对商家的商品和服务信息进行编辑和控制的能力。电子商务平台在接到商标权人合格通知、知道商标侵权事实后,及时将侵权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予以删除可以免除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明知或应知商标侵权事实而没有采取必要措施,致使商标权人利益损害扩大化,那么,电子商务平台的赔偿责任就不能援引避风港规则得到免除。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商标侵权与网络著作权侵权在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模式上是一致的。

(三)法律基础

在国内,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适用避风港规则不但有了初步法律依据,还有一些司法审判实践经验。在立法层面,2009年12月26日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吸收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规定,并将其适用范围拓展到“民事权益”,商标权和著作权一样,当然属于民事权益的范畴。在司法层面,在“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诉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杜国发侵害商标权纠纷案”[2]中,法院认定淘宝承担商标侵权责任的理由是过错,在该判决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红旗标准”的影子。在国外,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适用避风港规则不仅有立法例,还有一些司法判例。在立法层面,欧盟《电子商务指令》第2章第4节规定了“中间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符合一定条件,电子商务平台即可免除侵权责任。在司法层面,欧美各国对于电子商务商标侵权适用避风港规则都持积极态度。美国法院在“Tiffany诉eBay案”[3]中指出:一方面,eBay不存在帮助侵权的事实,eBay在收到Tiffany发出的通知后,对其平台上所涉侵权商品信息立即予以了删除;另一方面,eBay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了过滤侵权商品信息的工具,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据此,eBay得以适用避风港规则免除赔偿责任。在“L'Oreal诉eBay案”[4]中,欧盟法院认为eBay 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其已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不应该再为商家的商标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在“LVMH诉eBay案”[5]中,法国法院认为eBay没有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措施以阻止商标侵权行为,法院据此认定eBay主观存在过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三个判例为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提供了宝贵的司法实践经验。

二、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适用避风港的条件

产生于著作权法领域的避风港规则在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适用有据可循。但是,并非

在任何条件下,电子商务平台都能够进入“避风港”,避风港规则的援引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商标权人已进行了合格的通知

参照《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4条和实践中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规定,合格的通知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1.基本的权利证明

商标权人应当提供基本的权利证明。一方面,商标权人需要提供其为权利人的身份证明和联系方式。若商标权人为自然人,则应当提供身份证或者护照复制件;若商标权人为法人,则应当提供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复制件。另一方面,商标权人应当提供其为适格权利人的证明,此处主要是指商标权证书;如果存在商标许可使用的情形,商标权人还应当提供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复制件。

2.特定的侵权信息

商标权人应当提供特定的侵权信息。在实践中,有些商标权人仅向电子商务平台发出概括性的通知,而并未将侵权信息特定化,这并不符合通知的要求。以淘宝公司为例,其入驻的网络店铺数量众多,而每个网店都有成百上千种商品,每种商品都有各自的网址链接。淘宝公司每天都会接到若干则侵权通知,如果侵权通知不特定,淘宝公司则首先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去查找到侵权商品信息的具体位置,然后才能将侵权信息予以删除,这对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说显然不公平。因此,商标权人所发出的侵权信息应当特定化,要指明侵权商品的具体名称,并且提供侵权商品信息的网址链接。

3.初步的证明材料

商标权人应当提供初步的证明材料,这是商标权人在维权过程中提出合格通知的关键。何谓初步的证明材料,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比较赞同“初步的证明材料”的证明力应当弱于“商标侵权成立的证据”。一方面,通知规则的设立应当便于商标权人迅速获得有效救济,如果对商标权人的证明材料要求过高,势必增加商标权人的举证时间,而使商标权人的利益继续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当商标权人能够收集到侵权成立的证据时,商标权人完全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此时,通知规则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此外,即便商标权人能够提供商标侵权成立的证据,但电子商务平台工作人员也并非专业的法律职业者,不了解商标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难以将数量庞大的侵权信息与法定要件进行比对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对于商标权人所提供的初步证明材料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传达商标侵权存在可能性的信息即可。

(二)电子商务平台已尽合理注意义务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电子商务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之所以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合理注意义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深入分析注意义务的影响因素、准确界定注意义务的主要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1.注意义务的影响因素

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性质是影响其注意义务最为关键的因素。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商业场所有着本质的区别:实体商业场所是有形物流的集散地,而电子商务平台则是无形信息流的集散地,电子商务平台并不参与网络上的商品交易,自始至终都无法接触到实体商品。另外,实体商业场所无论规模多大,其所能容纳的店铺数量都是有限的,而电子商务平台则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容纳数量无限的虚拟店铺。据此,电子商务平台的合理注意义务应当轻于实体商业场所。由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多元化,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性质也就存在居间者说、合营者说和出租者说等不同学说,但在多数情况下,电子商务平台仅仅提供接入、缓存、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等技术性服务,即在买卖双方网络交易中属于消极中立的第三方。据此,电子商务平台的合理注意义务可以参考网络服务提供者。当然,除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性质可以影响到其注意义务

之外,其他因素也能对其注意义务产生影响。例如电子商务平台收费的高低,基于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电子商务平台收取的费用越高,其所应承担的合理注意义务也就越多。

2.注意义务的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平台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是其能否援引避风港规则实现免责的关键之所在。根据注意义务所处的阶段,电子商务平台的合理注意义务可以分为事前注意义务和事后注意义务。

(1)事前注意义务

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为经营者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标侵权的风险。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应当承担如下事前注意义务:第一,落实对经营者的身份认证,对于申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对其进行实名身份认证,以便电子商务平台在发生商标侵权时,能够及时提供账户所有者的身份认证信息。第二,加强对经营者的正确引导,通过制定电子商务平台的规章制度并签订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协议,向经营者明确禁止任何形式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引导经营者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第三,完善商标侵权预防措施。例如通过建立有效的电脑自动筛选系统,对诸如“水货”、“假冒”、“高仿”等显而易见的侵权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及时予以删除;通过建立商品来源备案制度,从源头上预防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发生。第四,完善商标侵权救济制度,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商标侵权

投诉、举报机制,便利商标权人通过合理的方式向电子商务平台举报经营者侵犯其商标权的行为,及时为商标权人提供有效的救济。[6]

(2)事后注意义务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商标侵权门类众多、纷繁复杂,而且网络虚拟店铺数量庞大,电子商务平台难以发现并制止商标侵权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对商标侵权行为置若罔闻。当电子商务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商标侵权事实后,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具体而言,电子商务平台接到真实权利人的合格通知后,应当及时删除相关侵权信息。不过,有时仅仅采取删除商标侵权信息的措施并不充分,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的必要措施不仅要及时,而且要能够有效防止商标侵权行为的继续蔓延。[7]在“衣念诉淘宝、杜某案”中,淘宝公司在接到衣念公司的合格通知后,对侵权链接予以了删除,而后在杜国发的申请下又为其提供网络服务,在接到衣念公司七次合格通知后,淘宝公司仍然未能有效制止杜国发的商标侵权行为,致使衣念公司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扩大化,法院据此认定淘宝公司为杜国发实施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构成帮助侵权,具有主观过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据此,电子商务平台的事后注意义务是指当电子商务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事实后,应当采取及时且有效的必要措施,防止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继续扩大。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开放平台适用“避风港原则”的限制与例外

开放平台适用“避风港原则”的限制与例外 随着搜狐、新浪、腾讯、淘宝等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普遍现象,但在知识产权领域对其相关责任的讨论仍然方兴未艾,尤其是对其是否可以适用“避风港原则”以及适用规则的讨论更是如此。 避风港原则一般适用规则 避风港原则,简单地说,就是“通知+删除”的规则。具体而言,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收到权利人有效的证明侵权的通知后,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又及时消除侵权后果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互联网经营者根据其是否直接提供内容可以分为网络服务提供者(ISP)和网络内容提供者(ICP)二类。根据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后者直接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等信息,前者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络接入或传输服务、缓存服务、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搜索、链接服务四类。 在避风港原则适用的一般规则上,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权利人提供有效的通知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及时删除外,还应当注意两点:一是避风港原则首先针对的对象是网络服务提供者,而非网络内容提供者;二是避风港原则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网络内容提供者(ISP)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一般认为,开放平台是指平台运营商通过开放接口,使得第三方开发者得以通过运用和组装该接口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接口产生新的应用,并且使得新应用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运行的服务。根据这一理解,开放平台提供的主要是网络服务,而非直接提供内容。故在法律上,开放平台一般可定性为网络服务提供者(ISP),而非网络内容提供者(ICP)。 但这一定性并非绝对的。在司法实践中,证据为王。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仅需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被告提供了内容,就完成了举证责任。被告如果不认可,认为其仅提供网络服务,则应当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有限公司诉苹果公司App Store侵犯著作权案就属于这种情况。苹果公司未提交相关协议以及开发商信息,法院根据举证规则认定涉案的应用程序“《中国百科全书》”系苹果公司自行开发。苹果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自行开发并在“App Store”上提供涉案应用程序的付费下载服务,侵害了大百科全书公司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该案中,法院依据证据规则,认为开放平台运营商并非网络服务提供者(ISP),故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网络服务提供者(ISP)负有较高注意义务时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由于开放平台工具性比较强,一般网络服务提供者所负的注意义务比较低,可以适用避风港原则,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其从第三方提

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

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主要规定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海商法》以及《民用航空法》等法律中;司法实践方面的规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我国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的制度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项原则上: (一)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在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上的首要原则。主要包括《合同法》第126条、《民法通则》第145条、《海商法》第269条以及《民用航空法》第185条的规定。这一原则与世界主流是一致的。但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以及多年司法实践来看,在运用这一原则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这也是我国适用这一原则的特色,具体如下: ?关于法律选择的方式,对于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我国要求双方协商必须是一致的和明示的,拒绝承认默示选择法律的方式。 ?选择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法律同样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我国允许当事人双方从订立合同时起,直至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以前,当事人可 以随时协议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如果到开庭时,协商不一致的,由人民法 院按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立合同的准据法。 ?关于法律选择的空间范围以及准据法的范围,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可以是中国法、港澳地区的法律或外国法,但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必须是所选国家或法域 法律的现行实体法,不包括其冲突规范和程序法。对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是否 必须与合同存在一定的联系的问题,实践中我国一般要求当事人选择与合同 有实际联系的国家或法域的实体法。 ?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下列问题不适用意思自治的原则: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 同和中外合作勘探自然资源合同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银行签订的借款 合同,但对最后一种合同,如果经中国银行同意,也可以适用外国的法律。 ?关于涉及合同当事人的缔结能力问题,根据《意见》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能力问题,原则上适用其本国法,但如果行为地在我国,而依我国法

国际私法中各领域法律适用规则的总结

国际私法中各领域法律适用规则的总结 第一章:民事能力的法律适用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使用当事人属人法。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 1、《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2、《民通意见》补充说明“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使用其定居国法律。”“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由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由民事行为能力。”“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使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使用其住所地法律。” 3、《票据法》第96条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为无民事行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使用行为地法律。”三、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民通意见》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对外国法人的国籍确定采取注册登记主义。) 第二章:婚姻家庭的法律适用 一、结婚: 1、《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外国人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登记结婚,重叠适用中国法和外国人本国法。中国公民和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结婚,可以采取领事婚姻,也鼓励在当地按当地法律办理,同时不得违反我国婚姻法的有关实质要件。短期在境外的(如旅游)结婚必须适用中国法。 二、离婚: 1、《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民通意见》第188条规定:“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离婚以及因离婚引起的财产分割,适用我国法律。认定其婚姻是否有效,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涉外离婚及时当事人以协议方式离婚,法院也要依该协议做出判决,防止协议在外国不生效。 3、《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第6条指出:“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华要求离婚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有关规定,向该管辖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4、《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6条规定:“协议离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使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在地法律。” 三、夫妻关系: 1、《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3条规定:“夫妻人身关系,使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 2、《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4条规定:“夫妻财产关系,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

网络著作权避风港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论避风港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自从美国第一次提出避风港原则到现在,避风港原则保护了很多网络服务提供者,也因为红旗原则的出现使一些网络服务商受到著作权法的处罚。利益相关者对避风港原则有着不同看法,著作权人苦于维权所以厌恶它,网络服务商庆幸它保护可以自己,真正的网络著作权侵权人则暗自窃喜没有被著作权人“盯上”。在阅读和学习了大量关于网络著作权的知识后,我认为,避风港原则的存在并不是必要的,它完全可以被一个更好的追责体系替代。 一、避风港原则的弊端 避风港原则的建立初衷并没有完成。避风港原则的本意是保护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如果他们并不知自己提供给网友的的信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并且在得知侵权后删除了信息,就不视为侵犯著作权。但是在实际案件中出现了很多利用此原则规避侵权风险的被告。有的服务商在平台注册用户账号发布侵权作品并声称无法提供用户信息,有的服务商声称事前不知道热门的被侵权作品的归属,有的服务商直接让权利人找上传的用户。在这种种情形中,不乏有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真的是不知道自己平台上的信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但是还有更可观的一部分提供商是明知自己平台上信息侵权但就是不想办法支持著作权人而是“甩锅”给用户。避风港原则虽然保护了无辜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但同时也让一些应知侵权行为的提供商成为了漏网之鱼。 避风港原则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我们不难推断在原则建立之初制度设计者的想法:倘若每个侵权的信息都要网络服务提供商来与真正的上传被侵权作品的侵权者共同承担责任,那么还有哪些人愿意进入互联网行业?避风港原则可以很好地保护网络服务提供商,让更多新鲜血液涌入互联网行业,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看来,这种发展是以著作权为代价的,而且机会成本过高。对于用户来说,在初次上传侵权作品时,伴随着上传成功的标志,被作品权利人追责的担忧很容易就消失了,此时没有人提醒他这样做可能要付出赔偿的代价。当用户被起诉侵犯著作权时,懊恼、气愤随之而来,要不是使用了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平台我怎么会把自己私下欣赏学习的作品上传出来给大家分享,我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吸引了这么多用户他竟然不跟我共同承担风险?在这样的情绪作用下,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容易失去客户,试问一个没有用户的网

试论避风港规则的运用

试论避风港原则的运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的新的形势,知识产权也出现新的内容。对权利的保护与对知识传播和技术限制上的对抗产生了一系列理论与内容,避风港原则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原则,该原则在直接保护保护网络服务提供商方面与间接保护知识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字】避风港运用 一、避风港原则概述 由于当今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许多法律现象出现新的变化,甚至之前可能不存在的法律现象现在亦相当普遍。而互联网对于信息的传播,更是使得知识产权侵权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由于互联网中数据的传播数量巨大并且相当简单,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的机械性、单一性、工程量巨大,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侵权具有复制的简易性、处理的复杂性、易隐蔽、不易被根除等特点。此时的知识产权侵权呈现的新特点使与之相对的法律亦呈现出新的规制与新的原则。 例如一个较为典型的互联网著作权侵权纠纷中,被侵权人可能不会去控告实际上传未经权利人许可而被上传的文件,虽然上传人是这个案件中造成侵权纠纷的原因而按照民法的公平原则,上传人应当对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韩寒等作家状告百度文库案”、“索尼状告百度音乐案”等案件,被侵权人状告的是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即网络服务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与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原因是这些运营商提供了上传用户(侵权人)所需的技术支持,所以应当对其侵权行为负责。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与正常的案例做法不一致,但这类案件有本身所拥有的特殊原因,这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权利人对利益与效益的平衡与考量使得网络服务运营商成为被控告的对象,即:首先,相对于网络服务与技术提供商,上传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文件的侵权人可能并未获得任何利益,侵权人本身可能能承担的侵权责任的能力较小。对于被侵权人来说与其找单个个体的上传侵权人,不如找可能通过上传与下载文件或通过其网页中的广告而营利的网络服务与技术提供商来控告,其获得赔偿的可能性与能赔偿的数额都会大很多;其次,这种被控的风险属于网络服务运营商应当的风险之一,任何行业都有其本身所存在的风险,作为营利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这个被控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显而易见的应当存在在其本身所应承担的正当风险中;再次,网络服务运营商对于其提供的内容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内容进行审查,阻止侵权行为的持续;最后,由现在的技术来看,直接找到上传侵权文件的侵权人可能是一件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反观运营商与技术提供商,其存在需要场地、设备、人员,需要找到运营商来进行控告相对于查找个人要简单得多。可是,虽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可能确实有侵权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为他人的行为提供了便利与平台,但是可能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与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并无主观上的过错,可能服务提供者根本对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所承载的信息无法进行判断与审查,他们无法明知或者应知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鉴于网络与其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实际上都还是属于高新产业,其本身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运行,对于社会的贡献,对于环境的保护都有着相当的

(合同制定方法)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

二.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 (一)任意性规范 我们先分析第一种类型的利益冲突,即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合同法设计何种类型的法律规范去进行协调?对这种类型利益冲突的协调,要严格贯彻和体现合同自由原则,即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利益安排,应当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去做出决定。既然要贯彻和体现合同自由原则,那么对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法律的协调,最重要的法律规范的类型,自然就是任意性规范。我国台湾学者韩忠谟教授在《法学绪论》一书中提及“关于任意法亦可细分为补充法解释法两类;所谓补充法乃于当事人就某一法律关系意思有欠缺时由法律设立准则以补充当事人意思之所不备,反之,当事人就某一法律关系另有意思时则依其意思赋以法律效果,从而排斥补充规定之适用,民法上之任意规定以属此类者居多数。至于解释规定乃于当事人意思不完全或不明确时用以释明其意思,以便发生法律上之效果”意思是说,任意性规范包括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以及解释性的任意性规范,但主要是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我们着重谈此类任意性规范。这类规范首先允许合同当事人经由平等的协商对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出安排,在当事人自己对自己的利益关系没有做出安排,并且也没有做出补充安排的时候,法律的规则才作为一种替代的安排方式,成为法官解决纠纷的裁判规范。这样的一种规范就是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当然用更简单的话来讲,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就是可以通过当事人的特别约定,排除该项规范适用的规范。 在整个合同法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律规范就是任意性规范。因为,合同法是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基本法,它主要是对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的法律规范。 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就任意性规范的法律适用,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如何识别任意性规范。 对任意性规范的识别有两个办法,这两个办法是相互补充的。 1.形式上的识别方法。在合同法上有不少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或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如我国合同法第220条规定:“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293条规定:“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第367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某一个法律条文的后面有这样的一句话,这个条文所对应的法律规范肯定是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这是判断合同法中的法律规范,哪些是任意性规范的第一个办法。即从形式上去判断。 2.实质上的识别方法。合同法上有大量法律条文,没有在法律条文的后面强调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或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我们能不能说,没有如是内容的法律条文就不是对应着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显然不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某一个法律条文后面没有如是内容,我们需要分析这个法律条文对应的法律规范所协调的利益冲突,是不是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与合同关系以外特定第三人的利益有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某一个法律条文对应的法律规范所涉及的利益冲突,只是涉及到合同关系当事人的私人利益,这个法律条文所对应的法律规范一般也都是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 如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解释论上,该规定通常被解释为,在通常情形下,合同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即只要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存在有违约行为,且存在违约行为的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自己的违约存在有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该当事人即应向对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虽然该款规定并未明示合同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但考虑到合同的当事人在何种情形下承担违约责任,通常仅关涉合同关系当事人的私人利益,应该认定该款规定对应的法律规范一般应属于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留有允许当事人约定就违约责任的承担,采取过错推定责任或者一般的过错责任的余地。

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

《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实训指导大纲 (高职) 2004年10月修订 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电子商务教研室《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小组编写

目录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 一、实验、实训的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定位 (二)实验、实训目标 (三)实践教学容 二、实训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第二部分实验、实训容与要求 第一章电子 第二章网络基础技术应用 第三章网页制作及其技术 第四章压缩软件的使用 第五章常用网络广告制作工具 《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返回申报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实训目的与方式 一、实验、实训的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定位 ★ 《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实践教学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切实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电子商务活动中基层业务和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力。 ★ 《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实践教学采用课程实验与集中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发掘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为中心,以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为目标。 (返回目录) (二)实验、实训目标 建立以课程实验为基础,集中综合实训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在电子商务职业应用中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 以课程实验为基础,强化基础技术的操作与应用。具体能力目标包括: ⑴ 电子的读、写、收、发功能应用; ⑵ 电子的综合管理能力; ⑶ 数字证书的申请、安装和管理操作; ⑷ 安全电子的应用能力; ⑸ FTP、BBS的一般操作; ⑹ FrontPage2000的文件操作;

“避风港规则”中“通知”条款的效力

作者简介:车清瑾(1982-),女,汉族,湖北人,武汉海事法院现任法官,武汉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城市大学普通法硕士,从事民商法领域比较法研究。 摘要: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吸收国外立法例,构建了以“通知”条款为核心的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面对网络侵权时的避风港。本文围绕合格通知标准、不合格通知的处理为中心,采用比较法的观点,找出“避风港规则”项下“通知”条款适用条件,寻求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防范网络间接侵权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避风港规则;通知条款;间接侵权 为保护互联网产业发展及网络传播新媒体推广应用,我国2006年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借鉴了美国1998年《千禧年数字版权法》(以下简称dmca)立法模式,为四类网络服务提供者规定免责情形,即“避风港规则”。《条例》第二十三条确立“通知——删除”规则,构建网络服务商面对侵权诉讼时避风港,以期平衡各方利益、降低网络服务商侵权风险。具体规则内容则如《条例》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条①所载。《条例》通过“通知——删除——反通知——恢复”程序,通过使网络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在接到书面通知后及时删除而免除对权利人的责任,在收到服务对象书面说明后及时恢复而免除对服务对象的责任;这一过程中,通知制度无疑是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适用避风港规则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关键。 一、通知制度概述 《条例》中“通知制度”,从主体来分,包含权利人侵权通知和服务对象反通知。“权利人的侵权通知”是权利人认为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的服务平台上存在涉嫌侵权内容而要求服务商予以删除的通知。“服务对象反通知”是提供涉嫌侵权内容的服务对象认为该内容不存在侵权而要求服务商对删除内容予以恢复的通知。两者发出主体不同、通知效果不同,但实质内容一致,反通知因侵权通知而被动发出,对于原生性的侵权通知研究意义重大。 从“通知”的要素是否齐全分为“合格侵权通知”和“不合格侵权通知”。“合格侵权通知标准”是衡量权利人所发出通知是否能够达到权利人欲实现的确定法律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条例》规定侵权通知必须包含的内容为:第一,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第二,要求删除的侵权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名称和网络地址;第三,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即权利人基本信息、涉嫌侵权内容基本信息及网络地址、初步侵权证据。 ②应该说,该条文只是设定了侵权通知的最低标准,权利人为了及时遏制侵权行为,帮助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者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准确定位并处理涉嫌侵权内容,可以提供有关涉嫌侵权内容的更加全面信息和更加充分的证据材料。但是,对于不合格侵权通知效力不能一概而论,下文中将进行具体分析。 二、不合格侵权通知效力分析 一般来说,“合格侵权通知”产生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者删除侵权信息的作用,而不合格侵权通知视为未发出通知,不产生效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商不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不应当承担责任。③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种较为特殊的情形。 一、是组合通知效力问题:权利人多次连续发出数个侵权通知,每个独立通知本身均不符合法定要求,组合起来却能够达到合格通知的标准,共同构成一个合格通知,符合合格通知的实质要求,有些学者主张应当赋予组合通知与合格通知相同效力。笔者认为,组合通知虽最终达到合格通知的要求,但各个独立通知均存在瑕疵,而《条例》要求每份独立通知均符合法定要求,否定了组合通知效力;否则将会加重存储空间服务商注意义务,违背避风港规则设置初衷。美国案例perfect10 https://www.doczj.com/doc/db17727710.html,bill④对组合通知效力持否定态度,法院解释如下:如果允许著作权人“将几份相互独立的、存在缺陷侵权删除通知拼凑成符合要求的侵权通知”,将迫使网络服务提供商从所有信件中查找符合此条款要求的所有要素,这将给网络服务提供

几种特殊的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几种特殊的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我国贸易顺差也在持续扩大,作为贸易“进出口”起点和终点的海关,成为了企业的第一位安全卫士,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为净化国际商业竞争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中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其中商标侵权类型案件,在进出口环节中是海关查出案件量最大,罚没款最多的案件。截止今年6月,我国海关总署备案商标共计27495件,2016年中国海关全年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1.95万次,实际扣留进出境侵权嫌疑货物1.74万批,涉及货物4025万件,其中以侵犯商标专用权货物为主,高达4145.64万余件,占侵权嫌疑货物总量的98.56%。 因此,本文针对几种特殊的商标侵权情况结合案例进行研究,希望对司法实务和企业对外贸易具有借鉴意义。 问题1:货物与商标标识相分离的情况 货物与商标分离的情况,是海关认为较为隐蔽的反查侵权行为,虽然商品标识尚未贴附于货物,但此时,如果海关仍能够取得证据证明,或推定商标与货物具有结合使用的意图,并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判断,只要符合侵权构成要件的,仍应进行行政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对已经制作完成但尚未附着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产品,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商品将冒用他人商标,无疑将构成侵权,其价值也纳入非法经营额。

因此,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如何认定分离的标识是将应用于货品上的,用于证明该问题的证据,是否达到了确实、充分的标准,以及如何确定该认定标准的问题,这还要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008年,山东海关查处一批出口摩托车配件及“SUZUKI”商标标牌数千箱,该批车辆钥匙上也标有“SUZUKI”商标,且该批独立装箱的标识与机动车在发动机、油箱上预留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符,海关最终认定该批车辆为侵权货物,并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海关对于上述标准的确定,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所持态度一样,进行行政处罚,要有充分证据证实该商标将用于特定产品。 问题2:仅在货物外包装上标注他人注册商标的情况 《TRIPS协议》及《商标法》第48条都对“在商业中使用”的范围作了相同的规定,均指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及交易文书,或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及商业活动。在过往的实际案例中,也频频出现仅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而其商品本身却不做任何标识的情况。 商标侵权应当以是否会造成消费者混淆,以至于无法起到标识商品来源为判断标准,外包装属于商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出售时与商品一道交付消费者,消费者也借此判断和认定产品的来源,因此,对于商品包装,应做扩大解释,既包括直接接触商品的独立包装或称小包装,通常具有保护产品,介绍商品,便于销售的功能;也包括中层包装,即有一定抗挤压

由中外案例分析ISP版权侵权之诉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

由中外案例分析ISP版权侵权之诉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 摘要:互联网发展使得网络版权侵权愈演愈烈,网络服务提供商(ISP)面临前所未有的诉讼压力。《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创设的避风港规则利于平衡版权人和ISP的利益,从而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该规则被多国立法吸收,亦是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蓝本。鉴于条文不周延性和版权保护传统思维等原因,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适用该规则存在分歧,但已渐渐开始向保护ISP合理利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避风港规则;DMCA;《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司法转向 一、定义ISP和避风港规则 ISP是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主体。避风港规则即"通知+移除"规则,是ISP法定免责条款,起初适用于版权领域,若ISP既未在服务器上存储侵权信息,又没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不承担侵权责任。后扩展到搜索引擎、网络存储、在线图书馆等领域。该规则利于保护ISP,豁免后者特殊侵权赔偿责任,对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案例分析DMCA避风港规则之适用要求

(一)案情和判决简介 避风港规则滥觞于美国,以08年判决的IO Group,Inc.v Veoh Networks,Inc案最知名。 原告是电影版权人,被告是视频共享网站经营者。被告用户在其网站上传了原告拥有版权的电影,原告要求被告承担版权侵权责任。 法院依据DMCA判决被告胜诉。法院认为被告是ISP, 只须采取合理措施防止重复侵权的发生;视频文件是根据用户指令、通过自动技术上传到被告网站的,被告没有实质参与或监督文件上传,在文件上传前也没有义务检查文件,被告可适用DMCA第512条(c)款的避风港规则。 (二)由该案分析DMCA避风港规则的适用要求 1、入门要求 (1)要以避风港规则获得免责,ISP首先须证明以下几点: 它是服务提供商[1];(2)它已采取、告知并合理履行禁止重复账号侵权的措施[2]。它没有侵犯版权人为保护作品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措施[3]。 法庭认定DMCA只要求运营商提供合理措施来制止侵权,而被告已采取适当措施,譬如警告侵权人并封号、禁止侵权人重复开设账号等。 2、运营商知晓与否 ISP须证明它不应知作品受版权保护与否、未意识到侵

国际私法法律适用——我国相关规定总结 (2)

国际私法法律适用——我国相关规定总结 第一部分:民事能力(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使用当事人属人法。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民法通则》14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 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民通意见》“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使用其定居国法律。”“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由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由民事行为能力。”“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使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使用其住所地法律。” 《票据法》“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为无民事行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使用行为地法律。” 三、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民通意见》184条“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 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对外国法人的国籍确定采取注册登记主义。) 第二部分:物权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 一、不动产物权:《民法通则》144条“不动产的所有权,使用不动产所在地 法律。”《民通意见》“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等民事关系,均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二、动产物权:《海商法》“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使用船旗国法

律。”“船舶抵押权使用船旗国法律。船舶在光船租赁以前或者期间,设立船舶抵押权的,使用原船舶登记地法律。”“船舶优先权,使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 《民用航空器法》“民用航空器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使用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法律。”“民用航空器抵押权使用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法律。”“民用航空器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三、国有化问题:我国对待外国资本的原则是不实习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 情况下需要实行国有外和征收的,也必须满足有关要求,例如公共利益、法律程序、相应补偿。 基本态度:我国不放弃对本国境内的外国资本实施国有化的权利;承认国有化的实施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定程序具备;在补偿原则上,不接受充分、有效、即时补偿的主张,而是适当或合理的补偿。 第三部分: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意思自治原则(首要原则):《民法通则》145条“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 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具体内容:必须采用明示的形式。默示无效。 当事人可以从订立合同开始到法院开庭前随时通过协议选择。 选择的法律是实体法,但并未要求必须选择与合同有实际联系的国家的法。 法律强制规定的除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只适用中中国法律。 使用外国法律不得违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

_避风港_应该如何避风

中国质量报/2010年/9月/29日/第007版 断案说法 “避风港”应该如何避风 ——透过案例看“避风港”原则的适用 吴园妹本报记者曾祥素 近年来,网站经营者逐渐成为了法院被告席上的“常客”,多数案例,其矛头都指向网站发布内容侵权。而此时,网站经营者最常见的抗辩理由是:网站仅提供服务平台,对涉案的内容并无审查义务或者已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不应承担法律责任。即适用“避风港”原则,应予以免责。 “避风港”原则是指在发生网站内容侵权时,当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网站的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服务提供商不承担侵权责任。 然而,“避风港”原则并非万能,如何适用,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般审查规则 2008年,原告张先生登录某知名论坛,发现多条对自身有侮辱性和攻击性的言论的帖子。张先生认为,这些帖子对其名誉造成了极大伤害,多次致电被告公司,但一直未联系上。故张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删除上述帖子并赔礼道歉。 被告网站辩称,作为电子公告的服务商,其只提供言论空间,不是帖子的所有者,上网用户责任自负。公司已严格履行了法律义务,对于反动侮骂的内容进行删除。同时,公司也提示用户不可以发布非法的内容。在论坛的显著位置,对于举报的形式进行了公告。张先生从未向公司进行过投诉,公司是发现案外人发出的不规范的告知函后,进行删除的,不存在侵权过错。涉案帖子系网民发布,而网民的行为不是公司可以控制的,公司不存在主观过错。 法官说法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此,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他人民事权益,是涉及互联网民事行为的前提条件,作为网站经营者对于网站中具有上述特征的信息应当尽到一般的审查义务。 网站具有信息发布快、信息量大、信息发布主体广泛和虚拟等特性,涉案言论内容并非属于法律规定的反动、淫秽等信息内容,故要求被告公司事先审查并予以删除,已超出了网站经营者应具备的一般审查能力。为尽其一般审查义务,被告在向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时,已将使用协议公布于网站首页,告知用户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所贴言论不能对他人进行侮辱、谩骂及人身攻击,用户如发现帖子内容涉嫌侮辱或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或违反使用协议的,有权按网站公布的投诉规则进行投诉,且告知了投诉方式,故被告已经对用户尽到了事前提示义务,且在得知对方起诉后,已经删除上述帖子内容,履行了其事后监管义务。据此,被告已经尽到其作为网站管理人的一般审查义务,可以免责。 有效通知规则 原告田女士系职业模特。2006年起,原告发现通过某搜索引擎公司图片搜索可获取其百余张肖像图片。原告认为,搜索引擎公司未经其许可,从事该项服务,向公众提供点击浏览、下载打印和上传等服务,并通过点击量获取巨额利润,对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已经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害。故起诉要求搜索引擎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关于《电子商务法》中知识产权保护及“避风港原则”的解析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电商平台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下称“《电子商务法》”)经多轮修改,终于在2018年8月31日正式通过。《电子商务法》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着重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电子商务交易保障中,突出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商务本身就是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在《电子商务法》出台前,司法实践中早已大量出现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立法中也通过《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规定确定了“避风港原则”,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规范,而新出台的《电子商务法》更是对“避风港原则”进行更加系统的规定。本文将结合《电子商务法》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从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就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避风港原则”进行解析。 “避风港原则”的内涵及渊源 “避风港原则”来源于美国1998年制定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避风港原则”基本内涵是,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使用信息定位工具,包括目录、索引、超文本链接、在线存储网站,在其链接、存储的相关内容涉嫌侵权,如果其

能够证明自己并无恶意,并且及时删除侵权链接或者内容,则其不承担赔偿责任,故“避风港原则”又称为“通知+删除”规则。 “避风港原则”最早仅适用于著作权领域,后来扩大适用到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中。制定该原则的初衷是考虑网络中介服务商难以对大量的商品信息进行事先审查,对商品信息侵权并不知情,故通过“避风港原则”,对网络中介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进行限制。“避风港原则”所及的免于承担赔偿责任需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知道相关内容或行为构成侵权。 网络服务提供者未从该等侵权行为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到侵权通知以后,立即删除链接或阻止他人访问。 《电子商务法》出台前,我国关于“避风港原则”的规定及争议 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出台之前,就已经对“避风港原则”进行了借鉴及立法,主要体现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民法通则》关于共同侵权责任的规定等条款中。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主要是以《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作为法律依据,主要规定如下:

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

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大陆在新时期第二次重大转型中出台的一部重 要劳动法律。继发生于30年前的第一次重大转型(即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 中心)之后,于近几年启动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即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经济社会发展 为中心),转型内容多元,利益矛盾复杂。在此大背景中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不仅 面临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同企业群体之间、不同劳动者群体之间的利益冲 突,而且面临着既对原型利益格局不可避免的路径依赖,又要顺应新型利益格局的走向的两难选择。因而,《劳动合同法》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在适用中协调的歧义性、 矛盾性问题。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 一、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特别法与一般法 (一)一般界定标准和依据 法理上的一般法与特别法,在我国《立法法》第83条中称之为 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在罗马法中则表述为个别法(ius singulare)与共同法(iuscommune)。一般认为,对某个一般规范加以变通的个别规 范,即由于特殊原因而表现为一般规范之例外的个别规范,为特别法,如允许赠与之 规定为一般法,而禁止夫妻之间赠与之规定为特别法。与此相对应,在狭窄的例外范 围之外而被适用的一般规范为一般法。 学理上对 一般法和特别法的界定,有三种解释:其一是根据法所调整的空间范围、对象(或主 体)范围以及事项范围,即法的空间效力、属人效力以及属事效力进行区分,认为一 般法是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法律规定,特别法是法律对于特殊地区、特殊人员、特殊事 项做出的专门规定。其二是从法的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以及属人效力范围 区分,认为特别法是与一般法不同的适用于特定时间、特定空间或特定主体的法律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与应用基础知识练习试卷1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与应用基础知识练习试卷1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与应用基础知识练习试卷1 是通过( )开始的。 A.互 联网 B.电 话 C.电 报 D.电 视 2.电子商务的标准英文缩写是( )。 A .EB B .EC C .EDI D .DC 3.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的( )。

A.工作 模式 B.商业 模式 C.生活 模式 D.交易 模式 4.电子商务系统的主体要素是( )。 A.Inte rnet B.企业 C.人 D.商务 活动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中间件的正确说法?( ) A.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 B.中间件可以屏蔽不同平台与协议的差 异性 C.中间件面向最终使用用户 D.利用中间件开发程序快捷方便 6.企业应用集成(EAI)按照应用集成对象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 )。 A.面向数据和面向过程 B.平台和应用 C.数据和业务

D.水平组织内和垂直组 织内 7.下列关于Web服务说法错误的是( )。 A.Web Service是由URI标识的软件应用程序 B.Web服务就是可以通过Web描述、发布、定位和调用的模块化应用。一旦Web服务被部署,其他的应用程序或是Web服务就能够发现并且调用这个部署的服务 C.Web服务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可获取的服务的总称。Web服务使用标准的XML消息接发系统,并且不受任何编程语言的束缚 D.Web服务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来调用 8. Web服务体系结构中包括服务提供者、( )和服务请求者3种角色。 A.服务注册 中心 B.服务认证 中心 C.服务协作 中心 D.服务支持 中心 9.电子邮件一般采用( )协议标准,确保邮件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递。 A.HTT P B.SMT P C.HTM L

商标法案例分析教学文稿

商标法案例分析 gbxjb10级分类:知识产权被浏览372次2013.06.17 10、2003年3月帅美西服厂以“大科大”三字作为商标文字予以注册,注册号为547742号,用于本厂生产的西服产品。2004年5月腾达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公司)以“大哥大”三字作为商标文字予以注册,注册号为586610号,用于本公司生产的25类服装商品。帅美西服厂发觉后,即致函腾达公司,说明自己的商标已经注册,认为这两个商标构成了近似商标,要求对方停止使用。而腾达公司则认为自己的商标也已注册,且与对方的商标并不相同,没有侵害帅美西服厂的商标权,因此置之不理。请回答:(1)帅美西服厂是否可以要求撤销腾达公司的注册商标?如果可以,应该向谁提出?(2)帅美西服厂直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腾达服装厂的注册商标,法院应不应受理?(3)帅美西服厂可否要求腾达公司承担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hzfsm 采纳率:46% 10级 2013.06.18 帅美西服厂可向国家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腾达公司的注册商标。理由如下:这两个商标只有一字之差,且文字组合形式及发音有近似的特征,构成了近似商标,又使用了同一类商品,为充分保障企业及消费者 的利益,依据《商标法》第27条的规定,帅美西服厂可在腾达公司的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一年内,向国家商标局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以近似商标为由要求撤销腾达公司的商标。撤销之前,因两个商标均为注册商标, 帅美西服厂不能要求腾达公司承担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但如果经商标评审委员会终局裁定撤销腾达公司的注册商标后,腾达公司仍继续使用该商标时,帅美西服厂则可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腾达公司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案列分析题 案例1.商标是先使用的受法律保护,还是注册的受法律保护? [案情]某电视机厂甲厂生产的“菊花”牌电视机,质量优良,价格适中,售后服务好,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后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受聘于邻省一家生产“中意”牌电视机的工厂,担任了乙厂的技术副厂长,为扭转乙厂亏损落后的生产局面,乙厂一方面在技术上加大力度进行革新改造;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改变产品名称打开销路。当得知甲厂的商标还未注册的情况下,便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菊花”牌商标。此后,产品销路大有好转。甲厂得知这一情况后,以该品牌是自己首先创出,先使用为由,要求乙厂停止使用该商标。而乙厂则认为该产标自己已经注册,事有商标专用权,要求甲厂停止使用。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问题]本案中谁是侵权人? [答案与分析]甲厂是侵权人,侵犯了乙厂的商标专用权。理由如下:商标是用来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标记,商标只有经过注册,商标权人才依法事有商标专用权。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我国采用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除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外,其他商品的商标不注册亦可使用,但是注册商标才事有商标专用权,依法受《商标法》的保护。本案中,甲厂虽然使用“菊花”牌商标在先,但未注册,所以不享有专用权,其他厂家亦可使用,而乙厂将其注册后,即取得了该商标的专用权,未经其同意,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否则即构成侵权。我国《商标法》第38条第1款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为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因此,在乙厂将“菊花”,牌商标注册后,甲厂虽使用自己首创的品牌,也构成对乙厂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小结]注意区分商标与商标权的不同,商标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他的所有人不事有专用权,无排他性,而商标权即指向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之后,他的所有人事有自己专用并禁止使用人使用的权利。 案例2.并非有意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是否也构成侵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