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1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1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1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1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人。”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鲁迅,绍兴人。”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者,……也”格式。“者”表提顿,“也”表肯定。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2.“……是……”格式。如: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陋室铭》

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刻舟求剑》

二.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有被动词)和意念被动(无被动词)。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见……”,“见……于……”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3.“为……”“为所……”“为……所……”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意念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洎牧以谗诛。(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六国论》

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

三.省略句

文言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

(一)主语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

(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中人)便要还家,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2页(共8页)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村中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二)谓语省略

曰:“学诗乎?”曰:“未(学诗)也。”〈〈论语〉〉

上医医国,其次(医)疾。〈〈国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动词宾语省略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此乐)。”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兄弟)。《论语》可烧而走(之)也。《赤壁之战》明日,子路行,以告(孔子)。子曰:“隐者也。” 《论语》

(四)介词宾语的省略

于是秦王不怿,为()击缶。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五)介词“以”“于”的省略。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晋军(于)函陵。

四、倒装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谓─ (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一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子将安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何以战? 何陋之有?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与国也〉〉

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用“是”来提宾。如:

无乃尔是过欤!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三)定语后置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2.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译为……的)、“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四)介词短语(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如果介词结构作状语置于谓语部分后,是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标志性词语“以”“于”“乎” 等。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具告以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五、固定句式

①与指代有关的习惯说法:

无以,无从: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有以:相当于“有用来……的办法”如: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所:相当于“有……的(人、物、事)” 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②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的习惯说法: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何,奈……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如大行、王屋何? 虞姬奈若何?

其……乎:相当于“难道” 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庸……乎:相当于“难道……吗?” 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孰与,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表示婉商、推测语气的习惯说法:

得无……乎(耶) :相当于“恐怕……吧?”“会不会……呢?”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无乃……乎:相当于“恐怕……吧?”“会不会……呢?” 如: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

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2.

如: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陋室铭》

3.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5.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二.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即:

(1)

主要有四类标志。

1.

例如: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如: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洎牧以谗诛。(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六国论》

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

三.省略句

(一)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鸿门宴》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二)

曰:“学诗乎?”曰:“未()也。”〈〈论语〉〉

上医医国,其次()疾。〈〈国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论语》

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论语》

(四)

于是秦王不怿,为()击缶。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五)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晋军()函陵。

四、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

(二)

1.

子将安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何以战? 何陋之有?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与国也〉〉

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

无乃尔是过欤!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三)

1.

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2.

(1)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四)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具告以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五、固定句式

①与指代有关的习惯说法:

无以,无从: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有以:相当于“有用来……的办法” 如: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所:相当于“有……的(人、物、事)” 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②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的习惯说法:

不亦……乎:相当于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何……为:相当于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何,奈……何:如:如大行、王屋何? 虞姬奈若何?

其……乎: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庸……乎: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孰与,与……孰: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表示婉商、推测语气的习惯说法:

得无……乎(耶) :相当于“恐怕……吧?”“会不会……呢?”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无乃……乎:相当于“恐怕……吧?”“会不会……呢?” 如: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文言句式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

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子何恃而往

C.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①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②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6页(共8页)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D.明日朝,以告管仲

15.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

A.①乃人见,曰:“何以战?”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①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②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D.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②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16.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1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18.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

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20.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

A.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②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①沛公欲王关中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①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②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①遂与秦王会渑池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1、(2008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7页(共8页)

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 则人谁肯固.矣()② 其必济.()

③ 宜相与

..致死以守其邑()④ 侃率之以乘.城()(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文:

②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文:

文言句式练习(参答)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A.(主谓倒装。)

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B.(都表被动。)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A.(其余被动句。)

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 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11.A.(“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中间省略介词。)

1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13.B.(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

14.D.(省略介词宾语:以告,以之告。) 15.B

16.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

17.B.(A应为:沛公,C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为”)

18.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

19.C.(“出与(之)战”,B“以(之)为然”,D“城中(齐人)相与”“立(之)以(之)为”)

20.A

【上海卷】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2). B

(3.)(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也是你的职分。

(2)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参考译文(上海卷)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学生版:文言特殊句式巩固训练(1)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 ——对点训练 1 .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 .斯固百世之遇也 2 .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 .洎牧以谗诛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3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4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 .此世所以不传也 C .夫水,智者乐也 D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 .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 .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 .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师不必贤于弟子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 B .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虎狼之国 D .俯察品类之盛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7.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 .①⑧/ ②⑦/ ③⑤/ ④/ ⑥⑩/ ⑨ B .①⑤/ ②⑦/ ③⑥/ ④⑨/ ⑧⑩ C .①⑧/ ②⑤/ ③⑥/ ④/ ⑦⑩/ ⑨ C .①⑧/ ②⑤/ ③⑥/ ④⑩/ ⑦⑨ 8 .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凌万顷之茫然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⑤下流多谤议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⑦不能容于远近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⑨战于长勺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doc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学情分析】 高三(3)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上课听讲专心,作业质量可以,整体水平统一。但对于基础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却欠缺。【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及其用法,归纳规律。 2.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宾语前置句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查形式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 b)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翻译题中进行。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新课标i)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问题: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解析】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重点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这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吾”作宾语,宾语前置,要翻译成“不索吾”;还有“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一、判断句 1,者……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⑤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二、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为乡里所患《周处》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构成“主语+见+动词+于+名词”的格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其它: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一)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 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⑦未可以为信也 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 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④得双石于潭上⑤居则曰:不吾知也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⑧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⑩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A、①⑧/②⑦/③⑤/④/⑥⑩/⑨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C、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⑩/⑨C、①⑧/②⑤/③⑥/④⑩/⑦⑨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二) 15、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戍卒叫,函谷举 C、断头置城上有碑仆道 D、而今安在哉余是以记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练习 班级姓名成绩 一、句式判断 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不能容于远近 D.此亡秦之续耳。 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7、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

A、聚之咸阳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D、戍卒叫,函谷举。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是社稷之臣也。 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徘徊于斗牛之间 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妪,先大母婢也。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C、大王来何操? D、余威震于殊俗 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1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金城千里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渺渺兮于怀 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15、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竖子不足与谋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带答案)教学内容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 (一)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⑦未可以为信也⑧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赵氏求救于齐⑩南冥者,天池也 A、①⑩/②⑤/③④/⑥⑧⑨/⑦ B、①⑦/②⑩/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⑩/②⑧/③④/⑤/⑥⑨/⑦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惟兄嫂是依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377 更新时间:2009-10-15 文 章录入:admin]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 [答案]A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10 D.1/2、3、4/6/7/8/9 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 和C ,B 和D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沛公安在?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11年天津) 2、(08广东) 时有与(周)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周)访,(周)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3、(13年江苏)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4、(10年天津卷)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答案提示

1、都急切追求名声,而惟恐人们不知道我。(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2、皇帝没有怪罪他。 3、注意关键点“谘”的解释和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谁可补者”(中书令可补者谁?)的翻译即可。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中书令)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4、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二、省略句 1、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使令性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面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之为兼语。文言文中的兼语常常被省略,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2.省介词宾语及动词宾语。文言文中介词“于”、“以”、“与”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词后的宾语常常被省。如:欲呼张良与(之)俱去。(《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3、省略介词(“于”“以”)如: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4、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一定补出主语。以免造成误解。 【重要特征】 (1)文言文中宾语省略,多在介词之后。 (2)省略的宾语多为代词“之”。 (13年全国卷)1、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 2、(13年安徽卷)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3、(11年全国卷)灌至,乞人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 (一)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 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 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 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 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为大梁夷门监者②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④忌不自信⑤见羽旄之美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一)形式: 1词语: (1) 连词:则即乃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充即庐江人。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副词:非皆本素……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臣本布衣。 D、且相如素贱人。 (3)动词:为 夫执舆者为谁?(区别) 2句式: (1)…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者也例:此沛公之参乗樊哙者也。 (3)…者,……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4)……也例:戴进,锻工也。 3无标志: 1)有语音停顿: (1)刘备,天下枭雄。 (2)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2)无语音停顿: (1)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2)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3)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 (二)翻译: 1去掉标志,主语和宾语间加上判断动词“是”。 2则即非皆本素还要加上其自身所包含的意思。 3无标志,直接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三)特殊情况的判断句: 1形式上是判断句,实际上不是判断句: (1)实际上的比喻句——翻译为:“好比,好像,如同”等。 例: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2)实际上是推测原因的句子——翻译为“是因为是……的缘故”。 例:A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3)实际上是表凭借的句子——翻译为“是靠…是凭…”。 例:夫战,勇气也。

代词 2“是”在句中充当的词类:{ 动词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千里而见王,是予之所欲也。 (3)夫执舆者为谁?是鲁之孔丘与?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四)练习 (1)指出判断句类型,并翻译句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6人非生而知之者。 7刘豫州王室之胄。 8非死则徙尔。 9梁文即楚将项燕。 1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11环村居者皆猎户。 12予本非文人画士。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15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6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17夫鲁,齐晋之唇。 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9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1且相如素贱人。 22臣本布衣。 2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4此为何若人也。 25视之,非字而画。 26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7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 2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9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3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2)理解文段,指出判断句的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训练1、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无论是中考或高考,都会有这方面的试题。而想要在翻译方面得满分,首先得掌握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因为翻译题的考查往往是从这些种特殊句式中延伸而来。 今天我们来看下文言文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记得查收哦~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文言文专题讲特殊句式

文言文专题第四讲: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式②被动句式③倒装句式④省略句式⑤疑问句式⑥否定句式 文言判断句式 一、定义: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二、特征: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判断词“是”,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三、类型: ①一般判断句②简略判断句③特殊判断句 (一)一般判断句: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 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句式标志:“……者,……也”“……者也”“……,……也”“……也”“……者,……” 【实例】 (1)廉颇者,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译文:廉颇是国的名将。] (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3)此谋攻之法也。(《子·谋攻》)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4)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是”表判断出现较晚,先古汉语中比较少见,汉以后逐渐多起来;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实例】 (1)余为伯鯈(tiáo),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3.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用在)动词谓语前兼表判断,加强判断的语气,但不是判断词。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否定判断句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也不是判断词。)】 【实例】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 +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3、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主讲教师:涂洁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基本类型: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句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2、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者,……也”的灵活方式: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 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三)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为”“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5、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被动句 什么是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承受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被”、“见”、“于”、“……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用“为”、“被”、“见”、“于”表被动 1、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4、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二)“……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三)“……见……于”或“受……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四)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7、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A.甚矣,汝之不惠 B.请其矢,盛以锦囊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梁,吾仇也 8、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齐人勿附于秦 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A)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B D)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D)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E)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C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 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三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 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 2、大王来何操?( C )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