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新颖的研究视角_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

探索新颖的研究视角_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

探索新颖的研究视角_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
探索新颖的研究视角_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 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 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

环保专题 文献综述

第四单元环保专题文献综述 1、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日本环保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机制、措施及其他成果) 3、近看美国的环境保护 4、浅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 5、北京地区沙尘暴的成因、演变和治理 6、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综述 7、关于环保宣传和教育的思考 8、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问题 9、关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调研综述 10、城市化进程的环境污染及保护问题 11、北京市大学生宿舍环境的调查研究 12、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 13、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系统思考 14、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 15、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影响 16、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综述 17、气候变暖成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确定性 18、汽车尾气污染与控制对策 19、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我国工业污染的状况综述(主要问题和对策) 21、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22、论中国能源的节约利用及新型能源的开发 23、关于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思考 24、我国“癌症村”现象综述 要求: 1、班内分组,每8人左右一小组为宜 2、每个小组选一题完成,班内各小组选题最好不要相同。 3、此次活动为相关问题的文献调研与综述,要求每一题至少调研 5篇以上相关重要文章,并且在综述后一定要注释清楚参考资料来源,并且注明清楚每一位成员在此次文献调研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 4、每小组要选定一位代表参加交流学习会,将本小组的成果用简 洁的语言向大家进行介绍。 5、每个班有一个必选题,由某一个小组承担,其余为任选题。 6、以上所有选题均为大方向,各小组可以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调整 写作范围,但注意要写成文献综述,而不是论文。

环境工程、给排水专业外文参考文献译文

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为处理含油废水而开发的新型溶气浮选柱装置。溶气浮选柱将溶气气浮法和浮选柱巧妙的加以结合运用,溶解空气在柱体分离系统中释放。本文对这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柱体系统分离含油废水中油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一系列的 实验中该装置均取得了理想的分离效果,同时还对溶气浮选柱中采用的气泡产生器的曝气效果进行了专门研究。 关键词:含油废水;分离;气浮;气泡发生器;溶气浮选柱 一、引言 含油废水是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积广,数量大的污染源。废水中的油分包括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油-固结合物。含油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破乳法、生物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分离难易程度取决于油分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含油废水中的浮油一般可以采用重力分离技术予以去除,溶解油可以通过生物处理法将其去除,而以胶体状态存在的分散油和乳化油由于其平均粒径小,化学稳定性咼而难以去除。 近年来,浮选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效率高,资金投入少,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已经开发出一些新型的快速高效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Feng P B 和其合作者开发出一种高效节能浮选柱进行含油废水处理,其油分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 左右。GU Xuqing等人开发出一种新型多级环流式浮选柱可处理含油废水,其独特的流体环流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油珠和气泡之间的接触几率,分离效果显著,5分钟内,分离 效率可以达到96%-97%0Xiao K L等人用多级浮选柱处理含油废水,空气分散在装置的柱体托盘底部,含油废水在柱体的各个托盘中进行处理,除油率达94%。 含有乳化油的废水处理较为困难,为保证浮选效率,分离时要求气泡粒径小,并且在分离区域中形成安静的水力学环境。分离区应当又长又窄这一概念引发了利用柱状体作为分离设备这一设计理念。由此产生了一种叫做溶气浮选柱的新型设备,溶解空气在该装置的柱体分离系统中析出,以此来处理含油废水。 二、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实验废水是用胜利油田的脱水脱气原油配制的乳化油经过稀释得到的。水样经过三 十分钟的高速搅拌混合以保证油珠完全地分散到水中。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油珠的 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为18.15微米,约有77.8%的粒子的粒径在25微米左右或更小(图

环境工程文献综述

本科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_______________ —以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公寓18#楼为例学院____________ 资源与环境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届别 _______________ 二0—四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0—四年五月 、中水回用理论及实践 要使水资源的既能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要,又要可持续发展除了宏观上国家在政策、 法律控制外,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节水技术之一,中水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中水概念 中水(Reclaimed Water)也叫再生水或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 /T48--1999)中的回用水标准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道路清洁、车辆冲洗、景观用水、基建施工以及我们可以接受其水质的其他用水。 2中水分类 中水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回用的城市中水系统;二是若干建筑群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小区中水系统;三是独立的建筑物生活污水处理回用 的建筑中水系统。中水水源应优先选用污染程度较低的生活污水,以降低处理费用。中水水源常分为三大类。根据所需中水水量和处理难易程度应优先选用优质杂排水,并按下列顺序进行选择: (1)盥洗排水和淋浴排水组合(有时也包括冷却水)。该组合称为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水质最好的,容易处理,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2)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和厨房排水组合。该组合称为杂排水,水质较好,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油脂含量较高,比优质杂排水水质差些,处理费用也比其高。 (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包括厕所排水。这种污水含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较高,水质最差,且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 3中水回用用途 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树干浇灌、道路清洁、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中水回用的对象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园林绿化包括绿化用水、河流补水、公园冲洗厕所和公园内道路冲洗用水。 ②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如中水除尘等用水。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关于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b17622287.html, 关于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作者:姚瑶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6期 【摘要】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立足市场的保障。近年来,企业创新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有关企业创新与财务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微观层面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公司治理管理层特征公司特征 一、引言 创新是国家前进发展的动力,是我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蓝图的基石。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提高其创新水平既是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也是其立足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向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领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学术界有关企业创新与财务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到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出发,总结了公司治理、管理层特征、公司特征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二、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 1.激励机制 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管理者,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其创造性,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业界研究探讨的热点。 田轩等(2018)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水平,在区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模式后发现,前者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远高于后者。此外,在非国有企业、股价信息含量丰富的企业以及核心技术人员属于激励对象的企业中,股权激励计划能对企业的创新水平起到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郭蕾等(2019)认为,对于非高管员工来说,激励模式对激励差距的作用并不明显,激励差距能正向作用于企业的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长有效期和授权范围较大的股票期权以及授权范围较小的限制性股票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刘宝华等(2018)研究也证实了业绩型股权激励在整体上有助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会受到其行权限制特征影响:行权时间限制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但行权业绩考核会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朱德胜(2019)则基于环

燕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20万吨/日小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早的工艺,它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效率很高,对于城镇污水,可确保出水BOD 和SS达到30mg/I 以下,因此,在1996年前在我国尚未要求去除氮磷,该工艺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实施,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尤其是对出水的氮、磷指标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对氮、磷的去除要求,必须加以改造,于是出现了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型A/O法和A2/O法。A/O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于除磷的厌氧一好氧工艺(A/O),一种是用于脱氮的缺氧一好氧工艺;A2/O法则是既脱氮又除磷的工艺。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研究主要成果 (一)CCAS工艺 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 nln3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的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rrg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闲置、沉淀、排水”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一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一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的程序运行,并可调整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大世,其中创新能力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一个国家如果如果有了足够强的创新能力他就能长盛不衰不断发展进步,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就只能固步自封,走向灭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个人分析。 关键字: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经济发展影响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知识经济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摇篮。当代大学生, 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06 年,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周笑妮等,2010)他们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并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除此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为重要的, 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王丽萍,2008)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 创新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解释有很多我简要选取了这三种: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等为代表, 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核心是创新思维(张宝臣,2004)。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等为代表, 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 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安江英,200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Burton R. Clark,1993)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标准化思维 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痼症, 从高考的标准化训练到考研命题的标准化引导, 从中学教师的“刻板”讲解到大学教师的“规范”说教, 满脑子的标准化答案, 使学生固步自封, 思想越来越趋同, 想象力越来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而在推广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层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介入机构的行政管理、服务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的“土”文化下,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多有着对家的思念,许晓晖在对吉林省不同地区20个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因此更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到探讨如何将老年社会工作融入居家养老之中。

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模式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研发人员的涵义和特征 国外对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worker)的研究始于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1959年的著作《明天的里程碑》里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当时,它是指经理或执行经理一类的知识工作者。Lori L Silverman在其著作中指出创新型人才是指拥有深厚的技术知识,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能提出原创性概念或产生新思想,寻求突破并解决问题的那一类人才,是创新队伍中的一种特殊人才,也是企业中的核心人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属于人力资本典型代表的研发人员的认识越来越成熟。 孙理军、聂鸣指出研发人员是企业中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员工,是企业技术变革的主体,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最活跃的核心资源,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研究开发人员的状况反映了企业创新的综合能力,研究开发人员的数量、素质、研发活动的组织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是一个企业研究开发规模、力量的具体体现,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决定性因素[2]。李洪伟、高化文(2006)指出研发人员是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创造、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升级,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务实、忠诚、积极和有牺牲精神[3]。蒲湘平、周琴(2004)提出研发人员的本质特征是他们拥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技术创新知识和创新精神与企业的其它资源相结合,能够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利润和市场,除了这一本质特征,研发人员和其他员工相比,还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团队工作特征、委托代理特征、工作自主特征以及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4]。余莉(2009)对研发人员的特征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指出研发人员的主导特征还包括:学习愿望强烈、富有创造精神,职业忠诚高于企业忠诚,渴望被尊重和认可,成就意识强[5]。郭瑛(2008)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支持,提出了研发人员的三个主要特征:追求职业生涯发展,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发展;对脑力和体力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并且以年轻人为主,业绩报酬是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忠诚于职业,希望有较好的工作环境[6]。 2.激励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自从有管理活动那天起,管理学家对激励问题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前50年对激励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经验得来的。 泰勒(1911)提出金钱是激励员工的最主要因素,只要给予高工资,就可以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 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形成的。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但目前由于社会工作事业缺乏立法支持,致使社会工作不能全面系统地展开。本文拟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境外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在理顺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本土化实践,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立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立法 ; 社会建设 一、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 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解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怎样把社会工作纳入到法律之中来的问题。要想正确解读社会工作立法,就必须要理顺社会立法、社会法和社会工作立法三者之间间的差别和联系。 (1)社会立法的概念在英美法中,社会立法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企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最早的社会立法当数《济贫法》,但最重要的社会立法应该是在19世纪,如当时有《工厂法》、《学徒健康法》和《劳工赔偿法》等。[1]在我国,劳动法制、社会保障法制等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并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律.通常被称为“社会立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 (2)社会法就社会法而言,在外延上,最广义的社会法即国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有公法和与私法相融合特点的第三法域。狭义的社会法指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义的社会位居于上述两者之间’。其调整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权利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关系、弱势群体保护关系以及其他应有社会法调整地关系。[2] (3) 社会工作立法目前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并不明晰,而我们平时谈及的“社会工作立法”更多地足指与社会上作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更进一步说,社会工作立法则可看成是国家关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改善和管理社会生活、开展社会福利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3] 二、社会工作立法的背景文献研究 “社会工作是社会安全阀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着不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社会工作,包括社会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教育、社会服务、社会预防、社会建设和社会促进等。狭义的社会工作,主要指社会保障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与安置和社会福利等。” 在社会工作的立法背景的研究上,有的学者从当前社会环境视角出发, 认为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的根本职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以人为主体,就必须以人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即以“社会关系”作为出发点。所以,以人为主体的和谐,其本质是人的关系的协调。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协调,同时还有最为重要的关系,即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即人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接纳等问题,[5]从理论视角论证了社会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有的学者认为,当前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其看来,西方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工作的立法相关,从英国的《济贫法》开始,就已经了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立法工作。法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法的特点决定了物质条件一旦成熟,就需要制定、颁布和实施与之相适应法律规范,以确保由该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化。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的。纵观中

文献综述——关于仿生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宁波大红鹰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所在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班级12环艺(1)班 姓名项征、曾晓敏、吴煌、严依琳学号1251100528、1251120602、 1251120528、1251120534 指导教师王鹏 合作导师 2015年9 月24 日

关于仿生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摘要:仿生技术是物与自然的一种深化和融合,从大自然中汲取美学、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它作为一种设计理念,早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能提高我们生活的内容、质量,是尊重自然发展、树立环保意识地另一种方式,在全球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匮乏的今天,更彰显了仿生设计的意义和分量。 关键词:仿生环境设计海洋馆 一、仿生设计的概念 仿生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仿生设计通过具体可感可知的坚实物质形态,模仿流线型运动、有机形态等,创造出亲近自然、充满人性味道的产品、建筑。仿生设计也注重机械和形态特征的研究,注重节能新材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大自然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积累了许多可用于设计的经验教训。因此在概念创新的环境设计中采用生物研究,一定要考虑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仿生设计——这一特殊的设计手段,仿佛给放松和宁静的环境,注入了一道“魂”,使环境更加灵动、充满活力,引人注目。 二、仿生设计的优势及价值 在建筑仿生设计中,功能仿生与形式仿生是最常见的。它从自然生命和物质中汲取灵感,使建筑布局更具新意,外型或内部构造呈现出非凡的亲和力。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从蟹壳中获取无穷灵感,设计了闻名于世的朗香教堂。朗香教堂的平面呈现出模拟人的耳朵的形态,它也象征着上帝可以倾听基督教徒的祈祷。形式上的仿生设计就更多了。如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巴塞罗纳设计了许多明显具有动物骨骼形式的公寓建筑,隐喻着这座海滨城市战胜蛟龙的古老传说。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与李兴刚合作完成的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既像一个孕育生命的巢,又似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展示现代仿生设计的精美成果。从来自世界各地著名设计师的精彩案例中,既可以看到建筑外形如何与环境和谐相融,内部构造与空间功能如何完美

环境工程参考文献

熊鸿斌 1、《阻共复合消声器在煤矿风井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第6期,第一作者; 2、《城市热电厂破碎楼噪声治理技术研究》,2008年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 会议,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2008年第6卷,第一作者; 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 5),第一作者; 4、《浅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 5),第一作者; 5、《合肥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2,第一作者; 6、《合肥市工业化的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省建设”,ISSN07-81093-505-4/X07,合肥工 业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 7、《一种内附共振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在城市室内变电站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 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2007,5); 第一作者; 8、《水库型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合肥学 孙世群 不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4,11期 河流水质模拟问题的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 ,3期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安徽化工 2005,2期 蒙脱石中Al2O3的盐酸溶出过程动力学研究合肥工大学报 2006 ,6期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合肥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与实践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PCB镀铜生产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对策安徽化工 2005,2期 南淝河水质S-P模型参数K1 K2的取值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 4期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 南淝河COD削减模式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6期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 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安徽环境 2003.8期 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5.3期 巢湖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中国水运 2005.8期 区域生态环境的未确之策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环境科学研究 2004.2期 The Communit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Quality For an Urban Water Supply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期 区域生态安全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及应用中国管理科学 2004.1期 安徽省生态占用状况的初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3期 不确定信息下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量水利学报 2005.1期 模糊随机选优模型在区域谁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1期 巢湖基地地学实习数字化方法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社) 2005..1期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资源分配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3期 西昆仑造山带与盆地(专著) 地质出版社 1997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文献综述】酒店产品的创新思路及建议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酒店产品的创新思路及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创新获得并在市场上首次实现新产品商业化的过程。包括一个新设想——创意的产生、研发、设计与研制、商业化生产、营销服务和扩散这样一个多环节沟通的有序活动。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重大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 酒店产品特色,是指消费者能够感知的酒店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其个性特征,并具有与竞争者的产品相比较的差异,而其所拥有的差异是竞争者不容易模仿并持续发展的。酒店产品特色可以来自于产品本身与众不同,可以来自于产品所折射出的酒店文化与众不同,也可以来自于产品的营销方式与众不同,还可以来自于产品的创新速度总是高于竞争对手等方面。 酒店产品的创新包括了许多方面,但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国内外学者在这点上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一是硬件创新,包括酒店的设施、设备、环境氛围(硬装和软装)、酒店用品、服饰和礼仪;二是软件创新,主要是指酒店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共性服务、个性服务、特色服务等。 (二)研究主要成果 关于酒店产品的创新,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娱乐产品的创新上,因此酒店的产品的创新也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 徐仰前、王娜、韩玉在《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酒店服务产品创新研究》中指出酒店服务产品创新是指针对满足顾客食宿、休息及娱乐等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的与此相关的服务产品的改进与更新。这种创新既可以是开发一项新的服务产品,也可以是对原有酒店服务产品的改进和优化。酒店业创新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酒店服务产品创新包括了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方面的创新行为。其中,无形产品创新,包括了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产品品牌、服务环境、酒店物业等无形的酒店产品创新。另外,酒店服务产品创新比一般产品创新更需要员工的支持与执行。酒店业是劳动力密

环境工程-焦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地球上约有97.3%的水是海水,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但由于海水是含有大量矿物盐类的“咸水”,不宜被人类直接使用。这样,人类生命和生产活动能直接利用且易于取得的淡水资源就十分有限,不足总水量的3%,且其中约3/4 以冰川、冰帽等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南北极地,人类很难使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约为4000000立方千米,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因此,解决水污染、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焦化污水是一种高含氮、毒性强的有机工业污水之一。如果直接排入水体其污染程度大,毒害性强。因此,对焦化厂污水的处理无论在环境还是资源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目前很多的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 焦化污水来源与组成。焦化厂是钢铁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焦炭是钢铁冶炼的重要原材料,炼焦回收的化工产品供给许多行业的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焦化行业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生产焦化产品的厂家达数百家。焦化厂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煤的高温干馏—炼焦,以及回收处理在炼焦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为选煤、炼焦及化工三部分。焦化污水则产生于炼焦制气过程及化工产品回收过程,水质复杂,产生量较大。其主要来源有:(1)剩余氨水。由炼焦的水分及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组成。通常情况下,其数量占全部污水的一半以上是氨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化工产品工艺排水,包括化工产品回剩余氨水。由炼焦的水分及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组成。通常情况下,其数量占全部污水的一半以上是氨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收和精制过程中各有关工段的分离水及各种贮槽定期排水和事故排水;(3)粗苯终冷水及煤气脱硫和煤气终冷循环的排污水。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酚、氰、苯、硫化物及吡啶碱等。(4)焦油车间污水:焦油车间根据有机物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初步分离各种产品,再经酸碱洗涤分离出粗苯、吡啶等产品。污水主要是间断地排出高浓度含油、含酸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年5月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 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