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人员开发适应当前社会的研究

翻译人员开发适应当前社会的研究

翻译人员开发适应当前社会的研究
翻译人员开发适应当前社会的研究

翻译人员开发适应当前社会的研究

【论文摘要】从分析我国翻译事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观点,认为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翻译院系和翻译研究机构在一些高校相继建立。2006年春,教育部批准在部分高校(复旦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经济、科学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1、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任何一个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翻译历来是国际交流与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种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涌人,迫切需要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去了解、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不断掀起“中国热”,也迫切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优秀文学和文化介绍到国外去。中国的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翻译的数量和品种极大丰富。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间题是,我们的翻译总体水平还不算高,称不上“翻译强国”;我们的翻译队伍浩浩荡荡,但高水平的翻译专门人才仍然比较匿乏。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印证: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加了外语译文的广告、招牌,那些翻译文字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有些甚至读起来荒唐可笑;许多旅游景点的外语简介资料,让老外们看了会感到一头雾水;一些工程项目、引进设备或产品说明书翻译资料也错误百出。笔者曾帮某些企业公司审阅过此类翻译资料,发现有些译文质量特别差,有时一份英语译文竟然找不到一个完全正确的句子。由于从事翻译课教学的缘故,笔者喜欢浏览有关翻译的教科书和杂志,发现有些翻译文章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解错误,译文语言水平也不高。2004年,市面上有一本名为《高级口译现场实录》的口译教科书,全书仅90多页,错误竟多达100余处。2005年,某杂志刊载的一篇题为“当你二十来岁的时候”的译文,不仅对原文写作意图与体裁风格理解不准确,

对词句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也缺乏语篇分析的基础。翻译质量不高,高水平翻译人才匾乏,恰恰说明我们的翻译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实,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国外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世界上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教学与研究项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人员(如会议口译、法庭口译以及文学翻译、字幕翻译、医药科技翻译、机辅翻译等)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硕士和翻译博士学位。我国香港地区翻译专业办学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分别侧重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文学翻译等方向。台湾地区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向市场,课程设置强调口、笔译实践,并邀请部分职业译员和高级编审授课。国内几所主要外语院校(北外、上外、广外等)的“高翻学院”,也在翻译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2、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

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

文基础和至少通晓一门外语,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翻译学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操作技能。翻译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是普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无法完成的,有必要引人翻译专业培养模式。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涉及思维与语言、存在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翻译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与普通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异。普通外语人才只需用单一语言(即外语)进行听说和表达,基本上不涉及双语转换机制;翻译人员的思维则必须以双语交际能力为基础,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不管从事口译还是笔译工作,都必须既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又有高超的翻译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出自然贴切的译文。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业者还应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如信息、管理、医药、科技、法律、经贸、金融、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笔译者,既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熟练的翻译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精神。同时,翻译从业者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口译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如实、准确、友好地转达被翻译者的意思。

翻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还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然而,目前我国翻译方向硕士生的培养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培养目标为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性,对翻译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则不够重视。在人学考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忽视翻译操作技能的培养,就会导致翻译实践能力偏低,不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培养。某大学一位教师告诉笔者,他们学校有资料翻译任务,想请新近聘用的一位翻译方向硕士毕业生承担一部分,没想到这位毕业生竟然拒绝参与,说自己是搞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擅长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研究对翻译学科建设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仅仅懂得理论而不会实践,这样的毕业生就无法满足社会对翻译实践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校去年新上了翻译方向硕士点,我曾利用参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的机会,向一些知名外语院校的教师询问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是否应开设翻译实践课,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否定的。我问他们,学生的操作能力差该怎么办?他们告诉我,用翻译项目来弥补。翻译项目实践诚然是必要的,但翻译项目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并非总是能够得到,没有项目时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必须为翻译方向硕士生开设一定数量的翻译实践课,以确保他们有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就我所知,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2001年,我在北外英语学院作访问学者,跟翻译方向硕士生听课。他们有一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以英汉翻译为主,由申雨平老师任课),还有一门“翻译实践”课(以汉英翻译为主,由庄绎传老师任课)。当然,北外的翻译方向硕士生也参与一些翻译项目,比如在我访学期间,他们正跟曾诚老师一起翻译一本英文词典,还承担了中央电视台某些节目的翻译工作。

3、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人们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认为凡是学外语的人都会搞翻译,忽视了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确有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进修和努力能够胜任翻译工作,但并非每一个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当翻译。因为这两个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差异。

从教学目标来说,传统外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中,“译”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词汇和语法,或检查学生的外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翻译专业教学则从职业需求出发,把翻译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突出双语交

际能力基础上的口、笔译技能训练,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外语专业主要学习语音、语法、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用这些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能够用流利的外语来表达思想,但却不一定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翻译专业则主要学习如何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技能来对原语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并用译人语将所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翻译专业培养的是全才、通才,特别是笔译,提倡一专多能,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文学翻译,也要兼顾社会、文化、科技、法律、经贸、金融等方面的翻译。我校外语学院在安排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生翻译课教学内容时,就把普通翻译教材与经贸翻译教材进行了嫁接,以增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商务或经贸翻译打下基础。另外,双语转换机制还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学、信息论、跨文化等多种学科,教学中应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说,传统外语专业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翻译专业教学所需要的则是双语交际环境,训练学生用一种语言来理解信息,而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相同的信息。翻译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翻译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

互动性,为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自身素质提供广阔的空间。口译课程可采用课程研讨、口译现场模拟或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还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口译人员为学生授课或开讲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完成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院系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完成10万字以上的笔译任务。

4、结语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不仅是翻译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也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教学实践基地。社会急需口、笔译实践人才,因此各类外语院系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形成鲜明的翻译专业办学特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

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 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 2.突破生活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b17605786.html,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 作者:李静 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1期 一、引言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兼文论家,斯拉夫语学者,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发展的先驱。1896年出生于莫 斯科,后移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战期间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先后在纽约高等研究自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2年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诗歌语言、儿童语言、音位学和失语症等,同时对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作为当代西方译学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开创性意义。1959年,雅各布森发表了题为《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 of Translation)一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探讨,发前人所未及,因此,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申雨平,2002:269),奠定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本文旨在从雅各布森的这篇文章入手,重点讨论他的翻译理论思想及其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二、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语言的意义 雅各布森吸收了皮尔斯(Peirce)的符号学理论,在文章的开篇就从这一角度阐释了语言的意义问题,他不同意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ell)对语言意义的看法。按照罗素的观点,“人们如果在非语言方面不知道什么是乳酪,就不可能懂得乳酪‘乳酪’(Cheese)这个词”。换言之,只有通过认知经验,才能理解词的意义。雅各布森认为,任何一个词或词组,都是一种符号现象,“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There is no signatum without signum)例如,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神仙吃的美食(ambrosia)和美酒(nectar),但我们却懂得这些词,并且知道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同样,要引导出一个生词,就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语言符号。如果不借助于语言符号,是不可能通过对各种具体“乳酪”的认识而推断出来的。由此可见,意义是与符号有关,而不是与所指事物或对象有关。这一观点体现了翻译本身是一个解码过程,奠定了雅氏的翻译符号学理论的基础。 按照雅氏的观点,人们只要使用一种符号去解释另一种符号就能理解一个新事物或者新词。笔者认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如果人们的脑海中没有一个与该事物的对应物,哪怕是

浅谈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及其思考.

浅谈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及其思考 论文关键词:翻译研究传统思路规定性中心性封闭性 论文摘要:在梳理中西传统译论的基础上,认为传统翻译研究思路可概括 为规定性、中心性和封闭性。 一、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翻译是人类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之一。对我国的学者而言,尤其要注意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已故的季 羡林先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惝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 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人 的次数大小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 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就是翻译。”(许钧《翻译思考录》,1998)毫无疑问,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译者进行积极的翻译实践。而翻译研究较之于翻译实践,其意义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翻译理论是研究和探讨翻译固有的 内在规律,发现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研究翻译理论,可为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某些解决的办法。换言之,翻译理论的可 贵之处,在于能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翻译研究的必要性由此可 见一斑。I.A.理查兹(IvorArmstrongRichrads)曾说,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最复杂的一类活动。第一论文范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db17605786.html,编辑。 它的复杂性必然对我们的研究构成挑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断地向纵深的方向 发展并且有所创新。 然而,长期以来,译论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这并不说明翻 译没有理论研究的必要,刘宓庆就曾在《当代翻译理论》一书的绪论中阐述了 译论的三个职能:认知职能,也就是翻译理论的启蒙作用;执行职能,也就是 翻译的能动性和实践性;校正职能,也就是翻译理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这些,在为翻译理论正名的同时,也为翻译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 很久以来,对翻译的研究是伴随着翻译活动产生的点滴思考与经验体会, 但事实是,无论中外,自翻译实践产生之日起,翻译研究一直存在,而且源远 流长。“发源于不同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西方译论与中国传统译 论必然沿着各自的发展轨迹,向前推进”。然而,不同的翻译传统却可以产生 出彼此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和理论。也就是说,中西方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有着 某些吻合的迹象,如苦苦纠缠于规定性的指令、过分注重主客之间的二元对立 以及不懈探讨语言到语言之间的内部转化等等。概括来讲,翻译研究的传统思 路侧重于规定性、中心性和封闭性。 (一)传统翻译研究的规定性 传统翻译研究苦苦纠缠于规定性的指令,翻译理论大多是规定翻译的标准、设立翻译的规范,而不是对人们实际从事的翻译活动进行客观地探讨。在这种 翻译观念的作用和指导下,传统译论投入太多的精力,周而复始地进行两种语 言之间的形式对比,以期找出翻译过程中的双语转换技巧与规律,以此规范、 指导人们的翻译实践,实现译文对原文的“忠实”。与此相呼应,探讨以“忠实”为本的翻译标准,从而构成了两者之间互相依存、共生互动的关系,共同 造就了传统译论以技巧加标准为内容、以实用主义为路向、以规范性态度为价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复习进程

新闻英语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新闻英语,即“新闻报道文章中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报道要求、适应新闻信息传播需要的语言”(张建,2004),成为了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闻翻译这一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逐渐多元化,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新闻本身的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等方面。 1 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徐泉、王婷(2001)总结出新闻文体的如下特点:1.用词新颖,精巧别致;2.句式多样富于弹性;3.巧用时态,布局呼应;4.频繁使用被动语态,重点突出;5.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善用修辞,讲求效果。就语法层面的翻译而言,李侠(2004)分析了英语新闻句子的四大特点:1.信息量大;2.结构简单; 3.语法手段丰富;4.名词修饰语前置。李认为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必须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规律和使用习惯,努力增强译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提出了英语新闻句子汉译的3种方法: 1.化长为短; 2.调整句子中各部分的顺序与敢减敢删;3.使用四字格结构。曾尼(2010)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和时态及语态的角度,论述了新闻英语的一些文体特征。比如,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事件在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句式简短精练,语言简洁是受人们称赞并为人们所追求的风格。郑连勋、郑堃(2011)认为新闻英语的问题与其他形式的新闻问题相同,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在理解其用词特点的基础上面,代词、复合词、外来词等应用方式,也是新闻英语用词方面的关键,从英语新闻报道展开分析,以借代词、引申词、复合词、外来词、小词语缩略词、临时造词等方面为例探讨了英语新闻当中的用词特点。 不少学者就这些文体特点的翻译进行了单项阐述。王治江(2001)提出了新闻外来词语音译中应注意的原则,即人名和地名中翻译要统一,不仅要译出指称意义,还要译出联想意义,但要避免产生贬义联想。范晓航(2003)

对翻译的思考和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 对翻译的思考和认识 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对翻译的思考和认识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 ----读王佐良先生的《翻译: 思考与试笔》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王佐良,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1916 年 2 月 12 日生。 1929 年至1934 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 抗战后考取公费留英,于 1947 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 于 1949 年 9 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 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 主要著作有: 《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 1989 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王佐良先生的著作《翻译: 思考与试笔》一书中收集了王佐良教授历年中所写的一个翻译 1 / 3

的文章和优秀著作,在第一部分的思考中,从文体学的角度论述了若干翻译问题,也谈到翻译背后的文化异同问题,并通过观察,集中探讨了几位翻译家的实践,从中看到了译者所处时代、社会和本人思想对于其翻译的影响。 对从事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其中新时期的翻译观一文是王佐良教授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小结。 文中提到中国翻译家传统的三个特点: 一是有高度使命感,为了国家民族的需要不辞辛苦地去找重要的书来译;二是不畏难,不怕译难书、大书、成套书;三是做过各种试验: 直译,意译,音译,听人口译而下笔直书,等等。 从现代看,若干第一流作家都搞过翻译: 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田汉、曹禺、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卞之琳、冯至、李健吾等等都是。 在许多情况下,翻译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或者发展了他们的创作。 而由于他们也从事翻译,翻译的地位也提高了,出版社比较重视,译者在社会上也取得一定名望。 在近代史上由于翻译引起了大的文化潮流和思想运动,如1919 年的新文化运动。 1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对翻译理论的新想法,在严复的信、

营业执照英文翻译

No:No.1 01514879 Business License (Duplicate copy) Registration No.: 91110105560398889R Enterprise Name: Beijing XXXX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Co., Ltd. Type of Enterprise: Company of limited liability(Foreign legal person) Residence: Room XXX,Office Building X, Beijing Landmark Towers, No.8 North Dongsanh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Legal Representative: XXX Registered Capital: RMB Five Hundred Thousand Yuan Date of Establishment:XX.XX.XXXX Term of Business: From X th XX XXXX to X th June 2041 Scope of Business:Investment Advisory: Economic Consulting: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consulting. ("1,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shall be open to the public to raise funds; 2, no public securities launched products and financial transactions; 3, shall not grant loans; 4, not to invest in enterprises other enterprises to provide guarantee; 5, not promise to investors against losses or capital investment the lowest income commitments"; the law is subject to the approval of the project, approv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ccording to the approved content to expand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Registration Office: Beijing XXXXXXXXXXXX X th January 2016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ttps://www.doczj.com/doc/db17605786.html,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外语翻译: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doc

外语翻译: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 [摘要]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本文阐述了译者如何在保持原作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翻译风格,强化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使译文与原作达到高度的统一。 关键字:原作;译者;翻译风格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翻译者处在翻和译之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译者的文化素质,甚至是思维情感都会影响到其对原作的理解,而译者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及采用何种译法都会影响到译文的效果。长久以来,翻译界都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译者们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翻译风格,以求将原作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更好地呈现出来。 一、何为译者风格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这种不同韵味,即为译者风格。从广义上讲,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由于译者之间不同的文化素质及语言习惯,其译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译者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翻译,就有多种风格: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这种翻译风格就比较规整,符合英语语言及语法特点;而Good good study,and day day up 这种翻译形式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已经作为来自中国的外来语,在西方广泛流传及被认可,也是别具风格的。 二、译者风格的多样性 从理论上讲,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等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等量即为等值,译者的任务就是使译作在内容、文体及风格上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傅雷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可见,在多数情况下,译文也只能做到与原作相似,而做不到完全一致。 (一)不同的翻译方法反映出不同的译者风格

研究生学术英语翻译

Deciding on a topic 决定一个主题 As a college stud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u are often required to write a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a certain topic,or a 1500-word term paper.In either case,the writ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involves choosing a topic,searching for relevant materials,and compiling a reference list.Hence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to choose a research topic. 作为一个研究科学技术学生,你通常需要写一个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献综述,或一个1500字的论文。不管是哪种,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选题,查找资料,编写参考清单。因此,你首先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个研究课题。 A topic is what the essay or research paper is about.Choosing a topic for your literature review or research paper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A topic that is too specialized or the general may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time you can devote to the research or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topic.How do you choose a topic which is possible to research?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主题就是文章或研究论文是与什么有关的。为你的文献综述或研究论文选择一个主题需要仔细考虑。一个太专业或太宽泛的主题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影响你花费在研究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上的时间。你怎么选择一种可能的研究课题?有四个原则: 1)Interesting.If a topic holds your interest,you will most likely working on it.However,you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interest of your readers.For example,if your readers are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or academic backgrounds,your topic should not be too specific. 1)有趣.如果一个话题引起了你的兴趣,你将很有可能在它上工作.但是,你也应该知道你的读者的兴趣.例如,如果你的读者是来自不同的学科或学术背景的,你的主题不应该太具体。 2)Important.You also have to consider the value of the topic you are likely to choose,both academic and social.And essay without practical or theoretical value will probably not attract readers. 2)重要.你也需要考虑你可能选择的课题研究的价值,包括学术的和社会的。没有实践或理论价值的论文可能不会吸引读者。 3)Manageable.Narrow down your topic to make your paper manageable.For example,if you want to discuss the history of a disease,it may no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cover all the important ideas in a 1500-word essay. 3)可控的.缩小你的主题,使你的论文易于管理。例如,如果你想讨论一种疾病的历史,你或许不可能用一篇1500字的文章来涵盖所有重要的想法。 4)Adequate.You have to ask the question:Can the topic I have chosen be researched?One criterion is that you mast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source materials available on the topic.Avoid a topic that ha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it,for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your research without previous studies. 4)足够的。你必须问这个问题:我选择的话题能被研究吗?一个标准是,你必须确保这个主题有足够的可用的源材料,避免一个仅有非常有限的信息得主题,因为没有以前的研究,你是很难进行你的研究的。 Formulating a research question 制定一个研究问题

对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寂期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寂期的思考 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理论研究展望》一文中提到中国译坛目前进人了一个相对的静寂期。0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林克难教授也撰文指出,“中国翻译理论到了9O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低潮”。0虽然也有人提出.中国翻译的第四次高潮已经到来。然而,这所谓的第四次高潮的标志性成果大部分是前一时期著作的再版,理论上并没有重大的突破,我国翻译理论并没有走出两位学者所提到的沉寂期。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所谓内因,主要是指韶译和翻译理论研究本身的原因,包括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我国当前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等等。所谓外因,主要是指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及翻译领域的功利主义影响等方面。一、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国翻译界对于韶译的一些重要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论,如直译和意译、科学和艺术翻译的原则、翻译的性质等,充分反映出翻译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从翻译实践本身来看,它涉及的语种繁多,语系复杂,有各自独立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体现出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要想建立一套能够指导任何语种的韶译实践的理论是不可能的;从翻译及翻译研究所涉及的学科来看,有语言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各门学科错综交织;从翻译的过程来看,韶译研究对各个环节,包括作者、文本、读者甚至译者等都不能忽视。翻译中这几个环节之问的矛盾给翻译和翻译研究带来了困难。虽然中国韶译理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有学者一直在致力于建立翻译学,还出现了以翻译学命名的著作(黄龙,《翻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但是要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起与哲学、美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并立的翻译学还比较困难。基于韶译和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和困难,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沉寂是正常的。沉寂可以使译界对前期的研究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收稿日期】1999—10一l0(作者筒舟】尹衍相(1970一),男,石油大学(华东)外语系讲师,硕士。73维普资讯https://www.doczj.com/doc/db17605786.html, -------------------------------------------------------------------------------- Page 2 二、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80年代以来,国外翻译理论,尤其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进,曾掀起了我国翻译研究的一个小高潮,一段时期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占据了翻译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于是有人提出.发源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格格不人,要想用扎根于西方语言学理论的译论来研究英汉翻译根本行不通,把当前的沉寂完全归因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忽视语言学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贡献。林克难教授在其文中指出,“最根本的…,还是语言学翻译理论最终并没能摆脱直译和意译两元对立(dlchotomy)的阴影。”0这虽然很有概括力,但他还是以翻译理论本身作为出发点的。那么造成两元对立阴影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应当是语言学理论研究本身的片面性。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Saussure)曾经界定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语言([angue)和言语(parole)。语言是社会团体所共有的一种抽象的规约系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性的行为,所以是具体的,并受使用者个人和具体使用场台的制约。由于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所以是混杂的,不适于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过去的语言学翻译理论一直致力于抽象出一套用于指导语言行为的规则体系,以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但事实上,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规则性比较,更应该关注的是言语。因为翻译所接触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是创作者个人的、具体的言语活动的结果,而译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及室内设计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变迁,科技经济日趋全球化;3、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4、各国更加重视知识人才及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5、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变化,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就经济而言,地区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知识型经济在产业经济的增长中,主导作用日益明显;2、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构成的全方位变化;3、知识经济将促进企业重构; 4、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引起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产业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产业的生产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有一定差距,不太适应全球性知识经济来临造成的产品迅速更新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部分生产过剩并存的局面;2、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缓慢,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且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理想;3、产业素质和企业结构不太合理,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多样化、精密化和高层次的要求;4、产业间关系不够协调,难以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按以下发展战略进行。(1)加快创建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第四产业这里所指的第四产业指完全基于知识生产、传输和直接商品化的产业,不包括知识密集度很高的制造业,如信息设备制造等。在知识经济下,研究与开发(R&D)将成为全社会的系统产业。这在发达国家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R&D活动以外,市场将出现以研究机构和中试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R&D服务公司。教育成为具有经济活动性质的产业,将成为一种投资和消费活动,是知识的继承、传递、扩散及进化的主要途径。除义务教育外,相当部分的教育机构将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其行为受市场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引导;信息服务业,包括知识、信息的传输———通信,知识的社会分布调整———咨询,知识的载体优化调整———猎头(人力资源中介代理),是知识经济中最活跃、产出最丰富、改变社会最剧烈的因素。此外,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工具性产业,如计算机软件业、科学学或技术学、智能开发等,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指导性行业。目前,我国电信业、软件信息业、人才交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以上的观点。(2)在制造业中大力培植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传统第二产业中的一部分行业将会被淘汰,而知识密集度较高的那部分制造业将成为朝阳行业。随着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在第二产业或制造业中还将激发出许多新兴的产业,如微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芯片技术、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人脑开发等。这些新兴产业均是21世纪先导性的产业。目前,我国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既以学术为

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131.1.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10-121.1.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12-131.2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13-281.2.1理论研究的自律13-171.2.2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17-211.2.3本土传统21-281.2.3.1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2-251.2.3.2“忠实”之于传统25-281.3翻译实践现状反思28-401.3.1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28-311.3.2文化意识31-40第2章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40-742.1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40-462.1.1学科名称40-432.1.2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43-462.2观念与判断46-742.2.1观念转变中的困顿46-552.2.2评判力55-592.2.3论文写作模式59-74第3章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74-1023.1治学态度74-863.1.1构架疏忽74-753.1.2阐释粗疏75-763.1.3措词不慎76-783.1.4言过其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社会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社会环境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发展战略关键词: ·1、狼性文化:华为公司自创业以来,就一直在奉扬土狼精神,任正非在他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企业要想前进,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特殊的狼性精神实质就在于追求卓越的进攻精神,这是华为“狼性”的核心。 ·2 、人才牵引: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在这4种牵引力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这是一种迥异于我国传统企业的人才理念、市场观念。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 ·3 、国际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冲动也来自于同国际巨头的竞争的压力。在所有以“国际化”为企业使命的中国企业中,华为可能是动作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一个,九年间,华为海外销售额增长了 300 多倍,华为品牌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越来越响。 ·4 、中西合璧:西方人崇尚法治,而东方人则倾向于人治。华为的管理,始终是中西方管理理念的碰撞和结合。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最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从制度管理到运营管理逐步“西化”,潜移默化地推动“软件”的国际化。 ·5 、技术优势:锻造企业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靠技术优势。华为自始至终都深信这一点,它把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华为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它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站在科技最前沿。从交换机到3G技术,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存量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外部环境分析: ·1.Policy——政治与法律环境 中国电信服务业市场业已形成的数网竞争体制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在中国目前任何基础电信服务市场,政府颁发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多寡与市场竞争局面能否形成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我国紧锣密鼓地起草电信法的同时,美、德、英、日、韩等国也对本国电信法进行了修订,这些国家电信立法规则变化的新动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电信立法中一些共同的规律,反映了电信立法的趋势和方向。 ·2.Economic——经济环境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营业执照中英文翻译

营业执照中英文翻译 营业执照是什么? 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其格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规定,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营业执照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没有营业执照的工商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一律不许开业,不得刻制公章、签订合同、注册商标、刊登广告,银行不予开立帐户。 营业执照包含哪些内容? 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注册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从业人数、经营期限等。 2019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启用新版营业执照。新版营业执照将印制国徽、边框、标题(营业执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址、登记机关公章、年月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监制等内容,打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号码、记载事项名称及内容、二维码等内容,其中副本照面加打年报提示语。 哪些业务营业执照需要翻译? 1.国内公司有涉外业务需求 2.公司员工申请签证,为了证明其所在单位的资质,进而证明收入证明的真实有效性 3.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办理公司业务需要提供外籍营业执照 4.中国公民对外投资移民 营业执照翻译注意事项: 1.营业执照属于法律文件,翻译件要求表述准确,排版要保持基本一致。 2.营业执照的翻译难点在于经营范围,因为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词语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对译员素质有较高要求。 3.营业执照翻译件涉及法人姓名、这册资本、经营期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应与原件保持绝对一致。 4.新版营业执照翻译时应将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截图保留至翻译件上,并加以说明。 5.营业执照翻译件应加盖正规翻译公司中英文公章、翻译专用章、涉外专用章 6.如果向英属联邦制国家提交翻译件时,翻译件的文末应附译者声明和译员的个人信息(包括:译员签名、所属公司或机构地址、翻译日期、联系方式) 正规的营业执照翻译公司在哪里? 1.网络搜索正规的翻译公司,一般正规翻译公司都可以提供营业执照翻译服务。 2.利用便民服务软件比如:大众点评、美团、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搜索所在地区用户评价较高的翻译公司。 3.正规的翻译公司有具体的办公地点和一定数量的译员团队,用户可以实地上门进行核实。 4.正规翻译公司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接单—签订合同—付款—开始翻译—校对—排版—最终审校—交稿,如果有任何翻译问题,正规翻译公司都会进行无偿修改,不会收取额外的费用。 5.正规的翻译公司可以出具翻译服务类型的正规公司发票。 文章来源:营业执照翻译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先简述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的大概内容,然后从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当前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等本体因素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翻译领域的功利主义等影响翻译发展的外部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 寂的原因。认为要结束沉寂期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合中西译论、翻译本体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而且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字:翻译理论沉寂期内因外因 纵观中国翻译理论,我们很容易找到这些熟悉的字眼“信”、“达”、“雅”、“神似”,还有“化境”等。 “信”“达”“雅” 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要文言化。如今“信”“达”“雅”三个字已经被我们说滥了,近代翻译理论近百年,长久被当做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当然,内容也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适当的做了延伸、关联和改变。如:“信”即产生了后来的“忠实”,“达”对应着“通顺”,而“雅”一词被赋予了新的翻译内涵,不是起初所指的译文要文言化,而指在选用词语时要得体,简明优雅。 “神似”

“ 神似”,亦即“传神”,“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 其外”,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通过文字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不同语言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绝不是坐标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文学翻译尤其如此。傅雷,一位毕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的著名翻译家。他视文学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文学精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将介绍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还原它本身,也认为难以容忍。他深明文学翻译的甘苦,始终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他以自己的大量译作为印证,在严复的“信,达,雅”之外,另树一帜,标举“神似”,可谓我国 翻译理论界的一个重大突破。他切中了文学翻译的关键所在,把翻译从字句的推敲提到艺术的锤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我国传统美学中“传神”这个重要观点,引入翻译理论,把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到美学范畴,从而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后来翻译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神似”翻译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翻译理论由一般化、抽象化走向专业化、具体化的开始。 “化境”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开篇即引许慎《说文解字》有关翻译的训诂:《说文解字》卷十二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讹’。”南唐以来,小说家都申说“译” 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讹”、“化”、和“囮”是同一个字。“译”、“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

对我国翻译职业的思考

对我国翻译职业的思考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相互交往与交融成为必然,于是对翻译人员就有了很大的需求。从人类历史发展和整个世界动态的角度看,翻译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资源的整合、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数世纪的发展,翻译必将或者已经成为一门现代职业。 一、翻译是一门职业 首先,翻译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并具有一般职业的共同属性,即服务他人,获得收益。其次,文化的传播,尤其是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广泛,使得翻译的存在成为必然。第三,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翻译单独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可行性。第四,职业发展的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推动了翻译作为一门职业的建立和发展。第五,随着电子和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翻译出现了新的形式,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第六,翻译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翻译不仅是交流手段,还是一门需要训练方能掌握的技能,更是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职业。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翻译也势必成为一种现代职业。但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情况如何呢? 二、中国的翻译 1.中国翻译能否成为一个现代职业 就中国而言,笔者认为目前在中国翻译不能简简单单说是一门现代职业或不是一门现代职业。从职业分类和要求来看,目前中国的翻译人员,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只有少部分人具备了相关素质和资格,大部分从事翻译的人员还不具备一个合格翻译者的素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上的各种地位与日俱增,这给中国的翻译产业和从业人员带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在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专门的翻译人员来解决各个领域的翻译问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的外语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在中国的翻译领域悄然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的合格翻译人才确实太少,急需培养,这也正是我国2005年独立设置本科翻译专业和2007年独立设置翻译硕士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和香港的高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培养翻译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这里能看出,中国的翻译行业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可以断言未来的翻译职业肯定是需要有很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职业岗位,当然也是一门现代职业。 从翻译者来看,目前大部分从事专门翻译的人员,都是兼职或自身工作需要。这些人包括大学教师、高学历懂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必须掌握外语的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或涉外工作人员,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或专业领域,拿着一份自己本职工作的薪水,而并非靠翻译来发展自我或养家糊口。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没有行业标准和人人都可以做翻译的错误认识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养活自己,更谈不上的自身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