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哲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高三哲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高三哲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高三哲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或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1)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

【典型例题】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W村的祠堂文化已经落后于当前社会,必须加以转化,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或支配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的相关知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知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知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

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知识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7.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史观)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⑤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8.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典型例题】(2012高考浙江卷)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9.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0. 社会历史或认识社会的知识或“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生价值原理

①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理应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我满足。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人脑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才能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才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④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⑤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典型例题】[2015四川文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七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

①价值判断与选择是人脑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②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制体系,改革上层建筑。

③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才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

4.怎样创造与实现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5.价值(或价值观或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

(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语文第十二课导学案

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预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声情并茂,体会声情并茂,体会语言的美点所在。 【学习重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品味精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 背景解读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其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本文写于1931年) 【学习过程】 一、走进文本(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 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镶边()贮蓄()zhù()立水zǎo()真得()算是个宝地暖和() chéng()清宽chǎng()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在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 温晴: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5、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其特点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备课堂交流。 三、互动探究、理解课文: 学习研讨参考: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本文具体写了济南冬天的哪几种景物? 明确:阳光、山、水……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设计:金晓林时间:2014.10.21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习目标 1.世界观的含义、方法论的含义、哲学的含义 2.理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的关系 3.理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熟悉课本,填写知识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世界观加以、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 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是哲学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3.为具体科学提供和的指导。 重难点讲析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联系: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或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的是最一般最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议(小组互助学习)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5.哲学观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展与评 课堂检测 1.哲学产生于( ) A.主观想像B.实践活动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找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3.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儒家的理想人格 儒、道、墨、法四家作为民族文化各自的一部分,儒法人道显赫,道墨天道昭著,儒道重义轻利,墨法强调功利。先秦四家在争辩中互相吸收,经过糅合,添以新质,凝聚成炎黄族类的理想人格。具体地说:“道家引导人们离开名利场,作精神上的逍遥游;墨家的视野,绝不出小生产的范围;法家要维护中央集权,钟情于法、术、势的运用,不会鼓励人们开拓思维空间。世俗化、人情化、伦理化的儒家,以维护既存秩序为己任,在汉以后成为正统。佛教是舶来品,原主张‘沙门不敬王者’,为在中国立足,被迫向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本土文化靠拢,在高于一切的皇权面前低下了‘不敬’的头;道教吸收了道家神秘主义的内容,以儒术迎合统治者。封建王朝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维护统治方面相互补充,发挥整体合力的作用。” 儒家追求的“天下大同”是理想的世界,“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篇》。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能圣必然贤,贤则可通圣。对统治者而言,以圣王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士大夫和庶民而言,则以贤君子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孔、孟、萧何、诸葛亮、曾国藩。“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篇》,内圣指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对道德的把握;外王指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三纲八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养功夫。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是根本,亲民是手段,知止是界线;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的修养方法,构成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体系。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与“和为贵”,修养途径是穷独达兼、正己正人,既要积极进

第4课洋务运动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4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4课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的产生、经过、结果以及作用。 2、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经过和作用 学习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和作用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______________,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3. 洋务运动:从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的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l。兴办军工企业:自19 世纪60 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 辅助产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____________,设立翻译馆,派遣_________出国深造等。 3. 兴办民用企业: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____、湖北织布局等一批民用企业。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 新式陆军:从19 世纪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_________,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 新式海军: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陆续建成了南洋、_______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 年,清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运动。经过30 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_______作用。但由于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通过下图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把具体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质,则是错误的。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基础梳理 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后有, 决定。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详见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2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问题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3、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你知道是哪三种形态吗? 4、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5、阅读教材第12页最后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探究二: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王守仁认为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 2、王守仁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王守仁的观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

五下第4课导学案.doc

樊城区晨光小学学校五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 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型:略读课课时:1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预展、大展示、评W :习目标: 1、认识“妖、娩”等1 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难点:了解把快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改情激趣孕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启发探 究 随堂 记 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 间 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 式、时间 展示方案内容、方 式、时间 重点指 成果证 规律总 走进 文本 理解 内容 体会 情感 内容: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法: 1、初读课文,我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正确 写出下列生字的读音: 妖()娣()机械()开凿()巍()峨() 狰()狞()逞()凶 2、再读课文,我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与大家分 享我理解词语的方法。 狰狞:()o方法:() 严阵以待:()。方法:() 杯水车薪:()。方法:() 不翼而飞:()。方法:() 3、三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20 0 1年1 0 月18日()开凿,建设者( ), 终于()的事。 4、四读课文,我能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在修建过 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并□.勾出课 文中相关语句。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学(检查落实 独学任务) 检测: 1、互读:对子 互读课文。 2、互查:对了 用红笔互批独学 1、2、3 题。 3、暴露易错点。 群学(突破重难 点) 合作研讨: 1、独学第 4题 2、思考: 在修建过程中, 建设者都遇到了 哪些困难? 3、思考: 面对困难,建设 者们是怎样克服 的? 展示主题:理解内 容,体会情感,丰 富积累 方案一:掌握字词, 夯实基础。 建议:认读易错的 生字词。 方案二: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建议: 1、读一读:了解 建设者都遇到的困 难。 2、品一品:抓住 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在修建过程 中,建设者都是怎 样克服遇到的困难 的。 3、悟?悟:本文作 者主要采用的抒情 方法。 方案:拓展延伸, 丰富积累。 7心“TTTE匚口 借用 资源内容:借用资源,感受文本学法: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就是。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是通过实现的。(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①② ③④ 探究活动二: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探究活动三:想一想,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 ② ③

二.构建知识体系: 【探究案】 探究1波茨坦地球研究中心于德国隧道钻探专业生产商一起开发了一台充满创新思想的深孔钻机,用来挖掘储存在岩层中的热水。研究中心能利用热水推动一座5兆瓦的电站运转,并从中获取电能和热能。 结合材料分析创新的社会作用? 探究2 “一国两制”方针曾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今天“一国两制”的方针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平和,民众安居乐业。 结合“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谈谈创新的社会作用。 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 对应的则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材料二重彩油画是中国的重彩画与西方油画融合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新样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第二课导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导学案(二) 班级:姓名:座号:第小组(组长:)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识记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分析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分析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学习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与聆听老师分析讲解相结合。 四、学习过程: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2)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课堂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第十二课《卖油翁》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积少成多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 2、积累字词: (1)注音:咨()矜()圃()睨()矢() 颔()忿()酌()覆()杓() (2)解释字词: 善:矜:尝:释: 睨:去:颔:精: 汝:但:忿然:安:酌油: 置:覆:徐:沥:遣: (3)一词多义: , 射:陈康肃公善射.()吾射.不亦精乎()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之:睨之()酌油沥之()笑而遣之()课文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课文 1.范读课文,小组自读,通过阅读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层次阅读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3、重点句子翻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

第4课丝绸之路导学案答案

第4 课丝绸之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预习检测】 请看课文第66-67 页"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两个子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西域指什么地区? 汉朝把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看"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到西域的大致范围)。 2.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 目的: 第一次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第二次访问西域各国,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 时间: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意义): (1) 扩大了西汉的影响,西域各国纷纷依附汉朝; (2) 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3) 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 (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时间:公元前60 年; 标志: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4. 东汉时,派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 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为什么称之为"丝绸之路"?请依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终到达的地区。 形成于西汉。因为大量的中国丝绸和丝织品由此西传,所以称之为"丝绸之路"。 起点:中国长安终点:欧洲(大秦) 6. 请同学在"丝绸之路示意图"上找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安息、大秦,并简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出阳关、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然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西方。(幻灯片) 7. 丝绸之路形成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怎样? ①中国的_丝织品、冶铁、_凿井_、_造纸术_等技术相继西传。 ②西方的_皮毛_、_汗血马_、_瓜果以及_佛教_、魔术、音乐、雕塑等传入中国。 ③_良马、_香料_、_葡萄、石榴、_胡麻_、_胡桃_等西域物产传入内地。 8.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_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共同探究】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却没有达成目标,有的人认为不值,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不正确。张骞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他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情以及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2)在张骞和班超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导学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刘先云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的内容源于时代)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和在精神上的反映。 2、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能是的发现者,也可能是的制造者。 3、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反映了,把握了,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和。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和的批判,更新人的,解放人的。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3、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和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是__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______________。 ③理论来源是_________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的辩证法和______________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_______上的伟大变革。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结合两统一)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前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当时在位的两位皇帝 是和。 2、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一)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67和68页,完成以下任务: 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 西汉初年,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2、措施:汉高祖、和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西汉初年的状况? ①减轻。②注重发展。

3、表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表现是 。 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了此局面的形成? ①奖励。②提倡。③重视。(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阅读课本68和69页,完成以下任务: 1、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 (2)、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含义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自学完成) 阅读课本69和70页,完成以下任务: 1、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3、东汉中期以后,和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桌一对一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问题答案,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小组的最佳成果。) (二)、质疑反馈: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二) 一、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我国就业总量,提升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1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材料二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2.“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也泛起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放弃汉字,中国就可能错过信息化机遇;放弃汉字,中华文化势必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面对冲击,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现在,在计算机使用、出版印刷等方面,汉字的输入速度、简洁程度等都显示出明显优势,以信息化为由否定汉字的鼓噪逐渐消退。 材料二技术进步会不会使人的能力下降?早在几千年前,先哲老子就提醒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曾几何时,技术进步帮助汉字转危为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使“鸿雁传书”离我们远去;各种便捷的输入法使许多人患上了键盘依赖症,提笔忘字的情形不时发生;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使有的人忘记了许多字词本来的含义……汉字的传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直接和猛烈,但其潜在的杀伤力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结合材料,说明在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问题上如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岸山体、断层以及岩层的破碎、变质、旁侧牵引现象分布广泛,构成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除拥有独一无二的峡谷自然景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外,还拥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如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文面女,普米族的吾昔节、火塘文化……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中下游河段天然落差达1 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 000亿度。过去10年来,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存在争议,怒江大峡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初,在云南省“两会”上,原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把生态保护起来,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明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的合理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导学案

12.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 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说说。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学习准备 搜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自主学习 1、给生字注音: 半截()许诺()熄()灭厨()房 烛芯()楼梯()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无奈:讨厌: 不耐烦:若无其事: 纯洁:厉声:

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 (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 1、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1)当时,伯纳德夫人 (怎么做) (结果怎样) (2)当时,大儿子杰克 (怎么做) (结果怎样) (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 (怎么做) (结果怎样)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 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达标测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 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 ()

4、“八年了,别提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相关链接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说的戏剧是指剧本文学。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适合舞台演出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剧本的一般特点 (1)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的发展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剧本的情节结构—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在最后还有尾声。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2)集中性。由于舞台的空间和演出的时间限制,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它必须突出主要的线索、主要的事件。剧作者常常把几个月甚至几十年间发生的事件浓缩到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把千变万化的生活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景中,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 (3)语言精练和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矛盾、发展剧情的,它要求人物的独白和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归纳反思

最新《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二部分 辩证唯物论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一、考情分析 二、自主学习 1.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唯一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的物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和运动 (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如惠能的“心动论”,毕尔生的“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②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与意识 (1)物质决定意识: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意识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规律 (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律的客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规律的普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法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放思想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时俱进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