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目的和意义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1、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学生感觉较难入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堂课下来,真正系统理解掌握课程的学生不多。而专业技能课,由于受到理论学习程度的限制,无法深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克服单门专业课教学弊端。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通过“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能力。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找到“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结合方法,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3、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思想适合于电工专业课的教学。使我们电工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能产生兴趣,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技术工人。

4、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理论是这样讲的,而实习又练的是其它的,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体化教学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其素质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实施一体化教学,可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最终得到的是市场(社会、企业)的认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

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习理论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同时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首先,要实现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

其次,实践性很强,一体化教学由于把理论课堂搬至实习场地,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故一体化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均有较高的实践性。

再次,综合性强,由于将课堂搬至实训场所,教学条件丰富了,各知识点由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把理论和实操结合一起,通过实际训练来掌握理论上的各知识要点,要达到这一点,光靠一种教学法不够,必需是多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复合型的教学型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提问法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案,一般包括教学计划与大纲,教学组织与机构、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学评价等。

三、课题研究纲要

1、制定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3、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4、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5、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规律,构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通

过收集企业工程技术资料和教学模块的设计,完成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需要。

主要研究方法有:

文献分析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对当前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规律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为下阶段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论反思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反思以往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以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确立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念。

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将经过文献分析与理论反思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放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学生技能操作,再根据实践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正研究结果,以期不断完善研究结果。

个案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对典型船舶电气工程的分析,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丰富和完善课题研究提供帮助。

经验总结法:总结教学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具体经验,力求上升到理论层面,为别人提供借鉴。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的存在的问题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比较优越,能够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直至最终完成本课题研究。

(一)课题组的力量配备比较强大

本课题组由高级教师担任组长,具有丰富的电工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并聘请一位“高双师型”本学校实训处主任作为课题组顾问,是课题组长的指导老师,便于课题研究过程中随时指导。课题组成员主要来自于电工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均为多年从事电工专业教学的教学骨干。另外,有部分学校领导参加,在研究工作和资金上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比较强

课题组长主要方向是一体化教学理论,有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与组织课题研究开展的能力。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具备了较强的研究能力。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电工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电工专业实习教学经验,并且也一直从事电工专业教学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之前,已经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方法”等课题研究,做过《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学校采用。另外,关于一体化教学,也已经收集了不少资料,查阅了不少相关书籍。

(四)课题经费估算

调研费用:2000元

资料费用:1000元

培训费用:500元

印刷费用:500元

设备费用:10000元

专家指导费用:1000元

共计:15000元

(五)经费开支项目

本课题经费估计需要经费15000元,学校准备自筹经费5000元,企业资助10000元。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与特色创新之处在于一体化教学规律的应用研究。一体化教学理论多取自于已经有的一些行为导向教育理论,研究讨论如何将这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

加以应用是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由于船舶电气技术专业身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最近两三年来刚刚出现,因此,对它进行系统的教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更有创新意义的是,本课题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体化教学规律研究上,而是密切联系企业的实际岗位,将一体化教学规律用于在实际教学,并不断总结、反思、总结、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和学生校外实习,可以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加以检验,以便及时调整、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使本课题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六、预期目标和结果

1、课题主报告:“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和大纲;

3、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理论课教师获得的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4、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校本教材

5、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说明和校企合作成果照片、企业评价报告、学校评价报告;

6、电工技术一体化教室、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室、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设备清单、教室照片;

七、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制定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课题组成员合作完成。

制定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电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船厂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级船舶电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船舶电气技术专业所涉及的识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船舶电气安装工艺与调试技术、焊接技术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项目或课题,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项目或课题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一体化教学大纲应依据教学计划,制定每个模块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把每一模块所涉及的识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船舶电气安装工艺与调试技术、焊接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项目或课题之中,并对所涉内容提出知道、理解、掌握具体要求。知道:即对某电气设备,操作方法或电气术语的感性认识,理解:是指学生对某电气设备,操作方法或电气术语理性认识,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课题组成员合作完成。

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考虑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

这就需设计一种新型教材, 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

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编写时,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

3、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这无疑是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不断取进,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4、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一种教学摸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操作技能为主干,通过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行为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钻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先有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刻理解技术理论知识,并能使技术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实践功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取代期末考试,使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又学会专业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专业化是指某种操作方法的专业化,或某一模块某一项目的专业化,专业教师也是综合前提下的专业,他与综合化一体化并不矛盾,相反专业化教师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单元教学。教师任教中打破传统的跟班制,探索单元制或模块制任教,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任,专业教师能更好地传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有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即综合教学的能力。

5、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地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电气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

八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跨度为2年,从2011年5月到2012年9月,拟分成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

主要研究工作:查阅文献资料,研究船舶电气技术专业教学研究现状,研究船厂对船舶电工的岗位要求,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一体化教材,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培训,提出一体化就爱哦学场地建设规划。

第二阶段:开始试点研究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主要研究工作:确定一个或两个班级,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同时完善教材、教师培训、实训场地建设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

主要研究工作:汇总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收集专家评价和企业评价、编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题目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 300MW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原始资料: 1. 发电厂情况 装机四台,容量2 x 100MW ,2x50MW, 发电机额定电压10.5KV ,功率因数分别为cos φ=0.85,cos φ=0.8,机组年利用小时数4800h ,厂用电率7%,发电机主保护时间0.05s ,后备保护时间3.9s ,环境条件可不考虑。 2. 接入电力系统情况 (1)、 10.5KV 电压等级最大负荷10MW ,最小负荷8MW ,cos φ=0.8,架空线路6回,二级负荷。通过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40.2I KA = 238.6S I KA = 438.1S I KA = (2)、 剩余功率送入220KV 电力系统,,架空线路4回,系统容量1800MW ,通过并网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17.6I KA = 216.5S I KA = 416.1S I KA = , 题目:400MW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原始资料: 1. 发电厂情况 装机两台,容量2x200MW ,发电机额定电压15.75KV ,cos φ=0.85,机组年利用小时数5500h ,厂用电率5.5% ,发电机主保护时间0.05s ,后备保护时间3.9s ,环境条件可不考虑。 2. 接入电力系统情况 发电厂除厂用电外, 剩余功率送入220V 电力系统,架空线路4回,系统容量2500MW ,通过并网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26.5I KA = 229.1S I KA = 429.3S I KA = 3、厂用电采用6kv 及380/220三级电压

题目: 500MW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原始资料: 1. 发电厂情况 装机四台,容量2 x 50MW ,2x200MW ,发电机额定电压分别为10.5KV 、15.75KV ,功率因数分别为cos φ=0.8,cos φ=0.85,机组年利用小时数5800h ,厂用电率6% 发电机主保护时间0.05s ,后备保护时间3,8s ,环境条件可不考虑。 2. 接入电力系统情况 (1) 10.5kv 电压等级最大负荷12MW, 最小负荷10MW ,cos φ=0.8,电缆馈线4回,二级 负荷。 通过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39.1I KA = 236.5S I KA = 435.8S I KA = ( 2) 剩余功率送入220KV 电力系统,架空线路4回,系统容量3500MW ,通过并网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21.3I KA = 219.8S I KA = 418.5S I KA = 3、厂用电采用6kv 及380/220三级电压 题目:600MW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原始资料: 1. 发电厂情况 装机两台,容量2 x 300MW ,发电机额定电压20KV ,cos φ=0.85,机组年利用小时数6000h ,厂用电率5%,发电机主保护时间0.05s ,后备保护时间3.9s ,环境条件可不考虑。 2. 接入电力系统情况 发电厂除厂用电外,全部送入220KV 电力系统,,架空线路4回,系统容量4000MW , 通过并网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31.2I KA = 229.1S I KA = 428.2KA S I = 3、厂用电采用6kv 及380/220三级电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题目

1.目的与任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选题或自定选题的设计任务。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 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进度安排及方式: 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4)课设题目介绍 (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EDA仿真、写报告。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MULTISIM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最后考试:笔试或分组口试。 3.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设计能力 (2)组装或焊接调试情况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报告情况 (5)出勤情况、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成绩评定: 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和EDA仿真情况40分,总结报告40分,考试或口试20分。 3、电子课程设计完成时间: 布置任务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参考题目(或自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方案和进行学习,本学期结束对设计有一个初稿和基本认识,暑假继续完善和补充,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末交设计报告和电子文档。开学第二周进行有关设计介绍和答辩,每人5分钟左右时间,介绍有关设计思路、电路分析、仿真、收获与体会等,要求做出介绍的ppt 幻灯片。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法及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类型 课程设计可分成三种类型或模式:一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画出设计图纸,写成设计报告,但不作实验验证;第二种是理论设计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以便检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是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完成后,要搭建实验电路进行实验验证,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电路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最接近于实际情况,设计和调试难度最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们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解决和克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各有优点:第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偏重于理论设计,学生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课程设计中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由于实验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课程设计时间较短时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设计题目,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难以完成;第二种课程设计模式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设计模式的折中,能较好地解决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的问题。 有些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前,还没有进行电子工艺实习,学生们还不会识别和测量电子元器件,不会识别印刷板电路图,也没有掌握焊接技术、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等实践技能,这些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之前,要先自学有关的实践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2)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不同类型的电子电路有不同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可归纳为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论证、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画出设计图纸、实验验证与调试、写成设计报告等,如下图所示。

理实一体化教学心得-郭亚琴

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 随着科技的创新,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大力提倡推荐,各种新教法不断涌现,到底何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如何很好的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分享一些我个人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和建议,具体如下: 一体化,我个人觉得,可以是教学场所是理实多功能教室,可以是专业大纲里课程前后设计的一体化、可以是一门课程内部设计的一体化、可以是班级管理方面前后衔接的一体化、可以是学生从入校到出校的一体化设计。以网页前端布局与排版课程为例,我觉得一体化的体现大致可以如下: 这门课都是实训性很强的课程,边教边做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建议教学场所选在理实多功能教室,这样做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参与感,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三是学生实操遇到问题可以现场提问,老师现场解答,学习氛围更好。而现在很少有班级能配备这种条件,一般还是投影统一上课,机房再上机,这样会造成部分学习进度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到机房之后,课堂讲的东西已经给忘掉一部分了,导致作业不知道如何下手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上课大致能听懂,上机不会动手实操,如果辅导老师是任课老师还好,如果不是,情况会更差。

专业大纲里课程设计要有连贯性,尤其是涉及核心专业课时。这个目前存在问题不大,偶尔会出现教师资源紧张,排课不按照大纲顺序走的,但属个例,一般这种情况的,效果都很不好。所以建议具备教授核心课程的老师,一定要储备充分。 课程内部设计一体化。既然是实训性强的课程,每节课堂的导入都应该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和任务为切入点导入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大致流程可以如下:任务提出——任务分解——知识点渗入——实操练习——测评——总结 班级管理前后衔接的一体化,这个我个人有个习惯,每接收一个班之前,我都会把这个班的目前已经上的课程安排看一遍,并了解分别是哪些老师上的,尤其是跟我课程衔接比较紧密的课程,我会去找相对应的老师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包括上课、上机、作业上交等),及对应课程的教授情况,而后会再找该班对应的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重点关注两类学生——进度差或思想有问题的学生、优秀的学生。通过这些了解,在上课之前基本掌握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在根据第一次上课和上机作业的上交情况,制定下一步的课程进度和课堂案例,以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进度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有问题及时与学生和班主任沟通。依次,后面授课的老师也建议按照这种方式,我们任课老师也把班级学生的学习方面的管理给贯通一体化。 学生入校到出校的一体化设计,即入校前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推荐对口专业,入校后专业课程选定有行业经验的老师按照大纲设计安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08电气本1 课程设计题目: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设计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所有专业课结束时进行的一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全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系统调试、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 1 任务提出 电动执行器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重要设备,它接收来自调节器的模拟信号(一般是4~20mA 电流信号)或上位机的数字信号, 将其转换为电动执行器相对应的机械位移(转角、直线或多转)并自动改变操作变量(调节阀、风门、挡板开度等),以达到对被调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进行自动调节的目的,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进行。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 1.1 对象参数: (1)电动机为单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10W,额定电流0.16A,外接电容CBB61、1.5uF500V。 (2)电源:220V±10%,50Hz。 (3)环境温度:-25~80℃。 (4)环境湿度:≤95%RH。 1.2 基本功能要求: (1)输入4~20mA或1~5V控制信号,相应阀门开度在0~100%之间变化。 (2)输入信号失效,位置保持原位。 (3)可就地手动操作。 (4)死区可以调整。 1.3 扩展功能要求(选做) (1)过力矩保护。 (2)行程限位保护。 (3)定位误差:≤1%。 (4)灵敏度:0.025%(1/4096)。 2 设计内容及步骤 2.1 系统方案的确定 2.2 硬件系统设计 2.2.1主电路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第1章设计任务……………………………..................... 第2章电气主接线图………………………........................ 2.1 电气主接线的叙述…………………………….. 2.2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2.3 电气主接线的评定.................................................. 第3章短路电流计算………………………..................... 3.1 概述.................................................................. 3.2 系统电气设备电抗标要值的计算................. 3.3 短路电流计算.................................................. 第4章电气设备选择………………………..................... 4.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规则………………………. 4.2 电气选择的技术条件……………………………. 4.2.1 按正常情况选择电器………………………....... 4.2.2 按短路情况校验……………………………........ 4.3 电气设备的选择…………………………………. 4.3.1 断路器的选择………………………………. 4.3.2 隔离开关的选择……………………………. 第5章设计体会及以后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摘要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WM调制解调器 班级:电信1301 姓名:曹剑钰 学号:313050302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要求 设计一款PWM(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利用一可调直流电压调制矩形波脉冲宽度(占空比)。 信号频率10kHz; 占空比调制范围10%~90%; 设计一款PWM解调电路,利用50Hz低频正弦信号接入调制电路,调制信号输入解调电路,输入与原始信号等比例正弦波。 2.提高要求: 设计一50Hz正弦波振荡电路进行PWM调制。 3.限制: 不得使用理想运放、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基本要求的输入电压使用固定恒压源接自行设计的电路实现可调; 同步方波不得利用信号发生器等软件提供设备产生。 二、总体方案设计 1.脉宽调制方案: 方案一:三角波脉宽调制,三角波电路波形可以由积分电路实现,把方波电压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入电压,经过积分电路之后就形成三角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与可调直流电压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直流电源来调制脉宽。 方案二:锯齿波脉宽调制,锯齿波采用定时器NE555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和方案一相似,利用直流电压源比较大小调节方波脉宽。 方案三:利用PC机接口控制脉宽调制的PWM电路。 比较:方案一结构简单,思路清晰,容易实现,元器件常用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似,缺点是调整脉冲宽度不如方案一 方案三元器件先进,思路不如方案一清晰简单,最好先择了方案一 2.正弦波产生方案: 方案一: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来产生1Hz--10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由RC 串并联网络组成,也称为文氏桥振荡电路,串并联在此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1/2πRC,为了产生振荡,要求电路满足自激震荡条件,振荡器在某一频率振荡的条件为:AF=1.该电路主要用来产生低频信号。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学分:2 学时:2周制定人: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设目的 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的综合性试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了解一般电子电路与单片机构成简单系统及简单编程的方法。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1、基本要求 1、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础型和系统型两个层次,基础型指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系统型指若干个模拟、数字、高频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 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 3、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电路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 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 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 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2.2实验方法 1、学生自学与指定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 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使用有关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 3、学生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初步设计; 4、学生必须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后才能进行选作实验; 5、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 6、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讲授。 2.3、总结报告内容 1、设计题目 2、设计任务和要求 3、原理电路设计:(1)方案比较;(2)单元电路设计;(3)元件选择;(4)整体电路(标出原元件型号和参数、画出必要波形图);(5)说明电路工作原理。 4、整理实验数据和测试波形,对模拟电路应有理论设计数据、实测数据、仿真数据和误差分析,数字电路应有设计逻辑流程、波形图、时序图或真值表。 5、实验困难问题及解决措施。 6、实验参考文献。 三、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3.1、方案论证(方案比较)与总体设计(举例说明)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书

湖南工学院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选题及任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计划学时 1周 教师姓名罗雪莲授课班级自本1101-1103 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学院院长签字日期

一、课程设计选题 设计一电镀行车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二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 设计三三路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设计四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五五层电梯模型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六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 设计七注塑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八橡胶挤出机的变频器控制设计 设计九花式喷水池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LED点阵图形显示的PLC控制 设计十一箱体加工专用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二带有转向灯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要求 1.一人一题,相同题目者设计报告不能雷同; 2.PLC选型任意,组态软件选择任意; 3.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 4.成绩根据设计报告和答辩演示(PPT+电脑仿真)给定。 三.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程序及必要的硬件系统。 2.PLC选择及I/O及其它PLC元器件分配。 3.选择电器元件,编制元件目录表。 4.设计梯形图。 5.完成上位机的组态监控设计 6.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调试; 7.用计算机绘制主电路图、PLC控制电路图、电器元件布置图。 8.编写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四.设计参考资料 [1]史国生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罗雪莲编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钟肇新,范建东.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4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胡健主编.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柳春生编著.电器控制与PLC(西门子S7-300机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刘美俊编著.西门子S7系列PLC的应用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吉顺平.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郁汉琪.机床电气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 [11]《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增补本 [12] 刑郁甫、杨天民、赵积善编.新编实用电工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130449649460562396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及原始资料 课题名称:某火力发电厂主接线的初步设计 原始资料如下: 1.火电厂的规模 1)装机容量 装机2台,容量分别为 2×300MW, U N =15.75kV cos ?=0.85 0.185d x =(以额定容量为基准的标幺值) 2)机组年利用小时 取h T 6000max =; 3)厂用电率按6%考虑。 2.电力负荷及电力系统连接情况 1)220kV 电压等级 架空线5回,最大负荷为250MW ,最小负荷为200MW ,cos ?=0.85, T max =4500h ; 2)500kV 电压等级 架空线4回,备用线1回,500kV 与电力系统连接,接受该发电厂的剩余功率。电力系统容量为3500MW ,系统等值电抗0.03(基准容量100MVA )。 3.其他的环境条件均处在额定环境下。 二、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1. 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初选两套主接线方案; 2. 定性的对两套主接线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确定最终的主接线方案; 3. 选择主变压器及联络变压器的容量和型号; 4. 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5. 选择主变压器后的断路器、隔离开关(后备保护动作时间为2.4s ,主保护的动作时间为 0.05s ),并进行校验。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依据以及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等。 2. 编写设计计算书,包括需要的各点的短路电流的计算过程。

3.绘图:拟定的主接线图。 四、变压器型号如下表: 其它变压器型号可在百度中输入GBT6451查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电子11301 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指导书 一、本课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实践环节, 它使学生自己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实用电子产品雏形, 巩固和加深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 理论基础和实验中的基本技能, 训练电子产品制作时的动手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设计出符合任务要求的电路, 掌握通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训 练并提高学生在文献检索、资料利用、方案比较和元器件选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同时为毕业设计和毕业以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和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各种标准集成电路(SSI、MSI、LSI 等)器件实现 规定的数字系统。 3.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准备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数字系统的能力。 4. 学会使用multisim 软件进行电路设计。 5. 培养独立进行实验,包括电路布局、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6. 培养书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设计任务,从选择设计方案开始,进行电路设计;选择合适的器件,画 出设计电路图;通过安装、调试,直至实现任务要求的全部功能。对电路要求布 局合理,走线清晰,工作可靠,经验收合格后,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是:分析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选择总体方案,设计单元电路,选择器件,计算参数,画总体电路图。进行仿真试验和性能 测试。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反复进行以上各步骤,才能达到设计要求,需要灵活掌握。 1. 总体方案选择 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就是根据提出的设计任务要求及性能指标,用具有一定功能的若干单元电路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设计任务提出的各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C650型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车床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床约占机床总数的25%~50%。车床可以用来切削各种的外圆、内孔、螺纹和端面,还可以安装钻头或绞刀等进行钻孔、绞孔等项加工。C650型卧式车床属中型车床,加工工件回转半径最大可达1020m m,长度可达3000mm。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车身、主轴变速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丝杆和光杆等部分组成。 普通车床结构图 车床的切削加工包括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三部分。 1、主运动是工件作旋转运动,也就是产生车削的运动。主轴转动带动装夹在其端头的工件转动。

2、进给运动是刀具作直线运动,也就是使切削能连续进行下去的运动。刀具安装在刀架上,与滑板一起随溜板箱沿主轴轴线方向实现进给移动。主轴的传动和溜板箱的移动均由主电动机驱动,并通过各自的变速箱调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当加工的工件比较大时其转动惯量也比较大,停车时不易立即停止转动,必须有停车制动的功能,较好的停车制动是采用电气制动。 3、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辅助工作时间,要求带动刀架移动的溜板箱能够快速移动(辅助运动)。在加工的过程中,还需提供切削液(冷却液)。 采用一台不变速的异步电动机拖动,实现切削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其变速由变速齿轮箱通过手柄操作进行切换来实现的有级调速。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刀架的快速移动;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冷却泵和液压泵。 三、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完成主轴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的驱动,电动机采用直接起动,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反转控制主要用于加工螺纹时,要求反转退刀),并可进行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电气停车制动。为加工调整方便,还具有正向点动功能。 2、电动机M2拖动冷却泵,在加工时提供切削液,采用直接起动停止方式,并且为连续工作状态。 3、快速移动电动机M3,电动机可根据使用需要,随时手动控制起、停。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剖析

1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1.1设计的原始资料 凝汽式发电厂: (1)凝汽式发电组3台:3*125MW,出口电压:15.75KV,发电厂次暂态电抗:0.12;额定功率因数:0.8 (2)机组年利用小时: T=6000小时;厂用电率:8%。发电机主保护动 max 作时间0.1秒,环境温度40度,年平均气温为20度。 电力负荷: 送入220KV系统容量260MW,剩余容量送入110KV系统。 发电厂出线: 220KV出线4回; 110KV出线4回(10KM),无近区负荷。 电力系统情况: 220KV系统的容量为无穷大,选基准容量100MVA归算到发电厂220KV 母线短路容量为3400MVA,110KV系统容量为500MVA。 1.2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选择 表1.1 汽轮发电机的规格参数 型号额定电压额定容量功率因数接线方式次暂态电抗QFS-125-2 15.75KV 125MW 0.8 YY 0.12 注:发电及参数如上表,要求选择发电厂的主变,联络110KV和220KV的联络变压器的型号。 (2) 电气主接线选择 注: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机-变压器接线方式通常采用单元接线的方式,注意主变容量应与发电机容量相配套。110KV和220KV电压级用自耦变压器联接,相互交换功率,我们的两电压等级母线选用的接线方式为:220KV采用双母三分段接线,110KV采用双母线接线。 (3) 短路电流的计算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为了简化计算,对短路电流进行近似计算法。 结合电气设备选择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点求出各电源提供的起始次暂态电流

''I,冲击电流 I,及计算短路电流热效应所需不同时刻的电流。 sh (4)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要求选择:110KV侧出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摘要:阐述了从教学载体的选择、理实一体的课程设计到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都融入了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以致用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理实一体教学载体“三明治”教学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一、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产生 传统的职教方式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的传授,虽然也有技能训练,但实际训练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脱离,只能算是对专业的实践性认识,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学生不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无法理解所学的知识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其结果是学生毕业时不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不能完成所学专业的工作任务,学而不能致用。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做中学、学中做、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平台。汽车零部件加工课程正是以真实产品的加工过程为导向,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零件的加工为任务驱动,面向岗位职责和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载体选择 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汽车零部件加工课程,在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训练其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需要选择一个适合本课程能力要求的教学载体,使课程以真实产品的制作过程为导向,以零件加工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熟悉工作任务及内在联系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我们通过调研并几经挑选,根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选择了发动机模型的制作过程作为汽车零部件加工课程的教学载体。 发动机模型由14个零件组成,这14个零件的加工与组装,涵盖了车削、铣削、钻削、装配等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零件的加工内容非常全面,实现了普通加工的多种技能训练。其中直径最大的有80mm的底盘和飞轮、最小的有3mm的小拴;有直径4mm的细长轴,有厚度仅为3mm的盖盘;有通孔、平底孔、大孔、小孔、高精度孔,还有M2的螺纹孔;有同轴度要求高的活塞,还有分布均匀的平衡孔等等。这些零件加工、组装完成后,即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接通气源可以实现运转。因此学生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相关零件间的关系,如何保证彼此精度要求和位置要求。所以,以发动机模型为载体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一项典型的综合性任务。学生亲自动手加工零件、装配产品,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而去学习,又通过学习来解决问

机电课程设计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全解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设1105 班级课程名称: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题目: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4 年 6 月 13 日至 2014 年 6 月 20 日共 1 周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二、设计任务 完成系统的继电器控制原理图、PLC控制原理图及设计说明书一份三、设计工作量 电气图2-3张,不得少于15页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6.13 讲解设计目的、要求、方法,任务分工 6.14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要求确定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点 数、类型,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及元器件种类、数量, 初步选定PLC型号 6.15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绘制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确定每 个动作实现和解除必须的条件 6.16-6.17 绘制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电路计算、元器件选择列表 编制控制系统的PLC控制程序 6.18-6.20 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要参考资料【1】郁建平主编《机电控制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李伟主编《机床电器与PL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芮静康主编《实用机床电路图集》.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说明书 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起止日期:2014 年6 月13 日至2014 年6 月20 日学生姓名邓文强 班级机设1105 学号11405701424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部) 2014年6月20日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凝气式火力发电厂一次部分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火电机组的容量也越来越多。人民用电量的日益增加促使发电量的不断增加。在世界的能源不断消耗,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但是目前新能源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一次能源的发电,在我国火力发电任然占据主导地位。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炭、石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其能量的转换过程是由燃料的化学能到热能再到机械能最后转换为电能。本设计是凝气式火电厂一次部分的设计。通过对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和短路电流的计算。更加经济可靠的选用相关的一次设备,做到更好利用一次能源,与故障时对电力系统的保护。

2 主接线方案设计 2.1 原始资料分析 2.1.1 原始资料 发电机组4100?,85.0cos =?,U=10.5KV ,次暂态电抗为0.12,年利用率为5000小时以上,厂用电率6%,高压侧为220kv 、110KV ,其中110V 出线短有5回出线与系统相连接输送的功率为120MW ,220KV 的出线有5回与系统相连接输送的功率为200MW 。中压侧35KV,3回出线将功率送至5KM 内的用户综合负荷40MW ,。发电厂处于北方平原地带,防雷按当地平均雷暴日考虑,土壤为普通沙土。系统容量取3500MVA 。 2.1.2资料分析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可知,该火电厂为中型火电站,由于其年利用率在5000小时以上,所以该发电厂一般给I ,II 类负荷供电,必须采用供电较为可靠的接线形式。其地形条件限制不严格,但从节省用地考虑,尽可能使其布置紧凑,便于运行管理。发电厂的总容量与系统容量之比相对较小,所以对于35KV 及110KV 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接线方式。 2.2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依据 电气主接线设计是火电厂电气设计的主体。它与电力系统、枢纽条件、电站动能参数以及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等密切相关,并对电气布置、设备选择、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必须紧密结合所在电力系统和电站的具体情况,全面地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地选定接线方案。 电气主接线的主要要求为: 1、可靠性: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一般是根据主接线型式及主要设备操作的可能方式,按一定的规律计算出“不允许”事件的规律,停运的持续时间期望值等指标,对几种接线形式的择优。 2、灵活性:投切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的操作要可靠方便、调度灵活。 3、经济性:通过优化比选,工程设计应尽力做到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电能损耗小。 2.3主接线的方案拟定 方案一:根据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可知系统有4个电压等级分别是发电厂到母线的10KV 电压和经过升压给周边用户使用的35KV 的电压以及提供给系统的110KV 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31-225 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31-225 课程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5)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5)

1.1 设计方案 (5) 1.2 设计所需要元件 (7) 2 设计原理 (8) 2.1 电源变压部分 (9) 2.2 桥式整流电路部分 (10) 2.3 电容滤波电路部分 (11) 2.4 直流稳压电路部分 (12) 2.5 原理及计算 (14) 3 电路仿真 (15) 4 电路连接测试 (16) 4.1使用仪器 (16) 4.2.测试结果 (16) 5 设计体会 (17) 参考文献 (19) 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也更高。我们做为21世纪的一名学电子的大学生,不仅要将理论知识学

会,更应该将其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电子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能够真正体现我们是否完全吸收了所学的知识。 目前,各种直流电源产品充斥着市场,电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基于成本的考虑,对于电源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可采用带有过流保护的集成稳压电路,同样能满足产品的要求。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设计一串联型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先是经过家用交流电源流过变压器得到一个大约十五伏的电压U1,然后U1经过一个桥堆进行整流在桥堆的输出端加两个电容C1、C2进行滤波,滤波后再通过LM7812(具体参数参照手册)输出一个固定的12V电压,这样就可以在一路输出固定的电压。在LM7812的输出端加一个电阻R3,调整端加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电位器R2,这样输出的电压就可以在5~12V范围内可调。 经过自己对试验原理的全面贯彻,以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反复的调试,经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老师的耐心的指导,终于把这个串联型输出直流稳压输出正电源电路设计出来了。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1.1 设计方案 本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1)变压电路:本电路使用的降压电路是单相交流变压器,选用电压和功率依照后级电路的设计需求而定。 (2)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把经过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单个方向的直流电。但是这种直流电的幅值变化很大。它主要是通过二极管的截止和导通来实现的。常见的整流电路主要有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等。我们选取桥式整流电路实现设计中的整流功能。 (3)半波整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