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环热泵设计讲解稿(最终)

水环热泵设计讲解稿(最终)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讲解稿

目录

第一讲概述 (1)

第二讲基本概念和原理 (2)

2.1 基本概念 (2)

2.2 基本原理和结论 (6)

2.3 单位换算 (7)

第三讲现行暖通空调规范及标准(2005年) (9)

3.1 通用设计类 (9)

3.2 施工及验收类 (20)

3.3 常用各种标准代号的意义 (21)

第四讲工程技术知识 (21)

4.1 设计计算参数 (21)

4.2 空调设备选型 (24)

4.3 风系统设计 (30)

4.4 水系统设计 (32)

4.5 电气系统设计 (36)

第五讲其他空调系统知识 (40)

5.1 水冷式冷水机组(活塞、螺杆、离心) (40)

5.2 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热水、直燃) (41)

5.3 风冷式冷热水机组 (42)

5.4 VRV系统 (42)

第六讲技术经济评价 (44)

6.1 技术性能分析 (44)

6.2 经济性能分析 (53)

第一讲概述

水环热泵系统是利用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供冷和供热的系统形势之一,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出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故也称为加利福尼亚系统。1955年该技术申请专利,从而很快传遍美国并早已商品化,如美国空气过滤器公司(AAF)生产的恩纳康系统,美意、特灵公司WP*D水源热泵机组等。进入70年代后,在日本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很快:东芝、三菱电机、PMAC公司均有水环热泵产品出售;在东京、名古屋、横滨等城市,70年代初就有很多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工程实例。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在一些工程中采用。据统计,1997年国内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工程共有52项。广州地区第一个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广州东峻广场应用,但系统没有做成功,主要原因是噪声太大。到1999年底全国约有100个项目,约2万台水/空气热泵机组在运行,其总制冷量达到87923kw。目前不仅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一些工程采用,而且佛山、泉州、绍兴、惠州等中小城市也开始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1998年,我国水/空气热泵机组的销售额约为300万美元,而同期美国国内销售额已达到1.2亿美元。可见,中国的水环热泵机组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系统按负荷特性在各房间或区域分散布臵水源热泵机组,根据房间各自的需要,控制机组制冷或制热,将房间余热传向水侧换热器(冷凝器)或从水侧吸收热量(蒸发器);以双管循环水系统将水侧换热器连接成并联环路,以辅助加热和排热设备供给系统热量的不足和排除多余热量。

水环热泵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机组分散布臵,减少风道占据的空间,设计施工简便灵活、便于独立调节;能进行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机组之间的热回收,节能效果明显;比空气源热泵机组效率高,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小;省掉或减少常规空调系统的设备机组;便于分户计量和计费;综合部分负荷能效比高,用户需要多少负荷就提供多少冷量,系统接近无极调节,节能效果显著。但是水环热泵系统压缩机分散布臵在室内,噪声、加湿等也较集中式空气调节相对复杂。因此,应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采用。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节能型空调系统,将会在空调节能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将是合理用能的典范,其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在我国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讲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基本概念

2.1.1 空调领域

2.1.1.1 空气调节:空气调节的意义在于“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或“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一般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或房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及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2.1.1.2 湿球温度:指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干湿球温度差值的大小,间接反映了空气相对湿度的状况。露点温度:指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它是判断是否结露的依据。

2.1.1.3 得热量:指在某一时刻由室外进入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流量的总和;冷负荷:指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相反,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湿负荷。

2.1.1.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指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指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指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指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2.1.1.5 换气次数:指房间通风量和房间体积的比值,它是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衡量送风量的指标。

2.1.1.6 空调五度:指温度、湿度、速度、清洁度及噪声度。

2.1.1.7 高层建筑: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

2.1.1.8 强电系统:指供电、配电与照明系统。弱电系统:指通信与自动控制系统。

2.1.1.9 送风口、回风口、风管的经济流速分别是4m/s、2m/s、8m/s。

2.1.1.10 机器露点:在空气处理设备中,空气经过表冷器(或蒸发器)冷却处理后,空气的温度逐渐降低,同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大,当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到90℅~95℅时,空气已接近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温度。

2.1.1.11 散流器平送流型:指将空气呈辐射状送出,贴附顶棚扩散,常用于单冷系统。斜送流型:指送风射流自散流器斜向送出,扩散角约45度,常用于单冷或要求不高的冷暖系统。下送流型:指送风射流自散流器斜向送出,扩散角约20~30度,常用于冷暖系统。

2.1.1.12 工作区:指房间内人群的活动区域,一般指距地面2m以下。

2.1.1.13 射程:指空气流离开出风口后,其最大速度减少到规定值之前所流过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

2.1.1.14 气流组织:指使送入空调房间的空气在室内有合理的流动和分布的措施。

2.1.1.15臵换通风:指借助空气浮力作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空气以低风速、小温差的状态送入活动区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热浊空气提升至顶部排出。

2.1.1.16 分层空气调节:指在高大公共建筑和高大厂房中,利用合理的气流组织,仅对下部空间(空气调节区域)进行空气调节,对上部较大空间(非空气调节区域)不设空气调节而采用通风排热。分层空气调节都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一般可达30℅左右。

2.1.2 制冷领域

2.1.2.1 热泵:指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臵。

2.1.2.2 水环热泵:指用水环路将小型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以分散制冷/制热、集中冷却/加热为主要特征的可同时供冷、供暖的热泵空调系统。

如果要安装多台热泵,热泵并联安装;水管分别接至供回水管上即可

回水管

供水管

送冷气至工作区

来自冷却塔水

风机

毛细管

蒸发器(雪种从工作区吸收热量)

冷凝器(热量由雪种传递给冷却水,冷却水把热量排至室外)

四通阀

压缩机

水环热泵制冷工作循环

循环水

雪种循环

量分配不均匀而引起部分空调机组制冷效果差,甚至不能工作的现象。

2.1.2.7 制冷量:指在规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的物质或空间中移去的热量。

2.1.2.8 热力系数:指吸收式制冷机所获得的制冷量与输入热量之比。

2.1.3 供热领域

2.1.

3.1 经济传热阻:指在一定规定年限内,使建筑物的建造费用和经营费用之和最小的围护结构传热阻。

2.1.

3.2 锅炉:指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将工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换热设备。锅炉热效率:指每小时送进锅炉的燃料(全部完全燃烧时)所能发出的热量中有百分之几被用来产生蒸汽或加热水。

2.1.

3.3 燃烧值(或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2.1.

3.4 硬度:指溶解于水中能形成水垢的物质(钙、镁离子)的含量。单位:mmol/L。pH值:表示水的酸碱性指标。

2.1.

3.5 中央热水机组:与传统锅炉相比,它只能产生热水,不能产生蒸汽;同时它的锅筒是开启的,直通大气,因而锅内压力接近常压,不属于压力容器。

2.2 基本原理和结论

2.2.1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湿交换原理: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根据水温不同,可能仅发生显热交换,也有可能既有显热交换又有潜热交换,即同时伴有质交换(湿交换)。显热交换是空气与水之间存在温差时,由导热、对流和辐射作用而引起的换热结果。潜热交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蒸发)而放出(或吸热)汽化潜热的结果。总热交换是湿热交换和潜热交换的代数和。

2.2.2 噪声的频谱特性:

噪声不是具有特定频率的纯音,而是有很多不同频率的声音所组成的。作为人耳可闻的声音,频率从20~20000Hz(赫兹),有1000倍的变化范围。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宽广的声频范围划分为几个有限的频段,即所谓频程或频带。

2.2.3 蒸气压缩式制冷工作原理:

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等热力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主要热力过程,以完成制冷循环。

2.2.4 电子水处理器工作原理:

防垢:水在电场作用下,各阴阳离子向极性相反的方向迁移变得有序。由于各离子获得势能的势垒达最大值,相互间排斥力增大,同时电位提高,使体系处于稳定状态,各离子引力降低,不易产生化学结合,从而防止水垢生成。

除垢:由于活化水极性增强,水分子的正负极各朝着垢盐的阴阳离子取向。通过它

们的作用,减弱了垢盐离子的结合力,是垢盐离子脱离开垢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水中,起到除垢作用。

杀菌灭藻:水中菌藻在一定电流电压作用下,使细胞内原生质产生电离,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细胞死亡。又由于水中溶解氧在电场作用下释放出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对细胞膜、细胞中的各种酶类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菌藻死亡。

缓蚀防腐:在电场的作用下,生物腐蚀不存在。释放出的活性氧具强氧化性,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保护膜而钝化,达到缓蚀防腐目的。

2.2.5 冷却水温差4℃的原因:

降低水力失调敏感度,当机组水量减少时,不容易跳机;冷凝温度低,机组能效比高;降低机组结垢的可能性,低温不易结垢。

2.2.6 侧送风设计原则:

侧送是目前几种送风方式中,比较简单经济的一种。侧送时宜使气流贴附以增加送风的射程,改善室内气流分布。工程实践中发现风机盘管送风如果不贴附则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贴附射流的贴附长度主要取决于侧送气流的阿基米德数。为了使射流在整个射程中都贴附在顶棚上而不致中途下落,就需要控制阿基米德数小于一定的数值。

侧送风口安装位臵距顶棚逾近,逾容易贴附。如果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为了达到贴附目的,规定送风口处应设臵向上倾斜10o~20o的导流片。

2.3 单位换算

力单位换算表

压力单位换算表

冷冻吨换算表

比热容单位换算表

比焓单位换算表

温度换算表

功、能和热量单位换算表

功率单位换算表

第三讲 现行暖通空调规范及标准(2005年)

3.1 通用设计类

3.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2)强制性条文汇编

3.1.9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 2

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 3/h 的新风量。

条文说明

3.1.9 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新增条件。部分强制条文。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新风量都应根据室内空气的卫生要求、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民用建筑主要是对CO 2的浓度要求(可吸入颗粒物的要求可通过过滤等措施达到),工业建

筑和医院等还应考虑室内空气的其他污染物和细菌总数等。

表2所示的民用建筑主要房间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T17226)等摘录的。对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医院和公共交通等建筑的人员所需最小

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新风量第3.1.9条未做规定,可按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CO

2

设计时尚应满足国家现行专项标准的特殊要求。

民用建筑主要房间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m3/(h.人)]

6.2.1 除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之外。应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

6.2.1 逐时冷负荷计算的要求。新增条文。强制条文。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暖通工程设计过程中滥用单位冷负荷指标的现象十分普遍。估算的结果当然总是偏大,并由此造成“一大三大”的后果,即总负荷偏大,从而导致主机偏大、管道输送系统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由此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给节能和环保带来的潜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规范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规定。6.2.15 空气调节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空气调节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气调节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条文说明

6.2.15空气调节区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强制条文。

根据空气调节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类型及控制方式等各种情况的不同,在确定空气调节系统夏季冷负荷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算法:一个是取同时使用的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即从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相加之后得出的数列中找出的最大值;一个是取同时使用的各空气调节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即找出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的最大值并将它们相加在一起,而不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后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显然比前一种方法的结果要大。例如:当采用变风量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具有适应各空气调节区冷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此时即应采用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当末端设备没有室温控制装臵时,由于系统本身不能适应各空气调节区冷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最不利情况下达到空气调节区的温度要求,即应采用各空气调节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

所谓附加冷负荷,系指新风冷负荷,空气通过风机、风管的温升引起的冷负荷,冷

水通过水泵、水管、水箱的温升引起的冷负荷以及空气处理过程产生冷热抵消现象引起的附加冷负荷等。

6.6.8空气调节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时,不得用氨作制冷剂。

条文说明

6.6.8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的制冷剂。强制条文。

对原规范条文的文字做了适当的调整,并删去“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用盐水作冷媒”。因为如今虽然很少有采用盐水作冷媒的情况,但采用乙烯乙二醇水溶液作冷媒的情况却日渐增多。

为防止氨制冷剂外漏时,经送风机直接将氨送至空气调节区,危害人体或造成其他事帮,所以采用制冷剂干式蒸发空气冷却器时,不得用氨作制冷剂。

7.1.5 电动压缩式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按本规范第6.2.15条计算的冷负荷选定,不另作附加。

条文说明

7.1.5总装机容量问题。强制条文。

对装机容量问题,1990年在编制《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时,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冷设备装机容量普遍选大,这此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臵的情况,浪费了冷暖设备和变配电设备和大量资金。事隔十年,对国内空气调节工程的总结和运转实践说明,装机容量偏大的现象虽有所好转,但在一些工程中仍有存在,主要原因是:

1负荷计算方法不够准确;

2不切实际地套用负荷指标;

3设备选型的附加系数过大。

为此本条规定冷暖设备选择应以正确的负荷计算为准。不附加设备造型系数的理由是:当前设备性能质量大大提高,冷热量均能达到产品样本所列数值。另外,管道保温材料性能好、构造完善,冷、热损失较少。

目前采用的计算方法虽然比较科学、完善,但其结果和运转实践仍有一定的偏离,一般均可补足上述转少的冷、热损失。

上述情况是针对单幢建筑的系统而言。对于管线较长的小区管网,应按具情况确定。7.1.7 选择电动压缩式机组时,其制冷剂必须符合有关环保要求,采用过渡制冷剂

时,其使用年限不得超过中国禁用时间表的规定。

条文说明

7.1.7 关于电动压缩式组制冷剂的选择。新增条文。强制条文。

1991年我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议书》伦敦修正案,成为按该协议书第五条第一款行事的缔约国。我国编制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由国务院批准。该方案规定,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CFC-11、CFC-12R制冷剂最终禁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对于当前广泛用于空气调节制冷设备的HCFC-22以及HCFC-123制冷刘,则按国际公约的规定执行。我国的禁用年限为20410年。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供货的合资、进口及国产压缩式机组已没有采用CFCs制冷剂。HCFC-22属过渡制冷剂,至今全球都在寻求替代物,但还没有理想的结论。压缩式冷水机组的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在20年以上,当选用过渡制冷剂时应考虑禁用年限。7.3.4 水源热泵机组采用地下水为水源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对地下水应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回灌水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条文说明

7.3.4水源热泵使用水资源的要求。新增条文;强制条文。

关于采用地下水,国家早有严格的规定,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等法规外,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要求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因抽水造成地面水沉,应采取人工回灌工程等。由于几十年的大范围抽取地下水,对水资源管理不规范,回灌技术差,已造成我国在下水资源严重破坏。因此,在设计时,应把回灌措施视为重点工程,这项工作不做好,有朝一日,采用地下水的水源热泵也就会在国内寿终正寝。

7.8.3氨制冷机房,应满足下列要求:

1机房内严禁采用明火采暖;

2设臵事故排风装臵,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12次,排风机选用防爆型。

条文说明

7.8.3氨制冷机房的要求。强制条文。

本条从安全角度考虑,当采用氨制冷时,是机房必需考虑的内容。

8.2.9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采用气动执行器与调节水阀、风阀配套使用。

条文件说明

8.2.9必须使用气动执行器的条件。新增条文。强制条文。

8.4.8 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并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臵;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

条文说明

8.4.8 电加热器的联锁与保护。强制条文。

要求电加热器与送风机联锁,是一种保护控制,可避免系统中因无风电加热器单独工作导致的火灾。为了进一步提高提高可靠性,还要求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措施,例如,用监视风机运行的风压差开关信号及在电加热器后面设超温断电信号与风机启停联锁等方式,来保证电加热器的安全运行。

联接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接地,可避免回漏电造成触电类的事故。

3.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本标准于2005-07-01开始实施,但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一年内实施。

(2)节能目标: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3)如果建筑物完全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冷负荷指标可减少15%,热负荷指标可减少25%。

(4)强制性条文汇编

5.4.2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4.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6.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条文说明

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用高品位的电能直接用于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或空调,热效率低,运行费用高,是不合适的。

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中早有“不得采用直接电加热的空调设备或系统”的规定。近些年来由于空调,采暖用电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致使一些省市冬夏季尖峰负荷迅速增长,电网运行日趋困难,造成电力紧缺。2003年夏季,全国20多个省、市不同程度出现了拉闸限电;入冬以后,全国大范围缺电现象愈演愈烈。而盲目推广电锅炉、电采暖,将进一步劣化电力负荷特性,影响民众日常用电,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为此必须严格限制。考虑到国内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只有符合本条所指的特殊情况时方可采用。但前提条件是:该地区确实电力充足且电价优惠或者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装臵发电的建筑。

要说明的是,对于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作了放宽。目前在一些南方地区,采用变风量系统时,可能存在个别情况下需要对个别的局部外区进行加热,如果为此单独设臵空调热水系统可能难度较大或者条件受到限制或者投入较高。

5.4.3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条文说明

本条中各款提出的是选择锅炉时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能在满足全年变化的热负荷前提下,达到高效节能要求。当前,我国多数燃煤锅炉运行效率低、热损失大。为此,在设计中要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锅炉设备,配套优质高效的辅机,减少炉膛未完全燃烧和排烟系统热损失,杜绝热力管网中的“跑、冒、滴、漏”,使锅炉在额定工况下产生最大热量而且平稳运行。充分利用排烟余热的途征有:在炉尾烟道设臵省煤器或空气预热器,充分利用排烟余热;尽量使用锅炉连续排污器,利用“二次汽”再生热量;重视分汽缸凝结水回收余压汽热量,接至给水箱以提高锅炉给水温度。燃气燃没锅炉由于新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效率较高,余热利用相对减少。

5.4.5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4.5的规定。

条文说明

随着建筑业的持续增长,空调的进一步普及,我国已成为冷水机组的制造大国。大部分世界级品牌都已在中国成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质量水平,产品已广泛用于各类公共建筑。而我国的行业标准已显落后,成为高能耗机组的保护伞,影响部分国内机组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兑争力,为此提出额定制冷量时最低限度的制冷性能系统(COP)值。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办,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的“空调能效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已于2004年9月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等三个产品的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这给本标准在确定能效最低值时提供了依据。能源效率等级判定方法,目的是配合我国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能源效率等级划分的依据:一是拉开档次,鼓励先进,二是兼顾国情,以及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三是逐步与国际接轨。根据我国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消费者调查结果,建议依据能效等级的大小,将产品分成1、2、3、4、5五个等级。能效等级的含义1等级是企业努力的目标;2等级代表节能型产品的门槛(最小寿命周期成本);3、4等级代表我国的平均水平;5等级产品是未来淘太的产品。目的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信息,帮助其购买的选择,促进高效产品的市场。以下摘录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

本标准确定表5.4.5中制冷性能系数(COP)值考虑了以下因素:国家的节能政策;我国产品现有与发展水平;鼓励国产机组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同时,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压缩方式的技术特点,对其制冷性能系数分别作了不同要求。活塞/涡旋式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采用第3级,螺杆机则采用第4级。至于确定名义工况时的参数,则根据国家标准《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2001中的规定,即:1.使用侧:制冷进/出口水温12/7℃;

2.热源侧(或放热侧):水冷式冷却水进出口水温30/35℃,风冷式制冷空气干球温度35℃,蒸发冷却式空气湿球温度24℃;

3.使用侧和水冷式热源侧污垢系数0.086m2·℃/kW。

5.4.8 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5.4.8的规定。

表5.4.8单元式机组能效比

条文说明

近几年单元式空调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价格上而不是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当前,中国市场上空调机产品的能效比值高低相差达40%,落后的产品标准已阻碍了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条规定了单元式空调机最低性能系数(COP)限值,就是为了引导技术

进步,鼓励设计师和业主选择高效产品,同时促进生产厂家生产节能产品,尽快与国际接轨。表5.4.8中名义制冷量时能效比(EER)值,相当于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的第4级(见下表)。按照国家标准《单元式空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所定义的机组范围,此表暂不适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和变频空调机。

5.4.9 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应选用能量调节装臵灵敏、可靠的机型,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数应符合表5.4.9的规定。表5.4.9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参数

条文说明

表5.4.9中的参数取自国家标准《蒸气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18431和《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在设计选择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时,其性能参数应优于其规定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