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

2、知道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认识中国面临的内外危机。(列表说明列强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逼签的不平等条约)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一目。本目通过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历史大事件勾勒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历史,让学生真正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鸦片战争是这一屈辱历程的起点,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该目为后面内容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有了一定提高,但也不能高估他们的能力,其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直观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史实,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屈辱历史的体验,使学生真正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条约内容分析、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合作探究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

扩张的新对象,中国不可避免地汇入世界工业文明的大潮。而国内的种种因素,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充满屈辱的历程。本课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

设计理念:直接引出本课的内容,同时也简单复习到上节课。

2.讲授新课[屈辱的岁月]

(1)梳理知识,自主阅读,知识竞赛

用图片和民谣《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教师问:哪一位同学能说说看鸦片会有什么危害,对此你有什么忠告?

生答,归纳。

教师:清朝大臣林则徐等有识之士认识到鸦片的严重危害,于是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

指导学生观察图6-33,并阅读教材,提问:“从图中你能否看出林则徐在虎门采取的是什么方法销烟?”(把鸦片倒入海水和石灰中浸泡销毁)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你是如何评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设计理念:图片和当时的民谣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知道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通过谈话法以问答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

承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大提高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但请大家想想看,它最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应是什么呢?(结合材料)

学生:英国人不甘心失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当时就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而起,没有禁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边看边划关键词句,然后分组进行知识竞赛。竞赛题目分为《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组,题目形式有看正误判断、阅图简答等。

设计意图:以竞赛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竞赛内容适当拓展教材,让学生对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个线索性和大致的了解。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比较

选取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感受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及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一些情况,小组讨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遭到了哪些破坏?那些条目反应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〇学生课前了解会审公廨,课上情境导入,学生讲审理案件的和受理案件的分别是什么人?谈会审公廨说明了什么,作为中国人,作何感想?通过交谈,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为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作铺垫。

〇列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诠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是怎样步步加深的?

设计意图:对条约影响的分析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过细化、简化问题,补充资料及学法指导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小品表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〇学习本课,谈谈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落后就要挨打等

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系日本修改教科书的实际,回顾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侵华道路的历史,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设计意图:增强时代感,突出本课主题,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课堂小结: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是落后的旧中国所经历的一段屈辱岁月,中国“国将不国”。面临这样严重的危机,那时的人们作了什么样的反应?下节课我们再来讲中国军民气壮山河的抗争史。

2018超星尔雅文明史答案(含所有练习题)演示教学

2018超星尔雅文明史答案(含所有练习题)

课程简介 1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C)。 A、姚中秋 B、陈寅恪 C、钱穆 D、王国维 2 学习中国文明历史的主要目的是(D)。 A、发思古之幽情 B、熟悉历史 C、了解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代 D、认识自我 3 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必须对中国文明怀有温情与敬意。(√) 中国的位置 1 中国最重要的位置标志是(B)。 A、太平洋以西 B、欧亚大陆东端 C、热带丛林地带以北 D、寒地草原以南 2 下列关于中国文明特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地理空间自成体系 B、文明发展相对独立 C、久远而连续 D、具有文化多样性 3 地理环境的恶劣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气质。(√) 前中国的满天星斗 1 延续至今的中国文明的起点是(C)。 A、100万年以前 B、1万年以前 C、尧舜 D、周朝 2 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上把早期中国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其中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雕塑属于(D)。 A、黄河中游文化区域 B、西南文化区域 C、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域 D、北方文化区域

3 中国文明早期分布的格局称得上是满天星斗。√ 4 良渚文化在4200年前达到了最发达的程度,最引人注目的是玉器。(×) 大洪水 1 满天星斗的中国文明由于(C)结束了。 A、人口迁移 B、上帝的惩罚 C、自然灾害 D、战争侵略 2 (D)最早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A、《周易》 B、《诗经》 C、《春秋》 D、《尚书》 3 中国文明在产生之初就与基督教有显著不同,依靠自己战胜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 4 人类文明在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倒退,但今后的文明只会越来越发达。(×)聚合 1 洪水之后,中国文明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原地区的原因不包括(B)。 A、高原地貌有利于避水 B、中原地区文明比其它地区发达 C、土质疏松适合耕作 D、地面广阔 2 下面不属于中原地区范围的是(D)。 A、山西南部 B、河南西部 C、黄河南北岸 D、山东 3 舜、禹、汤都是从东边到中原来,说明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文明在经历从分散到聚合。(√) 陶寺遗址 1 尧舜时代确定的中国人最重要的信仰是(C)。 A、敬人

中国文明史(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教案资料

中国文明史(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 秦之立国精神 1 秦国的立国精神可以概况为(D) A、所有人都服从国王的命令 B、《诗》《书》治国 C、把由成千上万的人组成的共同体打造成一个单一的身体 D、一国之政犹如一身之治 2 舜命秦人的祖先(C)负责草木鸟兽。 A、秦仲 B、秦亭 C、伯益 D、由余 3 秦穆公时期,秦国由大夫成为诸侯。× 法家三派:势、法、术 1

法家最重要的理论代表是(D)。 A、《管子》 B、《申子》 C、《韩非子》 D、《商君书》 2 法家思想的立足点是(B)。 A、权力 B、势 C、法 D、术 3 法家思想的术指的是国王驾驭臣民之术。(√)历史主义 1 儒家的历史观是(A)。 A、法先王 B、法今王 C、法后王 D、统治者拥有立法权 2 法家政治思考的原点是(C)。

A、礼乐文明 B、良好的政治秩序 C、至高无上的王权 D、变法 3 商鞅的变法是彻底的,其变法内容主要体现在《更法篇》中。(×) 人性恶 1 为了形成秩序,抑制互相伤害,法家引入了一个第三者进行防范和惩罚,这个第三者是(C)。 A、周王 B、天 C、主权者 D、法律 2 下面对法家人性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人性恶 B、利益至上 C、不择手段 D、相互独立 3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 ①减少变法阻力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 ③获得列强的支持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 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 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②建立社团③兴办学堂④创办报刊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代,康有为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句读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引起了思想界不小的震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侧面反映了文言文不加标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局限性 B、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儒学阐述政治主张的思想特点 C、表明了资产阶级有启发民智以推进民主的思想认识 D、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2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 的作用。3?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4?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 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1?了解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说明改革的必要性。(重点)2?从近代化的角度把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难点) 自主當习▼基础知识,吧 ' 一、克里木战争和变革的呼声 1. 克里木战争 (1) 战争目的: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溃产”的斗争。 ⑵战争进程 ①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②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 ③英法联军攻占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④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⑶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失败根源:落后的农奴制。 ①农奴制下,农奴劳动积极性低。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

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 ②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生活贫困;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不求进取。 ③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2. 变革的呼声 (1) 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2) “知识分子”群体: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3) 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 [思维点拨] 1. 克里木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2. 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二、“解放”法令 1. 措施: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2?主要内容 (1) 政治上: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 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3?局限性 (1)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⑵虽使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又受到村社的束缚。 4.结果 (1) 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各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受到政府的严厉镇压。 (2) 激进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 [易错提醒] 1.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发展经济。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讲学案

第六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分析解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古老的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开始向近代社会缓慢转型。 就命题规律而言,有以下特点:(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2)从内容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等均是高考重点。(3)从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加以考查。⑷从难易度看,政治部分相对简单,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经济部分难度相对较大。 从备考的角度,有如下建议:(1)用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从新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 , 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2)注意归纳单元特征,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 (2017天津文综,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 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 ,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 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 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 C 2. (2017江苏单科,6,3分)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 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答案 D 3. (2016江苏单科,6,3分)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 ,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 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 ,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 是() A.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 “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 D 4. (2015安徽文综,15,4分)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 ,在那 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 ,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 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o 命題技巧 试聽母洋务企业产踊出11視的喪化 为取廉”樽賁禪强适动的发腿“ ?能力宴求 雀廟解谀材刪當2,调功诽芳企业礙 腫的棚关加识.说喇材料屮的出.址现 彖并蘇释尺实质:. ?命趙规律 1 一近代中幅经济站构的变功圧裔芋常 考点之-,通曲考杏晚暗婭济结枸陛 优的原因*去现、荻加讐,时械龊5( 本上义的曲折爲罐也案打渉茂。 £爭妾舉氏:进禅越村非选澤题柿有 茹股q 常常以文字史料址鑫1#境.戍 活运用圉表幣塢書考克? 3出值:轴4“対九 ?审題结果 洋务佚业輕热确轻对欝务运曲的世啊 ?易错提醍 餐注童从材料屮得山结论.不嗚主 畑断U o 樓心巻点 近比中国 鉅济站构的 懂动——洋务运戍 ?关联知识 洋务厳创冉的近优工业尤其凰民用工业, ?+ I -良戍利拥、市场为%iL 祥务运动 便中国迈thfiE 牴此前第一库。 ?解题思路 分靳材科屮視酚聲化,联索经 挤学常识解罄a 开平煤献正式投产吋+ 土煤在園内从 一个通商口栉裝蝸到另一个適商可K 卸货,须耀纳出「1税和复进H 税.毎 ni 税金达】筒以上,比洋煤进口税鄴?I 余1乳、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 廉擁盹减片」铁"这一 , A 脯强r 睜务旅兴jn 茁业也值心 u 加强r 对开平煤旷的骨理 心舉脱了和慚对煤扩业的酬' ’探吐了煤矿业榻健医匪 *蔓”即闺产雜 砕會龜蠹韭耗變兀重 範更观鉄靖创扌錘业嶽苹 範芟减益荒爭4■加殛"幣AT 傷札丁 ” 一圈在爭畚史実 匪4血很定左麻崔參書閒泰怨盘边柱卑” 範英观脂缶址悔赫儒焙呉M 城再 中试題斛札| - 罄益A 解折:方送-直选法 据埋「对料可和,土煤税宝不利于煤矿业的盂展以矗T 列强煤矿企业的竟令,夢鸿吐赛碟降低开甲煤旷所产之 煤的阳口税”有利于减轻黴摊空业的负报.-定程攬上加昴了洋务据天删业的停MZ 故迭A 坝n 池二推除眩 材料菲低现对幵平操虻啊恃理+攜除u 项;降低开Yser 的上煤出门税.一建Kffit 达削了 “井诈-耐之利”的 目的,何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按脱了列强时煤矿业的控制,排除穴;咆題严材料术体见 脚驚答案为卫L (2017^ 标 I , 28,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九讲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1.戊戌变法的背景。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教学主题: 一、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的建立。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 1.变法宣传: 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中国文明史(上)参考答案 尔雅

课程简介 1 【单选题】《国史大纲》的作者是(C)。 A、姚中秋 B、陈寅恪 C、钱穆 D、王国维 2 【单选题】学习中国文明历史的主要目的是(D)。 A、发思古之幽情 B、熟悉历史 C、了解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代 D、认识自我 3 【判断题】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必须对中国文明怀有温情与敬意。(对) 中国的位置 1 【单选题】中国最重要的位置标志是(B)。 A、太平洋以西 B、欧亚大陆东端 C、热带丛林地带以北 D、寒地草原以南 2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国文明特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地理空间自成体系 B、文明发展相对独立 C、久远而连续 D、具有文化多样性 3 【判断题】地理环境的恶劣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气质。(对) 前中国的满天星斗 1 【单选题】延续至今的中国文明的起点是(C)。 A、100万年以前 B、1万年以前 C、尧舜 D、周朝 2 【单选题】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上把早期中国文化划分为

六个区域,其中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雕塑属于(D)。 A、黄河中游文化区域 B、西南文化区域 C、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域 D、北方文化区域 3 【判断题】中国文明早期分布的格局称得上是满天星斗。√ 4 【判断题】良渚文化在4200年前达到了最发达的程度,最引人注目的是玉器。(错) 大洪水 1 【单选题】满天星斗的中国文明由于(C )结束了。 A、人口迁移 B、上帝的惩罚 C、自然灾害 D、战争侵略 2 【单选题】(D )最早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A、《周易》 B、《诗经》 C、《春秋》 D、《尚书》 3 【判断题】中国文明在产生之初就与基督教有显著不同,依靠自己战胜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对) 4 【判断题】人类文明在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倒退,但今后的文明只会越来越发达。(错) 聚合 1 【单选题】洪水之后,中国文明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原地区的原因不包括( B)。 A、高原地貌有利于避水 B、中原地区文明比其它地区发达 C、土质疏松适合耕作 D、地面广阔 2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中原地区范围的是(D )。 A、山西南部 B、河南西部 C、黄河南北岸 D、山东

中国文明史考点

干支纪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相配,正好六十天轮一次。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利簋与武王伐纣 珷(武王)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易又事利金,用乍檀公宝尊彝。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二西周铜器与礼制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与“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而且都与青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礼乐制度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按照它们的不同功用可以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 工具、生活用具、符节、印玺、度量衡等。 礼器--社会等级与秩序的体现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 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 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 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 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 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他们生命的终结宣告了戊戌变法的悲壮失败。那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是( ) A、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 D、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很深厚 【答案】: 【解析】:

中国文明史上参考答案 尔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程简介 1 【单选题】《国史大纲》的作者是(C)。 A、姚中秋 B、陈寅恪 C、钱穆 D、王国维 2 【单选题】学习中国文明历史的主要目的是(D)。 A、发思古之幽情 B、熟悉历史 C、了解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代 D、认识自我 3 【判断题】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必须对中国文明怀有温情与敬意。(对) 中国的位置 1 【单选题】中国最重要的位置标志是(B)。 A、太平洋以西 B、欧亚大陆东端 C、热带丛林地带以北 D、寒地草原以南 2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国文明特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地理空间自成体系 B、文明发展相对独立 C、久远而连续 D、具有文化多样性 3 【判断题】地理环境的恶劣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气质。(对) 前中国的满天星斗 1 【单选题】延续至今的中国文明的起点是(C)。 A、100万年以前 B、1万年以前 C、尧舜 D、周朝 【单选题】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上把早期中国文化划分为 2

六个区域,其中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雕塑属于(D)。A、黄河中游文化区域B、西南文化区域 C、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域 D、北方文化区域 3 【判断题】中国文明早期分布的格局称得上是满天星斗。√ 4 【判断题】良渚文化在4200年前达到了最发达的程度,最引人注目的是玉器。(错) 大洪水 1 【单选题】满天星斗的中国文明由于(C )结束了。 A、人口迁移 B、上帝的惩罚 C、自然灾害 D、战争侵略 2 【单选题】(D )最早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A、《周易》 B、《诗经》 C、《春秋》 D、《尚书》 3 【判断题】中国文明在产生之初就与基督教有显著不同,依靠自己战胜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对) 4 【判断题】人类文明在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倒退,但今后的文明只会越来越发达。(错) 聚合 1 【单选题】洪水之后,中国文明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原地区的原因不包括(B)。 A、高原地貌有利于避水 B、中原地区文明比其它地区发达 C、土质疏松适合耕作 D、地面广阔 2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中原地区范围的是(D )。 、山东D、黄河南北岸C、河南西部B西南部山、A.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单元练习卷: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 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 C.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 D.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 2.有同学按照时序整理了19世纪下半叶部分国家的重要文献(见下图)。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法国民法典》B.《共产党宣言》 C.《大日本帝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 3.“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这段话出自谁之口( ) A.亚历山大二世 B.日本明治天皇 C.清朝光绪皇帝 D.德国威廉二世 4.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 ①废除农奴制度②设立议会机构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挽救民族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剑桥欧洲经济史》一书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这一天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A.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度 B.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民

C.主要由俄国的资产阶级制定 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质 6.如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7.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曾发表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帕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严重威胁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③从英国前往印度,走陆路比走海路更加便捷④穆罕默德·阿里性格暴躁,仇视西方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进步之处突出表现在(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改革了政治体制 C.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技D.铲除了马木路克的威胁 9.教育寄托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下列19世纪的改革中体现变革传统教育的是( ) ①戊戌变法②俄国1861年的改革③明治维新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班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为论据,可以拟定的论题是( ) A.近代工业与文明开化 B.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堂演练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戊戌变法 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解析: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呼声。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领导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A 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D.顽固派 解析: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B 3.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 A.兴中会B.保国会 C.强学会D.同盟会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答案:B 4.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A.裁撤冗员B.裁汰绿营 C.废除八股取士D.裁撤闲散衙门 解析:八股取士制度是旧时守旧迂谬的文人可以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的根本,废除了这个制度,就造成一大批守旧势力看不到前途,故起来反对新政。

高三教学案例1: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教学设计与反思 师生互动,导入教学: 联系晚清(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社会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时期中外的不同,为本次教学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解读探究 以图片形式展示这时中国转型的特点: 时代特征 由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演进;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具体体现 政治上:侵略与反侵略;民主革命兴起 经济上: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工业化开始起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上:由妄自尊大到师夷长技 生活方式: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一、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借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 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潍坊一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 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②“侵略 ——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表述,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①“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②“侵略——革命”模式中,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③“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综上分析,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2.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 观点的是 ①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 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③西学传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④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D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在冲突中又会融合。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而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冲突中又会融合。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综上可知,①③④符合史实和题意,故D正确。②项并不能体现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含有②的ABC三项。故选D。 3.如图是中国近代哪一场战争的形势图?()

2019-2020年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

2019-2020年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六十七第1题【单选题】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中“解放”农奴的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份地 C、农民为了“赎买”土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D、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彼得一世曾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事实上是强化了农奴制 C、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有利于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B、1861年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C、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超过美国和西欧国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中国文明史

《国史》之感 从小到大一直知晓的便是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由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而产生的中国。但随着知识的增长,渐渐的知晓,原来人是由最早的古猿演变而成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史上划时代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可以从洞穴走向平原,走向寒冷的东方,甚至越过白令海峡走向另一块大陆。在新时期时代,人类也一下子从食物采集者成为了食物生产者,也因此人类进入了生产经济阶段,这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后的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 在整个中国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构成了传说时代的历史系统,同时,炎帝,黄帝也被中华民族尊为共同的祖先。他们的时代也被人成为大同之世。然而,自大禹之后,中国便从这大同之世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中国也由此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了一步。 在属于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也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伴随而生的就是阶级分化与国家机器的形成。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特权的象征,用来向神灵祈求天地上下相互协调,人民承受上天的福祉。这是,中国文字(甲骨文)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它留下的记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的社会生活,同时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也表明了当时比较完善的天文历法知识。相比于夏商,周朝的建立将整个社会带入了一个礼乐社会。建立起了处理人际关系规范,可谓是中国法制的原始启蒙。周朝建立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封建。虽然这在当时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周朝末期,各个诸侯国相互对立,不服周天子的管束,战争四起。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期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候,诸子百家,相互争鸣。有道家的代表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他看来,无比有更加根本,是天下万物的根源。老子之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为一”的境界使他与老子被后人合称为老庄。墨家的墨子提出“兼相爱”,反对儒家的爱有差;主张交相利,反对儒家的罕言利;主张非命论,反对儒家的天命论;主张事鬼神,反对儒家的不事鬼神;主张节葬,反对儒家的厚葬;主张非乐,反对儒家的礼乐。法家的李俚,主张以法治国编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而韩非子则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他的理论为秦国的官学奠定了基础。而孔子与他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这种治国模式的形成,在秦汉以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中国就真正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秦始皇开创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创立了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他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文化上实行高度的统一。建立驰道与直道,在交通上实现高度统一。焚书坑儒,统一舆论,控制意识形态。但是由于秦始皇的暴虐统治,使得秦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

选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一、单元线索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1861年1868年1898年 1840年1870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分组讨论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①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②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③“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材料中①-③划线部分的意思。“俄罗斯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2)俄国的改革对当时俄国现代化起了什么作用?用相关知识证实。 2.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有①“心灵紧闭”但②“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③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④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⑤“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材料中①—⑤划线部分的意思。 (2)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起了什么作用?用相关知识证实。

3.中国戊戌变法 (1)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①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材料中①划线部分的意思。中国“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各个时期的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一郭沫若、范文澜等认为,戊戌变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改良主义在本质上具有反动性,对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来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观点二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认为,戊戌维新运动客观上起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作用,但对于封建主义制度的批判并不彻底。 观点三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不是统治阶级修补封建庙堂的枝枝节节的小变,而是中国资产阶级拆毁封建主义庙堂的社会变革运动,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以上不同的观点提供相应的论据。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它在哪些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4.综合上述题目,说明你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认识。 四、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你能为我们中国目前的改革提出哪些适当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