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肯锡全球调查: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

麦肯锡全球调查: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

麦肯锡全球调查: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
麦肯锡全球调查: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

麦肯锡全球调查: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

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例如领导力培养或者精益运营,是很多公司的头等要务。然而,很多公司尚不知如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在这些公司,高管参与得越多,成功的几率越大。

在最近的一次麦肯锡调查中1,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公司将精益运营、项目管理和人才管理这3项组织能力的打造列为公司最重要的3件大事。然而,只有1/3的公司在培训项目中重视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多价值并且提高公司业绩的能力。

我们将能力定义为一个组织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商业成果的任何行为。本次调查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哪些能力对企业的业绩最为重要,二是它们为何关注那些它们所谓的能力。我们同时也询问了高管们一些问题: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制定并管理培训和技能培养项目的?这些项目对于保持或者提高企业的优先能力效果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公司并不单纯是出于竞争的原因而重视某一优先能力的,更多情形是,这种能力是它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此外,3/4的受访者并不认为自己所在的公司善于打造最重要的能力。当高管们参与制定能力培训议程时,企业在使培训议程针对提高业绩所需的最重要的能力方面就会做得更为成功,在构建所需的技能方面也更加有效。

战略重点

通过构建精益运营和项目管理等基本能力,或者销售规划与承销等与具体行业相关的能力,可以让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实际上,高管们表示构建能力是其公司的一项工作重点:58%的受访者将其列为前3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有90%的受访者将其列为前10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即使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有2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公司并没有减少培训预算,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实际上还增加了培训预算。

16%的中国受访者和20%的印度受访者表示,打造能力是他们公司的工作重点,相比之下,在全部受访者中,只有10%的人做了同样的表示,而在北美受访者中,这一比例更是下降到了8%。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为何将某项能力作为对于公司业绩最为重要的能力加以重视,受访者给出的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这项能力是他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出于竞争原因(图表1)。

缺乏一致性

尽管打造能力在战略日程上占据重要位置,但受访高管的反应表明,他们并不擅长执行:只有1/4的受访者认为,在帮助各个员工群体提高业务业绩或提高公司整体业绩方面,他们公司的培训项目“极其有效”,或者“非常有效”(图表2)。

调查结果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培训项目与被认为是公司业绩最为重要的能力错位。只有3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培训和技能培养项目的内容,关注了对公司最重要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公司在生产方面比竞争者表现要好,但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却不如竞争者。

例如,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领导力是对公司业绩贡献最大的能力。但是只有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重视领导力的培养。仅有36%的受访高管认为自己公司在领导力培养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此外,企业没有重视那些可以保持或者提高对企业业绩贡献最大的能力的日常活动。例如,在重视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中,只有41%的受访者花时间定义关键岗位的作用、责任和决策权,仅有39%的受访者设定了目标,并对衡量指标进行跟踪。

低效的培训方法

企业倾向于通过在职教学进行培训(60%的受访者只使用这种方法或者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只有不到1/3的受访者广泛地使用其他培训方法(图表3)。当企业试图在不同地区复制或推广其培训项目时,提供其他的培训方式变得十分必要。此外,我们的经验表明,如果采用一些正式的教学和反馈环节加强在职培训,那么,在职培训的效果会非常好。

在注重领导力培养的公司里,1/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项目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而在全体受访者中,这个比例只有20%。

一些公司的培训项目在保持或提高公司业绩的推动力方面非常有效,来自这些公司的受访者同时表示,他们的公司对标准的运营程序、IT系统、目标设定和指标跟踪等支持或促进能力构建的工具更加重视。

还有哪些问题

企业还力争评估培训对业绩的影响: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企业对培训后的直接反馈进行跟踪,而至多30%的受访者还使用其他类型的指标。除此之外,1/3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在培训方面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因为企业不了解培训产生的影响,他们会使用不同的衡量手段来制定培训日程,包括按照员工的职位来确定接受培训的优先顺序,而这样做实际上对利润产生的影响或许并不是最好的。

例如,在培训效果最差的公司里,管理层更有可能对领导团队的培训投资,而不是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投资,尽管一线工人会对企业运营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相比之下,培训效果好的公司在培训一线员工方面投资最多(图表4)。

除此之外,虽然抵制变革一直以来被视作打造新能力的障碍,但在此次调查中,将资源缺乏和愿景不明视作障碍的受访者几乎同样多(图表5)。

高层管理者参与

70%的受访高层管理者将打造能力列为企业最重要的3个要务之一,相比之下,在全部受访者中,这个比例是58%,而在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降至48%(图表6)。相应地,与其他群体相比,当高管制定培训日程时,他们倾向于把打造能力与期望立即实现的业绩目标明确联系起来。例如,在高管参与培训日程制定的公司里,38%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主要培训和技能培养项目针对保持或提高公司排名第一的优先技术,相比之下,在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培训日程的公司里,只有28%的受访者持相

同观点。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由高管制定培训日程的公司里,有高达17%的公司将运营预算的6%~10%投入到培训和技能培养方面,相比之下,在由人力资源部门或业务部门领导制定培训日程的公司中,愿意投入相同比例经费的,分别只有6%和8%。

或许并不值得奇怪,在那些由高管制定培训日程的公司里,培训和技能培养项目被认为对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作用更大,虽然这里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当由高管制定培训日程时,25%的受访者认为培训项目有效,而在全部的受访者中,这个比例是20%。

展望未来

?企业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哪些能力确实能够提高公司的业绩,并据此调整其培训项目。那些注重领导力培养的企业,更有可能认为其培训项目在提高公司业绩方面是有效的。

?当高管制定打造能力培训日程时,这些培训日程往往更有针对性地为提高对业绩最为重要的能力而设。

?大多数公司注重某些高管认为对业绩非常重要的能力,并不是出于竞争的原因,而是因为这种能力是他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企业文化是打造高效能力的有力推动因素,但是,那些出于竞争原因而注重某项能力的公司,将比那些出于企业文化而重视某项能力的公司能取得更大

的竞争优势。

麦肯锡研究院:中国金融资产效率远远低于印度

麦肯锡研究院:中国金融资产效率远远低于印度 [我的钢铁] 2005-06-06 00:00:00 中国的金融资产规模远大于印度,但是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印度具有优势 文/戴安娜·法利阿尼塔·马切法·基 中国和印度,众所周知是世界上两个新兴的经济发展大国。它们吸引了全世界投资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热切关注和充分想象。但是它们经济的腾飞表象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虽然两个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都表现出强有力的势头,但是中国在工业化进程方面胜出印度一筹,绝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在经济自由化方面走在了印度的前面,一个重要因素被普遍忽视:两国不同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效率。 金融资产存量,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化程度及可提供的中介资本的总量,而印度仅仅只是中国的六分之一。中国拥有占世界4%的金融资产,印度却只有仅仅不到1%。中国和印度两个经济体的规模只能部分地解释上述差异的存在;因为从金融深度指标来看,即金融资产存量与一国GDP之比,印度只有137%,而中国达到了323%。 截止到2003年的10年中,印度的金融资产存量年增长率为12%——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低于中国14.5%的增长水平。而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保持下去,到2010年,中国将拥有14万亿美元的巨额金融资产,这一存量足以使其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量,而印度却仍然只是一个小玩家。 当然,规模并不能说明一切。金融系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同样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印度似乎表现出了一些优势。 一个突出的优势表现为:中国近三分之二的金融资产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而印度的这一比例还不到二分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贷款记录令人怀疑,关于不良贷款率的确切数据,从25%到高达60%,说法不一。而在印度,这一数字在15%到20%左右。 印度的资本市场也表现较好。孟买股票交易所(BSE)建于1875年,虽然尚谈不上高效率,也是亚洲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而中国直到1990年才有自己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在印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量是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的四倍,后者的上市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政府持有市场上近四分之三的股份。

【独家原文翻译56页版】麦肯锡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原文翻译)

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原文翻译)麦肯锡在2011年5月发布了一个关于大数据方面的报告:《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虽然是6年前的报告,但是今天读来,还是非常用指导意义。 报告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概要版20页,一个是完整版156页。 正好最近看了一遍概要版,觉得收益甚大。所以试着翻译一下,仅供参考。 标题: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译文: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 第二页是关于MG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介绍,就不翻译了。 略。 Data have become a torrent flowing into every area of the global economy. 1 Companies churn out a burgeoning volume of transactional data, capturing trillions of byte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ustomers, suppliers, and operations. millions of networked sensors are being embedded in the physical world in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smart energy meters, automobiles, and industrial machines that sense, create, and communicate data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 Indeed, as companies and organizations go about their business and interact with individuals, they are generating a tremendous amount of digital

《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2017)》报告发布

《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2017)》报告发布 “美国一骑绝尘,中国奋起直追,欧洲抱团取暖”。《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2017)》报告(下称《报告》)这样形容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分布格局。 根据该报告,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中,美国以85.89分的明显优势位居榜首,中国紧随其后,位居第二。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中国经济有望在下一轮数据全球化中扮演领导角色。 数字经济成竞争制高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正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数字经济正在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已经势不可挡,数字经 济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指出,近年来,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积极布局发展数字经济。 根据《报告》,全球各大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去年,美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1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8万亿美元,日本为2.3万亿美元,英国为1.43万亿美元。此外,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提升,去年,美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9.2%,英国为54.5%,日本为45.9%,中国为30.1%。 《报告》还发现,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之间的发展还存在非常不均衡的现象。排名第一的美国得分为85.89,而排名第50名的塞尔维亚得分仅23.24,分数相差62.65。“这体现出竞争力较强国家与竞争力较弱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表明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数字鸿沟’。” 王振说。 中国数字经济潜力巨大

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且增速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6.8%,同期GDP增速为1.6%;日本数字经济增速为5.5%,同期GDP增速为0.9%;英国数字经济增速为5.4%,同期GDP增速为2%;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16.6%,居世界第一,显著高于同期GDP6.7%的增速。 《报告》预计,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以电子商务为例,美国 未来5年将保持8.2%的复合年均增速,而中国电子商务预计未来5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为15.6%。如果预期能够实现,到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将达到8395.4亿美元规模,高出美国一倍有余。 “在新经济领域,中国也在奋起直追。”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学者王滢波举 例说,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先全球;在图像识别和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成为全球领导者;而在语音识别领域,科大讯飞屡次斩获国际大奖。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詹姆士·马尼卡认为,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不仅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至少在四个方面拥有巨大潜能。首先,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网民的总和,且消费者较为年轻,熟悉掌握数字技术,这就意味着数字化企业能够以较大规模、较快速度将自己的服务商品化。其次,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活力已经远不止来自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领军企业,平安、华为等大型企业也正致力于超越传统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生态。再次,中国 政府对待数字经济的开放态度促进了数字化的发展。最后,中国拥有7.31亿网络用户,每天50亿次百度搜索点击,每个微信用户每天平均66分钟的使用时间,每天1.75亿次支付宝交易,这使中国经济有望在下一轮数据全球化中扮演领导角色。 中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

改变全球税务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四大科技发展趋势

改变全球税务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四大科技发展趋势 按:2014年5月8日,美国联邦税务局前任局长道格拉斯〃舒尔曼在劳伦斯〃尼尔〃伍德沃思纪念讲座上,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支付、数字化使能技术等四大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精辟阐述,描绘了在科技力量推动下,税务部门改进纳税服务、提升税收征管工作质效的美好前景。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税务总局也在加快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各级税务部门都在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绩效。道格拉斯〃舒尔曼深邃的思考、敏锐的判断和客观的建议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改变全球税务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四大科技发展趋势——在劳伦斯?尼尔?伍德沃思纪念讲座上的演讲 美国联邦税务局原局长道格拉斯·舒尔曼 (2014年5月8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感谢主办方诚挚的邀请!能在劳伦斯〃尼尔〃伍德沃思纪念讲座上发表演讲,我深感荣幸!

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某些全球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对各国税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技的进步将极大地改变全球税务部门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我在担任美国联邦税务局局长之前,曾担任过美国金融业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当时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资本市场监管执法,那段职业经历让我懂得:科技改变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监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应当随之改变。 担任联邦税务局长后,我逐渐认识到科技也是税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在任期内,我始终致力于推进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升级,让税务部门能够及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去改进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工作。此外,我还曾兼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收征管论坛的主席,从而对全球税务管理的主要趋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都削减了税务部门的经费预算,这使税务部门在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可支配的资源反而变得更少。这也迫使每一位税务局长去系统思考如何在不断提升工作绩效的同时,做到切实降低税收征收成本。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将成为税务部门有效应对资源不足挑战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税务部门,锐意改革的领导者会把有限的资源向哪些领域重点倾斜?我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同事们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后发现,锐意改革的税务部门负责人都明白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他们正围绕当前科技的主要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投放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正呈喷薄式增长;二是在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doc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 992715创新势在必行长期依赖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中国之创新现状描绘今日中国的创新表现更便宜、更快速、更全球适用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成立25周年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重点内容10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成立25年以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始终致力于深刻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 作为麦肯锡的商业及经济“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长期坚持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领导人探索和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事实依据和最佳洞见,并视之为自身使命。 在融合经济学与管理学,遵循“从微观到宏观”路径的基础上,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借用经济学工具,并结合商业领袖的深入见解,对微观经济的产业趋势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洞悉影响商业战略和公共政策的宏观经济因素。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涵盖前在香港设立大中华区首家分公司以来,麦肯锡已在至少15个行业成功开展了2500多个客户项目。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咨询服务涉及战略和其他各类议题。 麦肯锡与客户紧密合作,除了提供战略建议,还协助客户重组企业结构以提升绩效,改善运营状况,提高产品营销水平,整合并购企业,改进风险管理,降低成本,精简供应链,提高IT 投资创造的价值。

如需了解有关麦肯锡大中华区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 华强森|上海陈有钢|香港JamesManyika|旧金山罗瑞麟|上海成政珉|上海JasonLee|休斯顿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10月前言中国的创新高度如何?中国需要达到怎样的创新程度?这是本次研究提出的根本问题。 答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在许多方面,我们发现中国的产业创新程度高于人们的普遍看法。 中国企业在两类创新上表现出众——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及提升生产效率的工艺流程创新。 我们也发现中国越来越需要扩大创新范围,推动更多产业开展创新,并且提升工程技术和科研领域的创新实效。 随着劳动力增加和资本投入等经济成长动力逐渐式微,中国需要实现从“汲取创新”到“领导创新”的转变,才能在未来十年内保持GDP的平稳增长。 我们认为,中国具备完成“创新要务”的潜力,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将会体现在几个方面。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GDP衡量),中国势必将成为一个不断壮大的创新来源,凭借创新来满足庞大的、消费者主导的市场的需求。 同时也成为本地市场、新兴市场乃至世界各地的国际企业开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12项颠覆性科技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研究报告,公布未来12项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颠覆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这些技术有望在2025年带来14万亿至3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研究报告从100种技术中挑选出12项经济效益最高的技术,然后分析这些技术可能的应用方式,以及可创造的价值,并以经济效益排名。报告估计2025年全球经济产出为100万亿美元。 下面看看这些技术是什么: 第一名:移动互联网 应用的技术包括无线技术、小型、成本低廉的运算与储存设备,先进的显示科技、自然用户接口,以及先进但价格低廉的电池。可用于提高劳动生产力,远程监控系统,减少治疗慢性疾病的成本。预估移动互联网在2025年带来3.7万亿至10.8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第二名:知识工作的自动化 例如以智能软件系统取代人工来处理顾客服务电话。预估该技术可带来5.2万亿至6.7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第三名:物联网 在物体中嵌入传感器,监控工厂中产品的流动。 第四名:云计算 厂商可透过网络提供服务,也可增强企业信息科技的生产力。 第五名:机器人技术 未来机器人会发展得更敏感、灵巧、更有智慧,可完成以往认为过于细致或不符经济效益的工作。若用于医学上,机械人手术系统可降低风险,机器义肢可恢复截肢者或老人的四肢功能。 第六名:自动或半自动导航与驾驶的交通工具 除了方便外,还可避免严重交通意外发生,可拯救3万至15万人的性命。 第七名:新一代基因组学 以快速、低廉的成本完成基因组定序,进行先进的分析以,用于合成生物,可应用在治疗疾病、发展农业上,还可以生产高价值物质。 排名八到十二的其他技术包括能源储存、3D打印、更强韧和更有传导性的先进材料、石油和天然气探勘与发现,以及再生能源。大数据(Big Data)在报告中并未列为独立技术,麦肯锡解释称,大数据是这12项科技中许多技术的基石。包括自动化工作、机器人技术、基因组学都少不了大数据使用。

麦肯锡中国报告

麦肯锡中国报告: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正在悄然变化 财经记者圈今天文|原载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编者按:我们从贸易、资本和技术方面审视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之后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在相对上升。 虽然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但中国经济尚未全方位实现与世界融合。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名义GDP总量来计算,中国在2018年已达到美国的66%,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MGI连接指数"根据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动情况对各个经济体的参与度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中国 2017年的连接程度位居全球第9。2018年中国的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6%。 然而,中国经济存在进一步与世界融合的空间。为了衡量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我们从8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与世界融合的程度(见图1)。

贸易。在全球贸易舞台上,中国既是重要的供应方,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在2009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2013年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9%增长到2017年的11.4%。我们分析了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3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国,65个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但不同地区和行业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差异较大。中国对某些地区(尤其是邻国)和行业的影响偏高,尤其是那些技术产业链实现了全球整合的地区,以及将中国视作关键市场的资源出口行业。2017年,中国以2270亿美元的出口额成为全球第五大服务出口国,相当于2005年的三倍;同年,中国的服务进口额高达4680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大服务进口国。不过,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全球份额尚不及商品贸易——2017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为6.4%,约为商品贸易占比的一半。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的增速快60%。 企业。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中国企业总数从10167家增长到37164家,大约保持着16%的年增速。其中一些已成长为全球性企业。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有110家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接近美国的126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2014-2016年间,经济利润排名全球前1%的企业当中有10%是中国企业,而1995-1997年间这一比例尚不足1%。虽然这些企业在中国境外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即使是其中的一些全球性企业,其海外营收的比例仍不足20%。相比之下,标普500企业的平均海外营收比例则高达44%。另外,2018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仅有一家中国企业。 资本。2015-2017年间,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也是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然而中国距离金融体系全球化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2018年,外资在中国银行系统中的占比仅为2%左右,在债券市场中为2%,在股票市场中约为6%。另外,中国2017年的资本流动输入和输出总额(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贷款、债券、股权和准备金)仅相当于美国的30%左右。 人员。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即留学生和游客的流动)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留学生和游客来源地(留学生总计60.84万人,为2000年的16倍;2018年中国出境游达到近 1.5亿人次,为2000年的14倍)。相比之下,2017年来华留学和旅游的人数分别仅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3%和全球出境游

麦肯锡在全球调研分析160个案例给出5个行业的34个ai应用场景

麦肯锡在全球调研分析160个案例,给出5个行业的34个 AI应用场景 “我觉得不行!”;“我觉得可以!”这正是现在大家看待AI的两种态度。有人觉得现在去谈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为时尚早,但也有人觉得人工智能已经在企业的许多业务场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刷爆朋友圈,并且曝光度与日俱增的热门话题,许多企业都已经对AI“蠢蠢欲动”,甚至“先下手为强”了。不仅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纷纷自觉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企业的运营。就在两个月前,可口可乐公司向外界公布要应用人工智能推出一款与可口可乐自动 售货机结合的智能APP,通过这个APP,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线订购,然后在自动售货机上取货。甚至在包括其它国家在内的任何位置,也可以为家人或朋友购买饮料。同时,透过自动售货机与云端的连接,可口可乐公司还可以实现对机器的远程控制,比如调整售货机销售的产品的价格、在特定位置引入折扣和促销活动等等,同时,通过这样一个通道,可口可乐公司还可以向消费者发送个性化信息,并提供一个互动的聊天平台。这样的方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可以更好地收集消费者相关的数据、了解消费者行为,并相应地调整其产品和服务,改善公司的管理

运营。图解行业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这仅仅是人工智能一个非常小的商用案例。关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跨越14个行业、10个国家,对3073名企业高管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160个案例,最终发布了《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报告,其中,报告详细描述了5个应用案例,并对零售、电力、医疗3个行业应用进行了图解:1.零售:连接消费者,改善购物体验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等发展使得智能服务机器人能够轻松 与顾客打招呼、交流,可以预测订单,提供引导;通过机器学习,可以根据消费者到个人资料进行个性化促销; 在顾客浏览店铺商品时,店内的信标(Beacon)也可以通过手机向他们发送优惠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识别购物者打包的商品; 加上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AI使得自动结帐和付款成为可能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的无人机快递完 成了零售业务链最后一英里的交付,能够实现避障并处理收货人不在的状况具有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功能的互动屏 幕和桌面可以识别商品并推荐适合消费者的相关产品自动 购物车会在商店中跟随顾客,并运送商品到顾客的上车点,或通过机器人、无人机送货上门利用机器学习,商店开业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天气情况、库存情况等数据信息实时调整和优化商品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通过人工智能强化的机器人可以持续跟踪仓储信息,识别空货架并补货,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完整收藏版)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完整收藏版) 导读: 自从中国开始建立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拥抱市场机制,并积极接纳全球最佳实践以后,中国经济便迈入了腾飞阶段。如今,中国已凭借其庞大的经济体量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中国在2013年跃居全球第一大商品贸易国,拥有110家《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与美国的数量相当),而且无论作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目的国还是对外投资来源国,中国都已跻身全球前两位。然而,中国经济尚未实现与世界的全方位融合。中国企业的绝大部分营收仍然来自本国市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时,依然要面对运营与监管方面冗杂的掣肘因素。尽管中国蓬勃的数字经济产生了海量数据,但跨境数据流的规模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全球其他经济体受益良多——消费者得以享受中国出口的低价商品,跨国企业也从迅猛扩张、活力四射的中国市场中捕获了新的增长来源。但在此过程中也难免要付出某些代价,首先便是中等收入就业岗位的流失,这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正在悄然改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发布的“MGI中国-世界经济依存度指数”显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有所上升,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则相对降低。世界各国也随之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关系。于是,贸易争端时常见诸媒体头条,

技术流动面临新规审查,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地缘政治局势越发紧张。经过了若干年的深化合作之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是否将逐步走向弱化?我们是否会见证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已达到顶峰?反之,如果双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将催生哪些机会?将对双方带来多少经济价值?在这种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环境中企业又该如何自处? 本报告分为6章,首先我们将从8个维度审视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的现状(第一章),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变化,并根据具体行业和国家展开详细分析(第二章)。随后将针对技术领域(第三章)以及消费市场(第四章)展开详细分析——技术创新是所有经济体的发展关键,中国也不例外;而消费市场更是中国乃至全球目前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在第五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发展方向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价值的变动。最后,我们将在第六章中探索企业高管面对这种变化应如何调整经营方式。本研究的基础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早先对于全球价值链变动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中“新中国效应”正驱动全球需求增长及提升行业成熟度的研究。 正文: 虽然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但中国经济尚未全方位实现与世界融合。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资源革命满足全球的能源、原材料、粮食和用水需求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资源革命:满足全球的能源、 原材料、粮食和用水需求 2012-11-30 摘要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能源、粮食、水和原材料(如钢铁)等自然资源价格都有所下跌,这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但那个良性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过去十年主要自然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抵消了20世纪的所有价格下跌。随着资源格局发生变化,很多人都在问:一个资源价格持续高企并且经济、社会和环境风险增加的时代是否可能出现? 在过去,类似的担忧出现过很多次,但事后看来,这些风险被证明是没有事实根据的。1798年,土地是普遍担忧的焦点。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在其著名的《人口论》(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中,表达了以下担忧:人口正增长过快,以至于无法被可用耕地养活,并会导致贫困与饥饿。1[1]但他勾勒的这一可怕图景没有实现,因为农业革命席卷英国,之后蔓延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洲,打破了土地可得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马尔萨斯

〔人口〕理论曾出现短暂复兴,尤其是在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版的《增长的限制》(The Limits to Growth)报告中。但20世纪的主导论点是市场将通过提供充足的供给和生产率改善来救援。

这一论点——和希望——在很大程度上被证明是正确的。受技术进步和低成本供应新来源的发现和扩大的综合推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商品价格指数在20世纪下降了近一半(按实际值计算)。这是令人吃惊的,因为20世纪全球人口翻了两番而且全球经济产出扩大了约20倍,导致各地对不同资源的需求增长了600%-2000%。 过去十年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席卷整个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再 次引发了人们对资源的争论。市场及其引发的创新可能再次施以援手,并将显然成为答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产生、交流、分享和获得数据的能力因不断增加的人口、设备和传感器(通过数字网络连接在一起)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网络可以帮助改进资源体系的生产率,搭建更智能的电网,支持更智能的建筑并使能源勘探的3维和4维地震(3D and 4D seismic)技术成为现实。数字网络甚至可能会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小农产生影响。航空航天工业的技术正在改进风机发电绩效。原材料科学的发展正显著改善电池性能,改变电力储存的潜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使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选择多样化。有机化学和基因工程可能有助于孕育下一场绿色革命,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率、生物能源供应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总之,并不缺少资源技术,而且较高的资源价格可能加速创新的步伐。 然而,我们不应低估今天所面临挑战的规模;也不应低估在全球经济中传播资源节约型技术所面临的障碍。未来20年与历史上周期性爆发的与资源相关的冲击可能完全不同。未来20年将出现超过30亿中产阶级消费者,相比之下,目前只有18亿,这会增加对一系列不同资源的需求。在人们发现新的供应来源,而且尽管主要资源部门的技术有所进步,但开采这些新的资源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且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这种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将会发生。资源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使挑战加剧,这增加了如下风险:一种资源的短缺和价格变化能够迅速波及到其他资源。受资源消费增长驱动的环境恶化似乎也加大了资源供应体系的脆弱性。虽然粮食是脆弱性最明显的领域,但其他领域也很脆弱。例如,降雨模式的变化和用水增加可能对17%的水电、以及化石燃料电厂和用水较多的能源开采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最后,人们越来越关切如下问题:全球很大一部分人无法获得能源、水和粮食等基本必需品,尤其是因为手机等技术迅速扩散到低收入消费者,这增加了他们的政治话语权并展示了全民享有基本服务的潜力。 本研究已确定,未来20年,需要增加资源供给并使资源开采、转化和使用方式的生产率发生阶跃变化,以防止潜在资源限制。好消息是,本研究已经确定了扩大供给并提高生产率的充分机遇,以应对资源挑战。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是,私营部门和政府是否能够采取迅速抓住这些机遇所必需的措施,以避免出现资源价格更高、波动性更大而且导致潜在不可逆的环境损害的时期。 我们的分析表明,2030年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可以满足近30%的资源需求。成功实现这些生产率机会可能不仅仅能够抵消未来20年我们的基准情景中土地需求的预期增长。抓住这些机遇也将会满足:能源需求预期增长的80%以上,水需求预期增长的60%,以及钢铁需求预期增长的25%。我们估计,与这些生产率改善机遇相关的社会总价值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数字全球化:全球流动的新时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数字全球化:全球流动的新时代(一) 2016-09-02 20世纪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与金融流动自2008年以后就开始趋于平缓或下降。然而全球化趋势并未逆转。相反数字流正大幅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信息、思想和创新并且扩大对全球经济的参与。 ?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互联。新兴经济体占全球贸易流动的一半以上,而南南贸 易成为增长最快的连接类型。 ?商品与金融流已失去增长动力,但自2005年以来投入使用的跨境带宽增长了45倍 以上。据预测,随着商务、信息、搜索、视频、通讯和公司内部网络流量等数字流 持续激增,未来五年跨境带宽还将增长9倍。 ?数字平台改变了跨境营商的经济学,降低了国际交往与交易的成本。数据平台创造 了全球规模的市场与用户群体,从而为企业提供了庞大的潜在客户基础及接触这些 客户的有效方式。 ?通过使用易趣(eBay)、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和阿里巴巴(Alibaba) 等数字平台与其他国家的客户和供应商联系,世界各地的小企业逐渐成为“微型跨 国公司”。即使最小的企业也可以天生成为国际性企业:我们调查的86%的科技型 初创企业都会参与某些跨经业务。小企业接触新市场的能力为各地的经济增长提供 了支持。 ?人们可以使用数字平台学习、找工作、展示才能以及建立个人网络,直接参与全球 化。约9亿人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国际联系,约3.6亿人参与跨境电子商务。 ?十年间,全球流动使全球GDP至少增长了10%;仅2014年一年各国因全球流动增加 的价值总和高达7.8万亿美元。现在数字流在该影响中所占比重要大于全球商品贸 易。全球流动主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而各国从商品、服务、金融、人 员和数据的流入与流出中都有所受益。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连接指数(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Connectedness Index) 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各国如何参与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 的流入与流出。新加坡在最新一期排行榜中位居首位,随后依次是荷兰、美国和德 国。中国的排名从第25位蹿升至第7位。 ?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参与进来,但全球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仍集中 在少部分领先国家之间。领先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正非常缓慢地缩小,但追赶式增长代表了落后国家的巨大机遇。从长期来看,某些经济体通过加快参与 全球化可能增长50%或者更多。 ?随着跨国扩张,许多公司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低效。但数字技术能够驾驭这种复杂性 并创造企业全球扩张的精益模型。当下正是企业反思其组织架构、产品、资产和竞 争对手的时刻。 各国都无法承担不参与前述全球五流的损失,但狭隘的出口战略会错失全球化的实际价值:促进创新与生产率增长的思想、人才与其它投入要素。数字全球化使得政策选择更加复杂。价值链正在转移,新中心正在浮现,经济活动正发生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 物联网在超越市场炒作之外的价值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物联网在超越市场炒作之外的价值物联网使现实世界数字化,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本项研究中,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抛开物联网的市场炒作,集中研究物联网技术是如何创造真正的经济价值的。其最重要的结论是:炒作实际上可能低估了物联网的全部潜力;然而要获取物联网的最大利益,需要弄清真正价值的来源,并成功地解决一系列系统问题,包括互操作性等。 通过实际环境来观察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开拓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潜在利益和挑战,其中在这些环境中可以部署这些系统。除了仅仅分析垂直行业物联网的使用情况,也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如城市和工作地点。这样可以看出各种物联网系统是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尤其是当它们相互作用时。本项研究对物联网应用的九项环境中的潜在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包括消费者盈余,在2025年可达11.1万亿美元/年。 物联网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对获取最大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平均而言,40%跨物联网应用的潜在价值,以及某些环境中将近60%的潜在价值都需要运用互操作性。 大多数物联网数据目前还没有使用。例如,只有来自配有30000个传感器石油钻井平台的1%得到了检查。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大多为异常检测和控制,而非能提供最大价值的优化和预测。企业对企业(B2B)的应用可以比纯消费类应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虽然消费类应用——如健身监测和自动驾驶汽车,吸引的关注最多,并能创造显着的价值,但据估计,通过启用物联网,B2B应用可产生将近70%的潜在价值。 物联网在发展中经济体有很大的潜力。在接下来的10年里,由于物联网每次使用的价值会更高,预计其在发达经济体中的潜在价值也将更高。 客户将获取大部分利益。物联网用户(企业、其他组织和消费者)可从物联网的应用中获得90%的价值。例如,通过远程监控,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的价值在2025年可达1.1万亿美元/年。当前,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正围绕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像其他的技术浪潮一样,这对老牌企业和新玩家都是一种机遇。数字化模糊了技术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之间的界限。例如,工业机械制造商正在打造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运用物联网链接和数据将他们的产品作为一种服务方式提供给客户。 要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全部潜力,需要继续发展技术,以提供更低的成本和更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几乎在所有的环境中,物联网系统都产生了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的问题。在大多数组织中,利用物联网机遇,需要领导者真正接受以数据驱动决策的方式。 执行概要 制造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及其他企业通过他们的业务已经看到了物联网技术的初始回报。

麦肯锡全球AI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麦肯锡全球AI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麦肯锡近日发布最新报告,对当下全球AI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在AI上的花费在200 亿至300 亿美元之间,其中 90%用于研发和部署,10%用于AI 收购。机器人和语音识别是两个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计算机视觉是获投资最多的子领域。全篇报告主要焦点在于人工智能的落地现状,从各大企业的采纳和投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现在只处在“温热”时期。高科技、通信和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三年内采用人工智能的主导行业。 ?2016 年,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在AI 上的花费在200 亿至300 亿美元之间,其中 90%用于研发和部署,10%用于AI 收购。 ?人工智能(AI)投资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之间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IP)竞赛。 ?2016 年,美国公司占了所有AI 投资的 66%。中国占了 17%,排在第二,增长迅速。 ?Netflix 估计,取消订阅原本每年可能减少10 亿美元收入,现在Netflix 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搜索结果来避免这一损失。

?机器人和语音识别是两个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 ?除了基础的机器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是获投资最多的子领域 这些调查结果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上个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Next Digital Frontier)。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调查结果,题为《人工智能如何为公司提供真正价值》。麦肯锡访问了3000多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级管理人员,访问了其公司进一步部署AI 的前景,以及AI 对市场、政府和个人的影响。 调查结果的关键点包括: 2016 年,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在AI 上的花费在200 亿至300 亿美元之间,其中90%用于研发和部署,10%用于AI 收购。 目前AI 投资率是2013 年以来外部投资增长的3 倍。麦肯锡发现,自觉采用AI 技术的公司中,有20%是早期采用者,集中在高科技/电信,汽车/装配和金融服务行业。下图显示了研究小组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的趋势。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_亚洲-未来已至

未来已至 2019年8月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创立于1990年,始终致力于深刻理解全球经济的演变。作为麦 肯锡公司的商业和经济研究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旨在为各界领袖提供商业、公共、社 会等领域的真知灼见,帮助他们制定管理决策和政策决策。 我们的研究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整合商业领袖的智慧洞见,形成独特的经济学分析 工具。我们运用“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论,通过剖析微观经济的产业走势,更好地把握影 响商业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宏观力量。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深度报告覆盖了20余个国家和 30余个行业,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六大主题:生产力和增长,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 全球金融市场演变,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近期的研究报告评估了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收入差距,生产力难题,消除两性不平等所带来的经济 利益,全球竞争新时代,中国创新以及数字技术和金融全球化等问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由以下三位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领导:Jacques Bughin、华强森 (Jonathan Woetzel)和James Manyika(兼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全 球董事合伙人包括Michael Chui、Susan Lund、Anu Madgavkar、Jan Mischke、Sree Ramaswamy和Jaana Reme。资深研究员包括Mekala Krishnan和成政珉(Jeongmin Seong)。 我们的项目团队由研究院全球董事合伙人以及资深研究员领导,囊括了麦肯锡在全球各 地分公司的咨询顾问。各个团队依托于麦肯锡公司遍布全球的合伙人网络和行业及管 理专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委员会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拥有多样化的行业背景,由以下 成员组成:Andrés Cadena、Sandrine Devillard、Tarek Elmasry、Katy George、Rajat Gupta、Eric Hazan、Eric Labaye、Acha Leke、Scott Nyquist、Gary Pinkus、Sven Smit、Oliver Tonby和Eckart Windhagen。委员会成员参与研究院的研究,不遗余力地支 持研究项目的推进。此外,我们的研究顾问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诸多一流经济学 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由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出资,不接受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 的委托。欲了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详细信息并下载报告,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d217101078.html,/ mgi。 ii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麦肯锡全球调研AI应用场景160个案例

麦肯锡全球调研160个案例,发布5个行业34个AI应用场景(附图解) 来源:全球人工智能时间:2017-11-03 15:53:56 作者: “我觉得不行!”——“我觉得可以!” 这正是现在大家看待AI的两种态度。有人觉得现在去谈人工智能的商业化 为时尚早,但也有人觉得人工智能已经在企业的许多业务场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刷爆朋友圈,并且曝光度与日俱增的热门话题,许多企业都已经对AI“蠢蠢欲动”,甚至“先下手为强”了。 不仅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纷纷自觉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企业的运营。 这样的方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可以更好地收集消费者相关的数据、了解消费者行为,并相应地调整其产品和服务,改善公司的管理运营。 {01 } 图解行业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 这仅仅是人工智能一个非常小的商用案例。关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跨越14个行业、10个国家,对3073名企业高管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160个案例,最终发布了《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报告,其中,报告详细描述了5个应用案例,并对零售、电力、医疗3个行业应用进行了图解: 1.零售:连接消费者,改善购物体验

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等发展使得智能服务机器人能够轻松与顾客打招呼、交流,可以预测订单,提供引导; 通过机器学习,可以根据消费者到个人资料进行个性化促销; 在顾客浏览店铺商品时,店内的信标(Beacon)也可以通过手机向他们发送优惠信息;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识别购物者打包的商品; 加上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AI使得自动结帐和付款成为可能; 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的无人机快递完成了零售业务链最后一英里的交付,能够实现避障并处理收货人不在的状况。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成立于1990年,是麦肯锡公司的业务和经济研究部门。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使命是帮助在商业,公共和社会各界的领导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并提供一个事实基础,有助于对关键管理人员的决策和政策问题做决定。 麦肯锡的研究结合两个学科:经济学和管理学。经济学家经常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访问的实际问题存在限制,而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缺乏时间和激励使自己的行业去超越解决全球经济的更大的问题。通过整合这些观点,麦肯锡能够争取到关于长期的宏观经济走势的微观基础的见解,影响企业战略和决策的见解。近二十年以来,麦肯锡将这个“微观到宏观”的方法利用到研究中,范围涵盖超过20多个国家和30多个行业。 麦肯锡目前的研究议程集中于三大领域:生产力,竞争力和增长;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变;以及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最近的研究通过加速的生产率的增长,审查了在欧洲和美国的以促进增长和更新的项目改革;非洲的经济潜力,债务和去杠杆化和廉价资本,跨国公司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技术支持业务的发展趋势;印度和中国的城市化;以及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政策。 麦肯锡由三个麦肯锡公司的董事领导:理查德·多布斯,詹姆斯·曼依卡,和查尔斯·罗克斯堡。苏珊·伦德担任麦肯锡的研究董事。麦肯锡项目小组由一群高级研究员领导,并包括一些来自世界各地麦肯锡公司办事处的顾问。这些团队展现了麦肯锡公司的全球工业网络,管理专家和合作伙伴。此外,在麦肯锡工作的还有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麦肯锡项目顾问。 麦肯锡公司的合作伙伴成立了麦肯锡的研究基金,它不受任何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委托。 要想了解更多有关MGI和麦肯锡发表的报告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d217101078.html,/ MGI。 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前沿领域 序言 我们所处的世界中的数据量一直呈爆炸性增长。公司获取万亿种关于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和运营的信息,并掌握数百万网络传感器被嵌入现实世界的设备中,如移动电话,汽车,传感,创建,和通信数据。多媒体与拥有智能手机或在社交网络网站上的人们将继续推动信息的指数增长。大数据——可获取,传递,汇总,存储和分析的大型数据池中的数据,现在已经成为每一个行业和全球经济职能一部分。和其他必须的生产要素如硬资产和人力资本一样,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数据,许多现代经济活动根本就不能进行,创新就不会产生,经济也不会增长。 问题是,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数据的增殖仅仅意味着世界日益被信息侵入吗?或者是说大数据可以发挥有益的经济角色?大多数大数据的研究,迄今一直专注于大数据的数据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