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教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教案】

复习教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教案】

复习教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教案】
复习教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教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必修1》导学稿(教师版)

主编人:yangdayuan 定稿日:2014-5-2

使用人:高二年级班别:姓名:小组:评价:

★【课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修1第五单元P82)

★【考点解读】:本单元属于政治史一轮复习课型.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简单经过)。(记忆)

2.能通过阅读材料,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条件、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及根本原因。

以及十月革命的背景;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分析中苏革命道路不同的原因。(理解、运用与评价)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领悟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真题回顾:

二、基础拓展自测

(1)判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2)判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巴黎人民起义,建立巴黎公社。(×)

(3)选择:(2012·浙江文综21,改编)《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表明(C)

A.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变成科学理论

D.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

(4)(2013·广东文综,20,改编)“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材料中的“正统的自由主义”指什么?

答案资本主义制度。

(5)(2011·广东文综,21,改编)19世纪70年代,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推进到新阶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巴黎公社起义。

三、助学助记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两位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三个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四点内容:阐述基本原理;阐明客观规律;揭示历史使命;号召联合斗争。

2.巴黎公社可归纳为“三、二、三”

四、易错易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其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对点训练1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五、阅读材料、合作探究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1)“思想”指的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巴黎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是怎样体现“由人民掌权”的?(6分)

(2)性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由普选产生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并受选民监督等。

【材料三】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

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3)依据材料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材料四】巴黎公社吸收和归纳了19世纪初期以来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成果,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有人据此认为,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这个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理由:巴黎公社革命之所以爆发,是因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民族矛盾引起阶级矛盾激化,并不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巴黎公社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无产阶级国家机器,但最终失败,说明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还没有达到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因此巴黎公社并没有“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六、限时训练

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2.(2014·山东德州模拟)在今天,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逐步加深,马克思在他的故乡西方,却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

B.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及社会不公问题

C.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2014·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

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

4.(2014·河北保定模拟)凡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都不会失败,巴黎公社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所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以上表述()。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第二课时:十月革命

一、基础识记自查

二、基础拓展自测

(1)判断:二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十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判断: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选择: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美国罗斯福新政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4)思考: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十月革命,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5)二月革命后出现了怎样的特殊局面?

答案两个政权并存。

(6)(2012·大纲全国,21,改编)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试问哪一历史事件最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答案十月革命。

三、助学助记

十月革命的胜利可归纳为“一、二、四”

一条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两大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四大文件:《四月提纲》、《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四、易错易误二月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1)革命任务:二月革命是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封。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反资。

(2)革命结果,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五、阅读材料、合作探究

材料一

上流社会举办的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1)材料中的两幅图反映了俄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第一幅图表明上层统治阶级奢侈无度和腐朽,而第二幅图则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困苦。从这两幅图来看,当时的俄国贫富不均非常严重,表明阶级矛盾尖锐,革命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动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2)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它对俄国革命的爆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使俄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材料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

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3)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压迫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六、限时训练

1.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C.争取民族独立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而当时的俄国仍是沙皇专制国家,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是指俄国推翻沙皇专制,故A项正确;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建立资产阶级政府,故B项错误;此时俄国并没有受到外来侵略,故C项错误;1917年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A

2.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史实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

①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②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

③革命指导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④革命第一次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采用排除法。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成功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②正确,与“甚至与欧洲对立”相印证;③是十月革命的意义,与“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相印证;第一次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应是巴黎公社,④错误。故A项正确。

【答案】A

3.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

要客观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本题须抓住角度限定“客观原因”,ABC都是从主观方面分析原因,同时A、B项表达欠妥,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相对比较落后,工人阶级力量在不断壮大,而非最发达、最强大。故此最佳答案为D。

【答案】D

4.(2014·江苏南通模拟)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D.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关键信息:“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实现现代化,D项正确;A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不说是从什么上突破;B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最终失败,排除;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答案 D

第三课时:单元整合

一、把握一个演变历程

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由巴黎公社尝试失败到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实践,由一国苏俄到战后多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迎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三、单元拓展: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四、时空坐标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知识点,分别从性质和背景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苏联与中国不同的革命道,图四是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

而图五则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从两国国情来分析原因,认识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总结。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

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观念。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的全面总结,而创立的反映客观实际,揭示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是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理论反映实际的学说。 这一学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揭示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开放型的理论。 一、坚持唯物史观,反映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事实研究,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

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的研究,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重要结论,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途径。 1.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但主要是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些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必然导致爆发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表明“生产资料的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白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后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两位学者和战士”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 ) A.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3、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之所以无法实现,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A.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 B.只是提出了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C.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D.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措施 4、《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同时又指出,他们总还在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 由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在《对称经济学》丛书中提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在该模型中,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进入成熟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是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扬弃。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相统一的范式中,才能理解对称,才能扬弃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发展对GDP增长的超越。生产力发展之所以不同于GDP增长,是由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而GDP增长,则可以在不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仅靠资源买卖、产业折腾、财富转移、统计参数转变就可产生。因此,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GDP增长方式。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宣告了全球性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宣告了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价格经济学的破产。 科学社会主义是规范与实证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三层含义:一是正确的认识,二是合理的解释,三是积极的引导。正确的认识:是什么;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积极的引导:怎么样。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本质特征,就是通过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通过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除了生产资科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以外,就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理论水平。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史 60分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70分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2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 1、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合理成分、历史局限) 2、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其意义 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 ②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4、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1、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①苏联模式的形成 ②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④从赫鲁晓夫到契尔年科的探索

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⑥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②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③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3、朝越古老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①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②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③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④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三)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1、民主社会主义 2、民族社会主义 3、生态社会主义 4、西方马克思主义 5、苏联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6、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题库与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复习提纲 一、简答题: 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2.简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3.简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 4.分析评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

5.简述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应确立怎样的新战略? 7.简评剩余价值论

8.简评苏联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历史局限性。 9.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 10.简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 1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2.怎样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只有当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时,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再也找不到缓和的办法,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资本主义才会灭亡。(2)当新制度创造出较之旧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快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完全显现出本身的优越性时,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各国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显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当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世界上就形成了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实,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某些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缓和社会以及阶级矛盾。这也使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4)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存在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庞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科技发展、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低潮期。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评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工人运动,是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制度. 2.苏联模式的定义:由一个少数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对社会的管理社会模式,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 3.知识经济的定义: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教育为本源,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 4.全球化的定义:是人类社会走出彼此隔绝进入相互影响的状态,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连结为一体. 5.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是: 1)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的历史过程”.把生产方式作为考察社会发展的基本范畴,就可以把社会形态的发展视为“自然的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系统,是一个合乎规则的过程,人们就可以用精确的眼光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 2)资本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必须有工人阶级的自觉和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因为首先无产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最有前途的阶级,其次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最后最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3)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建立一个正确领导工人阶级斗争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因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动者﹑组织者﹑领导者. 4)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掌握政权,掌握政权才能有效地运用国家的力量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改进.同时对社会主义进行建设,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5)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要经历几个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经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解除人对人的压迫,首先要解除人对人压迫的根源的私有制.其次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解放进而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再次人类解放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 6.马克思,恩科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提出利用社会和平过渡的思想.随着资本主义议会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党在议会中取得席位,马恩提出和平过渡的思想. 第二,关于不发达的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及其修正. 第三,认识到资本主义还有扩展能力,共产主义不宜普遍使用. 1873年的经济危机促使马恩思想的改变,这次经济危机标志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形式在资本主义范畴内的一次质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马恩认识到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扩展能力,为此主张不宜使用“共产主义”这一词汇表示还没有到铲除资本主义的时候. 7.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 1)马恩早期的同时胜利的论点及其改变.马恩早期有多国同时胜利的观点,后来随着情况的变化.恩科斯设想多一国胜利,但没有作为一条规律提出来. 2)帝国主义的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结果是帝国主义战争使落后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统治链条和薄弱环节. 3)帝国主义战争使落后国家的矛盾尖锐化,人民除了革命没有别的出路. 4)落后国家因为资本主义不充分造成资产阶级不能把国家引上资本主义道路. 5)落后国家无产阶级虽然人数少,但革命性强并有农民为同盟军,特别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8.苏联模式的重大弊病: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 p3倒数14 及其辩证关系 p5 3、4行 p6 1、2行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p15 3、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p30 p32 p34。 4、《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意义(此题作为参考自己加点内容在p56)答基本面理论; 社会的发展,变革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变革有赖于先进的社会力量;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力量;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意义;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有马克思执笔完成,标志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5、列宁的“帝国胜利论”内容p89 6、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97 7、苏联社会主义特征p111 弊端p117 失败原因p148 和教训p150 8、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从一国发展到十六国的 P123的第十三行具体列举16国 p120的12国+前苏联古巴老挝柬埔寨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历史成果 10、毛泽东的第二次探索有哪些成果及其出现哪些重大失误。 .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失误 ⑴坚持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⑵违反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限制商品经济 ⑶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和唯意志论支配,违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化。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 1.独特的历史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首先在于它是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是史无前例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只有一个设想,如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按劳分配,消灭商品货币,实行计划经济。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它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走上这种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第一个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是唯一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苏联模式曾被理想化和美化,成为全世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学习的榜样,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其有着客观条件限制所造成的缺陷。中国是一个在经济文化上较俄罗斯更落后的国家,建国后想凭借较苏联更低的物质基础去实现较苏联更高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目标,其结果是我们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遭遇了不少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邓小平认为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走一条适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后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2.独特的社会制度(1)独特的所有制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还在于它有区别于以往任何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马克思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模式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既突破了传统意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重点复习题

简答题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l )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2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3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 l )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2 )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3 )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4 )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 l )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 3 )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确定白由贸易的原则一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对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限制和调节的情况下,暂时允许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实现小农生产的合作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有什么新现象、新特点?如何看待? 发生f新的技术革命,垄断有f新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采取新的形式(建立有利于他们的政治经济手段,不公平不公正的手段),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 这些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l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2 、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他们在不违背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改变。 3 、与世界社会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的力量挣扎和影响加强有密切关系。 资本主义矛盾的新特点: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深化。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化程度更加严重,从而其矛盾加深。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文) Scientific soli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编码:13111A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开课学期:9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并修课程:无 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准确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阐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其成败得失,探讨其深层次原因和经验教训,研究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丰富和发展,展望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并探析其主要特征。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覆盖面广、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石;通过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实践、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注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为今后走入社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政治素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 导论 4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0 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摘要

复习简要目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摘要 (2)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发展(世界范围内) (2)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一次飞跃) (2) 1.1. 空想社会主义 (2) 1.2. 科学社会主义 (4) 1.3.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5) 2.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第二次飞跃) (5)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创立社会主义的思想 (5) 2.2. 实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胜利 (6) 3. 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模式的发展(第三次飞跃) (6) 3.1. 理论依据 (6) 3.2.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初步探索(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理论) (7) 3.3. 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模式 (8) 3.4. 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 (8) 3.5. 社会主义的危机——苏联解体和中东剧变 (11) 第二部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2) 1. 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12) 2.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观原因 (12) 3.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13) 4. 仍然存在的问题 (13) 5. 新的发展方向 (13) 第三部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14) 1.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14) 2. 冷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态势 (14) 3. 战后西方世界的新变化及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1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摘要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发展(世界范围内) 摘要: 第一部分总体时间轴(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标志: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标志:邓小平理论的诞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一次飞跃) 两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1.1. 空想社会主义 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英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6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设想): 1)托马斯*莫尔(英国)[《乌托邦》]。托马斯*莫尔能够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社会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从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2)康帕内拉(意大利)[《太阳城》]。同莫尔相比,康帕内拉在其理想社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 导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基本特点:(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三个主要部分之间有内在联系;(2)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主要线索: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一章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答: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其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人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而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联系与区别,一般说来,基本原理相对微观和具体,而基本原则则相对宏观与抽象,基本原则寓于基本原理之中,而又高于基本原理。 我们队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解就是以上述三点认识为前提和依据的。 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第二章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①要重视市场作用。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部分构成,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完美的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厦,其中,政治经济学从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出发,奠定了整座大厦的基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哲学则从世界观的角度出发,为整座大厦添砖添瓦;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整个大厦最重要的部分,是其核心部分,也处在三个部分中的顶端。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恩格斯曾经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其发展历史。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取得成效之前,社会主义所冠名并非科学,而是空想,而空想社会主义在18世纪已成为重要思想成果。 而后,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愈演愈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实践。愈演愈烈的反资产阶级斗争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也更近了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他们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再将其与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新的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至此,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而一跃成为了可能实现的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在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和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愈加丰富起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了现实。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整个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基础是相同的,都致力于研究无产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而且,在整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中,科学社会主义以前两个理论为基础,是最全面、最系统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概括。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代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园地,使人们得以重新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即允许人们去研究它。我们一定要发展这个大好形势,继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局面。社会主义必将在人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和改革中,愈发显示出它的无比优越性和不可战胜的生命力。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三次飞跃;基本理论;三大特点 正文: 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概括。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基本理论,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而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及人类的崇高理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追求和归宿所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发展(一) 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无论我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幺,乌托邦为什幺存在呢?它存在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 A.进行阶级斗争B.追求社会公平C.反对专制统治D.展开国际合作 3、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5、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6、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7、《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8、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10、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D.俄国二月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只有正确审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在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努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科学认识并正确回答这些重大问题,是党刊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为此,本刊组织社内外力量,首先就前两个"如何认识"进行研究,以系列形式撰写了九篇论述两个"历史进程"的文章。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开篇,从本期开始陆续发表。希望有助于全党同志的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内容提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是指导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真正科学。它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永远不会过时。当代世界的变化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它的真理性的进一步证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终将完成最后的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此,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无产阶级开始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由欧洲逐渐扩展到整个世界。然而,在历经近一个半世纪艰难而壮阔的发展之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时间,"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乌托邦","科学社会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就要从世界上灭亡了",诸如此类的论调甚嚣尘上。影响所及,甚至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那么,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底还是不是真理?这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涉及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详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 1、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之中占居什么地位?它与马克思主 义其他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地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三个组成部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社会主义是终结,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就将半途而废,因此是核心。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我们党的实践活动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试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 答: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说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种种社会矛盾,让许多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这样,就有了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后来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设想,著书立说,形成了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第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各种详细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五个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五个文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进步的过程。这个协调发展进步过程的主要内容是以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以社会文明建设为主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文明建设为保证,五者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全面协调发展进步的过程。它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基本实践,又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本国国情同时适应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它既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它既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它具有文明的特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形成了内在的互动关系;全方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重大成果和生动体现。

关键词:五个文明;文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历史演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而这条主线最鲜明的标志就是“文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基础上形成“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科学内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四个文明”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初步形成;而基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奋斗目标和“五个文明”科学发展的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而构成的文明体系,这一体系直接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状态和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实践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五个文明”的内涵及结构关系 2.1“五个文明”的内涵 2.1.1 物质文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