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金链断裂还是制度断裂——三九集团占用资金案例分析

资金链断裂还是制度断裂——三九集团占用资金案例分析

资金链断裂还是制度断裂——三九集团占用资金案例分析
资金链断裂还是制度断裂——三九集团占用资金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九集团的发展与衰败描述,对2001年到2004年赵新先在任时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案件进行案例分析,将资金占用事件与三九集团的运作、三九集团的制度缺陷以及赵新先被捕的事件联系起来,从制度层面对三九集团的资金占用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资金链;制度断裂;财务困境;多元化;三九集团;公司治理

2005年11月,赵新先被深圳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关押于深圳梅林的看守所,同年12月被正式逮捕。同时,还有另外相关7名高级管理人员也被拘捕。三九集团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而其中更引人注目的是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子公司巨额资金。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一个怪现象,众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经常把子公司的上市当作是“圈钱”的手段,同时通过其他各种手段获取上市子公司的资金,以满足自身需要。三九集团是其中一个典型。

我们注意到,2001年8月,赵新先及三九集团因为被查出占用其上市子公司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巨额资金受到证监会严厉谴责,接着2002年,又因此事受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虽然三九集团承诺要偿还欠款,但一直到目前,三九集团都没有办法偿还上市公司的资金。这些事件之间有何联系?这些事件与三九集团的运作、决策有什么联系?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因素促使这些事件的发生?

一、三九集团的多元化之路:辉煌与衰败

(一)三九集团的辉煌:多元化之路

1985年,在赵新先的带领下,三九集团开始了前期的创业。赵新先带着“三九胃泰”等3项科研成果和5名年轻人来到深圳开厂创业,设立了南方制药厂。南方制药厂是依靠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借来的500万以及这些人的艰苦奋斗建成起来的。之后,由于产品优势,南方制药厂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1988年,南方制药厂当年的生产总值达到1亿元,到1991年底,销售收入达到6.39亿元。1991年,南方制药厂还清创业初期的500万贷款之后,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解除了挂靠关系,并转而挂靠解放军总后勤部(下称“总后”),并与“总后”下属的深圳新兴企业集团的酒店、贸易公司,合并成立了三九实业总公司。后来三九实业总公司又改组成三九集团。赵新先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1992年,高速发展的三九集团面临资金瓶颈。当年,赵新先引进泰国正大集团的投资,成立了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976万美元,三九集团以原有资产折资入股,在合资公司持股51%;泰国正大集团以在BVI(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正大药业有限公司向合资公司注资2928万美元,持股49%。合资公司被命名为三九正大药业有限公司(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1994年,三九正大药业有限公司再度引资,此次引进美国、香港等地的六家股东,引资总额80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4.625亿元人民币,原控股股东三九集团股份被摊薄至39.1%。后来三九集团收回合资公司中外资股东的股权,并将原合资公司更名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其中,三九集团持股75%,三九(香港)公司持股25%,后者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98年,三九集团在“军企脱离”的政策下,脱离了“总后”,改为挂靠国家工委,并在2002年国家机构改革后划归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在三九集团发展的早期,凭借着产品优势三九获得了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三九集团的产值从1992年的16亿迅速发展到1998年的153亿,成为国内医药企业的龙头企业。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赵新先确立了“把南方制药厂发展成为跨国医药集团公司,在五年内成为植物药的第一,十年内成为亚洲医药的第一,十五年内打入世界五百强”的目标。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三九集团的医药产品逐渐发展的同时,三九希望复制其在医药行业收购兼并的成功经历,实现多元化发展,于是,三九集团大量举借银行贷款,大举收购其他行业的企业。赵新先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酒店、商业、农业、金融业等各个社会的热点行业。1997年,三九集团设立三九健康网,进入了网络行业;三九集团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大量设立医药连锁店,通过连锁店进入商业,并希望建立一个中国的医药“麦当劳”。同时,在资

本市场上,三九集团的表现更是活跃。1998年7月,三九集团花费1亿元受让“宜春工程”4828.8万股国有股,占总股本38.11%,成为其控股股东,1999年3月将宜春工程更名“三九生化”。2000年11月,购买29.5 %“胶带股份”的股票,成为“胶带股份”控股股东,并于2005年5月将其更名“三九发展”。而三九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九医药”也于2000年3月在深圳上市。三九医药股份公司通过此次融资获得了17亿元权益资金。之后,三九集团将其他两家上市公司股票转让给三九医药,到2003年,“三九系”的股权结构是:三九集团持有三九药业75%的股权,三九(香港)有限公司持有三九药业25%的股权。三九药业和三九集团各持有三九医药62.72%和10.19%股权,而三九医药则以持股29.5%和38.11%分别为三九发展和三九生化的第一大股东。三九集团成为“三九发展”大股东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置换,将名下亏损企业剥离,并注入三九在常州、江西等地的医药企业。与此同时,三九发展开始大规模投资,进入医药连锁业。而后,三九集团又以战略需要为由,将三九发展的医药连锁店收归三九集团。到2001年,三九集团拥有子公司400多家,横跨药业、农业、房地产、食品、汽车、旅游等八大产业”,公司资产达到200亿元。

(二)三九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与占用资金

在三九辉煌发展的光环背后,三九集团其实隐藏着许多过分扩张带来的危机,并且不断地暴露出来。

1.三九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三九集团横向多元化的做法并没有能带来三九集团的繁荣。到2002年底,三九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08.31亿元,然而,其经营利润仅有4000万左右,总资产收益率仅有0.19%。而“三九系”三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是连年下滑。表1列示了“三九系”上市公司的2001年至2004年的业绩。由表1,“三九系”三家上市公司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报酬率逐年下降,2004年更是出现了全面亏损。

表1

实际上,三九集团的许多项目效益都不好,例如连锁店项目。三九集团一个高层说,其实三九连锁药店从一开始就难以赢利,因为零售业的利润在当时已经很低,前景并不看好。但是,三九集团仍一意孤行,大力扩张连锁药店,意图在全国成立上万家连锁店,以打造一个中国的医药沃尔玛。

三九集团虽然在房地产业有过成功的案例,如深圳三九酒店、鹏景花园、丹枫白露等项目,而因为鹏景花园的运作成功,三九房地产公司上交三九集团4000万的利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成功。三九健康城是三九集团顷尽全力投资的项目。2000年,就在三九集团受到监管部门谴责的前一年,三九集团投资5亿元收购了深圳坪山镇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将其命名为三九健康城,而这5亿元中,有1亿元不知去向。赵新先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给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赵新先宣称要投入43亿元用五年时间打造“亚太地区最大的国

际性健康、休闲和文化艺术中心”。之后三年,三九集团又投入了6亿元进行建设。2004年,国家对房地产实行紧缩政策,深圳市政府在清理房地产项目时,发现了这个证件不齐的项目,责令三九集团停止这个项目的建设。据此粗略估计,三九集团在这个项目上的损失超过11亿元。

正是由于三九的非医药行业的项目难以得到回报,甚至出现巨额亏损,投入的资金难以回收,最终拖累了其主业医药业务,三九的经营状况逐年下降。而三九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除了一部分来自自身经营现金流入外,大部分资金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会产生财务杆杆效应,在企业经营出现下落的时候,由于银行贷款的存在,企业的税前利润将下降得更快,于是企业更进一步的将陷入困境当中,这也是人们所说的财务风险。在三九集团的非医药项目出现巨额亏损的时候,银行贷款的问题立即暴露出来。2003年由于三九集团未能如期履行部分银行债务、担保事项,21家债权银行纷纷向三九集团提出还债要求,并且向法院提起来诉讼。此时,三九集团的贷款问题受到人们关注,曝光的“三九系”整体的银行债务达到98亿元,其中三九集团6.6亿元,三九药业34亿元,三九医药33亿元,三九生化和三九发展14多亿元。接着,三九集团及三九药业持有的三九医药等等股票受到了司法冻结以及质押冻结。然而,从2003年到2005年,三九集团的资金运作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三九系”的贷款继续增加,据报道,到2005年6月份,三九系的公司整体负债突破180亿元左右

2004年5月,赵新先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解除了三九集团的一切职位,虽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领导李毅中给予赵新先极高的评价

2.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三九集团也意识到了自身银行债务的巨大压力,单靠银行贷款是行不通的。于是三九集团积极筹划子公司上市,同时收购了另外两家上市公司。2001年,三九医药(000999)上市,获得了近17亿的资金。此时的三九集团,负债量已经很大,资金上出现了紧缺,急需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在三九集团“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三九集团将三九医药的大量的现金转移到自己的子公司深圳三九金融租赁公司,并且只支付低于市场利率的资金占用费,而且还向上市公司借用大量的资金。这些重要的事项并没有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另外,三九集团将自己的其他医药资产以高价卖给上市公司,收回了大量的资金。同时,通过其他的关联交易,获取了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2001年8月,赵新先与三九集团因违规占用三九医药资金超过25亿元(占当时三九医药净资产的96%),受到了证监会的严厉谴责。这是第一起上市公司大股东因占用资金受到证监会的谴责的事件。2002年,三九医药董事会成员赵新先等人因三九医药没有披露部分重大的关联交易事项遭到证监会处罚,这些事项包括三九集团(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低息利用三九医药巨额资金、三九医药与三九药业互开巨额汇票、三九医药委托三九药业进行股票投资以及三九药业与三九医药巨额资金往来等。然而,证监会的处罚并无法消除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的行为。表面上,赵新先向投资者道歉并且承诺偿还欠款,但实际上,三九集团确仍然没有停止这种违法行为。三九集团2001年到2004年占用三家上市公司资金情况,见表2。

由表2,三九集团占用的资金在2002年之后不降反升。到2004年赵新先离任之时,占用的资金量数目达到最高峰。三九医药2004年的合并权益才2,113,879,359.62元,三九集团(含三九药业)占用三九医药的资金接近净资产的1.5倍。

表2 “三九系”2001年到2004年资金占用情况表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三九医药2,763,840,769.31 2,059,774,839.64 2,779,559,918.37 3,891,705,035.57

三九发展58,929,680.70 210,052,047.47 168,924,609.20 210,299,681.16

三九生化23,928,683.09 2,923,805.47 18,240,160.41 167,250,300.63

合计2,846,699,133.10 2,272,750,692.58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2002年以后,由于三九集团的资金越加紧张,尤其是三九集团投资了巨额资金到三九健康城项目,因此,三九集团从上市子公司抽取的资金量不断上升。而三九集团占用三家上市公司这么大量的资金,也对这三家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证监会要求三九集团必须在2006年之前归还这笔资金。至于三九集团能否按时偿还这些资金,我们将拭目以待。

二、三九集团占用资金的原因分析

(一)三九集团为什么占用巨额资金

三九集团占用子公司资金是由于三九集团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失败造成的。许多人认为,三九集团多元化的失败是由于其资金链的断裂。我们认为,三九集团之所以产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来自其制度的缺陷。多元化战略是通过三九集团决策过程形成的决策。因此,决策过程合理与否对战略的成功与失败会产生决定性作用,而决定决策过程的是企业的决策制度;另外,决策的实施过程也是基于一系列制度而运行的。因此,我们认为,三九集团战略的失败进而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根源是在于其制度的缺陷。

1.流于形式的公司治理制度。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能够限制经理人员的自利行为。如果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公司的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那么决策的权力无法得到其他各个方面的制衡,“没有制衡的权力是可怕的”,这时,集权者就能够决定了公司的命脉。由于三九集团属于国有企业,因此我们只能分析其内部治理的问题。从形式上看,三九集团确实也建立了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但是,三九集团的治理结构却流于形式。在整整20年时间里面,赵新先在三九集团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他超越了一切制度的约束。三九集团的发展充满了赵新先的印记,三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赵新先的创业史。从当年三九集团在深圳设立南方制药厂开始,20年来,赵新先一直担任三九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以及监事会主席,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占据着绝对控制的地位。因此,赵新先有“三九教父”之称。三九集团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实际上是落入“人治”的另类企业模式,即,三九集团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企业治理结构,但是,赵新先这个“一把手”却能够凌驾于公司治理制度之上,以他的意志来决策。三九集团的财务以及人事决策,都由赵新先一人决定。至于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制定问题,三九集团也有成立了以专家为主体的战略委员会,但实际上,真正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也是赵新先一人。三九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决策、人事、财务决策,体现的都是赵新先个人的意志。在这种决策机制下,赵新先的个人决策失误直接就能够导致企业的失败。实际上,赵新先个人也知道,企业的决策需要科学性、民主性,但是他同时强调,三九集团强调的是决策要正确。但是,在赵新先统治下的三九集团,赵新先自然认为自己的决策就是正确的。然而事实证明,赵新先多元化的决策是错误的。

也许有人要问,作为国有企业的三九集团,赵新先只是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国有企业还有政府作为国有股东的代表,赵新先不受他们约束吗?实际上,从第一军医大学到总后以及到后来的国家工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他们先后成为了三九集团的管理单位,也就是股东单位。但是他们在用人问题上有很大的一个缺陷。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就是强调用人不疑。当年的第一军医大学以及后来的“总后”,都明确指出,他们只管赵新先一人,三九集团的一切事务由赵新先一个人全权掌管。他们为什么信任赵新先?因为多年以来,三九集团的上级单位看到,赵新先很能干,在短短三年就将南方制药厂的规模扩大了几十倍;在短短了十几年就将三九集团由500万变成了200亿;多年以来还一直向国家交纳很多利润、税金,所以他们对赵新先很信任。直到后来2001年以后三九集团贷款问题、资金占用问题的出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才逐渐改变对赵新先的观念。

2.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三九集团战略的失败还有来自集团内部管理制度的

原因。(1)从财务管理制度上看,集团的资金在5000万以下的,赵新先从不过问,而至于资金流向以及资金效率,赵新先更不重视。整个三九集团的资金管理是哪里需要资金,不管合理与否,资金就流向哪里,当没有足够资金时,只能就抽用别家子公司资金。整个集团并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财务监督体制,集团资金使用混乱。(2)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看,赵新先采用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称为三九机制。赵新先任命他信任的人员担任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负责人),同时放权给各个子公司各个负责人。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全权负责子公司的一切事务。但是,赵新先并没有通过财务监督以及其他各种监督控制制度对子公司的负责人进行监督。从委托代理理论上看,赵新先与下面子公司的负责人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子公司的经理们与赵新先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即子公司经理层的目标函数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并没有把集团利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赵新先与其任命的负责人之间出现了代理问题。而在没有任何控制的情况下,这种委托代理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直接导致了三个后果:第一,由于信息不对称。赵新先不能获得真实有用的决策信息,决策容易受到子公司经理的误导,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第二,赵新先无法控制好集团的资金;第三,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混乱,出现许多浪费与错误投向。

三九集团的下属子公司的管理者对资金可以任意的支配,这导致了资金的浪费,更会导致腐败问题。我们注意到,在赵新先被捕的同时,有另外7名高级管理人员被捕,他们都是因为贪污等等经济问题而被捕的

(二)三九集团为什么能轻易挪用上市公司资金

我们认为,三九集团及其上市子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是导致三九集团轻易从上市公司挪走资金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说,以赵新先为主导的人治的“三九机制”导致三九集团很简单就能够从上市公司取得资金。

1.三九集团上市子公司的治理问题。如果说上市公司采用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了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的机制,也许三九集团要从上市公司轻易的拿走资金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起码不是“左手挪到右手,倒腾来倒腾去”这么简单。同时,三九集团利用各种关联交易去套取上市公司资金,如果上市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完善的话,董事会里面的其他董事有足够的抗衡能力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这么完美。在三九系的三家上市公司里面,三九集团及其附属企业的员工占据了三九系三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同时,2002年之前,三家上市公司并没有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引入独立董事。表3是三九系上市公司的连续几年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由于连续几年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不变,我们没有报告所有年份的数据)。同时,三九发展并没有披露其董事会、监事会人员来源,我们无法获知其董事会构成,但是我们可以从持股比例上看到,三九集团控制了三九发展接近30%的股份,处于控股股东地位,在三九发展中肯定处于主导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以赵新先为首的三九集团的派出人员,占据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的多数席位,而赵新先在三九集团是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上市公司的决策实际上就是控股股东三九集团的决策,而三九集团的决策就是赵新先的决策。而从监事会看,三九集团的人员在监事会中占据主要席位,因此其监督职能也不能发挥。同时,我国证监会是2001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是,三九集团直到2002年才开始聘任独立董事,而三九集团的大部分资金占用是发生在2002年以后,独立董事无法对这部分交易进行监督。而由于目前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缺陷,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独立董事并不一定能够获得控股股东、管理层的非法行为的充足信息,独立董事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受侵犯的作用并不能有效发挥。因此,赵新先在三九系的上市公司就可以为所欲为。

表3 三九集团上市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结构

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

三九医药三九发展三九生化三九医药三九发展三九生化

来自三九 6 — 4 6 — 2

来自其他0 — 2 0 — 1

独立董事 3 — 3 ———

总数9 —11 6 — 3

2.形同虚设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机制是指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在三九集团内部,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合理、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赵新先一直控制着整个集团的人事、财务的控制权力,而在三九集团以及三九集团众多子公司,赵新先都是以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管理机制,他只管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放权给各个子公司各个负责人。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全权负责子公司的一切事务。而同时,我们可以推断,三九集团的下属子公司的管理者在没有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对资金也是任意的使用,这同时也导致了资金的浪费,更有可能导致腐败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就在赵新先被捕的同时,三九集团的其他7名高级管理人员也因为经济问题被逮捕。所以从控制环境、管理哲学、经营风格上看,三九集团根本没有能建立一个有利于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机制。

三九集团的资金审批只由赵新先一个人决定,赵新先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可以随意的提取,更可以随意的挪用,这并没有受到任何制度的约束。而赵新先要挪用上市公司的钱,也是相当容易的,只要赵新先签一个名字就可以了。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资金这么容易就被三九集团提走。

三、案例讨论

(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吗

错误的多元化经营,是三九集团失败、最终导致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赵新先被捕的直接原因。而三九从事多元化经营,按照赵新先的说法,是为了“东边不亮西边亮”。而众多企业的多元化是受到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个经典教条的教育。目前许多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甚至许多企业投资于汽车、房地产等等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而从这些行业看,确实存在高额的利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进入者都能够成功,相反,许多企业由于进入了这些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而走向死亡。

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看,企业实际上是由一系列作业链构成的,而对企业真正有价值的作业链,才能成为价值链。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实际上是企业作业链的多元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链都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多元化经营都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相反,不合理的多元化会毁灭企业的价值,甚至可能出现因某些作业链的实施而拖累了整个企业。因此企业并不能一味的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不能急欲通过资本运营、跨行业并购实现公司的多元化。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必须是基于价值链的改善,以公司原有的价值链为基础的,在现有的价值链基础上,向外延伸,企业可以向上游延伸,掌握供货渠道;也可以向下游延伸,控制销货渠道。更可以基于核心价值链的需要,增加增值作业,进而逐渐形成另外一个独立的业务。所有的多元化行为都必须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的需要而延伸价值链,这样才能创造价值。

同时,从学习曲线理论看,企业是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的约束下进行经营的。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不同的,因此企业进入不同的行业之后,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多元化行为如果不是基于企业自身价值链的延伸,那么企业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要从刚刚进入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将花费大量的学习成本。而企业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成本超过企业的支付能力,企业将耗费大量资源在行业的学习中,那么企业原有的价值链将受到拖累,核心竞争力将逐渐下降,最终将走向失败。因此,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必须基于企业价值链的延伸,着眼于改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步伐不能过大,否则企业一旦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境地或者出现经营失败的境地,将走向失败。三九集团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二)制度重于一切1.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中国人讲“一人兴邦”,同样,长期以来,在中国众多的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人兴企”的现象,也存在“一人毁企”的现象。创始人对企业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创始人可以“兴企”,更可以“毁企”。三九集团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赵新先是三九集团的创始人,他带领了企业走向辉煌,也将企业带进了陷阱。我们不禁要思考,企业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企业从经济意义上来讲是无限的,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不能只靠某一个人,某个人是无法造就“百年老店”的。

《基业常青》的作者柯林斯和波勒斯对世界上的“百年老店”的研究表明,能够百年不衰的企业,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制度,而企业创始人也好,企业继承人也好,都应该以造就与维护一套良好运行机制为己任。制度巩固着复杂的、跨越国家和大陆的人际关系网。我们一直强调,制度重于一切。一套良好的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支柱。没有良好的制度,企业就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如何设定一个有效的制度,使得这些制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每个希望长期发展的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制度的制定主体是人,但是,制度的制定也是有一个博弈的过程的,通过这个过程,各方的权力与义务得到协调与体现,虽然无法达到最优化结果,但是起码也能够达到次优化的结果。制度一旦制定,各方就应该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这样才能保证制度能够发挥作用。

2.用人需“疑”: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从三九集团的上级单位到赵新先本人,在用人的时候都强调“用人不疑”,很少对他们所用的人进行一定的监督与控制。这是三九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而长期以来,中国比较注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思想。在许多人看来,用人不疑是一种激励。但是,这种观点是有缺陷的。从委托代理理论看,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是不同的。而用人实际上是一种授权,如果对所用的人“不疑”,意味着委托方将不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与控制,那么代理人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败德行为,这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因此,仅仅信任是不够的,用人需“疑”,也就是说,授权的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监督制度。

我们一如既往的强调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企业制度,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基业常青的关键。三九集团占用资金的事件,更是验证了这个观点。研究表明,三九集团产生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的需求是来自于三九集团本身制度的缺陷:赵新先绝对控制了三九集团,同时,三九集团在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也是导致三九集团多元化战略失败的制度原因。而三九集团之所以能够轻易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是由于上市公司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因此,上市公司的资金被三九集团取走,就会像“左手挪到右手”那么简单。总之,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子公司资金,其根源是三九集团及其上市子公司的制度缺陷。三九集团占用资金案的出现并不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是因为制度断裂。

--------------------------------------------------------------------------------

数据来源于年报关联方交易的相关科目的余额,通过年报对关联方关系的披露,我们获得关联方的信息。我们的计算包括三九集团及其控股子、孙公司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因此,在其他应收款计算的最终结果可能与专项审计报告有所不同,因为注册会计师的专项审计,更多是关注的是债权债务的法律主体及其数额,只是报告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三九集团、三九药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数额。而我们关注的是三九集团及其非上市子公司占用三家上市公司的资金数额。我们认为这样的计算更贴近经济实质。

摘要: 2006年8月11日,经过一轮长达40分钟的激烈竞价,浙江中耀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1710万元的竞拍价,成功拍得三九集团旗下的三九医药连锁公司股权。2006年号称斥资10亿元的“三九万店连锁计划”却“寿终正寝”,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如体制因素、企业决策因素、对产业理解的因素等等,但更重要的根源则是经营战略方面的问题——......

2006年8月11日,经过轮长达40分钟的激烈竞价,浙江中耀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1710万元的竞拍价,成功拍得三九集团旗下的三九医药连锁公司股权2006年号称斥资1 0亿元的“三九万店连锁计划”却“寿终正寝”,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如体制因素、企业决策因素、对产业理解的因素等等,但重要的根源则是经营战略方面的问题——公司实施的元化经营战略给集团带来了灭顶之灾。

“三九系”从历史中消失

一企业的成败与其战略和定位有直接关联,三九集团的经营战略证实了一点。三九集团实行的是混合一体化经济,也称多元化经营。企业之所以选择此经营模式,主要基于三个理论,即范围经济理论、风险投资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三九集团的身是1986年退伍军人赵新先创立的南方药厂。1991年,总后出资1亿元从广州第一军医学手中收购了南方制药厂,成立了以三九医药、三九生化和三九发展一体的三九集团,总资产达200多亿元。此后三九集团为加快发展,偏离了经营医药的主业,持巨资投向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食品、酒业、金融、汽车等领域,采取承债式收购了近60家企业,积淀了大量的债务风险。涉足过多陌生领域,且规模过大,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给集团带来巨大财务窟窿。截至2003年底,三九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欠银行98亿元。2 005年4月28日,为缓和财务危机,三九集团不得不将旗下上市公司三九发展卖给浙江民营企业鼎立建设集团,三九生化卖给山西民营企业振兴集团。自此“三九系”这一词汇从历史中消失。

放弃主业,导致管理失控

三九集团本是以经营https://www.doczj.com/doc/de16652995.html,/medicine/pro/zy/index.shtml中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其主要发起人赵新先一直在军队从事医药研究开发,拥有较丰富的药务经营管理经验,赵新先及其创业团队研发的“三九胃泰”、“三九皮炎平”、“三九http://www.39kf.c om/treatment/subject/gm感冒灵”、“壮骨关节丸”和“正天丸”等品牌闻名全国。但为扩大企业

规模和效益,集团贸然进入了与医药毫不相关的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食品、酒业、金融、汽车等领域。这些产业与主业没有一点联系,既不能与主业发展有效衔接,还分散了注意力;且这些非相关领域竞争激烈,风险大,原有管理人员很少有相关管理经验,造成管理断档和管理真空。

带来巨额的内部交易费用

三九集团成立不到六年间,共兼并各类企业41家,集团总资产也达到97亿元。然而跨产业经营必然要增设新的科层组织、子公司或分部。随着规模的扩大,集团原有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相应增加,企业的各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中,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和经营决策无法畅通传递,同时,必然增不断扩充管理机构,带来企业员工的急剧增加,从增加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经营范围过宽,规模过大,不但没有享受到范围经济的利益,反而使集团管理失控,资源无法优化配置,经营决策无法有效实施,加大了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失误是难以“返主弃从”,由于投资其他产业的规模大、资产专用性强带来的巨额“沉淀成本”形成很高的退出壁垒,想退出却难以贸然退出。

盲目扩张高负债导致财务危机

三九集团业务经营不断扩张资金主要依靠外部尤其是银行贷款。在三九现象演绎过程中,银行是一股重要力量。依靠向银行借款起家的三九,在每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银行的短期借贷。据三九集团的说法,三九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在90%以上。这些年围绕核心业务的扩张,导致资金短缺,陷入财务危机。而集团资金链的亏空终于榨干三九药业的精血,到2004年,赵新先掌控下的三九集团拖欠商业银行的债务高达107亿元。2005年三九集团不得不将旗下上市公司三九发展、三九生化出售以缓和财务危机。

为什么会陷入多元化选择的陷阱

而三九集团的兴衰史向中国企业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警惕和预防“大企业病”。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例如,巨人集团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业等行业,由于行业间没有关联,跨度大,新进入的领域非优势所在,结果导致了财务危机,拖垮了整个公司。广州太阳神集团在1993年前采取的一直是以发展

保健药为主业,后来却持巨资大肆向无关领域扩张,上马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边贸、酒店等在内的20个项目。由于投资速度快,跨度大,结果导致企业垮台。

实施多元化战略向来就是有利有弊,对于实行专业化管理还是多元化管理的抉择,国际上进行多年争论很多公司有经验教训,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做,而是能不能做。如果企业不理性审视自己能力,经不起诱惑,盲目投资将产生巨大风险,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外部机会很大,但自身优势不明显或处于劣势时,明智的做法是放弃这样的项目,否则即会导致惨烈的败局。企业在战略定位和选择上,一定要扬长避短,在把握和利用机会的同时,要从自身优势入手,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那么,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要考虑那些因素呢?笔者认为应对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注重主业与副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

一个企业的生存是靠主业产品的支撑。在任何经营模式下,企业都应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业务,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盈利。因此,只有立足于主业,才能为其他行业奠定坚实的后盾,不可“四面出击”。一个企业的资源与优势是有限的,能够支持该企业经营的产业也是有限的,合理而科学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应保持产业之间的高度关联性,以充分发挥原企业的资源优势并节约经营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力、品牌、市场网络等各方面的资源。若盲目涉足与主业无关的领域,以致产业之间跨度过大,缺乏关联,往往会造成无法发挥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而且难以降低经营风险和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三九集团在生命健康产业和印刷业取得了成功,而在房地产、汽车等领域遭遇了失败证实了这点。

重点抓好核心企业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一项竞争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企业现有业务有没有形成竞争优势,以及这种竞争优势能否有效地延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是决定新业务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故企业必须首先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然后再围绕核心产品、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考虑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没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最终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了。

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更应该拥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业务,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确保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盈利。2004年以来,三九医药强化主业,做回本行,剥离出售非中药资产,做大做强医药制造蛋糕。目前三九医药子公司家经过重组将56家公司精简到12家,其中出售部分资产新增利润7000多万元。

通过剥离或分立的收缩战略整合新业务

在新业务的整合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业务的核心能力。三九集团长期以来在中药行业形成的品牌优势、销售优势和管理机制优势是整合新业务的基础。为此,对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若出现影响整体业务的子公司或分部,应当机立断从公司或集团中分立或剥离出去。这样企业不仅能将资源集中于经营重点,而且有利于企业重新定位,从而确定新的比较优势。

多元化经营有哪些限度

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由三个方而组成:第一,是企业开展相关经营度;第二,是企业开展非相关多元的经营的度;第三,相关和非相经营的组合度。三个度的量多大是合适的,进入的时机怎样把握才是恰当的,还需要企业根据所拥有的资源情况、核心能力情况、业务关联情况、资本和技术密集情况等来确定。

适度扩大规模

企业规模应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若超过适度规模,就会带来较高的内部交易成本;扩大企业规模应在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的前提下,以企业综合要素的提高和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临界规模为准则的。若不顾市场、资金、技术、资源、企业布局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经营战略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有“先做实,再做大”的思想。否则,盲目进行扩张,而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跟不上,新业务反而会成为企业的包袱,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上市公司通常会公布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在内的每股收益,同时也会公布仅包括经常性损益的每股收益,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而非经常性损益可能

为正(盈利),也可能为负(亏损)。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股权处置损益、补贴收入等科目。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在内的每股收益反映了公司的总体盈利状况,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则能更好地反映该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由于公司未来持续、稳定的营收获利主要依赖于主营业务,因此我们对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价也更多地参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这一指标。当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1

|评论

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

在香港的财务报表中利润总额叫“税前利润”,净利润叫“税后利润”

非经常性损益表示企业正常情况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就是营业外收支净额

扣除上面的部分就是营业利润了再扣除所得税费用后是扣非后净利润

举例说明:

1。净利润若包含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收入-非经常性支出)为100。

2。非经常性损益为x.(x有时为负值)

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有两种情况:a。100-x>100

b.100-x<100

4.当情况a时,计算依据为100,当情况b时计算依据为100-x

眼下正值各上市公司紧锣密鼓的编写半年度报告的时间,在阅读各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报告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为什么部分上市公司净利润与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会有较大的差距?当然这其中会有根据中国证监会《规范问答第1号》的规定做出某些财务指标的调整,但笔者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计算口径的差异"会

给该指标带来较大的变化。

以东北某上市公司为例,其2004年半年报报告中显示净利润为7404.3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594.16万元,二者间的差距为1810.20万元,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最大的两笔分别为补贴收入630万元及利息补贴1611万元。经笔者电话了解,其中630万元的补贴收入来源于其持股54.4%的控股子公司,1611万元的利息补贴来源于上市公司本身1100万元,其余511万元来源于其持股86.67%的控股子公司。也就是说,对于630元的补贴收入及511万元的利息补贴,上市公司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时,未能按照股权比例计算剔除少数股东权益部分,而是全额计入,与利润

表中净利润计算口径不相一致(在计算净利润时剔除了少数股东权益)。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对于项目中相关数字的调整也应按照持股比例进行计算,以附表为例对比重新计算(不考虑其他项目因素的前提下):

从附表可以看出,由于未能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导致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的金额包含了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使净利润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两个指标计算口径的不一致,造成该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减少了约302万元(5896.37-5594.16)。

根据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在规定公司在申请配股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由于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计算口径存在重大差异的,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准确,从而可能严重影

响该公司今后的再融资等重要工作。在上市公司对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该影响将是十分重大的。

虽然《规范问答第1号》未要求对被合并公司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调整,但相关会计师应按照一致性的原则进行计算。作为常识,监管层也没有必要以文件形式规定该指标计算口径的一致性。

上述案例在当今市场中并不鲜见,山东某上市公司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时,其中一笔返还税收及补贴收入3478.90万元,也是来源于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但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时也未能剔除该笔收益少数股东权益部分。有较多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大于其母公司报表的相应数字,如果不是来源于持100%股权的公司,该数字都应做相应的调整,并且也要进一步考虑各子公司与上市公司间执

行所得税率不尽相同,也会引起差异,也需要区别对待。

附表

项目其半年度报告指标笔者认同的指标

金额持股比例应计金额

净利润7,404.37

7,404.37

调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其中:补贴收入630.33 54.4%

342.90

营业外收支净额-111.68 100%

-111.68

贴息收入1,611.00 100%

1,100.00

86.67%

442.88

小计2,129.66

1,774.11

所得税影响319.45

266.12

扣除所得税影响后1,810.21

1,507.9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594.16

5,896.37

经营性现金流量有两种算法,一个属于财务现金流量,一个属于会计现金流量,不知道楼主说的是哪一种。

财务现金流量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息前税前利润+折旧-当前税款;

会计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利润+非现金费用(折旧、递延税款等)-流动资产负债变动(不包括现金)

另外补充一点,两者区别在于:

总的财务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净营运资本的增加)反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属于财务分析一块;而总的会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现金的变化情况,体现在利润表中。

每股经营现金流净值是每股股利的最基本保证,这个指标说明的是经营活动能带来的现金流净值,是反应经营状况好坏的指标之一,也是每股收益的最基本保证

该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用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股本

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风险控制案例讲座 主讲:王士俊先生 一、风险概述 风险是关乎金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什么是风险呢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看不清就是风险。而时间是检验风险的最严格的审判官,风险管理必须要经历得起时间和经济周期的考验。 王行长主管过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银行部门,认为银行在两项工作上不能高调。一是资产质量。这十几年来,我们的银行尚未真正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即便08年的金融危机也因为我们的有限开放而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资产质量的问题还远未经受考验。比如在周正毅案件中,当时王行长所在的上海分行表现出色,招行总行欲进行表彰,王行长却要求只陈述事实而不介绍经验,保持低调。二是安全保卫。我们只能说尚未发现安全事故,却不能说能够杜绝它的发生。比如93年交行分行长会议上,北京分行介绍安保的成功经验,可不久便发生大案,分行长心急如焚,突然去世。所以说: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风险。 在本世纪初,花旗银行曾开发了一套风险组合管理工具,似乎可以取代人的管理和判断,但实践证明,再先进的模型和工具也不能取代人的作用,特别是审贷。花旗历史上也经历过数次差点倒闭的危机。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石油开采进入高峰期,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石油资本,资金需要出路,于是投向华尔街。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设计了无数的金融工具,并把这些资金投向拉美等地区。当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后,美国银行业遭遇巨大打击。又

如,美国在80年代以前推行(存贷)固定利率,当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上升而原来固定的长期的低息贷款却不能调整,很多银行因此倒闭,花旗的股价也降低到十美分一股。包括08年的次贷危机中,若不是政府出资救助,花旗也可能倒下。所以说,银行的风险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经历突发事件中才能看出平时的理念和实践如何。 因此,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家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万丰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大同小异,通过经营风险获取收益,但融资租赁公司经营成本更高,客户质量不如银行好,期限相对更长,风险肯定比银行高,所以在风险管理上要比银行更努力、更审慎、做的更好。 王行长有四句话希望和大家共勉。一是对公司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二是对未来负责,做金融不能追求短期行为,如民生银行的高发展、高压力、高激励和业务私有化很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而出问题,于是他们通过采取授信独立审批、支行会计主管由分行派驻不受支行约束等措施,有效保证了不出和少出大问题;三是对员工负责,这是一名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要对得起员工的家庭和个人;四是对自己负责,重视自己的声誉,长期坚持自律,打造个人品牌。 风控的最高境界是问心无愧。公司评审部员工在风控岗责任大,业务部和评审部要相互配合,做好业务和风险的平衡。评审部要充分理解业务部门市场开拓的不容易,业务部门也要在拓展业务项目时认真识别风险,让项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二、案例分析 王行长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揭示项目在实际运作中的风险。

破产法案例分析分析

案例1:A公司是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有意向法院申请破产。聘请你为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你掌握了以下情况: 1、A公司系在A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公司。 2、A公司欠当地工商银行货款22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A 公司一套进口生产流水线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1500万元。 3、A公司的债权人之一B公司因追索250万元货款而在一个月前起诉A公司,此案尚在审理中。 4、A公司曾为甲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为保证人,现甲公司对该笔贷款未予偿还。 5、A公司欠C有限责任公司货款120万元,C有限责任公司欠A公司100万元。 6、A公司资不抵债已达4500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如申请破产,应由谁受理? 2、工商银行的2200万元贷款应如何处理? 3、B公司与A公司之间尚未审结的追索货款之诉应如何处理? 4、建设银行能否参加破产程序、申报破产债权?理由是什么? 5、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需要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6、应从企业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包括哪些?

7、A公司与C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处理? 案情简介 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是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有意向法院申请破产。聘请你为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你掌握了以下情况: 1、斯凯布鲁服装公司系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公司。 2、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欠当地工商银行货款22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斯凯布鲁服装公司一套进口生产流水线作抵押,该套设备现值1500万元。 3、斯凯布鲁服装公司的债权人之一甲公司因追索250万元货款而在一个月前起诉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此案尚在审理中。 4、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曾为乙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为保证人,现乙公司对该笔贷款未予偿还。 5、斯凯布鲁服装公司欠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货款120万元,江阴市宏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欠斯凯布鲁服装公司100万元。 6、斯凯布鲁服装公司资不抵债已达4500万元。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斯凯布鲁服装公司如申请破产,应由谁受理? 2、工商银行的2200万元贷款应如何处理?

资金链断裂的原因现状和对策

资金链断裂的原因现状和对策

入秋季以来,通过媒体报道透漏出,温州不断有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老板跑路跳楼新闻不断,且大有蔓延之势,一时间全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因为温州几乎家家户户参与高利贷游戏中,影响面之大不得不令人担忧,也正是因为如此,竟惹得温总理在国庆期间顾不上休息,亲自到温州过问解决方案。温州一直是巨量游资活动的大本营,何以造成如此局面?之前有人在媒体大造舆论,将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归结为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所以才会借高利贷。可是民众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发觉:“不对,中小企业从来就不是靠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银行也从来不曾对中小企业广施恩泽,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和内生性增长。”既然以前不是靠银行贷款进行企业发展,何来现在银根紧缩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之说?那么什么才是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断裂的罪魁祸首?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首要原因是挪用企业经营资金参与赌博投机失败近些年来,以温州为代表的各地游资,在全国各个商业领域不断兴风作浪,房地产是最典型的代表,温州炒房团赫赫有名,在各个城市掀起一个又一个波澜,所过之处,当地房价无不应声大涨,可以说,中国房价近几年疯狂上涨,温州等地炒房团“功不可没”。另外,在各类大宗商品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食品领域,有哪一个战场缺少了温州游资的足迹?金属、煤炭、粮食、

大蒜、绿豆。。。。。。,无不被炒翻了天,老百姓怨声载道。而去年以来,随着黄金白银行情的热络,温州资金又蜂拥而至,君不见时不时有媒体报道温州客买黄金都是上百万千万的下单吗,而各家地上地下的黄金白银期货经纪公司中,无不充斥着温州的巨额资金。大量中小企业经营资金被挪用投机赌博,走上了崩溃的不归路。有心人不妨再想一想,为何资金链会在秋季以来断裂?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入秋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更加低迷,房价下跌趋势确立,而在世界债务危机的影响下,股市、大宗商品、黄金、白银几乎所有投机赌博市场均恐怖暴跌,而在这些领域赌博的温州中小企业巨额资金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保证金交易市场上,爆仓者比比皆是。扪心自问,温州有几家中小企业没有将经营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又有多少企业未涉足投入股市、大宗商品、黄金白银等投机赌博领域?当赌博失败,企业经营周转资金不足时,高利贷就成为其铤而走险的不二选择。二、企业错判形势,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当市场疲软时,库存积压无法回笼资金温州中小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不在少数,前两年外需强劲时,企业订单饱满,开足马力生产仍不能满足需求,造成过于乐观的预期,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产能成倍增加。但是,缺乏国际视野的企业主们未能看清国际经济形势,低估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力度和时间,当欧美订单大量减少时,企业经营困境顿

破产法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一、选择题 1.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涉及债务人的财产的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这些行为包括()。 A.有偿转让财产 B.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 C.放弃债权 D.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管理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范围。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2.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向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的当事人有()。 A.债务人 B.债权人 C.人民法院 D.对债务人负有清算责任的人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破产申请的当事人。债务人和债务人均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对债务人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3.下列属于破产费用的是()。 A.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B.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C.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D.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破产费用的界定。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 (1)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2)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3)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4.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管理人实施下列行为时,应当经人民法院许可的是()。 A.管理人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B.全部库存或者营业的转让 C.设定财产担保的事项 D.履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管理人应当经过人民法院许可才能实施的行为。以上四项均属于。 5.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当召开债权人会议的情形有()。 A.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 B.管理人提议召开时 C.债权人委员会提议召开时 D.占债权总额1/4以上的债权人向债权人会议主席提议时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情形。根据规定,以后的债权人会议,在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或者管理人、债权人委员会、占债权总额1/4以上的债权人向债权人会议主席提议时召开。 6.下列有关债权申报的表述中,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有()。 A.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

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那些原因

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那些原因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资金链断裂意味着企业的现金资源为零,经营已经难以为继,可以理解为“猝死”状态。企业资金链断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存货、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占用营运资金 这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这种效应往往会波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的资金链,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将很难收回。 2.大量逾期担保

一旦受信人无法履行其债务责任,担保人就会被迫承担支付责任。企业形成的担保链就如同一个多米诺骨牌,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也会因为承担过多的担保责任导致其资金链断裂。 3.盲目扩张与多元化 不少企业在经济景气度较高时盲目扩张,向陌生的产业领域扩张,这些增量的投资以及新产业的投资回报往往与预期现金流相距甚远,这就给企业资金链带来严重的风险。 4.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如企业持有大量的泡沫性资产,则当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时将使得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企业财务状况迅速恶化。资产变现能力与水平的下降使企业到期债务不能清偿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5.融资结构不合理 短贷长投是民营企业的通病,严重的短贷长投会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沉重的压力。短贷长投一旦与盲目投资或多元化结合在一起,则会引起财务风险倍增效应,一旦外部环境发生突变,银根收缩,极易引起企业资金链断裂。 6.高财务杠杆与大量民间借贷

高财务杠杆意味着存在大量尚未偿付的债务,它自然是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在财务危机时期,企业借入大量民间借贷无异于饮鸩止渴。 7.严峻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严峻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往往会对企业的资金面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包括使企业的收入急剧减少、银根紧缩、供应商催要货款等。 8.公司治理因素 如果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对公司实施掏空行为,使公司的资源消耗殆尽;公司治理不完善还使得决策过程缺乏制衡,企业决策错误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失败。

江龙控股集团资金链断裂案例分析

江龙控股集团资金链断裂 一、背景介绍 江龙控股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印染企业,旗下有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纺织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6年5月,公司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宏远创基金”,2006年9月7日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名称为“中国印染”,首发 1.13亿股,募集资金约5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2008年7、8月份江龙控股却突然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8月23日,江龙控股召开了供应商会议,公司表示:一方面要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正在 积极寻求国际资金的支持,公司资金流紧张是暂时的,希望得到供应商的支持,帮助江 龙控股渡过难关。在江龙控股出现资金危机后,除了借高利贷维持公司正常的周转外, 还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动,以维持公司的运行。另外,政府也积极介入协调,对江龙 控股予以政策扶持,以帮助江龙控股走出资金困境。 然而种种努力并未能改变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的命运。由于江龙控股所涉债务状况复杂,原定的企业重组计划陷入了困境,供货商、民间借贷债权人的债务问题仍未达成 协议。2008年11月25日,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政府在江龙控股的总部分别召集供货商和民间借贷债权人召开会议,商讨江龙控股的债务问题。这样,江龙控股成为继樱 花纺织、飞跃集团、山东银河之后,倒在资金链上的又一个纺织制造业大户。 二、导致危机的原因 江龙控股的资金链断裂,从问题的表面来看是受累于出口形势不景气和美国资本市场断流,但究其根源则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忽略内部管理、缺乏明确合理的财务战略、盲目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张、短融长投、高额举债,是导致企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1.盲目的对外扩张与激进的筹资策略 江龙控股在公司迅速崛起之后,并没有致力于内部管理的完善和财务控制的加强,而是一味谋求扩大投资规模把公司做大,不断圈地圈钱,走上所谓“多元化”道路,忽略了其自身的资本能力。由于企业对外的规模扩张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对投资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超过自身能力过量使用资金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2007年江龙控股以承债的方式收购南方集团下属的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公司背负了约4.7亿元的巨额债务。之后,又相继将方圆制造、百福服饰纳入旗下,同年10月又斥资2亿元从国外一次性引进了11条特宽幅生产线。由于资本投资规模巨大,公司的长期资本来源不足,不得不借助银行信贷资本和商业信用筹资来满足长期资本的需求。据统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 (2009-05-01 15:46:18) 【案例1】(2007年CPA) 2007年7月30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在清理其债权债务过程中,有如下事项: (1)2006年4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原材料而欠乙公司80万元货款未付。2007年3月,甲乙双方签订一份还款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于2007年9月10日前偿还所欠乙公司货款及利息共计87万元,并以甲公司所属一间厂房作抵押。还款协议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乙公司在债权申报期内就上述债权申报了债权。 (2)2006年6月,丙公司向A银行借款12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甲公司以所属部分设备为丙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到期后,丙公司未能偿还A银行贷款本息。经甲公司、丙公司和A银行协商,甲公司用于抵押的设备被依法变现,所得价款全部用于偿还A银行,但尚有20万元借款本息未能得到清偿。 (3)2006年7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广告代理合同,该合同约定:丁公司代理发布甲公司产品广告;期限2年;一方违约,应当向另一方承担违约金20万元。至甲公司破产申请被受理时,双方均各自履行了部分合同义务。 (4)2006年8月,甲公司向李某购买一项专利,尚欠李某19万元专利转让费未付。李某之子小李创办的戊公司曾于2006年11月向甲公司采购一批电子产品,尚欠甲公司货款21万元未付。 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产申请后,李某与戊公司协商一致,戊公司在向李某支付19万元后,取得李某对甲公司的19万元债权。戊公司向管理人主张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 (5)甲公司共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37.9万元,其中,在2006年8月27日新的《企业破产法》公布之前,所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为20万元。甲公司的全部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仅剩余价值1500万元的厂房及土地使用权,但该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已于2006年6月被甲公司抵押给B银行,用于担保一笔2000万元的借款。 要求:

破产法案例分析.d

破产法案例分析 2000年5月6日由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国有企业——甲市机械设备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设备厂厂长决定向本企业所在区的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在征得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受理后,召集并主持了债权人会议,该企业的最大债权人是乙市的贸易公司,法院指定有财产担保未放弃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丙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此后经一段时间的审理,法院作出裁定宣告该国有企业破产,破产企业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接管并进行清算活动。 试问:该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 答:丙担任债权主席不合法,破产法规定: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制定,而根据法律规定有财产担保未放弃优生受偿权在债权人会议中是没有表决权的,法院的裁定是不合法的,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分和专业人员中指定,清算组对人民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民所有制的甲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依法被宣告破产。经查,甲企业财产状况如下:现有现金、实物共100万元;房地产500万元,其中,有一处房地产以200万元抵押给A银行贷款150万元;另一处房地产以100万元抵押给B银行贷款130万元。另有两企业分别欠该企业70万元、30万元。负债情况:除上述两笔贷款外,尚分别欠乙、丙、丁企业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欠国家税款250万元;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50万元。破产费用共记20万元。试进行破产清偿。

答:破产财产:100+500-150-100+70+30=450万元 破产债权:(130-100)+100+200+300=630万元 用于偿还破产债权的财产为:450-20-50-250=130万元比例:130/630 还B银行:30*130/630=6.2万元 还乙企业:100*130/630=20.6万元 还丙企业:200*130/630=41.3万元 还丁企业:300*130/630=61.9万元

由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思考

在本轮的宏观经济波动中,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使得许多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一些浙商资金链断裂似乎成了一道灰暗的“风景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少人认为是因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企业融资出现困难而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也有人认为是因为金融体制不完善,民营企业贷不到正常的银行资金,因而走向民间信贷,民间信贷的“高利贷”导致企业出问题。也就是说,人们更多地将焦点集中在企业外部环境上,很少有人去分析企业自身的原因。其实,这些企业出问题,不仅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不善、盲目扩张、投资失误等原因而造成的,信贷资金紧缩只是“引爆”了早已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多地从企业外部寻找企业出问题的原因,应该回到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则上来:任何企业的资本金与债务资金都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否则,将会受到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的惩罚。 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企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般来讲,企业的资本金所占的比例不能太低,信贷资金必须控制在应有的范围内。可以说,资本金与信贷资金的比例,是决定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讨论问题,我们不能不回到资本金与债务资金的结构这个最基本的企业问题上,必须对这两种资金的性质和特点具有深刻的了解。 企业资本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企业资本金代表各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这一净资产完全随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而发生相应变化。第二,资本金的投入者(出资人)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直 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的兴 衰存亡与出资人的最终得益密切相关。第 三,除非企业终止经营,出资人不得中途 收回资金,而只能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产 权转让。第四,出资人的投资报酬具有较 大的风险,完全依据企业的经营效益按其 出资比例分享投资收益。第五,在企业破 产清算时,出资人的偿还顺序在债权人之 后,偿还额高低不受限制。 与资本金不同,企业债务资金具有如 下特点:第一,债权人对企业资产具有索 取权,包括法定的索取本息的权利。第二, 债权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可以依 协议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第三,债权人 的债务资金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在任何情 况下,企业都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本 息。第四,债权人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而只能依据协议获得利息,不受企业经营 效益的影响。第五,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 权人有优先清偿的权利。 比较债务资金和资本金的特点,可以 发现债务资金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债 务资金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当企业盈 利较多时,债务资金对企业的索求也仅以 其本息为限,显然债务资金的成本要低于 资本金。其次,债务资金的利息作为财务 费用是在税前支付的,这样等于企业营业 利润的一部分无须缴纳所得税,人们通常 称之为“税盾”作用。再次,债权人一般不 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如果利用资本金的 方式进行资金融通,可能会造成企业控制 权的分散与外溢。一般来说,债务资金反 映了企业对于社会资金的利用程度,负债 比例越高,则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就越 充分,否则就越不足。当企业资本没有资 本金而全部由债务资金构成时,它利用的 100%都是社会资源。正是因为债务资金 的这些实惠,不少企业都试图依靠债务资 金而实现自我扩张,甚至盲目地利用债务 资金进行自我扩张。 但是,实际上企业的债务资金比例不 能过度。这主要是从风险的角度来考虑 的。企业不要资本金(或只要很少的资本 金)而仅有债务资金固然最大限度地利用 了社会资源,但这种资本结构同时存在极 大的风险。债务资金的本息偿还对于企业 来说是硬性的约束,一旦企业无力按期偿 还就会有破产的风险。当企业盈利状况良 好的时候固然不必担心债务的偿还,但企 业的经营不可能是一个平稳的过程,一旦 外界或内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企业就 会陷入债务危机。同时,由于风险加大,债 权人也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企业借入 债务资金的成本会上升。因此,企业的债 务资金比例不宜过高,过高了就会影响到 企业的稳定经营。实际上,企业的发展和 扩张是依据资本金的状况来确定的,没有 应有的资本金作支撑,企业是不能盲目依 靠债务资金来扩张经营活动的。我国不少 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规模时消 亡,主要是因为负债率太高,资本金与债 务资金不合理而出了问题。这次宏观调控 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笔者研究了这些 出问题的企业的资金结构,它们几乎都是 盲目靠债务资金进行自我扩张的,当债务 资金筹集稍有问题时,就爆发了企业危 机。 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债务 资金,同时这一比例又不能过高,言下之 任何企业的资本金与债务资金都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否则,将会受到 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的惩罚 由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思考文/魏杰 OverallSituation全局 16浙江经济 2008.18

风险管理成功案例(1)

没有人可以绝对把握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懂得风险管理的人,一定不会遇事惊慌失措,因为一切都在其预料之中。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险管理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成功案例1: 首先是风险识别准确及时。国家总局在飞行检查中捕捉到个别药品生产企业违规购进银杏叶提取物投料生产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生产管理混乱,伪造物料购进台账及银杏叶提取物的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低价销售银杏叶药品的信息后,没有当作单一的违反药品GMP个案或者价格问题去对待,而是从相关企业相关产品的横向比较中捕捉到低价银杏叶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信息,顺藤摸瓜,挖出了该企业改变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的严重问题。 其次是风险分析科学全面。在初步固定证据之后,国家总局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通过全面分析,判断这绝非简单个案,是在较大范围、较多品种、不少企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将个别银杏叶产品质量问题的偶然风险果断研判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发出通告,启动了涵盖广西、湖南两个重灾区在内的二十几个食药监部门及近30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全国性统一行动。 再次是风险控制严格有序。在初步查清涉案银杏叶产品的基本事实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控制问题药品,防止药害事件发生;怎样在已经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查清案件事实,防止证据灭失;如何做好药品自检和抽检,在更大范围防止同类问题漏网;怎样做好舆论宣传,防止社会恐慌等问题,考验着国家总局的领导能力和集体智慧。 对此,国家总局通过以下措施严控银杏叶事件:

一是要求各地采取了发现一批、控制一批的方法,防止问题药品流向患者。 二是要求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一律严格自检,并将企业自检和食药监部门抽检结合起来,让守法企业放心生产经营,给非法企业以严厉制裁。其中,《关于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银杏叶片自检结果与监督抽验结果不一致调查情况的 通告》可谓精彩一笔,让那些自作聪明、弄虚作假,企图逃脱制裁的企业自食其果。 三是通过国家总局牵头公安部门配合查办、各有关省市全力协办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固定了证据,控制了有关人员,查封了有关设施设备,扣押了问题产品,确保了这起横跨全国的食品药品大案的成功处理。 四是及时研究发布补充检验方法,保证了通过技术监督发现问题银杏叶产品,防止漏网之鱼。 五是发出了《关于对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的通告》,将问题产品从药品一路追查到保健食品,防止了食品问题的发生。 六是将此次事件的全过程通过发布公告、召开记者会、在大众媒体发布消息、请有关专家介绍专业知识等方式,让全社会对银杏叶事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有效防止了社会恐慌情绪出现,也使得造谣者没有了时间和机会,给从容应对“银杏叶事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七是有效防止了虎头蛇尾和地方保护,召开了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案件查处工作协调会,对案件的定性查处法律适用做了分析讨论,发出了《关于切实

2 浅析企业资金链管理

INDUSTRIAL ECONOMY 浅析当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 ■冯亚静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09) 08-191-02 摘要资金链管理的理论,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现状,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资金链管理房地产企业 2008年下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及金融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由多年来的供销两旺走入了市场观望阶段。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被市场繁荣所掩盖的资金链显现出了脆弱的一面。万科地产开始了降价促销、发债融资,向同业诠释“现金为王”的生存法则。据称,万科“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地产等行业龙头,也纷纷成为万科的“难兄难弟”。在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就是资金链。“资金链接不上,大开发商也可能猝死”2009年开春以来似乎有多种迹象显示楼市正在回暖,1-4月销售量有所回升,价格也有所回升,有些开发商甚至已经开始涨价,开发商现金回流较金,资金充裕。对此,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却表示,现在判断房地产市场回暖为时尚早。他还指出,资金将成为房地产企业在本轮调整中生存下来的最关键因素,并预言会有大开发商在这轮洗牌中倒下。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管理不但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概述 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链条,涵盖了投融资、业务组合等多重内涵。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是指房地产企业的项目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到房地产销售整个过程中资金的流动过程。房地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从批租、开发到销售都要占用大量资金,由于开发商自有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房地产大型项目对资金的需求,所以房地产开发通常需要大量外部融资。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主要环节:(1)资金来源环节:银行、金融公司、机构及投资者、房地产合伙基金、房地产投资公司(2)资金使用环节:土地使用权、开发商、建筑商、管理运营商(3)资金回流环节:终端客户、消费者。 其运动过程为按开发顺序可分三个阶段——土地批租阶段、房地产开发阶段和房地产租售阶段。第一阶段涉及向土地储备中心支付的土地储备资金和取得土地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其资金一般来源于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第二阶段涉及开发商预热项目的开发资金和项目施工中的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开发商自有资金,此外还有房地产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第三阶段主要涉及购房资金。来源于购房者自有资金和从银行获得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二、当前经济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受国家宏观政策及金融政策的影响大 2007年,央行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2008年,央行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一系列措施影响下,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速双双回落。同时央行出台一套住房及二套住房区别对待的按揭贷款政策等。受宏观政策的影响,购房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房地产销售量出现下滑,至2008年末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年末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因结算工程款及银行贷款到期,资金链破裂。 2008年末至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政府出台的各类税费和利率优惠政策极大的降低了购房成本。自2008年10月27日起,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自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2009年各银行也放宽了二套房产贷款政策。建行规定:只要购买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各方面条件都符合银行要求,可申请到最优惠的2成首付和7折优惠利率;而购买非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最低可申请到3成首付和8折优惠利率。而工商行规定:原来购房贷过款的,现在已结清贷款的则不计算套数,参照第一套贷款利率及首付款比例执行。现在还有贷款未结清的,则看首套房的人均居住面积,如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可视为第一套;有第一套住房但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的,按风险合理确定。除受到刚性购房需求释放的影响,上述政策也进一步推进了楼市“小阳春”的来临。2009年1-4月房地产业销售收入的实现已超过2008年销售收入全年的总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2.融资手段单一,盲目融资忽视融资风险 首先,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我国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融资创新理念,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面对一些新型的融资工具缺乏尝试。研究显示,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就意味着一旦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减少,房地产商就不得不面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当银行信贷规模紧缩时,无其他融资途径替代。其次,房地产企业对未来风险考虑不全,“短贷长投”使资金链易断。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最关键问题是短贷长投的问题,投资周期比贷款周期长得多。第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时较为看重融资成本而往往把融资风险和融资效益放在次要位置,只顾短期效益,忽视长期融资效益。 3.资产负债率高,极易受到系统风险影响 1997年-2008年,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0%左右,一旦经波动或受其他因素影响,销售形势不佳,将直接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使企业徘徊在破产边缘。 4.对资金链缺乏系统管理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模式普遍为:置地——建造——销售,由于项目竣工结算时间的变化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的起伏,盈利预测相当困难,资金来源无法准确预 191 8 2009

资金链断裂危机频发-五大因素成为压死企业的稻草

资金链断裂危机频发-五大因素成为压死企业的稻草 在多年的激进与扩张之后,是到反思与重构企业财务战略的时候了。如果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过去繁荣时期惯常的运营、投资的轨道和方法进行改善,就可能引发现金流的困局,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死亡。 一场企业倒闭潮席卷了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和长三角,更多的企业则陷入现金财务危机,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资金链断裂”。 万德资讯的统计显示:中小板公司200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36.42%,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7.08%。但同时现金流净额大幅减少。268家中小板公司中共有130家公司2008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268家公司2008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合计为-2.98亿 元,2007年同期则为85.16亿元。 这是一个令人堪忧的情况。现金是企业的生存之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根据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经济报告,2009年经济基本面还将进一步恶化,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已经调低了对中国经济2009年的预测,这也意味着企业资金链吃紧的状况短时期内将无法得到缓解。 资金链的五种死法 《中欧商业评论》研究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数十起企业现金流断裂倒闭或财务危机的案例,我们认为,当前普遍发生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可以归为营运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负债难以归还导致的流动性枯竭、对外担保贷款给自己企业造成被动、以及投资失误等五方面因素。以上五类因素已经成为压死企业“骆驼”的主要“稻草”。 营运资金不足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新破产法实施后成为“最大企业重整案”的中国金属(FerroChina,以下简称“中国金属”)停产案可以作为运营资金链条断裂的经典案例。 中国金属是一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总部在苏州、在新加坡上市的台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中国金属系企业的20余名台籍高管突然集体返回台湾,事先无任何预警,旗下5家子公司全面停产。次日,中国金属在新加坡发出的公告显示,公司无法偿还约7.0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本贷款,其已经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类借款高达52亿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国金属正式停牌至今。 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中国金属2007年实现销售113亿元,税收1.7亿元,净利4亿元,镀锌板产量超过鞍山钢铁公司,在全国排名第二。 中国金属依靠投资银行的融资,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以及海内外各路资本的支持,实现了“裂变式的成长”。即使在法院主持重整阶段,连债权人都认为中国金属的市场前景并不差,而导致企业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和激进的财务战略。

资金链断裂的原因现状和对策

入秋季以来,通过媒体报道透漏出,温州不断有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老板跑路跳楼新闻不断,且大有蔓延之势,一时间全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因为温州几乎家家户户参与高利贷游戏中,影响面之大不得不令人担忧,也正是因为如此,竟惹得温总理在国庆期间顾不上休息,亲自到温州过问解决方案。温州一直是巨量游资活动的大本营,何以造成如此局面?之前有人在媒体大造舆论,将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归结为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所以才会借高利贷。可是民众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发觉:“不对,中小企业从来就不是靠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银行也从来不曾对中小企业广施恩泽,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和内生性增长。”既然以前不是靠银行贷款进行企业发展,何来现在银根紧缩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之说?那么什么才是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断裂的罪魁祸首?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首要原因是挪用企业经营资金参与赌博投机失败近些年来,以温州为代表的各地游资,在全国各个商业领域不断兴风作浪,房地产是最典型的代表,温州炒房团赫赫有名,在各个城市掀起一个又一个波澜,所过之处,当地房价无不应声大涨,可以说,中国房价近几年疯狂上涨,温州等地炒房团“功不可没”。另外,在各类大宗商品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食品领域,有哪一个战场缺少了温州游资的足迹?金属、煤炭、粮食、

大蒜、绿豆。。。。。。,无不被炒翻了天,老百姓怨声载道。而去年以来,随着黄金白银行情的热络,温州资金又蜂拥而至,君不见时不时有媒体报道温州客买黄金都是上百万千万的下单吗,而各家地上地下的黄金白银期货经纪公司中,无不充斥着温州的巨额资金。大量中小企业经营资金被挪用投机赌博,走上了崩溃的不归路。有心人不妨再想一想,为何资金链会在秋季以来断裂?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入秋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更加低迷,房价下跌趋势确立,而在世界债务危机的影响下,股市、大宗商品、黄金、白银几乎所有投机赌博市场均恐怖暴跌,而在这些领域赌博的温州中小企业巨额资金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保证金交易市场上,爆仓者比比皆是。扪心自问,温州有几家中小企业没有将经营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又有多少企业未涉足投入股市、大宗商品、黄金白银等投机赌博领域?当赌博失败,企业经营周转资金不足时,高利贷就成为其铤而走险的不二选择。二、企业错判形势,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当市场疲软时,库存积压无法回笼资金温州中小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不在少数,前两年外需强劲时,企业订单饱满,开足马力生产仍不能满足需求,造成过于乐观的预期,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产能成倍增加。但是,缺乏国际视野的企业主们未能看清国际经济形势,低估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力度和时间,当欧美订单大量减少时,企业经营困境顿

合同法破产法案例分析

法学专业《商法》案例分析报告 “张军与安徽国茂建设置业有限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例分析班级:法学122班姓名:徐强学号:51 成绩: 案件来源 1、案由:张军与安徽国茂建设置业有限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 2、案件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2014/5/27访问(案号:(2012)滁民一初字第00065号) 裁判要旨 1、张军和国贸置业公司签订的3份《商品房买卖合同》成立; 2、《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开始后,应当成立破产清算组接管被清算公司的全部财产,并代表该公司参与诉讼等事务; 3、破产清算组可以决定被清算公司在被法院受理破产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但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 4、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对国贸置业公司显失公平,因此破产清算组可以解除合同; 5、破产清算组决定解除合同的,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对方可以按照一般债权申报;

一、案情简介 原告:张军,男,1971年9月30日出生,汉族,个体户。 被告:安徽国茂建设置业有限公司。 受理法院: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2年1月12日,张军与国茂置业公司签订了3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其购买国茂置业公司开发建设的坐落于天长市冶山路东、千秋大道北侧上城风景3幢104、105、106、107号,5幢112、113、114、115号,6幢118、

119、120、121、122、123、124号商品房,合同单价每平方米3229元,并于同日到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了涉案共计15套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张军则于2012年1月13日、1月16日分三次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国茂置业公司支付购房款共计10052135元,国茂置业公司于2012年1月12日向张军开具了三张收款收据。上述合同约定的交房期限到期后,国茂置业公司未按期交付,张军遂向本院起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交付房屋并承担逾期交付违约金。在本案审理中,国茂置业公司于2012年11月13日向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双方所签订的共计13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其中包括本案的3份)并被受理。2013年4月2日,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法院根据国茂置业公司的申请,裁定受理国茂置业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并指定国茂置业公司资产清算小组为国茂置业公司破产管理人。2013年6月22日,国茂置业公司破产管理人向张军邮寄送达解除合同的书面通知,并告知张军如合同解除产生损失的,可依据损害赔偿请求权向管理人申报债权。2013年6月24日,张军就涉案标的向国茂置业公司破产管理人书面提出情况反映,认为其所购房屋为物定物,不属于破产财产,要求交付涉案房屋。2013年8月21日,天长市人民法院作出(2012)天民一初字第02170-3号民事裁定,准许国茂置业公司撤回对张军要求撤销双方所签订的共计13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起诉。本院在庭审中向张军释明如国茂置业公司无法履行合同其可变更诉讼请求,但张军未予变更。 国茂置业公司在同一小区开发销售的商业门面房在同期销售单价为每平方米16000元至26000元不等。 二、审判情况

____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成因分析

会计学专业 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成因分析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导师姓名 二○一三年九月二日

摘要 自2011年4月份开始,温州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开始暴露,进入到9月份,掀起了一股资金链断裂的风潮,大批民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企业纷纷关门倒闭,企业主弃债而逃。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近期的“吴英案”。此次温州大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表面上看是由于无法偿还民间贷款的高额利息引起的,但究其根源则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资金链断裂不仅对某些微观经济主体造成巨大打击,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影响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资金链断裂己经成为民营企业生存的一大隐患,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温州老板跑路事件为例,对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资金链的相关理论及资金链断裂的危害,其次对温州老板跑路事件引出民营企业资金链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盲目投资、融资渠道狭窄等方面分析造成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资金链”断裂盲目投资融资渠道狭窄

1 引言 2004年因银根趋紧、监管加强导致德隆、三九“资金链”断裂而倒塌。2006年华北地区最大的超市“家世界”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2008年素有“缝纫机大王”的飞跃集团、合俊玩具厂相继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而从2011年开始,温州民间信贷混乱导致大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携款潜逃,最终导致一些民营企业的破产倒闭,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经济领域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现象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离开了资金,就像人离开了血液一样,没办法生存。企业能否正常经营,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金链”是否能够顺畅地运转。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货币资金投入又体现在“资金链”上。“资金链”是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一切运行与周转都离不开资金,企业价值链是否合理有效,最终都会体现到“资金链”上来,而且由于货币资本既作用于其生产经营的开始,又作用于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既支持企业的营运资金循环,又支持其扩大再生产,因而“资金链”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资金链”断裂己经成为企业生存的一大隐患,“资金链”断裂不仅对某些微观经济主体造成巨大打击,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影响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资金链”的完善是企业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要理解资金链的实质,加强资金链管理。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成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内部控制、盲目扩张、随意担保等方面分析造成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深层次原因,为民营企业防范“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策的提出提供了借鉴意义。 2 “资金链”的相关概念 2.1何谓“资金链” 在学术界,对“资金链”的含义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没有提出“资金链”的确切含义,而是对与其相近的概念“价值链”、“供应链”进行研究。 最早提出“价值链”概念的是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教授。他认为企业需要了解既定的价值链条中各种活动彼此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而约翰·山科和维杰·高威达拉翰进一步拓展了“价值链”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将自身的“价值链”放到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去考虑、审视,从最初的原材料到最终的使用者。同时,企业必须要对居于“价值链”相同或相近位置的竞争对手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制定能够保证企业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的合理战略,而该战略将会对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他们将“价值链”分析转化为一种实用的决策分析工具。英国皇家银行学会编著的《信用风险管理》一书也对“供应链(价值链)”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列出了典型的“价值链”结构: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制造商—成品制造商—最终消费者。[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