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谈纳兰性德的词学观

湖北孝感高级中学周雁

纳兰性德的词,因其真切自然地风格和悲凄哀婉的情调,一直受人关注,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词史上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他的词中找到感情的共鸣,获得清幽纯粹的心灵感受。纳兰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怪异的矛盾体,与出生不相称的行径及伤感,引起无数人研究追问的兴趣。他充满哀伤的行吟动人心弦,凄楚悱恻。纳兰像长于汉学土壤之上的异域之花,清香素雅,以其不是雕琢、自然纯粹的美独自绽放三百多年,“别样清幽自然标格”呈献给读者无数美好的美感享受。淡妆素裹的风格,“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不尽深情,赋予了纳兰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词史不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纳兰性德生于1655年,当时满族入关君临天下仅十一年,满族作为一个马上民族,骑射为其根本。入关前,汉文化对“后金”的影响渗透微乎甚微,满族奠基人努尔哈赤能读汉文小说,努尔哈赤的近臣子侄中惟皇太极略通文字,同族中甚少有人识字。自建立清朝后,出于政治及社会发展需要,清统治者开始重视学习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满族文化的建设是从清朝建立之初逐渐起步的。如此文化背景下,纳兰性德无疑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满清子弟中,性德为其间翘首,“八旗词家,首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在清代词史里,纳兰之成就也举足轻重,“依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其年、容若鼎足词坛”,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叙述清代词人,当以纳兰性德为始,词最有名,为清代词人之冠”。纳兰词的文学地位已是毋庸置疑,以一初入中原的满族贵胄公子,能在名家辈出的词坛占得一席之地,除去天赋禀性——即诗人气质,顾贞观曾说他“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并不能善怨……容若天资超逸,攸然尘外”,也有时代大背景的原因,康熙重视学习汉文化,并且当时满汉之防有所松动,而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创作成就及词风形成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纳兰是一位早慧词人,“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在童子时已语出惊人,十四岁通六艺,十五岁入太学就读,十七岁中举后由国子监祭酒徐元文引荐给其兄徐乾学,这段师生缘持续至容若去世。徐乃清初大儒、明末清初著名汉儒大师顾炎武的外甥,这种师承关系,对性德接受汉儒文化传统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六要,众经史诸子、百家源流,如行者之得路”,而《通志堂经解》的编撰更是直接得益于徐。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加之名师教诲,使得纳兰对华夏文化掌握娴熟,“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诸多文体中,又尤醉心于词,“喜作诗余,禁之难止”,其词被认为“哀感顽艳”、“纯任性灵”,而中国的诗歌传统是悲且雅,“自屈原以降,特别是汉魏六朝时期怨幽悲之音不绝,所谓无怨不成诗仿佛成了诗歌创作的底蕴,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调特点了”英国作家利顿·斯托雷奇也在读《中国文学辑萃》后说“读了这诗集,发现中国的古典诗中普遍地有一种感伤、忧郁的气氛……中国人的忧伤是很细致很深沉的,忧郁似乎是中国诗歌的基调”。

在几千年的文学发展中,汉族文人逐渐形成了以悲愁为美的艺术心理,强调诗穷而后工,悲愁方感人,“无怨不成诗”成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普遍倾向。接

受汉文化影响的性德,自然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受到这种情调的影响,从而使这种哀感流于笔端。纳兰性德又与江南落魄才士,如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秦松龄、陈维崧、朱彝尊、吴兆骞、张纯修等相交,诗词唱和,他们学问淹通,却多潦倒失意,有志难伸,有才难展,因此多有感时伤时、悲怆哀抑之语,纳兰置身其中,不能不受到他们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他在七古《填词》诗中阐述了他的词学思想:“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醉醒,美人香草可怜春”。他认为词的内容应与诗一样,“欢娱工”不如“忧患作”,这与“穷而后工”、“悲愤出诗人”之意相近。纵观他的350首左右词,正是这一观点的实践。词人张德瀛称“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为容若自道甘苦之言。由此可见,纳兰词作中的愁苦之音颇受汉文学家感伤情绪的认同之影响。

纳兰词又非豪门公子哥的闲愁,也非为赋新词强说愁,他的词自然真切,笔端字里尽是真情吐露,有评“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以口写心,决不再用理论去加以斫削模造。所以清新秀俊,自然超逸,情词俱胜,无懈可击”,“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严迪昌在清词史中也说“赤诚醇厚,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话拔拔地吐露到了纸上。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以真情人词,坚持词应抒发感情、表现感情之理论的结晶。纳兰于词推崇南唐李煜,他的词也常被人同李后主词相联系,“饮水词人,重光后身也”,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贵重和适用构成了他词学主张的主要方面,纳兰曾说:“仆少知操觚,既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他认为致语、言情、音调三个方面是《花间》的贵重部分,抒发感情、寄托性情心志是宋词的适用部分,他的词也因此被认为才气不足。确实,纳兰词以真情入词,绝少晦涩费解的典故。如《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声。”纯以自然之语出之,却真切动人,写尽了远处边塞的寂寞和思家的悲愁。

这种直抒性灵的词学观一定程度上受到晚明情观,特别是李贽;“情感自然论”和汤显祖“唯情论”的影响,“强调情感的自然性,既主体情感的自然特性和自由表现”。他的挚友顾贞观的词学理论无疑对他也有深刻的影响。顾贞观,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晚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曾孙。康熙十五年时入京,馆明珠家,与纳兰性德交,成生死之友。顾词追求清新自然的,自出机杼的境界,曾受业于顾的杜诏在《弹指词》序中说:“若《弹指》则极情之致,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词之集大成者也。”顾贞观赠予吴汉槎的《金缕曲》(季子归来否)声声血泪、肝胆俱透,正是“极情之至”的产物。纳兰的艺术特点与顾词的“极情”不谋而合。这一点,前人早有察觉,“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固不必刻画花间,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情致与弹指最近,故两人遂成莫逆。”顾贞观自康熙十五年由徐乾学引荐于纳兰,二人相交十余年,其间诗词唱和、书信往来、煮酒吟诗。作为清初重要词人,有江南三绝之称的顾贞观对纳兰的影响自不待言,顾也不讳言这一事实,在致陈聂恒的信中说道:“容若尝从容问余两先生意指云何,余为述倦圃之言曰;“词境易穷。学步古人,以数见不鲜为恨;变而谋新,又虑有伤大雅。子能免此二者,欧秦辛陆何多让焉.”客若盖自是益进。”

纳兰词的哀婉有传承汉儒文化的悲凉基调之处,这与他苦学汉学、刻意追求相关甚密,师从汉学大师、结交江南文士、耳濡目染各家之言,对他词风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内有情才可以发乎于外,否则就失之于空洞叫嚣。纳兰词自然不雕琢、能纯抒性灵,“未染汉人风气”、“无矫饰之弊”,恐怕是因为他有赤子般深情的缘故。

《如梦令》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如梦令》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作品介绍】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此词描创造了千古壮丽的大境界,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原文】 如梦令① 万帐穹庐人醉②,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③。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④。 【注释】 ①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庐:圆形的毡帐。 ③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话译文】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创作背景】 此词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时年作者二十八岁。即使扈从圣驾风光无限,但东巡营塞此时正驻扎在白狼河畔,无垠天际、摇曳星影以及浪河的涛声都激起作者对家园的思念,思归折磨着诗人,因而作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赏析】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忆江南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原文译文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

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一)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一)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干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

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人风气-之评的认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 人风气"之评的认识 作者:李红雨, LI Hong-yu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北京,100081 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30(6) 参考文献(24条) 1.况周颐蕙风词话 1986 2.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1979 3.王国维人间词话 1995 4.徐乾学通志堂集序 1979 5.许宗元中国词史 2001 6.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自序 2001 7.胡薇元岁寒居词话 1986 8.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丛录 2001 9.朱彝尊紫云词序·曝书亭集 2005 10.纳兰性德赋论 1994 11.纳兰性德填词 1979 12.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 1979 13.周太玄倚情楼词话 1914(02) 1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1986 15.纳兰性德拟古(四十首之十五) 1979 16.纳兰性德与梁药亭书 1979 17.冯金伯词苑萃编 1986 18.梁启超渌水亭杂识跋 1989 19.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1979 20.张涛;杨雨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纳兰性德和他的清初第三派 2009(02) 21.谭献复堂词话 1986 22.纳兰性德原诗 1979 23.王易词曲史 2001 24.陈廷焯词坛丛话 198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016346161.html,/Periodical_znmzdxxb-rwshkxb201006029.aspx

纳兰性德诗词

纳兰性德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海,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伴。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却茶靡,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杆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吹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行来渡寺失题名 驻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劳劳尘世几时醒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李翠翠 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 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

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 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 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

纳兰性德词

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疏帘犹是隔年垂,半卷夕阳红雨入,燕子来时。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 ——纳兰容若《浪淘沙》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纳兰容若《荷叶杯》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纳兰容若《清平乐》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纳兰容若《蝶恋花》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同信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瓣看。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容若《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纳兰容若《采桑子》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纳兰容若《踏莎行》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东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纳兰容若《南歌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党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纳兰容若《采桑子》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春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索辛苦况相关。 ——纳兰容若《浣溪纱》 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 ——纳兰容若《浣溪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纳兰容若《生查子》

纳兰性德诗词名大全

如梦令清平乐青衫湿生查子相见欢昭君怨如梦令如梦令 长相思相见欢清平乐弹琴峡 题壁 鹧鸪天 生查子鹧鸪天鹧鸪天点绛唇咏风兰点绛唇蝶恋花木兰词卜算子新柳采桑子采桑子酒泉子蝶恋花 采桑子画堂春浣溪沙浣溪沙 采桑子采桑子采桑子采桑子 采桑子采桑子临江仙寒柳减字木兰花 柳枝词秣陵怀古浪淘沙菩萨蛮 采桑子采桑子浣溪沙记征人语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浪淘沙河传采桑子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蝶恋花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高楼望月菩萨蛮菩萨蛮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盛京满庭芳 浣溪沙梅花落江行临江仙 于中好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 妇生辰 如梦令如梦令金缕曲慰西溟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浣溪沙眼儿媚咏梅汤泉应制 扈驾西山朝中措拟冬日景忠山应 制 摊破浣溪沙 浣溪沙姜女庙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踏莎行浣溪沙 蝶恋花谒金门减字木兰花新 月 虞美人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浪淘沙望海好事近山花子清平乐采桑子浣溪沙浣溪沙生查子荷叶杯浣溪沙浣溪沙菩萨蛮虞美人秋夕信步临江仙虞美人曹子建七哀拟古折杨柳拟古 梦江南虞美人虞美人鬓云松令 沁园春南乡子天仙子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玉连环影落花时采桑子采桑子九日 南楼令塞外重九点绛唇黄花城早望菩萨蛮菩萨蛮 清平乐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于中好于中好 于中好百字令宿汉儿村浣溪沙浣溪沙 浣溪沙浣溪沙南歌子古戍风流子秋郊射猎清平乐琵琶仙中秋望江南咏弦月浣溪沙 赤枣子临江仙景山蕉园 净业寺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 荪友 梦江南清平乐忆梁汾 渔父于中好咏史采桑子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临江仙孤雁汤泉应制汤泉应制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扈跸霸州雄县观鱼柳条边班婕妤怨歌茅斋芳树密云 古北口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拟冬日景忠山应 制 山海关 兴京陪祭福陵玉泉十二韵玉泉南海子南海子南海子汤泉应制入直西苑 菩萨蛮于中好于中好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明月棹孤舟海淀拟古拟古

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 楼》原文译文赏析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清代: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译文】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赏析】

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 《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缺。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如园无此声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第21卷 第3期2007年6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21 No.3 Jun.2007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观 罗 艳 (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文坛上所获得的评价达到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他的诗歌创作观始终贯穿一个根本宗旨,即诗歌要抒写诗人的情感个性。该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实践分析了其诗歌创作观,即诗歌创作应重视情致的抒写,倡导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学古求变,反对因袭模仿。 [关键词]纳兰性德;诗歌;创作观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7)03-0074-03 On Nalanxingde!s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 LUO Yan (College of News and M edia,Xi njiang Finance University,Uru mchi,Xinjiang830012,Chi na) Abstract:Nalanxingde was a famous Ci writer of Man nationality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He was appraised the unique Ci writer in the literary field since North Song Dgnasty.His basic view about peom writing was to reflect the poet!s e motion and personality.The present paper anslyses the poetry creation viewpoint through Nalanxingde!s o wn writing practice.focusing the attention on sentimentality,advocat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maintains proper allusion, borrows archaic and pursues innovation,opposes plagiarism and imita tion. Key words:Nalanxingde;poe try;creative writing view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康熙时权臣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在创作实践与古今诗词选编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解读纳兰性德的作品,就必须对其诗歌创作观进行探讨。 一、重视情致的抒写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人就比较重视文学的抒情特征。屈原曾自述其创作宗旨在于 发愤以抒情。晋代陆机提出 诗缘情而绮靡以后,诗歌的抒情特征逐渐成为一种基本观念。纳兰性德作为一个满汉文化兼济的作家,自觉地接受了这个古代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并提出了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出自?通志堂集#,以下不做注释的引用均出自?通志堂集#的创作观),即诗歌创作要重视情致的抒写。纳兰性德重视情致的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他对花间词的肯定。他说: 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人微,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他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先肯定花间词抒情入微含蓄,继而肯定抒情内容与音调韵律语言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他借此说明创作要达到情致,必须用自然真切的语言表达出作家的内心感悟和隐蔽的情思。 其二是他努力创作了大量情致充实的作品。纳兰性德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常写愁怀恨绪的作品。妻子的早亡、友人的坎坷、时序的变迁、古今的更替,都会使他伤感不已,为此写下了不少抒怀之作,多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下面,我们不妨从他写夫妻的作品中去理解这一创作观。纳兰性德本是一个多情的人,与卢氏结为夫妻,感情一向笃厚。然而年轻丧偶,对纳兰性德是沉重的打击,纳兰性德写下许多悼亡词。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 [收稿日期]2006-10-11 [基金项目]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SH016),该文为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艳(1977-),女,甘肃清水县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应用文写作研究。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陈玉婷 学号: 11858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文 / 纤手香凝6 纳兰性德的词,没有李白“诗成惊天地,笔落泣鬼神”的震撼力量,也没有苏轼“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豪放旷达,所以它总在我的视线之外,在远离我遐思的空间里,悄悄沉寂。 直到有一天,翻开高中学生的《语文读本》,我看到了这首《长相思》,方为词中那淡淡的愁绪所感染,读完全词,那淡淡的哀愁伴随着关外风雪的寒意,已微波般慢慢渗入骨髓。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本篇即作于此时。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点出了作者的行程和路途的遥远,一个“那”字,表现出作者远离家乡马不停蹄地向关外行走时,对家乡的依恋与渴望,离愁别绪随着远行的脚步渐渐浮现。 “夜深千帐灯”,则取景新颖壮阔,它所描绘的不是一个点,或者一个面,而是开阔的立体的空间,是远距离的透视,因而一幅美丽的军队驻扎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夜晚深黛色的夜幕下,千帐竞立,万灯闪烁,该是何等的雄壮与豪迈。然而辽阔的灯光与思乡之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又在雄壮与豪迈中多了几丝雅致与缠绵,清冷与寂寞。它们让人不由自主地忆起故园窗前灯的浪漫与温馨。比起故园的灯,此时的灯多了几许寒冷,少了几许温情。 如果说上阙在对景物的描述中侵染着淡淡的思念,那么下阙则把这种思念推向极致。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枯燥,都不能让作者马上入睡。表面上看是对羁旅生活的不适应,是关外气候的恶劣,是帐外风一更,雪一更的萧瑟之声,打搅了诗人的梦。在家乡是听不到这种萧瑟之声的。实质上,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对家乡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故乡熟悉的一切在寂寞的夜晚一一闪现,使诗人辗转反侧,深夜难眠。末一句

纳兰性德词风成因试论

纳兰性德词风成因试论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族,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传世的《纳 兰词》①共收录了342首词作。王国维曾赞他“北宋以来,一 人而已”②,作为出身清朝贵族统治阶级的他,本应指点江山 意气风发,但他的作品却格外的凄婉哀伤,原因何在,一直 是后人研究的焦点。 一、政治上的矛盾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父亲是当时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母亲是皇室爱新觉罗家族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个女儿,他的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氏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是叶赫部落的贝勒,他的妹妹孟古姐姐在万历十六年嫁给努尔哈赤为妃,并生下皇子皇太极,即后世所说的清朝的建立者清太宗。此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一直十分密切。可以说,纳兰性德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统治阶级的特权,但荣华富贵并不能使这位词人驻足,相反,显赫的家世成了他一生的羁绊,一方面,他的父亲虽然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但当时与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索额图一派争权斗争十分激烈,加之他骄傲自大,恃宠而骄,越发的引起了康熙的不满,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的侍卫,清楚的看到了危机,但一方面作为人臣,他希望忠于皇帝,另一方面,作为明珠的儿子,他希望为父亲解除危机,这就造成了他在政治上的矛盾心里。另外,纳兰性德十分看重友谊,作为风雅的词人,他结交的都是一些江南布衣文人,这些人中还有很多是明朝的遗老遗少,他们不满于清朝统治,而一方面纳兰性德作为清朝统治阶级的一员,要效忠满清王朝,另一方面,作为明朝遗老遗少的朋友,他又对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怀疑,这无疑加深了纳兰性德政治上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举一个例子: 《满江红》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且耽闲殢酒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很明显,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读出纳兰不愿被“浮名束”,希望远离官场的高风亮节,以及为友人的愤愤不平,应该说,纳兰心中所有政治内心的矛盾与煎熬都可以从这首词中找到影子。 二、侍卫生涯 纳兰性德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9岁因病未能参加殿试,此后几年他奋发苦读,并拜徐乾学为师,

纳兰性德诗词集

LOGO 纳兰性饨诗词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纳兰性德”相关的作品23篇。 (纳兰性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徳) 萧萧儿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蛉下早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纳兰性徳)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己成灰。 (纳兰性徳)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结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性徳)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颱,痴数春星。 (纳兰性徳)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徳) 正是辘轴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纳兰性徳)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萸yi (茅草的嫩芽,形容美人手的洁白柔嫩)。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 (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论纳兰性德凄婉词风形成的时代原因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09.11今日南国 2009年11月(总第139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NO.11,2009(Cumulatively ,NO.139) 论纳兰性德凄婉词风形成的时代原因 陈 晨 (四川大学成都 610064) [摘要]纳兰性德出身贵族,却写出了与其身份极不符合的凄婉清丽的词。这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连续不断,社会发展停顿,文坛感伤氛围弥漫密切相关。而纳兰性德满族人的身份又使他的创作与同时代汉族文人有所差别。可以说,个人因素与时代因素结合使纳兰性德的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纳兰性德;词风;凄婉[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90-(2009)11-0095-02 [作者简介]陈晨(1986-),女,河北唐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 词在唐朝产生,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在元明两朝走向衰落。到了明清易代之际,词又出现了中兴之势:不仅词人大量涌现,而且出现多种流派。其中,纳兰性德就以凄婉清丽的词风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1655年,隶满州正黄旗。在常人看来,纳兰性德的生活是无可挑剔的。他的创作也应很难跳出吟风弄月,堆红叠翠的窠臼。然而,翻开纳兰性德的词集,300多首小令、长调,几乎无一不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凄婉哀愁的情思,即使是慷慨激昂之作也都充满了变徵之音。 长久以来,人们对他的词风的成因做了多方面分析,作家的创作总是受一定的时代影响和制约的。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的词之所以凄婉哀愁,与他的生活时代的影响密不可分。 一、政治形态险恶 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满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均比中原地区落后。康熙即位后,采用了传统的儒家政策,即重农抑商的政策治理国家。这些政策虽然在开始阶段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久而久之,这些政策“首先对封建地主阶级有利”。而工商业的发展更加受到了种种摧残与限制。特别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江南地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江南汉族士绅进行了严厉的控制。在纳兰性德生活的31年间,清王朝惩处江南汉族士绅的案件不胜枚举。与纳兰性德有密切关系的就是吴兆骞一案了。 入关之初,统治者对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采取了拉拢控制的政策。他们不仅组织官员祭祀孔子,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而且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这些政策的确得到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拥护(顺治二年初次举行的科举考试进场秀才就达三千人)。但是,清王朝在政治上逐渐从带有原始军事民主的“合议制”慢慢转向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皇权日益集中。这种转变必然通过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冲突实现。 在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斗争,清王朝面临被分裂的危险。多尔衮死后,被削爵抄家,政治上的保守势力重新抬头,某些政策又出现倒退倾向,对汉族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控制也更加严厉。于是,他们以发生在1657年顺天、江南等地的科举考试舞弊为借口,对汉族官僚地主阶级进行了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压制。涉案的主考官、考官、举人被处以斩、绞和流徙。江南名士吴兆骞就在被流放之列。 吴兆骞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吴梅村、顾贞观都曾写作了诗词表达自己对吴兆骞的同情。纳兰性德看到顾贞观写的 《金缕曲》后,被深深感动了,决定担起营救吴兆骞的重任。但是,吴兆骞一案矛盾复杂,因此营救吴兆骞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纳兰性德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先答应顾贞观以“十年为期,顾贞观再求,才又许以五年” 。终于,在纳兰性德和其他大臣的营救下,吴兆骞总算“生入玉门关”了。但这件事却给了纳兰性德电笞一样的刺激:“他知道现状必须改变,但又知道无能为 力,这一来,他只能牢骚满腹,用诗歌发泄其不平之气了”。在《简梁汾时为吴汉槎作归计》中,他写道: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也。信到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着,浮名相累。仕宦何妨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叮咛,香怜易若,玉怜轻碎。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词耳!写得如此沉重,深刻地表现了纳兰性德既同情吴兆骞,又厌恨使人无端受害的社会现实的心理。 词的下半阙,纳兰性德一面叮嘱顾贞观要好自珍重,一面又透露了自己的极度烦闷。“歌与哭,任猜何意” ,这歌与哭的真意,又不足为外人道,只好任人猜度。这一段,写得真率而又凄婉,充分显示出他在不合理的现实面前无法平静的情怀。 二、社会发展停顿 这种无法平静的情怀同样也反映在纳兰性德对传统政策的态度上。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吸引康熙,科技却吸引了康熙。作为康熙近侍,纳兰性德自然对西方科技有所接触,并记下了自己的看法: “西方历法,实出郭守敬之上,中国未尝有也。” “中国天官家俱言天河是积气,天主教人于万历年间至,始言气无千古不动者,以望远镜察之,皆小星也。” “西人风车借风力以转,可省人力,此器扬州自有之,而不及彼之便宜。” LITERARY ARTS EXPLORATION 文 学艺术探索 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