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再思考

关于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再思考

关于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再思考
关于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再思考

关于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再思考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在非中文专业类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正确定位、强化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研究、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面向非中文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①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开设十分重要,也很必要。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高校对这门课程的建设仍重视不够,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甚至有“边缘化”倾向。因而有必要对此再作探究,引起学界进一步关注和高校师生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类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课和先行课,因此,对非中文专业类学生而言,开设这

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导读:本文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是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语文即是语言文章,语文课就是让学生们学习语言的本领,让学生会说会写。而大学语文区别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语文,它不再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它的综合性更强,技能性更高。重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语文适应能力教育和实用教育,侧重在文章学、写作学、阅读学、演讲学、思维学等方面的学习。 本学期我们通过课程教学对阅读能力和日常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首先通过课前演讲环节,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于各种场合应变能力外,还与台下的听众进行了思想交流和互动,这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在以后的职场上我们需要这种能力。接着老师通过教材讲解和多媒体网站视频音频指导,不仅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作者传达的思想和表达的情感。所以大学语文需要灵活运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它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不应该把大学语文仅仅看作一门课程,而是应该学会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例如我们本学

期学的如何写请假条、计划、总结、述职报告等都会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品读散文小说也会提高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增强我们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老师来说,不单单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向学生普及更多的课外知识,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尽可能从一些当今热点时事报刊中挑选作品,达到灵活性,多样性和新颖性的统一。 当今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局限性,而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习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大学语文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之间不同的思想进行交流,就会得出新的看法,而学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课。 以上是我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见解,如有不周与疏漏,希望老师给予指教,希望语文能够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好。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强化建设阶段情况报告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强化建设阶段情况报告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立项,通过两年的建设,在网站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教案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获准为泰山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建设;2009年7月出版《大学语文》教材,2009年12月网站建设完成,所有材料上网。2009年申报并获批“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为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立项;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课程以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程特色承载了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 二、强化建设阶段成果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设大学语文以来,我们一共使用了五六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很好,但容量太大,容量大了,学生的课时又有限;有的教材在内容上与中学教材重复过多,重复多了,学生学起来又没兴趣;有的教材仅是文选本,篇与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被学生戏称为高四

语文。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尽可能做到因势利导,贴近学生需求,编写并出版了《大学语文》一书。 1、教材编写的原则 教材撰写既要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还要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吸收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精华。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尽可能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历史性与现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完美的结合。其次是融合文体结构模式、文学史结构模式和人文精神结构模式编排原则。再是重树“大语文”视角,视语文为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视语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视作品具有陶冶人们情操的功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去领会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深刻蕴涵以及体悟人生哲理。最后是建立便于学生自学的平台,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有利于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终极目标。 教材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合理定位。人为贬低和无限拔高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学语文课程就其性质来看,虽说是公共基础课,但它有读书明理的功能。读书明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所谓“读书明理”指的是读文学书,明做人之理。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学既是中国人作为启蒙教育、人格教育的基础课,也是中国文人进入仕途的必修课的原因所在。文学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到佐证。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撰教材时相应增加一些历代优秀的文学篇目,也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

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在给学生带来心灵滋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引导人格,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2、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学习任务及职业能力

《体育与健康》慕课课程期末考试及答案

问题 1 得 2 分,满分 2 分 下面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 答案: A. 环岛骑行 B. 卧推 C. 仰卧起坐 D. 拉丁舞 回答反馈: 答案: B 问题 2

得 3 分,满分 3 分 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排球比赛? 答案: A. 9 人制排球 B. 软式排球 C. 6 人制排球 D. 沙滩排球 回答反馈: 答案:CD 问题 3 得 3 分,满分 3 分

根据打法的不同,网球选手有哪些类型? 答案: A. 底线防守型 B. 底线进攻型 C. 发球上网型 D. 综合型 回答反馈: 答案:ABCD 问题 4 得 2 分,满分 2 分

“动起来”计划由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2奥00巴9 马年于发起并创立。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错误 问题 5 得 2 分,满分 2 分 最大摄氧量(VO2max )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心肺功能水平的金标准。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正确 问题 6 得 2 分,满分 2 分

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正确 问题7 得 2 分,满分 2 分 热环境下运动会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运动性热疾患,例如中暑、热痉挛、热衰竭。 答案: 对 错 回答反馈: 答案:正确 问题8

得 2 分,满分 2 分 1895 年,由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答案: A. 威廉·G·摩根 B. 保尔·黎伯 C. 詹姆斯.奈史密斯 D. 威廉姆斯 回答反馈: 答案: A 问题9 得 2 分,满分 2 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周萍)

大学语文教案 周萍 2007年7月修订 目录 教学大纲 讲义 绪论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周萍) 一、蒹葭(《诗经》) 二、涉江(屈原) 三、短歌行(其一)(曹操) 四、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六、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七、长恨歌(白居易) 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理论专题:怎样提高语文素养(周萍) 九、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十、山园小梅(林逋) 十一、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十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十三、长相思(纳兰性德) 十四、雨巷(戴望舒) 十五、毛泽东词二首(毛泽东)

十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七、回答(北岛) 理论专题:诗歌的人文关怀(周萍) 十八、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十九、苏秦佩六国相印(《战国策》) 二十、论语·学而(《论语》) 二十一、秋水(庄子) 二十二、学记三则(《学记》) 二十三、谏逐客书(李斯) 二十四、垓下之围(司马迁) 二十五、朋党论(欧阳修) 二十六、谈读书(朱光潜) 二十七、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三十、论快乐(钱钟书) 理论专题:文学与人生(周萍) 三十一、席方平(蒲松龄) 三十二、宝玉挨打(曹雪芹) 三十三、离婚(鲁迅) 三十四、沉沦(郁达夫) 三十五、风筝飘带(王蒙) 理论专题:文学与审美(周萍) 三十六、长亭送别(王实甫) 三十七、游园(汤显祖) 三十八、屈原(郭沫若) 三十九、茶馆(老舍) 理论专题: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周萍)综合练习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政治与行政学院、文法学院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是为继续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一门通识教育课。其主要任务是: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学习大学语文的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编诗歌 诗歌概述:了解诗歌的产生与发展、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欣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创作。 1、《蒹葭》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介绍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从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和手段、教案队伍、课程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性质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地必修课之一,它地性质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地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地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将美育、德育和智育相交融地一门综合课程,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地位. 教育部高教司地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地目地和意义做了这样地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地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地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地发展趋势,为我国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地高质量人才.”因此,我们理解地《大学语文》课程作用有以下几点: <1)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地表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2)大学语文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地审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充实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审美性、人文性、人格情操上得到陶冶. <3)大学语文可以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地要求. <4)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地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地理念把握职业教育地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表达、写作、鉴赏、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地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地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地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地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地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地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大学语文地作用不是单纯地“职业能

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 基础部郭孔生 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

展的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X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课是我校面向本科学生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为一体的课程。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国诗文的历史源流与流变; ●中国文学史; ●部分“原典“及各时代的文学精华; ●重庆的抗战文化和革命文化。 2.能力目标 ●对中国文人先贤的人格传承; ●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可以拓宽渠道,如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 QQ日志,博客等学生乐意为之的载体作为拓展平台); ●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的评点(如流行歌曲从罗大佑到周杰伦,影视文学 从《卧虎藏龙》到《断臂山》,对流行文化人余秋雨、易中天、于丹的看法评论等); ●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编写红色短信,颂红色 乐章,讲红色故事等); ●参加朗诵、演讲、辩论及征文比赛等活动(可配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来 开展)。 (三)参考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汲取传统的讲述法、阅读法、启发引导法精华的同时,尤其注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比如: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六步训练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基础训练的单元教学中运用,特别是在知识讲解和案例介评这两个步骤中运用。另外在阅读指导和能力拓展中也灵活运用。 (2)引导文教学法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尔雅慕课《形象管理》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慕课《形象管理》期末考试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a1613583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首页 | 王雪瑶 首页任务进度资料通知考试讨论答疑 形象管理 返回 形象管理 姓名:王雪瑶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奥黛丽·赫本最经典的造型是()。(1.0分)1.0 分A、 小黑裙 B、 铅笔裙 C、 小西装 D、 风衣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个人风格的影响因素中()。(1.0分)1.0 分A、 性格特征的比例最大 B、 身材特征的比例最大 C、 脸部特征的比例最大 D、 三方面的影响比例一样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以远为尊”指的是()。(1.0分)1.0 分 A、 远离主人的座次为尊 B、 远离门的座次为尊 C、 远离墙壁的座次为尊 D、 远离景观的座次为尊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冬季型的色彩搭配原则是()。(1.0分)1.0 分A、

不宜穿黑色和藏蓝色 B、 相邻色搭配 C、 色彩对比强烈 D、 浅色为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挑选衣服是应该注意的三个标准是()。(1.0分)1.0 分A、 喜欢的、适合的、价格合理的 B、 价格合理的、适合的、需要的 C、 喜欢的、适合的、需要的 D、 喜欢的、舒适的、需要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下面哪种颜色的针织衫出现的频率最高()(1.0分)1.0 分 A、 灰色 B、 蓝色 C、 白色 D、 黑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给客人上茶时做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泡茶前用热水烫一下茶杯 B、 给一次性杯子配上茶托 C、 茶水适当 D、 多放茶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关于中性色v领套头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 V字领套头衫有拉长脖子的视觉效果 B、 脸宽或者脸圆的人比较适合V领套头衫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第1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郭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 519087) [摘要]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问题争议颇多,有“人文论”、“文学论”、“文化论”、“工 具论”等。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大学语文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应为:面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现状,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和把握,也要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实现这个功能目标,需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课程定位;文化素养;实用语文能力[中图分类号]H1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1-0079-05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3-01 郭海军(1964-),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 “语文”的出现,距今已近七十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学堂,从西方引进教学理念和课程教材,只以当时称作“国文”的课程来教授中国历代古文。 “五四”以后,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改设“国语”,教材多选用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口语特点鲜明。中学虽仍开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语文” 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却因抗战爆发而被迫终止。建国后,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此建议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纳并推向全国,自此,“语文”成为中小学的一门主课。而“大学语文”在建国前,则被称作“大一国文”或“大学国文”,20世纪50年代曾短暂恢复。 1980年8月,徐中玉、匡亚明两位先生联合倡议,在全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自此,这门课在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中,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曲折路程,有成就,也有很多未解的难题。由于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及教学效果等的认识存在太多的差异,使得很多高校把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变为选修课,有的甚至停开。一时间,大学语文课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鉴于这种现状,《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媒体在2004年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课程的文章, 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进而有关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大学语文被国家重视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至此,由于国家法规性文件的硬性规定, 在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已无争论。 然而,大学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如何教?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对于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层次的非中文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应不应该有所变化?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特色体现在哪里?所有这些问题,显然需要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内部来寻找答案。 一、争议与问题 回顾近些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颇多争议,大都集中在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认为大学语文应定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1期2012年3月 Vol.19No.1 Mar.2012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及想法

对大学语文的感想及建议 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大学生阅读数量少,主动性差,造成文史知识匮乏,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思考问题简单、肤浅,急需加强大学生语文素质教育。一些高校里的老师说,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不喜欢阅读中国历史书籍和古典名着。很多学生知道的和阅读过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少得可怜,文学欣赏水平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缺少真知灼见。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会人云亦云,因为学生读书越来越功利,不考试、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书不会主动阅读。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字功底和文学、历史学知识积累,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辨别能力都受到影响。有的连毕业论文甚至请假条都写得不规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重视大学语文是必要的。 通过上大学语文这门课,让我有一些不同的体会。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思考,有灵感的迸发。大学语文的侧重点不再是逼迫我们去背诵和记忆某篇课文的知识点,而在于比较系统的掌握语言和文化的规律,它不再是枯燥无味,而让我们放松绷紧的神经,感到轻松快乐,如同是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大学语文并不具有像英语那样的“实用”,也不可能直接作为升学、出国、就业的敲门砖,但良好而准确的汉语表达在学习和工作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是长久的,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语文的运用。 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增强应对竞争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机制的改革,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挑选考试很苛刻,要想在就业市场获得理想的职位,只有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大学语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提高人文素养。 我觉得丰富教学形式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家都知道中学语文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教学形式趋于模式化,单一化。大学里老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型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甚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而置身相关的社会实践亦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形式。 如果在学校和社会上试行汉语能力等级考试,如同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把“大学语文”的教学也纳入考级制度,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素质的提高。

慕课测试题答案

1计算之树中,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是怎样概括的?________。 A.程序执行环境—由CPU-内存环境,到CPU-存储体系环境,到多CPU-多存储器环境,再到云计算虚拟计算环境 B.网络运行环境---由个人计算机、到局域网广域网、再到Internet C.元器件---由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上述全不对 正确答案:A

2计算之树中,网络化思维是怎样概括的________。 A.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B.机器网络、信息网络和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化社会 C.机器网络、信息网络和物联网 D.局域网络、互联网络和数据网络 正确答案: B

3人类应具备的三大思维能力是指_____。 A.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B.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和计算思维 C逆向思维、演绎思维和发散思维 D.计算思维、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 正确答案:B

4如何学习计算思维?_____。 A.为思维而学习知识而不是为知识而学习知识 B.不断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思维转换为能力 C.先从贯通知识的角度学习思维,再学习更为细节性的知识,即用思维引导知识的学习 D.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D

5自动计算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_______。 A.数据的表示,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 B.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与自动存储 C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自动存储和计算规则的自动执行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6计算机器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_______。 A.能够辅助人进行计算,能够执行简单的四则运算规则 B.能够执行特定的计算规则,例如能够执行差分计算规则等 C.能够执行一般的任意复杂的计算规则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 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09-09制订)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三、课程类型:公共课 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三年制) 五、学时:28学时 六、前修课程:语文 七、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 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 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 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 (一)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基本思路

谈谈学习《大学语文》的感受与收获

进入大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改变,尤其表现在上课上,以语文为例,高中语文课目标明确却死板,惟高考马首是瞻,上课确实收获不少,但却很累,身心俱疲。到了大学,我获得了解放。大学语文课,自由的风气、多样化的上课方式、新奇的思想,令我既兴奋,又倍感恐惧,一种来自于十多年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潜意识的不安。一开始竟不知所措。偌大的教室空着许多座位,一堂课结束后学不到多少知识,翘课者比比皆是,这一切着实让我感到很讶异、很迷茫…… 后来,我开始学着适应,适应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呼吸规律。竟发现,大学语文是这么有意思的一门课。大学语文,没有专业课那样的专业性要求,因而不会感到“鸭梨山大”;没有外语课那样要求基础和爱好,因而不会听不懂、焦躁茫然;没有思政类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样虚伪,因而能更真切的认识自己……总之,语文是一门趣味十足的课程,大学语文更是一朵绽放在众多大学课程里的“奇葩”。在大学的语文课上,我不必再苦背唐诗宋词,不必再为默写抽查而苦恼。我可以同名家进行交谈,只须通过他们的作品。我可以神游古今,可以驰骋疆场,只要我愿意。 说起语文老师,大学语文老师就像导游,途中看什么风,怎么看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都由自己说了算;而高中语文老师则像领导,仗着一种莫名的威势,指挥我们“东征西讨”。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语文课确实让我收获不少,人生哲理、处世方略等自不必说,就连同一句话的解释也不同,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学前,一直被告诉的翻译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而在大学里,听到的解释却为“温习旧的知识,并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反映出二者教育目的的区别,高中语文讲“守成”,大学语文要“创造”。老师说,大学语文要学出自己的东西! 其实,语文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想法,“解放”后的我们无比自由。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门课,开始享受这门课。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本站按:以下是本站收集的一百多种大学语文教材的简单信息,虽然只占教材总数(1400余种)十分之一,但按市面上流行的数目算,当占一半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大多为各校自销)。本站对这一百多种教材作了分类,首先是一分为二,一类为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也就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一切专业的教材。这一类教材按其编写体例,又可分为十小类,如下,无须赘言。另一大类为专用型教材,即在教材中(通常在封面上)注明为某某专业(或专项)使用的教材。大致又分为四小类。如下,亦不赘言。按说专用型教材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不是要编成专业教材,而是应该是适用特定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事实上有没有做到,大家自己看吧。 第一部分: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287种 1.人文主题29种 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书待查)-徐中玉(人文主题)1996-6 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人文主题)2001-6 外研版新编《大学语文》教材(丁帆等主编)(人文主题)2005-5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八版(人文主题)2005-6 《大学新语文》(夏中义)(人文主题)2005-6 大学语文(尉天骄)(人文主题+语言文字、文艺理论)2005-6 《大学语文新编》(乔刚)(人文主题)2005-8 《大学语文教程》(马智强)(人文主题)2005-10 联编《大学语文》(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主题)2005-11 《大学语文》沈琳主编(人文主题)2006-8 大学语文(罗玉峰)(人文主题)2006-9 《大学语文》(黎爱斌)(人文主题)2006-9 《大学语文教程》(都大明)(人文主题)2007-2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九版(人文主题)2007-7 新编大学语文(马秀萍)(人文主题)2007-8 语文(朱晓辉)(人文主题+口语、应用写作)2008-4 《新编大学语文》(黄高才)2008-5 大学语文(孟颖朱志德杨宝霖)(人文主题与文体交叉)2008-8 大学语文(张健)2008-10 大学语文(董小玉)2008-11 大学语文(姜山秀李桂延)(人文主题+应用写作)2008-12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同大学文学学院 目录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 (2) (一)教学内容改革 (2) (二)教学方法改革 (2) (三)考核方式改革 (4) (四)教学模式改革 (5) (五)师资队伍建设 (6) (六)教材建设 (6) (七)教学大纲 (6) 四、实施计划 (13)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13)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很多理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