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典型案例教学评析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典型案例教学评析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典型案例教学评析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典型案例教学评析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典型案例教学评析

第一讲:歌唱模块总结性高端实施备课

对学生易出现的歌唱问题进行总体剖析、跟进研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一、歌唱中呼吸运用的误区及纠正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歌唱呼吸是有控制、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的呼吸。它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同时气息随着乐句的长短、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因此歌唱呼吸与生理呼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不断实践,探讨出了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就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它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欧洲声乐唱法中被普遍采用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呼吸方法。

( 一 )歌唱呼吸的误区

在声乐教学中,许多声乐学生在还没能掌握正确的气息控制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演唱高难技巧的大作品,由于错误的呼吸运用,在学习上导致许多严重的技巧错误问题。因此歌唱呼吸的误区是歌唱理论学习与技巧训练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歌唱的呼吸误区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

1. 吸气误区

⑴吸气夸张:错误地认为歌唱呼吸越多越好,具体表现为吸气时声音大,表情不自然,吸气状态紧张,肩膀上端、胸部上提,吸气太饱、太多,吸气时气力同时上提,其上提力量强于腰、腹肌的支持力量,导致肩、背或全身肌肉僵硬。气在上胸,形成颈部肿胀、面部充血、青筋突出的现象,歌唱声音憋闷僵硬,违背了歌唱状态中相对上松与下实的基本原则。

⑵吸气松散:个别学生认为歌唱呼吸要自然,在吸气时就又过于松懈,具体表现为吸气时气息浮、浅,吸气状态相对较为放松,吸气时声音不大,动作表情自然,但吸气状态不积极,气量少,气浮在胸,造成呼吸压力小,不能支持喉咙和腔体的打开,喉位不稳定,共鸣管道不通,容易造成舌根过分用力形成“喉音”,出现扁、白、尖的声音效果。

2. 呼气误区

⑴拙力呼气:具体表现为呼气时力量太大,太猛力地冲气、推气,即在呼气时,气力不均、不稳,似波浪式冲击力,造成声带张力不足,冲力太大常会出现“破音”及离调现象。这是由于气压增高过猛,声带来不及改变其张力造成的现象;其次是唱高音的心理障碍也会导致这种情况,需从心态和技巧两方面入手解决。

⑵无下支点呼气:具体表现为呼气时支持无力,全身肌肉懒散,使声音虚空,出现漏气或横膈膜松垮的现象,即气、声关系失衡,声带张力不够,气阻相对过小,声带处于松弛、

闭合不良的歌唱状态。因此导致全身歌唱器官都不兴奋,整体歌唱状态不积极,声音暗、散,没有亮心以及穿透力。或因过分撑喉致使喉部肌肉组织紧张僵硬,声带张力失衡,致使闭合不好,声音暗、散、沙、虚,使声音丧失美感,虽力气耗尽却徒劳无益,久之会造成声带小结等嗓音病变。

3. 呼吸控制误区

⑴呼吸控制僵化:常表现为在演唱中滞留气息,用僵化的力量保持住后,强迫横膈肌弹性的,以致发声时横膈膜得不到再扩张的效果。小腹僵硬无法收缩,气息得到控制但全身僵硬,严重时这种拙力可引起全身颤抖,声带也会随之过分紧张,因而不但声音滞凝浊重,也对声带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⑵呼吸控制滞重:与上述情况相反,在呼吸控制上过分强调“气息深度”而引起“下坐”,形成倒坠力。声音发动失去反弹力而滞重迟缓,并可产生音频低、似电声放慢转的效果,即“大摇”现象。同时声音位置低,呼吸不流畅,在歌唱中呼吸支持失控,气压不稳,发音抖动,使人听觉非常难受。但抖动的现象有时不能片面归结为气息问题,歌唱时存在个性差异,它与喉位不稳、腔体的声音通道闭塞、声带肌能支持无力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需全面协调,有针对性地改善歌唱状态。

(二)歌唱呼吸误区的疏导方法

由于歌唱呼吸误区限制了歌唱技巧的学习,因而要求教师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整体的教学观念来解决,运用启发式教学,力求使学生明确呼吸基础训练的重要性,用正确的疏导方法使技艺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为此使学生声乐艺术求索之路平坦顺畅。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总结的解决方法有:

1. 深呼吸

初学者在歌唱训练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生活中的闻花,是可以让学生比较有效地对“气浅、肩端、胸顶”的错误现象予以纠正的方法。如:嘴巴先闭上,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闻花时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肚子)。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从而解决吸气的误区。在获得这种感觉后,再用张开嘴巴的办法吸气,但气深的部位与闭口闻花时一样。注意开口时上胸一定不要上提。具体方法如下;

( 1)快吸慢呼:吸气时想象自己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 2)慢吸慢呼:设想收到一束你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去闻花的芳香,这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胸廓自然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种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但要注意的是吸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气不要吸得太多,要吸到膈肌。气吸得过多,并不能解决歌唱时气息不够用的问题;相反,容易使身体僵硬,声音不流畅。但是我们一般先练习快吸,等有了快吸慢呼的体会,再做慢吸慢呼的练习,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在呼气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使气息通畅无阻地输出,直至歌声、乐句、停顿、结束。呼出的气息一定要均匀、有节制,不要时多、时少,时猛、时弱,破坏正常的歌唱状态。呼气时以吸气时下降的横膈膜及下肋骨两侧为支点。但是保持的力量不在肋骨上,而是在横膈膜上。气息有了支点,歌声就落在所控制的气息上。所唱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就像光泽相同、大小相等的珠子,穿在一根线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气息的连贯。

2. 软起音

正确的起始音是歌唱的又一重要环节,软起音的“打哈欠、叹气”是有效解决错误呼吸方法的途径。首先练习模仿“打哈欠”动作,做好“打开喉咙”的准备,把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变为有意识的体验,可使我们较容易找到建立在气息支持上且位置较高的起始音。相反,“打哈欠、叹气”的动作可使学生感觉气息抚摸声带发声的软起始,感觉呼吸往下走的力量,这有助于声带滞重、声带逼紧的歌唱不良状态的改变。

3. 连音练习

由低向高进行易找到与气息搭配的起始音,保持气压及喉位稳定,促成声区的平衡统一要求,练唱前运用正确的无声呼吸方法,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住横膈膜和两肋的张力,一直往下叹着唱,并抓住起始音气息控制的状态,喉位稳定,使每个音都搭在气息线上,要求声音连贯、灵活、匀称,一气呵成。

4. 硬起音

在训练中可针对声音的虚、漏,声带肌能差的学生练习硬起始。发音前先将声门紧闭,喉头向下挡气,再由弹性的支持力量,将气息冲开声门振动声带发声,以此激起的力量使声音清晰集中,并延续于歌唱之中,硬起始也可通过生活中“打喷嚏”的自然状态来体会。这正是下意识的气、声良好配合的结果,与一刹那吸气的状态正符合腔体打开、快速吸气的动作要领。

5. 断音练习

断音练习速度较快,主要是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说气不能松,横膈膜还是要扩张。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

(三)结语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呼吸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在技巧学习上盲目求高求大,而误入歌唱学习的误区。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呼吸基础练习,循序渐进,在透彻地掌握呼吸运用方法的同时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促进歌唱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因此避免呼吸误区的出现及呼吸误区的疏导是值得声乐教师探讨的课题,它是声乐教学最重要的基础。

二、歌唱紧张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一)紧张心理状态的概念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的各种行为,从简单的个别动作,到较复杂的行为活动,都是脑的反射活动,即都是人体对外界和身体内部各种刺激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分为:常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和变态反应三种。常态反应呈现的心理状态称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偏离常态反应、变态反应称为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紧张心理状态。

(二)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

1. 临场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

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在台上忽然出现大脑空白或记忆混乱。笔者曾在一次声乐比赛中,将两段本来背得滚瓜烂熟的词唱得前后混淆,这是由于比赛压力大造成心理紧张,从而使大脑出现短暂的空白状态造成的。更严重的心理紧张状态还可能出现使演出陷于停顿的局面。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个登台演出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像多明戈这样的大音乐家亦如此。

②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出汗乃至大汗淋漓。紧张会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出汗等,这些状况的产生都和心理紧张有关,严重的紧张会导致舞台表演失控,歌唱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③上台前一定要去一趟卫生间。有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笔者曾经以问卷的形式对系内学生做了相关调查,有这种情形的同学占总人数的 60%以上,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也是临场紧张心理状态的一个比较常见的表现。

④声音发抖,有的嘴唇也会发抖。当紧张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程度的时候,就会无法控制口唇的肌肉,会出现嘴唇不自觉地抖动,这种抖动会导致音准差、喉头不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使演唱者不能发出有效的声音,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声乐作品。

2. 上课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

①上课时不敢看老师。有些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差,学习进度慢,上课质量不高,对上课产生恐惧心理,怕唱不好受老师批评,所以上课时极力回避与老师目光相撞。像这样存在课堂心理紧张的学生不在少数,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不高。

②对老师要求不明白也做不到,甚至越做越相反。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老师提的要求一点也达不到,甚至有时越要求做得越相反,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这种状况是心理紧张造成的。

3. 紧张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①技术方面的原因

声乐艺术是以声音为载体来表现音乐的,没有声音,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声音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声乐教师大多都把发声训练放在声乐训练的重要的位置,花大量的时间和气力对学生的声音进行雕琢,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拓展音域,丰富音色,获得高质量统一的声音,最终为完美地表达声乐作品服务。虽然声音训练如此受重视,但多数学生在技术上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正确的呼吸、不该有的力量、不必要的紧张,这些原因都会成为演唱时的负担,造成演唱者的心理紧张情绪,使思想不能完全集中在演唱的歌曲中。这种不良心理对歌唱状态的干扰是不言而喻的。

②个性心理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现代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很热情、爽朗、精力旺盛,但是易冲动,脾气暴躁,属于外向型。这种类型的歌唱者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演出中去,而且很容易适应环境,演唱时的心理紧张程度不高,是比较适合歌唱的类型。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歌唱者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很快,工作效率高。他们适应能力强,对自己的事业既有高度灵活性又怀着浓厚的兴趣,是天生的演员。

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安静、沉稳、坚强,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表现为灵活性较差,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一般能较好地控制冲动,善于忍耐,属于内向型性格。在演唱时表现为不积极、兴奋,不大适合做演员。

抑郁质这种类型多数呆板、羞涩,不能经受太大的精神紧张。很情绪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很丰富,但容易受挫。他们会因一点小事而心理紧张。

③生理方面的原因

对于声乐艺术来讲,声音是物理的,也是生理的。人声训练是拿自身做一个“管乐器”,用气息吹动这个管乐器而发声。由于这个管乐器是由人的肌肉做成的,它不会像其他乐器那样做好后就能够保持形状不变,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休息不好

会导致肌肉疲劳,肌肉无力就不能持久地支持声音,这些因素肯定会造成演唱时的心理紧张。另外,人在感冒发烧时,由于炎症的侵蚀,声带会充血、发炎、肿胀等等,发声器官的物质改变必然导致声音的变化,演唱者的感觉完全不同于往常,这些改变也会造成演唱者的心理紧张。还有,我们都知道腹部肌肉在歌唱活动中的重要性,歌唱活动自始至终都需要它做积极的、强有力的支撑,而女士在经期,小腹会出现胀痛等问题,腹部的胀痛势必影响腹肌的正常运动,这种生理原因很可能成为演唱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歌唱活动的正常进行。

④环境的变化方面的原因

舞台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琴房及家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空间变大了。空间的扩大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在大空间里驾驭声音的能力,这种怀疑一定会导致歌唱心理紧张。另外,由于演出的场所会有大量的听众,人多拥挤,温度上升,温度的变化有可能造成演唱者生理上的不适,从而导致心理变化。还有舞台灯光的强烈的刺激以及舞台音响对耳朵的巨大震动,都会使演员的生理产生种种不适,最终导致心理紧张,使演出归于失败。

总之,歌唱紧张的心理研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总结,最终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能帮助我们头脑灵活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开阔的视野指导日常教学和科研,为提高教学效率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4. 如何克服声乐表演时的恐惧心理

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纯熟,久经缎炼的演员来说,可能易如反掌,可是对于一个初次登台得青年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往往由于紧张胆怯,而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会造成不良的效果。

为什么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了呢?这就是舞台恐惧(也叫怯场)。产生恐惧的演唱者往往会出现身体僵硬,两腿打颤,心跳加快,气息上浮,声音失控;不是面部紧张就是声音走调,节奏失控。甚至有的人还回大脑突然一片空白一时间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以及浑身冒汗而不知所措。

出现紧张原因,予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每个人的思想,意志,个性,气质有关,意志强善于自控,勇敢泼辣的人,比一个意志薄弱,羞怯腼腆的人舞台紧张的程度要小得多。

信心不足是造成舞台恐惧的另一个原因,技术不过关,声音状态不稳定,身体不适,声音就会出现问题。舞台恐惧是演唱者的大敌,那么如何克服它呢?

①减轻思想压力

首先技术要过关。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技艺,才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会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演唱者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获得技艺,有了好的技艺,思想负担就减少了大半,这是战胜舞台恐惧的关键。其次歌词要背的滚瓜烂熟,达到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歌唱时只想感情表现,不用再去想词,同时要多合伴奏,与伴奏取得默契,以免在台上与伴奏脱节产生恐惧。

②感情转移

演出前,如果过多地来考虑得失总想着专家、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就会产生害怕心理,这种情况对歌唱非常不利。从自我中摆脱出来,把自己的成败置之肚外,思想全部倾到歌曲的感情和美好的发声上,排出杂念始终“进入角色”,恐惧也会消失,变压力为动力。可以这样想把演出看成是一个征求意见,改进缺点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恐惧也就不翼而飞了。

③多做演练活动

一个新战士在大靶场上,可能打得很准,第一次参加战斗多数要产生恐惧,枪就打不准了,但若连续多参加几次就不会出现此状况了。演唱也如此,多排练多参加演出活动就会慢慢地消除恐惧心理。

如果上台前就感到紧张,可用几次慢而柔的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程度,同时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演出前,应多在众人面前试唱几次害羞的心里也能克服,并且正式演出前的走台彩排,对克服恐惧心理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初次独唱的人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既使老演员歌唱手在参加重大比赛时,也会出现紧张所以克服舞台恐惧,应是演唱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

三、朗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声乐是用人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时间艺术。

《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是说心有所感,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做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咏叹,便叫做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做声。发出与乐曲相和的音响的东西便叫做律。所以未有歌之先 ,就有语言,不过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思想而不是用来宣泄情感,如要附加情感上去,必须借助于声音,声音虽能表达情感,也要靠语言的帮助才能表达得完全,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了声音上去,使情感表达得更完全的方法。《关睢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歌唱与语言便分不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意大利著名歌唱家、歌曲作家 G.P兰皮尔蒂(lambert1610— 1669)曾说:“歌唱的嗓音是从讲话发展出来的,讲话和歌唱在一定意义上有一致的地方。”笔者则认为作为另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朗诵则与歌唱更加一致。

1. 朗诵有助于歌唱气息的平稳。

自然歌唱中的气息即歌唱中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是唱不好歌的,可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声音的生命。通常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深呼吸,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容易出现气息方面的问题。如:气息太浅、气不够用、漏气等。实际上,笔者认为并不是气息真的不够用,是不会用,用不上。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每个人的音质、音量不同,却很少有人在交谈中感到肌体僵硬,气息不足,声音吃力,吐字不清等现象,即使是在大声说话时亦是如此。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强迫使用嗓音,遵循了自身的发音体条件和自然状态 ,歌唱更应如此。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深呼吸经常用到,比如在闻花香时,气息吸得很深,充满了整个肺部,同时也非常自然放松,这样的吸气是符合歌唱要求的,再如,从远处喊人等,不由自主的便用上了深呼吸。在声乐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学声乐者,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诵一首歌词远远比让他们有表情的唱这首歌更容易,且效果更具感染力。在朗诵中学生无论在气息、声音、感情上都把握得非常好,而在歌唱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很简单,他们把歌唱与朗诵的状态完全隔离开,其实我认为朗诵时的肌体状态与歌唱时的状态完全一致,我尝试着让学生用朗诵的感觉去歌唱,每练习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先有表情的朗诵,在较高的音区让学生体会在广场上大声朗诵的感觉,掌握之后再用于歌唱,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充分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状态。因为朗诵和我们日常的语言更接近,使学生感觉更放松,通过一阶段的练习渐渐使学生在气息方面做到“深、通、活”。有了“深、通、活”的气息支持便为歌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朗诵有助于声音的放松。

充分运用共鸣歌唱,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是非常愉快的。就其本质而言,歌唱也是一种运动 ,是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及相应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运动。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间的协调程度决定着歌唱声音的优劣。通常认为正确的歌唱发音需要用打开喉咙的状态去歌唱,即“半打哈欠”状态:软腭抬起,后咽壁挺住,喉头处于稍低而稳定的位置和状态,这时各发声、共鸣器官正处于积极、开放而又不过分用力的状态。在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并不要求像歌唱时那样把喉咙打开,而说话的习惯和意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在歌唱活动中,使一些歌唱者产生一种打开喉咙就发不出音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又迫使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不自觉地收缩喉官 (尤其是在高音区 )从而破坏了打开喉咙的良好歌唱状态,影响发音。而朗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是日常说话状态的延伸和夸大,尤其是放声朗诵时的发音状态,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在朗诵时学生很少感觉声音吃力、不圆润等现象,能在较自然的状态下发音,使发音器官与共鸣器官能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放松,通畅,也容易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衔接紧密,转换自如,正确运用上各个腔体的共鸣,使我们的歌声更加多姿多彩

3. 朗诵有助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清晰和正确把握作品感情表达。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是十分重视咬字吐字的,所谓“字正腔圆”只有正确清晰的咬字吐字,才能让听众充分领会歌曲的内容,演唱才能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歌唱语言往往和歌曲风格、韵味紧密相关,所以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歌唱时,要求每个字都必须准确地做到咬字、归韵、收声。在声乐界,一般将汉字的构成分为头、腹、尾三部分 (亦可由声母或韵母单独构成子音 )或称子音、母音、尾音。在歌唱时,字头出来要准、重、快,迅速转入字腹、歌唱的长音、行腔要靠字腹来过渡,因而这一部分与发音技术的结合最为紧密。字腹要唱得饱满、流动,要“咬”而不“死”。字尾必须交待清楚,要在规定的韵中收住,否则字音就会发生变化。有人把“吐字”归结为字头出来要准,要有爆发力,而把咬字归结为字腹到字尾要咬得住,又要从容自如,适应行腔的要求和规范。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下功夫练习,朗诵则是练习咬字、吐字的有效方法。演唱一首歌之前把歌词单独拿出来,拉长声调朗诵,易于体会每个字的着力部位,头、腹、尾的结构及收音和字的整体概念等问题。歌唱时,不仅单个字要交待清楚、而且要注意到歌词的语调规律,语调是指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对歌唱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口气、语调和重读、轻读两方面 ,歌唱者反复研读、朗诵歌词,易于准确把握语调规律,结合旋律表现特点,把歌词含义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众。

声乐曲是文学和音乐的综合艺术,音乐和文学相倚相成,互相渗透,方能发挥它的特性。要达到音乐和文学融为一体,必须充分理解歌词的意义,领悟它所抒发的感情,体味它的情调韵味,分辨出它的组织结构,句法声韵,轻重长短,以及艺术手法等。演唱时才能恰当地运用声音的特性,把歌词的意义、感情有效地表现出来,使文学与音乐同等地发挥作用,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朗诵是正确把握歌曲情绪最有效的方法。朗诵时能把歌词详细体味,充分理解其意义,反复吟诵,把玩其情调韵味,沉醉于它的文学美感。歌词中孕育着音乐的灵魂,曲谱中包含着歌词的生命。吟诵把玩歌词文学韵味的同时,还能唤起音乐方面的联想,对歌词作精细的分析,衡量出它的性质,了解歌词的意境、艺术手法等。正确把握歌词的情调语气,了解歌词的组织结构。朗诵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表现歌词的意义,抒发歌词的感情,使歌词与曲谱情调互相配合,相辅相承。用真挚的“情”结合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个性特点选择自己的声音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讲:歌唱模块教学建议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首先,设置一个新颖的课堂诱导,设置一种情景和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其内容及表现均与人的情感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很好地创设一种与音乐情景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那么学生可能会更快地进入到音乐世界,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这么一来,在以后的音乐课程中,歌唱教学工作就好开展了。当然,在

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手段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最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情景,要营造出一种美好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讲究上课的艺术性。上课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一节音乐课成败的关键。比方说,一节音乐课,尽管在课前准备得再好、再丰富,教案写得再精彩,但是如果课上得不好,学生没有好的反应、没有收获,那么,这节课也是很失败的。教师讲课的时候,如果语言表述方式富于幽默感和趣味性,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

第三,注重歌唱教学的方法。歌唱教学的过程比较复杂:发声练习、视谱唱歌、咬字吐字、感情处理等等。这一过程,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过程,如果教师授课时再不注意方式方法,那么学生就更加感到枯燥乏味了。

最后,我们的歌唱教学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作为补充性质的授课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歌唱兴趣。 (高中音乐新疆兵团音乐班张翼飞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以及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的兴趣,何来良好的音乐感受和体验?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一堂课,导入是关键。课堂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有好奇心、有学的欲望。而只有老师课堂导入有方,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有兴趣学。关于课堂导入的设计,不妨考虑这三个方面:①教师得体、优美的教态,生动准确的语言,深情并茂的神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优美生动而又恰到好处的音乐画面,能很快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知识点上来。③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弹唱,可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编创生动有趣的发声练习曲。是歌唱课,发声练习就必不可少。而传统的发声练习曲往往比较单调刻板、枯燥乏味,学生不但提不起歌唱的热情,反而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因此,编创生动有趣的发声练习曲,显然非常重要。有趣的发声练习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容易进入歌唱的状态、容易掌握歌唱的技巧。关于发声练习曲的选择,不妨考虑选一些短小精湛、优美动听的歌曲旋律片断作为发声练习曲;选一些学生熟悉的音乐主题旋律作为发声练习曲;让学生自己创编发声练习曲。

第三,善于利用互动交流的平台。歌唱是表现性很强的艺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互相展示、互相表现、互相倾听。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同学们的歌唱能力提升了,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树立了自信心。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样的交流平台。 (高中音乐新疆兵团音乐班燕琼 )

无论独唱、重唱、合唱都要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①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使学生做到情中有声,以情带声。在歌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对中学生讲,关键在于培养“从内心起歌”。学生唱歌应以反映精神面貌为主,要启发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②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正确使用歌唱技能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在教学中,可以用闻花、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的形象比喻帮助学生体会,使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③选择恰当的声乐作品。不宜对学生的歌唱水平提出过高要求,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选择的歌曲,其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选择一些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作品,易学而又有效果的歌曲才能唤起学生的演唱兴趣。 (高中音乐新疆哈密音乐班齐蔚意 )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景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世界,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欣赏绘画、音像资料和即兴表演,以及运用多媒体手段等等。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才能营造美好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播放欢快高亢的歌曲,同学们伴随着高亢激昂的歌声踏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雄们凯旋归来的音像资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歌曲所要表现的艺术情景,并产生了演唱的欲望,从而避免了说教式教学的刻板与生硬。可见,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创设的,充满音乐艺术氛围的教学情景里,对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和学习热情,能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此外,发声练习、节奏训练、歌曲分析和演唱歌曲等教学内容及过程,也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因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歌唱兴趣的关键。以下重点介绍一些方法。

1.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能尽量贴近曲作者的思想。教师可以通对歌曲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歌曲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进行富有感染力的范唱或听赏歌曲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和音乐形象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对歌曲的学习及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通过意境联想,掌握歌唱技巧

歌唱学习,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联想,以帮助他们轻松地掌握歌唱技巧。比如:学习连音的歌唱方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划拍子的动作的柔、缓,来体会歌曲旋律的连贯性与流畅性;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临的景象、想象自己仿佛就是婀娜多姿的柳枝,随着和风的轻轻吹拂,缓缓起舞,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渐渐地与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感产生共鸣,相互交融,每一音、每一拍的演唱都融入了真情。这样,学生就仿佛在春风的吹拂下,随着柳枝的轻轻摇曳,动情地歌唱——连音的演唱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学习顿音的演唱方法时,让学生回忆拍皮球的那种具有反弹的内在力量的情景,来帮助他们找到声音小而集中的力点,从而较轻松

地掌握顿音的歌唱方法。这样的训练,同学们总是很认真,也很感兴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设歌曲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想象

巴赫说过:“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情感赋予音乐以生命。演唱歌曲,不是仅仅为寻找某种感情,而应该进入艺术想象中,通过想象进入特定情景,合乎逻辑的感情就会主动产生。在高年级歌唱教学中,可通过对歌曲情景的描述,借助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想象。在歌曲《雪绒花》的歌唱教学中,我先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看了一段录像资料——一幅幅生动的雪中美景很快把同学们带入了寒冷晶莹的冬天;接着提一个问题:“假如在一个宁静的清晨,眸然看到窗外这雪花纷飞的世界,你,将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感触呢?”同学们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有的说:“雪花洁白美丽,我会被那份宁静、那份美丽所感动!”有的说:“雪花把大地装扮成粉装玉砌的世界,令人神往。”还有的说:“瑞雪兆丰年。雪花的降临,意味着又将是一个丰收年、喜庆年,真让人开心!”等等。有了这样的真情实感,把歌曲成功地演绎也就水到渠成了。

只要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不断钻研、探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天津宁河县丰台中学杨卫东)我认为,将学唱过程趣味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歌唱教学的过程包括:导入、练声、教曲、学词、分析曲调、艺术处理等诸多环节。下面简要谈谈笔者将部分教学环节趣味化的一些体会。

1. 导入新课趣味化。歌唱教学中,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兴趣就高、学得主动、记得牢固。以表演的形式导入,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给学生以无比亲切的感觉;以听赏的形式导入,具有直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使学生真切感受了歌曲的艺术魅力。

2. 发声练习趣味化。发声练习是唱好歌的前提,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传统的发声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调、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办法:采用旋律优美的歌曲,如《雪绒花》、《送别》等作为练习曲;让同学们根据所学歌曲的音域范围和音调特征,自己创编练声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让同学们用 ladoremisol来创编练声曲,效果更好。

3. 节奏训练趣味化。节奏是歌曲的生命。因此,唱歌教学中节奏训练也很重要,而节奏训练的趣味化就更加重要,因为较之于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可能更加复杂而枯燥,更加要注重训练的趣味性。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渗透体育知识和技巧,能增加节奏训练的趣味性,促使全体同学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 抓住歌曲的主要特征。要让学唱过程更加趣味化,我认为抓住歌曲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教唱歌曲《红河谷》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办法。《红河谷》是一首一段体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句和第三句的节奏型完全相同,第二句和

第四句的节奏型也完全相同。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这样的特征和规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此外,让流行歌曲适度走进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流行歌曲并非“毒虫猛兽”,许多流行歌曲其实也非常优秀,如《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等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讲,都称得上是优秀的流行歌曲。作为音乐老师,我自己都禁不住喜欢一些流行歌曲,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才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大孩子呢?所以,我认为适当地选用一些健康、优秀的流行歌曲进入音乐课堂,是有益的。这样不但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能让学生的歌唱热情更加高涨。 (高中音乐湖南岳阳音乐班庞玮 )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必须自始自终让学生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否则,艺术教学活动就很难艺术化地、富有成效地开展。”这一段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机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大幅提高。那么在歌唱模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打破传统的唱歌教学模式,灌入歌唱教学的新思路

我们所面对的高中生,是有自己一套独立的思维的,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不是很成熟,所以,在音乐课上,他们也许会表现得异常活跃,但也有可能是沉默不语。这时,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希望怎么学习歌唱呢?

首先,可以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入手。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与创作背景有关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学生能进一步正确体会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产生某种共鸣。在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后,可以试着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比如和本次课的歌唱教学挂钩的音阶及节奏等。讲解乐理知识的时候,可运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并消化相关知识;经过这么一个练习环节之后,学生已具备视唱该歌曲的初步能力,因而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识谱,然后再由教师示范。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引导其学习兴趣的有效释放。

有心理学家说过,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就是学习最好的刺激。那么如何让学习材料发光发热呢?——作为音乐课,我们要大胆秀出音乐课的风格,要与普通文化课程不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课前这一小段时间了: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放一些歌唱的素材,让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的状态。导课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都以说的方式进行,完全可以用唱来代替说:教师可以创编一首首小曲子,变化着用于上课时的起立、问好——这种情境之下,学生实际上已在歌唱的氛围中了。在歌曲教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舞蹈动作,或者简单的敲打来活跃课堂的气氛。

运用类似上述的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歌唱课会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相信教师无论下一步将进行什么内容和活动,都会十分顺畅。

善于运用形象及性格上的“百变造型”

我觉得,音乐教师的形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上音乐课的时候,学生看到的是冷峻的面容和严肃的教态,相信他们将十分失望,并很快丧失歌唱的热情。作为音乐教师,无论在形象还是在性格上,都应该不断发掘自己的多面性;在师生关系上,我们可以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园丁,也可以是值得学生学习的长辈,更可以作为值得他们信赖的好朋友。

试着从多个角度去接触学生,学生将会对我们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将更能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了。

引入积极的流行歌曲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是靠听流行歌曲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生活。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一些旋律生动优美、情绪乐观向上、适合学生审美观念的流行歌曲适度引入歌唱课堂。一味拒绝流行歌曲,不但显得和社会现实有些脱节,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之,适当引入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流行歌曲与民族歌曲及艺术歌曲的异同,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歌唱审美观。

我想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随着歌声的翅膀去飞翔。我们是造梦人,给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梦的家园吧! (高中音乐湖南岳阳音乐班黎莹 )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

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生兴趣越高就越喜欢学、主动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曾经说过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的歌唱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其审美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歌唱兴趣的培养就得到从实践中获得。现以笔者教唱日本民歌《樱花》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

导课:先将课件中有关日本民族风俗介绍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背景音乐首先播放器乐曲《樱花》,第二遍加入日文歌词,第三遍加入中文歌词。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体验了歌曲情调及美感,引发他们对歌曲《樱花》的兴趣。

常规练习:虽然这首歌曲比较简单,但在教课之前,我还是认真总结了这首歌曲浓郁的日本民歌的音调及节律特征,并在课堂上仔细地给学生讲解,然后才开始教唱旋律及歌词。

趣味练习(第一个激情点):用日文教唱《樱花》。这一环节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他们都特别兴奋,都非常集中注意力来学好每一句歌词。教学效果相当好。

流行歌曲进课堂(第二个激情点):在本次课上,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当时韩国立志大片《大长今》风靡全中国,其主题曲《希望》深受学生喜爱,用韩文演唱则更是别具韵味,所以,我利用本课的剩余时间,教会学生演唱韩文版的《希望》。这一教学环节,再次掀起同学们的歌唱热情。

总结: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

气氛,还包括课外,例如,通过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歌曲、世界名曲;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歌唱的热情。(平江刘丹)

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歌唱技能最重要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歌唱的

兴趣,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能激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

学习歌唱的激情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无论是民歌、艺术歌曲还是流行歌曲,美好的音乐作品都能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因此,对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欣赏是激发学生对歌唱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组织学生下乡采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少数民族,尤其维吾尔、哈

萨克等主要民族的音乐资源中,就蕴含有许多经典的声乐作品,比如木卡姆音乐中的歌唱部分、哈萨克族民歌等。这些声乐作品都具有非凡的音乐魅力。组织学生下乡采风,亲身参与民间歌唱活动,能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歌唱文化之情。

第三,抓好合唱教学。合唱中各声部间的配合及统一、音色的和谐与均衡、咬字吐字

的准确与清晰等等,无不体现合唱艺术的协作性强、难度较大、高贵典雅的特征。通过合唱教学,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的美。因而,开展合唱教学,是也激发学生热爱歌唱的重要手段。

最后,组织校级演唱会。利用元旦、五一、国庆等喜庆节日,组织校级演唱会,为学

生展示歌唱才华创造机会,不仅是学校倡导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唱歌的良好途径。 (高中音乐新疆乌鲁木齐音乐班郭雨霏 )

二、换位思考教歌唱

在高中音乐课上,许多学生选修“歌唱”模块。高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 15— 18,从

生理与心理角度看,他(她)们对一些事情容易敏感,也比较自我,对音乐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又缺乏学习过程中的耐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而歌唱教学又抽象得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得热情、开心和富有成效,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在歌唱模块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不能过分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互动的探索教学。简言之,教师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把握和平衡教学过程的氛围与进展。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密切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要积极达成一种默契。如果音乐教师把学生唱不好的责任归咎于学生,认为学生唱不好是他(她)们自己的事,甚至是因为学生条件差,悟性低,与老师无关,那么这种认识

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歌唱自信心。而一旦学生对歌唱学习产生了厌倦,就会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音乐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避免让他(她)们产生不必要的学习紧张感和精神压力,同时,学生也应该换位思考,主动和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积极配合教学设计,形成互动、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以及歌唱悟性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教学方式在有的学生身上奏效,而在其他学生身上可能作用不明显。这时就需要音乐教师的换位思考,千万不可用自己的某些歌唱经验来取代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感受,或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你的歌唱状态去演释某些歌曲。音乐教师应该清晰地把握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细心设计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案。即使学生对你的声音概念一时难以掌握,也不可急躁和偏执,既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也要思考教教师自己在歌唱教学中是否存在问题,积极鼓励、大胆表扬学生歌唱中的点滴进步。通过换位思考,教师才可能更多地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并采用符合其身心特点和音乐特质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清楚我们不是在传授一项技术,而是以歌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塑造其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人文品质。

歌唱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歌唱教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标准答案,也不像英语、历史那样的直观。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积极地树立一种换位思考的意识,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将会为他(她)们愉快地选修和完成歌唱模块的学习。而换位思考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进而开拓教学思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与学,而是心灵与心灵间的对话,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碰撞。老师应当用真诚和魅力激活学生的歌唱状态,将教与学交织成和谐悦耳的“重唱”直至“混声合唱”。

三、如何分配独唱、合唱及重唱的比例

歌唱模块的教学内容 ,涉及合唱、重唱及独唱三种演唱形式。《课程标准》强调,歌唱模块的教学,要以合唱为主。

关于独唱、合唱、重唱在歌唱模块教学中的比例,我认为合唱是最重要的。优美的合唱,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在和谐与共鸣的陶醉中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从而达到灵感的沟通和情感上的满足。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就“高中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这一要求而言,我认为独唱教学的比例应小一些,安排一两次课,让同学们对独唱艺术有所了解和体会即可。毕竟独唱只是针对个别有演唱基础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说,它只有“点”的深度,缺少“面”的广度及厚度。而合唱可以培养全体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展音乐感受层面,对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高中音乐新疆哈密音乐班齐蔚意 )

四、让高中生充满自信地歌唱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六个教学模块的设计,丰富和完善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形成较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歌唱》是六个教学模块中比较重要部分,对高中生来说,歌唱表现的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基于歌唱的教育功能与价值所在,我们在高 2007级一千三百多学生中,深化了歌唱模块的学习,所谓深化,并非有新的内容标准的要求,而是原内容标准框架内加大学习的广度面,让每位学生参与,丰富感受,扩大歌唱知识积累,培养对音乐兴趣爱好,引导,帮助他们热衷流行歌曲转向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高雅音乐的目的。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作了尝试与创新,以教学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借助现代技术影像设备,用四至五课时的教学时间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一是强调自主学习、模仿亲身体验,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嘴唱,用自己的脑去思考,去感悟歌曲的情感;二是强调探究学习,老师不硬性指定歌曲范围,而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去选歌、收集资料。主动去分析,探索歌曲难唱之处,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三是强调合作学习,少数农村学生在歌唱基础技能方面的确很差,对于个人难以歌唱的,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研讨,让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机会均等,促

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新课改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展现,我为他们成功的感到欣慰,但是存在的问题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值得我们认识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前行。

成功之处

1. 歌唱使学生充满了自信。

当老师告诉大家人人上台来表现,展示自己的歌喉时,许多学生都惊讶,唉声叹气,没有勇气,认为“我不行,歌声难听,害怕出错,不敢面对大家”,针对学生胆怯的心态,我首先调动文艺骨干学生,班干部率先登上讲台演唱,经过这样的诱导,人人都战胜了自我,争先恐后,充满自信歌唱。正如高 2007级 4班学生在感想中写道:“做任何事都不要有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相信自己,从容不迫面对一切,也许,有许多事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难,但只要勇于实践,行动创造未来”。

2. 选曲内容风格多样。

由于高中生的音乐审美存在着个人偏爱性,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加上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在选曲上相当多的学生表现出对流行歌曲热衷与偏爱,另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流行、通俗歌曲冷漠,而是选择的民歌,如《我的家乡日喀则》、《红河谷》、《茉莉花》艺术歌曲、外国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太阳》、《鳟鱼》等,这充分说明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逐渐提高,值得赞许的是,他们已关注到我们的民族音乐和世界传统优秀音乐!

3. 歌唱情感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

学生歌唱表现释放出的情感,是在相互不断感受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变化中产生的,很多学生歌唱表演中,情感炽烈,手舞足蹈,个性得以张扬,甚至 1人在讲台上唱自发激起全体歌唱,喝彩声,掌声连绵不断,引起情感共鸣。歌声以情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歌唱中学习也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歌唱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4. 评价上以学生为主师生和谐发展

基于新课程鼓励性发展性评价理念,在学生歌唱活动中,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评价老师参与的方式,由文娱委员、宣传委员、团支书、学生代表等组成评价小组,认真对每位歌唱者做出正确评价,改变了过去“老师说了算”,绝对权威的作法,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兴趣,使学生对歌唱艺术达到狂热的程度。例如学生写道:“每一个音符在我们的酝酿之下,总能发出最真挚的深情;每一个表情在我们的修饰之下,总能表现出最自然的美丽;每一句歌词在我们的表达中,总能折射出最深刻的含义……”“感谢老师给我们每位学生搭起歌唱展示舞台,同学们获得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们不会胆怯了,我们更充满自信。希望它继续伴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伴随着我们成长”。

不足之处:

1. 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歌唱的基本知识,诸如站姿差,站像很不自然。

2. 台风不正,缺乏与坐位上观众同学们交流,不会表情达意。

3. 部分学生歌唱表现出音不准,节奏感差,歌词不熟,兴趣不浓,虎衍行事。

4. 基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从内容与形式上、“双基”上,设计出更能适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的课程。

五、中学生音乐心理与音乐课堂教学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既有别于儿童,又不同于社会上的青年人,而两者的音乐心理特征,他们兼而有之。争对这一现状中学音乐教学不仅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入手,应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要利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音乐教学更形象化、更生动化,而且要时时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音乐是艺术,它反映人的精神、人的灵魂,能成为人生的热情奏鸣曲。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音乐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而且有不容忽视的心理调节功能。所以除了在音乐课上组织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外,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音乐的功能,将音乐心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心理学家曾说过,当你在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且与之接触的是学生的心理。重视并研究这种心理现象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学音乐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入手,应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要利用电教媒体使音乐教学直观形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并且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事半功倍。

(一)目前中学生显著的音乐心理特点:

中学生既有别于儿童,又不同于社会上的青年人,而两者的音乐心理特征,他们兼而有之。

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他们正向着成年期发展,可又保留着天真烂漫、幼稚活泼的儿童特点。随着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出自内心地崇拜成年人的稳重与成熟,极力模仿成人的所作所为。因此,他们以学习唱好成人歌曲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可是,生理的影响、声带的变化、音乐知识的缺乏,又使他们极难唱好成人歌曲。另外,在学生中也流行着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喜欢社会上的流行音乐(一般都是通俗类的),而且有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对音乐课本上歌曲的喜爱程度。

有的学生正经历着变声期,本身对自己异样的声音很难接受或不敢发出声音,以免引起同学的嘲笑。另外有时课堂上,片面追求“热闹”的音响效果,一个劲诱使学生放开嗓门,向着极难唱上去的高音硬拼,学生几经试唱,多次失败,感到灰心丧气,于是“歌唱自卑感”、“音乐恐惧症”便油然而生,致使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另外,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奇感,兴趣十分广泛。但是,他们在音乐学习上常常表现为兴趣短暂、喜爱无常,更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毅力和勇气。学唱歌,只求模仿跟唱,而不去领会歌曲的深邃思想内涵;学乐理,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愿刻苦钻研、融会贯通;学乐器,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音乐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的突出表现。

(二)影响学生音乐心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1. 教师的言行、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乐感、敏锐的听觉、熟练的演唱演奏技能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并做到真情感染、人格熏陶。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为科学化。

2. 授课内容影响学生心理。音乐教学必须根据学生音乐心理,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统一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教材是一样的,那么只能从体裁、曲调难度、基础性知识比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通过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有趣的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环境影响学生心理。现在我们的音乐老师往往在专用教室进行教学,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室最好稍微布置一下,可以通过挂图、乐器、音响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熏陶、感染中形成音乐能力。

( 三 )根据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丰富音乐课堂,提高音乐教学课堂效率。

音乐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选取恰当的音乐素材。在欣赏音乐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和帮助学生,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疏导和解决,同时陶冶和塑造他们高尚的情操。它的核心在于利用音乐直接、生动、快捷的特点,发挥对学生的教化作用。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必须摸清学生当前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即把准学生“脉”,这也是音乐教师心理调节的前提。只有找准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了解。例如部分学生正在变声,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变声期间的发声与嗓音保护进行知识讲解,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变声期及应注意的事项,从而让学生对变声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正面对待。

2. 抓住学生记忆的最佳阶段传授音乐知识。针对初中生心理变化而出现的音乐课低潮阶段,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使男女生分组进行教学,排除女生怕羞这一心理障碍,同时还可以解决男生唱歌定调的问题。但从各校的现状来看,目前这一点存在着一些困难。另外,也可以通过特别爱好音乐的学生影响和带动同班的其他同学,也是促进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力量。

3.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赏识学生、多鼓励学生。人性中最本能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实践证明,教师真诚的赏识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是学生充满自信、走向成功的动力。以前,我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大家都不太喜欢她,她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但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唱歌时声音宏亮,有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大家对她的这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很反感。这时,我便及时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她,对于她提出的意见正确的可以采纳,不正确的大家帮助她纠正过来。通过几次事情的处理,这位学生认为她的表现得到了大家和教师的赏识,感动极了,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对一些变声期的同学,只要他们唱准了更应积极鼓励,不断改善他们的“歌唱自卑感”。

六、浅谈高中音乐《歌唱》模块的教学

《歌唱》是新一轮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确立的六大内容模块之一,是供一部分对“歌唱”有兴趣和爱好或有志于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的学生选择学习的一个教学模块。《普通高中音乐课标》(以下简称《课标》)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6-01-22T11:12:03.8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刘玲张金梅 [导读]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职业高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职业高中251700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地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总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高级中学音乐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频率)、长短(振幅)、强弱(时间)、音色(发音体性质)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 节奏: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节拍:强拍与弱拍的均匀交替叫节拍 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合唱、齐唱、轮唱、重唱、对唱、独唱 合唱:由多人演唱多声部歌曲的形式,按照声部组合的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分为同声、混声两种 齐唱:多人按照同度或八度的音程关系演唱同一个曲调(即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形式) 轮唱:多个声部按一定的时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叠出现时构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重唱:两个以上的少数人同时演唱的形式,每人唱一个声部,各自独立而又相辅相成 对唱:两个人对答式的演唱单声部歌曲 独唱:由一个人独立演唱的形式 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独奏、重奏、合奏、协奏 独奏:由一个人演奏一件乐器的表演形式 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个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或演奏形式 合奏:按乐器种类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一声部,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同类乐器分组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也叫做合奏 协奏: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 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作品 复调音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作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 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上有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 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音乐会练习曲: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曲目的乐曲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印象主义音乐:19C末20C初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感受,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民歌的音乐特征: 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高中音乐优质课教案

高中音乐优质课教案 【篇一: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篇二: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 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 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导入语:在 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 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 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 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樱花是一 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 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 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 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三)《mongdong》欣赏 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 (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 (3)该曲给你的感受 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 (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 (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 (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 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 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 好不好,为什么。 【篇三:(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高中音乐与 戏剧表演教案】 灵动的生活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胡灿云 研究基地学校:桃江县第七中学 课题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顺仇平叶凤君安娜 李敏杨志军罗晴胡仪 胡灿云胡浩良胡梦君钟志红 夏亚夫龚伟民彭艳红漆放军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0年8月24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要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参加教育工作19年,从事专职音乐教学13年,02年开始从事高中《音乐欣赏》即现在的《音乐鉴赏》教学。尽管专职音乐教学经历时间较长,但音乐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尽管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但主持课题尚需专家全面指导。 为完善研究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顺利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下面,我作开题报告,请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审议,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导。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实用教学方法研究》的子课题。 一、关于母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实用教学方法研究》由省教科院音乐教研专家薛晖主持的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其研究目标:一是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方法体系,丰富音乐学科教学论;二是指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通过有效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其研究内容:①中小学音乐教学论研究综述。②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研究。③以音乐新课程教学案例为载体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④研究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新课程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模式。⑤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与管理研究 其子课题有:

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过去了,在这半个学期里,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得到了校领导及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现将本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做如下分析: 一、富有特色的阿高音乐课堂教学 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音乐教师把音乐课堂教学当成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本着着眼整体、重视发展、强调实践、注重能力的原则使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向前迈进了一个大台阶,在讲授音乐知识时,能做到难度大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增加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知识的数量、提高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图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1、课堂教学开设情况 高一年级现开设的是音乐鉴赏教学,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音版音乐教材为依托,通过对鉴赏知识的学习及著名作品的欣赏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审美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方式采用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高考的基本能力学科打下了基础。 高二年级主要开设的是特长生兴趣小组训练教学,通过特长生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歌唱及开放式课堂等形式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 2、取得的成绩 通过全省音乐教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研讨,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并能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具体表现在: 1)在课堂中激活学生身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音乐课堂。 2)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老师们能将音乐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突出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音乐的独特价值。 3)创设文化情境,健全学生人格。在教学中,教师们能将音乐学科教学与相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技巧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技巧 发表时间:2016-09-07T16:19:22.70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下作者:王双健[导读] 对于我们的音乐课来讲,我们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首曲子、每一首歌曲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摘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学也不例外。如果缺少教学技巧,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了某些技巧,则可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作为一门美育课来说,音乐教学更应该注重一些教学技巧的使用。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充分感知其中的情感因素。对于我们的音乐课来讲,我们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首曲子、每一首歌曲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备课时就应该了解这些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充分领略这些曲目背后蕴含的作曲作词家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音乐课上好。 关键词:教学技巧;情感因素;情境渲染;准确范唱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学也不例外。如果缺少教学技巧,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了某些技巧,则可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作为一门美育课来说,音乐教学更应该注重一些教学技巧的使用。本文就试着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时,我们都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充分感知其中的情感因素。对于我们的音乐课来讲,我们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首曲子、每一首歌曲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备课时就应该了解这些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充分领略这些曲目背后蕴含的作曲作词家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音乐课上好。 现在电视上有很多音乐类节目,很多人在电视这个平台上能够一展歌喉。我们在观赏这些电视节目时也经常会被感染,比如在某些歌者演绎父母亲情的歌曲时,我们在下面经常会热泪盈眶,被某种情绪感染。这就是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的力量。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的音乐课要是能够通过情感打动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笔者在备课环节中,就把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看看如何能够成功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授课时中着力加强情境渲染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果我们能够依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的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自觉运用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情境,可以起到增强音乐教学效果的作用。 1.利用影视剪辑技术创设情境 常言道:“触景生情”。创设良好的场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事半功倍。比如,在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时,笔者特意观看了《英雄儿女》的电影,将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剪辑下来,在课上让学生观看,了解这首歌曲创造的时代背景,然后将曲子作为授课时的背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那个时代,和剧中的人物同悲同乐,共同体验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效果十分好。 2.教师准确范唱激发学生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范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笔者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工作。通常,笔者在教学前都要对照镜子进行准备,感觉准备的差不多了,才允许自己到课堂上给大家进行范唱。在进行范唱时,笔者一般都会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表情和身体动作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一同进行歌唱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讲,音乐课上如果教师能够以较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歌曲的体裁风格、情感,力求歌声规范、流畅,蕴含情感,以此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那么,这样的音乐课教学效果一定差不了。 3.恰当配舞,音舞结合,以动感情 我们都知道,原始的音乐都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总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等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观看一些节目时,也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除了歌唱者个场外,总是有一些伴舞的人进行伴舞。这样的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音乐更具有动感,让人们不仅享受到美好的天籁之音,还享受到美好的视觉盛宴。因此,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将律动、舞蹈和一些动作加进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笔者的音乐课上,常常在范唱时,自创一些舞蹈动作融入其中,或者让同学们进行即兴伴舞,从而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分析音乐元素,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者往往是通过音乐来向听者传达自己的某些情感,因此,作品中的某些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之处,往往是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正确分析、把握,强调音乐元素在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迸发出强烈的情感火花。如,在教授国歌时,笔者就紧紧抓住关键乐句,巧妙设问: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深深思考,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去进行独立思考,从而理解到当时中国人民那种愤怒的为国担忧的期望抗战的强烈感情。之后,继续深入,从歌曲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歌曲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感情的”?最后,指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爱国热情。 总之,音乐教学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而在所有的教学技巧中,调动情感,让学生进行切身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5900)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 知识:强力集团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设计-最新范文

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设计-最新范文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通俗音乐的几个大的类别,以及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重点难点: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通俗音乐的看法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我们知道,布鲁斯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虽然爵士乐包括黑人音乐、英国歌曲、法国舞蹈音乐等等,但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产生的时间比爵士乐早,可能是综合了19世纪后半期黑人们演唱的田间号子.宗教歌曲和诉说的民谣演变而来的.布鲁斯的音乐特点,主要在于大调音阶上降第三级音和降第七级音,有时也降第五级音.这些降半音的音符有小调性的特征,而且唱到这些音时常常带有滑音.颤音,听起来哀声怨语,悲恸凄楚,感情十分丰富,所以也有人将布鲁斯译为“怨歌.当然,布鲁斯歌曲也有一些欢乐、愉悦的作品.布鲁斯的速度舒缓,节拍常为四二拍、四四拍,旋律多含切分节奏.布鲁斯的演唱风格很自由,同生活中的语言情绪结合很紧,假声、呻吟、哭泣、嘟囔都可以用来渲染烘托气氛.布鲁斯这种底层社会的气质,给以后早期爵士乐带来了同劳动人民生活、同黑人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特色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来源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 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K(摇滚乐)”(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

高级中学音乐教案设计

高级中学音乐教案设计 【篇一: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曾一度称为“唱歌”课,且现在“唱歌”教学的份量在音乐课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突出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先生所指出的“歌唱是人类的本能,歌唱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之一。歌喉是人人随身携带、最方便的‘乐器’,歌唱是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最恰当的手段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学学音乐课程中会如此强调“唱歌”教学的原因所在。在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是音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高中阶段《歌唱》属音乐课程中单独开设的教学模块,那两者之间的学习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首先,从名称来看,“唱歌”和“歌唱”的主体学习内容是歌曲的演唱,但“唱歌”重在演唱歌曲,而“歌唱”的内涵更广,应该包括与“歌”和“唱”相关的诸多内容,如,歌曲的学习,演唱技巧的提高以及歌唱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等等。其次,高中阶段的《歌唱》教学目标定位更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安排“唱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高中阶段的《歌唱》模块学习旨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并使学生对“歌唱”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表现、排练、赏析等的综合能力。再次,高中阶段《歌唱》教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学习的时间也更集中。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以齐唱、合唱歌曲的学习为主,并将歌曲学习与音乐教学其他领域相结合。 高中《歌唱》模块涉及到各种演唱形式的学习与实践,并且是歌曲演唱与歌曲赏析相结合进行学习,学习时间集中于一到两个学期。最后,高中阶段《歌唱》模块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歌唱学习,是全员参与的唱歌学习;高中阶段是选修课程,是一部分对“唱歌”有兴趣,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更主动,以互动或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任何教学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服务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聆听—音乐中的聆听与感悟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1. 构成音乐语言的形式要素 2. 音乐情感与思想意境层的揭示 【教学理念】 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本课基本立足点。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养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2. 本课力图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教育渠道,体现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课”的形式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体验,即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育才育人的双重目的。 3. 以聆听体验和音乐素养培养为框架结构,同时结合创造性音乐活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拓展,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形态。 4. 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真善美的艺术追求。 【教材分析】 1《.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是本模块的起始课,教材中涉及的音乐要 素等内容也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也是一种衔接与过渡。因此,这一单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促进今后更有效的学习音乐有重要作用。 2. 音乐语言是通过音乐要素构成的特定音响结构来实现情感交流和思想表现,音乐形式要素是 音乐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段,教材中内容与环节都围绕着音乐的形式要素展开,通过聆听《草原小 姐妹》、《长江之歌》等多首音乐作品,在形式上丰富地构成了几乎全部的音乐形式要素特征和表现力。 3. 音乐形式要素构成了普遍认为“好听”音乐的音响外层,如何深入了解和运用形式要素则是更高 层面的学习,因此运用节奏、旋律的创编,是在感知、体验上进一步提升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认 识 4.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态与载体,在“好听”的基础上“听有所思,听有所想”是“音乐鉴赏”的主要目的之一。《欢乐颂》等经典音乐作品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高中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高中音乐教学 九五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认识是不确切或不明确的。他们通常把学生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归咎于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音乐,认为欣赏音乐只是感性体验的事,中学生年龄段不适宜讲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应突出直观性。他们讲述音乐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高中生为何就该在音乐科学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 二、如何看待审美的主观性 俗话说,趣味无争辩。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 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这一切似乎告诉了我们,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审美个性的存在,这丝毫没错。问题在于,如果音乐欣赏中根本不存在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唯个人对个别音乐作品的体验为是,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岂非在浪费时间? 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并不是一种清晰可辨的物体,也不像理论文章中的概念、范畴那样具有逻辑的严格规定性,它

高中音乐教学方案模版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版: 一、概述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 2)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2、内容分析:(着重说明个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设计思路:(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结论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结论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结论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堂教学的意义就 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程;高中音乐堂教学随着 我国音乐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程的改革正在 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 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一、现状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 而 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 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 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 教学 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 ?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 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堂教学。 ?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程是一门独立的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摘要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欣赏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乐教育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①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②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 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我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