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五单元单元检测评估(含解析)岳麓

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2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4周年,其诞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解析:选C。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本身都是正确的,但题干中的关键字是“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经济根源,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2.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选D。根据材料“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可知应选D项。A、B、C三项都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并且付诸了实践。

3.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D.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A。首先理解根本原因的含义是众多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往往要从经济方面,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1872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故马克思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

4.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

的是( )

A.《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

D.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选D。D项说法错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5.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传》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

解析:选C。中共提出具有缓和国共关系的宣言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

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解析:选D。材料中“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指的是一种民主的趋势,四个选项中D最能体现民主。

7.《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沙皇政府

C.工兵苏维埃政府D.军事革命委员会

解析:选A。根据材料分析,“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指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新的机构”建立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本题选A项。B项说法错误,沙皇政府已被推翻;C项建立于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D项军事革命委员会是十月革命起义的军事指挥机构,不是政权机构。

8.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点是( )

A.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

B.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解析:选D。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也没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所以A、C两项排除。巴黎公社只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没有工农联盟,故B项排除。

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0.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 ) A.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B.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解析:选D。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它指引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意义深远。

11.胡锦涛曾经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作用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解析:选C。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我党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进行作战。

12.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以得知战役名称是( )

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中的“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可知A 项与题意相符,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解析:选C。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在中国近代史上,促成“内战之不致发生”的事件是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最重要成果。1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未彻底完成。因此,A、B两项的叙述不正确。新中国成立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由此可排除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1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D.推翻国民政府

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有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经分析符合条件的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应该选择B。

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26分,共40分)

16.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了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1)材料1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依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20世纪从理想变成现实,如上两幅图片反映出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6分) (3)从以上图片所得出的分析中,你有什么认识?(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问从材料1分别判断出“新和谐公社图”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运动,分析其内在联系性。第(2)问结合中俄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1)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俄:城市中心道路。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答“工农武装割据”亦可)。

原因:国情不同,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认识:科学理论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科学理论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完善。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2: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

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12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6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8分)

解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抗日国共实行合作,两次合作因为七一五政变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破裂。从两次合作产生的影响中谈认识。

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史学范式:材料1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2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

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岳麓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高中历史岳麓版大事年表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15949064.html, 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作者:杜雪莲韩建斌陈雪敏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0期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等多种 版本。其中人教版和岳麓版是使用范围较广。就教材本身而言,两种教材风格不同,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也是选取其中一种,难以同时吸收二者的精华。本文把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分析它们的长处和不足,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岳麓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0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国普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编写教材。目前为止,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四种。针对现行历史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我们选取使用最为广泛的岳麓版和人教版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进行探讨,分析在“一标多本”环境下,教师如何在领会课标要求下,对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进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以促进课改中的历史教学。 1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1 “整体史观” 岳麓版教材以“整体史观”为指导。“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在全球史观中,世界的历史本是纵横联系而不是分裂开来的。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全球史观”理念,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很自觉的形成全球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全球意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中写到:“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这说明,全球史观的培养不仅仅是史学研究者的要求,也是对当前高中生适应史学研究,更好的把握历史纵横,更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 1.2 “五彩缤纷”,便于进入情景教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1640年(爆发)——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1689)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过程: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2、1787年宪法——费城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三、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四、德意志的统一 1、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 2、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必修1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经济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阶级背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国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明确指出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册课后标准答案

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第1课 ◆阅读与思考 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 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 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 ◆阅读与思考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 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高考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作用、影响及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过程。皇帝制度和中央政府的确立。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易错点:区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学生模拟孔子及其学生、国君对话)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模拟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模拟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利弊分析-

xx版xx教材的利弊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的使用也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各个出版社积极投入教学教材的编写。以高中历史教材为例,现就有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等版本。本人在贵州某高中担任历史教学工作,使用的是岳麓版的历史教材。结合教学实际还有对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研读,提出了本人对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若干分析。在“一标多本”环境下,有效领会课标的要求,大力发展岳麓版历史教材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xx版xx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体系非常完整,对课标的把握也比较灵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岳麓版教材基于课标而高于课标,将专题进行整合排序,“中外混编,古今贯通”。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整体史观”编写手法。“整体史观”是20世纪50、60年代形成历史教材编写手法。主要特点是: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历史本是纵横联系的。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正是借鉴了“整体史观”的理念编撰而成。因此在岳麓教材中将专题都进行了整合排序,实现了中外混编,古今贯通的知识体系。 (二)岳麓版教材实现了图文并茂,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历史教材感观。首先,在内容编写上,岳麓版教材重视历史图片和史料的载入。相比于人教版刻板抽象的教材感观,岳麓教材的图文并茂更受学生们喜欢。大量的图片、史料、地图、文献引文、启发性设问等等,都是岳麓版教材的鲜明特点。历史知识让岳麓版教材展现得更加形象、生动。 (三)岳麓版教材别具一格,设置“特色栏目”。“知识链接”“阅读与思 考”“解析与探究”等栏目是岳麓版教材所特有的设置。实现了学生知识的层层升华。例如:“知识链接”栏目。在岳麓版的《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程学习中,知识链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这样的特色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1课适合高二年级1课时 一、课标内容分析 1、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 (1)、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重要意义 (2)、知道老子,认识道家思想的重要意义 2、分析新课标: 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而学生可以把教材看成是可以自己学习的学材,即学习材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地位分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一课具有引领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作用。而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刚学文科时就能接受文化史的部分内容,显得至关重要。 (二)结构分析:仁者的叮咛(孔子的思想)、智者的低语(老子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识记: ①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 ②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 理解: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余柏青 (本论文未公开发表,若贵编辑感兴趣,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在改革纲要思想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大象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了四种特色独具,各有千秋的历史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我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在长期编纂历史教材的过程中,人教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建社以来,先后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编写和出版了十套教材,包括最新出版的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实验历史教材。岳麓出版社以整理古籍而著名,上世纪90年代出版湘教初中版历史教材开始在中学教材领域崭露头角,现成立出版集团强势推出高中新课标教材,可谓是后起之秀。由于本人没有拜读人民版和大象版的教材,不敢对它们的教材妄下断语,因此本文主要从教材结构体系、编写体例、教材内容、教材特色、教材呈现的形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据此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中学教师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以求教于专家。 一 首先,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两种教材版本都注意吸收史学最新研究成果,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教材贯彻得更为彻底。 历史教材的结构体系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梁启超提倡“史学革命”,要求打破帝王将相家谱式的历史;范文澜、胡绳等则开创按唯物史观来编写历史的新时代;而在当代,“人类历史的发展,总体上从低级到高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横向从分散到整体的趋势。现代化称为近代发展的主线。从全球文明进程的视角重构现当代史的学科体系,已愈来愈为学术界所认同。”(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的对策和思考)我们可以仔细研读《高中新课程历史标准》(实验),朱汉国、王斯德等专家在主持制定该标准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安排历史知识模块。朱汉国教授为总主编的人民版就是以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线索来组织素材。 以曹大为、赵世瑜为总主编的岳麓版教材彻底地坚持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作为统领全套教材的主纲,而且它对三本必修教材分别以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来统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有点耐人寻味,它一面在尽量淡化以意识形态来作为教材的编写线索,同时又由于惯性思维和传统势力,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字体行间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 人教版第一章内容在指导思想上前后表现就不一致。在单元导读内容上,编写者刻意在回避意识形态的问题,但是在第一节讲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时,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历史纵横】栏目就指出: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质上各有不同。教师参考用书提到,中国的分封制是出现于奴隶社会时期,而查理大帝实行分封是在中世纪时期。在第2课课时导读内容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秦始皇毕竟统一六国,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两个字的出现,对于传统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历史教师,自然有遇到故知的感觉,多年积淀在脑袋里的观念如“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朝则是封建专主义的建立时期”等,就会出现在教案中,而且教师会在上课时不厌其烦地用所有的意识形态的知识去解释“封建”两字。若果真如此,教师就回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这与新课程新理念的初衷有所违背。 其次,从教材结构体系上来看,两种版本存在较大的区别,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教材更为科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专题史的体例,严格按照《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顺序进行编写的,岳麓版历史教材则采用中外历史合编体例,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它在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课改精神,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地诠释,对其内容进行了大胆地调整,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古今贯通、中外混编原则编写。如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为例,就充分体现这种特色。 该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安排教材结构,将第6个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提到前面,作为第二单元的内容;将第7个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作为第三单元的内容,而把第二个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作为第四单元。同时,将第二个专题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子体拿出来,归入第四个单元,目的是把晚清的内容与民国以后的内容各自归并到一起。又把第八个专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的建立”与第2、3个专题有关中国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子题,归入第五单元。然后,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第六单元,第5个专题“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和第9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合并放到第七单元。(历史培训手册p6)到底哪种编写结构体系更科学?我们认为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点来编写教材,对中学历史教师在把握知识点方面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它的基本前提必须是新课程标准是全面的、科学的,而且是成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