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火把节看大理白族的人生观

从火把节看大理白族的人生观

从火把节看大理白族的人生观
从火把节看大理白族的人生观

从火把节看大理白族的人生观

[摘要] 火把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此日普州同庆,每个村庄或城镇都竖起一棵十多米高的火把,或者举行“花舟竞渡”活动,共同参与这一盛大节日。

[关键词] 火把节;白族;人生观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总人口有一百六十多万,其中百分之八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云南省的怒江、保山、丽江、楚雄、昆明以及湖南省的桑植、贵州省的毕节、四川省的西昌等地都有分布。

一、白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祖先就在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文明的水稻农耕文化,过着农耕渔猎的定居生活。商代末叶至西汉时期,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剑川县海门口出土的青铜器,经放射性碳素测定为距今三千一百一十五年,前后误差不超过九十年,即公元前十二世纪末,相当于商代末期。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一具以楠木为外椁的铜棺,距今约两千四百年,相当于战国时期。该铜棺重达三百多公斤,形状酷似如今怒江地区白族(包括傈僳族、怒族)的干栏式住房。从两汉至唐初,白族先辈在汉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分散和聚合,先后形成“东西洱河蛮”、“白子国”、“渠敛诏”及“六诏”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1、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儿子为(犬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3、古人所称的“手谈”指的是哪种物品?答(围棋)。 4、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稀之年”是指 (七十)岁。 5、古代刑罚名目繁多,其中将脚砍掉的刑罚叫(刖),割去膝盖骨 的刑罚叫(膑)。 6、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察举制),选拔后的官职名主要有 (孝廉)和(秀才)。科举制开始于(隋)代,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先设立的,第一甲前三名俗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7、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8、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 《汉书》。 9、根据成语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韦编三绝(孔子) 破釜沉舟(项羽) 才高八斗(曹植) 春风得意(孟郊)

望梅止渴(曹操) 洛阳纸贵(左思) 一字千金(吕不韦) 东山再起(谢安) 10、有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 名为《十三经注疏》。 11、根据古代诗人的雅号写出相应的诗人姓名: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 诗囚(孟郊)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 诗魔(白居易)诗王(陆游) 1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13、(西安碑林)是我国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 14、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的《金刚经》。 15、琼瑶小说中很多书名实际上来自古典诗词,比如:《在水一方》 出自《诗经》中的爱情名篇《蒹葭》, 《庭院深深》出自(欧阳修)的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度夕阳红》出自(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6、中国古代传说中酒的发明者是(杜康)。 17、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经验,造出了轻便而又经济适用 的纸,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18、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19、“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论。

白族本主神话故事

段本主恨鸡 ——银桥区双鸳村本主 双鸳村的本主姓段,名字已失传了。据说他是南京人,在南诏当大官,同段宗榜的官职一样大。封号是清平景帝,又称护国武帝。因为他做人忠厚诚实,办事光明磊落,而且和蔼谦恭,所以北朝的朝都就没有设在双鸳村,而是设在庆洞村。要不然,那北朝朝都的本主座位,该是由他来坐了。 古时大理城的南面一带叫南乡,城北一带叫北乡。南乡设有南朝都,都主是将军洞的李宓多,北乡也设有北朝都,都主是庆洞村的段宗榜。朝都,好比是首府,为各村本主庙的中心地。朝都的本主,就是首领,各村的大小本主统归他管辖。这位都主不仅威镇苍洱,受本村人的供奉,同时还享受各村人的朝拜和祭祀。 当时,按照段本主的官职和功劳,把北乡的朝都设在双鸳村,让段本主当都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可是,他却偏偏要去找段宗榜商量,结果反把事情办差了。 段宗榜和段本宅在朝中时,和衷共事,相处很好。这天两人一见面,更是亲热得不得了,彼此寒暄过后,双方倚棋桌对面坐下,一边走着棋子。一边滔滔不绝地叙谈,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无所不及。直到黄昏时分,话头才转向正题。 段本主说:“今日我来找你,有件要紧事同你商量,不知该说不该说?”

段宗榜捻捻胡须,皱皱眉头说:“你是怎么啦?你我情同手足,无话不说。现在突然跟我讲起客气来,可是有什么冒犯之处呀?” “不,不,不。请你莫要见怪。”段本主照实说,“我想问你,北朝都设在哪村好。” 段宗榜爽快地应道:“这北朝都嘛,设在你村我村,不都是一样,你坐我坐,也没有哪样关系呀!” “不过,俗话说,砍断的木头才好抬嘛。” “那就设在你们双鸳村好了。” 段本主一听,脸涨红了:“这万万使不得!你德高望重,我岂敢高踞于你之上。这北朝都,理当设在庆洞村才合,你坐中央本主之位,是符合天意,顺应民心的啊!” 他们互相谦让,久久难以定夺。最后议定以鸡叫先后来决定,明早哪村的公鸡先叫,北朝都就设在哪村。 第二天清早,庆洞村的公鸡先叫,双鸳村的公鸡后叫,北朝都就决定设在庆洞村,段宗榜就成了中央本主。可是,段宗榜却没有去庆洞村坐朝,而是到上阳溪当了本主。他的位子,被他的弟弟抢先去上任,占掉了。 这消息一传开,各村本主都愤愤不平,段本主心里更不好受,怨来怨去,只怨双鸳村的鸡不争气,叫迟了。他决心同鸡绝缘,也绝不吃鸡。从此,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他都十分痛恨,一见着就生气,谁要是忘记了他的这一忌讳,把鸡拿进本主庙来供他,

关于彝族的火把节资料

关于彝族的火把节资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的资料简单介绍火把节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在著名的航天城、“月城”西昌,聚居在那里的彝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马、摔交、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六月廿四日或廿五日是西南地区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的由来,记载于明杨慎《南诏野史》和《大理府志》。清人赵文哲诗集《取偶集)中《火把节》诗前有序,也做了说明。民间有两个传说,述说了火把节的来历。 一个传说是,古时有个天王,派凶神斯热阿比下凡催收粮款,激起百姓反抗。有一位英雄和凶神斗了九天九夜,终于杀死了他。天王盛怒,派“天虫”吃庄稼。眼看庄稼被吃光,人们便燃起火把烧天虫。烧了三天三夜,天虫终于被烧光,保住了庄稼。为了预防漏网天虫再作恶,每年六月廿四

或廿五人们便举行火把节,再烧天虫一次。 另一个传说是,有个名叫额其拉巴的摔跤英雄,举世无双。上天得知,派下天神与之较量,结果天神一个个都被摔死。上天大怒,放出害虫祸害庄稼。额其拉巴与百姓想了一个治服的办法:上山去砍许多松明回来,做成火把,在英雄的率领下,他们手执火把,绕田而行,诱杀了害虫,确保了丰收。 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彝族人民每年都要举行燃火把的仪式。 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群众活动。白天斗牛,文艺汇演,摔跤比赛。夜晚处处亮着松明火把,各家门槛上都插着松明,以示吉样。青年与孩子举着火把沿村寨田间转悠,然后聚会村寨广场。广场上堆砌一个塔形火把,熊熊燃烧,表示人定胜天,害虫已被驱除人间。 少数民族的举办时间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调查报告

鹤庆白族服饰文化调查报告调查流程图: 调查的总流程: 第一、书写调查计划。 第二、作好调查前期的准备。 第三、调查的实际情况。 第四、调查材料。 第五、材料的整理。 第六、鹤庆白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第七、鹤庆白族服饰的发展历程。 第八、鹤庆白族服饰的发展趋势。 第九、鹤庆服饰的现实意义与人类美学。

调查计划: 7月7号从玉溪出发,晚上到大理,并在我亲戚家借助一晚。8号早上从下关从发,中午到达鹤庆。然后,把组员带到我家,在我家住一个星期左右,在此期间,我们会准备好数码相机、笔、纸等所需用品及资金,在工作实施之前充分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 在田野调查实施之前,我们会认真的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预先对所调查区域或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对所选区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去掌握和了解相 关知识。在对各选定点做调查之前,与各级政府的文物管理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办事处做好联系协调工作,以取得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支持配合,并能了解到一些线索。 在调查前先撰写好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以便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节约时间。 当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基本完成后,根据调查的目标和掌握的情况,拟订调查工作的方案或者计划。 准备工作做好后. 首先带领组员在我们长头东登村,和附近的西登村对不同年龄的人做相应的调查,为期两三天,在我家住宿。差不多后整理好调查资料。 然后,带领他们到松桂镇做相应的调查,积极与当地制作鹤庆白族服饰的店老板交谈并对其进行采访,详细调查他们对现今服饰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当地白族对服饰现状的看法和建议以获得有用的资料。并找出如何将白族服饰文化继承和发扬,使之不灭绝。维护白族的服饰特色,弘扬白族文化,丰富我国及世界文化内涵。展现个少数民族风采,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为期两天,并借助于农民家中。 最后,将组员带到鹤庆县新华村、甸南村、金墩村等调查点,对当地各阶层白族进行访问、探索白族服饰的发展史,各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及各时期白族服饰的改进和各颜色、各现状所代表的意义和详细说明资料。为期五天。 调查结束后,认真整理好所有的资料,并把组员带回玉溪。 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对调查地点的详细了解:我们对大理地理位置、白族分布、人口、经济发展情况及气候、温度、植被覆盖等作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二、认识目的地文化信息:重点了解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结构、历史发展史、明间文化类型、明间工艺等。同时,对各目的地的宗教历史、发展史、迁徙方式和途径、日常生活等均作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 三、查阅国内外有关白族服饰的研究现状,以便了解其他地域或是相似文化的内涵、特色、存在形式及其现实影响。 四、对调查所需的相关工具、所需设备作好充分的准备。 五、学习各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个体采访、对比调查等、 调查的实际情况: 2011 年7 月25 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白族的火把节,在这一天,人们早早的吃了晚饭,随后,村村寨寨在村寨中心扎竖一个巨大的火把,人们以火相燎,表示驱邪求吉,或举火把照田、卜岁,祈求丰收。这一天晚饭后,我和我们组的成员一同来到了我们长头东登村寨中心,我们与村民一同庆祝节日,同时和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了交谈和采访,26 日我要带领组员到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李爷爷家,并对李爷爷进行了问卷采访。最后,我们对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发展史、日常生活等均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她们所穿的服饰的文化蕴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1年7月27日和28日,我和组员在附近的西登村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进行了一些问卷调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

大理白族宗教信仰

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调查研究摘要: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研究白族本主文化,探讨本主的起源、传说、功能,了解本主文化的祭祀仪式,对正确理解本主崇拜的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白族;本主;本主传说;功能;祭祀 内容: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本主崇拜与白族社会的政治、历史、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交织在一起,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由于白族祖先的来源较为复杂,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也游离不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主信仰。但随着社会相对稳定,民族共同心理的确立,才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崇拜对象——“本主”。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农耕祭祀。本主信仰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在19世纪以后,基督教和天主教虽传入白族地区,但只有极少数人信仰。

本主宗教是白族信奉的宗教,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一词的含义“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本主,白族话称为“武增(音译)”。武,意为地方;增,意为主。因此,按字面翻译应为“地方之主”,或称为本境之主,简称为“本主”。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本主宗教是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且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是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 本主有“景帝”、“皇帝”、“灵帝”、“圣母”等多种封号。白族本主崇拜的特点是开放性。白族的本主崇拜除了保留着本民族原生的原始崇拜外,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祗、教义。 为数众多的本主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本主,如石头、水牛、猴子、白骆驼等; 二、神灵本主,如山神、谷神、猎神、龙王、太阳神等; 三、英雄本主,杜朝选、段赤诚、柏洁夫人等; 四、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南诏、大理国王及高级将领细奴逻、阁 罗凤等; 五、外族人本主,如郑回、杜光庭; 六、佛教与道教神灵本主,如观音老、关羽、李靖等。 每个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号,都有口传或成文的传说故事。 周城本主——杜朝选 传说不知什么时候,周城村中的两个女子,上云弄峰砍柴,经过蝴蝶泉,被一个少年邀去喝茶,她们被缠不过,回头向村中逃跑。不料走错了路,向霞移溪山峡中跑去,却被巨蟒所变的少年掳入洞中,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少数民族故事 中国共56个民族其中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分别是: 1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2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 3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5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6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7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 8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9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10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11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2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13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 14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 15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16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 17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 18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9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一般全国都有 21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 回族是中国信仰回教的民族之

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23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 柯尔克孜族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27 拉祜族聚居于云南 28 黎族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 29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30 珞巴族居住在甘肃东南部 31 满族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 32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 33 门巴族居住在CZ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白族火把节简介

白族火把节简介 举办时间 时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风俗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还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白族“火把节”由来: 一、白族“火把节”传说——坚贞不屈的柏洁夫人白族火把节来自"火烧松明楼"的故事。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沼。六月二十四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纵火将他们烧死。邓赕诏主的柏洁夫人早就看穿皮罗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去,但迫于祭祖和南诏的威力,不得不去。柏节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只铁钏戴在丈夫的手上,后据此认出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见柏节夫人貌美聪慧,便逼她为妾。柏节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南诏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每到六月二十五这天,大理、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区城乡各族群众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杀猪宰羊,庆祝节日。小孩忙着劈火把,姑娘们忙着把从山上挖来的金风花根捣碎,包在手上染成红指甲,大人们在村寨广场中央,用一根20来米高的木杆竖在地上,周围用麦秆、干竹等捆成一一个大火把,上面插着预示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彩线串起的梨果挂满火把。入夜,人们点燃大火把后,孩子们各自举着小火把在田野上奔跑喊叫,不时将一把把松香面撒在火苗上,腾起阵阵烈焰。靠近海边的村庄,还要进行划船比赛。人们以此来纪念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柏节夫人。

大理白族地区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大理白族地区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 服饰文化 实践单位: 大理学院古城校区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1级通信工程本科班 实践时间: 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一、实践目的: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扎根在边疆的风俗文化。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有时为了庆祝丰收或是庆祝节日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有时以唱歌、唱戏或是扭秧歌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在劳作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开心也可以增加节日的浓厚气氛。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够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也可以展现出我们丰富的民族特色。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这种多样的风俗文化既展现了各民族的特色,又使文化源远流长,既让人们得到了欢乐,又让人们活动了身体,具有很深的意义。现在面临着各国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开发风俗文化,汲取其中的内涵,具有举足轻重意义。所以在现代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风俗文化绝不是搞思潮,而是深入群众,挖掘其中的内涵,结合现实,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此次实践活动为大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同学通过张雅老师的号召展开,本小组的人员有王渊,方瑞,刘柳,丁魏魏,焦媛,谷贤贤,刘蓉,杨玺成。在本次实践中,要求首先了解白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起源,了解白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发展经历的变迁,及白族人民对本名族服饰的美好期望,服饰的寓意,以及在未来少数名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前景,大众对白族服饰文化的了解深度等。 二、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主要进行了问卷调查,图片展示,对扎根大理的居民进行采访等活动。中国的风俗多种多样,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着手于大理白族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大理的几个城乡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几个地县进行深入的调查。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名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白族现有130万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其余分布在的贵州毕节、安顺和湖南的桑植县。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大理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经济较为发达,文化水平较高的。 三、实践结果: 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为生产工具,生息和劳动在洱海地区。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丽风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来。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

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第13卷第1期李燕萍: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17·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李燕萍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昆明650224)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 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 堪称典范。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对白族地区脱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充分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并与旅游业挂钩,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产品,让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在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关键词:白族;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4339(2011)01-0017-05收稿日期:2009-11-2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哲学720).作者简介:李燕萍(1965— ),女,副教授. 通讯作者:李燕萍, ypl2008xnl@163.com.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 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但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一些老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并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不利 于社会稳定的因素, 保持社会的祥和、有序发展。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在其中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白族传统文化在大理旅游业发展中的 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的重心也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倾 斜。这不仅要求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精神产品,而且还要求提高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因此,在经济运行 和经济增长过程中, 文化推动力日益增大;经济效益中源于文化的附加值日渐增多;文化市场的形成和文化 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末,党中央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要求西部民族地区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和绿色资源发展经济。在这一背景下,云南省确定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历史悠 久、民族众多、自然景观独特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制定了将大理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州的发展思路。20多年来旅游业为大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旅游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着对某种文化的追求。大理旅游资源的优势是丰富多彩的白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白族文化。根据对近年来到大理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进行调查, 游客对大理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兴趣高于对自然风光的兴趣。许多国外游客来云南,尤其是到大理旅游,主要目的不是看自然风景,而是想要了解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经历和体验白族特殊的生活方式。随着国外游客不断增多,大理古城出现了“洋 人街”,这表明,大理民俗旅游已成为国外游客关注的热点。白族文化与民俗旅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使大理旅游业的发展焕发出光彩夺目的魅力。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古迹荟萃。自公元7世纪大理就是雄踞云南500多年的南诏、大理两个地方王朝的王都, 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当地人民以宽广的胸怀吸纳各方文化的精髓,建立了洱海地区兴旺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大理的各族群众都保留着奇异神秘的民俗风情和众多的节祭。因此,大理是我国颇富盛名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极高。全州共有 2011年1月Jan.2011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13卷第1期 Vol.13No.1

云南二年级传统文化考试题

其中单选题共50道,多选题共30道,判断题20道,合计100道。 一.单选题 1.补充句子: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A.终身为父 B.敬同于父 C.等同于父 D.修行在个人 【答案】B 2.孔子的弟子们将他和一些杰出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了() A.《论语》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答案】A 3.()主张无为而治,崇尚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A.老子 B.商鞅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A 4.孔子曾说:“三人行,()。”教育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A.必有我师焉(yān)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 D.终身为父 【答案】A 5.“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帝王的身上?() A.周成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答案】A 6.“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道德经》 D.《朱子家训》 【答案】B

7.每年的()是我国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A.农历四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五 C.农历六月初五 D.农历四月初四 【答案】B 8.傣族的泼水节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D.迎新 【答案】B 9.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是()A.郑成功B.戚继光C.文天祥D.胡宗宪 【答案】B 10.“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是指哪颗星?()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天狼星 【答案】A 11.()百姓会在歌圩(xū)上吃传统食物五色饭。 A.傣族 B.壮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B 12.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燕国 【答案】B 13.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朱子家训》中就有“饮食约而精,()”教育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养成简单朴素的好习惯。

白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白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大理的山川,翠绿雄伟,实在迷人。苍山上十八条溪水落石出,像一条条闪光的银链,悬挂在山峰之间,真是好看。苍山有十九峰,其中有一个叫玉局峰。每到十冬腊月,玉局 峰上便出现一缕洁白的云彩,袅袅婷婷,宛如一个姣洁美丽的女子,伫立有玉局峰顶,向 洱海眺望,那景色更是动人。不过,这朵云彩一出现,大理一带就狂风大作,刮得平静的 洱海顿时白浪滔天,波涛滚滚。直到把海底的一块石坪吹得露出水平,狂风才停息下来。 这朵神奇的云彩有个动人的名字,就叫做望夫云。关于它,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个公主长得很美丽,又很善良,她的眼睛像洱海水一样明亮,她的心地像清碧溪水那样纯洁。公主已经十九岁了,可是南诏王还没有招上驸马。王 孙公子争相向公主求婚,但公主觉得都不称心,一个也没有答应。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公主在绕三灵盛会上认识了一个年轻的猎人。这个猎人从小失去 父母,独自居住在玉局峰的岩洞里。公主很同情他的遭遇,又见他长得英俊、魁伟,就看 中了他。猎人见公主长得俊俏,对人又和气,也很喜欢她。 公主看中猎人以后,时刻都思念他,想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有一天,南 诏王突然告诉公主,已把她许给大军将了,择定吉日就要成亲。听到这意外的消息,公主 焦急得整整哭了一夜,两只眼睛都哭肿了。第二天清晨,晨雾刚刚散去,公主在窗前呆望 着青翠的苍山,心如乱麻。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喜鹊,落在窗前的树枝上,喳喳地叫 个不停,叫得公主心更烦了,说:“小喜鹊,小喜鹊,你知道心中的忧愁吗?”不料,小 喜鹊轻轻地点了两下头。 公主连忙说:“小喜鹊,那就请你带个口信给玉局峰的猎人,叫他快来救。”小喜鹊 又点了点头,飞走了。 小喜鹊一直飞到了玉局峰。这时猎人刚从云弄峰打猎回来,正要进洞。小喜鹊停在洞 口的桂花树上,朝着猎人喳喳地叫。 猎人奇怪地问:“小喜鹊,你有什么话要对说吗?” 小喜鹊说:“南诏王要把公主嫁给大军将了,公主要你赶快去救她。” 猎人认识公主后,也天天思念着她,现在听说公主就要嫁人了,心里急得像烧着一盆火,他背起弓箭就往山下奔去。走到半路,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一只背箩,一 瘸一拐地在前面走着。 猎人问他:“老爷爷,你要去什么地方,你的腿怎么啦?” 老人回答说:“去山上采药,不小心摔坏了腿。唉,怕到天黑都回不到家啦!” “老爷爷,背你走吧!”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布郎族 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

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俄罗斯 族 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 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 族 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傈僳族 收获节农历九月 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得房屋与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与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 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得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 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 绰约多姿得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 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得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得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得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得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得门廓。其她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得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就是富裕之家常采用得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得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得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与相对得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得两边,多以正房相对得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得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与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得房屋与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得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得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得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 门楼即大门,白族很注意修建与装饰。大门得方位,正房面东得一般开在东北角,正房南向得一般开在东南角。大门得取向不能正对着堂屋,一般进大门后,要由西向南先转一个弯角进入院内。若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回避得,进门后都要建一堵照壁作遮拦,由照壁两边进入院中。大门都有门楼;门楼建筑形式有两种;一种就是有厦门楼,民间称“三滴水”门楼。其建筑历史悠久,建筑手法成熟,格式固定,一般都就是三间牌楼形制,其中又分“出角”与“平头”两种。出角就是指在门楼得顶部有两层翘起得翼角,檐下有斗拱装饰,极为华丽多彩。斗拱装饰或为木质,或为泥塑,气势雄伟壮丽。木质斗拱端头得跳头多雕成“龙、凤、兔、象、花卉”等图案,斗碗雕成八宝莲花,外饰彩色油漆,或用木质本色,突出雕刻艺术得精妙,有得用彩色贴金油漆装饰,显得更加富丽辉煌。’下层翼角下得斗拱较顶层得斗拱小些,雕芒与上层相似。斗拱以下就是重重楼空得花访与砌有大理石得八字墙。大理石有彩花图案,配以名人诗句。有厦门楼多为富贵与仕宦人家得宅第。平头有厦门楼多为传统得“三滴水”屋面有厦大门,斗拱较为简单,注重绘画与装饰。门楼下为灰白得粉墙,绘有各种图案,淳朴大方。这类门楼多为农村白族居民采用。另一种就是无厦

传统文化节日

传统文化节日 阅读精选(1):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 阅读精选(2): 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透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

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能够广为流传。 9、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1、小年。腊月二十三,又叫“灶王爷升天”。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进行扫房,清理家用品,准备过年。 12、立春。在有些地区将立春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春吃萝卜。 13、立冬。在有些地区将立冬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冬吃饺子。 阅读精选(3): 3月5日是元宵节,烟台市城乡,大街小巷,人们兴高采烈,纷纷走向街头,以扭秧歌、跑旱船、舞龙、舞狮、猜灯谜、看花灯等多种形式,欢庆元宵佳节,在喜庆热闹的气氛中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大理神话传说

大理神话传说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大理的传说,你又听过多少?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理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大理神话传说篇1:观音的神话 大理神话中有关观音的最多,其中以制服罗刹一事为人民喜闻乐道,至今不衰,因为它反映了正必胜邪的信念。这个神话讲的是:远古的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罗刹统治着这块土地。观音为了使山头上的人民有耕种之地,向罗刹借一块只有白狗跳三跳、袈裟披一被的丁点之地,罗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立了契约,刻在赤文岛上。 谁知袈裟被一技,从苍山脚坡退诲水十多里;白狗跳三跳,从上关跳到下关,把罗刹的地盘全占了。 罗刹懊悔不及,想要逃跑,观音用手一指,上阳溪旁边忽然出现了一座琼楼玉宇,罗刹刚一进去,从山上滚下两块巨石,就把罗刹永远关在里面了。从此,大理人民便有了耕犁之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另外,一些观音的传说如《负石阻兵》,《于黄鳝变真龙》,《平定海东》等,都寄托着白族人民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激发人民去思考、去斗争、去追求。

大理神话传说篇2:九隆神话 出于古哀牢国,即今哀牢山一带,这篇神话说: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 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 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 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到了唐代初期细奴逻的父亲自哀牢避难到蒙舍川,耕于巍山之麓,当地白国王将女儿嫁给细奴逻并让位于他,这便是流传民间的开国神话。 大理神话传说篇3:三月街的传说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 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们更喜欢的是另一个传说: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 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

鹤庆白族文化

鹤庆白族文化 摘要: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正文:鹤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鹤庆县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傈僳族三个,其中以白族为主。而我就是鹤庆县的白族姑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们鹤庆县的白族文化。 我的家乡鹤庆县,一个国土面积两千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地区均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县城海拔两千米,气温比较适宜。降雨量充沛。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子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由于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所以通过“茶马古道”使得文化得以向外传播。而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更是独具风味,让人垂涎三尺;“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深受欢迎。是集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省级民族旅游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成为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在2010年九月,更是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的称号。鹤庆是属于白族和

纳西族的交界地带,虽然会受到两个民族的不同影响,但在其中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在语言上,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而鹤庆方言又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种。绝大部分使用白族语,通用汉语文。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未形成白族的书写文字),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在白族的服饰上,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而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下着蓝色宽,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都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在古代还有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到: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这更是把它推向了一个更美的意向。其中,在我们鹤庆,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的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的服饰比较艳丽。就以年轻姑娘的服饰为例,上衣多为红色或浅色的襟衣或衬衣,紧釉管上绣有各色的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的长裤,腰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