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

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虎保成(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项目组副组长:赵子忠(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何建平(小陇山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文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王淑荣(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姬孝忠(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廖永峰(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赵密蓉(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单用祥(威龙集团管理顾问教授)

杜维强(天水市林业局森防站站长高级工程师)

本方案围绕机制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和科学发展的目标,在分析当前机遇、筹划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方案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在未来两年内,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将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体系,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甘肃经济绿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现有专业基础与优势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专业,从2002年开始进行高职教育,经过几年高职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建设与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培养学生500多人。

1、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林业行业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研究,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提出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期为素质教育阶段,第二、三学期为专业基础单项技能训练阶段,第四五学期为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阶段,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

2、课程改革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 形成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岗位任务的特点,在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按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按模块,分方向进行专项技能训练。每个模块按照“基础、提高、综合”的递进原则构建课程内容。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以真实工作环境为基础,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实训中,引入行业和企业真实项目,并进行现场技能考核。建立并实施专业技能强化机制,突出专项技

能培养。

3、专业教学团队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现有教师16人, 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8人,硕士5人,双师素质教师12人;聘请兼职教师3人。2009年由专业带头人组织团队开发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参编高职教材14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3项,院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40篇;有11名教师获得行业资格认证。

4、实训实习基地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实训基地包括3700亩的实习林场,50亩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训室、森林植物实训室等。与校外10余家林业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近三届毕业生在校外10多家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

5、人才培养质量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思想素质、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了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针对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对森林资源保护人才需求,积极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洮河林业局、徽县林业局、白龙江林业局、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合作,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校企(局)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成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立足教学,兼顾服务,按照行业工作标准建设功能完善的生产型实训实习基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将该专业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森林资源保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带动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林业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林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行政执法、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运行机制

以服务甘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将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合作办学单位扩展到10个,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建设,构建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健全良性互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办学活力;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共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走出一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路。

(二)构建“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林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操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校行(企)合作为基础的“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0+0.5+0.5”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0——前两学年在校进行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能力训练。

0.5——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认证,充分利用学院3700亩的实习林场,培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森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在训练中突出职业专向技能训练。这个阶段是“案例实训期”,即由学校和行业或企业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行业现状以及流行的技术方案,总结出一些有样板意义的工程案例,由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有计划的仿真项目实践,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0.5——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这个阶段是“项目实训期”,即学生在林业行业或企业中按照行业或企业管理模式,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企业真实的项目;通过顶岗实习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项目,在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职业岗位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有4个主要岗位方向: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巡视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

每个方向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见表1。

表1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

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业有害生物的识别能诊断识别当地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进行调查

标本制作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标本的制作

有害生物检疫能识别国家规定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熟悉检疫程序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与

防治

能进行当地主要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

掌握化学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掌握防治器械的使用方法

护林员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会常用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

会制作森林火险尺并能操作

林火地面巡护会操作常用的通讯设备

会地面巡护及火情观察、定位与报警

林火扑救与档案管理能使用常规扑火设备有效组织林火扑救和管理扑火队伍,

会森林火灾调查及火灾档案管理

森林日常巡护、林政法

规宣传

能对森林进行日常的巡护管理

自然保护区巡视监测员

林区治安管理能对林区(旅游景区)治安进行有效管理

野外巡护能收集野外基本信息,进行野外急救与自救

会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会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审批程序与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

森林保护工程技术人员森林资源调查

造林

森林抚育

能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能进行造林施工

能进行森林抚育施工

2、课程体系构建

以林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把实际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图1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课程建设

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植物等4门核心课程建设,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植物4门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其中,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建成省级精品课,将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建成院级精品课。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编写《林业行政执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自然保护区管理》《林学概论》等4部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的专业教材,同时制作4门与核心课程对应的多媒体课件。

4、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按照“实景镶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行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以

专项操作能力

基础操作能综合实践能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森林防火

林业治安管理与林政稽查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

森林培育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防火技术 林业3S 应用技术 林业制图技术

治安管理处罚

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

自然保护区管理

林业行政执法

森林植物 普通动物 办公软件应用 森林环境 素质拓展与训练 应用文写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用英语 体育与健康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组织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做”一体化。

5、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森林资源保护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学生评价等几个方面,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完成森林资源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优秀教案等专业教学文件。自主开发课件库、试卷库和习题库。购买或搜集文献资料,校行或校企共同开发体现真实环境的项目库与案例库。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实训设备等相关仪器资料库、实训项目资料库、技能考核试题库等,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兄弟院校资源共享。

具体建设计划见表2

表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计划表

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单位: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

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0 10 20

2.课程体系构建 5 5 10

3.课程建设(4门/1门省级)10 10 20

4.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6 4 10

5.教学资源库10 10 10

合计55 55 70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着重培养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名教师培养成专业带头人,选派到国内大学或行业及企业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承担森林保护工程项目、企业兼职锻炼、参与行业或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途径提高专业建设能力。通过

培养,成为本区域森林资源保护技术专家。聘请1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业务培训、学历提升、学术交流、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技术开发等方式,培养4名骨干教师,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其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通过技能培训、高校进修、主持和参与教研科研项目、职业资格培训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行业或企业锻炼或参与项目研发,丰富企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在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织教师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通过两年的建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来自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和岗位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课程标准制定,参与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参与校内项目教学,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等。密切与企业合作,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建立2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见表3。

表3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表

师资类别培养

人数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培养途径2012年2013年小计

专业带头人 2 10 10 20 国内培训、企业锻炼、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学术交流、外聘。

骨干教师 4 15 15 30 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学术交流。选派4名教师到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等林业企事业参加工程或项目培训。

双师素质教师8 10 10 20 企业锻炼、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行业认证、引进。每年选派4名教师到合作企事业单位锻炼。

兼职教师队伍10 5 5 10 校企合作培养

合计24 45 45 80

(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产权联接为纽带,互利共赢为动力;建成10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松散型校外实训基地增加至20个。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达到能使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基地的建成确保专业学生每门专业核心课都能正常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满足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满足相关科研需求;满足社会服务功能;完成20个项目的实训技能考核,开出率100%;开展社会技术服务项目3项。形成集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多功能的,具有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适应职业岗位技能模块教学和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基地。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在校内建成具备真实环境,集教学、技术服务、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资源保护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开展以完成真实项目为特点的项目实训。基地直接对周边地区的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开放;与小陇山林业局合作,将实训基地构建成本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推广和服务基地。

对校内现有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扩建,新建化学保护实验室、森林昆虫标本室、植物病理实验室、动植物资源调查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训室(见表4、表5),提升实训基地功能,营造企业氛围。

表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实训基地名称

投入资金

资金

来源

支撑实训任务及课程备注

2012

2013

合计

1 化学保护实验室31.7 31.7 中央财

森林害虫防治的药效试验、

化学农药的观察识别、农药

的配制使用、常用药械的使

用等实训项目

新建

2 森林昆虫标本室30.8 30.8 中央财

昆虫形态识别、昆虫分类及

标本制作等实训项目

新建

3 植物病理实验室35.5 35.5 中央财

病害识别、真菌分类、病害

标本制作等实训项目

新建

4 动植物资源调查实训室32 32 中央财

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调查、

保护等实训项目

新建

合计41.2 58.8 130

表5 森林资源保护实训基地设备明细表

序号实训基地

名称

主要功能主要设备及项目名称数量单价

(万元)

金额

(万元)

合计

(万元)

完成

时间

1 化学保护

实训室

实训室可以承

担能够提供社

会培训。

昆虫培养箱 2 0.6 1.2

31.7

2012

生化培养箱 2 0.9 1.8

超净工作台 1 8.5 8.5

号名称(万元)(万元)(万元)时间

实训人数:该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50人实训。电子天平 4 0.5 2 虫情测报箱 6 0.5 3 有害生物抑制器 6 0.8 4.8 车载式喷雾机 2 1.5 3 弥雾喷粉机 6 0.3 1.8 烟雾机 6 0.5 3 打孔注药机 6 0.1 0.6 常用各种剂型商品农药 2

2 森林昆虫

标本室实训室可以承

担森林资源保

护、园林技术及

相关应用专业

的昆虫形态识

别、昆虫分类及

标本制作等实

训项目,能够提

供社会培训。

实训人数:该实

训室可以同时

容纳50人实训。台式电脑 2 0.6 1.2

30.8

2012

年数码摄像机 2 2 4

体视显微镜20 0.8 16

影像分析软件 1 1.8 1.8

各虫态及

生活史标

幼虫标本

50科

100

8

成虫标本

100

500

生活史标本

100

3 植物病理

实训室实训室可以承

担森林资源保

护、园林技术及

相关应用专业

的病害识别、真

菌分类、病害标

本制作等实训

项目,能够提供

台式电脑 2 0.6 1.2

35.5

2013

数码照相机 2 0.8 1.6

生物显微镜20 0.7 14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 1 0.6 0.6

病害标本

200

3

冰箱 1 0.8 0.8

号名称(万元)(万元)(万元)时间

社会培训。

实训人数:该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50人实训。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1 5.0 5.0 超净工作台 1 8.5 8.5 生化培养箱 1 0.9 0.9

4 动植物资

源调查实

训室实训室可以承

担森林资源保

护、林业技术及

相关应用专业

的野生动物与

野生植物调查、

保护等实训项

目,能够提供社

会培训。

实训人数:该实

训室可以同时

容纳50人实训。显微影像分析系统 1 6.6 6.6

32

2013

年便携式水质分析仪 1 3 3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1 3 3

高速离心机 1 1 1

恒温干燥箱 1 0.6 0.6

培养箱 1 0.6 0.6

班用帐篷 5 0.4 2

优质睡袋40 0.1 4

气垫床40 0.01 0.4

手持GPS 20 0.36 7.2

摄像机 1 1 1

照相机 1 0.6 0.6

野外背包40 0.01 0.4

便携式电脑 1 0.8 0.8

数字声谱仪 1 0.8 0.8

合计100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等10个校企合作单位基础上,与白龙江林业局、白水江自然保护局以及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等多家林业行业单位或企业合作,发展到30个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

4、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建立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成立联合育人领导小组,制定学生实训质量考核和评价标准,校行(企)合作共同编写指导书、培训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规范和学生实训操作规程,营造专业文化氛围。

(五)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院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及周边地区林业单位开展多工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300人次以上。

扩大校际合作与对口交流每年承担兄弟院校委托培养专业教师2~3名,两年内培训师资4~6名,义务支教2人。

四、专业改革举措

(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办法

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期间,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示范性建设的要求以及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将采取以下举措,解决专业现有问题:

1、创新校企合作运行制度

将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合作办学单位扩展到30个,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建设,构建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健全良性互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办学活力;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共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走出一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路。

2、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林业行业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

论证,确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为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按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课全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整合理论教学课程结构,加大实训实岗教学改革力度,建设4门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4本,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精品课程,并确保课程使用教材为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实训和对外开展服务的需要;实训基地规章制度齐备,新建4个校内实训室,校内基地设施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新建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能使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5、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行业锻炼、进修培训等形式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专业骨干教师,8名青年教师,85%的专任教师要达到“双师型”素质,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授能力,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生产指导能力;加大兼职教师结构调整力度,使更多企业生产一线人员进入教学团队。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服务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

务。承担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甘肃各市县林业局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培训,在保证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每年培训人数300人次。

(二)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林业工程系主任赵子忠副教授为组长,全体森林资源保护教研室教师位成员的专业建设小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充分认识到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建设的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

制定了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专业建设的实施。

3、资金保障

争取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学院自筹50万元,用于森林资源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社会服务的建设。

4、管理保障

严格执行学院管理规定,包括专业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

强化进度管理,各建设分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5、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织领导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切实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6、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制定配套的文件、制度,保障专业的正常实施和运行。按照专业建设计划要求,明确各位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分工,明确各项目责任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责任人的重要指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公示各项目的完成情况。

五、专业建设绩效指标

(一)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形成“实景镶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满足森林资源保护职业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成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成软硬件水平一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规范,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实现校行之间、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资源共享。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完善校外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立互惠互利长效机制。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技术培训、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在同类院校中处领先水平。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面向行业与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发挥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为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提供服务。

(二)主要标志性成果指标

1、将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2、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

3、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国内一流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

4、建成甘肃森林资源保护技术人才培训中心。

5、培养1名省级名师,2名院级名师,4名骨干教师。

6、获1项省级教研成果奖。

7、编写4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六、专业建设年度计划

表6 专业建设分年度实施计划

建设内容2012年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3年12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1.组建“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校企合

作委员会”,并进行校企合作委员

会《合作章程》的制定;

2.校企合作委员会参与2012专业

建设;

3.落实合作办学单位10个。

1. 完成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

享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校企共管实训基

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共评毕业生质量

评价反馈体系、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

等;

2.落实合作办学单位10个。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1.人才培

养模式创

1.1.形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机制研究成果;

2.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

养质量评价体系。

1.1.运行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机

制;

2.完善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

养质量评价体系。

2.课程体

系改革

1.人才规格调研分析及课程体系构建研

究;

2. 2.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

运行。

1.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践教学体系标准;

2. 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3. 3.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总结。

3.课程建

1《野生动植物保护》院级精品课程

2. 《森林植物》院级精品课程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建成省级

精品课程

2.《林业行政执法》建成院级精品课程4.教学内

容与方法

改革

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

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

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

5.教学资

源库建设

1.建设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共享的课

程体系、教学目标;完成人才培养

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优秀

教案等专业教学文件的教学资源

库。

自主开发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课件库、试

卷库、习题库;开发体现真实环境的项

目库和案例库;开发与实训设备相关的

仪器资料库,实训项目资料库,技能考

核试题库。

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

队伍管

理体系

建设

1.制定年师资队伍培养计划

2. 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

师素质教师标准

3. 制定专职教师队伍管理评价考

核办法

4. 制定兼职教师队伍管理评价考

核办法

1.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体

2. 认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

质教师

3.实施专职师资队伍管理评价考核办法

4.实施兼职师资队伍管理评价考核办法

建设内容2012年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3年12月

2.专业带头人培养1.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到国内高

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森林资源

保护技术前沿技术,取得培训结业

证书。

2.在林业行业单位和林业企业实习

实践并参与企业的项目。为企业解

决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3.在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

1.专业带头人国内同类学校进行专业技

术和教学管理经验交流学习。

2.在林业行业单位和林业企业实习实践

并参与企业的项目为企业解决生产中所

遇到的技术问题。

3.在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

4.聘任专业带头人,考核评价结果。

3.骨干教师培养1.3名教师国内同类学校进行专业

技术经验交流学习,写出总结报告

2.名教师在相关林业企事业单位技

术实习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

1.选派3名教师国内同类学校进行专业

技术经验交流学习,写出总结报告。

2.选派3名教师在林业企事业单位进行

森林资源保护技术实习实践。

3. 聘任骨干教师。

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国内培训:

1.3名教师在林业企事业单位学习

生产技术,写出总结报告

2.2名教师国内同类学校进行经验

交流学习,下林场、基地实习、实

国内培训:

1. 选派3名教师在林业企事业单位学习

生产技术,写出总结报告

2. 选派3名教师国内同类学校进行经验

交流学习。下场、基地实习、实践: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聘请林业行业和企业兼职教师5

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授课、

讲座、指导学生实习、教科研活动、

教材建设、指导专职教师实践等

2.启动兼职教师培养、管理机制研

1、聘请林业行业和企业兼职教师5人,

授课、讲座、指导学生实习、教科研活

动、教材建设、指导专职教师实践等。

2. 研究兼职教师培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兼职教师的管理机制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化学

保护实

验室

1.场地建设规划

2.设备采购计划

3.建立保障制度,启动招投标工作

1.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投入使用

2.完成100名学生的仿真实训2.森林

昆虫标

本室

1.场地建设规划

2.设备采购计划

3.建立保障制度,启动招投标工作

1. 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投入使用

2.完成100名学生的仿真实训3.植物

病理实

验室

1.场地建设规划

2.设备采购计划

3.建立保障制度,启动招投标工作

1. 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投入使用

2.完成100名学生的仿真实训

4.野生

动植物

资源调

查实验

1.场地建设规划

2.设备采购计划

3.建立保障制度,启动招投标工作

1. 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投入使用

2.完成100名学生的仿真实训

职业院校集约化智慧校园建设

极致探索无限创新 作品名称: 职业院校集约化智慧校园建设作者: 推荐单位: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一、建设目标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刘延东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要推进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云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通集约化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和手段广泛使用;全校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文化传承创新、科研支撑、服务手段、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实现新突破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共享;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人与技术的和谐,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最终形成一个以“整体互联、协同发展”为特征的智慧化校园系统。 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经过五年的建设,全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完成支撑学院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校园网络改造和扩建工程、数据中心项目、网络信息服务项目、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项目、云服务平台、无线校园项目和数字安防系统项目等所有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形成保障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茶陵二中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1 指导思想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2 建设目标 2.1 教学课件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简称:全学科下同)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 格式)。 2.2 教学设计涵盖全学科的各年级电子教学设计各一套(Word 格式)。2.3 教学素材每学科教案、学案、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教学后记、教学反思、音频、视频、试卷、练习卷。 3 实施策略 3.1 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学科组成立学科资料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资料规划、收集、整理、评选及分布工作。学科组长为组长,备课组长为骨干,全体教师为成员。 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作,教育技术处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至教 科室,具体要求如下。 3.1.1 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

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3.1.2 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3.1.3 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 3.1.4 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应该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课件中除了有教学目标、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内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3.2 教学设计及要求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传至教科处。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 3.3 教学素材及要求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等教学素材上传至教科室。 4 使用及管理 4.1 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内教师使用,并上传一份至学科组。 4.2 以学科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学科组教学资源库中,供学科组开展教学研究,并上传一份至教科室。 4.3 由教科室会同相关部门,每学期对各学科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组织整理,并将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4.4 学科资源库建设纳入学科组(备课组)考核。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对学校“各自为政”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进行开放式平台级重组,建立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平台。 ●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标准、规范、技术、工具和方法。 ●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建设思路 1.资源基本建设框架 各专业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三级基础框架。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 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每个专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

灵 2.资源基本应用框架 课程是教学资源进行应用的核心。根据教改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以较少的成本建设形成若 干门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之用,同时在答疑、讨论等教 师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资源库。 三、平台建设 1.平台建设框架 2.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资源标准建设是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与集成和高效共享的前提 术条件。高教社将为院校提供资源加工与建设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 课程资源封装标准等各类规范,同时为院校提供必要的建设工具。一 方面提升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为院校内的资源共享、校际共 享提供基础条件。 3.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1)资源元数据的自定义 资源的元数据分为基本元数据和自定义元数据,可自定义的元数 据包括分类信息等。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教学可以按照媒体类型、分类信息,显示教学资源库的列表内容, 显示内容包括缩略图、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下载次数。 (3)教学资源的预览 可以查看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并预览教学资源,可对资源进行评论。 (4)资源的下载 用户可以lP限制范围内下载教学资源。 (5)资源检索 可以按照元数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多字段检索。 (6)资源统计 统计信息包括资源数量统计(按照媒体类型统计)、点击统计、下载统计、用户上传统计 (7)资源上传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 (8)视频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视频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观看的流媒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 . .. .. . 职业院校 “金课”建设方案 课程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堂革命”,深入开展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金课”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协调发展原则。把“工匠培养”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辐射示原则。充分发挥“金课”的示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s. . . . .. . . . .. .. . 三、“金课”体系 “金课”来源于教育部实施的一流课程建设。我校的“金课”体系是指职业教育类型下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金课”体系共分三个层级: 第一级:优质课程。优质课程是指能够支撑专业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由二级院部评定。 第二级:改革创新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是指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有完善的课程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和实施,能够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转变,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由学校评定。 第三级:“金课”。“金课”是指在改革创新课程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具备一流的课程团队、一流的课程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课程资源、一流的课程管理等特点的课程,由学校评定。 “金课”体系涵盖学校所有课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公共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实践实习课。四、建设目标 第一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与《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打造江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引领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决定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现就“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得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与江西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打造特色与增强办学综合实力为目标,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得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遴选10所面向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得中职学校, 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推动项目学校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到2020年,

实现项目学校成为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并引领带动其它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办学定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得全面发展水平。 (二)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得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探索现代学徒制,试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建设。围绕行业、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得专业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得特色、品牌、优势专业,重点建设2-3个产业急需得特色专业群。 (四)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强化德育首要地位,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得同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岗位规范,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专业有至少3门工学结合得核心课程及配套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开展学历

中职学校智慧校园整体规划项目概述

中职学校智慧校园整体规划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政策大力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要求: 1.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 教学资源; 3.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 4.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 范化。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

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规划就“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1.1.2教学创新改革需要 使得学校师生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信息共享程度、教学资源获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项目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教育信息化政策为导向,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帮助中职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信息共享、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1.2智慧校园内涵 智慧校园是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感知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职业性定位课程目标,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从工作过程出发定位资源内容,建设思路如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目标与标准(从职业性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以开发整体技能架构为基础,梳理资源建设脉络(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使其为达到课程目标服务,并保持职业技能的延续性);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分解组织资源内容(从工作过程出发,使资源服务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以满足分阶段学习);通过优化、整合、改造、拓展等资源建设方法,分解、拆分实际项目,构造课程学习资源(校企合作,贴近实战,通过优化法、整合法、改造法、拓展法等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构造),建设立体化(教材、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电子教案、课件、题库、视频等资源)、多层次(基础技能层次、基本技能层次、提高技能层次)、多介质(纸质教材、网络、光盘),可进化的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成为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技能培训,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服务的一整套资源体系。 二、建设内容 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资源库、企业资源库、网络课程资源库、项目资源库、核心课程资源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几个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理念指导下,所有资源的建设都围绕企业需求和实战项目展开。 (一)、专业资源库建设 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认证资源、教师资源。其中专业标准主要包括各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软件产品开发流程及规范等。教师资源除专任教师信息外还包括企业兼职教师信息。专业认证资源主要满足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社会人员上岗培训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 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校涵发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省教育厅《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方案》等文件,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现实状况,力求体现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促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 通过骨干专业建设工程的实施,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师资、专业设施、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具有代表性和示性的骨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各项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达到以骨干专业带动学校发展、以若干骨干专业群带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目的。 三、建设任务

1.用3年时间分批遴选出30个左右市级骨干专业,开展骨干专业的市级研讨活动和示性观摩活动。 2.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骨干专业教师,3年评选出50名左右“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 3.3年建成80门左右骨干专业精品课程,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校本教材,教学课件和专业实训方案。 四、建设容 1.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建设骨干专业 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及时调整专业领域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容,探索和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成效显著的骨干专业。 2.立德树人,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以规学生日常行为和基本道德为主要容,以讲荣誉、重诚信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荣誉体系建设。强化认知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结合素质拓展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聘请行业企业等部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在办学方向、目标定位、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高校、职能部门等专家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主人,依据科技发展和

幼儿园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幼儿园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园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让信息资源服务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努力加强学校网络资库建设为依托,实现教育活动网络化,教育活动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互相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资源库建设的实用价值,做到快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成立“信息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肖楠 副组长:郭春梅郑伟辉 成员:方晓红、马月、张雪莲、纪聪颖、张桂芝、郭丽娟 二、具体实施工作 1、建立科学的资源库目录,并设立各子目录。年份——课件库、教案库、教学论文库、德育论文库、计划库、总结库、活动照片库。 2、召开“学校信息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分工,分解任务,下达指标,商讨相关问题。 3、采用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等形式,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使老师们掌握课件制作修改、资料下载和收集上传等常用的基本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4、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为抓手各老师认真制作、修改课件,并注意做好学科教案、论文、课件等资料的积集,上传工作(对于所运用的课

件或教学资料做到及时修改并上传),及时上传电子教案,教师的论文等,课件每个学期每人必须上传四个以上到教学资源入库,副组长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分类汇总到相应的子目录中。 5、每学期对各教师的资源上传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具体分工班任级负责人为郭春梅;科任组负责人为郑伟辉;定期对各教师的资料上传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反馈,落实各学科上传资源的情况,学期末将进行全面统计。 6、郭春梅对老师上传的资料检查,调整并及时进入信息资源库,服务于教学。 8、建立学校资源库目录,方便每个老师及时查找到相关的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 三、评估及奖励办法 资源库领导小组每学期将对各学科充实资源库的情况进行评比,依据各组总体上传资源的数量、质量进行评定,评出学校的一、二、三等奖并进行物质奖励。以激励全体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策略,提升教育质量。

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实施和与方案

车辆运用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实施案 一、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教学资源库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颁布的标准化规,经过密的设计而开发出的复杂性系统。教学资源库不仅仅是资料的堆叠,它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主要考虑两面的要求:第一,面向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源,如课件、讲稿、试题、教学文件、课程教学大纲、案例等;第二,面向专门用于研究或者行业应用的资源库,如职业标准、岗位描述、企业信息、专业指南、人才培养案。 二、资源科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提出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要求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为学校、行业、企业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中高职学生提供继续教育的通道。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批农村人口将向城镇转移,适龄人员需要就业,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社会需要一个满足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服务平台。 发展汽车维修设备产业的需要在需求的拉动下,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将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数控机床作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有望获得高速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能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管理数控设备的高技能人才;需要一大批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需求,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库。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将极大推动学院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汽车检测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改革,整体提升我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缩小与行业需求人才的差距。

中职院校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

中职院校 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系统平台硬件-软件类)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1.1 政策大力支持 (5) 1.1.2 教学创新改革需要 (5) 1.2智慧校园内涵 (6) 1.3新常态下智慧校园发展趋势 (6) 1.4智慧校园建设必要性 (7) 1.5智慧校园建设效益 (8)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 (9) 2.1信息化现状分析 (9) 2.2信息化现存问题分析 (9) 2.3整体需求分析 (11) 2.3.1 业务及功能性需求 (11) 2.3.2 非功能性需求 (14) 第3章项目建设规划 (15) 3.1建设目标 (15) 3.2指导思想与原则 (17) 3.3建设内容规划 (18) 3.3.1 规划原则 (18) 3.3.2 内容规划 (19) 第4章详细方案设计 (22) 4.1应用支撑平台 (22) 4.1.1 中职学院信息标准规范 (22)

4.1.3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25) 4.1.4 内容管理系统 (28) 4.1.5 数据交换平台 (29) 4.1.6 云平台设计 (32) 4.1.7 移动校园平台 (33) 4.2应用软件系统 (36) 4.2.1 招生就业管理系统 (36) 4.2.2 迎新管理系统 (37) 4.2.3 学生管理系统 (37) 4.2.4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 (39) 4.2.5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42) 4.2.6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50) 4.2.7 人事管理平台 (53) 4.2.8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56) 4.2.9 图书馆管理系统 (61) 4.2.10 3D虚拟校园 (74) 4.2.11 决策分析平台 (77) 4.2.12 综合实训平台 (85) 4.2.13 校企管理系统 (85) 4.2.14 精品课程制作平台 (86) 4.2.15 在线学习系统 (87) 4.2.16 在线考试 (88) 4.2.17 统一报表平台 (89) 4.3原有系统集成整合 (91) 第5章信息安全设计 (92)

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试题、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本校内,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二、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1.资源的获取途径: (1)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2)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校要特别注重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将本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既能提高

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2.资源库分类 (1)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分类。 (2)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 三、资源库建设团队 1、成员组成: 组长:闫德玲 副组长:刘立江马学芳 成员1(年级组组长):曹雪宁殷惠玲周英霞沈红玉任素丽周亚莉 成员2:各科目教师 成员3:教研室人员 技术人员:康永喜施磊 2、责任分工: 组长及副组长: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搭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借助海量存储系统,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多样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特启动学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 二、建设目标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重点、特色专业的20个共享专业资源库,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五个重点专业(群)共享资源库建设。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400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2年底完成200门。 三、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突出内涵、自主学习、区域共享”的原则,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形成网络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四、建设内容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总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资源库 包括专业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要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并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 (二)课程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手册(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 (三)教学资源库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 (四)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 包括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资源。 (五)社会服务资源库 包括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题库、合作企业在岗职工培训项目、技术开发与推广、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 五、建设办法 各类资源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按照自愿申请→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期末验收的流程,由专业或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申请立项(***专业或***课程建设项目);以院(部)为单位,收交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兼顾社会服务、优先引入、慎重自建、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对照部、省、市三级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 一、建设符合标准的通用应用平台,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在制订本校数字校园规范时我们将遵循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包括GB/T 20518-2006、JY/T 1005-2012、JY/T 1006-2012、JY/T 0381-2007、JY/T 0383-2007、CELTS-22、CELTS-24和CELTS-3等。该平台提供数字校园应用服务避免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1、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院校应统一规划各类应用服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分步构建或引用来自校内外的应用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应实现有效集成,避免服务间的“信息孤岛”。应用服务集成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公共数据;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管理信息元数据应遵循JY/T 1006—2012和JY/T 1005—2012的相关规定;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数字资源元数据应遵循CELTS-3和CELTS-41.1的相关规定;应用服务应能适应学校的发展,满足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不断进行扩展;在用户数量多、使用频繁的情况下,确保应用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服务具有开放性,提供开放接口,便于与其它应用服务进行集成;应用服务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的特点,对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 2、应用服务的集成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旨在给校园所有业务应用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等功能,方便数字校园的管理,提高数字校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支持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的管理,对数字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安全要求;通过安全的认证协议,使服务器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认证,杜绝任何一方身份假冒的可能,提高系统及用户自身的安全性。 3、综合信息门户服务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是将各种业务应用、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支持下,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业务应用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支

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资 源 库 建 设 方 案 南郑县职教中心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录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二)建设思路 三、建设规划 (一)资源库的集中建设 (二)资源库的应用推广 (三)资源库的持续更新

四、建设内容 (一)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二)拓展功能模块建设 五、建设基础与条件 一、建设意义 为加快我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示范院校建设和迎评估的实际工作要求,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 本项目的建设,其意义在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职培训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进而推动全校同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同类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面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为重点,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兼顾全校性的关键能力课程,建设体现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中推广使用,实现共享,带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改革,使之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和优质的教学与培训资源。提升我国中职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先进制造业领域在岗人员数控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数控技术应用知识的更新、为同类专业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等个性化学习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二)建设思路 1.从需求出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研制的有效性。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背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全国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充分调研基础上,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将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专业课程主体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关联。以教案为纽带,建设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的紧密关联的专业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2.构建项目的建设机制,实现共建共享。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业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文化教育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教育类 项目主持单位(盖章)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主持人王振洪 联合申报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九江职业大学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克苏教育学院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荆州教育学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园 义乌市宾王幼儿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幼儿园 兰溪锦绣国际幼儿园义乌欧景国际幼儿园 申报日期 2013年8月

目录 第一部分建设背景与意义.................................... 1 一、建设背景............................................ 1 二、建设意义............................................ 5第二部分建设目标与思路.................................... 8 一、建设目标............................................ 8 二、建设思路............................................ 8 三、建设路径............................................ 9第三部分建设规划..........................................11第四部分建设内容..........................................13 一、素材标识和标准......................................15 二、模块和子库..........................................18 三、网络共享服务平台....................................30第五部分建设进度..........................................33第六部分建设基础与条件....................................34 一、合作团队实力雄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34 二、核心院校成果突出,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36 三、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积累..37 四、高等教育出版社、金华电信提供共享与运营支持..........38第七部分措施保障..........................................39 一、组织保障............................................39 二、资金保障............................................40 三、制度保障............................................40第八部分预期效果..........................................43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活动方案之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篇一: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试题、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本校内,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 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二、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 “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 践活动等学科。 1.资源的获取途径: (1)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2)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校要特别注重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将本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既能提高 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 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2.资源库分类 (1)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 分类。 (2)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 三、资源库建设团队 1、成员组成: 组长:闫德玲 副组长:刘立江马学芳 成员1(年级组组长):曹雪宁殷惠玲周英霞沈红玉 任素丽周亚莉

成员2:各科目教师 成员3:教研室人员 技术人员:康永喜施磊 2、责任分工: 组长及副组长: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 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成员1:负责组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整个办公室教师资源收集进度的调控。 成员2: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优秀资源,自主开发资源。 成员3: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筛选、分类、整理。 技术人员:提供日常资源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培训。并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 四、资源库建设流程 流程基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个人整理个人的教学资源。 2.整理后由年级组长收集初步筛选整理进行科目分类。 3、整理后的数据经过教研组从信息技术应用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核。 3.由教研组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本学科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4.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信息处 2014-06-15 【篇二:大营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1】 荒佃庄镇大营完全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按照昌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昌黎县中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即昌教[2010]64号文件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配备标准(试行)》和《昌黎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实施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