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教学结题报告

英语教学结题报告

英语教学结题报告
英语教学结题报告

--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龙港镇一小杨绍迪陈雪华(执笔)李上权何必钻徐少女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是时代的热切召唤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是很迅猛的。你打一个盹,一睁开眼睛,世界又有了新的变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纪里,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出现在每个人面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作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交往时使用最频繁的通用语言,正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果说20世纪的文盲是“目不识丁”的人,那么21世纪的文盲也许将就是“单语人”或者说是“识文断字”但却不懂英语和电脑的人。李岚清副总理2000年6月考察我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的教育发展情况,在谈及基础教育问题时,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已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抓住外语这个关键。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学开设英语课是语言习得的最佳逻辑定位

教育家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经实践证明,认为学习语言要从小抓起。美国儿童神经科专家哈列·单迦尼使用对正电子层析扫描机,侦察脑部消耗葡萄糖的状况,发现3—10岁儿童脑部所耗的能量比成人的多出一倍。单迦尼解释,那是因为儿童脑子里的联系特别多。神经学专家Penfield和Roberts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较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少儿期可塑性很强。这种可塑性会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减弱。Lenneberg(1976)认为,自然的语言学习只能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the critical period)进行。这个关键期的起始年龄为2岁至青春期(13岁前)。据这种关键期的理论,儿童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以后,语言的掌握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艰苦的、有意识的教学和学习来获得,而学习者的“乡音”(accent)现象很难克服。每个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小孩换一个环境,马上就会讲那里的语言,许多成年人换一个环境,直至两鬓苍苍,还是一口老家话。所谓“乡音未改鬓毛衰”,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好时机。儿童具有成年人所不可比拟的语言天赋和巨大的学习潜能,在小学形成母语和外语的双语发展机制,对于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身心素质的发展、民族与世界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讲,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仅抓住了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为他们的成长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开设英语课是本地区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龙港是浙南重镇、全国经济百强城镇之一,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优秀代表。龙港人善于经商,他们敢闯、敢干,艰苦创业,印刷品和礼品畅销世界各国。跑闯天下的当地居民,深深体会到,语言的沟通能提高商务的成功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据我们调查,社会和家长对小学开设英语的支持率高,要求迫切。这不仅体现于对外语教学的质量要求上,更多地体现于对儿童接受外语教学年限的延长上。作为当地基础教育的窗口——省级示范性小学,我们更应注重优质教育,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教育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城乡地域的差别,在乡镇及农村小学开设英语教学已大大落后于一些大城市,如杭州市、宁波市,这些城市普遍开设外语已有六、七年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如何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教学,未曾有成功的范例。

(四)先行经验启示和问题思考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发出过“外语和计算机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自1992年以来,全国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各类小学英语教育

实验项目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面和范围内展开,为大规模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经验。就浙江省而言,杭州市开设外语已有十来年,目前市区小学已普遍开设英语,县城、镇实验小学基本开设,除部分民办学校、公办民助学校和少数实验学校从低段或一年级开设英语外,面上多数从三年级开始,课时一般为每周2节。宁波市政府1992年规定城区小学开设英语,城区低段开设英语的班级约占总班级数的30%,课时安排,五、六年级每周3节,低段每周2—5节不等,教师以专职为主,约占70%以上。温州市政府、教育局非常重视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教育,并对如何结合各地实际,贯彻落实李岚清副总理关于小学开设英语的重要谈话精神,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温州市的鹿城区广场路小学、温州育英学校都以课题形式对小学开展英语教学进行系列的实践与研究,主要涉及内容包括:开设英语的课程安排和教材的选用,小学英语师资的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述地区、学校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出许多新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1)注重区域推进,分步到位。鉴于开设小学英语的不同基础,提出分步到位,由高段到低段延伸的策略。(2)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包括教材、课时、始开年级,落实教学评估和检测手段等。(3)加强外语师资培养和培训,结合各地特点,形成许多新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形式,师资培训多元化。(4)在教学上注重多媒体、语音室和教学软件的利用。这些成功的办学经验,无疑为各地小学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但是,勿庸讳言,在小学英语教育微观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特别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效率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不少教师把中学英语课的教学方法机械地移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儿童教学成人化,也有一部分教师把英语课变成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始终未能摆脱“教师硬教、学生死背”的怪圈。教与学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以上弊端将是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所在和生长点。

基于以上的四点认识,我校于1999年9月份始,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

研究。研究围绕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师资的培训、氛围的创设、模式的探索、评价的形成等方面展开。目的在于探索农村乡镇小学开设英语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为温州地区小学开设外语教学积累第一手教学材料,并且提供较为客观的范例和依据。

二、理论基础

1、全身反应教学论(Totalph ysical Response, 缩写为TPR),是美国加州心理学家JamesJ·Asher(詹姆丁·艾谢,1988)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在一个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紧张、焦虑的情绪对学习英语不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年龄大小、学生英语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点,创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后加以灵活应用。

2、自然教学论(The Natural Approach)是由美国学者Stephen D.krashen 和Tracy D.Terral提出来的。他们在研究儿童如何产生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区分了语言学习中自然“习得”和“学习”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认为,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Krashen和Terral进而说明,语言发展有阶段性的,由简到繁,逐渐提高。他们把实施自然教学法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1)Pre—Production,(2)Early Production,(3)Speech Emergence,(4)Intermediate Fluency。

3、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强调整体,除了把语言本身看作是个整体以外,还把语言教学的范畴推广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其他方面。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其优势在于:它能够使一个主题概念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使英语学习质量发生飞跃。

三、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增进学生对欧美文化的感知,初步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3、构建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农村小学有效开设英语教学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形成“双语”研究特色。

4、形成较为科学、客观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框架,体现评价的杠杆优化功能。

(二)研究的对象

全校六年制一年级4个班,六年制二年级7个班,五年制二年级6个班,五年制四年级2班,五年制五年级4个班,共23个试点班。

(三)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教学指导纲要编辑、课程设计、教材选用。

2、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3、教学评价框架的形成。

4、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四)研究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与其它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融英语教学活动于多种活动中,通过音乐、美术、动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少儿第二语言和其它方面的共同发展,是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2、习得性原则: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只有习得东西才会成为口头熟练掌握的语言。因此,我们除课堂上创设英语交际情景外,还创设了英语大氛围。凡是学生在学校见到的,听到的都用英语表示,创设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儿童

沉浸在实际交际的海洋中,逐步习得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规范性原则:少年儿童是通过模仿获得语言的,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语言学习的质量和语言发展速度,因此,作为少年儿童语言模仿和主要输入源的教师尤其注意示范的规范性。教师的言语必须清晰、标准,必须使用熟练的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在和少年儿童的交往中展示规范的语言样本,供少年模仿、记忆。并创设性地运用到生活的其他场合里去。

4、趣味性原则:小学教育以课堂形式出现,但语言教学趣味化是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小学英语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通过听听说说、认认读读、唱唱玩玩、画画写写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要充分利用英语歌曲、儿童故事并辅以录音、投影、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精心组织各种英语游戏,让少儿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自由自在地进行无意识学习,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地掌握知识。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反思,提高行动质量。

(六)研究的步骤

本研究持续五年,经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99年9月—2000年7月)

①课题组员通过认真地反思总结一年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对构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并认真学习英语教学大纲和其它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

②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国内一些小学开设英语教学的成功范例,掌握研究动态,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经验和教训,撰写方案,用以指导

我们的研究。

2、实施阶段(三年):(2000年9月—2003年7月)

第一阶段:(2000年9月—2001年7月)

(1)经过研究、论证将小学英语教材确定下来,初步设想分低段(1—3年级)和高段(4—6年级)各采用一套教材,低段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培养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高段在低段的基础上开始训练学生读和写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

(2)根据教材的要求制定出适全我校教学的英语教学大纲,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有目标、有重点。

(3)做好试点班学生试点前的原始资料统计工作。

(4)成果形式。

第二阶段:(2001年8月—2002年12月)

(1)在确定了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开始探讨我校英语教学模式,并将其确定下来,形成文字。

(2)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增强同兄弟学校的交流,通过相互学习,使我校教师更快的成熟起来。

第三阶段:(2003年1月—2003年7月)

(1)通过开展“汇报表演”、“最佳一课”等活动展示我校的英语教学特色和研究成果。

(2)组织教师开始构建结题论文框架,收集有关资料。

(3)做好试点班开学前的成绩跟踪、分析等资料准备工作。

3、总结完善阶段(2003年9月—2004年5月):收集这四年来的一些相关资料以及数据,为最后的结题提供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成果鉴定。

四、课题的操作

(一)提高认识,提升理念,录求突破

1999年,虽然我们开设英语的条件不十分具备:一没有教材,二没有教师,三没有硬件设备,四农村英语学习大环境差。可我们认为教改实验应有超前意识,如果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了再去实施,必然会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利用大小会议及各种宣传渠道,从转变观念入手,反复宣传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师、家长以前瞻的眼光来关注这一教改实验。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认识上的统一为我校顺利实施英语教学奠下了良好的基础。9月份,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财经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一部分资金购置了教材,聘请了三位英专毕业的专职英语教师,正式启动了英语实验。经过一年时间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会说英语,唱英文歌,做英语数字游戏。六一文艺汇演,英语节目被搬上舞台,2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成绩面前,我们反思了面临的问题: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开展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在旧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基础上革故鼎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等等。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于是2000年12月,我们申报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于2001年度立项浙江省基础规划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以促使英语教学更为科学、规范、系统。

(二)设置课程,调整教材,组建小班

2001年秋季开始,国家教育部提出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本课题研究也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由原来的12个试点班,扩展到21个班级,英语专职教师从3位增加到6位。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班级改制方面作了很多的尝试。

1、课程设置注意短课时、高频率。

从三年级开始,我校每个班增设了三节英语课,其被正式纳入课程表,成为语、数之外的第三大主科。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英语学习遗忘率高的特点,我们遵循了“短课时、高频率”原则,还将每周五下午第三节定为英语课外活动时间,周二、四早上安排20分钟的英语晨读。这样,学生接触英语的次数大大增加,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巩固,也有利于教师的及时指导。

2、教材选用体现形式活、内容实。

教材是课堂教与学的凭借。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教材,英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难以持久。在1999年,虽市场上有很多教材,但专门为小学教学编制的还不能找到现成的一套。我们针对“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趣味性”原则,选用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彩虹与风筝》,试用一年多后,发现其教学内容采用会话、游戏、歌曲等形式,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特别是其装帧设计精美活泼、图文并茂,深受孩子的喜欢。但教材编排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不能确保孩子的学习过程呈螺旋式上升。更重要的是它的知识编排体系与中学不一样,不能进行很好的中小衔接。2001年、2002年,我们陆续派教师参加浙江省PEP教材一至三册备课会和系列教材研讨会,通过比较、分析、认可,2002年2月,部分实验班开始启动PEP教材,在逐步做好过渡准备后,9月份全部使用PEP教材。通过使用,我们发现这是一套高质量的教材。首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例如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

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第三,练习和活动的形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注意发展多元智能。第四,具有与之相衔接的中学英语教材。

3、班级组建小班化、多层次。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主,提倡在看看、玩玩、做做中学习,通过游戏方式增加利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我们也尝试着走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框框,建立起适合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可在探索中,发现步履维艰。原因是受条件的限制,我们目前实行大班化教学,班额严重超标,绝大部分在60人以上。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对学生的成长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就是要学会说,学会运用。大班额,使英语的活动难以展开,课堂难以组织,学生失去实际交际的机会。大班额也造成一些教师只能为完成任务而教学,不能给学生以全面的关怀。为改变这一现状,2002年9月针对学校现有的条件,我们将每个大班根据不同的层次差异,尽可能均衡地分拆成2个小班,每班28-32人。增加了4个专用教室,聘请了9位英语专职教师,共组建了54个小班。小班的创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的舞台,小班化教学打破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架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铺开了一条通畅的道路。另外每个班级学生的编排,在学生自愿选择和学校综合评定的基础上组合,我们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体现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和需要性。

(三)师资培养,广开渠道,多元提升

虽然我校财经情况不容乐观,但在教师选择上,丝毫不放松,一律要求具有国家正规大学的正式学历。英语教师从3位、6位到9位递增,其中就有4位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已通过6级,1位通过4级。但诚如我们对现行英语教学所评价的,传统教育培养的教师在口语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外语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对教师上岗培

训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即语言、语调、语速、语流、听力都难以达到应有的要求。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活动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点,我们广开渠道,多方面进行培训,以期各方面水平不断提升。

1、四项基本功训练。

2000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对全体英语教师进行“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四个方面的训练。每学期6次,寒暑假8-10次,坚持不懈。利用投影录音、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引进英语新闻广播、国内外儿童英语节目等内容,订阅英语儿童读物及通俗的英文报刊杂志,开展多项交流、测试、竞赛活动,使每位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学历晋升。

凡到我校任教的教师虽已具有大专学历,但我们制订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他们参加函授学习,使他们的学历分别从专科晋升到本科、研究生。

3、外教随班指导。

为了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我们曾多次聘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共9位,到我校上课,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其中2000年的暑期,5位外籍教师与我们的教师、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了一个半月。熟悉认同了他们的生活行为、饮食习惯、语言方式、交往礼节,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直接的、细致的指导,教师语音、语调、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外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外出充电补源。

为了能让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与大城市接轨,与时代同行,从1999年开始,我们先后派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达一百多人次,足迹从县、市内到省外,活动内容包括备课会、示范课、研讨会、展示会、培训会。全体英语教师于2001年12月赴衢州参加《少儿剑桥英语》教官、考官的考试,并全部通过。想利用学校英语教学的优势,申报英语特色学校和《少儿剑桥》培训中心,扩大影响,

发挥辐射作用。

5、课堂实践反思。

为了提升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力,摸索出一套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期我们都开设了各类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共达60多节,有家长开放课、组内研讨课、竞赛评比课、各级研讨课、汇报课、成果展示课等。听课所渗及的人员达一万多人。每次课后都组织评课交流,有上级领导评议,有市、县教研员、兄弟学校老师指点,有家长反馈。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实践磨炼,大大加深了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法的深入研究,对教材的全面把握,对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课堂的组织调控。

(四)搭建舞台,提供平台,丰富语境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文化意识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悟语言文化的内涵,接受该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仅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培养其跨文化的意识。

学习语言离不开特点的语言环境,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仅要有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而且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增长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英语组织教学,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交际,创设英语小环境外,还充分发挥传统和现化代教学设备,广泛开展活动,创设英语文化大环境。

1、创办英语走廊、英语角、英语村等,定时定点开展活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英语课外活动时间,四个英语专用教室成了四个年段学生的英语活动角,由专门的英语老师参与辅导。活动形式有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课本剧、做英语游戏、讲英语故事、演讲、朗诵、场景对话、英语书法等等。内容有的与课内紧密联系,将教材中本年段的几个话题进行延伸,有的利用课外文字、影视资

料,进行组编。英语角深受学生的欢迎,四年来,参与人数达五百多人,活动次数达二百多次。我们还发动学生充分利用本年段教室外的活动空间,创建“英语走廊”,在窗户上贴上英语字母图片,晨读或课间,英语爱好者们会集中这儿,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这些交流是真实的、随意的、生活化的,也是完全由学生自发组成的。有时,英语老师也会来此与学生一起活动,但不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我们还利用暑期长假,举办英语夏令营活动,2000年暑期开设41个班,参与学生80多人,时间持续一个半月。那年,7位学生还赴欧洲考察学习,为期一个星期。2001年的暑假,杭商院“暑期英语村”在我校落点。这次活动阵容宠大,一共邀请了5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来校教学,开设了11个班级,参与学生300多位。一个多月里,我们的学生与外籍教师一起学习、活动、生活,口语、听力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获得巨大的交际成功感。更重要的是直接接触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度的人,充分感受到异国的生活行为、文明礼貌、风土人情、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增加了交往意识和对不同文化的认同。

2、开展多项英语竞赛,全面提高英语素质。四年来,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举行英语技能比赛。英语书写竞赛、英语贺卡制作、英语手抄报评比、英语小作文征集赛等,学生参与面逐年增加,兴趣和热忱日益浓厚,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这么多竞赛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传统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学英语只会记住几个单词,读会几课书,懂得一些语法知识,却羞于口语表达,不能进行正常的交际。我们的英语实验不仅课堂中采用“任务—情景型”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场景,模拟交际,课外我们还配之于很多的趣味性活动,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由于学英语缺乏生活环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是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因此,我们每学年针对口语设计比赛。有“明日之星”录音比赛,内容包括课文朗读、英语对话、歌谣诵咏、歌曲演唱等;有英语场景对话赛,教师创设各种生活小场景,让学生利用教材中学到的对话语言,临时创

编,进行简单的日常口语交际;有英语口语大赛,从自我介绍、英语才艺、看图讲故事、现场问答等方面展示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显示了我校英语教学的实力。

3、以校牌、板报、窗栏、广播等形式营造校园英语氛围。

选择内容积极,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警句名言,制作成精美的标牌,置放于教室和学校有关的公共场所。另外,还组织发动每个班级自己创造标语,自由选择地点展示。学校设立校园英语文化窗,以剪报、图片和有关英语说明的形式,以介绍英美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为主,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文化窗由指定教师负责,每月更换一次。每班在各自的教室内设立英语墙报,内容包括学生的英语习作、小故事、手工制作、书写等。在十月一日或六一儿童节时,举行全校英语墙报评比展览。创建学校英语播音站,利用课间或午间时间播放英语活动小新闻、英文歌曲、故事等。开辟学生英语阅览室,提供浅显的英语读物、音像材料,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带学生进阅览室,扩大了学习的范围。

4、创编校园日常用语,尝试英语交流。

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大胆、自如地运用英语来表达,我们创编了“日常问候语、文明用语、课堂用语、卫生用语、询问语、鼓励表扬语”等校园日常英语。学生借助这些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口语交流。教师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也注意了小学日常英语的应用与渗透。

如课堂用语:

Keep quiet,please. 请安静

Don’t make nois. 请举手

Open your books! 请翻开书

Books closed! 合上书

Books open! 打开书

Listen carefully! 认真听

Time is up! 下课了

Think hard,please. 请仔细想想

Never mind! 没关系

Be brave. 勇敢点

Let’s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it. 让我们讨论讨论写

Well done! 干得好极了!

(五)立足课堂,注重教学,形成特色

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目前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虽然走出了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但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不少教师对课堂缺乏通盘设计,导致结构松散,目标不能落到实处,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加快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我们将平时摸索出的一些可操作的具体做法,加以总结、概括,使之成为一种适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适应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1)模式设计的依据。

首先,具体模式的构建需要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小学阶段担负着向学生进行英语启蒙教育的任务,这是设计过程中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好胜、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皮亚杰语)“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爱因斯坦语)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容易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模式的构建要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

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而我们现行的PEP教材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和各课的教学。这些话题贴近生活,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如公园、动物园、学校、生日等。语言材料也较多采用日常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道谢等。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只有把课堂模拟成一个个真实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仿生活化的语境中,才能使学生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再次,模式的构建既要立足于实际,又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英语这门学科对小学生表面上看似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讲,由于受遗传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个体形成了身体形态,机能、成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从小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能力发展,个性间既呈现出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加上有的学生课外已提前学习英语,而有的却从未接触,差距的存在在所难免。而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承认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分别对待、要求、指导。而小班化教学将能实现这一要求,农村小学由于受条件限制,小班化教学不能得以推开,而将大班拆组成小班,既达目的,又可避免因资金带来的困扰。

(2)模式构建的过程。

一个模式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摸索、验证,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校在专家、领导、同行的指导支持下,通过一次次的研讨、梳理、调整,形成了以任务、活动为主的“任务—情景型”课堂教学模式,其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①课堂教学英语化。英语课一开设,我们就强调课堂全英语教学,老师用英语教,学生用英语答,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英语环境。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农村英语用母语教学而带来的“口语障碍”现象。尽管小学生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直观手段,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内容,久而久之,能使学生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坚

持了一年的英语化教学,学生基本上克服课堂语言的沟通障碍,2000年1月,我们首次举行家开放日活动,邀请了12个试点班的家长分批到校听英语展示课,纯英语的课堂交流使家长们为之惊叹。

②课堂教学活动化。2000年5月,我们邀请了育英学校的两位外籍教师到校上课,四堂英语课不仅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他们获得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教师幽默的语言,宽松的学习氛围,多样化的活动教学轻轻松松地把英语课堂演绎得如此生动、有趣。从那以后,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向“活动化”迈进,将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课堂,使英语课真正“活”起来。2000年12月,我们第二次邀请外教到校交流,又展示了三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其中我校林黎老师的一堂精彩的英语活动课,赢得了外籍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温州市实验学校教学研讨会上,第3次家长开放日上,送教下乡活动中,县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一节节观摩课的精彩呈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已深入人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感超额大班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于是在2002年9月,由大班拆分、组建小班,小班化英语教学全面铺开,活动化教学就更如鱼得水。

③课堂教学“任务”化。在活动化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为活动而活动,追求轻松、愉悦,讲究热闹的氛围,而失落了目标、效率。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出现大量的难题:发音不正确、朗读不流畅、单词易遗忘等。其实,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但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能源。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以解决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某一交际问题为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在学习中完成任务,以任务成败为评价标志。任务与活动整合,使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4月我校的吴安那、林黎老师参加县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而吴安娜老师的一堂以任务、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案例获市一等奖。2003年3月徐少女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获苍南县

2002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④“任务—情景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2003年9月开始,我们又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要求将零零散散的小活动融入到“创设生活场景”这一大情境中,通过摸拟生活化的情景,将语言交际的任务真实化、通俗化、自然化,使之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我们又将三年多来系列操作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推出了“任务—情景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内涵具体参见成果部分(一)。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经过五年的实践,于2004年5月底结束,为了对研究的总体效果进行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采用了多种途径,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课题研究的评估、分析,成果喜人。

(一)构建了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五年来,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从课堂教学英语化到课堂教学活动化,再课堂教学任务化,我们逐步摸索构建了符合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情景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情景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整体语言教学、自然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形成初步英语日常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设计任务型活动,创设仿生活化语境为手段,适合农村小班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如下:

warm-

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1、引旧联新,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在“做一做”“唱一唱”、“读一读”、“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创设英语学习氛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组织学生检查前一节课所学过的内容,为将要讲授的新课做铺垫,同时对上节课进行查漏补缺。我们有时在复习一开始便为学生设计了情景,将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自由会话,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现自己,又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如我们在教PEP第三册第五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时?是利用已学过的What……?和What do you like……?几个句型设置情景:T:What's this? S1:It’s a cake. T:What do you like? S2:I like a cake. T:me too. I’d like a cake........以此作突破口进行句型的复习和操练,开始导入新课。

2、设置情景,呈现任务

布鲁姆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学生开始就知道老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的组织学习”。这个过程就是创设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情景,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设置情景的方式多种多样:A、从实物入手设置情景,B、从幻灯或图片(画)入手设置情景,C、从简笔画入手设置情景,D、从歌曲教学设置情景,E、从游戏入手设置情景,F、从表演入手设置情景,G、从儿歌入手设置情景,H、

从体语教学设置情景。

3、边玩边练,熟悉任务

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呈现任务后,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新知环节。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分步骤的进行学习,突出本课的新单词、新句型等。但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操练,虽能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但置学生身心于不顾,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融新知于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在说说、做做、玩玩、唱唱、演演、赛赛中熟悉任务,掌握、巩固新知,使学生快快乐乐进课堂,轻轻松松学英语,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如教字母时,将26个字母大小写分别做成卡片贴在孩子胸前,让他们根据大小写对应的字母玩“找朋友”游戏。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互帮互学,很快就认识了26个字母。如教材每单元中的Lesson Tow中的Actions和Lesson Three中的Songs都充分利用律动、歌曲和歌谣,孩子们一边唱一边就学会了句子。如教Fruits、Food、Colours 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Listen and Draw” 、“Listen and colour”等活动,孩子在听老师的指令下完成绘画。

4、模拟交际,完成任务

在学生对新知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要求的活动情景,供学生自由运用。或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本课要求,自己设计一些与他们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情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所创设的模拟活动情景中。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达到活用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起组织,点拨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展示自我的成功体验。如:在教完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后,可设计如下的“任务型”活动。①交友盛会:学生制作小名片,写有个人资料(可虚构),如:I am Bush, I am from America, I am…,请学生自由询问他人的

《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1)_共10页(0614211050)

《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结题报 告 色河铺镇东风小学市级课题研究小组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迷、悟、爱”学习三部曲,明确指出只有引发兴趣,才能使儿童入迷,才能使儿童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英语这门学科又是学习英语这一交际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现状又单调枯燥,加之农村小学生害羞、胆小、又更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全身心参与学习,投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技术支持(方式、方法和习惯) 课题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1、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社会自然人在世界之林中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个核心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广义)的 兴趣是入门激发和培养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向导”“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 化剂。”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 跃起来。兴趣一量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境界。 2、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外在乐趣,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主动发展,就必须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好学、乐学、善学,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乐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学习心得源于学生在某种信息的作用下,突然闪现和顿悟的灵感。而打开这种灵感的工具正是激活信息(教师的引导诱发)。这些被激活的信息所产生的感想、表达及新认识、新见解,使学生潜意识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和发展,既协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3、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英语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英语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强化中学英语兴趣教学降低八年级阶段两极分化》课题负责人:周虎林 课题实验员:熊海峰龚亚军 课题组成员:王伟民李建德周虎林熊海峰龚亚军 摘要:英语科研兴趣意义调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得更为广泛和深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正越来越大的发挥着它的交往和沟通的作用,因而学习英语就变得更为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课改热潮,许多教师在课改热潮中歪曲了课程改革精神和理念,再加上受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制约,使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变得只面向了一少部分学生,致使大量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失去了自信心和兴趣,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特 别是农村地区学校的英语教学尤为突出。 近期,我校英语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对我校八年级(4)班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全班学生只有44.6%对英语学习有兴趣,而55.4% 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根本没兴趣。虽然产生如此现象的因素很多,但这两个数字就足以说明我们英语教学的失败,足以说明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所以,如何强化英语兴趣教学,降低两极分化程度就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造就大量的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 能真正与世界接轨,才能与《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相一致。

二、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克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学情绪,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性; 2、实验教学中摸索适应我校英语教学实际的新思路。设法激励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心,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活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在被激励的状态中取得不断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英语兴趣相对不浓的学生,平时对他们降低要求,注重学习引导,激励成功的自信心,努力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激励性措施让大部分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使其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进而乐学及早跟上优生。 2、激励教育理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倍到四倍。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的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容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学习靠兴趣,兴趣使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神向往,优先给予注意。浓厚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倾向时,就发展成为爱好。因此,

分层教学结题报告

《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宝坻五中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校于2011年5月开始,承担了《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实验研究。制定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有效分层教学思路。在班级授课制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通过在初中英语、数学、化学三个学科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有效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实验工作,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主题词:因材施教有效分层个性差异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分层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是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我校是一所位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既包括本学区片农村家庭子女,还包括一些外来打工子女和一部分体校借读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排除的矛盾。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永恒理想和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的归属所在,是永远不会

中小学英语学科衔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学科衔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靖江市孤山中心小学江婷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初教育部提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外语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这种思想已具体地反映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之中。小学与初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两个阶段,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及成果颇多,但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却不多,已有的研究及成果也有局限性,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在我市还缺乏成功的经验。我市自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后,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在衔接方面存在两大难题: 一是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均值得关注。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着小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进入初中又从简单的问候语等基本问候重复学习的现象,特别是对在小学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而言,进入初中后,重复学习,势必浪费时间,机械重复,影响学习的,泯灭拔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波及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下降及教师工作的重复、低效,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我们老师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科研工作。 二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教法和评价方式不一致,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英语时,出现了学生英语学习严重不适应的情况。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渗透语法知识的讲解,通过听、说、读、写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中小学教师之间由于时间、空间、场所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的现象,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相互脱节,极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衔接,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性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是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从英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如何铺垫、衔接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研究我市现行初一和小学英语教材体系中的衔接问题,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现行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教育评价标准、方式对衔接的影响问题,探索中小学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的连续性。 3、研究现行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学习动机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切实有效地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二)研究目标 1、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衔接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法结题报告

《英语自然拼读法》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鲁板蒿小学白榆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上,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超过了他们的读写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开始要求学生拼写单词和书写句子。学生没有独立辨音和拼读单词的能力,记忆单词非常困难,只能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效果极差。拼写的困难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直接拼音”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英语直拼”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推广的教研项目。直接拼音是指按字、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出单词,逐步内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防止传统教法先学字母名、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背单词的弊端。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先元后辅,先闭后开,先简后繁”的原则,使学生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拼拼读出单词,学生易学易记,凡是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很快达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 二、实验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市教研员的引荐下,我们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章兼中教学法研究所进行了英语直拼教学的合作。实验的目的如下: 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

担。使学生学会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直接拼读单词,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和提高辨音能力。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方法: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步骤: 第一阶段:申请命题 1.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专题的教研活动,研讨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和研讨。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到同类课题的试点学校进行观摩学习、研讨。 3.积累研究的数据和具体资料,包括有关计划、教师反思、总结以及体现研究成果和问题的一切书面、音像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分工负责撰写实验经验,汇编教学案例,教案、论文。 2.全面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全文详细〉

篇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牛津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牛津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预备年级时,区抽测结果有一半多的学生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常州市花园中学李小静 一、课题的提出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个体差异。在中国统一实行班级授课制且很难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教学中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质量,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入口。课后作业也难以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只照顾了部分学生,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心理等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内课后作业,设置不同的检测、评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这里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2(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学生水平的突出特点是:认知、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的层次性明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强调以学生各自的基础为起点,逐步提高。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情况 分层教学在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病,它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现在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据能查到的可靠资料,比较多的是关于英、美两国的分层教学情况。分层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分层教学的创始阶段、钟摆式的发展阶段。

小学英语课堂趣味导入法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趣味导入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学习充满疲惫,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多种形式的激趣热身,将能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对课堂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能有效的提高学习的热情,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心理学依据: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孩子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孩子们对于哪一科更有兴趣,他们会更认真地投入到这一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儿童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挥它对认识和活动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运用一切积极手段,让小学儿童在课堂中充分活动,将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课题界定

1. 趣味:是指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2. 导入:是一种过渡的过程 3.小学英语课堂趣味导入法:是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采取的课堂导入的相关方法。 四、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 申请立项;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及其内容。 2.研究启动阶段 完善课题研究内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3.研究实施阶段 进行课堂实施教学研究,并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4.研究总结阶段 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收集、整理、分析、提炼成果,结题验收。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2.经验总结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认同。80年代以来,它也成为了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课堂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标准》提出的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阐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和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被紧密的联系起来。目前,许多的小学教育工作着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以期找出符合学生及学校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为中心,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的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使得英语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交际合作的过程。本课题组针对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促进该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完善性。有鉴于此,我们确定了《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开始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充分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其中我省的《合作教学与实验》已通过省级鉴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次。 三、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本课题在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基础上,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大因素的整合,并力求四大因素的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而不再是以单一的课本为主。因此这为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同时也促使教师们改变工作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沟通。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

立项课题结题报告

2015年度县级立项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lxkt-2015164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田梅梅 课题成员:崔宁张凯鹏乔娜 所在单位:火烧寨中心小学 学科:小学英语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都是很有兴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出现,不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日趋减退,课堂上教师感觉寸步难行。目前,农村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我们感到必须探索一套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2、英语游戏注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符合“乐学”原则。为此,我们觉得围绕素质教育目标,以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和特长为核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小学英语游戏活动课的体系和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涵义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游戏形式,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目的、内容的贯彻和落实的有效形式,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发展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演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后进生自信的有效措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是整个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语言训练的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教学游戏化” 这一原则,对指导今天的小学英语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实践和发展。 2、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都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的表现。席勒指出:“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使人的双重性一下子发挥出来。对儿童来讲,一切现实活动都有游戏的性质。”双重性是指继承性(模仿性)、创新性。 3、加涅指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游戏是学生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实施生本课堂充分开展小组合作 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其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 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 点之一。互动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 三种学习情景中,互动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但目 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 堂教学的主流。因此我们提出在小学进行互动英语实验研 究。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

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 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 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 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 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 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 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 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互学习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 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四、实验过程与措施: 一、合理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体系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英语成为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由于小学英语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英语教学还缺少宏观指导和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从近几年我镇小学英语教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还不明确,再加上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了解不够,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鉴于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提出了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课题。 (二)理论依据 1、《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些说明: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因为游戏是儿童生

活中最具有乐趣的组成部分,他们有了兴趣后,就会在无形中为自己的学习减轻压力和负担,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充分肯定了中小学外语教学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然而,由于缺少语言环境以及“应试”等原因,很多教师往往本末倒置,轻听说重读写,结果培养出大批的只学会“聋哑英语”的学生,而游戏教学将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听说能力。 3、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好胜、好表现,因此,设计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游戏自然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游戏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这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 1、研究出游戏教学的方法策略和课堂模式运用于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 三.研究过程 (一)大体的研究阶段

微课题《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结题报告(一等奖)

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微格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古以来,人们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此我决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不仅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而且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构建分层教学的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出能指导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这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各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研究步骤: 1.调研、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13.9):选题、完成课题申请,申报立项;组织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和实践的准备。主要是学习有关分层教学的经验,借鉴分层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分层教学的经验并进行初步的经验总结。 2.实施研究阶段(2013.10-2014.5):按照课题方案经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层摸底,对所带的两个班进行分层,同时对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具体化。 通过各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通过论文等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研究问题,利用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与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围绕研究的问题分析、处理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个环节要达到目标: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 3.总结逐步推广( 201 4.6): 进一步总结有关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深入学习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和一些成功的经验,明确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的研究内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方案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英语游戏型教学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引起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要根据儿童好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简便,通过对话、谜语、故事、绕口令、歌曲、游戏、短剧等内容及竞赛表演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新接的蒙四年一班是由原库伦镇中心校和养畜牧完小的部分学生组合的共37名同学的新集体。2010年9月6日我怀揣着美好的憧憬第一次在该班上课,课后我心情一落千丈,老师没备透学生,学生积极性弱,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紧张,课堂教学枯燥,师生配合不到位,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面临在眼前。随后我认真查阅学习相关课标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活动配合教学。反思这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还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高潮,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因此,我提出了小学四年级英语游戏教学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英纲要》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成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如果将孩子们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游戏活动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独到之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解放小孩的头脑,使他们创造新的思想,解放小孩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事实,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自由说话。”因此,合理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更是一种创新方法,更能符合如今新大纲对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前期基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途径,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败。是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刚接受英语,对英语既充满好奇又感到畏惧,倡导“任务型”教学,使学生明确目标任务,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从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等各方面都很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为此,我们在课堂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研究,旨在构建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和提供一套相应的操作措施。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探索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明确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交际能力,使得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突破传统的教学法,自觉在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我镇培养小学英语骨干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 2008年,《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被临邑县教研室批准为第三批立项课题。成立了以我镇骨干英语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全镇其他英语教师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运用的一种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领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前进。可以适当地运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8年4月,我们主要确定课题名称及课题研究小组,搜集与该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的基本模式。 第二阶段:2008年5月—2009年10月,举行课例研讨会,撰写课题的研究论文,进行问卷调查,完成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对比工作,收集、筛选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主要是做好课题结题工作,汇总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整理小学英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研究报告”课题 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时间与研究课题于2010年启动,受到了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小教研英语组成立了以主抓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为主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实验教学工作,确立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方案。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经过两年来的实验,取得了较大成功。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从一开始就将国内外现阶段先进的教学评价思想、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集于一身,在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评价改革实验,使实验在起始阶段就站在高起点上。 一、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的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国际上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外语(特别是英语)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的外语水平成为国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成份之一。因此构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国民的外语素质的提高是摆在世界各国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把外语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各交往规模的日益扩大,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已经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而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此项重任的基础阶段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改革教学评价入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从教育发展全局看,现代教育改革有两大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上寻求与人才素质培养相一致的课程布局;二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上寻求科学的目标设定。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要用新的人才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小学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学科建设问题,而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而小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既建设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学科发展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对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2000年前,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还只在中学开设时,教学评价的功能只限于选拔和甄别,这种评价体系同其他开设外语的国家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比具有差距;其次是教育评价思想、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水平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实验证明,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要根据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及原则,对教育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在教学中所起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