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代音律学文献资料中的两个问题-樊嘉禄

汉代音律学文献资料中的两个问题-樊嘉禄

汉代音律学文献资料中的两个问题-樊嘉禄
汉代音律学文献资料中的两个问题-樊嘉禄

汉代音律学文献资料中的两个问题

樊嘉禄1 张秉伦2

(1.安徽医科大学 社科部,安徽 合肥 23003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 合肥 230026)

摘 要: 淮南子中的律值与三分损益法计算值有明显差异,明代音律学家朱载土育认为是按平均律推算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虽不能排除,但更有可能是在按三分损益法推算的过程中舍去尾数所带来的误差造成的。 后汉书!律历志中给出的全部六十音律长度值,是严格按三分损益法推算出来的,这里集中使用了一套余数词,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为相关文献的校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淮南子;后汉书;音律;三分损益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4)05-0023-04

Tw o problems on the musical documents in Han Dynasty

FAN Jia-lu ZHANG Bing-lun

(Anhui M 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32,China;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230026,China) Abstract:Two problems on the docu ments about the temperament recorded in Chronicles of the Eeastern Han Dynasty and Huainan Zi are discussed,and some mistakes are corrected in the thesis.

Key words:Huainan Zi;Chronicle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Temperament;San-Fen-Sun-Yi

一、 淮南子中的音律学问题

淮南子是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涉及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天文、物候、地理、物理、化学、农学、水利、气象、医药、生物、人种以及音律、数学、度量衡等学科,其中不少内容都是本书的首创,如关于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之太阳的精密观测、宇宙起源与形成合理思想的提出等记载和论述,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淮南子对于乐律学有许多深入的研究,如对十二律长度及其相生法的记述、旋宫问题、十二律与二十四节气、乐律与度量衡的关系等,在中国乐律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其中五音十二律旋宫与可用来表示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的六十甲子联系起来,耐人寻味,值得进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音律学界一般都认为 淮南子中的音律学属于三分损益律,该律首见于 管子,又见于 吕氏春秋,但只有理论或方法的记载,而无具体的计算数值。 淮南子 #天文?篇最先以数三领律,规定了各律之间的关系,确切地给出了各律的长度数值:#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簇。太簇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南吕之数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姑洗之数六十四,主三月,下生应钟。应钟之数四十二,主十月,上生蕤宾。蕤宾之数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则。夷则之数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夹钟。夹钟之数六十八,主二月,下生无射。无射之数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吕。仲吕之数六十,主四月,极不生。?%

这些数值与 管子中所记三分损益法而计算出来的理论数值并不完全相同。表1是按三分损益法计算的理论数值(括号内数字是 淮南子的实际数值)。

?

% 淮南子卷三 天文训。

孙以楷、陈广忠: 道家文化寻根,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表1

淮南子中给出的数值与三分损益计算得的理论值大都相同,但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夷钟、无射、仲吕的理论数值与 淮南子中给出的具体数值均有微小差别。最先注意到这种微小差别者,是明代伟大的科学家、十二平均律的发现者朱载土育,他还做了详细验证:如果考虑到四舍五入原则,而且只取整数的话,虽然 淮南子中的数值与理论数值绝大部分相合,但应钟之数42和夹钟之数68都不合四舍五入原则。朱载

土育先据 宋书将应钟之数校正为43,这样只有夹钟之数68仍然无法解释。因此,他在 律吕精义卷四#新

旧法参校第六?中说:出 史记!律书者是三分损益法,出 淮南子者非三分损益法,#故律数颇不同。?为此,朱载土育还构拟了一种属于平均律体系的#约率?算法,即将三分损益法的#损一?(2/3)、#益一?(4/3)作适当调整的方法:他先将2/3和4/3两数值等值地改成50/75和100/75或500/750和1000/750。由于他认为#三分损益往而不返,其弊端由七五为法,法太过而实不及也。?即相对而言分子略小或分母略大,所以往而不返。因此他将等值改变后的500/750和1000/750的分母分别减去一而成500/749和1000/749分别代替2/3和4/3,结果所得整数值正好和 淮南子中校正后的整数完全相同。朱载土育称500/749和1000/749为#约率?。他经过考证,认为古代律学史上,在传统#三分损益?的体系内存在着与#新法颇同?的计算方法,这就是他所说的: # 史记、 汉书所载律三分损益,惟 淮南子及 晋(书)、 宋书所载此法独非三分损益,盖新法颇同。?因此,朱载土育认为平均律思想#非自古所未有,疑古有之,失其传也。?若如朱载土育所言, 淮南子中的乐律学应视为我国平均律思想的先声。

不过, 淮南子在给出上述数值之前还有一段说明,其中谈到#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分以副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为积分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钟大数立焉。?这里明确给出了311这个#黄钟大数?,说明这组数值应属于三分损益律。因此,我们认为出现上述误差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即按三分损益法,如果遇到非整数,每次都依四舍五入取整数为推算次一律的基数,然后仍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值,结果也与经过校正的 淮南子中的律数相同,也就是说不能完全排除 淮南子中的律数是用三分损益法、采取四舍五入后的整数为基数,依次推算的可能性。

淮南子所载律数与依朱载土育用#约率?计算的整数值结果,依三分损益计算结果的整数值,及依三分损益法并用四舍五入取整数为推次一律基数而得律数整数值,列表比较如下(表2):

表2

黄钟大

淮南子记载的律数817672686460575451484542*

朱载土育用#约率?计算

所取律数整数

817672686460575451484543依三分损益法计算所取

得的律数的整数

817672676460575451484543

依三分损益法并用四舍

五入取整数为推次一

律基数而得律数整数

817672686460575451484543 *朱载土育在 律吕精义卷四据 宋书校正为43。

虽然由于文献之不足,我们无法准确判断 淮南子的律数究竟是用哪种方法取得的,但根据历史背景,很难想象是用朱载土育#749?法取得的,而依三分损益并用四舍五入取整数为推算次一律基数的方法可能性更大。它与朱载土育用属于平均律体系的#约率?计算所取的律数整数完全相同,这是客观事实,至少说明 淮南子中的乐律数值在实践中是比较接近于平均律的。

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

二、 后汉书!律历志中音律数值的分析

后汉书为南朝时人范晔所撰,所用资料多为东汉时期的档案资料。其中 律历志记载了全部六十音律的#律长?等推算值。这组数据显然是按照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精确到百分位,余数用#少、半、太、强、弱?等词表示,如表3。其中的#律长?引自中华书局本 后汉书!律历志,计算值精确到千分位。

表3

名称律长计算值名称律长计算值

黄钟九寸9 0000蕤宾六寸六分小分二微强6 3210

色育八寸九分小分八微强8 9812南事六寸三分小分一弱6 3078

执始八寸八分小分七大强8 8789盛变六寸二分小分三半强6 2359

丙盛八寸七分小分六微弱8 7594南宫六寸一分小分五微强6 1520

分动八寸六分小分四强8 6415制时六寸小分七弱6 0692

质末八寸五分小分二半强8 5251林钟六寸6 0000

大吕八寸四分小分三弱8 4280谦待五寸九分小分九弱5 9875

分否八寸三分小分一强8 3145去灭五寸九分小分二弱5 9192

凌阴八寸二分小分一弱8 2026安度五寸八分小分四微弱5 8496

少出八寸小分九强8 0922归嘉五寸七分小分六微强5 7610

太簇八寸8 0000否与五寸六分小分八强5 6834

未知七寸九分小分八强7 9833夷则五寸六分小分二弱5 6187

时息七寸八分小分九少强7 8923解形五寸五分小分四强5 5430

屈齐七寸七分小分九弱7 7861去南五寸四分小分六大强5 4684

随期七寸六分小分八强7 6813分积五寸三分小分九半强5 3948

形晋七寸五分小分八弱7 5779南吕五寸三分小分三强5 3333

夹钟七寸四分小分九强7 4915白吕五寸三分小分三强5 3222

开时七寸三分小分九微强7 3907结躬五寸二分小分六强5 2615

族嘉七寸二分小分九微强7 2912归期五寸一分小分九微强5 1907

争南七寸一分小分九强7 1931未卯五寸一分小分二微强5 1209

姑洗七寸一分小分一微强7 1111夷汗五寸小分五强5 0519

南授七寸小分九大强7 0963无射四寸九分小分九强4 9944

变虞七寸小分一半强7 0154闭掩四寸九分小分三弱4 9271

路时六寸九分小分二微强6 9210邻齐四寸八分小分六微强4 8608

形始六寸八分小分三弱6 8278期保四寸七分小分九半强4 7954

依行六寸七分小分三半强6 7359应钟四寸七分小分四微强4 7407

中吕六寸六分小分六弱6 6591分乌四寸七分小分三微强4 7309

南中六寸五分小分七微弱6 5695迟内四寸六分小分八弱4 6769

内负六寸四分小分八微强6 4811未育四寸六分小分一少强4 6140

物应六寸三分小分九强6 3939迟时四寸五分小分五强4 5519

由于余数原则上是随机连续分布的,这些词所代表的应当是一个数段,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数值。不过,如果这组词具有固定意义的话,那么其中任何一个词在同一段资料中都应当表示相同的数段。可是我们注意到,表中的各尾数词所表示的数段存在一定的混乱。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各尾数词与相应的数值分类统计如表4:

表4

尾数词对应的数值数值范围微强0 12,0 07,0 12,0 11,0 10,0 11,0 10,0 20,0 10,0 07,0 09,0 08,0 07,0 090 07~0 12

强0 15,0 45,0 22,0 33,0 13,0 15,0 31,0 39,0 34,0 30,0 33,0 22,0 15,0 19,0 44,

0 19

0 13~0 45

少强0 23,0 400 23~0 40

半强0 51,0 54,0 59,0 59,0 48,0 540 51~0 59

大强0 89,0 63,0 840 63~0 89

微弱 0 06, 0 05, 0 04 0 04~ 0 06

弱 0 20, 0 74, 0 39, 0 21,0 22, 0 09, 0 22, 0 08, 0 25, 0 08, 0 13, 0 29, 0 31 0 08~ 0 39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尾数词对应的数值大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大都落在相应的数值范围内,这说明这

!汉代音律学文献资料中的两个问题!

些词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但其中也有一些离散数值,如南宫六寸一分小分五#微强?,计算值为6 1520,尾数0 20落在#强?的范围之内。又如分积五寸三分小分九#半强?,计算值为5 3948,尾数0 48尚不及半,应是#半弱?。凌阴八寸二分小分一弱,计算值为8 2026,因为#小分?位是零,如果说是#小分一弱?,则#弱?所代表的值是# 0 74?,离其它数值所在的范围太远,似应直接称#八寸二分微强?。还有两处称#少强?的值完全落在#强?的范围之内,等等。

实际上 后汉书卷十三 律历下中对这套尾数词有较系统的说明:#其余四之,如法为少。二为半,三为太,不尽,三之,如法为强,余半法以上以成强。强三为少,少四为度,其强二为少弱也。又以日度余为少强,而各加焉。?按照这一规定,可以将余数十二等分,1/12为强,2/12为少弱,3/12为少,4/12为少强,5/12为半弱,6/12为半,7/12为半强,8/12为太弱,9/12为太,10/ 12为太强,11/12为弱。实际上每个词所表示的仍应是一个数值范围,相邻两者的分界是两者和的平均值。各词所表示的数值范围如表5:

表5

强少弱少少强半弱半半强太弱太太强(整)弱

0~ 0 120 13~

0 2

0 21~

0 29

0 30~

0 37

0 38~

0 49

0 5

0 51~

0 62

0 63~

0 70

0 71~

0 79

0 80~

0 87

0 88~

0 99

将表5与表4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两者存在很大差异。表4中的#微强?对应于表5中的#强?,而表4中的#强?(包括#少强?)则包括表5中从#少弱?到#半弱?之间较大的范围。除#半强?外,其余各项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体系。

作者简介:樊嘉禄(1964& ),男,安徽金寨人,安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张秉伦(1938& ),男,安徽巢湖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 瑞

(上接第29页)亲邻的优先权明显变小了,与之相适应,由亲邻购买和执赎所引发的纠纷也必然会明显减少。以丧服的由亲及疏的五个等级为划分亲邻的界线,说明小家庭拥有的田宅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王子通与王才库通关,欲收赎王才库受分的南木山陆地?,因不符合上述关于亲邻的新规定,未得以赎业。

宋代的#亲邻?除了普通意义上的本宗缌麻以上亲外,还包含墓田邻。所谓#墓田邻?,是指该地块与别姓墓田为邻。#诸典卖田宅,四邻所至有本宗缌麻以上亲,其墓田相去百步内者,以帐取问。?%典卖田宅时要问亲邻及墓田邻,若同宗墓田典卖,可以以其相去百步为由执墓田邻收赎。墓田作为族田的一部分,用来祭祀祖先,以维系血缘同亲的古老情感,被迫出卖墓田时,为保存祖坟和祭奠方便起见,习俗上优先卖于墓田邻。这是因为#墓田所在,凡有锄凿,必致兴犯,得产之人倘非其所自出,无所顾藉,故有同宗,亦当先问?,#墓田之于亲邻两项,俱为当问,然以亲邻者,其意在产业,以墓田者,其意在祖宗。??墓田邻更具优先权,同宗人以与本宗墓田相近为由要求执赎,被视为理所当然。#若墓田,虽在限外,听有分人理论,钱、业各还主,典卖人已死,价钱不追。?对于安葬祖宗的墓田,每一个子孙均有义务赎回,买业者不得拒赎,且无期限限制。#李细五于黎友宁所买李二姑陆地,系是墓邻,合听李细五执赎。?(李细五被赋予优先赎买权,是因为与李二姑是本家且是墓邻,买此田有替本家族赎回的性质。

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互惠性生存原则,宋代详备的亲邻法完全是基于家族本位,是为了防止本家族的财产向外流失,以造成败家局面发生,本为维护小家庭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调节家庭内的人际关系,经济利益分配,宣扬人伦秩序,但围绕亲邻权出现的众多经济纠纷,撕碎了罩在家庭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是当时社会中一部分人舍亲情而求利欲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高 楠(1972& ),女,河北广宗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生。

责任编辑:陈 瑞

? 清明集卷九 有亲有邻在三年内者方可执赎。% ( 清明集卷九 禁步内如非己业只不得再安坟墓起造垦种听从其便。

? 清明集卷四 漕司送下互争田产。

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框架版:中国古代私学

私学部分需要掌握的框架 一、私学的起源及其类型的历史演变 (一)私学的起源 1、私学概念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私学概念,应是不由政府主持,不纳入国家正规学校制度之内,由私人或私人集团(包括社会集团)来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活动,属于私学的范畴。 (包括了在固定教育场所产生之前的游动四方的私人讲学,又包括以一个学术大师为核心的私人学派,也包括与官学对应的、有固定教育场所的正式的私学学校类型,这种正式的私学学校类型,正是私学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2、私学的产生 私学的性质在于“私”,它属于阶级社会的产物。 (1)夏、商、周三代,只存在官学,而无私学。 (2)在春秋时期 ①私学的产生原因(2点) A、以铁制农具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中下层贵族和自由民都竞相开垦荒地,同时与铁犁密切联系的牛耕也出现,这样,社会上的私田不断增多,井田制逐渐瓦解。在此情况下,各国诸侯不得不进行改革。这时出现了“士”这个社会阶层。同时,随着士阶层的出现,养士之风的盛行,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则成为必然。 B、在政治上,出现了政权逐渐下移的现象,形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政在家门”的局面。新兴的封建势力从周王室夺取了越来越多的权力,周天子已明显地大权旁落了。同时由于政治、经济的变化,战乱中史官大多流落各地,导致了文化中心的迁移和文化学术的扩散,出现了“学在四夷”的情况。这时的官学由于战乱而名存实亡,日益废弛,奴隶主贵族再也无力维持“官守学业”、“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于是,私学应运而生,并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而发展。 到春秋末期,私学日愈兴盛,不同文化思想学术也纷纷显示于历史的文化舞台。其中的儒、墨两家,不仅是大兴私学的首起者,而且是百家争鸣的肇端者,终春秋战国之世,依凭私学这块阵地,其学术传递经久不衰,被时人目之为“世之显学”。 ②儒、墨显学的崛起 A.孔子的儒家私学 孔子儒家私学的首创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这些贡献,影响及于后世。孔子以后的私学,无不在不同的方面体现了这些特点。 特点之一,孔子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扩大了教育对象。其私学具有显著的平民教育的性质。 特点之二,孔子为儒家私学编写了被后世称为“六经”的教材。 孔子继承夏商周的历史遗产,结合“王宫之学”、“六艺”的内容及自己的政治主张,编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孔门私学的教材。孔门私学教材的“六经”代表了我国春秋以前文化知识的各个领域。这些教材,为我国文化的保存、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孔子教材中,涉及生产技艺和自然知识的内容很少。因而,从孔门私学开始,教育内容便忽视科技知识的传授,教育与科技脱节,这便是中国整个古代教育,尤其是官学教育很少涉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传染病护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法定传染病为() A、三类,36种 B、三类,39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5种 2、构成传染的必备因素是:() A、病原体、人体、环境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C、病原体、门谶力、毒力 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病原体、传染性及门谶性。 B、有病原体、传染性、季节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及门谶性。 D、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下列哪一组标志物代表乙肝“大三阳”:() A、 HBsAg 抗-HBc 抗-HBs B、 HBsAg HBeAg 抗-HBe C、 HBsAg HBeAg 抗-HBc D、 HBsAg 抗-HBe 抗-HBc 5、下列哪种抗体最具有爱护作用:()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前s1 6、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血清指标是:() A、HBsAg B、HBeAg C、抗-HBc D、抗-HBe 7、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喉炎 C、心肌炎 D、脑炎 8、麻疹在哪一期无传染性:()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出疹期 D、恢复期 9、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脏器病变最明显的是:()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脑垂体 10、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休克是指收缩压:() A、≤12Kpa B、≤9 .33Kpa C、≤8.5Kpa D、≤7.6Kpa 1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DIC B、大量血浆外渗 C、继发性感染 D、电解质紊乱 12、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禁用:() A、地塞米松 B、甘露醇 C、干扰素 D、发汗退热剂 13、某病人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有哮鸣音,双肺底部有散在湿性罗音。此时应立刻:() A、使用强心剂 B、停止输液 C、吸氧 D、血液透析 14、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一1答案

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一-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8 道试题,共36 分) 1.()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首倡者?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孔子 正确答案:D 2.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军事学堂是____。 A.天津武备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北洋水师学堂 正确答案:B 3.“壹教”的思想最初是由()提出的? A.韩非 B.商鞅 C.墨子 D.老子 正确答案:B 4.殷商重祭祀、崇礼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学习礼乐的学校()。 A.瞽宗 B.成均 C.辟雍 D.东胶 正确答案:A 5.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____。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 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 正确答案:D 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生活即教育” B.“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主动”、“习行” D.“教学做合一” 正确答案:D 7.以下哪句话最能够体现孔子提倡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思想?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正确答案:D 8.中国最早的一所教会女学是()。 A.经正女学 B.务本女学 C.宁波女塾 D.福州女塾 正确答案:C 9.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的私学由谁开办?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正确答案:A 10.孟子明确提出办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 A.兼相爱 B.尚贤 C.明人伦 D.无为 正确答案:C 11.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是强调()。 A.尊师重道 B.师法、家法 C.能者为师 D.师道遵严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2021年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数:1.5 学时数:30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 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中国古代官学私学发展及相互关联

中国古代官学是传授管理国家经验、培养治国人才的场所,备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夏商代:教育是奴隶主享有的特权,贵族为了巩固和扩大奴隶制统治,既要镇压本部族奴隶的反抗,又要征伐其他部族,军队起了决定作用,为适应这种政治需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本阶级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同时,人伦道德教育和以敬天祖为中心的宗教教育也是当时学校教育的内容。 西周:1、由于西周生产水平有限,而书写的材料昂贵,只有官府才有这财力和物力。2、同时,在宗法制的条件下,父死子继,不传他人,只教其子,造成学术只在官府这个很小的圈子里传授,只有为官的人掌握学术,以官府为传授基地,教其子弟,3、社会分工的状况:教师由职官兼任,官与师尚未分离。4、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因此,造成了当时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贫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有官学,没有私学的特点。但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发展,有小学和大学的区分,有乡学、国学的衔接,教育的内容是六艺,体现当时文化发展的成果。 春秋:1、由于贵族的世袭制度,使贵族的的文化知识与其权位无直接关系,导致贵族不想学习,不重视教育,而官学又只是以贵族为教育对象,使官学衰落成为必然,2、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关系有了大变革,王权衰落,导致官学荒废,3、接着战争动乱,使有一技之长的人到民间以技艺谋生使很多原来被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导致了私学的产生和发展,由于私学的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等优势,使春秋时期,私学取代了官学。 战国:战国时期的教育是春秋时期教育的延续并达到鼎盛,以私学为据点形成和发展了一些著名学派,人才辈出,并出现稷下学宫这样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汇集诸多学派、以自由讲学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术流派百家争鸣,形成中国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高峰。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法家学说,法治思想指导教育实践,而法家排斥知识和道德的价值,强调专制主义的教育原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颁布挟书令、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同时焚书坑儒,毁灭文化载体,是历史的一次大倒退。但也在朝廷立博士、地方设三老,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文教。汉朝:1、秦灭汉朝建立后,汉朝解除了对私学的禁令,2、在汉初,由于政治不稳定,官学未建立,私学承担了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和发展学术的作用,3、出现了针对不同人群的私学,如由精师大儒自立的“精舍”、“精卢”,有教儿童的小学,并且程度相当于汉学,4、私学可以自由择师,且与太学一样皆以儒经为教学内容,学成之后,同样可以出仕5、官学限额较严,入学有资格的规定,且制度不尽完善,另一方面,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乱使一批名儒不愿出仕,选择退而授徒。使汉代私学蓬勃发展,异常兴旺,人数远远超过太学。 尽管私学繁荣,但培养的人才规格各异,思想不一,很难满足封建集权国家对统治人才的要求,于是政府为了直接掌握教育大权,决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于是在中央兴办太学,同时整齐学术,促进儒学独尊的实行。在地方设置一系列郡国学校,还有特殊的鸿都门学。 中央太学和地方官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办学校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私学中的书馆和经馆不仅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讲学传统的继承,实际上也是后来私塾、书院的历史渊源。

清代音韵学的发展

清代音韵学的发展 摘要: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20世纪上半叶,古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的成绩是对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构拟。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ang],韵母都是[ang](方括弧里是国际音标,表格里的国际音标省去括弧),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在书面上写成4个不同的字。 汉语音韵学术语,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宋代吴棫著《韵补》,开始探求古韵面貌。明代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清代顾炎武著《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著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部从鱼部分离出来归入宵部。段玉裁著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6类17部,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的理论。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清戴震著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每一类都阴声、阳声、入声三分,开阴阳入相配的先河。孔广森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把冬部独立;又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王念孙分古韵为21部,江有诰也分古韵为21部。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为22部。黄侃分古韵为28部。现代学者王力,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晋代吕静编有《韵集》五卷,分为五篇,每一篇中将同音字排列一起,尚未分韵部。六朝的韵书有十余种,如周研的《声韵》四十一卷、阳休之《韵略》一卷、沈约《四声》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这些古韵书皆早已散佚了。隋代初年(581-589)学者陆法言在家里邀请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位朋友,讨论中国音韵问题,评论各种韵书得失,分韵辩音,准备编制一部通行的标准韵书。隋代仁寿元年(601),陆法言根据当时讨论的提纲,著成了划时代的《切韵》。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孙愐在《切韵》的基础上加以增补订正著成《唐韵》,作为国家公布的用韵标准。北宋景德四年(1007)崇文馆陈彭年等向朝廷呈上校定的《切韵》五卷,次年大中祥符元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由朝廷颁布实施。稍后,丁度等奉朝廷之命修订《广韵》为简本,作为礼部科举考试时考官和士子的使用范本,此简本称为《礼部韵略》。此本经宋代历朝增修,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刘渊奉命编定《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为平水(山西临汾)人,故此韵被称为《平水韵》。《礼部韵略》自北宋以来成为官方韵书的正统,此后元代的诗韵、明清两代的官方韵书皆属一个系统。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张玉书等奉命编纂《佩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 分)得分:20 1.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 甲类1 种、乙类23 种、丙类11 种 2. 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 3. 甲类3 种、乙类28种、丙类9 种 4. 甲类3 种、乙类24种、丙类9 种 5. 甲类3 种、乙类30 种、丙类10 种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2. 在感染过程的5 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3.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 1 是正确的

4.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5.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7.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

1.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明乙型肝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A.抗HBc B.抗HBe C.HBeAg D.抗HBs E.HBsAg 答案:C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答案:B 3.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答案:C 4.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E 5.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 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 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E.消灭蚊.蝇? 答案:B 6.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 A? 7.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 E? 8.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答案:D 9.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答案: E 10.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A.猪 B.犬

华师在线中外教育史作业答案

华师在线中外教育史作 业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窗体顶端单选题 第1题分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中国教育起源的时期。 A、原始人群阶段 B、奴隶时期阶段 C、封建时期阶段 D、资本主义时期阶段 第2题分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________创办的。 A、康德 B、赫尔巴特 C、福禄倍尔 D、第斯多惠 第3题分 ()是我国最早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最高学府。 A、汉代太学 B、稷下学宫 C、鸿都门学 D、汉代私学 第4题分 ()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A、上海方言馆

B、广州同文馆 C、新疆俄文馆 D、京师同文馆 第5题分 被称为先秦法家的奠基人的是________。 A、韩非子 B、吴起 C、商鞅 D、申不害 第6题分 ________最早运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墨子 第7题分 ()是第一所设立在中国境内的比较正规的教会学校。 A、崇信义塾 B、马礼逊学堂 C、怀恩中小学堂 D、圣依纳爵公学 第8题分 ________提出了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观点。 A、西塞罗 B、昆体良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第9题分 “骑士七技”不包括()。 A、骑马 B、游泳 C、击剑 D、摔跤 第10题分 以下不属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的是()。 A、巴格莱 B、贝斯特 C、康南特 D、布拉梅尔德 判断题 第11题分 洛克提出了家庭教育要优于学校教育的主张。() 正确 错误 第12题分 昆体良和西塞罗都以培养雄辩家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正确 错误 第13题分

音韵学

音韵学 一、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② 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③ 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 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如:妥:孙(炎)他果反。(《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陈寅恪在他的 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汉代的学制系统 汉代学校可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可以分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办的中央官学和由地方政府办理的地方官学。私学按其程度与学习内容也可分为经馆与书馆两类。其中一类是由经师讲授专经的经馆,称“精舍”、“精庐”,其程度相当于太学;一类是教授读、写、算基础知识的书馆,属初等文化启蒙性质的蒙学。 二、太学 (一)太学的建制与沿革 太学创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它以官方的博士置弟子员为标志。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诏令丞相公孙弘等人共拟兴建太学的方案。从此,博士从一种备朝延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的主要职能的学官,太学由此建立。 (二)太学的教学制度 汉代太学博士研究的是五经,教学内容自然以儒家经典为归,学生学习目的也就以明经为主。为了统一经学教材,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人奉命镌刻石经,立于太学门外,在46块石碑上刻有《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记》、《论语》等经的本文,作为太学规范的经学教科书,史称“熹平石经”。

太学的教学形式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发展。太学初建时,学生名额较少,每位博士仅教10名左右弟子,多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后来学生规模迅速扩展,为了容纳相当数量的学生同时听讲,东汉时建的太学讲堂“长十丈,广三丈”,出现了一种称为“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太学博士传授经学,一般在讲堂会集诸生作大型讲演,称为“都授”。这表明太学已形成集体讲经的教学形式。 (四)太学的考试与视学 太学考试最常使用的是“设科射策”的形式。所谓“射策”,就是由学官将疑难问题书于简策,将它并列排放,覆盖试题,考生随意抽取其中一策进行解答。类似于现今的抽签考试。西汉时考试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实施新的课试录用方法。考试时间由一年一试改为二年一试,设科标准也以通经多少来定等第高下,即以通二经、三经、四经、五经来分别次第授以官职。 三、鸿都门学和宫邸学 (一)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的创办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官僚集团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嗜好有密切关系。鸿都门学把儒家经典摒弃于教学内容之外,学生专习辞赋、小说、尺牍、画、书法等。这些学生毕业后“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

音韵学

第一章 一、音韵学的对象 二、音韵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音韵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汉语音韵讲义、广韵、韵镜、王力文集——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 音韵学第一章绪论 一、音韵学的对象: 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字:字形——字音——字义 斜(xie—xia)——邪、写、姐、爷、也、野 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郭外斜、 不能改——语音是发展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同一批字的变化。 还与容光共憔悴、还看今朝、惆怅还依旧、拂了一身还满、 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的区别: 1.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的生理(发音器官)和物理(声学特征)现象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个别的(汉语语音学、英语语音学),也有共性的(普通语言学) 2.音位学(音系学):音的辨义作用,只有个别的音位学 音系学的发展——part &sport 3.总之,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科学,只能是特定语言的, 三、音韵学的形成和发展 1.小学: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 ·汉代,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小学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汉字——字义:训诂——《尔雅》、《方言》、《释名》 ——字形:文字——《说文解字》、《玉篇》 ——字音:音韵——《切韵》(隋代)、《广韵》、《集韵》 2.韵书:始于魏晋,最早记载的韵书——三国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 现存最早《切韵》(隋代) 3.音韵学的分部: ·今音学:中古音,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体系。 ·古音学:上古音,以《诗经》用韵和谐声字为依据,研究先秦两汉语音。

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B型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 1、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急性肾衰竭B中枢性呼吸衰竭C肠梗阻D肠出血E中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是 A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B 高热量、低脂饮食 C 高蛋白、低脂饮食 D 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 E 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人 B 蚊虫 C 猪 D 鸟 E 鸡 4、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犬 B 病人 C 食血蝙蝠 D 带病毒者 E 狐狸 5、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隔离到 A 体温恢复正常 B 腮腺肿胀完全消退C发热后3周 D 热退后3天E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喉炎 B 肺炎 C 心肌炎 D 脑炎 E 胰腺炎 7、对稽留高热患儿,下列哪项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 明显的上呼吸道炎症症状B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C 咳嗽和声音嘶哑 D 颈部淋巴结肿 E口腔內双侧第二磨牙所对的颊部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状粘膜斑 8、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A防鼠、灭鼠 B 防螨、灭螨 C 加强个人防护 D疫苗接种E加强食品卫生 9、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三类症状主要有 A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少尿期B头痛、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C 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 D 发热、出血、肾损害 E 头痛、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10、水痘皮疹的特点 A皮疹头面部多见,躯干部少见B皮疹的发疹顺序是疱疹-丘疹-斑疹-结痂 C恢复期会留瘢痕和色素沉着D皮疹向心性分布,一般不痒 E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同时存在,为自限性疾病 11、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A 高热、皮疹、血小板增多 B 高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C突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D 高热、出血、休克 E突起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淋巴结肿大 12、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人的血象特点 A 白细胞总数下降 B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C CD4+ T淋巴细胞减少 D CD4/CD8<1.0 E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2016 古文字学与音韵学研究工作坊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释形义之源,考音声之变 ——“2016古文字学与音韵学研究工作坊”会议综述近日,“2016年古文字学与音韵学研究工作坊”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办,并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国内外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共提交论文25篇。会议旨在展示古文字与上古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探讨运用音韵变化规则考释古文字及分析出土文献语料的方法,促进古文字学与音韵学两个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首先由社科院语言所的郑张尚芳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冯蒸教授作开场报告。郑张先生的《初文同根同形分化字的音韵分型》通过考察词根古音,总结出了同形分化字的5种类型,为阐释其成因提供了新思路:①两字同根,音义相关但字形不相关(如“子—巳”);②同根转注(如“立—位”、“益—溢”、“命—令”);③第三类,借音转注,形义音相关,音出假借(如“才—在—栽”);④借音增减音素,形音相关,假借音有增减(如“井—刑”、“两—丙”、“矢—寅”);⑤异根、所象形似,音不相关但形义相关(如“小—少—沙”,“夕—月”)。 而冯蒸教授的报告《论郑张尚芳<上古音系>对<说文>及相关古文字的若干新考订》则高度肯定了《上古音系》的价值,并依次介绍了郑张的上古音系统以及他对汉字构造的新解及考订,举例说明《上古音系》中所采信的前人新说例及《说文》对形声字的解释,最后评介了郑张先生的“转注说”:①转注字就是具有字形分化关系的同源字;②转注字之间音义形皆同源;③转注字的构形方法主要包括加形符、加声符和变笔画3种;④其转注说系统严密,音理说明充分,堪称对文字学及词源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其后,各与会代表所作的报告同样精彩纷呈、极具价值。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假设,又有具体而微的个案研究;既有音值构拟、音变阐释和语料运用的创见,又有字形考释、义理疏通和文本辑校的新解,并且都很注重古文字学与音韵学研究成果的相互补证。 上古音系及形态研究方面,东京成蹊大学野原将挥的《构拟“少”字音》将“少”的上古音构拟为*ST-(*stew?/-s),并且不跟心母“小”、明母“眇”谐声。华盛顿大学王弘治的《Some Examples Showing the Morphological Traces in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通过考察动词和虚词的交替形式分析了甲骨文中所体现出的部分形态特征。厦门大学叶玉英的《从秦楚用字之异看复辅音在秦楚方言中的留存》认为楚简所反映的战国楚方言仍保留完备的复声符系统,而秦简则表明秦方言中的复辅音已几近殆尽。首都师范大学张富海的《上古汉语-ps>-ts音变在战国文字中的反映》举“蓋、廢、世、内、位、暨、挚”等七则战国文字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