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 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牛明芬

A 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牛明芬

A   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牛明芬
A   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_牛明芬

牛明芬,武肖媛,于海娇,等.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393-395.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4.11.139

牛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牛明芬,武肖媛,于海娇,梁文娟,王思博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通过

“富集—初筛—复筛”流程,筛选出4株对纤维素有强降解能力的菌株,分别标记为TG 1、HN 1、HP 2、P 3。对4株菌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定量测定;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TG 1为放线菌,HP 2为地衣芽孢杆菌,P 3、HN 1为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纤维素酶活;鉴定

中图分类号:Q939.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393-02

收稿日期:2014-03-25

基金项目:辽宁省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F -13-144-3-00)。作者简介:牛明芬(1967—),女,辽宁本溪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E -mail :836580304@qq.com 。通信作者:武肖媛,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E -mail :827510061@qq.com 。

随着我国养牛行业的发展,牛存栏量也逐年增加。根据调查显示,

2009年我国奶牛存栏量达1260万头,2010年的存栏量达1420.1万头。存栏量为200 2000头的肉奶牛基

地,每天可产生的牛粪在5 50t [1]

。未经处理的牛粪随意堆放,不仅造成了人们的视觉污染,而且对大气、土壤、水造成了很大污染。相较于其他畜禽粪便,牛粪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有机难降解物质比较多,自然降解时间长

[1-2]

。针对牛粪中含纤维素较多且自然降解时间长的特点,本试验将降解纤维

素能力强的菌株分离筛选出来,以期用于后续的牛粪堆肥试

验缩短牛粪堆肥发酵时间。1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建筑大学树林落叶堆积处;牛粪样品采自本溪木兰花牛场的鲜牛粪、腐熟牛粪、堆积1年的牛粪。落叶堆积处取样时,在土层5 10cm 处进行采样,平面采样

用“之”字形取样,剖面取样采用定点取土[3]

。1.2

培养基

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DA 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刚果红纤维素钠筛选培养基、滤纸条液体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酪素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 -Na )液体发酵培养基[3]

、豆饼粉液体发酵培养基。1.3试验方法

1.3.1

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分别称取5g 不同的采集样品,置于45mL 装有玻璃珠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放入30?、

120r /min 的摇床,培养1d 。1.3.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1)初筛:用稀释涂布平板

法,将10-7 10-4

浓度的菌液涂于刚果红纤维素钠筛选培养

基上,将平板分别放入30、50?恒温箱培养4d ,挑取明显的

单菌落在PDA 培养基上进行划线纯化,将纯化好的菌种接入

PDA 培养基斜面保存。(2)复筛:将纯化好的菌株点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放入30、50?培养4d ,用刚果红染

液进行染色,量取菌圈直径(d )和透明圈直径(D ),并计算透明圈直径与菌圈直径比值D /d ,选取D /d 值与D 值大的菌接入滤纸条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滤纸条崩溃试验,观察滤纸条崩溃的快慢和程度。选取使滤纸条崩溃程度大的菌,分别接种于CMC -Na 液体发酵培养基、豆饼粉液体发酵培养基上,培养64h ,测定纤维素酶活性。1.3.3

粗酶液的制备取发酵液倒入离心管中,3000r /min 下离心10min ,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1.3.4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4-5]

(1)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 )活性测定:根据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

剂》进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2)滤纸酶(FPA )活性测

定:根据NY /T 1847—2010

《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通用技术要求》进行滤纸酶活性测定。

1.3.5纤维素降解菌的初步鉴定[6-7]

对筛选出的菌株菌

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的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通过对照伯杰氏手册完成对菌株的初步鉴定。2结果与分析2.1

菌种初筛

通过刚果红纤维素钠筛选培养基的筛选,共获得21株菌,其中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菌有9株,都为常温菌;从牛粪中共分离出来12株菌,其中常温菌6株,高温菌6株。将分离出来的菌在PDA 培养基划线纯化后接种到PDA 斜面保存,待用。

2.2菌种复筛

用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滤纸条崩溃试验进行菌种复筛,测试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详见表1。王志超等认

为D /d 值超过2.5的菌株纤维素酶活性高[8]

。也有人认为,

D >2cm 时,酶活较高。从表1可以看出,菌株P 1、

HN 1的D /d 值超过了2.5,且透明圈直径D 大于2cm ;菌株P 3、

HP 2、TG 1、TG 4的D /d 值接近2.5,且透明圈直径D 大于或接近2cm ,纤维素酶活性也相对比较高。

选用P 1、HN 1、TG 1、HP 2、P 3做滤纸条崩溃试验,试验结果

393—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11期

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接种TG1滤纸条崩溃得最快最明显,P1最不明显。

综合刚果红染色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滤纸条崩溃试验,筛选出HN1、TG1、HP2、P34株菌进行后续纤维素酶活性的定量测定与菌株的初步鉴定。

表1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菌株号菌圈直径(d)

(cm)

透明圈直径(D)

(cm)

D/d值

P10.902.302.56

P20.711.301.83

P31.022.512.46

P51.001.221.22

N50.751.101.47

N70.610.831.36

HN11.404.152.96

HN30.901.251.39

HN41.401.751.25

HN61.502.301.53

HN71.602.001.25

HP21.202.802.33

TG00.731.251.71

TG10.902.152.39

TG40.811.952.41

TN10.651.211.86

TN30.691.412.04

TN40.952.152.26

TN51.002.052.05

TP10.711.452.04

TP40.801.602.00

表2滤纸条崩溃测定

编号P1HN1TG1HP2P3CK 第1天崩溃程度------

第3天崩溃程度--+---

第6天崩溃程度-+++---

第10天崩溃程度?+++++++-注:“+”表示滤纸条崩溃明显,加号越多崩溃程度越大;“?”表示滤纸条崩溃现象观察不明显;“-”表示滤纸条没有崩溃。CK为没有接菌的对照。

2.3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将筛选得到的4株菌分别接入CMC-Na液体发酵培养基、豆饼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64h,对其进行CMCase 酶活性和FPA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见表3。

表3CMCase酶活性与FPA酶活性测定

培养基类型菌株CMCase活性

(U/mL)

FPA活性

(U/mL)

CMC-Na液体发酵HN13.6741.357

HP21.0311.854

TG13.2522.504

P32.7521.239豆饼粉液体发酵HN111.5174.248

HP24.5955.856

TG11.8331.453

P38.7123.598

由表3可以看出,TG1在CMC-Na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产生的酶活性要高于其在豆饼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HN1、

HP

2、P

3

这3株菌在豆饼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酶活性要高

些,可以在后续的发酵优化试验中作为参考菌株。

2.4纤维素降解菌的初步鉴定结果

2.4.1TG

1

鉴定结果(1)菌落特征:在高氏合成一号培养

基上长的比较快,菌落为圆形,中间凸起,初期为白色,之后菌

落出现灰色粉末物质,易被挑取,有强烈的土腥味。(2)显微

观察结果: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可看到孢子丝呈直形。根据以

上试验结果初步鉴定TG1为放线菌。

2.4.2P

3

鉴定结果(1)菌落特征:菌落在牛肉膏蛋白胨培

养基上干燥,呈半透明、边缘不规则状,培养基背面微发黄,有

一定黏度,不易挑取。(2)显微观察结果:菌株P3呈短杆状,

有芽孢生成。(3)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菌株P3为好氧菌,革

兰氏染色为阳性,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可使明胶液化,

V-P反应与甲基红试验呈阳性,可降解淀粉,产过氧化氢酶,

能还原硝酸盐,可在0 7%盐浓度中生长,能利用柠檬酸盐,

不可利用丙酸盐,在初始pH值为9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初步鉴定P3为枯草芽孢杆菌。

2.4.3HN

1

鉴定结果(1)菌落特征:菌落在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上呈乳白色,圆形,不透明,边缘为波浪状,有褶皱,有

黏度,不易挑取。(2)显微观察结果:菌株HN1呈短杆状,芽

孢中生。(3)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菌株HN1为好氧菌,革兰氏

染色为阳性,生长最适温度为45 50?,可使明胶液化,

V-P反应呈阳性,甲基红试验呈阴性,可降解淀粉,产过氧化

氢酶,能还原硝酸盐,可在0 7%盐浓度中生长,能利用柠檬

酸盐,不可利用丙酸盐,不能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在初始pH

值为8 9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初步鉴

定HN1为枯草芽孢杆菌。

2.4.4HP

2

鉴定结果(1)菌落特征:菌落在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上长势良好,菌落呈大片状,向外扩张,不透明,背面呈

现红色,易挑取。(2)显微观察结果:菌株HP2呈短杆状,芽

孢端生。(3)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菌株HP2可在有氧环境中

生长,也可在厌氧条件下生长,在厌氧环境中生长产生红色色

素,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生长最适温度为45 50?,可使明胶

液化,V-P反应与甲基红试验呈阳性,产过氧化氢酶,能还原

硝酸盐,可在0 7%盐浓度中生长,能利用柠檬酸盐与丙酸

盐,在初始pH值为8 9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以上试

验结果,初步鉴定HP2为地衣芽孢杆菌。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从腐熟的牛粪与土壤中共分离出21株对纤维素

有分解能力的菌株,土壤中分离出的9株菌均为常温菌,牛粪

中分离出6株高温菌和6株常温菌。通过刚果红染色羧甲基

纤维素钠与滤纸条崩溃试验进行复筛,筛选出4株对纤维素

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用2种基础发酵培养基对筛选出的4株菌进行纤维素酶

活性的定量测定,发现菌株P3、HN1、HP2在豆饼粉发酵培养

基中的酶活性较高,TG1在CMC-Na发酵培养基中的酶活性

较高,在下一步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中可做参考。FPA酶活

与CMCase活性高低不一致,说明降解纤维素的酶是一种纤维

素复合酶。经初步鉴定,HP2为地衣芽孢杆菌;P3、HN1为枯

草芽孢杆菌;TG1为放线菌。在牛粪降解菌中的细菌多为芽

孢杆菌[9],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493

—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11期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参考文献:

[1]任

平,赵文娟,张

强,等.不同微生物酶对牛粪堆肥腐熟的影

响[J ]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25-2526,2592.[2]方华舟,王培清.牛粪堆肥各阶段主要纤维素降解菌分离与作用

规律分析[

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6):88-92.[3]孙一博.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D ].哈尔

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1-53.[4]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

S ].[5]NY /T 1847—2010

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通用技术要

求[

S ].[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7]布坎南RE ,吉布斯N E.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 ].8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8]王志超,陆文静,王洪涛.好氧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及性状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2):259-264.[9]刘

佳,李

婉,许修宏,

等.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对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1,32(10):3073-3081.万洪善,

袁芹.改性碳纳米管吸附水中肠道菌群的研究[

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395-397.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4.11.140

改性碳纳米管吸附水中肠道菌群的研究

万洪善,袁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 )为相偶联剂,通过海藻酸钠(SAL )对碳纳米管(CNTs )进行修饰和改性,选取水中肠道菌群作为对象,研究改性碳纳米管对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 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 经海藻酸钠改性后,对肠道菌群的吸附能力提高,当溶液pH 值7.0时,具有最大吸附率,在初始90min 内保持较高的吸附速率,且吸附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改性碳纳米管(SAL -MWCNT -COOH )吸附剂从2.5mg 增加到12.5mg 时,吸附率从78.6%提高到89.6%。

关键词: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大肠杆菌;吸附

中图分类号:TQ4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395-03

收稿日期:2014-02-08

基金项目: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编号:JHB2011-77);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攻关项目(编号:CN1211);江苏省连云港市工业攻关项目(编号:CG1304-2)。

作者简介:万洪善(1970—),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E -mail :wanhs9799@126.com 。

粉末活性炭(PAC )是目前饮用水净水处理的常用材料,但PAC 净水存在微生物泄漏使水二次污染的问题。近年来,纳米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CNTs ),具有特殊的水处理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

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1]

。CNTs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经世界范围内众多学者的研究验证,具有非常优秀的吸附性能,甚

至大大超过当前制水行业普遍使用的活性炭

[2-5]

。近年来,随着CNTs 抗菌性能的发现,其在水处理抗菌领域的潜在应用渐

渐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化学消毒剂不同,CNTs 应用于水中抗菌并不会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 )问题。

此外,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CNTs 对水中细菌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

CNTs 对水中病菌可能具有浓缩和灭活双重性能[6]

。因此,

CNTs 在水处理抗菌领域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CNTs 的长度一般在几百纳米到数十微米之间,在其吸附微污染物后,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分离方法,很难将CNTs 完全从水中分离出来,而微小尺寸的CNTs 对水环境造成二次微污染势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7]

,这些问题严重地限

制了CNTs 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本试验以水中常见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 )作为对象,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 )为相偶联剂,在水介质、弱酸性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接枝水溶性高分子海藻酸钠(alginate sodium ,SAL ),得到修饰的碳纳米管复合物,研究SAL -MWCNTS -COOH 复合材料对肠道菌群的吸附性能。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MWCNT (多壁碳纳米管,XFM13,南京先丰纳米科技材

料有限公司);大肠杆菌E.coil (来源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LB 培养基,自制;SAL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sigma -aldrich 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JEM -100CX Ⅱ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BL6-180型高功率数控超声波清洗器(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SX -500型灭菌锅(sigma -aldrich 公司)。1.2试验方法1.2.1SAL -MWCNT -COOH 复合物的制备

SAL -MWC-NT -COOH 复合物的制备参照文献[8]。

1.2.2测试与表征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上完成。

1.2.3SAL -MWCNT -COOH 复合物吸附+大肠杆菌的试

将E.coil 活化后置于LB 液体培养基中,在37?下恒温

593—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11期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低温环境下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采用低温培养的方法从秸秆堆肥中筛选出3株分解纤维素的细茵。 3.通过PCR克隆这3株茵的16s rDNA并与相似菌株做比对.进一步构建分子进 化树.来研究其分类情况。 4.综合其个体形态、茵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发育树构建结果等分 类依据。 二.实验原理: 细菌进行化能异养、短杆状、无出芽分裂、好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无丝状菌体、有细胞壁且能独立生存。应为其第二部分滑动细菌或第七部分的假单胞菌类。由于滑动细菌能在“固体表面和汽一水交界面缓慢滑动”,故其固体菌落边缘应不整齐,且其一般形成亮色肉眼可见的子实体。将灭菌的滤纸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贴在已凝固的平板上,用接种环蘸取土样,点样在平板滤纸上,15℃下培养10 d。用接种环从有滤纸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处刮取细菌,在贴有滤纸的初筛平板上划线,计数并且观察。 三、实验仪器: 1、材料试验材料为背阴处长时间堆放的秸秆堆肥表层; 2、培养基:初筛培养基。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啦嘞1.00 g,MgS04·7H20 0.30 g,NaCl 0.10 g,F'eCl3O.0l g,NaN03 2.50 g,CaCi2 0.10 g,琼脂18.00 g,蒸馏水l000lnl,pH值7.0~7.2.121℃灭菌20min。无淀粉滤纸(浙江富阳纸厂)用浓度l%的醋酸浸泡一夜后用浓度2%的Na-2C03水溶液洗至中性,晾干备用。把上述处理过的滤纸剪成直径约为8 ca的圆形滤纸片.放在干净的平皿中,用报纸包好.采用湿热的方法灭菌; 3、复筛培养基。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啦P04 1.009,m.庐04‘7H200.309。NaO 0.109.FeCl30.01g,NaN03 2.50 g.CaCl20.10g,羧甲基纤维素钠lO.00 g,琼脂18.00g,蒸馏水10130ml,pH值7.0—7.2,121℃灭菌20 min。 4、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5、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1、菌种分离 菌种初筛。将灭菌的滤纸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贴在已凝固的平板上,用接种环蘸取土样,点样在平板滤纸上,15℃下培养10 d。用接种环从有滤纸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处刮取细菌,在 贴有滤纸的初筛平板上划线,15℃下培养10 d。重复此操作至菌种初步纯化。 2、菌种复筛。 用接种环从已初步纯化的初筛平板上滤纸水解透明圈的菌落处,刮取菌种在复筛平板上划线,15℃下培养7 d,得到单菌落。将分离纯化的单菌落回接到初筛培养基上,观察其对滤纸的分解。将分离到的单菌落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15℃下培养7 d,4℃保留菌种或用作各种鉴定。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类的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 一、实验背景 纤维素就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属于多糖类物质,就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如能利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与真菌,因而纤维素的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从20世纪 40-50年代起,针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逐 步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迄今为止有关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报导已有很多,如细菌中的生孢噬纤维菌属、噬纤维菌属及纤维单胞菌属等;放线菌由于能形成芽孢,与真菌相比较耐高温与各种酸碱度,故在高温阶段放线菌对分解木质素与纤维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小单胞菌属等;真菌中研究较多的就是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等,其中以木霉属的菌株纤维素酶活较高。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与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菌丝生长快,两天后菌落经染色,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与酶活力成一定线性关系。纤维素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组成部分,就是地球上最为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世界能源形势趋于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利用纤维素生产有高附加值资源的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逐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利用微生物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分离与筛选高酶活性的菌株就是有效利用纤维素物质的关键。 二、实验目的 从目标试样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 三、实验材料: 1、样品的采集 1)风干土样E4-1、E2-6、 E2-6试样。 2)潮湿土样E4-1、E2-6、 E2-6试样。 3)牛粪样品2份

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栾旭东,张兴敏,周雪霞,闫超,何溢涛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生科基地班,济南250100) 摘要: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它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本实验通过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初步鉴定了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日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纤维素土壤微生物纯培养刚果红染色法 Abstract: cellulose is the most abundant polysaccharide on the earth, which can be digest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in the earth because they produce cellulase. In our experiment, we isolated these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earth and checked up the cells’ and colonies’ morphology and the bioreactions they can act. Key words:cellulose, microorganisms in the earth, pure culture, Congo red staining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最主要的挑战。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地球上每年光合作用的产物高达 1.5×1011—2.0×1011,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其中90%以上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1]。目前这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开发高效转化木质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技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等发酵生产人类急需的燃料、饲料及化工产品,即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而要研究这些微生物,首先要将它们从土壤中种类乏多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1.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2] 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的微生物生长。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1土样的采集 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因此,土壤取样时,一般要铲去表层土。另外,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综合各种因素,本小组从图书馆后院的落叶堆积丛取土样。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填空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 基础知识 1. 纤维素是一种由 相连而成的高分子 类化合物,是植物 (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 __________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植物产生的纤维素在 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2.完成下列过程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 ,简称( )。该方法可以通过 反应直接筛选。 4.原理: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 ,当纤维素被 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 ________ 为中心的 ,我们可以通过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 实验设计 1. 实验流程 【思考】本课题实验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操作要点 (1) 土壤取样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将滤纸埋进土壤,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培养 步骤:a.制备选择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方面属于_______培养基,如何起到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证明培养基 是否起到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 c.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选择培养能“浓缩”所需要的微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梯度稀释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a.制备培养基 b.接种菌液 (5)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刚果红染色,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方法两种,一中是先_____________,再加入刚果红进行________反应,另一种是在___________就加入刚果红。 三 课题延伸 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发酵和 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 __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整理)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目录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筛 实验二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复筛与保藏 实验三酶活测定与传代保藏 实验四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紫外诱变育种 实验五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产酶条件优化 实验六产纤维素酶菌种的产酶条件优化的结果分析

实验一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 2.掌握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分离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同时存在着很多能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生物,小到细菌、放线菌、真菌,大到一些食草类昆虫与动物。这些生物与绿色植物一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碳循环。在发酵堆肥中,存在着大量的,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菌株,但多半都为混合分解,菌种需要: 1.内切型葡萄糖苷酶(endo-1,4-β-D-glucanase,EC3.3.1.4,简称EBG),也称Cx酶、CMC 酶、EG。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识别并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 2.外切型葡萄糖苷酶(exo-1,4-β-D-glucanase,EC 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CBH),这类酶从纤维素长链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纤维二糖分子; 3.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21,简称BG)又称纤维二糖酶,它能水解纤维二 糖以及短链的纤维寡糖生产葡萄糖,对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的水解很快。随着葡萄糖聚合酶的增加水解速度下降,这种酶的专一性比较差。 只有三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较好的分解纤维素。就单菌落而言,霉菌如木霉、曲霉和青霉的总体酶活性较高,产量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 本实验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只有能够水解纤维素成单糖并加以利用的微生物才能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微生物分解利用CMC-Na,分离出能产纤维素酶的菌种; 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材料土样取自学校校门口小树林5—20cm深处; 2.仪器试管、烧杯、移液管、平板、锥形瓶、玻璃珠、电磁炉、电子称、量筒、培养皿、酒精灯、移液枪、接种环、高压灭菌锅等; 3.培养基(1)筛选培养基(500ml) CMC-Na 10g、(NH4)2SO4 1.4 g、MgSO4 0.3g KH2PO4 2g、MnSO4 1.6mg、FeSO4 5mg ZnSO4 2.5mg、CoCl2 2.0mg 琼脂20g PH7.0 (2)保藏培养基(500ml) CMC-Na 15g、MgSO4 0.5g、K2HPO4 1.5g、酵母粉10g NaCl 5g、蛋白胨15g、琼脂20g、刚果红 PH7.0 四、实验步骤 1.土样采集取自学校校门口小树林5—20cm深处; 2.实验器材灭菌:平板、移液管的包扎及灭菌;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设计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课题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 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 〖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 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1 min内转化 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 1.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4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设计 活动3: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回答问题:

纤维素降解菌

那些是植物结构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通过对降解纤维素微生物发生的分析。可知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分布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许多菌属中,其中真菌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有机质特别是纤维素物质的主要降解者、 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种类 木质素的存在 木质素(lignin )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共同形成植物体骨架,是自然界中在 数量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材料,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600 万亿吨[18] 。木质素是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植物细胞胞间层和初生壁的主 要填充物,其产量是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为丰富的有机物,通常在木质细胞中占 15%~30%。从化学结构看[19],针叶树的木质素主要由松柏醇的脱氢聚合物构成 愈创木基木质素;阔叶树的木质素由松柏醇和芥子醇的脱氢聚合物构成愈创木 基紫丁香基木质素;而草本植物则是由松柏醇、芥子醇和对香豆醇的脱氢聚合 物和对香豆酸组成因而使木质素成为结构复杂、稳定、多样的生物大分子物。 木质素依靠化学键与半纤维素连接,包裹在纤维之外,形成纤维素。植物组织 由于木质素存在而有了强度和硬度。 在生活生产中,大部分的木质素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这种宝贵的资源,

还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木质素的降解和利用越来越成为热门的 课题。 绿色植物占地球陆地生物量的95% ,其化学物质组成主要是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占植物 [] 干重的比率分别为15%~20%,45%和20% 农作物秸杆是这类生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年 产量为20 多亿吨,而我国为 5 亿多吨但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类资源却相当困难,这是由于秸秆产量 ! B ' 随季节变化,且量大、低值、体积大、不便运输,大多数动物都不能消化其木质纤维素,自然降解过程又极其 缓慢,导致大部分秸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存在于秸秆中的非水溶性木质纤维素很难被酸和酶水解,主要是因纤维素的结晶度、聚合度以及环绕 着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缔合的木质素鞘所致'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在其 中,形成一种天然屏障,使酶不易与纤维素分子接触,而木质素的非水溶性、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秸 秆的难降解性'所以,要彻底降解纤维素,必须首先解决木质素的降解问题'因此,秸秆利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的优化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的优化自然界中能够降解和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酵母菌等很多主要的微生物类群中都有,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产酸性胞外纤维索酶的木霉、曲霉等真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纤维素酶在洗涤剂、棉织品水洗抛光整理和制浆造纸等行业上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由细菌产生的中性以及碱性纤维素酶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细菌产生的胞外纤维素酶拥有简化发酵工艺,节约资源的优势,正逐步显示出它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巨大的工业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土壤样品 采集造纸厂排水处附近中性偏碱性土壤。 1.1.2 培养基 (1)筛选培养基A:蛋白胨10 g,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NaC1 5 g,磷酸二氢钾1 g,琼脂18 g,水1 000 ml,pH值调至8。 筛选培养基B: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铵 1.4 g,硫酸镁 0.3 g,氯化钙 0.3 g,CMC 20 g,琼脂18 g,水1 000 ml,pH值调至8。 (2)斜面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1 5 g,琼脂15~20 g,水1 000 ml,pH值7。 (3)种子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膏5 g,NaC1 10 g,水1 000 ml,pH值7。 (4)基础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蛋白胨1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 0.2 g,NaC1 10 g水1 000 ml,pH值7。 1.2 方法 1.2.1 刚果红染色鉴定法 1.2.2 粗酶液制备方法 将发酵液于4 500 r/rain离心15 rain,取其上清液收集保存。 1.2.3 酶活测定方法 0.5 的粗酶液加入1.5 用柠檬酸缓冲液配制的0.51%的CMC.Na溶液,50℃作用15 min,加入DNS 1.5 沸水浴5 rain,540 nm测光吸收,酶活力定义为每1 h 产生1 g还原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纤维素酶活力单位用1 U/ml表示。 2.3 培养基的优化 2.3.1 最佳碳源的确定 改变基础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后测定酶活力。 2.3.2 最佳氮源的确定 改变基础培养基中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后测定酶活力。 2.3.3 最优培养基的确定 考虑到细菌的产酶除了碳源、氮源外,钾、镁、钠等无机离子对其也有影响,综合上述单项试 验结果,选用麸皮作为碳源(A),蛋白胨作为氮源(B),磷酸二氢钾(C),硫酸镁 (D),NaC1(E)作为无机盐进行L (45 )正交试验。 16 因素水平表

纤维素降解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纤维素降解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赵斌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生物工程三班) 摘要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有机资源,因为难分解大部分未被人类利用。另外,纤维素是造纸废水的COD和SS的主要来源之一。分解纤维素并将其转化成动物易吸收或利用的能源、食物、饲料或化工原料,是纤维素合理应用的重要途径。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确定其酶学性质是降解纤维素的关键。 关键词:微生物;纤维素;降解;纤维素酶 Abstract Cellulose is the earth's most abundant renewable organic resources, because the majority is not difficult to break down human use. In addition, the cellulose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papermaking wastewater COD and SS. Into the animal's susceptibility to absorption or utilization of energy, food, feed or chemical raw materials decompose cellulose and cellulos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Screening cellulolytic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its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来源最广泛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占地球生物量的约50%[1]。纤维素分子本身的致密结构以及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形成的保护层造成纤维素不容易降解而难以被充分利用或被大多数微生物直接作为碳源物质而转化利用。中国每年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稻草、秸秆等)就约有7亿吨, 工业生产中还有数百万吨的纤维素废弃物, 但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废弃、焚烧, 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浪费了可利用的有用资源和能源。另外,纤维素是造纸废水的COD和SS的主要来源之一,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造纸黑液难以处理,严重污染水环境[2]。 因此有效的开发利用纤维素资源已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分解纤维素并将其转化成动物易吸收或利用的能源、食物、饲料或化工原料,是纤维素合理应用的重要途径[1]。目前纤维素降解主要是酸解、酶解和微生物降解,无论是酶解还是微生物降解都离不开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与转化不仅是自然界中碳素转化的主要环节,也是土壤微生物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纤维素的分解主要依靠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完成,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生成纤维二糖及葡萄糖的一类酶的总称[3]。 一、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现状 1.1纤维素的结构及微生物降解过程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填空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 基础知识 1. 纤维素是一种由 相连而成的高分子 类化合物,是植物 (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 __________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植物产生的纤维素在 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2.完成下列过程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 ,简称( )。该方法可以通过 反应直接筛选。 4.原理: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 ,当纤维素被 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________ 为中心的 ,我们可以通过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 实验设计 1. 实验流程 【思考】本课题实验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操作要点 (1) 土壤取样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将滤纸埋进土壤,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培养 步骤:a.制备选择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方面属于_______培养基,如何起到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证明培养基 是否起到选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 c.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选择培养能“浓缩”所需要的微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梯度稀释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a.制备培养基 b.接种菌液 (5)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刚果红染色,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方法两种,一中是先_____________,再加入刚果红进行________反应,另一种是在___________就加入刚果红。 三 课题延伸 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发酵和 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 __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练习题】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 、a 和B 、b 。 ②分别向A 、B 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分别从A 、B 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 、b 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同答:①将题中的空处填充完整: 培养基和 培养基。 ②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的类型属于 培养基。 ③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 。 ④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 。 ⑤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 ⑥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 等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纤维素菌种的筛选

分解纤维素菌种的筛选 张 功 峥 嵘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摘 要:本文通过平皿分离、摇瓶培养 、固态发酵等步骤,从8种微生物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的菌种——毛壳菌。 关键词:分解纤维素;菌种;筛选 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杆如麦秸、稻草、玉米秸、高梁秸、豆秸等约8亿吨之多〔1〕。这些秸杆饲料中粗纤维的主要成份是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它们都属于家禽、家畜难以直接消化或消化率低的粗纤维物质〔2〕。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出不仅能分解纤维素,且可提高蛋白含量的菌种,利用简单、经济、可操作性强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纤维素物质转化成糖和蛋白质,提高秸杆的营养价值,开辟秸杆利用的新途径。 1 材料和方法111 材料 11112 供试秸杆:新鲜、无霉变晒干后的玉米秸杆 和小麦秸杆。 11112 供试菌种:部分由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种保藏 中心购得,另一部分由本实验室提供,包括:绿色木霉〔T richoderm a viride Pers .ex F r .〕、白地霉〔Geo trichum candidum L ink 〕、藤仓赤霉〔Gibberel 2la fu jiku ro i (Ss w .)W o llenw 〕、球毛壳菌 〔Chaetom ium globo sum kunze ex Fx .〕 、紫孢侧耳〔P leu ro tu s sap idu s (Schu l 2.)Sacc 〕 、纤维单胞菌〔Cellu lom ono s 〕、黑曲霉〔A sp ergillu s n iger 〕、匍匐青霉〔Pen icillium decum ben s 〕 。11113 培养基:a 1平皿中培养基以羧甲基纤维素 钠(C M C —N a )代替查氏培养基中碳源蔗糖,其余配方不变;b 1摇瓶培养基:(N H 4)2SO 4215g ,KH 2PO 4015g ;K 2H PO 4014g ,M gSO 40105g ,玉米秸杆粉3g , 麸皮2g ,水150m l ,pH 自然;C 1固态培养基:50g 干料中90%的粉碎的秸杆粉,10%麸皮,(N H 4)2SO 45g ,KH 2PO 41g ,K 2H PO 40.8g ,M gSO 40.1g ,水150m l 。其中供试秸杆有两种,即玉米和小麦 秸杆。2 方法211 平皿筛选 将平皿培养基倒入24个已灭菌的平皿,待凝固后,分别接入供试菌,每种菌接3个平皿,置于恒温培养箱30℃培养3~5天后,用刚果红染色,再用N aC l 稀溶液冲洗平板,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 会变成清晰的白色半透明圈。分别观察平皿菌落周围水解C M C —N a 半透明圈直径的大小,结果见表1。 212 摇瓶培养 将供试菌种从平皿培养基上挑取,分别接入8个摇瓶培养基内,在32℃,摇床振幅8c m ,转速190r m in ,连续发酵培养72小时。 表1  半透明圈直径比较 单位:c m 绿色木霉藤仓赤霉白地霉球毛壳菌紫孢侧耳纤维单胞菌黑曲霉青霉 直径 211 114 115 210 214 112 113 214 213 固态浅层培养 接种量按固体培养料干重的10%,将每种供试菌摇瓶培养液接入2种已灭菌的固体培养料中,分别混匀后在浅盘中堆成4c m 厚,在31℃相对湿度90%条件下发酵5天。 214 发酵前后固体培养料的组分测定 6 7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年文献版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教学提纲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和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类的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 一、实验背景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属于多糖类物质,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如能利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和真菌,因而纤维素的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从20世纪40-50年代起,针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迄今为止有关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报导已有很多,如细菌中的生抱噬纤维菌属、噬纤维菌属及纤维单胞菌属等;放线菌由于能形成芽抱,与真菌相比较耐高温和各种酸碱度,故在高温阶段放线菌对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芽抱杆菌属及小单胞菌属等;真菌中研究较多的是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等,其中以木霉属的菌株纤维素酶活较高。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和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菌丝生长快,两天后菌落经染色,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与酶活力成一定线性关系。纤维素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最为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世界能源形势趋于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利用纤维素生产有高附加值资源的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逐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利用微生物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 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分离和筛选高酶活性的 菌株是有效利用纤维素物质的关键。

纤维素降解菌系的筛选及降解稻草条件研究

纤维素降解菌系的筛选及降解稻草条件研究 摘要:以已分离的11株纤维素降解菌为材料,采用滤纸崩解法和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4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将这4株单菌进行两两组合,研究混合菌系在9d内的CMC酶活和FPA酶活与单菌发酵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CMC酶活和FPA酶活均优于单一菌株;同时筛选出一组具有高降解能力的混合菌体系;并对该混合菌系降解稻草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初始pH值?产生还原糖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pH值4.5?发酵96 h时混合菌降解稻草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筛选;CMC酶活;FPA酶活;还原糖含量;降解条件Screening of Cellulose Degrading Microorganism and the Degrading Condition of Rice Straw Abstract: Four strains with strong degradation ability to cellulose materials were screened out of 11 bacteria using filter paper degradation method and clear halo method. Then a mixed germ with higher degradation ability was obtained as the CMC and FPA enzyme activity of mixed bacteria and pure bacterium was compared. The optimum degrading condition of the mixed germ to rice straw was 30℃, pH 4.5, and fermentation for 96 h. Key words: cellulose degrading microorganism; screening; CMC enzyme activity; FPA enzyme activity; degrading condition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廉价?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全世界每年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生成量为850亿t?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来分解和转化纤维素是纤维素利用的有效途径?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对开辟新能源和防止其污染环境有重要意义,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1,2]?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该生物过程是微生物单独作用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微生物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已越来越受重视[3]?而且国内对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单一菌种研究较多,菌种混合发酵的研究较少[4,5]?本试验在纤维素降解单一菌株研究的基础上,着力于筛选降解纤维素的混合菌系,旨在为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 纤维素降解菌分别来自枯树根?烂菜叶?牛粪和牛胃中?

纤维素降解菌

那些是植物结构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降解纤维素微生物发生的分析。可知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分布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许多菌属中,其中真菌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有机质特别是纤维素物质的主要降解者、 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种类 木质素的存在 木质素(lignin )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共同形成植物体骨架,是自然界中在 数量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材料,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600 万亿吨[18] 。木质素是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植物细胞胞间层和初生壁的主 要填充物,其产量是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为丰富的有机物,通常在木质细胞中占 15%~30%。从化学结构看[19],针叶树的木质素主要由松柏醇的脱氢聚合物构成 愈创木基木质素;阔叶树的木质素由松柏醇和芥子醇的脱氢聚合物构成愈创木 基紫丁香基木质素;而草本植物则是由松柏醇、芥子醇和对香豆醇的脱氢聚合 物和对香豆酸组成因而使木质素成为结构复杂、稳定、多样的生物大分子物。 木质素依靠化学键与半纤维素连接,包裹在纤维之外,形成纤维素。植物组织 由于木质素存在而有了强度和硬度。

在生活生产中,大部分的木质素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这种宝贵的资源, 还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木质素的降解和利用越来越成为热门的 课题。 绿色植物占地球陆地生物量的95% ,其化学物质组成主要是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占植物 [] 干重的比率分别为15%~20%,45%和20% 农作物秸杆是这类生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年 产量为20 多亿吨,而我国为 5 亿多吨但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类资源却相当困难,这是由于秸秆产量 !" B ’ 随季节变化,且量大、低值、体积大、不便运输,大多数动物都不能消化其木质纤维素,自然降解过程又极其 缓慢,导致大部分秸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存在于秸秆中的非水溶性木质纤维素很难被酸和酶水解,主要是因纤维素的结晶度、聚合度以及环绕 着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缔合的木质素鞘所致’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在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程标准】 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讨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题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基础知识】 1.是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是一种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第三种酶将纤维素分解为。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是利用。 4。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是。 5.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试验流程是、、、、6.鉴别培养基用于菌种的鉴别,其中加入可以鉴别出 出现的现象是。 7.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是 。 8.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即 。 9.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完成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两种即、。 10.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要选择样品进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该样品的特点是、。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 11.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微生物,原因是。 1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流程有何区别? 13.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这两种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跟踪练习】 1.下列生物能分解纤维素的是() (1)人(2)兔(3)牛(4)蘑菇(5)纤维杆菌 A(1)(2)(3)(4)(5)B(2)(3)(5) C (2)(3)(4)(5)D(3)(5) 2.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胶木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1)碳源(2)氮源(3)生长因子(4)无机盐 A(3)B(1)(2)C(1)(2)(3)D(1)(2)(3)(4) 3.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 A加富培养基 B 选择培养基 C 基础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1)稀释倒平板法(2)涂布平板法(3)单细胞挑取法(4)选择培养分离A(1)(2)B(2)(3)(4)C(2)(3)D(1)(3)(4) 5.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碳源为() A CMC-Na B 木聚糖 C 纤维素 D 裂解酶 6.在酸性贫瘠的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占优势的菌为() A真菌 B 细菌 C 兼性厌氧细菌和真菌 D 放线菌 7.CX 酶能水解() A纤维素和CMC-Na B纤维素和果胶 C纤维二糖和微晶纤维D麦芽糖和蔗糖 8.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 消化细菌 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 乳酸菌 9.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酵母膏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碳源 B 提供氮源 C 提供微生素 D 凝固剂 10.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只含纤维素粉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 含四大营养素的培养基上 1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原因在于() A 硝酸钠 B 氯化钾 C 酵母膏 D 纤维素粉 12.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A 清澈 B 浑浊 C 红色 D 产生透明圈 13.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 可获得大量菌体 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 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 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了解这类微生物的应用; 3.能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学习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学习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预习指导】课前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教辅资料、交流,初步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P27“课题背景”和“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是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 2、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 3.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min 内转化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4、P27小实验: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体会纤维素酶的作用。分析课本是如何设置对照的? 活动2 :阅读P28“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该方法可以通过反应直接筛选。 2、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当纤维素被 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为中心的,我们可以通过是否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流程图: 活动3:阅读资料一“土壤取样”,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取样: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的环境中。若找不到合适环境,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思考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思考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活动4: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