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1.傅里叶( Jean Baptise Joseph Fourier 1768-1830 )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1768年3月21日生于

奥塞尔城的一个裁缝家庭。9岁时成为孤儿,由天

主教的主教抚养长大。1786年进入地方军事学校

学习,1788年进入修道院。1789年正当他即将成

为神父时,爆发了法国革命,他离开了修道院任军

官学校教师。1795年成为牧师,曾在巴黎综合工

科学校任讲师。1798年随拿破仑远征埃及,当过

埃及学院的秘书。他积极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随

同拿破仑对埃及进行远征,受到拿破仑的重用。

1802年起担任了拿破仑政权的省长,1808年被授予男爵。1814年拿破仑失败后同拉普拉斯一起投靠了路易十八。181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并于1822年成为科学院的终身秘书。1827年又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29年获得彼得堡科学院名全院士称号。1830年5月16日卒于巴黎。

在十八世纪中期,是否有用信号都能用复指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这个问题曾是激烈争论的主题。1753年,D.伯努利曾声称一根弦的实际运动都可以用正弦振荡模的线性组合来表示,但他没有继续从数学上深入探求下去;后来欧拉本人也抛弃了三角级数的想法。在1759年拉格朗日(https://www.doczj.com/doc/d515147397.html,grange)表示不可能用三角级数来表示一个具有间断点的函数,因此三角级数的应用非常有限。正是在这种多少有些敌对和怀疑的处境下,傅里叶约于半个世纪后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傅里叶很早就开始并一生坚持不渝地从事热学研究,1807年他在向法国科学院呈交一篇关于热传导问题的论文中宣布了任一函数都能够展成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这篇论文经J.-L.拉格朗日,P.-S.拉普拉斯,A.-M.勒让德等著名数学家审查,由于文中初始温度展开为三角级数的提法与拉格朗日关于三角级数的观点相矛盾,而遭拒绝。由于拉格朗日的强烈反对,傅里叶的论文从未公开露面过。为了使他的研究成果能让法兰西研究院接受并发表,在经过了几次其他的尝试以后,傅里叶才把他的成果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热的分析理论”这本书中。这本书出版于1822年,也即比他首次在法兰西研究院宣读他的研究成果时晚十五年。这本书已成为数学史上一部经典性的文献,其中基本上包括了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书中处理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的热传导问题,以系统地运用三角级

数和三角积分而著称,他的学生以后把它们称为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傅里叶在书中断言:“任意”函数(实际上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分段单调)都可以展开成三角级数,他列举大量函数并运用图形来说明函数的这种级数表示的普遍性,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和完整的证明。

傅里叶的创造性工作为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求解方法-傅里叶级数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微分方程理论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物理等应用数学的发展;其次,傅里叶级数拓广了函数概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函数论的研究,其影响还扩及纯粹数学的其他领域。

傅里叶深信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卓越的工具,并且认为“对自然界的深刻研究是数学最富饶的源泉。”这一见解已成为数学史上强调通过实际应用发展数学的一种代表性的观点。

2.米切尔森(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1852-1931)

阿伯特米切尔森(Albert Abraham

Michelson)是在德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

他2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内华达州,17岁

进入海军军官学校。1873毕业后在一个高等

专科学校作了物理学的终身讲师。后来因为米

切尔森-莫利(Michelson-Morley)实验(用古典物理方法研究光)而出名。在1878年,米切尔森开始了有关光速准确测量的研究,发表了他在使用改进的Foucault旋转镜像法设备后的观察结果。因为不满意自己工作,他到法国和德国学习光学,他认为学习光学对于精确测量光速的研究非常重要。回到美国后,他在一所克利夫兰研究应用物理学的学校中担任教授,并重新开始了测定光速的研究。

在1882年发表了在当时的最新数据(每秒299,853公里),这个数据30年后才被他自己再一次修订。那时,光波被认为是通过一种叫做ether的充满于宇宙中的物质传播的,米切尔森和莫利想通过实验检测到ether 的存在,但经过7年的努力,他们并没有证明ether 的存在。但是,米切尔森和莫利在试验中证明了光速是恒定不变的,这一点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

展。因此,这次实验作为最成功的“失败”留在了科学的编年史中。另外,米切尔森在1982-1983年使用镉的红色频谱修订了单色光波长的标准。在1920年,米切尔森成功的测定了Betelgeuse星的直径。

1898年,美国物理学家米切尔森(Albert Michelson)做了一个谐波分析仪。该仪器可以计算任何一个周期信号x(t)的傅里叶级数截断后的近似式,其中N 可以算到80。米切尔森用了很多函数来测试它的仪器,结果发现xN(t)都和x(t)非常一致。然而当他测试方波信号时,他得到一个重要的,令他吃惊的结果!他于是根据这一结果而怀疑起他的仪器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他将这一问题写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吉伯斯(Josiah Gibbs),吉伯斯检查了这一结果,并于1899年发表了他的看法。米切尔森所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是在不连续点附近部分和xN(t)所呈现的起伏,这个起伏的峰值大小似乎不随N 增大而下降!吉伯斯证明:情况确实是这样,而且也应该是这样。随着N 增加,部分和的起伏就向不连续点压缩,但是对任何有限的N 值,起伏的峰值大小保持不变,这就是吉伯斯现象。这个现象的含义是:一个不连续信号x(t) 的傅里叶级数的截断近似xN(t),一般来说,在接近不连续点处将呈现高频起伏和超量,而且,若在实际情况下利用这样一个近似式的话,就应该选择足够大的N ,以保证这些起伏拥有的总能量可以忽略。当然,在极限情况下,近似误差的能量是零,而且一个不连续的信号(如方波)的傅里叶级数表示是收敛的。

3.吉伯斯(Josiah Willard Gibbs 1839-1903 )

Josiah Willard Gibbs 出生于康涅狄格新港口

市,住在high street,现位于耶鲁大学中心。

1854-1858年在耶鲁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863

年(美国提供授予博士学位的第3年),在耶鲁大学的

设菲尔德学院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871-1903在

耶鲁作数学物理学的教授(1871~1880年约翰斯

霍普金斯雇用他时没有工资)。1879年,被选入国家科学协会。

1871-1878年,致力于研究热力学。介绍引进了几何学方法,热力学表面,平衡准则;(麦克斯韦尔Maxwell 使用这些方法,并认为非常重要。) 完成对异质物质的阶段平衡的研究;引进了吉布斯自由能量(在平衡分析里的其他的热力能量)。这一问题曾是当时欧洲物理研究争论的焦点,吉布斯自由能量的观点在欧洲得到广泛认可;发展了应用于电磁理论的现代向量积分,研究了光的电磁的理论,光学。把研究重点从热力学转变到统计方法;1898年分析了傅立叶级数收敛问题中的吉布斯现象;1902年发表了<<统计学基本理论>>。

4.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年)

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生前颇负盛名,被誉为法国的牛顿。1749年3月23日生于诺曼底的博蒙昂诺日,1827年3月5日卒于巴黎。拉普拉斯是一个小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靠邻居资助上学,显露数学才华,在博蒙军事学校读书不久就成为该校数学教员。1767年,18的拉普拉斯从乡下带着介绍信到繁华的巴黎去见大名鼎鼎的达朗贝尔,推荐信交上,却久无音信。幸亏拉普拉斯毫不灰心,(人一出了名就贵人多忘事了,要不后来怎么有伽罗华、阿贝尔的遭遇呢?)晚上回到住处,细心地写了一篇力学论文,求教于达朗贝尔。这回引起了达朗贝尔注意,给拉普拉斯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里面有这样的话:“你用不着别人的介绍,你自己就是很好的推荐书。”经过达朗贝尔介绍获得巴黎陆军学校数学教授职位。178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95年任综合工科学校教授,后又在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授。1816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次年任该院院长。主要研究天体力学和物理学,认为数学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在运用数学时创造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数学方法。主要成就是:在《天体力学》(5卷1799-1825)中汇聚了他在天文学中的几乎全部发现,试图给出由太阳系引起的力学问题的完整分析解答。在《概率的分析理论》(1812)中总结了当时整个概率论的研究,论述了概率在选举、审判调查、气象等方面的应用,导入“拉普拉斯变换”等。

他24岁时就已经详细应用牛顿引力定律深入研究整个太阳系,其中各个行星及其卫星的运动不仅受太阳的制约,而且以难以捉摸的多种方式彼此互相影

响。牛顿曾经认为,要使这一复杂的系统免于陷入混乱,需要有上帝的不时干预。拉普拉斯决心要从别的方面寻找这一保证,并终于能够证明,从数学上所理解的这个理想的太阳系是一个稳恒的动力系统,它能永世保持不变。这不过是他在其不朽的著作《天体力学》中所记载的一系列成果之一。书中主要阐述天体运行的数学理论,讨论地球的形状、月离理论、三体问题以及行星摄动等等,并且引入著名的拉普拉斯方程。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自己的多种发明和发现,而且还总结了几代著名数学家如牛顿、达朗贝尔、欧拉及拉格朗日诸大家在引力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从1799到1825年分五卷出版)。关于这本书有许多传说。其中最熟悉的是有一次拿破仑想给拉普拉斯提级加薪,说他写了一部关于世界体系的巨著,但未提到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据传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做那个假设。(Sire,je n'avais pas besoin de cette hypothese)”《天体力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势论研究尤其广泛深入,对十几门不同的学科──从引力论到流体力学、电磁学以及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也启蒙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例如英国的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在16岁时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学理艰深的天文巨著,并且发现并订正了其中的一处错误,遂对于自己的数学才能增强了信心,从此踏上了数学生涯,并创立了四元数体系。另一位英国数学家格林(George Green 1793-1841 就是著名的格林公式的发现者)读了《天体力学》之后,顿受启发,开始将数学应用于电磁理论。

拉普拉斯的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天文学著作是《宇宙体系论》,不像《天体力学》那样理论深奥难懂,它尽弃一切数学公式,深入浅出,通俗流畅,为时人所推崇。《宇宙体系论》提倡有名的太阳系生成的星云假说,这个假说1755年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已经述及,所以后世通常叫做“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拉普拉斯对于概率论也有很大的贡献,这从他的《概率的分析理论》这本洋洋七百万字巨著中随处可见,他把自己在概率论上的发现以及前人的所有发现统归一处。今天我们每一位学人耳熟能详的那些名词,诸如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特征函数、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律等等都可以说是拉普拉斯引入或者经他改进的。尤其是拉普拉斯变换,导致了后来海维塞德发现运算微积在电

工理论中的应用。不能不说后来的傅利叶变换、梅森变换、Z-变换和小波变换也受它的影响。

尽管拉普拉斯在社会政治角逐中有些“左右逢源”、“随遇而安”,但是和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来对比是不值一提的。由于有年轻时吃了达朗贝尔的闭门羹的经历,拉普拉斯在自己身处高位之后,对于年轻的学者总是乐于慷慨帮助和鼓励关照,他时时帮助提拔像化学家盖吕萨克、数学物理学家泊松和年轻的柯西等等。当旅行家和自然研究者洪堡到法国考察水成岩的分布情况时,拉普拉斯慷慨地资助了他。

拉普拉斯和当时的拉格朗日、勒让德并称为法国的3L,不愧为十九世纪初数学界的巨擘泰斗。

5.维纳,N.(Wiener,Norbert,1894-1964)

维纳,N.1894年11月26日生于美国密苏里;1964年3月18日卒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控制论.维纳出生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的一个学者家庭.父亲利奥·维纳(Leo Wiener)是俄裔犹太人,语言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母亲亦是犹太人,出自美国南方一个名门家庭,很有教养.维纳幼年随父母来到波士顿,住在坎布里奇.在父母严格管教和熏陶下,聪慧的维纳成为神童.他懂得十种语言,三岁开始读写,八岁学完初级教程.六七岁时曾到乡村小学和神教学校就读,因无适合他的班级而作罢.1903年(8岁),他作为一名特殊学生进入艾尔中学学习.当时他的水平已是中学三年级.艾尔中学愿意接受这一非正规的教学试验.1906年中学毕业,并进入塔夫学院学习,是年仅11岁.1909年(14岁)毕业于数学系.同年到哈佛大学攻读动物学研究生.1910年因获康奈尔奖学金,到康奈尔大学学习一年.主要学习哲学和数学,如英国的古典哲学和复变函数论等.1911年返回哈佛大学,发现自己不适合实验室工作,遂按父亲的意见改学哲学.191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1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年18岁.同年夏天,他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剑桥大学,接受B.A.W.罗素(Russel)的指导.当时的剑桥大学是学习数理逻辑的最佳地方.他还师从G.H.哈代(Hardy)、J.E.李特尔伍德(Littewood)等名家.罗素不仅要求他打好数学基础,

还建议他学习A.爱因斯坦(Einstein)的相对论.1914年因罗素去美国讲学,他转到德国格丁根大学,受到数学大师D·希尔伯特(Hilbert)和E.兰道(Landau)等人的熏陶.此时他的数学基础已十分坚实,不久即获哈佛大学的F.施尔登(She -ldon)短期研究职位及鲍登(Bowdon)奖金,1915年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随J.杜威(Dewey)研究哲学.数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有志从军,参加军官训练组织——哈佛军团,试图在后备军中谋取军官职务.由于眼睛深度近视未能如愿,仍转向学术界.此后两年他曾在哈佛大学、通用电气公司、缅因大学和美国百科全书编辑部等处任职.1918年他参加阿伯丁射击试验场工作,负责编制高炮射击参数表.战后(1919年2月)退役,任《波士顿先驱报》专栏作家,由于不愿为政界捧场被解雇.191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讲师职位,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并多次出访欧洲.1926年,他与玛格丽特·恩格曼(Marguerite Engeman)在费城结婚.1929年任副教授.1932年任教授.1933年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美国数学学会的博歇尔(Bocher)奖.1934年被选为美国数学学会副会长.1935—1936年应邀来中国清华大学讲学一年,教授数学和电气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反法西斯工作,用自己的知识为战争服务,成果累累.战后,他与各学科科学家合作,研究通讯工程和控制论,成为控制论创始人.1963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先后多次到欧洲访问讲学,出席各种数学会议.1964年3月1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讲学时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9岁.

维纳是一位超群出众、博学多才的数学家.他的学者生涯始于1913年,以在哈佛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关于数学的哲学)为标志.同年,他发表了多篇论文.一篇关于大序数良序级数问题的数学论文发表在《数学信使》(Messenger of Mathematics)杂志上.哲学论文“关系理论简化为类的理论”(A simplification ofthe logic of relations)发表在《剑桥哲学学会会刊》(Proceedings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y Society)上.另一篇是为逻辑学建书一个基本公设体系的论文,发表在《哲学、心理学与科学方法》(Journal of Philosophy,Psychogy and Scientific Method)杂志上.1913年至1915年,在剑桥大学和格丁根大学期间,他从数学逻辑的基本原理出发,学习集论、勒贝格积分论和实变函数论,钻研柯西定理和复变函数论,打下了分析学的基础.“综合逻辑研究”(Studies in synthetic logic)是他早期最得意的论文.他阅读了爱因斯坦和H.玻尔(Bohr)等人的论文,其中

关于布朗运动的文章影响他早期的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从欧洲回到美国.遵照罗素的建议,在J.杜威(Dowey)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杜威是唯一令他钦佩的,可与剑桥大学和格丁根大学教授相比的学者.当时维纳的研究目标是要在罗素和A.N.怀特海(Whitehead)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的观念和术语框架内建立公设性和构造性的拓扑方法.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先于J.W.亚历山大(Alexander)、O.维布伦(Veblen)等人.由于他感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比自己所想建立的庞大结构相比还少得可怜,因而未整理成文,这使他失去了作为最时兴的一个数学分支的创始人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科学家加入为战争服务行列.新建立的阿伯丁试验场吸收了维纳.他负责编制高炮射击参数表,不仅为各种大炮和各种弹药编制了完整的射程表,而且还对初始数据的概率误差进行估计,使用了概率论等新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战后,他又从事数学教学和纯数学的研究工作.在他尚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日子里,他读了很多数学书籍,如V.沃尔泰拉(Volterra)的积分方程理论、M.R.弗雷歇(Frechet)及W.F.奥斯古德(Osgood)的函数论著作、H.L.勒贝格(Lesbegue)的积分理论等.此时,他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并用公理方法对赋范向量空间作了刻画.这一工作是和S.巴拿赫(Banach)各自独立完成的,即现在所称的巴拿赫空间.1920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后,系主任B.泰勒(Taylor)建议他致力于应用数学.他的研究工作得到学院的支持和理解,并让他担任研究生的课程.维纳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适当位置,也取得了事业成功所需要的自尊心,从而进入他的创造性研究的第一高峰期(1920—1930).

1920年,他参加在法国斯特堡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后,从积分和函数空间的研究转到对布朗运动的研究.布朗运动是他在数学研究上的第一个重要课题.他首次将勒贝格积分与J.W.吉布斯(Gibbs)的物理思想结合在一起,证明了一切布朗运动是连续不可微的曲线,在路径积分还没有严格数学定义以前,维纳在研究作布朗运动的粒子的统计规律时,提出一种测度.其定义如下:设t>0,C表示在[0,t]区间上连续,且在o点取值为零的函数全体(C中每一个元素可理

解为作一维布朗运动的粒子的轨道).又设(a i,b i)i=1,2,…,n是n个区间,0<t1<t2<…<t n≤t,称集合

A={x|x∈C,x(t i)∈(a i,b i)1≤i≤n}

是C中的柱集.那么,轨道x落入A中的概率是:

这样,在柱集全体上定义了一个柱测度.维纳证明了它可以延拓成C上的可列可加测度d

x,现通常称它为维纳测度.关于维纳测度的积分称为维纳积∞

分.布朗运动又称维纳过程,其定义是:设X={X(t),t∈R+}为定义在概率

空间(Q,,P)上,取值于d维实空间R d中的随机过程,若满足(1)X(0)=0;

(2)独立增量:对任意的0≤t1<t2<…<t n,X(t0),X(t1)-X(t0),X(t2)-X(t1),…,X(t n)-X(t n-1)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3)对任意S≥0,τ>0,增量X(s+τ)-X(s)服从密度为

的d维正态分布,式中X=(x1,x2,…,x d)∈R d,

表示X到原点的距离;(4)X的一切样本函数连续,则称X为布朗运动或维纳过程.维纳证明了满足(1)—(4)的过程的存在性.研究布朗运动促使他将爱因斯坦和M.斯莫卢霍斯基(Smoluho-wski)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这为他后期研究信息论和控制论打下了基础.他还发现散粒效应,认为散粒效应不仅和布朗运动

有相似的起源,而且还有相同的数学依据.维纳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成果在20年后成为电气工程师不可缺少的工具.

20年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许多电气工程师带来逻辑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他们求助于逻辑学上颇有成就的维纳.维纳着手研究电气工程师关心的一项数学方法,即位势问题.位势问题涉及复数理论、弦振动理论、傅里叶调和分析等分支.维纳指出:一个内点的势与边界值的关系是一种广义积分.他给出了连续边界值函数的狄利克雷问题的解法,并得到确切的广义群.对于一般紧集,定义了容度概念,并给出了著名的正则性判断.维纳关于位势理论的观点与G.布利冈(Bouligand)相吻合.当维纳将研究结果寄给勒贝格,请他发表在法国科学院的《汇报》(Comptes rendus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上时,勒贝格已收到布利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报告,但一直未启封.勒贝格将他们的文章登在同一期的《汇报》上,他们的文章是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的.

1925年以后,维纳在调和分析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他研究了调和分析的扩展问题,有关论文于1929年发表在瑞典的国际声誉很高的期刊《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上,他的研究成果成为后来巴拿赫代数理论的基础.1927年开始,他与E.H.施密特(Schmidt)合作,研究陶伯(Tauber)定理.1930年,他创立了一般的陶伯定理,并将它与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广义调和分析结合起来,发展了复变函数调和分析.他与英国数学家R.E.A.C.佩利(Paley)共同创立了佩利-维纳定理:假如f(x)∈L2(-∞,+∞),并且f(x)=0(|x|>σ),则f的傅里叶变换为

如果把(1)式积分中的x换成复变数z,z=x+iy,即得复平面上定义的函数F(z),

可以证明F(z)是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此外,由于f∈L2(-∞,+∞),可得估计

这就是说(2)定义的F(z)是一个指数σ型的整函数.逆定理为“设σ>0,F(x)∈L2(-∞,+∞),则F(x)为L2(-∞,+∞)中以(-σ,σ)为支集的某函数f(t)的傅里叶变换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F(x)为指数σ型整函数F(x+iy)在x轴上的限制”.逆定理亦成立.维纳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表在美国《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

30年代开始,维纳的研究工作从纯数学转向应用.1931年,他与德国数学家H.霍普夫(Hopf)合作研究恒星辐射平衡时所遇到的积分方程:

式中μ为常数,k(x)(-∞<x<+∞),f(x)(0≤x<+∞)为已知函数,Φ(x)(0<x<+∞)为未知函数,并给出这个方程的求解方法,故该方程被命名为维纳-霍普夫方程,求解方法称为维纳-霍普夫方法,也叫因子分解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将原方程化为泛函方程,然后再用函数因子分解法求解,其核心是函数因子分解定理.这一方法已成为研究各种数学物理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维纳-霍普夫方程能反映有关原子弹的许多重要问题.最主要的是它能表现两种进程在时间上的分界:一种进程是代表在一给定时刻之前的状态,另一进程是代表那一时刻之后的状态.因而可用于研究预测问题和滤波问题.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曾研究了高炮准确射击飞机的问题.为了使飞机和射击的炮弹能同时达到同一地点,维纳正确估算了高炮射击的前提量,并给高炮射击配备了能自动获得对飞机位置提前量的控制装置.预测飞机未来的位置,超前射击飞机的问题被数学家称为外推法.这涉及算子逼近理论.在数学上,算子可表示为一个变换公式.在电器上,算子则相当于把某个输入量变换成输出量

的装置.在预测问题研究中,维纳从对曲线有关的量的极小化出发,进一步探索新的数学分支——变分法和积分方程,并得到满意的成果.1932年,他与佩利合作研究了一个在半直线上等于零的复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所需的限定条件.它揭示了电滤波器截止频带的锐度受一定限制的深奥的数学原因.这是当时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们所不知晓的道理.1933年维纳获博歇尔数学分析奖时,按规定获奖者必须写一本数学丛书.维纳写了《复数域中的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s in the complexdomain)一书,这正是他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升华.

1928年,麻省理工学院为贝尔(Bell)电话实验室代培中国籍的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李郁荣.在维纳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郁荣改进了滤波器的设计,得到了傅里叶变换滤波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1935—1936年,维纳应邀到清华大学讲学.他继续与李郁荣合作,发明了新式继电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的合作中断.直到1946年,李郁荣再次赴美,才再度合作.他不仅将维纳的控制论思想付诸实现,还十分成功地向工程师及企业界介绍了维纳的控制论观点.

1943年,维纳将傅里叶滤波器的理论扩展到通迅领域.在信息论关于滤波器的连续理论方面,他给了一个与申农(Shannon)信息单位相似的定义.他与生理学家A.罗森勃吕特(Rose-ndlueth)等人一起观察脑波过程,研究了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过程.维纳发现,射击控制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反馈极为相似,从而指出了电气工程划分为弱电(通讯工程)和强电(动力工程)的本质区别.他把整个伺服机构理论全盘转向通讯工程,认为计算机同信息的关系甚于同电力的关系,计算机本质上是一系列联系在一起的开关装置,并主张用二选一(不是十选一)的开关装置.因为二选一的开关装置便于反映神经系统带与不带信息的状态.

维纳不仅在分析学上取得丰硕成果,而且在概率论研究上亦很有成就.他用现代概率统计方法研究了J.C.麦克斯韦(Ma-xwell)的空气分子运动论,他研究了随机过程的重要类型,并对J.冯·诺伊曼(von Neumann)和G.D.伯克霍夫(Birkhoff)的遍历性定理作了简化而严格的证明.1942年,维纳发展了外推法理论和平稳随机过程理论,他利用平稳过程的谱分解导出了线性最优预测和滤波的明确表达式——维纳滤波公式.维纳滤波是对于平稳随机过程的最好的线性波

形估计.这些理论在防空火力控制和电子工程等部门得到应用.作为预测问题的研究成果,维纳写了一本关于时间序列的外推和内插理论的专著,战后以《平稳时间序列的外推、内插和光滑化》(Extrapolation,interpolationand smoothing of stationary time series)为名出版.这本书为战争期间从事高炮瞄准和射击控制系统工作的工程师们所青睐.书中十分明确地对通讯问题作了统计处理.维纳关于高炮射击控制的统计处理方法不仅扩展到通讯工程中,还波及气象学、社会学和经济领域,使得统计观点得到普遍的承认.

30年代,维纳对V.布什(Bush)的模拟计算机发生兴趣.他关注的目标是计算速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8月,美国数学学会在达特默里召开,会上讨论了如何发挥科学家在战争中的作用.维纳主张跨学科合作,组成小型机动队,协同攻克难题.维纳对计算机的速度十分关注,他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作了比较,认定数字计算机在速度和精度上都占优势.

1945年6月,维纳参加在瓜达拉哈召开的墨西哥数学会后,他与墨西哥国立心脏研究所的罗森勃吕特合作研究活体阵挛的肌肉震颤问题和心脏节律挛缩传导等问题.维纳发现神经系统的行为方式在某些方面与数字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很接近.神经系统是由传导脉冲的神经所组成的复杂网络.神经纤维是一种能根据以前判定的结果来作出后来判断的逻辑机,这实质上是计算机的工作方式.记忆、学习等众多生理现象亦与计算机类似.维纳常常被神经系统和数字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所迷住,他寻找能反映这种联系的微分方程,建立了神经峰理论.他认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存在取决于体内平衡过程,在偏离了规定的标准时,就会招至反向的反应而得病.这本质上与负反馈相关.发病必定是反馈过程在体内的停顿.1946—1950年的5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维纳和罗森勃吕特的研究,在墨西哥和美国轮流进行.1946年春,他邀集了一批神经生理学家、通讯工程师和计算机专家开了一系列关于反馈问题的讨论会.大家认为,用“反馈”一词描述活有机体和机器中的现象是合适的.描述活有机体和机器中的通讯和控制思想——控制论思想,就在这次会上诞生.1947年春,维纳到英国与数学家A.M.图灵(Turing)讨论了控制论的思想.1947年10月,维纳的划时代著作《控制论》(Cybernetics)在墨西哥国立心脏研究所完稿.1948年由纽约的威利(Wiley)书店出

版发行.维纳借用希腊词“舵手”,利用它在英语中的发声,找到了“cybernetics”一词.维纳认为这个词是能够表达这个概念所适用的一切领域的控制技术和科学的最好的词汇.维纳的控制论不是直接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受控对象,而是研究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控制论》一书的全称是《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Cybernetics——or control and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1961年再版时增补了两章,全书共10章,用统一的数学观点讨论了通讯、计算机和人类思维活动,提出了自动化工厂、机器人和由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装配线等新概念.书中介绍了用电子元件或机械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以及使用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传递和加工,指出了如何用控制论的方法研究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书中还提及有关社会控制等社会科学问题.维纳的控制论主要是用时间序列的观点处理信息的转换、提取、加工和预测.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是数理统计和调和分析.维纳自己认为,在他有关生理学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是将所谓时间序列的统计理论用于脑波研究.他对时间序列、预测、滤波等问题的研究都是他早期有关调和分析和布朗运动研究的延续.《控制论》一书震憾了科学界,风行全世界,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类的思维跨入新阶段.它对现代计算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学和医学理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序言中,作者叙述了这本书的诞生历史和如何发展边缘学科,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此书已被译成多种语言.第二版的中译本于1963年在中国出版[1].

除《控制论》外,维纳还写过一本控制论的通俗读物“The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1950),中译本名为《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78).1964年出版《维纳选集》(Selected papers of Norbert Wiener).维纳的数学研究论文则被收入他的《数学论文集》(N.Wiener’s collected works,1977),1980年出中译本.

维纳是一个顽强追求科学真理的科学家.从数理逻辑博士到数学家,并最终创立控制论的学术生涯中,无处不显示他为科学真理而刻苦奋斗、实事求是和联系实际的作风.他始终以穷追不舍的精神搞清所遇到的各种现象,从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他亲临现场观测,探其奥秘.为了验证他的预测理论和高炮射击数据修

正工作,他数次去军营,并亲自设计预测器,用以处理预测中出现的不规则函数.他认为,研究数学方法的目的是处理通过观察得到的实际数字和量度,结果是否正确必须通过严格的检验.在科学工作中,仅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将自己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他对自己已取得的成果从不保密.他无私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观点,主张自由的学术讨论.有时,由于他不善于调整人际关系而受到同行的误解.例如,他研究位势问题时,一位同行曾建议他放弃这一课题,以免影响这位同行的两个博士生的博士论文的通过,维纳无法接受.他认为学者的责任是献身于追求真理.维纳十分重视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的精华,每当他在某个问题上有了结果时,他的数学理论也随之刷新,进而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探索,向纵向和横向扩展.他后期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早期对布朗运动的研究.布朗运动的研究促使他向概率论和谐波分析方向探索,进而研究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这些理论与电器专业思想的结合导致了信息论和通讯工程的更新,从而创立了控制论.

在研究方法上,他不只注意文献上的结论,而是牢记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相关方面,并将自己瞬息即逝的印象或“灵感”固定在记忆中,在外部条件影响最小的时刻,抛弃不相关的部分,净化相关部分,并及时将这些想法归纳到一个可以举一反三的印象或观念中,形成新的理论.维纳研究纯数学理论时常注意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而对某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实际问题的研究又引导他去探索纯数学的抽象分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于是应用成果累累,数学理论不断创新.

维纳对待科学的态度十分认真,不因失败而气馁,也不因成功而满足.他认为一个科学家如果不懂得从失败和混乱中引出成功,那么他就不是处于最佳状态.科学研究的成效往往不能马上得到,必须在没有公认的准则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研究必须踏实、认真、求是和有勇气.如果一个证明看起来唯一的“错误”是不合常规,那么要敢于接受它.要有勇气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认为,诚实的科学家应当坚持自己的预言和猜测,甚至当他是一个凶事预言者,而又没有人相信他的预言时,也应当相信自己.他就是经常坚持自己观点,孤寂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后的事实往往证明他是正确的.

与他父亲一样,他有强烈的道德观,认为科学家应担负一切可能的最高道德义务.对于荣誉和奖励,他不屑一顾,认为荣誉和奖励不是即期的汇票,也不是定期储蓄.他认为,科学家的创造性成果不仅是基于前人基础上,更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在科学领域中,真正有独创性的工作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由百分之五的职业科学家做出的.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的科学见解和帮助,那么大部分独创性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出.维纳认为,知识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不分国家的.科学才能和道德修养也不是白种人和讲英语的人所专有.因此,他的合作伙伴遍及各大洲.

维纳矢志不移地追求科学真理,希望科学成果能造福人类,用于和平事业.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开始迫害犹太人,许多欧洲科学家流亡美国.维纳竭尽全力,为这些流亡学者寻找工作和谋生机会.他曾试图与犹太慈善团体和犹太富豪联系,寻求资助.维纳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曾参与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募捐活动.

维纳的成长道路是极不寻常的.思索他成为神童和贡献卓越的原因,除天赋外,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维纳的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始终随父母生活,较长时间住在农场.他的初等教育基本是在家里由父亲直接指导完成的,包括各种语言和数学.他在艾尔中学上学时,每晚父亲都要检查他在校学习的功课,要他背诵课文给父亲听,每当发现错误,就要受到严辞训斥.维纳八岁那年,由于阅读过分,视力衰退,医生不得不决定停止他看书半年.他父亲便用口授的方法教维纳学习代数、几何和化学.维纳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了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和解析几何等教科书,还学习了拉丁语和德语的基础知识.这种用听力训练代替阅读的学习方法,使维纳的听力、心算、口述能力和记忆力大大增强.这种训练对他后来的学习很有帮助.维纳就是在这种既慈爱又极端严厉的压力下勤奋学习的.另一方面,维纳所接受的艰苦训练使他与世隔绝.这种特殊环境造就他特有的科学气质,也造成他孤独离群的性格.他的社交能力极差,在与同伴们相处时,显得笨手笨脚.刚进大学时,在业务上他已超过正常大学生水平,可以任意选修各种课程,但在社交生活上,他还是个孩子,很难找到年龄相仿的同伴.在年龄上、行为上及心理上都与同班同学相差甚远,成了孩子和成人的混合体.犹太人

的出身也曾一度困扰着维纳.一般认为,维纳的思维敏捷而深刻,但心理上却存在某种障碍,他演说之蹩脚是出名的,他会说多种语言,但没有一种容易听懂,他的文体往往很混乱,说明问题缺乏连贯性.他写的书,包括《控制论》,都不容易看懂,有人说,这是过分早熟所引起的.

维纳在学术气氛自由的麻省理工学院工作43年,受到人们的尊敬,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他回顾自己一生时说:“在散漫的年代里,自己连一年也没有浪费.相反地,将这些个人所得汇集在一起,成为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原则为中心的后期专业.”

6.瓦特(James Watt,1736—1819)

英国发明家、工程师。1736年1月19日生

于英格兰格拉斯哥附近的格林诺克。其父是普通木

工,也曾作过商人。瓦特童年时曾在文法学校读过

书,但此后始终没有受到过正规系统的教育。18

岁时到伦敦一家钟表店当学徒。由于勤奋刻苦,很

快掌握了各种机器的制造技术。1756年瓦特被聘

为格拉斯哥大学的机器制造和仪器修理工人。1761

年他开始热心于蒸汽机的改进实验研究工作,终于取得重大成果。1785年瓦特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814年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19年8月25日逝世于伯明翰附近的希斯菲德,终年83岁。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他的创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钻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瓦特的发明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蒸汽机的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瓦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工作后,他有机会接触到了早期的纽可门蒸汽机。纽可门机是一种笨重、低效、不实用的蒸汽机。瓦特决心对它进行改造。1763年瓦特对纽可门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总结出了提高蒸汽机热效率的关键环节,并且于1765年成功地发明了冷凝器。此后瓦特开始与工厂主罗巴克合作,专门从事蒸汽机的实验和生产。1769年他申请了关于制造蒸汽机的第一个专利。1775年罗巴克破产后,瓦特又与博耳顿合作在伯明翰开设了专门生产蒸汽机的公司。博耳顿、瓦特等人当时都参加了伯明翰科学团体“月社”,著名科学家普利斯特列、达尔文的祖父等人也是月社的成员。1781年瓦特又发明了蒸汽机的双动作,并发明了利用曲柄把直线运动变成转动的方法,同时取得

了第二个专利。1782年瓦特又利用飞轮解决了转动的稳定性问题,取得了第三个专利。1784年他又获得第四个专利,同时建议蒸汽机可以应用于生产中。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实用性大大加强,很快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动力。蒸汽机的发明本来就具有渊源的历史。很早就有关于蒸汽动力的记载。公元前2世纪,亚利山大城的希罗(Hero)曾用蒸汽作动力开动机械玩具。达·芬奇也留下过用蒸汽开动大炮的图样。1601年意大利人波塔(BaPtioa Della Porta)曾提出过利用蒸汽冷凝抽水的设想。1615年德国人考司(Solomon de CauS)设计出用蒸汽抽水的方法。1630年英国的大卫·拉姆齐(Darid Ramseye)则实现了利用蒸汽从矿井中抽水,并申请到了专利许可证。17世纪70年代查理二世的御用机械师莫兰(Samuel Moreland)设计了制水引擎。1698年达特默思的工程师萨弗里(Thomas Saery)制造的蒸汽泵在矿区进行过实验。1648年帕斯卡提出大气压力的见解,格里凯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波义耳和胡克共同研究提出波义耳定律后,法国物理学家帕潘到了英国,成为波义耳的助手,发明了压力煮器。胡克认为压力煮器所需要的真空可以通过蒸汽冷凝获得,并且于1703年同纽可门共同研究过这个问题。纽可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地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蒸汽机的创制者。1712年起纽可门蒸汽机在英国开始应用,1720年开始传到外国。斯米顿对于纽可门蒸汽机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使用情况调查,并进行了130余次实验,以创制自己的蒸汽机,但没有提出新的理论。瓦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研究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理论,制成了高效实用的新动力。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蒸汽机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瓦特的巨大成功,是与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分不开的。由此,他获得了科学上的知名人士的有力帮助,找到了先进的理论基础。瓦特十分重视理论研究。他常同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布莱克讨论问题。布莱克所发现的潜热现象,对瓦特的工作帮助极大。瓦特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范例,他的重视理论又善于实践精神,是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应该说是一项伟大的国际性的创举,它是许多国家科学工作者们的共同研究成果,是一项真正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瓦特则是这一伟大创举的旗手。为了纪念瓦特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功率的单位,规定 1瓦特=1伏特*1安培,或 1瓦特=1焦耳/秒=1/735马力。

7.玻尔兹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1844~1906)

奥地利物理学家。生于维也纳。1866年毕业于维也纳

大学。曾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理学博士。1867年到维也纳

物理研究所工作,成为斯特藩的助手。1869年至1873年

任格拉茨大学教授。 1876年成为物理研究所所长。自

1873年起至逝世先后担任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莱

比锡大学的数学、理论物理学、自然哲学教授。1899年

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是格丁根、维也纳、柏林、

斯德哥尔摩、乌鲁萨拉、阿姆斯特丹、罗马、伦敦、巴黎、彼得堡、圣路易斯等科学院院士。

玻尔兹曼是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奠基人,对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玻尔兹曼生活的时代,热力学理论已基本完善,他系统地研究并发展了热力学理论,为发展统计物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1884年,玻尔兹曼应用热力学理论,导出了热辐射的斯特藩定律,取得了应用理论知识验证实验定律的一个重大成果。

统计物理学,是玻尔兹曼与克劳修斯、麦克斯韦在充分研究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开辟的一门新的理论物理学科。玻尔兹曼最早在重力场中引进了速度分布率,并用H定理证明了速度分布率,给予熵以统计的意义;完成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他用能的自发运动的观点,解释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877年,他证明了熵是和物体系的分子能分布几率的对数成正比的关系。玻尔兹曼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子解释,给予时间的流逝以物理意义和方向,这是经典力学中所没有的现代理论。

玻尔兹曼建立了一系列的统计物理理论。在平衡态的统计理论中,他提出了各态历经假说;在求宏观平衡性质的方法研究中,他又提出了几率法,并与麦克斯韦共同总结出了近独立子系最可几分布的麦克斯韦一玻尔兹曼分布律。

1872年,玻尔兹曼创立了系统的非平衡态的统计理论。他在研究了如何通过分子的相互碰撞而使速度分布趋于平衡态分布时,建立了H定理、它相当于热力学中的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诠释的基础。同时,玻尔兹曼还确立

了非平衡态的分布函数。玻尔兹曼在哲学观点上,反对马赫的唯象论,

1899年,他对马赫的哲学理论进行过公开的批评,从而捍卫了原子论学说。不幸的是,玻尔兹曼于1906年自缢而死,时值62岁。

8.焦耳(1818-1889)

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于曼彻斯特。

他的父亲是一位酿酒商。焦耳小时未能上学读书,而是

跟随父亲学习酿酒,后来他自己也成为酿酒商,他的科

学研究活动则主要是业余进行的。焦耳虽然没有受过正

规的学校教育,但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却十分浓厚。他

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终于成为

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

焦耳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曼彻斯特学会的兴盛时期。

著名科学家、曼彻斯特大学教授道尔顿是这个学会的重要成员。1835年,焦耳结识了道尔顿,受到他的热情帮助,这对焦耳的科学研究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1840年起,22岁的焦耳便开始发表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论文。他首先发表了四种测之热功当量的方法,发现了焦耳定律。1843年又写出了《水电解放热》一文,还发表了论述能是守恒的文章。1850年焦耳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又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66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柯普利金质奖章。1872年和1887年焦耳再次任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1889年10月11日逝世于塞拉,要年71岁。

焦耳被公认为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精密的实验,为能量守恒原理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焦耳深信“能”是不灭的,并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同时他竭力从实验上证明确是如此。他系统地测量了可以转化为一定数量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他还提出了热是各种物体中粒子运动的结果。他认为热与机械能是等价的。

焦耳首先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1840年,他测量了电流通过电阻丝的发热情况,在《论伏打电生热》的论文中描述了焦耳效应,楞次也于1842年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故亦称焦耳一楞次定律。定律指出:“电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导体时所放出的热量,与导体电阻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焦耳当初是信奉热质说的。1843年,他在作完另一实验后,彻底否定了热质说。这个实验是:通过一台发电机封在盛水器里,操作时所消耗的机械功,以水温的升高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测量。水温的升高是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电能又转变为热的结果。这一实验用热质说是无法解释的。此后,焦耳还利用桨轮在水中的旋转搅动方法,直接进行机械能转变为热的实验。焦耳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终于最后证实了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同样,热的传递是能量的一种传递形式。 1843年,焦耳发表了产生单位热量所需功的量值(叫做热功当量),并使用了多种精确度逐步提高的方法来测定这个值,所得的428.9千克力·米/千卡与现在的427千克力·米/千卡十分接近。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项羽本纪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

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页页是由许多大师承接起来的。莎士比亚、贝多芬、达尔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钱钟书、、、、、、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文化的鸿篇巨作。有人说,“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有收获。”的确,尽管很的多大师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几乎时刻伴随在我们精神境界世界中,遥远而又亲近。每一位大师都是一座丰碑,他们是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而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千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然而行色匆匆,为了事业、生活忙碌奔波的现代人,几乎没有闲暇静下心来解读这些大师们给予我们的忠告和教诲,我们难以感受到伟大的力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著名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

识水平、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忏悔录》让·雅克·卢梭(法国1712~1778)让·雅克·卢梭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标着理性时代的终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忏悔录》是卢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奇书。”在本书中,卢梭将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其坦率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2.《贝多芬传》罗曼·罗兰(法国1866~1944) 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恒星,永久的闪耀着光芒。这位法国著名作家和音乐专家,在世界文学领域里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图书之一。 3.《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欧文·斯通(美国1903~1989) 今天,梵高之所以作为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绝对离不开那些极力推广和宣传梵高的人。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传记作家欧文·斯通。他的《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畅销全球,很多人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并喜欢梵高的。 4.《巴尔扎克传》安德烈·莫洛亚(法国1855~1967) 《巴尔扎克传》是安德烈·莫洛亚一生所写的传记文学

名人小传50则(DOC)

名人小传50则 1鲁肃:三分天下有子敬 三分天下,大智慧也!然诸葛先生独专版权,无乃太过乎?鲁肃《塌上策》,不让诸葛《隆中对》矣! 劝谏孙权,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岁除,当与曹操、袁绍分享天下。 赤壁之战,联刘而抗曹。力排众议,借荆州而安刘,再铸三分之势。 历史不是演义,刘备大军压境虎视眈眈,单刀赴会者,鲁肃也!不动刀枪,讨回荆州荆州南部三郡者,鲁肃也! 多年后,孙权称帝,大会百官时,感慨地说:“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 2蔡文姬:胡笳声声断人肠 漫漫十二年,你度日如年,望断南飞雁,多少次梦回故国,多少次泪湿衣枕! 终于,你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可以南归了!那一刻,来得太突然了,你怀疑仍是一场梦。大儿死死扯着你的衣襟,小儿死死拉着你的手…… 是走?还是留?…… 熟悉的那座毡房在视线中渐渐走远,耳畔犹闻两个儿子那扯心扯肺的哭喊,你猛然拿起那把陪伴自己度过十二年孤寂生活的老胡琴。 大漠。夕阳。悲风。 《胡笳十八拍》那无边秋意在汹涌。 3西施:肩起社稷的重量 在青山秀水环绕的诸暨苎萝村畔,一位浣纱的绝代佳人,正对着清清溪流中的倩影出神,水中幻现着某个英俊后生的模糊面影。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她那玫瑰色的白日梦击碎。 山一重。水一重。故国雾朦胧。 吴宫深深锁幽梦。我是谁?谁是我?我为谁?谁为我?我柔弱的肩头啊,怎能肩起江山社稷的重量? 泪眼问花花不语。 花开花又谢。春去春又来。

那天,吴宫外突然四面越歌。你默默地坐在梳妆镜前,泪悄无声息地滑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4薛涛:浣花溪畔著女冠 能让古代男子赞叹的女子不简单,能让古代目下无人的才子们服膺的歌妓尤其不简单! 谁能做到呢?你,薛涛,做到了! 成都。某座后花园。团扇。秋千。追流莺。逐彩蝶…… 父逝大厦倾,母女对青灯。 我本良家女,一朝坠红尘。纵有那欢歌笑语,灯红酒绿,诗琴书画,才子倾心,到底意难平! 乐莫乐兮生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元稹啊,为何梦里总闪现你的面影? 去也,去也! 拣尽寒枝无处栖,浣花溪畔著女冠。 薛涛:唐代名妓和女诗人,字洪度,约生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祖籍长安,出生于成都。 5辛弃疾:中原北望气如山 北地起狼烟,汴京陷,山河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万军之中擒叛虏,英雄本色!举义帜,归故国,重整山河。 奈何!奈何!奸佞当道,空负了一腔热血!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中原北望胡尘舞。 遥想当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烈气如山! 俱往矣?志犹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都言道词坛豪放,曰苏曰辛,谁知晓内心凄凉? 漂泊江南的游子啊,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6王维:栖心山水

名人传的主要内容简介.

名人传的主要内容简介 《名人传》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个伟大天才传记的总称。下面我们分别对三部传记的内容作简要概括。 《贝多芬传》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的波恩。父亲很早就对他进行严酷的音乐训练,贝多芬的童年很少感到温馨。 17岁时,他的母亲病逝,贝多芬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1792年,贝多芬离开家乡去维也纳,开始音乐创作。 1796年,他的耳朵失听,这种疾苦一直伴随贝多芬一生。贝多芬还不断经受着情感的折磨, 他绝望苦闷, 甚至想结束生命。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对欢乐之声的热切渴望, 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将个人身心的惨痛升华为一支又一支的乐曲, 如《英雄交响曲》等。1806年贝多芬与布伦瑞克订婚。甜蜜的爱情对这位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的《第四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等都是这时的产物。 1810— 1813年,贝多芬在音乐事业上进入他的盛年,先后写作了《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等。人们把他看作是整个欧洲的光荣。辉煌之后是暗淡。音乐口味转向意大利的风格, 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又或者弃他而去, 或者离开人世, 贝多芬进入异常孤独寂寞的时期。他的耳朵完全聋了, 疾病导致他的指挥彻底失败, 他为自己的失败而痛苦万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1824年, 《第九交响曲》 (《合唱交响曲》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演奏。 1827年贝多芬离开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就是:“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米开朗琪罗传》 1475年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生。六岁时母亲去世,便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从小迷恋绘画,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 1494年米开朗琪罗先后去了威尼斯和罗马,完成了 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举成名。 1501年开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的创 作 , 却遭到当时群众的误解。 1505年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赴罗马, 从此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教皇要他造一个能够和古罗马相称的陵墓, 由于米开朗琪罗的仇敌的挑唆, 教皇突然放弃建造陵墓的计划, 而决

一生必读的历史名人传记

一生必读的历史名人传记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一生必读的历史名人传记》的内容,具体内容:阅读名人传记是我们获取成功人士的方法的捷径之一,那么我们应该阅读哪些名人的传记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推荐,希望你会喜欢!推荐1居里夫人传艾夫... 阅读名人传记是我们获取成功人士的方法的捷径之一,那么我们应该阅读哪些名人的传记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推荐,希望你会喜欢! 推荐1 居里夫人传 艾夫居里 《居里夫人传》是法国作家、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创作的传记作品,初版于1984年7月1日出版。《居里夫人传》回顾了居里夫人这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了居里夫人的品质、她的工作精神、她的处事态度。在书中,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解了她的母亲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外,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事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 推荐2 林肯传 戴尔卡耐基 林肯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一个传奇式人物。在1861-1865年美国内战时

林肯在人民的推动下,领导联邦平定了南部反动奴隶主的武装叛乱,颁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从而使美国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杰出的贡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朽配人物。 本书作者写作态度比较严肃,他对于美国内战的某些重大问题而看法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他确认: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度,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摧毁南部种植场主寡头政权和确立以纽约市为中心的金融和工业利益集团统治地位"。他看到内战带来的结果是"黑人被当作财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黑人可以从一个他们过着悲惨生活的地方迁移到另一个他们也同样要过悲惨生活的地方去",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金融和运输业几乎可以"不受约束地突飞猛进了"。作者还认为"千百万人民是林肯一生所完成的事业的基石"。作者站在反对奴隶制、拥护资产阶级革命产立场,在书中叙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充分肯定了林肯的历史功绩和进步作用,以一定的篇幅叙述了黑人及白种劳动人民的斗争,歌颂了美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本书对资本主义社会损人利己、投机倒把、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有所暴露,对工人的贫困生活有所反映。 作者文笔优美,表现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如书中第九章"大辩论",充分展现了林肯善于分析,长于演讲的杰出才能,读为令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在这一章里,作者着重刻画了林肯对于演讲技巧的训练掌握程度及与对手辩论时的风度。 推荐3 梵高传 欧文斯通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臵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 思以爵禄相荣以乱易整,不武 C. 公其深计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D. 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名人传》主要内容介绍

《名人传》主要内容介绍 名著《名人传》的主要内容介绍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 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 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

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 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读书 笔记.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 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

人物传记作文8篇全面版

《人物传记作文》 人物传记作文(一): 名人传记 寒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这本书,感触很深。他冒着政治风险,顶着压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给迷茫的一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人生的方向。陈景润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以及他广泛久远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他影响了一代人乃至一个时代。陈景润小时候学习很刻苦 他平时不爱讲话,但在课堂上总是用心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讨论数学的时候,脸上充满灵气。我以前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认为会了就行了,有时认为举了手老师也不必须叫我,所以练习发言的机会就少了。 老师给我指出这个问题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表达潜力确实退步了,因此在上学期我也用心举手,但和陈景润比起来还差得很远我也爱看书,比如:三十六计就看了好几遍,但我看书的时间每一天不固定,有时多,有时少,有时还不读。所选书的种类也比较少。为了练习口语表达,老师推荐我在家读书时要大声,但我总是不好意思读出声。 妈妈跟我说:为了提高潜力,要战胜自己。以后,我要多多读好书,多多积累知识,多多锻炼潜力。我此刻年龄虽然很小,但我的生活条件比陈景润小时候好多了,因此,我要刻苦学习,将来也做个像他那样为国家争光的中国人。 人物传记作文(二): 自读《贝多芬》一书后学到了很多他的优秀的品质,个性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感情,他充满着期望。也许此刻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必须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最适合学生读的名人传记(家长先看)——太需要了

最适合学生读的名人传记(家长先看)——太需要了 1、《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左明彻译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本女儿为母亲撰写的翔实的传记,文字生动,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2.《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读拿破仑传雷霆万钧,令人想到“追、腾、奔、滚”的生命动感。艾密尔以“岛、湍、河、海、岩”来划分拿破仑悲壮的人生具备了英雄看英雄的无比穿透力。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李汉昭译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一生幽闭在盲聋哑的世界里,然而她

却以惊人的毅力,挑战生活,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用生命的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4.《林肯传》(美)戴尔。卡耐基叶维明译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描述了这位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使一个神情忧郁、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满怀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在我们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5.《梵高传》(美)欧文·斯通常涛译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上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为80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正如译者常涛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难中摆脱了传统的桎桔而化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 引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

传记作文12篇

《传记作文》 传记作文(一): 人物传记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卷首语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或许,这也是他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诠释。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名人传》讲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其罗和托尔斯泰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但是他们凭借坚强的毅力,走完了辉煌而艰苦的一生。 《名人传》的许多地方令人拍案叫绝,但是我最难忘的还是贝多芬说的一句话:人阿,靠你自己吧!这句话仿佛是对每一个生灵的忠告,假如不会自力更生,那么就自讨苦吃了。这三 位伟人,就是靠自己,才铸就了辉煌的一生。 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二十五岁时他刚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十分人能想象,谁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绝大部分竟是耳聋以后写成的。在生活上,他一向是不幸的,由于贫困和残疾,他的感情生活布满了凄凉和遗憾。 尽管他的天才征服了全世界,尽管维也纳的精英人物视他为国宝,尽管皇亲国戚在他面前都会礼让三分,但他的生活境况却没多大改善。不错,他的艺术是无价的,于是人们慷慨的用掌声和欢呼声酬谢他,却没想到他的鞋子破的上不了街 然而,他没有被打倒: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持续着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忱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快乐,却创造了快乐奉献给世界。他最后战胜了!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 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攀登上了生命的巅峰,当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身面向听众时,全场忽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场面很热烈。米开朗其罗和托尔斯泰比贝多芬要幸运,他们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不肯安享一生,不肯虚度年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拼搏。 有哪种胜利能与他们的成就相比?拿破仑的那场战争?奥斯特历茨那天的太阳?这种辉煌是精神力量所从未取得过的殊荣。他们用困难锻造自己。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已经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为其痛苦,才有欢乐。 传记作文(二): 母亲的传记 母亲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在家排行老大,性格又乖巧,所以很受外公外婆的宠爱。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一家以卖蔬菜来维持生活,加上一个调皮的弟弟,生活更不好过。从小,母亲就学会了帮家里承担负担,虽然经常吃不饱,但她并不抱怨自己的出生。她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她喜欢帮大人们的忙,喜欢在泥泞的田地中奔跑。而她的弟弟却与她成为一种比较,弟弟好玩,而且经常弄得全身脏兮兮,被父亲训了多次,却屡教不改。

名人传主要内容简介

名人传主要内容简介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学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6?1罗兰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谓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基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名人传主要内容简介《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刺史。时郎州司马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易()妻子()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公即须我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名人传记的演讲稿

名人传记的演讲稿 读巴顿传记的读后感 有时候,是历史创造了人,而非人创造了历史;如同,我们经常的以为“时势造英雄”。 我甚至这样想: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早已被历史设置好了一个样子——你本说会成为的样子。请不要挣扎,因为你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即使,你可以奋斗,从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历史要塑造一个罗斯福,不会让你成为丘吉尔首相;历史要给予一个矛盾而又传奇的将军形象,就不再会给他一个到朝鲜战场指挥联合国军从而成为麦克阿瑟的机会......(注:巴顿1945年遇车祸身亡) 我倒更觉的,唯物地讲,巴顿“英年早逝”是历史对他这个幸运儿的一种格外恩赐——因为他只为战争,确切说是为二战中美国的“正义战争”而生,而战争又远非历史的全部!他的幸运就在于,历史保留了他的传奇,尤其是那闪耀般疆场驰骋者的经历,却又无情地没有了去指挥几位狂妄自大到自以为可以创造或者改变历史的政治家家们发动的“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的错误的战争”的机会。 现在看来,至少我们这些市侩般清高虚伪的研读批鉴历史的品味者看来,巴顿远比麦克阿瑟留有更多的“英名”。而真正的理由却是历史偶然性的“不公正”地对待了不同的

“英雄”们:麦克阿瑟没有英年早逝,进而留下了更多的所谓的“败名”——是他所并不想被历史所记忆的。 其实,每个人都不过是历史的小丑而已,即使,他可能曾经被认为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伟人。只不过,有些小丑,演出了更多更大的“闹剧”,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哦,原来有那么个人”而已罢。历史的轨迹,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些人,甚至某个群的“折腾”而改变了它必然的轨迹——当然,那些扑来跳去的“折腾”,真的也就影响了那么些人,但最多也不过如此啊。宇宙般广阔和长远的历史,只有取到它极限小的边际量,才唯一有可能地等同于在某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看似偶然或者必然我们所熟知或者淡忘的历史吧。可事实是,只有再做一个无穷区间内的积分,才可以成为那个取到了极限小的边际的历史! 这样以来,似乎每个具有意识的高级动物都很可悲——是,而且,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实际上,大部分的我们,都不会想的太多或者太深。中国人古谚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有太多的近忧,俗人在忧虑着生活,工作,事业,追求还有感觉;而所谓的伟人们,也会被历史蒙蔽了已经很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忧虑着民族,国家,地区,战争,协商......如此的多,如此的复杂,如此的冗乱,怎么还有我在这里又“疯”又“傻”而且还“无聊”的“远虑”呢?这,只会被似乎克服了某些“近忧”而成为了所谓的“成功人士”

名人传简介

名人传简介 这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一本特别厚的书,字数在35万字以上。作者生平:1866年生于法国中部的小镇克拉姆西,1880年随父母迁居巴黎,1889年进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进修研究生,1895年任职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艺术史,后面几年发表了许多传记跟文章,1916年荣获诺贝尔学奖,1935年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并与斯大林见了面,1944年去世享年78岁。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贝多芬的传记,第二部分是米开朗琪罗的传记,第三部分是托尔斯泰传记。传记中的三个主人公,毕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他们在追求这些美好的真理路途中都碰到很多困难,并表现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贝多芬是著名音乐家,出生于德国波恩,他拥有一个凄惨的童年,从小就遭受父亲的暴力,母亲死于肺病后,父亲酗酒,年少的他不仅要为生计发愁,还要独自照顾两个兄弟。他的初恋情人,因为他的耳聋,嫁给了医生,他们三人成了好朋友。后来她的第二个恋人最后也离他而去。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是与其他人不同,他拒绝女性化的幻想,终其一生,贝多芬经受了常人根本无法忍受的磨难,命运之神一直在打击和迫害他,可是他反而变得更加强大,挫折在他眼里不过是增强其动力的燃料罢了,失聪给了贝多芬重重一击的时候,贝多

芬却把这已经死寂的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著名雕塑家。他深爱着维多利亚,尽管她已经死了,他也觉得她可以征服天国,获得永生。但是乌尔比诺是他的最爱,她死了就像他自己也死了似的。他并非十全十美,懦弱的特性根植于他的灵魂中,并且一直到其死去,他也未能摆脱它的困扰,他屈从于基督教和贵族势力,因为精神的无力而泄露悲观主义的泥沼,进而更加病态地工作,创造出了伟大的艺术杰作,同时也摧毁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最终,在自己忠实的朋友陪伴下,走完了自己八十八年的人生。 托尔斯泰,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年少时对于各种思想迷茫,对于自己丑陋外貌苦恼。在他三十几岁的时候爱上了十七岁的索菲亚,介于年龄问题,起初他只能把男女之爱藏在心中,像父亲一样去爱她,后来成了他的夫人。文中对托尔斯泰史诗般的一生做了回顾性的描写,也对当时他的作品在法国风靡做了记录。作者结合每个时期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来描写当时他的思想和精神内容,后又讲述了亚洲对于托尔泰的回响,还有他去世前两个月给甘地写的一封信。托尔斯泰在日记中记述了三个侵蚀他的魔鬼:一是赌博欲。二是肉欲,三是虚荣欲。 本书文学地位与历史影响:

个人小传10篇

《个人小传》 个人小传(一): 个人小传 我叫xxx,生于xxx,诞于xxx,年方十六,正值豆蔻年华,喜好读书者,性格豁达开朗,正是本人也。 余喜食树莓,亲旧亦知余如此,常邀余至其家坐尝。 余甚爱博览群书,于烟波浩渺茫茫书海中追寻人生之价值与真谛,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食,直至夜时方休。 余自幼便立志,虽无法企及杜子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壮伟,但亦不小也,余望终有一日,能如靖节先生般心性淡然,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能在学习工作之余去欣赏那夕阳 尚好的美景;余也曾想能像李大学士般挥洒笔墨,酣畅淋漓,做一风流骚人,余正努力中,望 有一日此愿终能实现。 余亦常着文章自娱,也曾试填词,只因大爱自古风流才子之雅韵,余爱东坡居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气;余亦爱辛弃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警醒。 李大学士有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余乃有雄心壮志之辈,余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好也不负润之先生中华儿女多奇智之期望! 个人小传(二): xxx,女,36岁,河北石家庄人,1977年9月出生,1997年8月毕业于xx师范校园,现任教于高新区宋营小学,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1997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任教期间,在政治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拥护党的领导,注 重教师修养及锻炼的提高,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在学习上,勤奋刻苦,顺利函授本科课程并取 得优异成绩,十分注重自身科研潜力地培养,用心参加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具有必须理论价值 和实践好处的学术论文;在生活中,我作风正派,尊师重道,团结同事,用心参加各种群众活 动和社会实践。 16年来,长期担任数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注 重情感教育,深得师生、家长的信任,多次受荣获区级评优课一等奖,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区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在数学教学上,踏实肯干,一丝不苟,深钻教材,研究教法,不断把新的教学理念用到教 学中,教艺精湛,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学成绩优异。当校园推行教学改革时,为 了搞好教改,深钻 细研相关教学资料,虚心向同事及他人求教学习,为了工作需要,迅速掌握了电脑应用有 关知识,从网络中获得了超多宝贵的教改信息。 在三十多年的人生路上,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就必须能到达 光辉的顶点。抚今追昔,多年的风风雨雨铸就了我吃苦耐劳、坚毅果敢的良好品格;多年来校

最新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1 2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页页是由许多大师承接起来的。莎士比亚、贝多芬、达尔 3 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钱钟书、、、、、、每个如雷贯耳的4 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5 文化的鸿篇巨作。有人说,“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有收获。”的确,尽管6 很的多大师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几乎7 时刻伴随在我们精神境界世界中,遥远而又亲近。每一位大师都是一座丰碑,8 他们是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可以使我们变得深9 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10 命得到重塑。 11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而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12 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千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然而13 行色匆匆,为了事业、生活忙碌奔波的现代人,几乎没有闲暇静下心来解读这14 些大师们给予我们的忠告和教诲,我们难以感受到伟大的力量。 15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16 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著17 名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18 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水平、志向大小、19 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 1.《忏悔录》让·雅克·卢梭 (法国 1712~1778) 21 让·雅克·卢梭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标着理性时代的终22 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忏悔录》是卢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文学史23 上的奇书。”在本书中,卢梭将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其坦率程度是史无前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易()妻子()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