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胃同病与肝胃同治

肝胃同病与肝胃同治

肝胃同病与肝胃同治
肝胃同病与肝胃同治

肝胃同病与肝胃同治

【关键词】肝胃病;辨证论治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 《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实脾”。而在经络理论中,肝和脾同居膈下,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且肝能制胆汁,从而更进一步证明了肝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密不可分。

1 肝胆与脾胃生理关系

脾胃五行属土,“土生万物”。经曰:“中央土,以灌四傍”“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源也。”两者表里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肝胆属木,主疏泄、调畅人体之气机。《知医必辨》曰:“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不病。” 肝胆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生发,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之气下降。正如《素问.宝命全形集》所讲“土得木而达”。《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也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可见,肝胆疏泄功能直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反之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土为万物之母”“木植于土”,肝胆得脾胃运化之精微不断滋养,疏泄功能方可保持正常。两者之中肝胆能疏泄脾胃,于调畅气机之中起主要作用;脾胃能濡养肝胆,在气血生成方面占主导地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故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曰:“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

2 肝胆与脾胃病理联系

肝胆、脾胃在生理功能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样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正常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功能需要肝木的疏泄,木气条达,则土气自舒。若肝木气盛,则可发生“木旺乘土”,而导致一系列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亦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所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反之,由于脾胃为万物生化之源,各种物质的化生、传输、敷布必赖于脾胃的斡旋。若脾胃亏虚,中土不健,精微化生匮乏,或脾虚不能统摄血流,失血过多,则均可导致肝血不足。犹如李东垣所言:“若胃气一虚、无所禀受,则四脏经络皆病”。且脾胃居中焦枢纽之地,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助肝调节各脏腑之气机升降出入。脾气壅滞,必将影响肝之疏泄,以致肝气不舒,正所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进而出现“土壅侮木”病理现象。由此可见,脾胃之病常牵连于肝胆,肝胆之病亦常祸及脾胃,临床可现“肝胃同病”现象。

3 “肝胃同治”乃其正治之法

肝胆、脾胃生理功能相互依赖,病理方面相互影响,故治疗之时当两者兼顾,

60 脾胃科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014,京都)》。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1)内镜诊断 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南丹县中医医院内1科 胃脘痛病(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定义: 胃脘痛,又称为胃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 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西医症状、体征: (1)主要症状:该病的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痛与饱胀,疼痛无明显节律性,通常进食后较重,空腹时较轻,兼有嗳气、反酸、恶心、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烧灼感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见舌炎、恶性贫血等症状。

(2)体征: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轻压痛,此外无特殊体征。 2、实验室相关检查: (1)钡餐造影对胃内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可作出初步判断。(2)电子胃镜一般可以判断病变性质,胃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3)胃液分析、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三、鉴别诊断: 1、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 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位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胃病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病史。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鉴别。 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应与胁痛鉴别。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有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和兼症上有明显差别。 4、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疼痛,但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

肝胃郁热型胃痛治疗的体会

肝胃郁热型胃痛治疗的体会 【摘要】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胀满不适,吞酸嘈杂,恶心欲吐,得凉食则舒,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胃脘痛(肝胃郁热型)病例获满意疗效。 【关键词】胃脘痛肝胃郁热型中医药治疗 郁热型胃痛。临床较为常见,多因土虚木乘之变。情志刺激;使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可化火生热,邪热犯胃,导致肝胃郁热而痛,治疗通常采用方剂,丹枝逍遥散,左金丸,越鞠丸加减,通过长期临床观查,我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佳 临床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渴口苦,恶心欲吐,胃胀嗳气,手足心热,头晕头胀,眼涩耳鸣,大便干结,小便黄,尿频,舌绛少苔,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肝泄热,理气和中 常用方药:龙胆泻肝汤去黄芩,加黄莲,山芋肉,丹皮,茯苓,山药,随症加减,痛甚可加元胡,瘀血阻络加三棱,莪术,川芎。若为火邪已伤胃阴,可加麦冬,元参,石斛,肝体因而用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郁久化热,易伤肝阴,此时选药应远刚用柔,宜选白芍,热甚可加石膏,知母,嗳气加竹茹,砂仁也可加枇杷叶,两肋胀痛也可加香附,郁金。 病案举例:孙某某,男,51岁,下岗工人,20XX年3月16日初诊,自述患病十多年,开始时上腹灼热隐痛,闷胀能食,逐渐加重胃脘灼痛,喜食冷饮,心烦,恶心欲吐,嗳气频作,上腹疼痛加重,前来就医诊治。已求治几位医生,但每一次求医,开始服药时都觉减轻,再继续服药,则觉无效,虽反复更医治疗,效果不满意。先后也住过院二,三次院,每次出院后病情暂时缓结,中西药都服过,效果不满意。查体,舌质绛,边尖红,苔少光亮如镜,舌下脉络郁滞,脉见弦数;述其症胃脘灼痛,饥而不欲食,喜冷饮,胃胀,嗳气,泛酸嘈杂,口干口渴口苦,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头晕头胀,眼涩耳鸣,大便干结,小便黄,尿频,失眠多梦,按其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中医:胃痛(肝胃郁热型)西医: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法:清肝泄热,理气和中。方药:龙胆泻肝汤去黄芩。处方:胆草15g,黄莲9g,栀子10g,茯苓12g,柴胡12g,生地12g,元参12g,,车前子10g,泽泻10g,山芋肉10g,知母12g,石膏30g,丹皮10g,元胡10g,川芎10g,当归13g,竹茹5g,枇杷叶12g,枳实

舒肝和胃丸

舒肝和胃丸 Shugan Hewei Wan 【处方】醋香附45g 白芍45g 佛手150g 木香45g 郁金45g 炒白术60g 陈皮75g 柴胡15g 广藿香30g 炙甘草15g 莱菔子45g 焦槟榔45g 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 次,每次15ml,弃去三氯甲烷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15ml、15ml、10ml、1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浓缩至约1ml,加适量中性氧化铝,在水浴上拌匀,干燥,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 目,4g,内径1cm)上,以乙酸乙酯-乙醇(1∶1) 30ml 预洗,继用甲醇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

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水丸6g或水蜜丸9g,研碎;或取大蜜丸12g,剪碎,加硅藻土5g,研匀。加无水乙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佛手对照药材0.5g,加无水乙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 含16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水丸,研碎,取0.4g,精密称定;或取水蜜丸,研碎,取0.55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取0.7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 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水丸每1g不得少于0.70mg;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20mg。 【功能与主治】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两胁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

中医辨证胃痛的原因和鉴别

中医辨证胃痛的原因和鉴别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的“心中疼”,即是胃痛,此为后世辨治寒热错杂胃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后世医家因《内经》胃脘当心而痛一语,往往将心痛与胃痛混为一谈,如《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中有九种心痛,九种心痛是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而言。《济生方.腹痛门》对胃痛的病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九种心痛“名虽不同,而其所致皆因外感,内沮七情,或饮啖生冷果实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胃痛,多用辛燥理气之晶,如白豆蔻、砂仁、广薷香、木香、檀香、了香、高良姜、干姜等等。金元时期,《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丹溪心法.心脾痛》谓: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胃痛亦有属热之说,至丹溪而畅明。胃痛与心痛的混淆引起了明代医家的注意,如明代《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中写道: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 。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

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探讨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探讨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14T10:34:12.7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于莉莉 [导读] 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观察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予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胃镜下炎症、Hamilton 焦虑自评量表(HAMA)、Hamilton 抑郁他评量表(HAMD)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间主要单项症状中除反食一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开郁降逆汤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Kaiyu Jiangni Decoction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f liver-stomach stagnation heat type.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f liver-stomach stagnation-heat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ntoprazole sodium enteric-coated capsule combined with domperidone tablet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Kaiyu Jiangni Decoction for 8 weeks. The main symptoms,gastroscopic inflammation,Hamilt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HAMA)and Hamilton Depression Other Rating Scale(HAMD)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symptoms score and total score,endoscopic score,HAMA total score and HAMD tota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i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xcept the one of reflux(P > 0.05),and the other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Kaiyu Jiangni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in single symptoms,repair mucosal injury and allevi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GERD of liver-stomach stagnation-heat typ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Liver and stomach stagnation heat;Kaiyu Jiangni Decoction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上腹痛、胃胀、嗳气、恶心等,另可引起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喉炎、牙侵蚀症等食管外症状[2]。西医主要以抑酸、促进胃动力、护胃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停药后会导致病情反复[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研究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6±13.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0±3.5)年;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4±11.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3±3.9)年。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5],具体如下:①临床症状:典型烧心和反流等食管内症状,或有与反流相关的如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②内镜检查:证实有RE 或BE;③其他检查:PPI试验性治疗及24h 食管pH 阻抗监测等。 1.2.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6],具体如下:主症:①烧心;②反酸;次症:①胸骨后灼痛;②胃脘灼痛;③脘腹胀满;④嗳气或反食;⑤易怒;⑥易饥;舌脉:①舌红,苔黄;②脉弦。以上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证候。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判断符合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④无贲门、食管及腹部手术史;⑤受试者知情,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满足以下任一标准者即应被排除:①中医辨证符合但辨病非以“吐酸或吞酸”、“呕苦”、“嘈杂”、“食管瘅”等为第一中医诊断者[6];②合并其他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或伴出血的患者,心、肺、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凡虽符合纳入标准,但不能按规定服药,致无法进行临床疗效或安全性的判断者;⑤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其它原因不能合作者。 1.5 治疗方案 1.5.1 对照组依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4 年)[5],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商品名称:卫可安,规格:40 mg/粒,国药准字H20060998,生产单位:大连美罗大药厂)口服,40 mg/次,2次/d,早晚饭前服用;多潘立酮片(商品名称:吗丁啉,规格:10 mg/片,国药准字H10910003,生产单位: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次,3次/d,饭前服用。 1.5.2 治疗组以开郁降逆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5g,海螵蛸30g,浙贝母15g,枳壳 10g,大腹皮20g,沉香3g(后下),代赭石20g(先煎),栀子15g,黄连8g,吴茱萸3g,炙甘草6g,生姜3片。临证加减:反酸、烧心较重者,加用瓦楞子20g;嗳气较重者,加用紫苏梗15g,旋覆花20g;胸闷胸痛较重者,加用丹参15g,瓜蒌皮20g;湿热较重者,加用石菖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1.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2. 肝郁气滞是什么原因3. 肝郁气滞怎么办*二、肝郁气滞有什么症状*三、肝郁气滞吃什么好 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1、肝郁气滞会引起什么病 1.1、肝脏疾病 所谓的肝郁气滞,主要讲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影响了身体,既然是肝郁气滞,自然是容易引发肝脏的疾病,当我们身体过分焦躁,致使肝火过旺,很容易让肝脏的调节失衡,此时最容易患上肝脏疾病,毕竟生气伤肝也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 1.2、抑郁症 娱乐圈里面有很多明星因为抑郁症而结束生命,这也让我们更加重视了抑郁症的危害,如果心情长时间在不佳状态,那么也会让肝郁气滞演变的更加严重,此时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就非常大啦。 1.3、胃肠道疾病 肝郁气滞因为首先影响的是肝脏,而肝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的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的就是胃部,然后就是肠!所以说,肝郁气滞最容易得的病还有胃肠道的疾病。 1.4、心脏疾病 在中医学上,一直都有心主血肝藏血的说法,这也揭示了心

和肝脏的重要关联,而肝脏也跟我们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联,当 情绪出现问题,肝脏也会受牵连,而此时心脏也会受到池鱼之殃。 2、肝郁气滞是什么原因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3、肝郁气滞怎么办 3.1、食疗 多吃一些对解决肝气郁结有好处的果蔬,如莲藕,金橘,茴香,香菜等。日常饮食平衡也有助于身体平衡健康的调理。 3.2、运动 保持每天运动,可以让身体形成良性循环。推荐运动:慢跑,快走,太极拳,太极剑,瑜伽等柔和运动。 3.3、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坚持每天按摩,可有效改善肝经阻塞,疏通肝气。 3.4、拉肝经(Y字拉筋) 平躺在床上,双腿和臀部保持紧贴墙壁,双腿分开至极限即

消除胀气

消除胀气 产气食物表 五谷玉米、芋头、白薯、马铃薯、糯米、糙米、杂粮 蔬菜洋葱、韭菜、卷心菜、萝卜、茄子、甘蓝菜、大头菜、扁豆、酸菜、青葱 水果苹果、西瓜、香瓜、哈蜜瓜 豆类豆干、豆腐、红豆、绿豆、黄豆、花生、豌豆 乳类牛奶、乳制品 饮料汽水、养乐多、豆浆、可乐 其他咖啡、浓茶、巧克力、油炸食品、甜点、胡椒粉、香料 1.感觉肚子里胀气时,可以练习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起腹部,呼气时,腹部用力缩紧。这个动作可以使体内气流顺畅,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废物排出。 2如果腹胀难消,可以按揉内关穴,这个穴位可以协助调气。位置在手腕横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不适感会逐渐消失。 3利用薄荷消除胀气。可以喝一些薄荷茶、柑橘茶,有缓解腹胀的作用。最立竿见影的是将薄荷油涂抹在肚脐周围,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

摩,促进肠胃蠕动,也能消除腹部的胀气。有些精油也有这个作用,可以代替薄荷油使用,例如桧木精油加洋甘菊精油,以1:1的比例混合,涂抹在肚脐周围。 4柠檬草 5整肠生,培菲康。 有些人较易胀气,要减少胃肠胀气,不要吃得太饱,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喝产气性饮料,如雪碧、可乐等。此外,应尽量少食用产气性食物,如豆腐、绿豆芽、黄豆芽、卷心菜、柿椒、韭菜、蒜薹、红薯、牛奶以及高蛋白的食品等。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韭菜、洋葱、麸皮等来治疗胃肠道胀气按摩方法 便秘和其他消化疾病,常会使人多放屁。因此,最好是逐渐增加高膳食纤维食品,待消化系统适应之后这种现象才会减少。天天喝一瓶酸奶,能保持肠道内帮助消化的细菌的数量,甚至对糖不耐受的人(他们吃普通牛奶和乳制品会引起腹胀、胀气)也能消化乳酸奶。饭后喝杯薄荷茶、绿茶或茴香茶有助于消化,薄荷茶还能松弛肠道肌肉,使人放屁以减轻不舒适。1。常喝粥汤:如果腹中胀气,胃里觉得灼热,可以频频而少量地进食米汤、大麦汤或稀的粳米粥、大麦粥。2。喝点稀醋:若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可以每天饮两三次稀醋。把一汤匙米醋加入一杯冷开水中,调匀服下。每天清晨喝一杯柠檬水,也有一定作用。3。多做运动:若无大病、重病,出现胀气后,应该增加运动,如快步行走、做体操、收腹等。4。食疗方:①

胃痞病

胃痞病(急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 脾胃气虚证 临床症状: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 肝胃不和证 临床症状: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 脾胃虚寒证 临床症状:畏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4. 脾胃湿热证 临床症状: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滑。 5. 寒热错杂证 临床症状: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

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肝胃郁热的症状

肝胃郁热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肝胃郁热的症状1. 肝胃郁热的症状2. 肝胃郁热是什么引起的3. 肝胃郁热吃什么好*二、肝胃郁热的食疗方*三、肝胃郁热不能吃什么 肝胃郁热的症状 1、肝胃郁热的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 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稍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美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 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稍微胃火盛者,似乎永远吃不饱,实在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 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 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疲劳感,乏力,腹胀。舌边齿痕,面色黄,多梦。你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脾虚病证,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2、肝胃郁热是什么引起的胃热疼痛的病因是比较多的,有的

人如果出现了饮食不当,也可能会引发这个现象的产生,经常吃 辛辣的刺激性的食物也可能会导致胃热型的胃痛的产生,有的时 候出现了上火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胃部的病变。 有的人如果出现了牙龈肿痛或者是口臭等方面的症状,也可 能会引发胃部疾病的产生,很容易会引起胃热性的疼痛的感觉, 可能会引起便秘和小便发黄的现象,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治疗,最 好用药来治疗。 很多人出现了胃热型的疼痛的症状,都喜欢喝凉水,有的人 还喜欢吃一些凉性的食物,如果出现了积食等症状,也可能会引 起热性的胃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用中药的方法来调理。 3、肝胃郁热吃什么好 3.1、李子 李子味酸,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进胃肠蠕动,因而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尤其对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有效。新鲜李肉中的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酰胺等氨基酸,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效果。 3.3、石斛 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铁皮石斛“强阴益精,久服,

肝郁气滞吃什么

肝郁气滞吃什么 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吃什么1. 肝郁气滞适合吃的水果2. 肝郁气滞适合吃的中成药3. 肝郁气滞适合吃的养肝汤*二、不适 合肝病患者吃的食物*三、肝郁气滞的危害 肝郁气滞吃什么 1、肝郁气滞适合吃的水果春夏秋冬,每个时节不同地区所产的水果也不相同,对肝郁气滞者来说,选择适合时令的水果食用。肝郁气滞者如果脾胃虚寒,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吃苹果、葡萄、 石榴、梨、柚子等性偏凉的水果,而应吃龙眼、大枣、荔枝等性 温的食品。 除此之外,肝气郁结的患者宜吃金橘、桔饼等;需利尿者,宜 吃柑橘、李子、梅子、椰子等;除此之外,红枣还有补血养肝的作用;马蹄有解毒以及退黄疸的作用;葡萄有护肝和增进食欲的作用。此外,吃水果时一定要选择成熟的的果实,而且一定要洗干净。如梨、葡萄、石榴等。脾胃虚寒者,可以吃山楂、荔枝、大枣。 不宜吃香蕉、柿子、甘庶。脾胃虚寒者,冬天吃水果时最好去皮 后用开水温一下。 2、肝郁气滞适合吃的中成药逍遥丸是常用于肝气郁结的中 成药,主要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等组成的。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气

月结的肝脾不和、两胁胀痛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主要是由陈皮、柴胡、香附、枳壳、赤芍、甘草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证。 疏肝丸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成药,是由川楝子、延胡索、片姜黄、白芍、沉香、枳壳、木香、砂仁、陈皮、豆蔻仁、茯苓、厚朴、朱砂组成的,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胀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九气心痛丸主要是由高良姜、木香、石菖蒲、青皮、丁香等中药材组成的,具有理气止痛、散寒的功效,常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两胁胀痛和胃脘疼痛症状。 舒泰丸主要是由紫苏、广藿香、桔梗、白芍、陈皮、豆蔻、厚朴、青皮、苍术、槟榔、柴胡、木香、甘草、鸡内金、六神曲、山楂、麦芽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止痛消食的功效,擦还能够用语饭后腹胀、食滞不消等症状。 3、肝郁气滞适合吃的养肝汤红枣汤 材料:7颗红枣、400毫升水,红枣(饱满鲜红的红枣,剪7刀,左三刀,右四刀,红枣的营养成分就能出来了,每天的分量是7粒,先放到煲里。约400毫升的水,把水煮开后,直接冲到已放好红枣的煲里,盖上锅盖,等八小时后(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开温火,就是煤气炉头最小的火,炖煮1个小时候,就是养肝汤了。 枸杞羊肝汤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胃疡病中医诊疗方案(2019)

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诊疗方案 (2019 年) —、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胃疡TCD编码:BNP0 10 西医病名:消化性渍疡TCD编码:K27.90 1 k25、906k26、901 消化性溃疡就是指暴露于胃酸与胃蛋白酶区域(主要就是胃与十二指肠)得慢性粘膜溃疡,有时可穿透粘膜肌层及浆膜层。属祖国医学 “胃疡"之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主要症状:胃皖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 按)、力完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暧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 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烦躁易怒、便祕、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 8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锁餐检查证明就是消化性溃疡。(已去) (二)疾病分期 A1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 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 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 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叢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 期。 S 2期:溃疡得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 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 1?肝胃不与证:胃月完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 苔薄白或薄

肝胃郁热型胃痛治疗体会

肝胃郁热型胃痛治疗体会 肝胃郁热型胃痛治疗体会 肝胃郁热型胃痛治疗体会作者:鲍丽梅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胀满不适,吞酸嘈杂,恶心欲吐,得凉食则舒,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胃脘痛(肝胃郁热型)病例获满意疗效。胃脘痛肝胃郁热型中医药治疗郁热型胃痛。临床较为常见,多因土虚木乘之变。情志刺激;使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可化火生热,邪热犯胃,导致肝胃郁热而痛,治疗通常采用方剂,丹枝逍遥散,左金丸,越鞠丸加减,通过长期临床观查,我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佳临床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渴口苦,恶心欲吐,胃胀嗳气,手足心热,头晕头胀,眼涩耳鸣,大便干结,小便黄,尿频,舌绛少苔,脉弦数。治疗方法:清肝泄热,理气和中常用方药:龙胆泻肝汤去黄芩,加黄莲,山芋肉,丹皮,茯苓,山药,随症加减,痛甚可加元胡,瘀血阻络加三棱,莪术,川芎。若为火邪已伤胃阴,可加麦冬,元参,石斛,肝体因而用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郁久化热,易伤肝阴,此时选药应远刚用柔,宜选白芍,热甚可加石膏,知母,嗳气加竹茹,砂仁也可加枇杷叶,两肋胀痛也可加香附,郁金。病案举例:孙某某,男,51岁,下岗工人,2010年3月16日初诊,自述患病十多年,开始时上腹灼热隐痛,闷胀能食,逐渐加重胃脘灼痛,喜食冷饮,心烦,恶心欲吐,嗳气频作,上腹疼痛加重,前来就医诊治。已求治几位医生,但每一次求医,开始服药时都觉减轻,再继续服药,则觉无效,虽反复更医治疗,效果不满意。先后也住过院二,三次院,每次出院后病情暂时缓结,中西药都服过,效果不满意。查体,舌质绛,边尖红,苔少光亮如镜,舌下脉络郁滯,脉见弦数;述其症胃脘灼痛,饥而不欲食,喜冷饮,胃胀,嗳气,泛酸嘈杂,口干口渴口苦,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头晕头胀,眼涩耳鸣,大便干结,小便黄,尿频,失眠多梦,按其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中医:胃痛(肝胃郁热型)西医: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法:清肝泄热,理气和中。方药:龙胆泻肝汤去黄芩。处方:胆草15g,黄莲9g,栀子10g,茯苓12g,柴胡12g,生地12g,元参12g,,车前子10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