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宗仁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

杨宗仁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

杨宗仁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
杨宗仁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

杨宗仁教授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

时间:2011-12-21 11:24 来源:以琳论坛作者:佚名点击: 3409次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搜索奇虎

因为人不在国内,没办法跟着很多家长推崇的杨宗仁教授听培训,所以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一个北京的老师发的第一阶段音频,今年7月初杨宗仁教授在北京做的培训。一直有做笔记的习惯,一边听一边做了比较详细的笔录,自己一个人用实在不符合共享精神。加上杨教授在讲座里提到,除了他播放的影片不能摄像,他讲的都可以摄像和录音,所以估计这样的笔记发到网上也不算侵权吧。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笔记很长,因为是根据口头的讲座做的笔录,所以会有一些笔误,也不会像文章和书籍那么条理清晰,杨教授在讲座中会随时插入点评,我都尽量记录了,但是不影响理解。此外,音频发布者只发布了两天半的音频,缺了第三天下午的音频,如果找到了,我会补上这部分笔记。

就我自己而言,听这个讲座真是受益匪浅。特想一口气把第二,第三,第四(不知道有没有第四?)阶段的听完。如果哪位家长手上有任何杨教授或者其他优秀的PCI讲座视频或者音频,很希望能分享。以后回国的时刻表,争取跟随杨教授的培训,回去一趟就要听一次:)

第一个大部分文化学习的介绍

一,需要帮助创造一个融合的社会文化,例如台湾的教育支持,融合教育,都代表了一种对自闭症的开放的,接纳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需要和孩子建立关系,也要帮助他跟其他人建立关系。让他快乐,让他觉得安全,让他喜欢跟人亲近,这样他才能学到东西。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呢?

1,三种布施

财布施,对他说好话,说他爱听的,给他爱吃的。

法布施,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教会他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不能玩玩具孩子就会在地上哭闹,那么要教会他别的方法,“妈妈,我可以再玩一下吗?”。教他跟别人互动,跟别人玩。给他方法。

无畏布施,要给他安全感,别让他害怕和恐惧,例如,在小区里,别逼着他去跟小朋友玩,让他先观察,再决定要不要他去靠近小朋友。再例如,如果妈妈去上

班不告诉他,悄悄走以防止他哭闹,反而会给他很不安全的感觉,他觉得妈妈随时都会消失。

2,做事情要对孩子有利,例如让他做感觉统和训练,一次500下,你想让他有提高,但是也许他会觉得你在对他不利,那么他就不愿意做。我们要为他好,也要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为她好。让训练活动尽可能游戏化,生活化,才能让孩子接受和喜欢。对孩子最好的干预方式,就是不断地跟他玩,跟他游戏。就算是很无聊的游戏,还是要跟他玩得很开心,玩三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

3,要跟孩子长期相处,才能够影响到他。根据美国的研究,干预要有效果,一个星期要25个小时以上,一天4小时以上。杨教授的经验,每天5个小时,7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以上的干预。孩子必须要依附于一个成年人才利于学习,父母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跟孩子相处。

4,要说孩子爱听的话,要理解他的想法,然后转变他的想法,尤其是很多负面的想法。尊重孩子,随顺而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一点非常重要。忠言逆耳,因此能听进去的都是圣贤,而孩子显然不是,所以他们不接受是很正常的。例子:

孩子:妈妈,我可以吃巧克力吗?

回答A:不可以,饭后才可以吃。

回答 B:可以,饭后才可以吃。

孩子一般不能接受第一个回答,而可以接受第二个回答。这就是用孩子爱听的话来转变他的想法。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让孩子胡作非为。关于随顺而转,我们的目的并不是顺着他,而是要最终转化他。这一点很难,需要很高的智慧。顺着孩子并最终转化他,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如果不做转变,那么就不是教育。

三:发展文化学习能力。

孩子要理解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例如见人要打招呼,有人帮忙要说谢谢。但是这么简单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一种文化(或是社会规则),让孩子能够学习这种文化。

1,首先要让孩子对人有兴趣。而我们的孩子往往对电风扇,数字和汽车更有兴趣,对人没有兴趣的孩子很难从人的身上学习。如何让孩子对人有兴趣?这是很难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能够发展起来,也就成功了一半。普通的孩子进入陌生的房间,首先是看人,去观察人。这是一种社会性注意,这种注意力几乎是不会中断的,即便在看书和玩游戏,这些孩子还能持续注意周围的人。我们的孩子很难有这种社会性注意。我们的孩子具有认知性的注意力,可以玩一个玩具很久,看书看很久。但是在社会性注意力上不能一直持续。

2,第二步,要让他了解手势,动作和表情的意图是什么。很多能力很好的孩子,即便口语能力很好,但是在非口语部分的理解上还是会有问题。这种困难源于孩子从小对人的兴趣不够高,观察人的时间很少。而家长没有去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或者即便做了,也做得不够。一个能力要能够维持,需要我们常常去使用,我们的孩子用得不够多,所以能力不高,并且容易失去。一般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玩,到三岁的时候已经玩了有1万个小时。如果我们跟孩子玩的时间没有这么长,我们的孩子如何能够跟上普通的孩子呢?

我们的孩子不能理解语言背后的想法,其实是没有学习一个文化的能力。我们只有长期的身处一个文化,学习这个文化,才能习得文化语境里的语言意义。例如,一个老外即便精熟中文,但是也未必理解母老虎是什么意思。我们即便去美国学了几年,英文也不可能比得上美国人。我们的孩子不只要学会口语,还要学会背后的文化思考。文化思考才是我们最终的重点。教会口语是很好,能够让孩子学会沟通,情绪也能够稳定下来。但是孩子要需要学会解读语言,动作和表情背后的想法。例如要能够分清赞赏的笑,嘲笑的不同。

例:一个高功能的,数理能力超强的孩子,在高中课堂上,老师对他说,滚出去,孩子真的会用从地上滚的方式出教室。就是说即便是很高功能的自闭孩子,也依然难以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一点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用旁白去给孩子解释周围人的感觉和想法。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周围的人会做出觉得太吵的表情动作,要教会孩子去认知这些意义。

这是我们孩子最困难的部分,我们在这个部分介入得再多都不会多,现实是我们在这部分的介入很少,甚至于没有。此外,我们的孩子叙述能力和说故事的能力不好,不是背故事书中的故事,而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这来自于孩子的日常观察能力。

3,通过影片观摩和讨论来说明模仿,分享式注意等核心的ZB障碍开始的几条视频基本上就是对人的情绪的解读和讨论。然后通过影片对比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自闭症孩子和一个6个月婴儿与成年人的互动。从影片看出来,自闭症孩子很少会向人求助,没有这样的动机。如果孩子不能产生这样的动机,就很难在社会上生活,因为很多社会互动是互惠性的,具有社会利他性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去求助,同时也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去帮助别人,如果都让其他人来帮助和迁就他,就很难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例如,最简单的一种对他人的帮助就是展现笑容,别人会得到乐观的情绪,从而愿意与你交往。而我们的孩子笑得不多。

影片继续,可以看出六个月的婴儿就能很好的关注人,用眼神与人交流。而自闭的孩子则更多的关注手中的摇铃。六个月以内的孩子只能单独关注人或者物品,无法做到同时关注。一般而言是优先关注人,再关注物品。六个月以后可以做到同时关注人和物,发展出共同关注。这一阶段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没有发展出来,没有优先关注人,也很少共同关注,这是非常困难的一点。我们的孩子没有自发的社会性趋向,很少去观察人的行为,听人说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兴趣有限,重复刻板,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展出社会性注意,难以从对人的观察和互动中学到东西,发展广泛的兴趣。这部分能力的缺失是很少被注意和专门训练的,影片继续展示15个月大的孩子如何发展分享式注意。如果孩子在发展口语之前,没有指的动作,没有吸引人来注意自己,就很难顺利发展口语。ZB孩子

到两三岁还很少有主动指认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教。我们的孩子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他们很少用。通常他们使用的是第一种指认,指出想要什么东西,这是工具性的指认。第二种就是分享式的指认,想把东西呈现给大人。这部分是我们的孩子最难的。注意力的分享,物品的分享,情绪和经验的分享,这些分享从难到易,都需要教。

影片继续展示指认,一个正常的孩子跟随自己的妈妈,妈妈指向哪里,孩子就会看哪里。这里有两类的主动性回应,第一是孩子看到,指给大人看。第二是大人指给孩子,孩子会跟随,做出看的回应。两种主动性都很重要,都需要教。如果孩子没有经过手势动作和表情的交流阶段,直接开始有口语,这不是好事情。如果孩子直接开始蹦一句话,更不是好事情。这表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好,即便有表达能力,也没有用。因此手势动作和表情和理解,非常重要。

影片继续展示孩子与成年人的情绪互动和情感分享。自闭孩子对人没有情感,源于他们对人没兴趣。对人的情感分为很多层次,第一个是对主要照顾者的情感,第二是对主要照顾者以外的人的情感。第二点对于ZB孩子比较困难。

文化学习,第一是注意和观察他人,第二是主动模仿他人。正常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展现出主动模仿的能力了。在幼儿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自由游戏的时候,小孩子都会自发的模仿对方。影片展示了两个孩子互动时的自发模仿行为,弟弟无时不刻不再模仿哥哥。正常的孩子在一个小时里面大约有四十分钟都在模仿。不仅仅是模仿动作,也模仿声音。因此他们学习很快,他们通过观察自发的模仿,就自然学会了。而我们的孩子只有教了才会,不教就不会。普通孩子还会先引起他人的注意,再发起沟通。而我们的孩子往往不会。在我们教孩子的时候,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三种文化学习。第一种是模仿学习。第二种是教学学习,老师教学生回应。第三种是合作学习,两个人互相学习。再次强调孩子的模仿能力,从出生就开始

具有,并且通过影片展示了一个半月的孩子学习妈妈吐舌头。如果孩子不出现模仿学习,就很难开始习得。一般孩子在2岁到3岁都会有语言爆发期,每天通过自发模仿可以学到9个词汇。为什么以往的研究都认为自闭症无法治愈?原因之一是干预没有从根做起,做孩子出生以后就缺乏的能力开始做起。其次是干预不够密集。因此干预的方向要对,干预的时间要密集。前述影片里一直模仿哥哥的弟弟,是自闭症,从两岁开始,妈妈进行每天10个小时的干预,一年以后就好了很多,获得了很好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干预的方式有很多,找一个小朋友跟他玩也是干预。但是去幼儿园,在大团体的干预效果比小团体要差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孩子互动的时间累计起来很短,一天可能不超过半小时。对于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来说,在大团队里面效果不好,幼儿园能够教会的是基本口语技能,生活自理技能,生活常规例如排队的能力。但是聊天,自由游戏,分享式注意力都不会进步。

四,下午的讲座,介绍一些文化学习基本概念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想象。大脑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每一秒钟都发生大量的神经交互活动。因此改变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很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最好的介入时间是三岁以下,三岁以下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想法。要将孩子缺失的神经因果链建立起来,因此早期干预的效果会比较好,能够更多的影响到神经系统。

1,介绍文化学习里面的社会参照。

参照是针对人的动作和表情的参照。大部分关于参照的研究都集中在情绪的参照上情绪是最基本的参照,情绪本身是最重要的。情绪的来源与人类欲望的满足有密切关系。首先要教会孩子有正向的情绪,然后要教会孩子学会解读别人的情绪。

影片展示小米妈妈和小米玩一个情绪解读的互动游戏。小米通过参照妈妈的表情来找一个物品藏在左边的被子还是右边的杯子。然后再由小米来做表情让妈妈猜。然后再来一轮,加难度,增加一个杯子。杨教授解读小米的翻开杯子确认物品所在位置的小动作,是一种复习性的学习行为: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都代表孩子的想法,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解读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才可以去改变他。1--(1)社会参照的训练和泛化

教孩子社会参照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告诉他表情和动作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引导他自发的去观察和解读,这部分比较难。但是有一些训练的方法。这也是训练如何泛化的问题,他能够在训练中观察人的表情,同时也能够到其他情境中

去观察。这需要我们跨情境,跨活动去训练,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地泛化并多增加他的生活经验,购物,坐车,参加聚会,都是生活经验。所谓游戏文化训练,不仅是在游戏中,也在生活文化中不断地训练。孩子的核心能力发展起来以后,还需要带到小团体,大团体中去做泛化训练。

1--(2)用影片进一步说明共同关注和想象性游戏

展示普通儿童在14-18月之间的共同关注能力和想象性游戏。在想象性游戏上,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有想象性,而是孩子是否会和其他人一起玩想象性游戏。后者代表了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这正是自闭孩子的缺陷。普通孩子(14个月)的想象性游戏,准备三个杯子,倒水给小熊喝,再倒水给妈妈喝。我们的孩子可能到三岁或者四岁都还没有发展出这个能力。第一是自己有想象力,第二是和别人一起玩想象力游戏。两个部分我们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出来。

普通孩子天生就能获得持续性的社会关注。一般孩子14个月的时候还没有口语,但是口语理解能力很好。我们的孩子反过来,可以使用口语,但是口语的理解能力很差。到2-3岁时候可能还没有发展很好的口语理解能力。这也是ZB 孩子社会性能力差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的孩子在社会性上能够有6个月孩子的程度就很好了,所以孩子的落后超乎我们的想象,需要更多的干预。如果能够达到1岁的能力,那简直就是非常高了。

影片中的孩子所玩的游戏,都是跟生活有关的,喝水,吃东西,炒菜,睡觉。因此我们的游戏也可以从生活中来。

2,情绪调控

因为能力的局限,我们的孩子往往具有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两个类型,第一是退缩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所谓。第二是过度诠释,错误的解读其他人的动作。例如,不小心的触碰可能会引发ZB孩子很大的情绪。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意图解读上有困难。

3,心智理论

根据他人的行为来预测他人的意图。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是非常弱的。在情境中进行判断的能力不好。展示一个关于解读他人想法的测试录像,让孩子扮演一个非自己的角色,并猜测这个角色会如何解决问题。正常孩子4岁时50%会通过这个测试,80%的孩子在5岁的时候通过。我们的孩子要通过训练才可以通过,甚至一辈子都不会通过。

前面提到一个高功能的小学二年级孩子把影片中人物开心的情绪解读为无聊,这个孩子也通过了心智理论中的测试,但是依然不能很好的解读他人的情绪。因为在训练中缺失了关于情绪解毒的训练,这是此前的训练中犯过的错误。希望大家能够从基础进行加强。

训练方式,可以做情绪性的慢动作,让孩子猜测,猜不出来就给他一些开放性的答案,让他选择。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学会。同时,在生活中一定要进行泛化,随时随地的给孩子做训练。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中拍摄影片,或者是收集起来,给孩子用来训练。尽量用生活影片来教授孩子,而不是表演性质的影片。

展示尴尬地笑的影片。仅仅是笑,就有开心地笑,尴尬的笑,不得不笑,难过的笑,勉强的笑,嘲讽的笑。

心智理论的训练。先从简单的动作意图去学习。例如,口渴想要喝水。站到人的身边表示想要讲话。并且用眼神引起对方注意。例如教孩子想要喝水之前,先看看妈妈有没有空,如果有空,再告诉妈妈。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跟人自由聊天和自由游戏,就毕业了。能够做到这一步难之又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才可以做到。一定要通过训练。只要训练,不管孩子多大年龄,只要我们的方向和方法正确,孩子都可以进步。

再借用国外的影片来说明孩子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第一是眼神注视。眼神注视很难训练。六个月大的孩子就知道,妈妈眼睛看着他是想要跟他说话。如果妈妈说话时不看婴儿,婴儿就会哭,因为他感觉到妈妈不想理他。

一个著名的实验,六个月大的孩子对妈妈的注视以及不同的表情有什么反应。显示出孩子能够注意到不同的表情。所以正常孩子从6个月到3岁,几乎花了1000个小时来观察和解读大人的表情,而我们的孩子则没有。我们的孩子也许

从小就有这些缺失,只是我们不知道,直到孩子1-2岁时候才知道。

影片还展示了5个月孩子如何观察妈妈的一系列动作,打开冰箱,拿东西,喝水。这是最基本的动作观察和意图预测。5-6个月的普通孩子就能知道动作意图是什么。

继续展示一个婴儿和爸爸具有不同的意图时怎么处理,婴儿想爬高,而爸爸不让他爬。婴儿如何解读不同的意图,并且去处理。

继续展示三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跟妈妈聊天,原始聊天。没有口语,但是通过一些依依呀呀的声音跟妈妈聊天。

回到文化的问题,基本上介绍完了。基础的能力是,第一阶段发展社会性趋向,去观察他人,参照他人的动作表情。第二阶段是沟通。第三阶段是情绪调控。

第二个大部分社会性趋向的干预训练

首先是成功干预的八个基本要素:

一,家长首先要能观察小孩子的心是怎么运作的,哪些运作得好,哪些运作得不好。家长要有自己的一套自己的理论和看法,才能持续的有效的干预。

二,家长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要能够做出牺牲,牺牲工作,时间,娱乐。美国一对家长对孩子的干预从模仿开始,一天12小时,模仿了几个月。最终这个孩子治愈了。

三,要不停的让儿童参与活动。要继续的跟孩子互动,不停的玩。但是不要给孩子压力,让他快快乐乐的,自然地在玩的时候就学会东西了

四家庭和夫妻合作,跟老师合作

五,要让孩子正常化。对待他要像对待别的孩子一样,不要因为孩子有一些特殊行为,就不带他出门,不带他到小区里玩,对他和对别的孩子不一样,那么他就真的不一样了。给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很重要。

六带他多走多接触,并且带他到小团体去训练

七,要善用孩子的优势和兴趣来跟孩子互动,例如孩子很喜欢汽车,不能为觉得他一玩汽车就特别像个自闭症,就把汽车都收起来,可以用汽车来教他很多东西。表现好的时候多赞美他。不能仅仅是在表现不好的时候注意他和阻止他。

八,最后是早介入,4岁以前开始,然后孩子没有智障。即便孩子有智障,他们也可以进步。训练还是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

下面进入社会性趋向干预方法的介绍。社会性趋向就是愿意跟人玩,主动注意人,主动观察人,主动模仿人的趋向。这里介绍的只是基础,这个训练不是做一段时间就可以终止,或者是几年就可以终止,而是要持续不断的贯穿在所有的训练中。社会性趋向最重要,最不容易提升,这是ZB孩子最核心的缺陷。一,各种情感交流的游戏

最好是没有玩具,就是两个人一起玩,让他高兴,让他开心。他才能对人产生兴趣。一个成功干预的例子,即前面播放过的三岁半ZB弟弟模仿5岁哥哥的影片。在干预开始的时候,妈妈让哥哥逗ZB弟弟笑,逗笑了有奖品。然后再让哥哥示范如何都逗弟弟笑。哥哥为了奖品不折手段,有时候哥哥逗到弟弟笑到把吃的东西都吐出来。后来弟弟很喜欢哥哥,就一直模仿哥哥的动作。

挠痒痒是很重要的情感交流游戏,要看孩子是不是喜欢。如果喜欢,你停止挠痒痒以后他还会继续用眼神表示继续。一般让孩子开心的游戏,都跟肢体动作有关。举高,转圈,骑马打仗等等。

展示骑马游戏的影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很多东西,第一,跟妈妈玩很有趣,他才会一直找妈妈玩。第二,角色互换。第三,假扮性游戏,自己当马。

对于能力好,年纪大的孩子,当然不需要通过这么幼稚的游戏,可以通过聊天,游玩,下棋等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做法因人而异,千变万化,出发点是情感交流。

前面影片提到的三岁半恢复良好,能跟哥哥很好互动的弟弟在一岁和两岁的情况很不好,但是智商没有问题。2岁开始干预,妈妈认定了互动最重要,认知不重要。干预时间每天超过10个小时。到3岁半的时候程度就非常好。到6岁的时候就更好了。在干预的第一阶段,妈妈发现哥哥用变化,夸张的声音逗弟弟,弟弟就会笑得很高兴。说话要简单,动作要夸张,而且要慢,让他有时间反应。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目的,就是让他觉得人是有趣的,互动是有趣的,妈妈和哥哥是有趣的。这个阶段妈妈做了半年,从2岁到2岁半。

插入一个8岁开始接受治疗的孩子的情况,很轻,一般人看不出来,但是专业人员能看出。第一,表情很淡。ZB的孩子表情比较淡,看孩子是否进步,从表情的丰富性就能做出一些判断。第二,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听,但是他说话时不看人,还有点困难。说话声音比较小一点。对于很典型的自闭症,医生或者专家几分钟就能确定,家长往往还很生气。只有很高功能或者很多元的才需要花些时间去确认。

在杨教室的课程里面都是基本的方向的介绍,具体的还需要在实践中,顺着孩子的兴趣去教育他,帮助孩子。此外,在干预过程中,要用没有压力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承担压力,压力由家长来承担。孩子一感受到压力,健康状况会退化,学习会退步。从孩子的兴趣开始,跟他互动,表情夸张,声音夸张,让孩子注意到自己。喜欢图形,就给他看图形,教会他各种东西的名字,然后插入互动。还有孩子喜欢开关灯,就要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开关灯回到妈妈身上,开灯的时候妈妈做出特定动作,关灯的时候又做出另一个动作。孩子就会把兴趣和妈妈连接在一起。

对于喜欢数字的孩子,妈妈就把数字贴到自己脸上,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脸上。带他出门,增加经验,给他解释他所看到的事情,都会对他有帮助。能让他把兴趣从物品转移到妈妈身上。这一部分没有公式可套,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来进入,甚至于没有好点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模仿孩子,或是描述他正在做什么。模仿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三岁半以下,中低功能的孩子都很有效。但是功能更高的孩子,可能会对模仿生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喜欢你,跟你互动的经验不好,所以不喜欢你来模仿。

孩子不回应我们的游戏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没有动机,没有兴趣;第二是他不知道如何和你互动。我们要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首先就要提升亲密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做训练。

对于家长,建议先有一个暂停工作,先观察和评估孩子,再决定如何跟他互动,然后再跟治疗师联系。好的治疗师不是主动式的,教孩子认知,而是跟随孩子去互动,增加孩子的互动性。要记住,不管孩子是不是自闭症,跟他玩总是对的。

第二天讲座开始的问题解答部分:

1,孩子的智商和自闭如何判断?

2-3岁的孩子很难测智商,从他的语言,认知,游戏来观察可以看出智商。例如,是否有口语,是否能以一定的创意来玩游戏。

自闭常伴有智商低下,但是高智商的比例越来越高。自闭最主要是缺乏社会性趋向。

2,自闭症病因?

跟基因有密切关系。主要通过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家族里面的自闭谱系倾向,弱智或是情绪障碍,得自闭症的比例较高。

同时,自闭症是多成因多因素导致的。很难分清是哪些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如果第一胎是自闭症,第二胎也是自闭的可能性是5%-10%。高出普通的概率5-10倍。是否冒这个风险,要自己做决定。

3,退化型自闭症是怎么回事?

确实有一部分孩子是退化型。有种种可能,第一是大脑发生了病变;第二是环境的一些污染,第三个他本来就有点状况,但是小时候很轻微,看不出来。到了1岁多的时候就会交流越来越少,因此会退化。

4,因为自闭是多因素,因此要多方面提高孩子的整体情况

谈到环境污染,认为饮食很重要,素食比肉食要更好。肉食的毒素较高。

也建议多给孩子做运动,走路,游泳,打球,都很好。

要让孩子睡好。早睡早起。

要吃健康的食物。有一部分ZB孩子需要禁食。孩子出现入睡困难,多动,自我刺激,都跟身体状况有关。巧克力,冰激凌,油炸食物,高糖分食物,建议不吃。一般而言,牛奶,蛋和麦类都不能吃。Gluten过敏。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禁食,但是有一半的孩子禁食会有用。大便不正常的孩子,大多有问题。正常的大便至少一天一次。宿便对身体很不好,会产生毒素。对于便秘的孩子,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一点维他命B6和B12。排毒疗法是很专业的,孩子是否适应很难说,要慎重。但是可以尽量的通过自然排毒,小便,大便还有出汗都是自然排毒的途径。都可以改善孩子的免疫系统。

杨教授本人完全不吃肉,蛋和奶。但是他觉得身体依然很健康。断食疗法也是很好的排毒疗法。(补充:关于断食疗法,张蕙兰的《瑜伽—气功和冥想》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

尽可能吃有机食物。有机食物是通过认证的

家长跟孩子一起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健康了,孩子才有希望。

二具体的介入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有方法去介入和交流,只是我们没有找到。

1.模仿

模仿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三岁半以下,中低功能的孩子都很有效。但是功能更高的孩子,可能会对模仿生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喜欢你,跟你互动的经验不好,所以不喜欢你来模仿。

此外,有一种反对模仿的声音认为,对于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如果还去模仿的话,会产生强化。我们要认清,孩子的自我刺激是因为他的社会性能力不足,而不是因为你模仿。模仿只是你切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方式,所以可以用。

影片展示模仿对于年纪大,功能低的孩子的作用。还有模仿对于典型自闭行为的作用,引起了孩子的眼神,让他注意到他人的存在。有时候我们用强制的方式去降低一些典型的自闭行为,摇晃,旋转等。但是一种行为被压制了,另一种行为会出现。因为问题并不是自我刺激行为本身,而在于社会性能力不足。模仿不仅包括动作,还包括声音,让孩子觉得你是接纳他的。他就会高兴,就会接纳你,愿意跟你玩。模仿一般的2岁儿童,孩子反应非常强烈,笑得很开心。

模仿是一种最简单的介入方式,如果没有介入,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会越长大越严重,因为他的社会性功能越来越退化。越少人跟他玩,越少互动,他的社会性能力就会变得很差。

此外,要尽早介入,孩子小的时候就介入最重要。3岁以内的孩子,要好好教。不要看电视,不要看网络。要亲自去教,让他接受正面的,正向的东西。

还有一种方式,第一个阶段先到孩子附近平行玩耍,看他是否能够被吸引,是否会观察你。如果不行,再模仿他的行为。一旦孩子注意到被模仿,就会增加自己的动作,来确认你是否真的是在模仿他。这也表示孩子的功能还不错。等孩子接纳老师,开始互动以后,老师再引入一些变化,等待他来回应。孩子的开门关门行为就会减少。在互动中引入一些简单的口语,例如敲敲敲,预备,开始。孩子后来还出现了跟妈妈分享的行为,并且拉妈妈一起参加。还出现了点头,在理解他人的意图上有了进步。

影片里的老师,慢慢将口语和动作结合起来,孩子最终理解了这些口语的意义。因为我们不是通过声音来学习的,而是结合动作一起来学习。在教语言的时候,注意不要混淆,例如给孩子吃饼干,教他叫爸爸。他就会以为饼干是爸爸。我们的孩子仿说能力很强,80%的孩子有仿说,但是分辨能力很差。孩子开口并不难,但是让孩子正确的使用语言很难。例如打招呼,我们的孩子学习正确的打招呼就很难,因为需要分辨能力,分很多场合。因此我们不仅要教孩子打招呼的语音和动作,而是要教他分辨和理解。例如有人正在开会,走进去大声说你好就不很不合适。这是最难的部分。

1-1 结构化互动到半结构互动,最终要打破结构

为什么互动很重要,因为行为和语言的意义,都需要在大量的互动之中习得。亲身经验最重要。孩子是在很微观的,一点一点的互动中慢慢累积和进步。

在跟孩子做互动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是要做适当的等待,等待孩子发出互动讯息,口语能力好的孩子,等他提示再做动作,如果口语能力不好,就等孩子看一眼再做动作。

与孩子互动没有公式,是即时,随机的,按照孩子当下的状况决定怎么做。同时要做到随顺而转。因此难度是很高很高的。一开始会介绍一些结构性的游戏给家长,方便大家更快的进入和学习,但是最终的目标是进入一种自然的游戏和互动,在地板时间里对于这部分有很多的描述。地板时光的一大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游戏活动,主要是见招拆招。结构性的活动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游戏的最高境界是很自然,当下决定,当下就开始玩。自由聊天也是这样。

如果一开始完全没有结构,孩子进入和理解也会有困难。然后慢慢的要将这个结构打破。家长很容易套用模式,但是最好的方式是依据孩子的水平来调整。模仿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教会他东西,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在模仿的时候要抓住时机,加入新的变化,要观察和测试,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而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每个人主导一半。

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即时的,动态的,没有剧本的互动才是最难最难的。例如大家都在说话,发言权的抢夺就很讲究时机和调整,这一点对我们的孩子很难。所以需要做小团体的互动,首先是结构性的互动,然后慢慢让他自然的跟孩子做即时的互动。

模仿只是我们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跟孩子互动。互动是最根本的原则,举高高,躲猫猫,模仿,都是能够跟孩子进行互动的方法。法无定法,一个方法没有用的时候,就换一个方法。

ABA也是不错的方法,目前在大陆看到的是几十年前的ABA,现在的ABA也已经引入了游戏。因此ABA依然是最重要的干预方法。

两个基本原则是,让孩子有交往动机,同时能够理解交往。ABA也一直在变化,PCI也一样,我们每一次演讲都不一样,PCI也在进步。

模仿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习性的模仿,第二种是社会性模仿。社会性模仿是自动自发的去模仿他人。对学习性模仿的训练最终要过渡到社会性的模仿。2. 规律感官社会性活动的中断

首先要找到孩子喜欢的感官互动,旋转,摇晃,触摸,吃东西,跑跳。前庭觉和本体觉。前庭觉主要是平衡能力。本体觉是肌肉和关节传递的信息,站着,坐着,传递身体目前的状况。例如走路,会用到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

这类互动目的不是提升感统而是提升互动,当然也会同时对感统有一些作用。

2-1 喜欢跳,旋转,跑,滑梯

代表孩子的前庭觉比较迟钝,所以喜欢剧烈的晃动。不要选择孩子害怕的感官活动,要避免或者是温和的做。要给孩子安全感,仔细观察他的反应。

2-2 触觉或者痛觉迟钝

喜欢拥抱,挤压,会在地板上触碰比人,磨牙。孩子会喜欢挤压的动作,卷寿司等互动。

2-3 听觉迟钝

喜欢别人用动感声音说话,喜欢听音乐。对声音的反应比较慢。

2-4 视觉迟钝

开关电灯,直视灯光。

我们要找他迟钝的感官来做训练,他喜欢的活动才能做。

先形成规律性,例如摇摇停,摇摇停。然后中断他,引发他的社会性互动。最开始的社会性互动是眼神注视。我们的孩子很少看他人的脸,就算看也是看嘴巴而不是看眼睛。眼神注视的训练是很难的,要长期做。第一要做大量的泛化,第二个要做等待,等他的眼神。没有口语的孩子很容易眼神训练,有了口语以后眼神很快就下降。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理解,让他顿悟,怎么让他理解,等待他。最好不要提醒他。

视频例子:一个孩子很喜欢听音乐,妈妈就唱歌给他听,唱一段就停下来,等他看妈妈的时候再继续唱。

应用行为分析里面最高级的强化物是社会性的内在的增强。最重要是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果不正确的给强化,孩子就会退化到食物强化。

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拿孩子太喜欢的东西来训练,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受不了,发脾气。要拿稍微有一些喜欢,但是又不至于让孩子难以等待的食物或者歌曲或者活动。由此可见训练孩子的细节最关键,细节建立在长期的观察和经验之上。

2-5 泛化的重要性

孩子要做泛化的训练,因为我们孩子很难自然的泛化。对父母可以互动,再训练对老师可以互动,再训练到对小朋友互动。父母和老师可以等待,可是小朋友不会等待。孩子虽然能够跟成年人在一对一训练中做一些交流,泛化没做到家的时候到幼儿园就跟不上。第一是反应过慢,在反应慢的训练中,运动很重要。我们很多孩子运动能力不行,导致动作笨拙,反应慢。就很难跟NT的孩子交互。第二,教会ZB孩子一个游戏以后,要不断做出变化。因为实际的交流是动态的,如果变化的泛化做不够,ZB孩子跟普通孩子互动时候就难以适应随时调整变化的规则。第三,游戏不够有趣。孩子的笑容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最难能可贵的。因此,训练过程中要够快,够有弹性又够有趣。同时,密集度要够。一直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到人的身上。

2-6 等待的重要性

找到适合孩子的规律性感官活动。例如吹泡泡,孩子喜欢,先给孩子吹几次,建立起规律,再打破规律,中断之,引发孩子的交流。

做这些活动时,细节在于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反应,有的孩子喜欢放弃,宁愿放弃也不交流。那么就要缓慢,等孩子尝到甜头,喜欢上这个活动以后再做中断和等待。

举一个影片为例,是对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活动。坐飞机,妈妈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跟妈妈说开始我们就飞”。这样不好,应该尽量不给孩子提示。先多做几次,再停下来等孩子的回馈。

这样的训练中,一开始要面对面,要让孩子很容易看到你,例如居高临下的位置。做任何活动都要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开始,慢慢增加难度。继续播放影片,其中一个细节,在一边做感官动作一边解释的时候,老师说:“滚滚滚停”,这里需要注意,可以说滚,但是不要说停。这样会照成孩子混淆。孩子的注意力放在滚的动作,而不是停的动作,一次教两个概念会照成孩子混淆。

等待是最重要的训练技巧之一,老师和家长都容易太急,教的东西一开始就太复杂。多等待,少做提示,给孩子动脑筋的机会。等孩子很稳定以后,再一点一点的加入变化,从左边到右边,做一次停一次,做两次停一次,做到一半就停,给了眼神以后也不开始,等他说口语再开始,等等。

在一个游戏结束时,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正在复习刚才的动作,主动性的模仿,那么可以等一下,让他复习。游戏过程中尽量的要求孩子帮忙,给他事情做,不要让他闲着。

孩子如果不能适应游戏的结束,可以提前预告,让他有所准备。然后再慢慢尝试突然性的结束,让孩子去适应及时性的结束。

如果孩子变得越来越兴奋,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要缓缓停一下。伸懒腰,听音乐,过几分钟再继续。因为我们也需要孩子学会调控,要动静,快慢相结合才能学会调控。

2-7 总结

规律性感官社会性活动是打下一个互动的基础,先给他一个高度结构化的东西,他具有高度的动机,再打断,引发他的互动。但是稳定和熟悉以后,要做变化,要挑战孩子,让他动脑筋。

游戏过程中,要减少提示。提示从低级到高级分很多层次,第一是自然提示,例如把玩具拿出来,他是不是就马上过来玩;第二是等待,如果他看到玩具还没有反应,就等待;第三是他人示范,等待无效,就由大人开始示范,示范结束以后回过头来看看他;第四是视觉提示,给他看图片;第五是声音提示,恩,奥,哇,等纯声音。第六是间接提示,例如我们要做什么;最后是直接提示,直接说吃饼干。第七是动作协助,手把手帮他拿到东西。最后是口语和动作结合起来协助。

以上的提示程度由轻到重,尽量减少提示,尽量用不那么明显的提示,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尽量用间接提示的方式,而不要用主动提示的方式,孩子才有更多机会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简单的轮流活动,只要需要参与都有好处。每一个活动都要做大量的泛化,做人,事,地点,物品的泛化。此外,眼神注视的训练不仅仅是通过感官活动的中断。要泛化到一切生活场景中,上车不给他开车门,出门不给他袜子和鞋子。

第三部分分享式注意力的训练

分享式注意力和社会性趋向结合在一起,就是社会性注意力。这两方面是ZB 孩子的核心缺陷,同时也是训练中的基础和核心。

分享式注意力的定义

做ZB研究和做ZB教学是不一样,研究定义比较严格,教学的定义比较宽泛。从狭义来说,分享式注意力是一种三角关系的互动,例如,冬天太阳出现了,小

朋友就会告诉妈妈有太阳,然后妈妈也会注意到。

分享式注意力的第一要件是主动性,用眼神和手指来指示,展示给他人看,与人进行分享。回应也是同样,跟随他人的指示。用影片展示普通孩子跟孩子互动的时候很自然的在老师和玩具之间进行眼神切换,还会看摄像者。一般孩子的分享式注意力非常频繁。

我们在做干预的时候,最好是在自然的情境里去做分享。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训练。影片展示,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做手指指示要购物品的训练,这种训练是无时不刻的。洗澡的时候指一指肥皂,指一指屁股,或者吃饭的时候指一指菜。训练并不只是在教室里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要提升孩子的能力,还要让孩子能够使用这些能力。

穿鞋子,一起走路,都可以插入等待,指认等日常训练。坐公交车,过生日,还有逛街购物都可以成为训练主题,而不仅仅是室内的结构化游戏。最好的是日常训练占到50%以上。

一般孩子在9个月左右出现眼神交互,即三个方面的互动,当然在这之前要先发展眼神注视。挠痒痒,举高高,都是双人互动。这部分要首先做好,然后再进入到三角的互动。10个月左右会有眼光跟随,12个月左右会拿东西给你看,13个月左右会用指认来展示。

四大类分享式注意力。

第一是通过注视对方来分享注意力;第二是意图分享;第三情绪分享,展现各种情绪,快乐,伤心,正向或者负向的情绪都会有分享。例如,摔倒了会主动找妈妈安慰;这是因为之前妈妈在孩子摔倒的时候会去安慰,孩子学会了去寻找妈妈来做安慰。第四,对于他人的情绪变化做出反应,别人笑,他也会高兴,别人难过,他也会难过。

分享式注意力训练的高级目标,

第一,经常开始分享式沟通,可以有来有往的进行持续的分享。类似地板时光里面50-60个沟通循环。

第二,可以修补沟通的中断。例如游戏停止了,孩子会一直叫妈妈,直到游戏重新开始。

分享式注意力的训练很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要做示范,但是家长往往很少做示范。

展示一个喝咖啡的影片,爸爸,妈妈,ZB哥哥,还有强大的妹妹。通过影片解释意图分享,情绪分享,修补沟通的中断。在影片里,妹妹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者,不断的回应哥哥的分享,例如“好香啊”,“我也要搅咖啡”。还不断使用各种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修补沟通的中断。而爸爸妈妈在整个过程中很少

示范分享,也没有回应哥哥做出的分享,例如哥哥说噶啡好香啊,爸爸没有回应,反而指出哥哥的发音错误,这就很扫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应他说:“是啊,咖啡好香啊”,重点突出咖啡的音,孩子就可以自然学会正确发音了。反而是妹妹一直在旁边积极的回应哥哥的分享。

此外,妈妈在整个过程中问了太多认知性的问题,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看爸爸拿了什么。实际上孩子并不喜欢认知性的问题,ZB孩子大多在认知方面是没问题的,你反复问他苹果,白菜,桔子,意义不大。想要教他认知,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例如:哇,咖啡的颜色真漂亮啊。我喜欢咖啡色。-- 情绪分享我也想搅咖啡,这看起来真有趣。---- 对意图分享的回应。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更好的分享示范,同时能够回应孩子的分享,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分享式注意力。

另一个例子,妈妈给一个2岁半的孩子做社会参照的训练。通过参照妈妈点头和摇头来猜测数字藏在哪里。孩子看妈妈的时候,妈妈每一次都有反应,很有趣,所以孩子就会更多的看妈妈。社会参照以情绪为主,点头摇头是最简单的,再到手势,表情,最后是眼神,眼神是最难的。社会参照的训练很重要,需要融入生活,而不仅仅是在特定情境中训练。

训练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点头,摇头,手势,表情,眼神,从容易到难。影片展示,妈妈把镶嵌板散落在地板上,再由孩子根据手的指示捡起来,一开始手与物品的距离最好不超过30公分,开始甚至可以是接触性的,然后再拉长一点,逐渐过渡到远距离的手势指认,远距离包括很多不确定性,因此难度要高很多。

训练还包括角色互换,先跟随妈妈的指认,再主动做指认。

一个2006年的研究(Kasami?),提出分享式注意力训练有十个层次,应该先从要求训练开始,伸手取物,伸手给物,手指指示,跟随近距离与远距离指示的要求,先把这四个基本的要求能力训练起来。手指指示的分享,跟随近距离远距离的指示分享,展示,给予,给予回应。杨教授再加上两个,社会性参照,眼神交替。眼神交替是很早出现的分享式注意力。

训练先从要求做起,会跟随要求和提出要求后,后面的训练才有可能。还要把训练分成主动跟回应两大类。

影片展示一个要求的训练,孩子很喜欢车子,爸爸的口袋里有很多的车子,每次只要孩子要求,就给他那一辆车子。这是给物要求的训练,当然,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的眼神。

继续展示例子。I Spy 的训练,就是寻找东西的训练。提出要找的东西,东西在房间里或者在卡片上,让孩子指给你看。比较高级的是,指出物品的功能,让孩子去指。例如:有一样东西,天气热的时候可以用。--电风扇。

再看更难的例子。参照妈妈的眼神,有两个玩偶,妈妈眼睛看哪一个玩偶,他们就抢哪个玩偶。然后还会交换角色,让孩子主动去看,妈妈去抢。这个难度要更高。主导和回应都很重要。例子中的孩子,能够跟随妈妈,但是自己却很难用眼神去指示妈妈。就算在结构化训练中做到,但是当情境,对象,距离不一样时,孩子不一定可以,所以要做泛化。

有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好,很聪明,我们就会忽略孩子在非口语能力方面的欠缺,跟随手势和眼神有困难。鉴定高功能的阿斯伯格,就是自由聊天和讲笑话。

展示一个高级的眼神训练,妈妈用眼睛看积木,孩子就拿积木。然后轮到孩子,妈妈先把积木拉远点,降低难度,然后妈妈拿对积木以后要孩子用点头,摇头或者表情来表示,这里妈妈给了很多的选择和示范来表示拿对,拿错,很好的泛化。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妈妈做示范,然后说实在不行就用手来指。

展示一个在生活中做的训练,去买菜的时候,想要什么样的蔬菜水果,看妈妈点头还是摇头再去拿。等孩子熟悉以后,角色要交换。ZB孩子没有所有权的概念,会乱动别人的东西,乱摸别人的食物,不征求别人的同意就拿。这一点从小就要训练好,在社会上很难生存。例如把他的东西都贴上他的照片,公共的东西贴上彩虹,这两部分可以用。即便在家里面,爸爸妈妈的东西也不可以随便拿,如果习惯了出去就会乱拿别人的东西。

这部分要先从同意参照开始做起。大人要学会一些技巧,第一是要减少语言,甚至只用手势动作,如果问题太多,孩子反而会忽略。先观察孩子怎么玩玩具,再决定如何介入。一开始孩子没有注意你,可以夸张一点,等孩子被激发以后,就要恢复自然的神态,实现正常的自然的互动。

第四部分介入案例及点评

关于ZB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机。第一是从幼儿园老师的角度来看,希望孩子情绪稳定,没有行为问题;能够生活自理,吃饭,上厕所,穿衣服;可不可以坐得住;可不可以听得懂一些基本的指令;有没有简单的认知,可不可以了解。

第二是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希望孩子具有以下能力再去幼儿园,第一是是不是对人有兴趣,能不能去观察同学;第二具有一些自发模仿能力;第三是是不是对非口语的理解是不是有一定基础;第四就是他会不会玩一些基本的游戏,首先要跟家长玩得起来。ZB孩子一般跟家长互动最好,其次是老师,再其次是大龄孩子,然后是小龄孩子,最后是同龄人。

如果孩子能够在小团体里面互动良好,逐步渐进是比较好的。但是要看有没有这个条件。

跟ZB孩子玩假扮性游戏的时候,持续的时间很短,30秒,1分钟就玩不下去了,说明了孩子脑子里面关于日常生活的了解很贫乏,平常没有仔细观察,而普通孩子无时不刻不在生活中学习模仿。所以我们跟孩子玩游戏,尽量还是依据生活经验来玩,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去观察生活,复习生活。三只小猪,嫦娥奔月,都不够现实。从动画片学来的东西也一样,不够生活化,没有基础。在生活中要随时提醒孩子爸爸妈妈的行动,炒菜啊,扫地啊,跟他讲解,给他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一眼神交替的训练

主要都要影片展示,一边展示一边做细节的点评。

在给孩子做训练的时候,不要太密集,不要让孩子压力很大。家长会因为孩子落后很多而感到焦虑,但是还是要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去学习。不要把训练排得太慢。一定要让小孩子睡好。6岁以下的孩子要早点睡,9点以前就应该睡。

影片展示在玩具和老师之间做眼神交替的训练,用不同表情和声音让孩子注意到你也觉得玩具很好玩。ZB孩子拿到新玩具的时候,一般都不看人,直接摆弄玩具。这个时候也不用刻意去打断,帮助他尽快熟悉。所以我们做训练的时候,如果拿一个很复杂的玩具,孩子就会花很多时间研究玩具,很难做分享的训练。最好是简单而有趣的玩具。

做游戏的时候要有变化,有变化和新的经验才有分享。游戏中的变化点才是分享点。玩法有变化创意才能诱发孩子的分享欲望。刻意制造意外也可以引发分享。孩子会笑的地方一般都是肢体动作,还有意外以及动态性的变化。夸张的走,把鞋子放在头上,躲猫猫也是一种动态变化,一会出来一会儿不见,孩子也会觉得很有趣。还有一个孩子很喜欢大便,家长就做了很多有大便图案的手帕,孩子表现好就给他一朵大便,孩子就很开心。所以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有趣的游戏。包括笑话,孩子会对很低级的笑话有反应。

反复观察自己给孩子做的训练很有帮助,反复看能看出很多细节方面的的缺失。在台湾训练老师的时候,要求他们做对话的逐字分析,把所有的对话都记下来做分析,这样老师会变得很专业。家长要变专业,也需要这样来做。此外,人,事,时,地,物五种泛化要时时泛化,人的泛化最难,地点也较难,因此要优先进行人的泛化。能力好的孩子在物品中的泛化比较容易泛化,但是换了人就没有这么容易。

在做训练的时候,随时都要有变化,有一部分变,一部分不变,虚虚实实,才能让孩子一直把兴趣集中在你身上。

在做假想性游戏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混淆现实和想象,所以要看孩子的程度,例如吃手指,有的孩子会嚎啕大哭,他们以为自己的手指真的不见了。甚至有高

中生,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时候,还会恐惧真的会被抓到警察局。所以在玩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想法,不要去引爆孩子的地雷,要顺着孩子的兴趣来。而要引爆地雷很简单,给他不喜欢的,拿走喜欢的,马上就爆炸。

读书是很容易做分享的训练。

二手指指示的训练案例

妈妈在墙上贴了一些图片,然后找机会做手指指示的分享。指到冰激凌的时候,妈妈等待孩子一起讲出来。做分享式训练,需要创造环境,在家里做一些变化,才有可分享的素材。出门游玩也是分享的好机会。ZB的孩子对于分享很难。让孩子大量的看到我们的分享,他的注意力在哪里,就跟他分享哪里,慢慢潜移默化,孩子就会发展一些主动分享的能力。

在环境里做一些新的布置,孩子自发的去指认。看电脑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做手指指示的分享。

在做训练的时候,实际上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能力。因此训练要以活动为本位,因此在家里首先要建立起好玩的活动,再把明确的目标引进去,例如这段时间主要练眼神,或者主要练分享,等等。活动本位意味着,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不要玩。

三,眼神分享和追视的训练

平常在环境里要做变化,家长可以经常的故意去看一些东西,吸引孩子来注意你在看什么。这些都是日常训练。

行为学派的优点,一是增强原理的运用,所有人都会受到增强的影响;二是行为的功能分析,孩子的行为究竟是什么功能;第三是目标分化,将复杂的东西分解成简单的步骤;第四是做正向行为的支持,做得对的要鼓励,做得不对的要告诉他正向信息。例如孩子把东西扔到地上,不要说:“别扔!”要做正向行为的支持:“这个扔到垃圾桶。”

发展学派的优点,跟随孩子的兴趣,重视自然情境的运用,融入生活,重视亲子互动,重视游戏和领悟力,让他们拥有建构和解决问题的悟性。悟性的培养要靠等待,靠在环境中激发。不管孩子程度高度,等待都有必要,我们的协助要掌握好时间点,不能过早的协助。

总结:

一开始可以用夸张的方式跟孩子互动,互动时放弃大人的角色,变成孩子的玩伴。

尽量不要用食物做强化物,会转移孩子的动机和方向,孩子慢慢不是为了交流而合作,是为了吃而合作。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地理科学 09344044 梁健彬 任何一种理论创立,都有其衍生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文章介绍及章节点评: 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部分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在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中,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另外,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 最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读后体会及启示: 一、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发展》一书是恩格斯根据自己的名著《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而成的。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 促进德国党的健康成长。而深层的蕴意则是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杜林的思想能在德国风行一时, 决不只是德国自身的事情, 而是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行息息相关。恩格斯在《发展》一书中,以严谨的逻辑,紧紧抓住社会发展规律这个中心,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评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旅游文化》】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 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 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 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 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 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 物.是一个民族、—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 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 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 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 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 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 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 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 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 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 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 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0037美学自考考点整理(超详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一)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代表人物: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作品:《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影响:从柏拉图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要问题和对象 美学在古希腊没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 (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作品:《美学讲演录》(朱光潜先生译为《美学》)“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fine art) 理论: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 问题是研究艺术已经有了艺术学艺术原理,为什么还要美学? 回答是要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艺术,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艺术的美,有一种哲学的品格和高度,因而有很多美学家认为美学就等同于艺术哲学。 (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1、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起源:英国的经验派 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即分析哲学)认为只有能够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1)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后期提出一个著名命题:“语词的意义即用法(或译‘在其使用中’)” 认为“与美学相联系的、最重要的可能是审美反应”→这实际上把美学研究的重点专项人们的审美经验。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 主张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3)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主张放弃对美作形而上学的探讨,而强调对人们的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综述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知识量不小。行文生动,文才斐然。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 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他的表述没有逻辑。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 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 在我看来,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深渊。他的文字有如耶和华或摩西,雷霆霹雳,振聋发聩。读过他的书,看待传统和世界的眼光必定发生难以想象的改变,而这也就意味着“灵魂”发生了改变。以我个人的经验,邓晓芒的启蒙好像是当代中国学子必经的一个阶段。 10.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中国最好的康德哲学入门书。邓晓芒具有纯正的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深刻,思路清晰,学识渊博。搞美学的不可不读其中关于《判断力批判》的部分。 11.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 必读书目。“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作。康德与马克思的汇通。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一个超越。透彻。你可以不赞同它的理论,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被讲通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联盟】 1937年提出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应纳入来访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入境旅游者(凡停留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不在“国际旅游者”统计之列的人员: 1.来访目的为打工、任职(不论是否定有合同)或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 2.前来该国定居者 3.前来该国入学就读、膳宿在校的学生 4.跨境来上班工作的邻国边境居民 5.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游者,而不论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 1950年重新提出和修订 1.将前来修学旅行的外国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2.在“国际旅游者”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类别“国际游览者”,将其定义为因消遣性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 3.对“过境旅游者”作了新的界定,即“过境旅游者”包括那些马不停蹄地途径某国而不作任何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径某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人 ↓ 1953年 联合国制定了《关于便利旅游者入出境的海关常规》,规定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会议原因大众旅游在国际间的兴起 会议时间1963年 会议地点意大利罗马 与会人员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即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积极推动,联合 国全体成员国参加 会议内容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对入境来访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作了 新的规范 会议成果罗马会议定义 会议后续发展1.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与会人员包括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代表、东加勒比共同市场的代表以及加勒比共同体的代表,正式批准了基于1963年罗马会议对旅游统计术语的定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学院:艺术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来源于黑格尔。《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 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它分为两个层次: 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艺术品必须被以审美的方式知觉才会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自然美——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自然只对人才有意义,没有人,自然不存在审美意义。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 科技美——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审美现象。 审美形态多种多样。广义的美不但包括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而且能把丑、荒诞、惊颤等形态包括进去。“丑”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美而转化。19世纪才有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的出现。 说审美现象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面:⑴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⑵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⑶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首先,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 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因为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独的研究,它和许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渗透、影响和综合。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包含着哲学的品格。另外,它与艺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并且不断从各种艺术之中汲取营养。它和自然科学也有很多联系,不断受到科学新发展的推动和科学新方法的启迪。美学也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也开始结合起来,各种具体门类的美学不断生长出来,美学更加丰富。由此可见,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上所述,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邓晓芒讲座笔记整理

中国当代第三次启蒙 ---邓晓芒 1.中国当代第三次启蒙主要是指现在的十八大以来 2.前两次启蒙的历史反思: a.第一次是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其启蒙实质都是由以监护人 自居的少数知识精英分子,他们把名单当儿童,其实质是反启蒙的。这 是因为一方面这些人自己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只是将西方的东西舶 来作为工具引进以实现其政治诉求,很少深入理论本身,探究其来龙去 脉;另一方面,启蒙与救国相适应,启蒙并没有实现其人格结构的提升,因此是一种幼稚而表面的。 b.第二次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运动,这一次虽然摆脱了其救亡的一面,但 也有自己的政治要务。较第一次,视野更加开阔,开始出现全面西化, 但对于西方普遍的人性反思还是不够,有的只是情绪上的批判,这不是 启蒙者,而是西化派。但这次仍避不了把启蒙作为技术性的方法,如振 兴中国,免不了的急功近利的政治服务,启蒙思想家更像是政治家、谋 士,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 c.整体来说中国的启蒙有急功近利和很强的政治诉求,把启蒙混同于对传 统的批判,追求个性解放,但个性解放如果没有理性支撑,启蒙最后是 没有出路的,都是一阵的口号,热潮过后,很可能陷入虚无主义。西方 的启蒙有古希腊精神做基础,而中国只能找到一些狂莽之士,最后只有 用儒家来收拾 d.前两次的启蒙时的中国国情并没有基本变化,任然是自然经济,农名的 人格并没有独立。而现在的三次启蒙的90年代的中国国情发生了巨大变 革,最根本的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而就 有了市场价值、和普世价值的基础 3.第三次启蒙 特征:a.并非由少数精英引导,而是由底层人们对当代学者的一种反呼,不光只是救亡运动、富国里想等激动人心的口号,现在的启蒙原则与人 们息息相关 b.从科学深入到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一种怀疑和逻辑精神,中国有 科学但并无科学精神,有的只是技术和实用精神,只是由救亡技术到 强国技术。科学精神能够建造新的规律,不单是服从规律,而是对以 前的科学有一种怀疑精神,任何科学都是可以证伪的,科学表面上好 像有时是与自由对立,那是因为科学建立了以前的规律,好像是对自 由的束缚,但事实上科学和理性与自由并不冲突 c.民主深入到人权。以前理解的民主感觉就是为民做主、让民说话、 广证民意,而西方的民主是建立在天赋人权的基础上的,真正的民主 是自由之民对权力的一种自省。中国爱谈民,主集中,这并不是所谓 民主,而是集中,民主只是集中的工具和手段,真正的民主,集中才 是工具和手段,而民主又是人权的手段。或者说集中是为了民主,民 主是为了人权。自由是一种权力,是因为其以宪政为保障,自由不等 同于个性自由,没有法制的自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强权专制,因而维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之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六章和第七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思考题目,在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后完成一篇读书报告,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思考问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如何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划时代意义?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那些基本理论? 5、你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如何理解的? 6、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7、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受的挫折? 8、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区别? 9、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给予正确理解。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问题设计笔记

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专业。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伟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探索;韩庆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牛先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下设薛广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下设贾建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下设胡振良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戴焰军的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以及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张晓燕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宋福范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李俊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以及政治教化与社会认同研究。 一共有10位博导,其中王伟光导师是外聘的博导,只能招收一个博士生,其他导师最多可以带两个博士生。本部一共有19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导师介绍 王伟光(兼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务:常务副院长。

韩庆祥,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央党校,职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牛先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薛广洲,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贾建芳,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戴焰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张晓燕,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宋福范,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 李俊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列著作选编》(哲学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3、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欧洲主要国家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 产业革命癿完成,大工业癿发展和工厂制度癿普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癿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癿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导致了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劢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癿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癿剥削和压迫。随着矛盾癿不断暴露和计划,无产阶级渐渐发起对资产阶级癿斗争,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接连癿三次工人活劢癿失败,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讣为,必须要把分散癿工人活劢统一起来,批判错误思潮,为统一癿工人活劢提供行劢纲领。 渐渐地,马克思迎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癿斗争需要,和对过去活劢失败癿反思,以“叙述历史”癿方式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至今一切社会癿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癿历史。癿确,不管是有五千年历史癿中国,还是后来崛起癿西欧和北美,其社会癿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癿历史。《共产党宣言》癿第一章,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资产主义社会癿领导者是资产者,而共产主义社会癿领导者是无产者,近几百年癿西欧,发展迅速,但是,同样存在很多矛盾和斗争,特别是阶级癿斗争。17、18世纪,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发展航海业,同样,发起了殖民掠夺癿侵略戓争,从其他各大洲掠夺丰富癿资金资源,运回自己癿国家。当时,掌握政权癿贵族,特别是英国癿贵族,没有用掠夺来癿资金进行自己癿个人享乐,而是配合工业革命,发展工业生产,渐渐地,资产阶级慢慢壮大。大工业癿高效率,使得工人癿成本越来越低,工资越来越低,无产阶级获得癿报酬只能维持生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癿矛盾激化,逐渐演变成斗争。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注释)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 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艺术即经验笔记整理

第一讲活生生的人之一艺术哲学的基本任务 the live creature BY ONE of the ironic perversities that often attend the course of affairs,the existence of the works of art upon which forma tion of an esthetic theory depends has become an obstruction to theory about them.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常有这么一种反常现象,审美理论本身脱胎于艺术作品,后者却偏偏拒绝理论的阐释。 艺术拒绝阐释的两个原因: 1.把艺术当做物理产品 弊端:产品所有的意义都凝聚在物理作品中,与人的经验没有关系。 杜威认为,艺术应该与经验联系,物理只是一种体现。 2.艺术的完美和声名 “活生生的人”用的是creature,主要用来突出人和生物的连续性。 艺术与经验隔离的后果及艺术哲学的任务: 1,造成看不清艺术的意义;一片黑色的图 2.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回复艺术与经验的连续性;连续性是经验主义美学的重要范畴。 恢复工作的第一步工作: 1、研究与艺术无关的条件 2、需要理解和洞察想要了解花儿是怎样开的 原始艺术的目的: 1.美,是因为成为一个人的经验 2.满足宗教、纪念、家庭等生活需要 e.g巴台农神庙。如果一个人想如果一个人想对巴台农神庙的审美经验做出理论说明,那他一定要认识到神庙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他们是神庙的建造者,是享受着神庙的人,也是满意于家庭温暖、街道上恬然行走的人。 生活中尚未开发出来的美: 1、需要兴趣和专心致志。和庄子、禅宗的专注接近 若想理解那种为人普遍接受、具有完美形式的美,就必须得从尚未开发的美入手,从令人目不转睛、耳无旁骛的事件和场景入手;在人专心看和听的时候,这些事件和场景就会不断激发起他的兴趣,给他无穷的享受。 2.需要参与,而不是“旁观者”,联系毕达哥拉斯的说法 生活就像是一场体育比赛,有些人作为摔跤手登台亮相,有些人作为小商小贩借机发财,但其中最好的就是作为观看者进行观赏。 3.美在过程。 柯勒律治对诗歌欣赏者说的那番话,同样适用于所有身心沉醉于活动中的人:“一个人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想继续读下去,不仅仅、或主要不是出于某种惯性的猎奇心理,也不是急吼吼地想尽快知道结局;他想读下去,是因为阅读行为本身就很让他愉快。 生活的乐趣与乐趣丧失的原因: 1、失去专注、热爱 2、市场环境。西马、马克思异化理论 eg.看不清的一张图 很多时候,产品提不起使用者的审美兴趣,不能总归咎于产品生产者,而更应由市场环境承当责任,因为正是这种环境决定了产品的设计。 艺术与生活隔离的错误观念: 1.表现:把艺术看的高高在上,博物馆艺术 2、后果:大众的低级趣味。阿多诺双休日艺术的批判 将“艺术”看得高高在上,并对其顶礼膜拜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以致如被告知,人们不经意间的娱乐活动之所以带来满足,是因为里面至少部分地包含着美时,他们听了非但不觉得开心,反而会生出反感,仿佛受到了嘲弄。对今天的普通人来说,最具活力的艺术是那些他不认为是艺术的东西:比如电影、爵士乐、搞笑的连环画,特别是那些有关桃色花边、凶杀、绑架的报道。人们向往着愉悦的经验,对它有着不可遏止的冲动,但他们又总觉得艺术应该和博物馆、美术馆连在一起,结果无奈之余,冲动也只好在日常环境当中寻找发泄了。许多人其实也反对那种博物馆艺术的观念,可他们又总是不自觉地奉行这种错误主张;将艺术从普通生活经验的对象与场景中分离出来,就是产生这种流行观念的根由。对此,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非但不加抵制,反过来却以坚持此观念为荣,甚至不遗余力地予以追捧。可事实上,只有当艺术杰作与普通行业中的产品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它们才会得到充实而深刻的赞赏。而那些有教养的人所认可的美的艺术,由于高高在上,在老百姓的眼里未免苍白无力,这时,他们对美的渴望很有可能转移到那些低级、庸俗的趣味上去。 艺术的昨天和今天: 1、在以前生活中,今天在生活外 2、物质与精神的际遇 3、生活关键时刻的显现 eg两个女神的雕像 比如对许多人来说,在“精神”、“观念”这类字眼儿周围,环绕着一层让人肃然起敬的神秘晕光,相比之下,“物质”的境遇却每况愈下。 (奢侈品?)这些物品不过是高超技能的显示,是当时族群生活、神灵崇拜、欢筵斋戒、战争狩猎的呈现,是所有穿插于生活之流中那些关键时刻有节奏的突显。 以戏剧、音乐、绘画、建筑为例,说明其与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