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2010年09月11日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那么,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挫折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如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荷尼侧重从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来谈论挫折。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则认为现代人的最大挫折是感到孤独无助与...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那么,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挫折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如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荷尼侧重从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来谈论挫折。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则认为现代人的最大挫折是感到孤独无助与被疏远。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挫折产生希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管怎样,个体产生任何挫折,都与当时当地所处的情境有关。构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

挫折产生的原因之一:挫折源

挫折源就是引起挫折感的根源。我们也可以把挫折源理解为客观存在的挫折。挫折源一般有两种情形:

一是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妥善调节,而导致挫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产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难以生存,精神生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存,但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和实现人生某种追求而作出的努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追求的实现,总是很有限的,甚至有时连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也不能得到满足。如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性变化;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的约束;个体身心条件和缺陷的制约……都可能阻碍个体目标的实现。当人们的需要受到阻碍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就是挫折。

二是动机冲突而导致挫折

动机就是在需要的刺激下,促使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动力。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同一种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目标都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但迫于情势而不可兼得,必须作出取舍性选择;或出现一些违背需要的目标(如灾难威胁等)必须回避,然而迫于情势,只有接受其中一种才能回避另外几种,也必须作出取舍性选择。这种“两利不可兼得”,“两害不可兼避”的冲突,就是动机冲突。动机冲突也就是选择冲突。选择时面临的冲突,常常会使人犹豫不决,左右徘徊。如果遇到重大意义或原则性意义的动机冲突,往往会引起个体

激烈的动机斗争,引起内心紧张、焦虑不安。尤其在社会发生变革、价值观念多变的社会中,选择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难以把握,而由选择带来的困惑和紧张也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挫折产生的原因之二:挫折感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在追求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受挫,往往把激怒投射到客观对象即挫折源上。但是,对人们心身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危害的,则是对挫折的感受。所谓挫折感,就是挫折源刺激个体的大脑,破坏了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而出现的紧张情绪。挫折源是引起挫折感受的客观条件,一般说来,挫折源的强度越大,引起的挫折感越明显。但是,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揭示,挫折源对个体的心理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完成的。这种中介就是个体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和心身健康状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同一挫折源对不同的个体引起不同的反应。持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个体,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把挫折看做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对挫折的出现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挫折到来,所引起的反应也是平静的,“处变不惊”。相反,一个没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容易产生偏执,要么把一切构想得十分美好,因而对挫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情感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则反应强烈;要么把一切构想得很坏,情绪消沉,使认识能力降低,无端地怀疑、猜测,面对轻度的挫折源甚至根本不构成挫折的事件,也会烦躁不安,抑郁沮丧。心理、生理上发生某些疾患,则更容易产生挫折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