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摘要】:《大唐西域记》是关于唐代高僧玄奘在去往印度求取佛经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的记录,书中详细的记载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是对历史、政治、经济乃至文学等方面研究的一部比较详实的珍贵的史料。本文综合近三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四类,在对不同的学者对《大唐西域记》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研究的方法和有所突破之处,进而对《大唐西域记》一书的研究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本体;风格;文化;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李世民所敕受命编纂而成。其书共有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内容为唐玄奘周游印度、西域途中十九年之间的见闻。在《大唐西域记》成书以后,世人对其研究一直很兴盛,这一套书反应了唐贞观年间关于西域和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古籍材料。当然,其对于唐贞观年间的佛法佛理的记载以及印度的佛理的梳理对于宗教、哲学、语言学等等的学科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近三年围绕《大唐西域记》的研究有不少成果,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从《大唐西域记》一书的本体出发,进行文本的本体研究。

这一类的研究从《大唐西域记》的文本本身出发,着眼于《大唐西域记》文本的语言和文本本身,类似的研究主要有蔡振翔关于《向达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评介》和冈错《<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等。

蔡振翔在《向达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评介》一文主要针对《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一文的四部分进行了简要的评介。在评介中,蔡振翔肯定了《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一文的学术价值并且针对四十年间的学术发展提出了简要的问题。

在冈错《<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一文中,作者主要将《大唐西域记》的藏译文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校对了几个不同的版本。作者在研究中将汉语版本和藏文版本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研究,采用了文献对比和词汇对照的方法,发现了诸多的翻译和版本还有增减的问题,通过研究将重点最后落实在汉藏文化交流这方面,这个工作对汉藏互译以及《大唐西域记》的版本完善是很有意义的。

二、关于《大唐西域记》一书的文学风格的研究。

今年也有人将《大唐西域记》一书的文学风格作为研究对象,此处的代表为魏丹霞的《浅析<大唐西域记>的散文艺术》。作者不从传统的西域政治、民俗、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散文来研究,从散文的角度,作者提出《大唐西域记》一书的特点有:

(1)作为散文,《大唐西域记》突破了骈文的限制。实现了骈文与散文的结合。(2)作为散文,《大唐西域记》在行文中加入了小注的形式。

(3)作为散文,《大唐西域记》的叙述语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4)作为散文,《大唐西域记》有很多文学性的语言描述。

(5)作为散文,《大唐西域记》的用词具有准确性。

作者从散文的角度来评价本书,虽然观点和角度十分的新颖,但是相关的观点未免有所牵强和偏颇。

三、关于西域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在历来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学者们在研究中将文中所记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事件进行研究,从而结合相关的史料进行推测和印证,得出新的研究成果。这方面进几年的文献主要有田峰的《<大唐西域记>中所载西域女国考论》和《于阗文化考释—以<大唐西域记>中的佛国瞿萨旦那为例》以及才吾加甫的《藏文文献所见于阗佛教》等文章。

在这其中,田峰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载西域女国考论》一文中针对西域的女国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针对学术界争议比较多的西域女国问题,从《大唐西域记》文中所记载的“苏伐剌拏瞿呾罗”入手,结合学术界之前已经存在的学术成果,对西域女国的相关资料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研究,而将西域的女国的位置定位在进西藏的中部偏南的位置,属于西羌族的范围。在经济方面处于一种多元化趋势,为一个从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阶段的国家。并且作者从经济、文化、婚配制度、政治制度、宗教以及与外界接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相近的描述和探索。得出了“西域女国在种族上来看属于西羌种。经济生活方面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兼及农业,生产黄金、鍮石、麝香、朱砂、盐等物品。该国属于从母权制国家向父权制国家过渡的母权制社会,单偶婚和多偶婚同时并存。由于受到外来宗教的影响,西域女国的信仰情况较为复杂,原始信仰和苯教信仰存在的同时,不排除其他宗教在该国的发展。在丧葬方式上主要采用二次葬的方式。”的结论。

在田峰的另一篇文章《于阗文化考释—以<大唐西域记>中的佛国瞿萨旦那为例》中,作者对《大唐西域记》中的大篇幅的关于于阗文化的记载做了一定的讨论,文中主要是从《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瞿萨旦那入手,结合一些考古的相

关材料,从于阗的建国传说、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遗迹、关于于阗的三个传说故事三方面对于阗文化做了相关的讨论。在文中,作者从这些侧面对于阗文化进行了详实而有趣的讨论。对我们深入理解于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同样讨论于阗文化,才吾加甫的《藏文文献所见于阗佛教》从汉文和藏文的文献中,梳理相关的关于佛教初传于于阗时期以及其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比,文中所涉及的材料虽然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但是各个故事和记载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印证,在学术上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当然,文中也提到过:“对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我们不能当做信史。但是神话传说也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是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的产物,并非出于人们头脑里的空想。”作者对于研究材料的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关于《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文化、宗教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文化、宗教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近年来关于这类问题的研究的文献主要有郭可悫的《<大唐西域记>与唐代中原、西域的文化互动》,张慧佳的《<大唐西域记>中的异域形象及其镜鉴功用》,石利娟《<大唐西域记>的西域民俗学价值与叙事艺术研究》以及严耀中的《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等文章。

在严耀中的《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一文中,作者主要从《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关于婆罗门教的记载入手,研究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相关差别,结合印度的相关风俗得出了佛教在唐代在印度已经达到了高峰期。

在郭可悫的《<大唐西域记>与唐代中原、西域的文化互动》一文中,作者将《大唐西域记》一书与古代的小说发展联系在一起,切入角度相对新颖。

张慧佳的《<大唐西域记>中的异域形象及其镜鉴功用》一文将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意义上的“形象”的概念引入到文章中。从玄奘西行求法的背景与动机入手,在文中系统的讨论了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关于西域的乌托邦化的异域形象。从而得出“佛教之所以在唐代昌盛,是因为玄奘一公交的价值观为标准,将乌托邦化的异域形象塑造成为一种君民同乐的形象。同时,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将大量的文学故事与佛法结合起来也促进了佛教在唐代的昌盛。”

在石利娟的《<大唐西域记>的西域民俗学价值与叙事艺术研究》中,作者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唐西域记》一书,将本书的民俗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相结合来考虑。从“西域民俗的全面表现”,“注重强度、细节与平衡的叙事艺术”以及“对《西游记》结构叙事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大唐西域记》一书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这就从民俗的角度和文学的角度都对《大唐西域记》一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综合今年来关于《大唐西域记》一书的研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针对不

同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很多有探索性的研究,但是部分的研究只是注重于方法上的创新而忽略了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匹配程度以及其研究的内容与观点是不是科学合理等。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很多的人开始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唐西域记》一书,当然,本书作为一本流传了千百年的书,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文本,但是单纯的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而忽略了其实际的意义,忽略了其历史价值与民俗等方面的价值,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走向死胡同。

参考文献

[1]蔡振翔,向达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评介[J],地图,2009

[2]冈错,《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0

[3]魏丹霞,浅析《大唐西域记》的散文艺术[J],考试周刊,2011

[4]田峰,《大唐西域记》中所载西域女国考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5]严耀中,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

[6]才吾加甫,藏文文献所见于阗佛教[J],西域研究,2011

[7]郭可悫,《大唐西域记》与唐代中原、西域的文化互动[J],中州学刊,2009

[8]张慧佳,《大唐西域记》中的异域形象及其镜鉴功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8]石利娟,《大唐西域记》的西域民俗学价值与叙事艺术研究[J],名作欣赏,2010

[9]田峰,于阗文化考释—以《大唐西域记》中的佛国瞿萨旦那为例[J],伊犁师

范学院学报,2011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7256763.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

大唐西域记读后感 ----读百家讲坛之《大唐西域记》有感 佛光辉照,他的仁慈化作甘露水般洒于大千世界,就像太阳放射光芒一样,给予世界以温暖.向天地人三界传达.所以他被称为天下至尊,光明照耀四方.但是世界是如此之大,所以佛的智慧没有传入中原.及到佛法东传的时候,帝王宽仁的大兴佛法,杰出的人去了遥远的西方.有个慈恩寺三藏法师叫玄奘,他正是这些人的代表。 玄奘出身于高贵的诸侯世家,生来就有佛心,长得结实聪明。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品质,长大后精通古书,名震天下。而他很早就看透了人生的真假,启悟了佛性,因而进入佛门。其实功名富贵,也不过是这世界的罗网,出家为僧,看破红尘才是大智慧。所以脱离了尘缘,说话高雅飘逸。 由于他生活的年代并不稳定,边境也不安宁。尤其是西北边境常受突厥族的骚扰,朝廷严厉限制百姓出境。玄奘曾向朝廷申请出国,到印度研究佛学,在这种情况下未能获得批准。 玄奘并未放弃自己的打算。他一面向和尚学习西域和印度的语言文字,做好出国的准备,一面耐心等待时机。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贞观627年,许多地方自然灾害颗粒无收。灾民纷纷涌进首都长安和不少城镇。为了缓和灾情,唐太宗发布命令允许灾民异地就食,外出逃荒。玄奘知道后,

立即混入逃荒的饥民之中,偷偷溜出长安,后经过很多坎坷,终于他离开了。 玄奘出境部久,危险丛生,而他一人毅然一人策马西行。他凭借着沙漠中的一堆堆人畜的白骨和骆驼马匹的粪便来做为路标,向大漠奔去。当他来到石质戈壁滩,到处是黝黑色的烁石,寸草不生,连鸟也难以飞过。白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有时,狂风卷起,飞沙走石顿时,天昏地暗,人马难行。有时,沙漠上出现海市蜃楼,看上去明明是旌旗飞扬,数百骑战吗奔驰而来,仿佛是追兵跟踪而至,转瞬之间,又化作村和树林,忽隐忽现,千变万化。夜晚的戈壁滩,更是令人恐怖,暽火四处游荡,忽明忽灭,如同游走的幽灵。不过这些对于玄奘来讲,乃是早有准备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缺水。 原来进入莫贺延嘖不久,玄奘失手打翻沉水电皮袋子,致使路上的饮水全部倒光。他本想返回烽火台向边防士兵讨点水,可是他当初立下誓言: “宁可向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玄奘便在无水的情形下冒险闯入莫贺延嘖。 一连四五天,玄奘滴水未沾,跋涉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最后,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夜晚一阵凉风把昏迷的玄奘吹醒,他挣扎而起,继续前进,忽然发现一片草场,还有一眼清泉。绝处逢生的玄奘惊喜万分,人马痛饮一番,好好

工业大数据分析综述:模型与算法

摘要:随着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ERP、CAD/CAM/CAE等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与工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数据被实时采集并存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智能制造奠定基础。因此,工业大数据分析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模型和算法是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技术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介绍了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几种流行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工业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应求解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索了大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业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 模型; 算法; 智能制造 1 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制造2025》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工业大数据在两化融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发展工业大数据列为主要任务之一:“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智能工厂。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产生的大数据。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条形码、二维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论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

论《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 摘要:《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年,作为一部宗教经典、地理著作、历史宝库,它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掘与肯定。《大唐西域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时也有着它重要的贡献,不容忽视。无论是它描写的故事,还是它写作的形式,亦或只是玄奘西游这个事件本身,都在文学史上有它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贡献和意义。《大唐西域记》提供的传奇故事、神话和寓言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它开启了报告文学这种文学形式的先河,同时,它还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有着不可抹灭的联系。这一切都注定着《大唐西域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取材报告文学西游记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年,作为一部宗教经典、地理著作、历史宝库,它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掘与肯定。古今中外,对其的研究不胜枚数。研究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厌其烦的对它进行分析、阐释、评价。作为宗教经典,它既详细的描绘了佛教的起源、传播,同时也给出了细致的其他宗教力量的分布。季羡林先生在《关于大唐西域记》一文中即认为:“关于印度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关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关于宗教力量的对比,关于佛教的几次结集,关于大小乘力量的对比,关于小乘部派的分布情况等等。离开了《大唐西域记》,这些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答的”。作为地理著作,它所描写地区的广泛,地理风貌记载的精准,都是同时代作品所难以匹及的。王世平在《大唐西域记价值再认识》中即说到:“《大唐西域记》所描写的地区,从我国新疆西抵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北面包括今中亚细亚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东到今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而这些地区古代地理的记载非常少,因而《大唐西域记》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作为历史宝库,它不仅是研究印度历史的必不可缺之书,同时,也为西藏、新疆以及“丝绸之路”等地文化提供了基本的史籍与补充。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即说过:“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印度历史对玄奘欠下的债是决不会估价太高的”的话。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唐西域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时也有着它重要的贡献,不容忽视。无论是它描写的故事,还是它写作的形式,亦或只是玄奘西游这个事件本身,都在文学史上有它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贡献和意义。 1、故事:小说取材中心 《大唐西域记》共计十二卷,详细记载了玄奘西游所经历的一百多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地理、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其中亦包括大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说、寓言、神话故事等。这些故事大多怪诞荒异,新鲜有趣,充满异域风情。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本事”是经常被研究者们考究的东西,特别是传统小说,几乎大部分的题材都是在“本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成,甚至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小说中都会有着呈现。而《大唐西域记》中丰富而有传奇色彩的异域传说,自然也成为了大多数小说创作者的取材中心。 如《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卷三有“佛牙伽蓝及传说”的故事: 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斋日,时放光明。昔讫利多种之灭佛法也,僧徒解散,各随利居。有一沙门,游诸印度,观礼圣迹,伸其至诚。后闻本国平定,即事归途。遇诸群象横行草泽,奔驰震吼。沙门已见,升树以避。是时群象相趋奔赴,竞吸池水,浸渍树根,互共排掘,树遂蹎仆。既得沙门,负载而行,至大林中,有病象疮痛而卧,引此僧手,至所苦处,乃枯竹所刺也。沙门于是拔竹傅药,裂其裳,裹其足。别有大象,持金函授与病象,象既得已,转

人文社科大数据研究现状综述

人文社科大数据研究现状综述 前言 数据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长。步入现代社会以来,伴随信息载体、种类和数量的增多,数据种类越来越丰富,数字、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也都是数据。通过数据来研究规律、发现规律,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不仅人类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不少进步都和数据采集分析直接相关,而且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始终离不开数据。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社会全面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总量的变化还导致了信息形态的变化——量变引起了质变。大数据正产生于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 大数据就是囊括了包括各方面信息的一个庞大的数据总和,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并实现预测某一事物发展的趋向。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低的。大数据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最大的挑战在于哪些领域能更好地使用数据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如何。人文社科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大数据逐渐成为其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农业、医疗、金融、社会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工业革命以后,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1970 年以后,信息量大约每三年就翻一番。到如今,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力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人文社科领域重在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随着现实社会中数据量的剧增,比如社会化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网站等,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放的群体通信和群体互动已经成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领域原有的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在过去,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常常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法采集数据。然而,再好、再合理的抽样方法,反映的总是对局部和部分人群、阶层的研究结果,随机偶然性较大,准确性欠佳。如今,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各个平台或网站的并联进行进一步分析,开展思想动态研究、行为方式分析、生活方式探索,发展趋势预测,乃至可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问卷调查而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的这些相关技术挖掘社会化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揭示社会现象并为社会问题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人文社科领域传统方法无法有效处理的问题。随着大数据研究的发展,大数据在人文社科领域已经有了很多较为典型的应用,特别是在农业、医疗、金融、社会管理等行业。 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是国家和全球的新型战略资源。作为思维的革命性创新,大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时,要求我们善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这为信息化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式变革与理论创新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大数据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快速信息化的最重要表征之一。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大数据及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 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 量的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 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 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 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 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 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 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 过河的试错阶段。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 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 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

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 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文中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典型的4“V”特征以及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归纳总结了大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如MapReduce、GFS、Hadoop以及NoSQL等,介绍了基本的情况。最后,本文对大数据时代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

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云计算、物联网等主题时,一个崭新的概念——大数据横空出世。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对国家治理模式、企业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可创造出超万亿美元的价值,将是未来IT 领域最大的市场机遇之一,其作用堪称又一次工业革命[1]。 我们身处数据的海洋,几乎所有事物都与数据有关,环境、金融、医疗……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数据,打电话、发短信、进地铁站安检、进办公楼刷卡、在QQ 上聊天、上淘宝网购物……大量数据实时地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发展。数据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引起了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提及大数据很多人也只能从数据量上去感知大数据的规模,如:百度每天大约要处理几十PB 的数据;Facebook 每天生成300 TB以上的日志数据;据著名咨询公司IDC 的统计,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 ZB(1021) ,但仅仅是数据量并不能区分大数据与传统的海量数据的区别。在2008年《Science》杂志出版的专刊中,大数据被定义为“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数据集的规模是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目前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去获取、管理、处理的数据”[2]。 大数据不是一种新技术,也不是一种新产品,而是一种新现象,是近来研究的一个技术热点。大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即4个“V”: (1) 数据体量(V olumes) 巨大。大型数据集,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 数据类别(Variety) 繁多。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3) 价值(Value) 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一两秒钟。 (4) 处理速度(Velocity) 快。包含大量在线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精选】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信息. 2)来自计算机: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以文件、数据库、多媒体等形式存在,也包括审计、日志等自动生成的信息. 3)来自物理世界:各类数字设备、科学实验与观察所采集的数据.如摄像头所不断产生的数字信号,医疗物联网不断产生的人的各项特征值,气象业 务系统采集设备所收集的海量数据等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现有数据处理技术大多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从数据库到大数据,看似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两者存在一些本质上区别。传统数据库时

大唐西域记中的古印度

《大唐西域记》中的古印度 “无论怎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这是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对玄奘的评价。印度历史的缺失,让由玄奘撰写其弟子辩机编次的《大唐西域记》对研究古印度提供了一定的史学资料。 在《大唐西域记》的第二卷中,由总述起始,分别从印度的名称、疆域、数量、岁时、宫室、衣饰、馔食、文字、教育、佛教、族姓、兵术、刑法、礼敬、病死、赋税、物产等各个方面做了描述,比较全面的勾勒了一幅古印度的图画。 印度除天竺之外,还被称为身毒、咸豆等名,大都源自梵文Sindhu之音译,原义为“河流”,后来则专指印度河,此后则进而指称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如今按照正确发音,应该称作“印度”。而对于古印度人来说,都根据各自的居地而称呼其国,尽管各地习俗相异,但都采用一个总名,表述他们赞美的事物,名为印度。“印度”一词,在唐代语义为“月亮”。而月亮在印度语中有许多名称,这只是其一。意谓众生生死轮回,永无休止。仿佛昏黑长夜漫无尽头,永远没有黎明之时,又如太阳既已落山,夜晚随即继之,虽有星光闪耀,但是如何及得上明月之光。。(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由此可见,印度的从国名就彰显着宗教生死轮回无休无止的气息。而印度的种姓、家族分为许多集团,其中婆罗门最为高贵,人们根据这一美称,相互传颂沿袭成俗,尽管地理方位各异,总的称为婆罗门国。而印度的婆罗门教也是因此诞生。 古印度的疆域从《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来看,大致与当今印度相同。而数量之称则与现在相差很大,古印度的数量梵文写作Yojana,汉字音译瑜缮那,又做逾缮那、由延、由旬于旬等,原义为一头牛套上车后一口气可拉的距离。关于其确切长度,说法不一。(《注维摩经》卷六:“肇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也。”)除瑜缮那外,古印度还有拘卢舍(梵文Krosa)、弓(梵文Dhanus)、肘(梵文Hasta)等数 量之称。 古印度的岁时以肉眼所见的星宿为标准:区分天空的分野,其中有二十宿、十二宫、七曜之别。印度用星宿名标志月名。(随其星建,以标月名。)中文中的“刹那”便是梵文Ksana 的音译,意译作一念、须臾,是为佛教用以表示时间的极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何能名为一刹那量?众缘和合去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一百二十刹那合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合一腊缚,三十腊缚合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合一时,六时合一昼夜(白昼三时,夜间三时),此乃古印度佛教的时间划分。而世俗者则将一昼夜分为八时(白昼四时,夜间四时,每时各有四分)。而一个月份分为黑分、白分。因为有些月份天数差异,黑分包括十四天或十五天,六个月合成一行。每三月一个季节,且一季中的每月各有别名。 古印度的居民住宅地区,则有方形城墙,高峻厚实;大街小巷,曲折盘绕。市肆遍布路口,店楼林立道旁。屠户、渔夫、倡伎、乐人、行刑者、清道夫,他们的居住则有特殊标识,被驱逐在城郭之外。而因地势、气候原因,住宅和城垣建筑的城墙大多用砖砌成,房屋墙壁,或用竹木编成。有的甚为高大,形制同于中国。而屋顶使用茅草铺设,然后盖上砖头、木板,墙壁则用石灰涂饰,地面却以牛粪涂布,以为这样便是洁净,并在地面撒上鲜花,这是异于中国之俗。 细究印度文字,则为梵天所创,最初制定规则,共有四十七个字母。字母合成词汇,表达事物名称,随事而异,辗转运用。流布演变,分支生派,词语内容,日益广泛,随着地区、居民不同,文字则也稍有变异,但大体说来,均为脱离本源。中印度的语言特别详备正确,其声调和谐文雅,同于天神之音,吐字清晰洪亮,成为众人典范。相邻地区及其其他各国则对谬误习以为常,竟然作为正确解释,竞相仿效不正之俗,并不遵守淳朴之风。

《大唐西域记》读书笔记1000字

《大唐西域记》读书笔记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大唐西域记》读书笔记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神奇的旅行——《大唐西域记》读书笔记1000字 眼看交这个月读书笔记的日期临近,作业一直拖着,迟迟没有下笔。原因是我发现这本书博大精深、洋洋大观,甚至可以当作一门学问来毕生钻研。就像研究的《红楼梦》的红学专家们,围绕着这一本经典,可以发表各种论文,举办各种研讨会,在新媒体上,给庞大的粉丝群,一集一集地细细剖析。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写的,就是《西游记》原型,孙悟空的师傅唐僧的作品。书中前言说,“玄奘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中国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这当然是载入正史的评价,作为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唐三藏相貌端正英俊(跑题一下,电视剧中演唐僧的演员娶了据说是中国最有钱的妇人);因长期吃素,据说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总是被妖怪们(以白骨精为代表)惦记;他也被女儿国的国王相中,以各种诱惑要留他下来做女婿;为了突出孙行者的威猛英勇,还经常用他的盲目轻信甚至迂腐来衬托,屡次三番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还念紧箍咒。当然,最值得嘉赏的一点,是他的慈悲心肠,把几个徒儿从原来犯错而陷入的困境里搭救出来,并且意志极其坚定地去西天取经,终成正果。

闲话说完,来讲《大唐西域记》是如何震撼的一本书。玄奘西天取经回来以后,主要的工作是翻译佛教经典,主持译经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如《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等等。同时,“在唐太宗的勉励敦促下,玄奘又将西行求法之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为我们留下了这部在佛教史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均富极高价值之巨著。” 举个例子,在“卷第二三国”中,作者详细叙述了印度区域内的各国,“玄奘首先对印度进行了总述,包括释名、疆域、数量、岁历、邑居、衣食、文教、佛教、族姓、兵术、刑法、敬仪、病死、赋税、物产诸多方面。”接着,后面各卷又分区域一一描绘各个国家的状况。如“卷第三八国”叙述了同属于北印度的八个国家的地理、民俗和佛教圣迹等;卷四、卷五,一直到卷十二。可以说是对印度做了全方位的扫描和呈现,是一本了解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选的董志翘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汉语史研究所所长)译注的版本,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已经很深入浅出了,但还是觉得有大量的古文字绕不过去,还有海量的知识背景并不具备,如印度的各处的地名、佛教的专业语汇等,啃下来十分不易。 书中的不少故事细细读来,觉得十分新奇甚至魔幻。譬如其中一则,说一位公主,被仇敌丢到荒郊野外,后来和狮子生下了两个儿子,而这两个威猛的儿子,后来分别又繁衍出了两个野性十足、长相奇特

大数据研究现状

选题理由: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都是我们可以触及到的东西,而大数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在媒体总在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那大数据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受关注,为何它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借这个机会我也想深入地了解了一下,并在此与大家分享有关大数据的知识。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需要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 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并将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 当今世界经济中,企业为了发现新的盈利长机会,更加依赖来自消费者的喜好和见解。在发现和挖掘这些喜好和见解的过程中,产生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集成共享,交叉复用,成为有价值的经济信息资源,形成一种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大数据有多大how big is big data 大,即海量,巨型。 领域内的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TB(太字节,百万兆)或PB级是目前大数据的基准。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无法为大数据定义一个具体的数量级,因为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今天的“大”可能是明天的“正常”数量。也就是说大数据是附着在人力和技术基础设施无法跟上公司的数据需求步伐的情况下的主观标签。 各大公司的数据情况 Google 公司通过大规模集群和MapReduce软件,每个月处理的数据量超过400PB。 百度的数据量:数百PB,每天大约要处理几十PB数据,大多要实时处理,如微博、团购、秒杀。 Facebook:注册用户超过8.5亿,每月上传10亿照片,每天生成300TB日志数据 淘宝网:有3.7亿会员,在线商品8.8亿,每天交易数千万,产生约20TB数据。 Yahoo!的数据量:Hadoop云计算平台有34个集群,超过3万台机器,总存储容量超过100PB。 工业革命以后,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1970年以后,信息量大约每三年就翻一番;如今,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1ZB=1021Byte)其中75%来自于个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认为,到下一个十年(2020年),全球所有IT部门拥有服务器的总量将会比现在多出10倍,所管理的数据将会比现在多出50倍。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预计将暴增44倍,达到35ZB 数据如此膨胀,大数据的处理及应用成为企业经营及价值创造上非常重要的课题。 大数据特点:3V Volume:数据量大:目前一般认为PB级以上数据看成是大数据;

大数据文献综述英文版

大数据文献综述英文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The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Big Data Tang Xia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electronic engineeringandautomation, Guilin) Abstract: "Big Data"is the most popular IT word after the "Internet of things"and "Cloud computing". From the sourc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tendency of big data, we can understand every aspect of it. Big dat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every country has their own way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y. Key words: big data; IT; technology 1 The source of big data Despite the famous futurist Toffler propose the conception of “Big Data” in 1980,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the primary stage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and use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Big Data” is not get enough attention by the people in that age[1]. 2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Until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force the IBM (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of IT industry) proposing conception of “Smart Cit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 so that information data has been in a massive growth meanwhile the need for the technology is very urgent. Under this condition, some American data processing companies have focused on developing large-scale concurrent processing system, then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become available sooner and Hadoop mass data concurrent processing system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Since 2010, IT giants have proposed their products in big data area. Big companies such as EMC、HP、IBM、Microsoft all purchase other manufacturer relating to big data in order to achieve technical integration[1]. Based on this, we can learn how important the big data strategy is.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hanks to some big IT companies such as Google、Amazon、China mobile、Alibaba and so on, because they need a optimization way to store and analysis data. Besides, there are also demands of health systems、geographic space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media[2]. 3 The status quo of big data Nowadays America is in the lea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market application. USA federal government announced a “Big Dat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in March,2012, which involved six federal government departmen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Energy, Department of Defense, 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 and

大数据研究综述

大数据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

大数据研究综述 摘要:从大数据基本理论,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处理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研究三个角度说明当前研究热点,重点比较当前大数据处理工具的优缺点,并深入归纳总结了基于数据存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综述,数据处理,数据挖掘 引言 现代社会提到大数据大家都知道这是近几年才形成的对于数据相关的新名词,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在20 世纪 80年代我国已经有一些专家学者谈到了海量数据的加工和管理,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限制大数据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它蕴藏的巨大信息资源也暂时隐藏了起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微博和博客为代表的新型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及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型移动设备的出现,计算机应用产生的数据量呈现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2012年末出版的《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书的引言中说,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 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成功竞选及连任的背后都有大数据挖掘的支撑,美国政府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并将对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对未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1]。如今,大数据已成为一项业务上优先考虑的工作任务,因为它能够对全球整合经济时代的商务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如此广泛,与大数据相关的很多问题都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大数据最基本的问题-大数据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需要被处理才能显现其潜在的价值,那么如何更好地处理大数据这种基础性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大数据核心价值的体现。为此,本文从大数据若干个版本的概念出发,调查分析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大数据处理工具和技术,最后预测了大数据未来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研究综述 【摘要】:《大唐西域记》是关于唐代高僧玄奘在去往印度求取佛经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的记录,书中详细的记载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是对历史、政治、经济乃至文学等方面研究的一部比较详实的珍贵的史料。本文综合近三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四类,在对不同的学者对《大唐西域记》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研究的方法和有所突破之处,进而对《大唐西域记》一书的研究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本体;风格;文化;研究综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李世民所敕受命编纂而成。其书共有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内容为唐玄奘周游印度、西域途中十九年之间的见闻。在《大唐西域记》成书以后,世人对其研究一直很兴盛,这一套书反应了唐贞观年间关于西域和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古籍材料。当然,其对于唐贞观年间的佛法佛理的记载以及印度的佛理的梳理对于宗教、哲学、语言学等等的学科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近三年围绕《大唐西域记》的研究有不少成果,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从《大唐西域记》一书的本体出发,进行文本的本体研究。 这一类的研究从《大唐西域记》的文本本身出发,着眼于《大唐西域记》文本的语言和文本本身,类似的研究主要有蔡振翔关于《向达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评介》和冈错《<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等。 蔡振翔在《向达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评介》一文主要针对《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一文的四部分进行了简要的评介。在评介中,蔡振翔肯定了《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一文的学术价值并且针对四十年间的学术发展提出了简要的问题。 在冈错《<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一文中,作者主要将《大唐西域记》的藏译文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校对了几个不同的版本。作者在研究中将汉语版本和藏文版本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研究,采用了文献对比和词汇对照的方法,发现了诸多的翻译和版本还有增减的问题,通过研究将重点最后落实在汉藏文化交流这方面,这个工作对汉藏互译以及《大唐西域记》的版本完善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