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摘要:云南农业大学立足地方农科院校办学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切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方农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树立了成功的范例,对农科院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农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04-02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创新创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家振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呈多样性。云南农业大学作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地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职责。自办学以来,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云南实际,坚持特色办学,培养了十余万名高层次优秀人才。进入本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不仅加大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更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农业大学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体系,初步构建了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多层次全面推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要培养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宽三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站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形成教务、科研、就业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1. 统一认识,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两段式333”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过程分为基础和专业“两个阶段”“三种规格”(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双学位)、“三个平台”(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与个性化教育平台)、“三个层面”(公共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突出“四重一通”,即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创业、重个性化培养,力求“通专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推行个性化教育。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设置创新创业活动。

(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设置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切入点,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个性发展;加强课程整合与重组,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强调学习与研究并进,学习、实践与研究有机结合。在“三个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平台结构、模块结构及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类必修及选修课程。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教育平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基本要求+个性化培养”为基本框架,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科学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运行体系,规范、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时段。

2. 突出农科特点,开展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人才要具备能力全面、个性发展的特点。针对这一要求和培养方式多样的特点,学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为核心,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方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方案设计时结合农科院校学科专业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内容的针对性。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的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重点资助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的项目。以“创新意识,团队合作,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宗旨,举办具有农科专业特色的竞赛活动,如“插花艺术大赛”“茶艺大赛”“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等。在传统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农耕文化展等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如举办“手的天赋”作品展,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模型等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实践活动以“3+3”联合行动和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产一线,学以致用。学校还开展了“特有民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把特有民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和参与,形成了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3. 健全保障措施,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

(1)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模式。为了使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顺利开展、有效运行,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目标与任务,各职能部门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分工协作,各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各专业突出特点加强实践和创新,构建了“两个互动、三项机制、五个保障、六种能力”管理运行模式。

(2)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了指导和规范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的具体管理工作,学校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管理办法》《学生自主创业资助奖励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办法》《奖励学分规定》《课外修读学分管理办法》《挑战杯获奖作品奖励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与监督。(3)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投入资金开展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中一部分专项经费用于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基金”“大学生创新实验基金”“自主创业资助基金”等专项基金。各学院设立院级专项基金,扩大学生参与面。

(4)加强平台建设,提供条件保障。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对现代农业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校内基地建设;通过校企、校地、校际联合等方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百多个,承担各专业的毕业实习、教学实习等任务。整合实验室,实行中心化管理,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有效搭建了集“思想引领、专业指导、资金帮扶、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自主创业服务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历练成长。建立“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成立以“搭建平台、服务同学、传播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为理念的kab创业俱乐部以及就业互助协会、创业联盟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

二、意识加强,能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多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个性化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逐步转变,创新创业意识得以激发,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开拓,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1. 创新创业意识得以激发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系列讲座、论坛和就业招聘会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课堂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融入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和分享、商业游戏、创业人物访谈以及小组任务、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为主,体现出更多的参与特点。举办系列讲座,邀请

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成功创业的校友到校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每年邀请各用人单位在校内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与用人单位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逐步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同时也从思想上刺激低年级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将思想上的认同转化为朝着目标努力的自觉行为。学生参加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之后,有效激发了对创新创业实践的欲望,增强了创新创业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打破传统观念的思维模式束缚,关注并思考创新创业问题,逐步将被动的就业观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

2. 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开拓

创新创业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学校通过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竞赛、学生社团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奉献三农”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群众的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创新创业精神的进一步开拓。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参与人数、获奖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可以归结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学校通过拓展创新创业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明显提高。2012年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云南农业大学立足地方农业院校的办学特点,从培养方案切入,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激励措施,逐步构建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重点,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实践运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云南农业大学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成功的范例,对构建符合当前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案例1

案例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 一、项目摘要 你是不是不想每天都在食堂吃那些天天都一种口味的菜? 你是不是又不想到外面餐馆去吃那些美味却不太安全的饭菜? 你是不是想体验和同学一起下厨的神秘感觉? 大学生厨房就非常对你的口味,把你从烦闷徘徊中解脱。 同学们只要买来自己喜欢的菜肴,这里有完备的厨房设施和就餐设备,所有像家里一样的厨房设备和餐厅设备都一应俱全,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结构单一的,集中出租房灶台的店。它的结构鲜明,一个厨房四台灶,加一个餐厅,构成一个单元,一个店可由或多或少地几个单元组成,每个灶台在某个就餐时间可轮流由几组顾客使用。大学生厨房的成本比较少,每单元仅2000-2500元/年大概可在一学期内收回成本,下半年的收益可用来扩展设备设施。 因为本项目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饮食和娱乐问题所设计的,而且调查到很多同学,他们都很期待大学生厨房的开业,很愿意去尝试一下,并且说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请朋友或和室友一起下厨。所以它的吸引力是无限大的。每年一届的新生又为大学生厨房增添新的顾客源,所以它将是经久不衰的。 它的规模可大可小,而且前景可观,成本低。可能随时没模仿,所以要严格管理各项工作,提升它的品味,不断地从原有基础上创新,从学生中不断反思和改革,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它的管理模式很简单,分内外部管理。外部管理主要是宣传,和大中规模订租的合理安排;内部管理主要是为大学生厨房营造自由、洁净的气氛。 快来大学生厨房,和朋友一起享受下厨的快乐吧! 二、公司简介 1、性质:大学生厨房是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出租厨房的一种服务性项目。 2、设备设施:大学生厨房以单元制形式存在,一个单元有一个厨房和一个餐厅。一个厨房中有四个灶台,四套炊具和燃气灶,和一个砧板台,多套切菜工具,和一个橱柜,里面碗具、油盐等调料一应俱全,配备自来水龙头和多只篮、桶等洗菜工具,和几个油烟机;餐厅里有大小桌子五、六张,电风扇,饮水机,电冰箱,消毒柜,电饭煲,时时提供热饭。 3、项目服务内容:大学生们只要提着自己喜欢的菜来到大学生厨房来,根据时间或者规模交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到指定的灶台上去烹饪了,一个厨房四个灶台、可以同时烹饪。在一个中餐或晚餐时间内,一个灶台又可连续地让几组同学烹饪。这样一个单元的厨房:中餐时间(11:00-2:00)之间大概可以烹饪28(4个灶台*7组/灶台)组同学。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吃完再走,也可以带出去吃,一切自便。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以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为主导,丰富创新创业基础理论 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占据了整个课程课时量的大部分,是有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的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学校最好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人士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中。针对创新创业教材的选定,务必坚持理论加实践的标准,教材内容不能仅限于创新创业理论,必须有以创新创业实际案例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创业课程目前虽然在所有高校都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部分高校依然未充分重视,比如在授课时间上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为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 1.高标准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为真正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也使更多学生增强了创新创业意识。然而,纵观高校中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部分学校只是形式上的應付,没有真正用心实施,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条件,各高校务必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系统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进行的,加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战略以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不知不觉中关注创新创业。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载体和平台,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比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校园文化节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创新的魅力和创业的收获。 三、多方面融合,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模式 1.在专业课程中灌输创新创业理论 基于创新创业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可以界定专业课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而创新创业课程是专业课的有效补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系统思考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和意义,使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实现有机融合。在日常授课中,专业课教师务必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的讲授中,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4T11:16:02.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郭栋梁[导读] 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和引领。而作为应用型地方性高校应结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布署,在推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创业型人才。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当前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教育活动;而创业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简单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相通,创业是在创新上建立新组织,是创业的载体和实现形式,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与创业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的功能效用是相同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创业教育使创新教育融入了创新素质的要求。 “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的行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并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把知识、科技创新的成果物化为一种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一种新工作岗位,乃至创建出一种新企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人才”是指:指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并有较强意愿和实践能力突破市场或者组织边界,进行成功创业和商业化经营,甚至是进行颠覆性创造,创新商务模式,重塑商业生态和产业环境的各种人才。因此,创新创业人才除具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兼有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该类人才层次包括基础性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高校学子应成为此类人群中的基础性人才。 2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各科课程的教育都处于封闭状态,加上很多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导致高校的教育失去特色和优势。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千篇一律,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类型大同小异,无法满足企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2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安排了大量的理论教学,比如,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都是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为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直到大四才开设一些实践课和实习活动。这样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导致学无所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符。 2.3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 美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实行企业、政府和高校合作模式,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机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并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创业教育属于社会性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但需要利用课本知识实现,同时还需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安排以及实践等多方面加以优化。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没有达到美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企业的切实需求,制约了创业型企业人才的培养。 2.4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具有较强的隐性力量,对创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创业氛围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尚未形成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本应充满创业激情,但是如果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那么将会使他们安于现状,创业激情逐渐被磨灭。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校园文化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和合作精神,这将会给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3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措施 3.1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引荐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专业的创业教育水平。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隔离安排课程。比如,在大一阶段,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设相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在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大三和大四阶段,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可设置创业基地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创业教育校园氛围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掀起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钻研的热潮;组织开展相应的创业专业活动,比如“挑战杯”等,实施高规格的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将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当中,可利用宣传栏、报纸或者论坛等载体进行各类文化的宣传,使校园形成强烈的创业氛围,创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积极探讨的话题;构建“包容兼蓄、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尊重当代学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强项,使其具备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将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3以学生为本的校内实践平台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张卫民,蒋宏达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 张卫民蒋宏达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通过谋划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推进双创课程开发实施,系统开展双创教育研训, 建设双创基地拓展孵化,组织比赛提升双创水平,服务社会开展双创实战等措施,结合专业, 关注生活,联系生产,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 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2017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将“培 植双创意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列入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市职业 教育紧密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实施“两创”文化进校园工程,在探索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 育新机制,营造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职教内涵发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 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谋划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素养培育一个目标,兼顾普及和提升两个层面,遵循结合专业、关注生活、 联系生产的三项原则,渗透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知识、技能的四项教育内容,探索“学、做、结、研、创”五条途径,提供“师资、课程、基地、合作、活动、资源”六大保障,系统 推进构建了具有我市特色的“123456”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在2013年全省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作了交流,并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作专题展示。 二、推进双创课程开发实施 将“创新教育教程”和“创业教育教程”列入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 教育,同时组织教师根据区域校本实际,开发了“一技行天下:衢州市优秀中职毕业生的多彩 人生”、“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经典案例选编”、“电子商务创业实战教程”、“互联网+特产营销”、“我要当老板”等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拓展选修。由于特色鲜明,实效性强,课程用 书还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浙江省中职课改省级示范校本选修教材和浙江 省电子商务创业大赛指定教材。 三、系统开展双创教育研训 成立全市创新创业教研大组,每年组织创新教育研训活动开展问题研究,提升双创教育质 量内涵。“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市重点课题一等奖,“实践创业教育:提升中职聋生的就业力”获市一等奖,“中职电子商务创业实战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获全国电 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建设双创基地拓展孵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感悟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自己的产品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淘汰,那么在这个社会创业更是艰难,无论什么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巨大,而且科技发达的现在,更难于生存。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大学生必需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呢?创业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这些都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摸着石头过河,鼓励人们大胆试、大胆闯。这曾经有功,甚至功不可没。但时过境迁,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不应该再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开放度已经充分高、市场规则也基本建立、信息传播也非常便捷,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现在不是市场到处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再是石头缝里都能捡到金元宝的时代。创业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大学生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作者:周凌宇余文华舒铁时间:2016-01-27 浏览:218 话题:教育学习知识经济社会实践商业计划书课程 [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 [作者简介]周凌宇(1961- ),男,浙江海宁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造教育及创新研究。(江苏南京2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kt093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80-02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 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 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GAO Shuai,HONG Mei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Changchun University , Changchun,Jilin 130012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actice ,and explores how to build a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at can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uture ,achieve school-enterprise win-win situ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迅速增加,于是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也成为大学生们不得不尽早考虑的问题。创业作为另一种就业方式会不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考虑呢?三年前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引起了各界关注。而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学生创业潮却遭遇“寒流”,很多学生公司纷纷倒闭。有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创业还刚刚迈出幼嫩的脚步。对于大学生创业,各方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篇一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年4月,XX学院开展了“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的活动。 在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四人开始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最佳密度理论与站点规划法的相关问题研究。 9月,我们的研究课题《XXX》申报“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月获批。 通过参加这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我获益颇多。 从确定项目立意点,到撰写项目申请书;从立项审查的波折,到确定研究案与寻找创新点;从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到项目的具体研究,一路走来,我开始了解了之前离我们遥远的科研工作,我从中学到了谨的科研态度、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敢于创新的实践勇气。 历经了近两年时间的查阅资料,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和刻苦钻研,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对我学习生活很有用的东西。 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项目初期,由于知识面的欠缺,我们进度较慢。 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及时调整案,花一段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项目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再对研究案做出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勤于思考,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每个课题研究的都是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案,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规律,然后确定要创新的向,不断地努力,独立思考。 在创新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向和目标,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设,再一步步通过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 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一步实现的。 该项目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都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比如早期的文献查阅、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及其分析、模型构建。 整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做科研必须具有一丝不苟的谨态度,要本着对科研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自己的研究。 项目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摩擦,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以项目为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团队中我们能聚集起每个人的能量,将其团队作用发挥到最大。 这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给我带来了很多,有能力上的提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切实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系列文件:《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校办字…2015?14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校就字…2015?1号)、《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校教字…2016?17号、《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活动周”及配套改革的通知》校教字…2016?14号、《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2016?7号。 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与协调 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上级文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要求,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研发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师资,各二级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1.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处长为秘书长,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研究生部、科研处、财

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创新创业教学部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部,教学部设在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管理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的研发、教学计划的编制、校内师资的培训和统一调配,校外师资推荐,就业创业指导,为全校学生及孵化项目、创业者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的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须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招生就业处的领导。 3.专项小组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各二级教学单位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各单位出1名班子成员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从学科专业角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及相应学分记录与认定,业务上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管理与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修订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1)结合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所属的行业,在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8-01-24T16:54:3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李帅方华[导读]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 李帅方华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求建立也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提倡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关键词:交叉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引言:交叉学科是指有两门或多门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渗透,或者在其母体学科边缘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群。国务院曾于2015年就提出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说明了高校要想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就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专业,要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这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相互紧密联系起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非常孤立,并没有与其他课程很好地相互结合起来,虽然有的也积极结合但是却不够深入。很多高校由专业任课教师对所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知识讲解,但是这些专任教师却没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所教授的内容与实践教育环节严重脱节。基于此,使得基于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就在解决该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比较困难 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难以转化。例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获取创业资金而陷入了非法的校园借贷而导致自身债务缠身,给自己和家庭都带来了许多麻烦;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无人提供相应的设备等实际问题。只有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此外政府也应号召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家,给予高校创新大赛中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以达到资金上的支持。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放眼全世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一般就会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分专业创业课程以及创业实践课程几大部分组成。这个模式对我国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创业基础、创业融资以及产品发布等创业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设立创业工作室并开设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还可以安排学生到新创的企业中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业体验。设立创业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为学生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也可以让学生们向这些比较成功的人士介绍自己的想法,从而让他们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将创新想法转换成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公选课进行开.设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形成由校外专家以及校内教师进行搭建的创业训练导师团,创业专业课以及创业基础理论课的讲授可以由校内专业老师完成;而由校外创业指导专家和创业培训讲师以及优秀的企业家,进行对创业实践课程的讲授,这样做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双导师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就业形势等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此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积极参与指导。 (二)建立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可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努力构建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机制,以此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推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与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运营过程互相结合,从而构建出与未来职业标准相符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在开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时,任课教师就可以鼓励同学们开设各类淘宝店铺,利用行业协会或企业为同学们提供一定的货源。 (三)大力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科技园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是高校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机构,高校科技园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向创业实践转化。可以将科技园大力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医学、现代生物科技、现代电子商务以及现代农业种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基地。在这个基地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通过科研项目将医学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农业种植等成果转化形式,从而形成特有的科研人员联合创新、大学生联合创业等的创业模式,积极鼓励具有较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四)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立体平台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加大力度保障高校创意创业的资金需求。此外,还可以整合政府财政预算与社会资金进行募集,从而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内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指导,同时为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了现阶段鼓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我国如今正处于互联网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只有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才能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不仅给传统商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为掌握丰富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会。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有必要实时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发掘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技能,为广大电商能够顺利融入到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报告 真快啊,一转眼,又到暑假了,可我还能有几个这样的假期呢?即将步入大四的我,除了自己的热情,也为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而努力。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就业一直是社会热点之一,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以大学生创业就业为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机遇。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而且当前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同时,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而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有着不小影响。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目前,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上,对此国家政策也作出了积极地调整,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人数也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但仍不能够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许多大学生放下身段、转变就业观念,视线从“白领”转移到“蓝领”,重新回到校园,参加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并且金融危机是危机的同时,也是机遇的暗示。但仅有创业打算不等于能实现创业,只有为创业的毕业生营造好的创业培训和创业环境、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创业。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也是没有错,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充分的发挥出聪明才智,就更接近成功。 但创业就业的前提是你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此凸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在其中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惰性。心理学家声称:人都有惰性,希望舒适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更多而忽略付出。在社会实践中不同于在大学生活中的放松,更多的有纪律、原则、职业道德、生活习惯等等的体现。在社会实践中,会接触到很多你以往鲜少接触的,甚至会让你认识到你人格中黑暗面。当然,这黑暗面不是指暴力等等,而是你的耐心挑战,品格挑战等等,你在大学生活中没有被发现的。在大学生活中,你多数是被发现,而人的眼光总是带有主观色彩,不易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在社会实践中,你的搭档也许是你陌生的,甚至只有你一个人,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来思考和发现真实的自己,考虑未来的路,知道怎样改善自己。换言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214751735.html,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作者:熊鸣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9期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由于各高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能完成的有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以及如何建设创新相关的教师队伍等内容。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33-02 一、引言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被上升到全面建设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如何引导各高校构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政府和高校实现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必须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作为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展现教学成果的中心枢纽,其是否有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兴起以来,已逐步形成稳定鲜明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据统计,美国接近40%的学校已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各大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透过繁华外表究其本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依旧存在若干问题。 二、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在大学教育中是一个较为全新的概念,各大高校的课程和做法都各不相同,大部分高校都在结合各自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都与专业相关,是原来教学计划的延续,只不过将一些课时进行了调整。原来通识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居多,学生大部分是为了凑学分而随意选择课程。但是有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则不然,他们会有目的地去选择对自己创新创业有利的课程。 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文本可以看出,创新创业需要有相应的商业计划书,而商业计划书所涉及的内容中一部分是有关于产品的各种说明,另外很大一部分是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