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系部:理学系

班级: T803-2

实践人:段天雄

实践时间: 2011年7月4日-2011年7月17日实践地点:十堰市电视台

十堰市电视台实践报告

按照实践教学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尽快让学生融入社会实践中去,为了加强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特进行专业实习实践。此次专业实习,我被分配到十堰市电视台进行实践,期间我在技术保障部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实践,实践中主要由技术保障部门的张主任对我们进行指导学习,我们配合他完成一些简单的检修工作,我们主要是学习、认知实践检修等,期间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实践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及感受总结报告。

一、实践环境——十堰电视台

十堰市广播电视台于十堰市人民北路繁华地段,2002年6月,原十堰市广播电视局与所属十堰人民广播电台、十堰电视台、十堰有线电视台重组,建立了局台合一的新体制。内设党委办、行管办、宣传办、技术办、财务办、劳资办、经营办、纪检监察室和老干部科等九个职能办、科、室;

有时政新闻中心、社会新闻中心、社教节目中心、经济节目中心、移动多媒体中心、大型活动中心、十堰网络电视台、包装制作部、广告中心、新闻频率、交通音乐频率、车城之声频率、技术中心、东风记者站、后勤服务中心等15个业务及保障机构。直属机构7个,包括十堰市福泉山发射台、十堰市四方山发射台、十堰市广播电视报社、十堰市广播电视节目发行站、十堰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中心、十堰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十堰市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公司。形成了以新闻宣传、网络传输、数字电视、市场营销为系统,事业产业兼容并举的广播电视业运作新格局,构建了与全市所辖五县一市两区的广播电视台事业建设和产业经营的互动共进行业共同体。

全台现有员工550多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96人,大专以上学历的338人。到2002年,全台已建成光纤传输网、有线电视接入网、宽带互联网三张网和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互联网、网络媒体四个业务平台;每天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128小时(不包括数字传输电视节目),其中自办节目83小时,广播电视受众272万人,广播电视报年发行量近5

万份,宽带网用户7000多户。

目前,十堰市广播电视台已成为鄂豫川陕周边地区社会影响力最大、传播覆盖面最广、媒体实力最强、产业发展势头最劲的广播电视机构。二、电视媒体历史沿革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1.电视机技术发展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机发展史

(1)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

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

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

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2)电子管电视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3)电视机中的画面

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台机器,成功地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从此,电视开始了它神奇的发展历程。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5年,贝尔德与德国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家电视台,每周播放三次节目。1936年;英国播送当时全世界最清晰的公共电视节目;

1939年,美国播出固定的电视节目。人们的生活从此与电视产生了深

刻而复杂的联系。1938年,德国人弗莱彻西格提出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设想;1949年,美国首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1957年研制出全玻璃壳彩显管;1964年研制出全玻壳矩形显像管;1969年研制出黑底显像管使亮度提高了一倍;1968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一枪三束彩显管;1972年,美国研制成功自动校正会聚误差彩显管。至此,彩色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3.中国电视发展简史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这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本来最初的「四级办

电视」目的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地方电视台的方法来提高电视人口的覆盖率,事实上也达到这效果,比如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从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至二零零零年底为上,电视的覆盖别为92.5%。然而,积极性调动得过火了,则出现另一种情景:电视台过多。截至一九九四年底,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建立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达九百八十二个,有线台更多至一千二百一十二个,教育台九百四十一个,总数达三千一百二十五个,较美、俄、日、法、德、英、印度、加拿大、澳洲、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十一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二千六百零六个)还多了五百一十九个。而到了一九九七年底,仅有线电视台数目就逾二千个。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一场篮球比赛。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前身)也相继问世。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来信。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8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它首次在大型节目中树立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之后,总导演戴维宇及其创作班子趁热打铁,再次推出《话说运河》。

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央电视台与正大集团合办《正大综艺》。该节目采用特邀嘉宾——明星或名人——猜谜、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一举成为收视热点,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电视名人,杨澜就是第一个幸运者。该年又称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得万人空巷。

在这一阶段,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台”的概念,中央电视台、省台、市台,而几乎没有什么节目与栏目的概念,即使有,也是电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比如《渴望》、比如《新星》。

2003年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IPTV(网络电视)产业开始起步,产业链上各层面的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备战,与此同时,我国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开始进入IPTV的运营领域。

2004年是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厂商探讨和准备期。

2005年,自上海文广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与上海文广进行合作,开始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推广IPTV业务。

5月份上海文广与网通合作以哈尔滨为试点,进行IPTV业务的商用试验。中国电信也经过了多次测试,在上海开通了IPTV的商用试验。至2005年9月底,中国电信跟上海文广的IPTV试点范围已经由原先17个城市扩大到了23个城市,而中国网通与上海文广合作的试点城市也扩至20个左右。电信设备商也在积极备战IPTV,在十月份的通信展中,国内多数设备制造企业均推出了IPTV的解决方案,以高姿态亮相通信展。与此同时,相关科研机构也开始了IPTV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三、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Digital TV)又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与模拟电视相对。

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

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基于DVB技术标准的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用户管理技术能将节目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做得尽善尽美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节目选择和更好的节目质量效果,数字电视系统可以传送多种业务,如高清晰度电视(简写为“HDTV”或“高清”)、标准清晰度电视(简写为“SDTV”或“标清”)、互动电视、及数据业务等等。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图像质量高、节目容量大(是模拟电视传输通道节目容量的10倍以上)和伴音效果好的特点。

“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2006年12月,荷兰就已经停播地面模拟电视,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电视数字化的国家。数字电视技术最先出现在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几个电视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都开始研究数字电视技术,并且诞生了MAC1/MAC2/MAC3(模拟分量时复用传输技术)等三代数字卫星电视节目广播,当时数字技术已经很先进。1982年,新一代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的数字电视公司首先研制成功,这种电视机的元部件比模拟电视机减少一半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983年,该电视机开始正式生产并投放市场。1993年12月,美国休斯电子公司率先发射一颗数字直播卫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采用数字压缩技术的商用电视直播卫星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通。1995年9月15日,美国正式通过ATSC数字电视国家标准。1996年4月,法国第一个开始了数字电视商业广播,全世界的数字电视广播迅猛发展,其中尤以DVB-S 广播技术的应用发展最为普及。我国大陆于近年来大力推行由电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计划于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关闭模拟信号。

数字电视技术与原有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信号杂波比和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电视信号经过数字化后是用若干位

二进制的两个电平来表示,因而在连续处理过程中或在传输过程中引入杂波后,其杂波幅度只要不超过某一额定电平,通过数字信号再生,都可能把它清除掉,即使某一杂波电平超过额定值,造成误码,也可以利用纠错编、解码技术把它们纠正过来。所以,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不会降低信杂比。而模拟信号在处理和传输中,每次都可能引入新的杂波,为了保证最终输出有足够的信杂比,就必须对各种处理设备提出较高信杂比的要求。模拟信号要求 S/N>40dB,而数字信号只要求S/N>20dB。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逐步积累,而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新的噪声,也即信杂比基本不变。

(2)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失真会造成图像的明显损伤。

(3)数字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因数字信号只有“0”、“1”两个电平,“1”电平的幅度大小只要满足处理电路中可能识别出是“1”电平就可,大一点、小一点无关紧要。

(4)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可以存储多帧的电视信号,从而完成用模拟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处理功能。例如,帧存储器可用来实现帧同步和制式转换等处理,获得各种新的电视图像特技效果。

(5)由于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6)数字技术可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行、场消隐时间,可实现文字多工广播(Teletext)。

(7)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将以极大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发“0”收“0”,发“1”收“1”),收看到的电视图像及声音质量非常接近演播室质量。

(8)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以地面广播而言,数字电视可以启用模拟电视?quot;禁用频道(taboo channel),而且在今后能够采用“单频率网络”(single frequency network)技术,例如 l套电视节目仅占用同 1个数字电视频道而覆盖全国。此外,现有的 6MHz模拟电视频道,可

用于传输l套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或者4-6套质量较高的数字常规电视节目,或者16-24套与家用 VHS录像机质量相当的数字电视节目。

(9)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dynamic combination)。例如,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图像细节较少的时刻。这时由于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量较少,便可插入其它业务(如电视节目指南、传真、电子游戏软件等),而不必插入大量没有意义的“填充比特”。

(10)很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包括军用)以及广播应用(特别是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11)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输,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通。

(12)可以与计算机“融合”而构成一类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显示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框图如下:

输入电信号:天线接收的高频信号通过高频通道后分离出图像中频信号

显示电路:图像通道+扫描发生器

图像通道:从图像中频信号产生图像信号加到显像管的阴极上,以便形成图像

扫描电压发生器:扫描频率同摄像机扫描频率一致

显示器件:显像管

电源:高压电源,灯丝电源和聚焦电源

显示技术在电视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示技术日新月异,现简单介绍如下:

1.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

利用电子枪产生的高速电子束轰击屏幕内壁的荧光粉,产生图像的电视机。特点:亮度高300-3000 cd/m2;良好的灰度等级;彩色丰富;寿命长;1-3万小时;体积大而笨重、功耗大。

(1)黑白CRT

黑白显像管是通过电光转换重现电视图像的一种窄束强流电子束管,是单色CRT。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电子枪受阴极或栅极所加的视频信号电压的调制,发射出电子束,电子束经过加速极的加速,聚焦极的聚焦,偏转磁场的偏转扫描到屏幕前面的荧光涂层上,产生复合发光,最终形成满足人眼视觉特性要求的光学图像。

主要由4部分组成:圆锥玻壳;玻壳正面用于显示的荧光屏;封入玻壳中发射电子束用的电子枪系统;位于玻壳之外控制电子束偏转的扫描磁轭。

(2)彩色CRT

根据三基色原理,一幅彩色图像可以分解为三个基色图像,在发射端将一幅欲传送的彩色图像分解为三幅基色图像信号,合用一个通道传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将收到的三个基色图像信号还原成原来的彩色图像。

彩色显像管与黑白显像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发射三个电子束分别对应红、绿、蓝三个基色。彩色显像管按色彩重现控制方式分类,主要有荫罩式、聚焦栅式、束指引式和穿透式四大类。占主导地位的是荫罩式三枪三束、单枪三束和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市面上主流纯平CRT显示器所采用的显像管主要包括:Sony的FDTrinitron(特丽珑);三菱NF的Diamondtron(钻石珑);三星的DynaFlat (丹娜);LG的Flatron(未来窗);台湾”中华管”和日立”锐利珑”等。各个厂商的纯平显像管在技术上均有其独到之处,在性能上也是各有特色。

3. 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显示器: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式为向列液晶,分子形状为细长棒形,长宽约1nm~10nm,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

在两平行平板电极之间充有液晶物质,利用液晶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光学性能的改变来实现显示。在显示过程中,液晶本身不产生光辐射,必须外加背景光源,称为被动显示或非辐射发光。

特点:(1)厚度仅数毫米的薄形器件,非常适合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2)工作电压低,仅几伏,用CMOS电路直接驱动,电子线路小型化。

(3)功耗低,显示板本身每平方厘米功耗仅数十微瓦,采用背光源也仅10mW/cm2左右,外用电池长时间供电。(4)采用彩色滤色器,易于实现彩色显示。(5)现在的液晶显示器显示质量已经可以赶上,有些方面甚至超过CRT的显示质量。

缺点:(1)高质量液晶显示器的成本较高,但是目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显示视角小,对比度受视角影响较大,现在已找到多种解决方法,视角接近CRT的水平,但仅限于档次较高的彩色LCD显示。(3)液晶的响应受环境影响,低温时响应速度较慢。

液晶显示器件种类:动态散射液晶显示器件(DS-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STN-LCD)、簿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控双折射液晶显示器件(ECB-LCD)、宾主效应液晶显示器件(GH-LCD)、相变液晶显示器件(PC-LCD)、铁电液晶显示器件(FLCD)、多稳态液晶显示器件(MLCD)

4. 等离子显示板( Plasma Display Panel,PDP):

它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技术,它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密封的小低压气体室,电流激发气体,使其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这种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三色荧光体,荧光粉发光,实现显示。

特点:功耗较小(0.6-1 mw/段);亮度高(30~1700cd/m2);视角大;适于大屏幕、高分辨率显示;体积小、厚度薄(7-8 mm);刚性结构,机

械强度高,寿命长有存储功能;响应速度快,响应时间为数毫秒。分类:流等离子体显示板(AC-PDP)-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直流等离子体显示板(DC-PDP)-电极暴露在气体中。

PDP发光显示的两个基本过程:(1)气体放电过程,即惰性气体在外加电信号的作用下产生放电,使原子受激而跃迁,发射出真空紫外线(<200nm)的过程。(2)荧光粉发光过程,即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光致荧光粉发射可见光。

由于147nm的真空紫外光能量大,发光强度高,所以大多数PDP都利用它来激发红、绿、蓝荧光粉发光,实现彩色显示。

5.真空荧光显示(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

工作原理:从阴极发射的电子受栅极的控制和加速,在阳极电压作用下,轰击阳极上涂有ZnO荧光粉的字型电极产生发光进行显示。

特点:工作电压低(12-24V);亮度高(700 cd/m2);功耗小(10-200 mw/字);体积小、厚度薄、需双电源

6. 电(场)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 Panel,ELP)

电致发光(EL)——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所以称之为冷光

注入式电致发光:在半导体PN结加正偏压时产生少数载流子注入,与多数载流子复合发光,注入式电致发光的基本结构是结型二极管(LED)本征电致发光:中高场电致发光是荧光粉中的电子或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在晶体内部加速,碰撞发光中心并使其激发或离化,电子在回复到基态时辐射发光。

交流电致发光显示是目前高场电致发光显示的主流。它是将电致发光粉ZnS:CuCl或(ZnCd)S:CuBr混合在环氧树脂和氰乙基醣的混合物的有机介质中,两端夹有电极,其中一个为透明电极。另一个是真空蒸镀铝或银电极,构成一个EL。实质上,ACEL是大量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发光粉状晶体悬浮在绝缘介质中的发光现象,也称德斯垂效应。ACEL所加的电压通常为数百伏。ACEL是晶体内的发光线发光,不是体发光。线发光强度可达3.4×105cd/m2,总体发光亮度约40cd/m2功率转换效率为1/%,寿命约1000小时。

7. 电泳显示(EPID:Electrophoresis Image Display

工作原理:在两平板电极之间加入含颜料微粒的胶体悬浮液,在电场作用下,胶体中的色素微粒移向某一电极,于是该电极便呈现出色素的颜色,如果外加电场反向,该电极便呈现原液体的颜色,外电场去除后,图像仍能保持数月的时间。

可以被制作在玻璃、金属或塑料衬底上,因此,可以实现柔性电子显示技术,是最有可能实现电子纸张产业化的技术。

电泳技术具有几大优势:一是能耗低。由于具有双稳定性,在电源被关闭之后,仍然在显示器上将图像保留几天或几个月。二是电泳技术生产的显示器属于反射型,因此具有良好的日光可读性,同样也可以跟前面或侧面的光线结合在一起,用于黑暗环境。三是具有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因为该技术不需要严格的封装,并且采用溶液处理技术如印刷是可行的。四是电泳显示器以形状灵活为特色,容许它们被制造在塑料、金属或玻璃表面上,所以它是柔性显示技术的最佳选择。

面临的技术难题:一是响应速度比较慢。因为电泳技术依赖于粒子的运动,用于显示的开关时间非常长,长达几百毫秒,这个速度对视频应用是不够的。二是显示的双稳态、以及转换速度慢,也影响了其连续显示色彩的性能。一些电泳显示器在两种色彩之间切换,如果彩色显示还需要一个彩色滤光片。该技术的驱动器正因双稳定性问题而面临挑战,双稳定性对显示有利,但它也带来了挑战,因为它需要采用一种独立的驱动器架构,从而导致显示器的成本上升。三是制造工艺复杂,对材料要求高,成本较高。

五、硬盘播出系统

以前电视的节目编辑和播出,都是以录影带为媒介,要想熟练编辑和调用,都需要经过专业训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多媒体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都以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硬盘中。方便了编辑和调用,产生了一种产品,就是把硬盘上的媒体文件,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的文件,转变成各种信号,输出到发射机或者播出线的产品。这类产品有个名称,叫硬盘播出系统。这是所有硬盘播

出系统的基本原理。

硬盘播出系统主要组成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上载控制站、播出控制站、上载矩阵、时间服务器、以及A7D D7A转换器等。

目前各大电视台用的硬盘播出系统,根据需要定制,各有其特点,比如通过数据库管理庞大的素材库,并根据拍摄、制作、播出的流程设置权限,形成作业流水线。处在不同阶段的素材由专职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把图像传送到千家万户。目前我国群众所的看到的电视基本上都是由这种方式作业的。中央电视台采用的是国外的设备,其他各大市县,除个别有很大财力的市县之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国产的播出系统。标志着我国的硬盘播出系统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六、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这半个月的专业实习实践,我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目的,本次实践让我真正从书本理论中走出来走入实际生产实践中去,我不仅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更多、更广的认识,而且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所提升,比如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与人沟通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总之,此次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另外,通过此次实践我也发现了自身从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很好的转化为实际实践能力,实践操作不熟练,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提出了要求,要求我要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扎实学习,打牢基础,注重实践环节,努力锻炼自己。

最后,非常感谢十堰市电视台技术保障部门的张主任在实习实践期间对我们的悉心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