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共产党宣言》和中国现实谈谈对“资产者”的看法

结合《共产党宣言》和中国现实谈谈对“资产者”的看法

浅析当今世界的资产者和无产者

【摘要】“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段令人震耳发聩,又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创世明言。《共产党宣言》—这篇令全世界的资产者都曾经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让全世界的无产者都为之欢呼雀跃,欢欣鼓舞的千古名篇,伴随我们走过了160个春秋。本文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理解,对资产者与无产者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同时阐述了共产党与无产者的关系。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者无产者共产党

【正文】

一、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资产者和无产者

《共产党宣言》在第一节就阐明了“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定义,“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根据《共产党宣言》对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分析,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资产者和无产者呢?我认为,从马恩的原著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依然存在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毫无疑问,资产者和无产者不仅依

然存在,而且从总体来看,两极分化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也许有人会说: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社会福利的增长,资本主义政策的改良,国家政府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有效调节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消灭了绝对赤贫的工人阶层,因而马恩所定义那种“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能够永远靠社会福利生存下去吗?显然也不可能。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无产者依然大量存在。只不过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一方面依靠无产阶级不同形式的斗争使资产阶级实施了某些改良政策,在资本家攫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为无产阶级相应改善了一些生活条件,充其量不过是“水涨船高”的结果罢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再来看看资产者,据统计,目前占全世界20%人口的富人,大约占有全世界80%的财富,也就是说,全球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20%的人不是资产者又是什么呢?这不正是财富在逐步向少数人手中集聚的一个明证吗?就我国现阶段来说,虽然无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政权,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阶级成为了社会的主人,但由于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的痕迹。因此,资产者和无产者同样依然存在。但是国有企业并有使用雇佣劳动,国有企业的工本身就是企业的主人,而不雇佣者,因此,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的投

资都是资产者。既然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的投人都是资产者,在我国现阶段什么还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呢?这主要是由我国目前的社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质所决的,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的那样:“不能简单地把有没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要应该看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用。”

(二)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关系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在肯定资产者和无产者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全世界的资产者和无产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1.资产者和无站着的界限尤其是小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界限出现模糊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各国的白领与粉领阶层上。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各种政策的改良,通过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工人,持有了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无产者,使他们真的变成了资产者了吗?当然不是,与资本家得到的利益相比是微乎其微。因此,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界限上是从表面上模糊了,实质上并没有改变。

2.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出现缓和现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当代,资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出现了缓和现象。在我国,由于从根本上实行了社会主

义制度,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已经不再表现为对抗性矛盾,只不过是先富者和后富者之间的差距和不平衡现象。因此,不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只存在着阶级之间的差距和不平衡。

3.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资产者原始积累的形成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这样就出现了大批现代意义上的无产者,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的现象。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资产者投资失利后,又重新沦为“打工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

4.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发展趋势也发生新的变化。在财富不断向少数人集中的同时,无产者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无产者在不断向资产者的行列迈进。因此,从总体趋势来看,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根本性矛盾没有消除,只是在当今世界达到了暂时的平衡。

(三)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前途和命运并没有改变

工人阶级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待遇的提高,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根本前途和命运呢?当然不能。

首先,是资产者的本质没有变。资产者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迫,没有剥削和压迫资产者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

其次,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消除。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根本对立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对立并没有

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除,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再次,是无产者的根本地位并没有改变。无论你是拥有多高待遇的打工者,你终究还是资产者的打工者,终究逃不脱剥削和受压迫的命运。

二、对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认识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共产党人永远代表整个无产阶级部分民族的共同的利益。

第二,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

第三,共产党人既有长远利益,也有近期目标和利益,总是为长运目标和利益,总是为长运目标和利益服务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不仅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是共产党人坚实的阶级基

础。同时,包括广大民营企业创业人员、技术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都是共产党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现阶段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任务就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率领无产者进行奋斗和斗争的重点、策略和方式所发生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三、共产主义旗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

共产主义事业方兴未艾,共产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共产主义旗帜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旗帜,是因为:(一)共产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一切社会发展观,都不能完整地、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们或者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积和组合,看不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之后的根本规律,但

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即共产主义理论,才能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随着生产量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取胜,总是极力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形成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剧无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理想

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实现社会和谐,世界大同,这并不是共产党人的发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向往幸福和平,一直都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学说,一个理论体系能够科学地、令人信服地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三)共产主义思想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基础的先进思想,它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它源于实践,总结于实践,在上升为理论后又知道实践,因为,它不仅能顺应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引

导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反战,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思想不仅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思想不仅反映着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同时也反映着先进的意识形态,先进的传统观念,即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四)共产主义旗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

共产主义理论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理想是代表着全人类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思想史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思想。那么,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旗帜就是引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 .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6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59.

[6]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7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