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工实验指导书

环工实验指导书

环工实验指导书
环工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2、学会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

法;

3、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FeCl3后,生成的Al(III)、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值影响。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混凝搅拌实验中,水流速度梯度G值可按下式计算:

G=

式中:P—搅拌功率(J/s);

μ—水的粘度(Pa·s);

V—被搅动的水流体积(m3);

本实验G值可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

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投加助凝剂以提高混凝效果。助凝剂通常是高分子物质,作用机理是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它能改善絮凝体结构,促使细小而松散的絮粒变得粗大而结实。

三、实验设备

1、梅宇SC2000-6智能型六联搅拌机(附6个1000ml烧杯);

2、转速表(用于校正搅拌机的转速);

3、ORION 828型pH计;

4、温度计;

5、HANNA LP2000浊度仪。

四、实验水样

各组自定实验水样。

水样参考:自配水(高岭土悬浊液)、生活污水、河水等。

五、实验药剂

1、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溶液;

2、氯化铁FeCl3·6H2O溶液;

3、聚合氯化铝[Al2(OH)m Cl6-m]n溶液;

4、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助凝剂);

5、浓度为10%的HCl溶液(化学纯);

6、浓度为10%的NaOH溶液(化学纯)。

本实验提供较高浓度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各组可根据自己实验要求进行稀释。

六、实验方案

1、观察矾花:于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原水并用玻璃棒慢速搅拌,向烧杯中缓

慢投加混凝剂并仔细观察,直到矾花的出现。

2、实验水样千差万别,对不同的水样、不同的混凝剂或助凝剂其最佳混凝条件

也各不相同。各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以下参考实验方案中进行选择,也可发挥创造力自行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参考:

(1)选取某种混凝剂,比较其对不同实验水样的混凝效果

(2)选取某种实验水样,比较不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

(3)选取某种实验水样,确定某种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4)选取某种实验水样,确定某种混凝剂的最佳pH值

(5)选取某种实验水样和混凝剂投加量,确定助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6)选取某种实验水样和混凝剂投加量,确定混凝最佳速度梯度

注意事项:

1、混凝一般分慢速搅拌和快速搅拌阶段,其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可根据实

验自行确定;

2、实验过程中需记录水样的名称及浊度、pH值、温度等参数,同时记录所

使用混凝剂或助凝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混凝时的水流速度梯度等;

3、水样的浊度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4、在最佳pH值实验中,用来测定pH值的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

5、在测定水的浊度用注射管抽吸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同时,

各烧杯抽吸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减小。

实验二自由沉淀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

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

图1 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图

1、沉淀柱

2、水泵

3、水箱

4、支架

5、气体流量计

6、气体入口

7、排水口

8、取样口

一般来说,自由沉淀实验可按以下两个方法进行:

(一)底部取样法

底部取样法的沉淀效率通过曲线积分求得。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将取样口设在水深H处,实验开始时(t=0),整个实验筒内悬浮物颗粒浓度均为C0。分别在t1、t2、……、t n时刻取样,分别测得

浓度为C 1、C 2、……C n 。那么,在时间恰好为t 1、t 2、……、t n 时,沉速为h/t 1=u 1、h/t 2=u 2、……、h/t n =u n 的颗粒恰好通过取样口向下沉,相应地这些颗粒在高度H 中已不复存在了。记p i =C i /C 0,则1-p i 代表时间t i 内高度H 中完全去除的颗粒百分数,p j -p k (k>j≥i )代表沉速位于u j 和u k 之间的颗粒百分数,在时间t i 内,这

部分颗粒的去除百分数为

()/2

()j k j k i u u p p u +?-,当j 、k 无限接近时,()/2

()j k j j k j i

i

u u u p p dp u u +?-=

。这样,在时间t i 内,沉淀柱的总沉淀效率

(1)i

p j i j i

u P p dp u =-+?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绘出p-u 曲线并通过积分求出沉淀效

率。

(二) 中部取样法

与底部取样法不同的是,中部取样法将取样口设在沉淀柱有效沉淀高度(H )的中部。

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0(mg/l ),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 i ,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i

i t H

u =

。严格来说,此时应将实验筒内有效水深H 的全部水样取出,测量其悬浮物含量,来计算出t i 时间内的沉淀效率。但这样工作量太大,而且每个实验筒只能求一个沉淀时间的沉淀效率。为了克服上述弊病,又考虑到实验筒内悬浮物浓度随水深的变化,所以我们提出的实验方法是将取样口装在H/2处,近似地认为该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代表整个有效水深内悬浮物的平均浓度。我们认为这样做在工程上的误差是允许的,而实验及测定工作也可以大为简化,在一个实验筒内就可以多次取样,完成沉淀曲线的实验。假设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则颗粒总去除率

00011C C

C C C P E i i i -=-=

-=。而0C C P i i =则反映了t i 时未被去除的颗粒(即d

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三、实验水样

硅藻土自配水。

四、主要实验设备

1、沉淀实验筒[直径φ140mm,工作有效水深(由溢出口下缘到筒底的距离)

为2000mm];

2、过滤装置;

3、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以SS为评价指标时,定量分析设备包括万分

之一电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器,烘箱等;以悬浮物浊度为衡量指

标时,定量分析设备为浊度仪。

五、实验步骤

1、将水样倒入搅拌筒中,用泵循环搅拌约5分钟,使水样中悬浮物分布均

匀;

2、用泵将水样输入沉淀实验筒,在输入过程中,从筒中取样两次,每次约

20ml(若以SS为评价指标时,取样量应提高到100ml并在取样后准确记

下水样体积)。此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即为实验水样的原始浓度C0;

3、当废水升到溢流口,溢流管流出水后,关紧沉淀实验筒底部阀门,停泵,

记下沉淀开始时间。

4、观察静置沉淀现象;

5、隔5、10、20、30、45、60、75、90分钟,从实验筒底部取样口及中部

取样口各取样两次,每次约20ml(若以SS为评价指标时,取样量应提

高到100ml并在取样后准确记下水样体积)。取水样前要先排出取样管中

的积水约10ml左右,取水样后测量工作水深的变化;

6、将每一种沉淀时间的两个水样作平行实验,测量其SS值或浊度。水样

SS值的测量步骤如下:用滤纸过滤(滤纸应当是已在烘箱内烘干后称量

过的),过滤后,再把滤纸放入已准确称量的带盖称量瓶内,在105-110℃

烘箱内烘干后称量滤纸的增重即为水样中悬浮物的重量。

7、分别对底部取样法和中部取样法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的水样中的悬浮物

浓度C,沉淀效率E,以及相应的颗粒沉速u,并画出E-t和E-u的关系

曲线。

六、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提出实验纪录及沉淀曲线。

2、分析实验所得结果,并对底部取样法和中部取样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3、分析不同工作水深的沉淀曲线,如应用到设计沉淀池,需注意什么问题?

实验三过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滤池实验设备和方法;

2、观察滤池反冲洗的情况:滤料的水力筛分现象,滤料层膨胀与冲洗强度的关

系;

3、观察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4、探求不同滤料层的水质,以了解大部分的过滤效果是在顶上完成的。

二、实验原理

过滤是具有孔隙的物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常用的过滤方式有砂滤、硅藻土涂膜过滤、烧结管微孔过滤、金属丝编织物过滤等。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细小悬浮颗粒杂质,而且细菌病毒及有机物也会随浊度降低而被去除。

为了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

三、实验设备

1、滤池模型

2、浊度仪

3、温度计、秒表、各种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对照实验设备,熟悉滤池及相应的管路系统,包括配水设备、

加药装置、过滤柱、滤池进水阀门及流量计、滤池出水阀门、反冲洗进水阀门及流量计、反冲洗出水阀门、测压管等。

2、进行滤料层反冲洗膨胀率与反冲洗强度关系的测定。首先标出滤料层原始高

度及各相应膨胀率的高度,然后打开反冲洗排水阀,再慢慢开启反冲洗进水阀,用自来水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量测一定的膨胀率(10,30,40,50,60,70%)时的流量,并测水温。

3、进行过滤周期运行情况测定。关闭反冲洗进水阀及排水阀,全部打开滤池出

水阀,待滤柱中水面下降到测压管10~15cm处时,打开滤池进水阀门,控制流量在L/h,相应滤速m/h,加药量控制在ml/min,Al2(SO4)3药液浓度为1%,相应加药量为mg/l。约3~5min后,滤柱中水面达到相对稳定,以此时作过滤周期的起点时刻开始测定,测定间隔15min,测定项目为各测压管水位、进出水浊度、水温。由于实验时间有限,过滤周期运行2小时左右即可结束。此时关闭滤池进水阀,滤池出水阀及加药装置。

4、进行过滤后的滤柱反冲洗。打开反冲洗排水阀,再开反冲洗进水阀,控制滤

池膨胀率为50%,观察冲洗水混浊度的变化情况。5min后,结束实验。

五、实验结果及报告

1、实测并绘制实验设备草图,注明各部分的主要尺寸。

2、计算并填写下列表格。

3、绘制过滤时滤料层水头损失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4、绘制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率的关系曲线。

5、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及存在问题。

实验报告

日期:滤池号

滤池直径:96mm 断面面积:

滤料:当量直径:

原水及预处理过程:

平均水温:平均滤速:

一、滤池反冲洗

二、经混凝预处理的过滤

加药量= mg/L(以Al(SO)计)

实验四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3.掌握水分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三、实验设备

(1) 水分快速测定仪1台

(2) 真空过滤装置1套。

(3) 秒表l块。

(4) 分析天平1台。

(5) 马弗炉1台。

(6) 坩埚数个。

(7) 定量滤纸数张。

(8) 100mL量筒4个。

(9) 500mL烧杯2个。

(10) 玻璃棒2根。

(11) 烘箱1台。

四、实验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 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6-1)。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

①测定方法

a.将滤纸放在105℃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1)(见表4-5)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②计算

污泥浓度(g/L)=[(滤纸质量+污泥干重)一滤纸质量]×10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g/L ()mL/L (10(%)MLSS SV SVI ?=

SVI 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

在100左右有为宜。

(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①测定方法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 3)(表4-8-1),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故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烧40min ,取出故人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 d )。

②计算

%

100?=

干污泥质量灰分质量

污泥灰分

)

L /g (1000100?-=

灰分质量

干污泥质量MLVSS

在一般情况下,MLVSS /MLSS 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

泥混合液,其比值常在0.75左右。

五、整理实验结果

mg/L)1

2(V W W MLSS -=

式中 W 1——滤纸的净重,mg ;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

V ——水样体积,L 。

mg/L)

)

W W ()(3412(V W W MLVSS ---=

式中 W 3 ——坩埚质量,mg ;

W 4——坩埚与天机物总质量,mg 其余同上式

)

mL/g ()g/L (10

(%)MLSS SV SVI ?=

六、注意事项

(1) 测定坩埚质量时,应将坩埚放在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为止。

(2) 由于实验项目多,实验前难备工作要充分,不要弄乱。 (3) 仪器设备应按说明调整好,使误差减小。

七、思考题

(1) 活性污泥吸附性能指何而言,它对污水底物的去除有何影响

(2) 影响活性污泥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3) 活性污泥吸附性能测定的意义。

实验五 活性炭吸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吸附原理;

2、 测定吸附等温线。

二、实验水样与吸附剂

水样采用一定浓度的自配有机物溶液(如浓度为100mg/L 的苯酚溶液)。选定某有机物之前首先需确定该有机物浓度的分析方法。

吸附剂为活性炭,有粉末、粒状和柱状等多种形式。粉末活性炭的制备过程如下:吸附剂经磨细(一般采用通过0.1mm 筛孔以下的粒径)、蒸馏水浸泡洗涤后,分别配制成80目和200目,在110℃下干燥(烘干1小时)后备用。

三、实验方法

在恒定温度下,于几个烧杯中加入V (L )溶质浓度为C 0(mg/L )的水样,在各烧杯中同时投加不同量m (mg )的活性炭,分别进行搅拌,搅拌时间等于接触时间。试验过程中,不断测定各杯水样中的溶质浓度C 1,直到溶质浓度不变的平衡浓度C e (mg/L )为止。由试验结果可以算出单位重量活性炭可吸附的溶质量,即为吸附容量: 0()(/)e V C C x

mg mg m m

-= 由吸附容量x m 和平衡浓度C e 的关系所绘出的曲线为吸附等温线,表示吸附等温线的公式为吸附等温式。

最常用的吸附等温式是弗兰德利希(Freundich )经验公式:1

n e x

KC m

=。在双

对数坐标纸上,以吸附容量为纵坐标,C e 为横坐标,按静态烧杯实验结果绘图,可得直线,纵坐标上的截距为K 值,斜率为1/n 值。

由等温线可以比较不同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并由此计算将所需去除的溶质从初始浓度C 0降低到要求浓度,所需投加的粉末活性炭数量。

四、实验步骤

1、 在6个500ml 的三角烧瓶中分别投加0、20、60、120、200、300mg 的吸附剂。然后分别加入250ml 实验水样,测定水温。在振荡器上振荡30min (已接近吸附平衡),用滤纸滤出吸附剂。

2、 测定原水及滤出液中酚的浓度。

3、画出各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并以弗兰德利希方程的形式求出其吸附方程

式。

4、如要求含苯酚溶液苯酚浓度去除99%,试选一种吸附剂,对该吸附剂(用原

状颗粒)作动态实验,求平均吸附量A;或作静态实验,求平均浓度下的单位吸附量A。并作比较。(如时间不允许,此步可不做。)

五、实验结果分析

1、评价各种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2、为什么要将吸附剂磨细?其吸附能力及吸附速度与原状吸附剂相同吗?

3、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

4、吸附等温线有何实际意义?

实验六 生物转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生物转盘反应器的基本构造;

2.了解生物转盘的挂膜技术;

3.掌握生物转盘对废水的处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

生物转盘又称旋转式生物反应器,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和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盘片成组串联在转轴上,转轴支撑在半圆形反应槽两端的支座上。转轴约有40%浸没在槽内的污水中。

生物转轴运转时,污水在反应槽中顺盘片间隙流动,盘片在转轴带动下缓慢转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转盘上的生物膜所吸附。当这部分盘片转离水面时,盘片表面形成一层污水薄膜,空气中的氧不断地溶解到水膜中,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溶解氧,氧化分解被吸附的有机污染物。盘片转动一周,即进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的过程。转盘不断转动,污染物不断地被氧化分解,生物膜也逐渐变厚,衰老的生物膜在水流剪切力作用下脱落,并随污水排至沉淀池。转盘转动也使槽中污水不断地被搅动充氧,脱落的生物膜在槽中呈悬浮状态,继续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转盘兼有活性污泥池的功能。

生物转盘示意图

三、实验设备 1.生物转盘反应器 2.COD 快速测定仪 3.取样管 4.秒表

A 侧面

B 断面

四、实验步骤

1.挂膜和驯化 先取约4L 的下水道中的污水(近中性含有大量微生物)用水约1:1的比例稀释后加入槽内,让水体中的微生物自行附着在盘片上生长,待5~6d 后盘片附上一层黏滑物时,可适当地加入一些低负荷废水对膜进行驯化和培养。待生物膜稳定形成,便可进行污水处理的实验工作。

2.转盘转速对COD 去除的影响 生物转盘反应器的转盘转速是个重要的操作参数,转数增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膜固液界面的传质速率,也有利于提高液相的溶解氧浓度,但剪切力的增加加剧了生物膜的剥落。通过实验不同转速条件下COD 的去除情况,确定最佳转盘速度。

3.停留时间对COD 去除的影响 在最佳转盘转速下,分别测定停留时间为1h 、5h 、10h 、15h 、20h 、40h 下出水COD ,确定最佳停留时间。进而确定对生活污水的COD 去除率。

4.分别在一、二、三级转盘上刮去少量生物膜样进行镜检,观察微生物分布上有何不同。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绘制COD 去除率与转盘转速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转盘转速。

2.绘制COD 去除率与污水停留时间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停留时间。

3.确定达预期效果时COD 面积符合率N A ,水力负荷率N q 。

20

32[/()]10[/()]

A q QS N gCOD m d A Q

N L m d A =

?=?? 式中 Q ——原污水流量,m 3/d; S 0——原污水COD 值,g/m 3; A ——转盘盘片全部外表面积,m 2 六、注意事项

1.转盘转速要保持稳定,设稳压装置。

2.转盘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导致生物膜的脱落。 七、思考题

1.生物转盘是如何完成对废水的净化?影响生物转盘的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2.生物转盘在水处理中与其他活性污泥法相比有何优点?

实验七废水中铜的回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沉淀法处理重金属的基本原理;

2.了解重金属废水处理和利用的一般方法;

3.掌握沉淀法回收铜的基本操作;

4.学会设计沉淀法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二、实验原理

在无线电工业中,印刷线路烂板常利用三氯化铁溶液来刻蚀铜,其反应式如下:

2Fe3++Cu 2Fe2++Cu2+

铜板上需要去掉的部分,在三氯化铁溶液的作用下,Cu转化为Cu2+而溶解掉。印刷电路的烂板溶液是由CuCl2—HCl组成,废液的量不多,但CuCl2的浓度较高,有回收利用价值。制得的Cu2Cl2常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本实验依据铜的化学性质,通过加铁粉还原二价铜为铜粉和一价铜,再利用一价铜的岐化反应,加入铜粉,使二价铜全部还原成一价铜(Cu2Cl2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如下:

3Cu2++2Fe Cu+2Cu++2Fe2+

2Cu+ Cu+Cu2+

Cu2++2Cl-+Cu Cu2Cl2↓

Cu2O+H2SO4(稀)CuSO4+Cu+H2O

2Cu2++SO32-+2Cl-+H2O Cu2Cl2↓+ SO42-+2H+

三、实验装置与试剂

1.试验装置

(1)恒温加热磁搅拌器和抽滤装置各1套;

(2)其他:10mL试管、250mL烧杯、50mL烧杯、100mL量筒、滴管等。

2.试剂

(1)CuCl2—HCl废液自配废液,其中CuCl2浓度为200g/L,HCl浓度为130g/L;(2)Fe粉或Fe屑;

(3)碳酸钠(含10个结晶水);

(4)亚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60mLCuCl2—HCl废液,放入250mL的烧杯中,加入60mL水稀释;

(2)加入NaCO3·10H2O约10g,直至HCl被中和完;

(3)加热溶液到约80℃,边加热边搅拌,分批慢慢加入9g左右的铁粉(注意防止溶液溢出烧杯),直到溶液颜色变浅绿色,并取1~2滴清液滴入盛有1mL 水的小试管中,无白色沉淀方可停止加入铁粉;

(4)抽滤,将滤渣移到原烧杯中,加入10mL水和3%的硫酸25mL,加热直到无细小气泡产生,抽滤,洗涤滤渣数次,得到红棕色铜粉备用;

(5)用量筒量取40mLCuCl2—HCl废液,放入250mL的烧杯中,加入40mL水稀释,加入NaCO3·10H2O约10g,直至HCl被中和完;

(6)放入上述铜粉,加热到约80℃,边加热边搅拌,分批慢慢加入10g左右的NaCl,至溶液呈浅棕色;

(7)抽滤,滤渣铜粉回收,滤液倒入已加有1gNaSO3和2mL浓HCl的1L水中,搅拌后抽滤,即得Cu2Cl2的白色沉淀;

(8)将白色沉淀转移到小烧杯里,放入干燥器内,24h后称重。

五、实验结果分析

用下式计算回收率:

1 2100%

m m

回收率=

式中:m1——白色沉淀的质量,g;

m2——原样本溶液CuCl2折算后的质量,g。

六、实验结果讨论

1.除了本实验介绍的操作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制备Cu2Cl2?

2.本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实验八酸性水过滤中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滤率与酸性废水浓度、出水pH之间的关系;

2.掌握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3.了解鼓风曝气吹脱对去除水中游离CO2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

酸性废水流过碱性滤料时与滤料进行中和反应的方法称为过滤中和法。过滤中和法与投药中和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及产生沉渣少(是废水量的0.5%)等优点,但不适于中和高浓度酸性废水。

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可分为三类:①含有强酸(如HCl、HNO3),其钙盐易溶解于水;②含有强酸(H2SO4),其钙盐难溶解于水;③含有弱酸(如CO2,CH3COOH)。

碱性滤料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和大理石等。其中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

中和第①类酸性废水,各种滤料均可利用,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而不沉淀。但废水中酸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滤料消耗快,给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其极限浓度为20g/L。中和第②类酸性废水时,如采用石灰石滤料,因反应后生成的钙盐难溶于水,会附着在滤料表面,阻碍滤料和酸的接触,减慢中和反应速率,因此极限浓度应根据实验确定,若无实验资料,可采用3g/L。如用白云石滤料,由于生成的MgSO4溶解度很大,产生的沉淀仅为石灰石的一半,因而废水中H2SO4浓度可采用5g/L,但白云石反应速率较石灰石慢,这影响了它的应用。中和第③类酸性废水时,弱酸与碳酸盐反应速率很慢,滤速应适当减小。

当采用石灰石为滤料时,其中和反应方程式如下:

2HCl+CaCO3→CaCl2+H2O+CO2↑

2HNO3+CaCO3→Ca(NO3)2+H2O+CO2↑

H2SO4+CaCO3→CaSO4↓+H2O+CO2↑

当H2SO4浓度在2~5g/L范围内,用白云石作滤料时,反应式如下:

2H2SO4+ CaCO3·MgCO3→CaSO4↓+MgSO4+2H2O+2CO2↑过滤中和设备主要有重力式中和滤池、等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和变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三种。重力式普通中和滤池滤料粒径大(30~80mm),滤速慢(小于5m/h),故体积庞大,处理效果较差。等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滤料颗粒小(0.5~3mm),滤速快(50~70m/h),水流由下向上流动,使滤料互相碰撞摩擦,表面不断更新,故处理效果好,沉渣量也少。变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是一种倒锥形变速中和塔,滤料粒径为0.5~6mm,下部的大滤料在大滤速条件下工作,

上部小滤料在小滤速条件下工作,从而使滤料层不同粒径的颗粒都能均匀地膨胀,因而大颗粒不结垢或少结垢,小颗粒不至于流失。变速升流膨胀滤池的中和效果优于前两种滤池,但建造费用也较高。

当酸性废水浓度较高或滤率较大时,过滤中和后出流中含有大量的CO2,使出水pH偏低(pH为5左右),此时,可用吹脱法去除CO2,提高pH值。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实验装置由吸水池、水泵、恒压高位水箱和石灰石过滤中和柱等组成,如图所示。

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装置示意图

1.吸水池;

2.水泵;

3.恒压高位水箱;

4.溢流管;

5.旋塞;

6.过滤中和柱;

7.出流管;8.出水池

2.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

(1)过滤中和柱:有机玻璃制,H×D(内径)=2m×0.09m,1根。

(2)吸水池:硬塑料制,1m(长)×1m(宽)×1m(高),1只。

(3)恒压高位水箱:硬塑料制,0.5m(长)×0.25m(宽)×0.25m(高),1只。(4)出水池:硬塑料制,0.3m(长)×0.3m(宽)×0.3m(高),1只。

(5)pH计:1台。

(6)量筒:1000mL,1只。

(7)秒表:1块。

(8)塑料耐酸泵:1台。

四、实验步骤

1.过滤中和

(1)将颗粒直径为0.5~3mm的石灰石装入中和柱,装料高度为0.8m左右。(2)用工业硫酸或盐酸配制层一定浓度的酸性废水(各组配制的浓度应不同,范围在0.1%~0.3%之间),并取200mL水样测定pH和酸度。

(3)启动水泵,将酸性废水提升到高位水箱。

(4)用旋塞5调节流量,同时在出流管出口处用体积法测定流量,每组完成4个滤率的实验,建议滤率采用40、60、80、100m/h,观察中和过程出现的现象。(5)稳定5min后,用250mL具塞玻璃取样瓶取出出水水样,测定每种滤率出水的pH和酸度。

五、实验结果分析

(1)记录实验设备及操作基本参数

实验日期年月日

过滤中和柱:

直径d= cm 面积A= cm2

滤料高度h= m 滤料体积V= cm3

酸性废水浓度c0= mmol/L

pH=

(2)过滤中和实验数据记录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微生物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准确完成常规微生物分析实验,以对生产环境、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人员卫生进行有效的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环境卫生、设备、试剂、培养基及常规操作的各项要求及管理。 3.职责 3.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 3.2 微生物领班负责监督本文件的有效执行。 4.定义 无 5. 程序 5.1 人员 5.1.1 微生物操作人员需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并具备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倒平板、菌落计数、无菌操作等。 5.1.2 应确保微生物操作人员接受足够的微生物专业培训,以保证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准确地完成测试,并保存好记录。 5.2 环境 5.2.1 微生物操作室配备超净工作台,每班落菌检测,从开始到结束;结束做一个空白对照。 5.2.2 微生物操作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光滑平整、易于清洁消毒。

5.2.3 工作区域里有方便使用电源、抽滤系统,便于取用培养基和实验用品。 5.2.4 有适当的通风条件,在空调处安装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达到10,000级,平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扬尘。 5.2.5 微生物操作辅助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处理样品,存放培养基、玻璃器皿和小型仪器设备;有空间安装固定的仪器设备(如培养箱,水浴锅,冰箱)等。每周用清水清洗,并用75%的酒精或0.1%新洁尔灭消毒培养箱、冰箱。每三天或脏时清洁并换水浴锅及灭菌锅内的RO水。用于存放样品的冰箱严禁存放私人物品。工作区域要有充足的灯光,光强不小于300lux。 5.2.6 在进行实验前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必须打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实验完成后及时整理和清洁台面。 5.2.7 实验室必须考虑实验室内外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控的方法如下: 1)每周对微生物室环境进行监控,测试方法参见《浮游微生物的测试》、《薄膜过滤法的微生物的测试》,记录于《微生物室环境周检测维护报告》。 2)每周用尘埃粒子测定仪测定微生物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数,应使无菌室达到万级标准;超净工作台达到百级标准,记录于《微生物室空气粒子检测报告》。超过标准时则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清洁频率/更换过滤器等。记录于《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3)每半年更换紫外灯管,以确保紫外灯的杀菌效果记录于《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5.3 卫生 5.3.1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摆放标准参见《QA实验室5S要求》。试剂

碳钢热处理与金相观察实验指导参考书(1)

目录 前言 --------------------------------------------------------------------------------- 2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 3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 12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 20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侧重于金相实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热处理及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使学生在金相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而热处理综合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并观察、认识其金相显微组织; 2 初步学会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仪器:台式金相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等。 2 材料;45 钢待磨试样(O12×15)每人一块;各号金相砂纸(或水磨砂纸)一套;腐蚀剂;4%硝酸酒精;制备好的工业纯铁试样,棉球、镊子等。 三、实验内容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时,需要在该材料的典型部位截取样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制成符合要求的金相显微试样。即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其整个过程即为磨片。磨片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 .取样 ①取样的部位及磨面的选择 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如:研究另件破裂的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取样,再在离破裂处较远的部位取样,以做比较。研究铸造合金时,由于组织不均匀,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必须分别截取几个样品。 研究轧材时,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等。应在垂直于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形,材料的的形变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 研究焊缝组织时,应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周围取样。 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固其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面试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上观察。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1)范文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几种基本形态 4.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 1. 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 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 )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1.5 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分辨力D可表示为:D=λ/2N.A,式中λ= 光波波长;NA=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 μ m ),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 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120 O ,而n 为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1.52 )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0 和1.33 )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

奥贝球铁ADI调研报告

奥贝球铁ADI的调研报告 一、什么是奥贝球铁(ADI)?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ADI)通常称为奥贝球铁,是球墨铸铁经等温淬火工艺得到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为主的高强度铸铁。 球墨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石墨球ADI:贝氏体(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 ★球墨铸铁:球化率1-3级,球径大小:6-7级; ★ADI中,针状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粗细及比例决定了铸铁不同的力学性能。 二、奥贝球铁有哪些优异的性能? 2.1 优异的机械性能 ★高强度。同样延伸率下,其强度是普通球墨铸铁的2倍;优于或者相当于碳钢、低合金钢的强度。 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高硬度。大大高于普通球墨铸铁,与中高碳钢相当。 ★优越的耐磨性,优越的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减震吸音性好等,这些特点使得ADI已经代替锰钢、合金钢等应用于车辆、工程机械上。 2.2 优越的材料性能 ★比重小。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密度约为7.1g/cm3,同样尺寸的零件较钢件轻10%左右。 ★成本低。相比锻件、焊接件等,ADI材料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够制造出实际形状和尺寸更接近设计要求的无余量零件,既降低了材料成本,也节省了加工成本。 三、如何得到奥贝球铁,其原理如何? 3.1 普通球墨铸铁 选择合适的化学成分,熔炼→球化→孕育,得到普通球墨铸铁。 3.2 等温淬火工艺 ★A→B:P+α-Fe→γ-Fe. 奥氏体化(>A C1):相变,碳的扩散; ★B→C:奥氏体均匀化,碳的扩散; ★C→D:淬火,避免得到珠光体

★D→E:γ-Fe→下贝氏体(针状铁素体)+A残(残余奥氏体) 等温淬火:温度、时间 ★E→F:空冷。可能存在残余奥氏体的转化。 3.3分析 ★设备条件:密闭进行,防止加热过程中铸件与外界反应,影响组织与性能; 加热炉与盐浴炉控制稳定:加热过程中铸件变化稳定、可预见,便于设计铸件尺寸。 ★淬火介质: 常用的热处理淬火介质有:油、气体、熔盐等。 ?油:不能长时间在280度以上工作,不适用于ADI的制备; ?气体:要求:防腐蚀、防氧化;冷却效率低; ?熔盐:优点:温度控制范围宽,操作简单;缺点:腐蚀性、污染环境、铸件需要清洗; 常用的淬火介质:(1)55%硝酸钾+45%亚硝酸钠,熔点143℃,应用温度范围:160-550℃; (2)50%硝酸钠+50%硝酸钾,熔点220℃,应用温度范围:280-550℃. 四、工艺关键点及其影响 4.1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对于AD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偏析;(2)等温处理时ADI组织对时间的敏感性;(3)淬透性; ★主要化学元素的影响作用简述及建议值: 碳元素:碳能稳定奥氏体;含碳量过高会造成石墨漂浮;建 议值:3.5-3.7% 硅元素:硅在等温淬火转变时抑制碳化物的析出而产生更多 的针状铁素体,并且在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中含有更高的硅量可以改 善韧性和具有较宽的热处理工艺带。与此同时,当硅含量超过2.7% 时,会使铁素体脆化,石墨形态恶化,奥氏体含量下降,使韧性迅速降 低。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将含硅量定在2.3%-2.7%之间。 锰元素:一方面,增加淬透性;另一方面,正偏析,易形成碳化物。控制范围0.25-0.5%。 GBT 24733-2009国标推荐:

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指导书

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指导书 张学萍毕鉴智 沈 阳 理 工 大 学 二O O 七 年 九 月

前言 本书是根据《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有关内容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而编写的。在内容上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实验指导书内容侧重于金相实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热处理及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使学生在金相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而热处理综合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本实验指导书使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目录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4) 实验二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14)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21)

实验一金属的磨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并观察、认识其金相显微组织; 2初步学会用比较法测定工业纯铁的晶粒度。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台式金相显微镜、予磨机、抛光机、吹风机等。 2材料;45钢待磨试样(?12×15)每人一块;各号金相砂纸(或水磨砂纸)一套;腐蚀剂; 4%硝酸酒精;制备好的工业纯铁试样,棉球、镊子等。 三、实验内容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时,需要在该材料的典型部位截取样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制成符合要求的金相显微试样。即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其整个过程即为磨片。磨片的方法与步骤如下:1.取样 ①取样的部位及磨面的选择 根据被检验金属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如: 研究另件破裂的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取样,再在离破裂处较远的部位取样,以做比较。研究铸造合金时,由于组织不均匀,从铸件表层到中心必须分别截取几个样品。 研究轧材时,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等。应在垂直于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形,材料的的形变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 研究焊缝组织时,应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周围取样。 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固其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面试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上观察。 ②试样的截取方法 截取试样时,应保持不使试样观察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软材料可用锯、车、刨等方法截

户外环网柜安装与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户外环网柜安装与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编号:Q-P/××××× 户外环网柜安装与检修作业指导书 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 作业负责人: 作业日期: 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 ××电业局××供电局 作业指导书审批意见 总 工 总工: 年月日程 师 主任: 年月日生 产 专工: 年月日部 主任: 年月日安 监 专工: 年月日部 车主任: 年月日 间 1、范围 本指导书针对XX供电局XXX线XX#户外环网柜编制,仅适用该环网柜。

2、引用文件 东电颁发的《配电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国家电网公司《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热力机械部分) 东电颁发的《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东电颁发的《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 上级部局下发的有关文件、指令、通知。 3、作业停电时间 停电时间: 停电范围: 申 请 停 电 作 业 内 容 4、工前准备 4(1 准备工作安排 ? 序号内容标准责任人备注 1 现场勘察组织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到现场掌握现场 情况,确定设备、车辆停放位置、进入现 场的时间。 2 查阅资料确定使用工器具型号 3 工器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仪器、仪表、工器具。

4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4(2 人员要求 ? 序号内容责任人备注 1 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良好,精神饱满。 2 作业辅助人员(外来)必须经负责施教的人员,对其进行安全措施、作业范围、 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教育后方可进行工作。 3 特殊工种(如:吊车司机、电焊工)必须持有效的证件上岗。 4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 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并经安规考试合格,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5 作业负责人必须有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4(3 工器具 ?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5 手锤把 2 2 验电器支 3 2 接地线组 4 1 兆欧表2500V 10000Ω 块 5 5T 1 板车台 6 12T 1 吊车台 7 2 液压钳子只 8 2 套筒扳手套 9 10 随身工具套

(仅供参考)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环境、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室应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有必要在检测前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碳素钢热处理 实验指导书

碳素钢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素钢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工艺方法和主要设备。 (2)研究碳的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冷却温度,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3)熟悉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表3所列工艺进行热处理操作实验。 (2)测定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炉冷、气冷试样测HRB,其余试样测HRC)。 三、实验原理 碳素钢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是达到热处理良好效果的最重要工艺参数。 1.加热温度 (1)退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过共析钢加热至Ac1+(20℃~30℃)(球化退火),得到粒状渗碳体,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2)正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30℃~50℃),即加热至奥氏体单相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见图1. (3)淬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见图2. 图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钢的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等皆影响临界点Ac1,Ac3,Accm的位置。热处理前需认真查阅有关的材料手册,按规范操作。否则,得不到预期的组织。如加热温度过高。晶粒容易长大,材料氧化,脱碳和变形而失去效能。几种碳素钢的临界点,见表1. 表1 几种碳素钢的临界点

注:△T为过热度,取决于加热速度,一般为5℃~15℃。 (1)回火碳素钢淬火后需尽快回火,按热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低温回火加热温度150℃~250℃,目的是得到回火马氏体。部分降低淬火应力,减少脆性并保持淬火碳素钢的高硬度。用于切削工具、冷作模具、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加热温度350℃~500℃,目的是得到回火托氏体,较多的降低淬火应力,有高的韧性和弹性极限。用于弹簧钢等热处理。 3)高温回火加热温度500℃~650℃,目的是得到回火索氏体,消除淬火应力。强度、硬度、冲击韧度较好。淬火加上高温回火又称调质,用于重要零件,如主轴,齿轮等。 2.保温时间为了保证工件内外均达到指定的温度,使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工件升温和保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要给与保证。 保温的加热时间需考虑诸多因素,可参考有关手册数据。据经验估算,按工件有效厚度在空气介质炉中每毫米碳素钢需1min~1.5min;合金钢则需2min左右。利用盐浴炉加热,时间可减半。 3.冷却速度热处理时要充分注意不同的冷却方法,具体说: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正火(又称常化)采用出炉置于空气中冷却,大件则常常需要加吹风。 淬火工艺则较复杂。一方面要求工件冷却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目的是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又要要求工件减缓冷却速度,避免淬火应力过大,造成开裂或变形。理想的冷却是过冷奥氏体在最不稳定的温度范围内(650℃~550℃)尽快冷却,迅速渡过危险区域,而在马氏体转变温度(300℃~20℃)尽量降低冷却速度。淬火时的理想冷却曲线示意图,见图3. 图3 淬火时的理想冷却曲线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全班分成两组,每组一套试样(45试样8块,T12试样8块)炉冷试样由实验室预先准备好。 (2)一加热温度的45和T12钢试样放入860℃和780℃炉子内加热(炉温预先由实验室升好)保温15~20min后,分别进行水冷、油冷、气冷操作。45钢750℃水冷试样待780℃炉中试样处理完后再进行。 (3)每组将水冷试样各取出三块45和T12试样分别放入200℃、400℃、600℃的炉内回火,回火保温时间为30分钟。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涉及生物安全的操作,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和规定等。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结果有效性的保证、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应设置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责任人、生物安全监督员、菌种管理员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管理员等岗位,可通过一人多岗设置。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人员上岗前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培训内容包括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洁净区域的微生物监测、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

金属硬度测试实验指导书讲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2012.10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布氏、洛氏硬度实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二、概述 金属的硬度可以认为是金属材料表面在接触应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硬度测量能够给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就越困难。另外硬度与其他机械性能(如强度指标σ b及塑性指标ψ和δ)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硬度的大小对于机械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测量硬度的方法很多,在机械工业中广泛采用压入法来测定硬度,压入法又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压入法硬度试验的主要特点是: ①实验时应力状态最软,(即最大切应力远远大于最大正应力)因而不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均能发生塑性变形。 ②金属的硬度与强度指标之间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σ b=K*HB 式中:σ b ——材料的抗拉强度值;HB——布氏硬度值K——系数 退火状态的碳钢K=0.34~0.36 合金调质钢K=0.33~0.35 有色金属合金K=0.33~0.53 ③硬度值对材料的耐磨性、疲劳强度等性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常硬度值高,这些性能也就好。在机械零件设计图纸上对机械性能的技术要求,往往只标注硬度值,其原因就在于此。 ④硬度测量后由于仅在金属表面局部体积内产生很小压痕,并不损坏零件,因而适合 于成品检验。 ⑤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 三、布氏硬度 (一)布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是施加一定大小的载荷P,将直径为D的钢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如图1-1所示)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除载荷,根据钢球在金属表面上所压出的凹痕面积F凹求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指导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指导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张学萍 沈阳理工大学 二零一二年三月

目录 实验一硬度实验......................................................................... (3)

前言 《材料力学性能》这门课的实验是该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理论课的基础,正确地掌握实验的理论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编写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内容、又根据我院设备、仪器实际情况编写的,这样,与教材的内容相一致,便于安排实验教学。 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编者 2012 年3月

实验一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洛氏、布氏硬度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 2.根据材料的性质正确选择硬度计类型及压入条件。 3.熟悉各种硬度值之间的换算。 二、实验内容 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前后的硬度;用布氏硬度计测定45刚退火后的硬度。 三、概述 硬度试验操作简便,对工件损伤小,可在零件上直接测试,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很普遍。 硬度所表征的不是一个确定的物理量,它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硬度值的意义随试验方法而不同。硬度试验基本上可分为压入法和刻划法。对于以压入法进行的硬度试验,其硬度值是表示材料抵抗另一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洛氏、布氏和维氏硬度都属于压入法硬度试验。 (一)洛氏硬度试验法。 1.洛氏硬度是以压痕的深度来表示 材料的硬度值。图1-1为洛氏硬度试验 原理图。 测试洛氏硬度时,用规定的压头, 先后施加两个负荷:预负荷F0和主负 荷F1。总负荷F= F0+F1。图1-1中, 0-0位置为未加负荷时的压头位置;l-l 位置为施加10kg预负荷后的位置,压 入深度为h1;2-2位置为加上主负荷后 的位置,此时压入深度为h2;3-3位置图1-1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为卸除主负荷后由于弹性变形的恢复而 使压头略微提高的位置,此时压头的实际压入深度为h3。由主负荷引起的残余压入深度h=h3-h1,用此来衡量金属硬度值的大小。若直接用h来表示硬度,则会出现硬的金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及焊接缺陷 2、观察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3、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4、测定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热影响区的宽度 二、实验概述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如图1所示。当电弧在焊条与焊件之间引燃后,电弧热使焊件(与电弧接触部分)及焊条末端熔化,熔化的焊件和焊条(以熔滴形式下落)形成共同的金属熔池。焊条外面的药皮受热熔化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液态熔渣和大量气体。液态熔渣包围着 熔滴,当其进入金属熔池后,因其比重小而浮在熔池表面。所产生的气体则包围在电弧和熔池周围。 图1手工电弧焊过程示意图 1、焊条芯 2、焊条药皮 3、液态熔渣 4、固态渣壳 5、气体 6、金属熔滴 7、熔池8焊缝9、工件 焊条因不断熔化下滴而应连续向下送进,以保持一定的电弧长度。同时,焊条还应沿焊接方向前进。当电弧离开熔池后,被熔渣覆盖的熔化金属就缓慢冷却凝固成焊缝金属,液态熔渣也凝固成固态熔壳。在电弧移达的下方,又形成新的熔池及其上的液态熔渣,以后又凝固成新的焊缝金属和渣壳。上述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只至整个焊缝被焊完为止。从而形成一条连续的焊缝金属。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 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 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 宏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分析焊缝成型、焊缝金属结晶方向和宏观缺陷等。 显微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借助于放大100倍以上的光学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焊缝的结晶形态,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缺陷等。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 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而且与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2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 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 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 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竭止,这就是 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形态,如图3(a)所 示。 图2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 (a)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实验1机器人机械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组成; 2、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 3、掌握机器人单轴运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RBT-5T/S02S教学机器人一台 2、RBT-5T/S02S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一套 3、装有运动控制卡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机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基本机械结构连接方式为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机器人的传动简图如图2——1所示。 图2-1机器人的传动简图 Ⅰ关节传动链主要由伺服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Ⅱ关节传动链有伺服电机、减速器构成,Ⅲ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Ⅳ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公布戴、减速器构成,Ⅴ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锥齿轮、减速器构成在机器人末端还有一个气动的夹持器。 本机器人中,远东部件包括步进电机河伺服电机两大类,关节Ⅰ、Ⅱ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方式:关节Ⅲ、Ⅳ、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方式。本机器人中采用了带传动、谐波减速传动、锥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执行部件采用了气动手爪机构,以完成抓取作业。 下面对在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中采用的各种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作一简单介绍。1、同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是以钢丝为强力层,外面覆聚氨酯或橡胶,带的工作面制成齿形(图2-2)。带轮轮面也制成相应的齿形,靠带齿与轮齿啮合实现传动。由于带与轮无相对滑动,能保持两轮的圆周速度同步,故称为同

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传动如下特点: 1.平均传动比准确; 2.带的初拉力较小,轴和轴承上所受的载荷较小; 3.由于带薄而轻,强力层强度高,故带速可达40m/s,传动比可达10,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可达200kW,因而应用日益广泛; 4.效率较高,约为0.98。 5.带及带轮价格较高,对制造安装要求高。 同步齿形带常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中小功率传动中,其传动能力取决于带的强度。带的模数 m 及宽度b 越大,则能传递的圆周力也越大。 图2-2同步齿形带传动结构 2.谐波传动 谐波齿轮减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速器。谐波齿轮传动(简称谐波传动),它是依靠柔性零件产生弹性机械波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一)传动原理 图2-3谐波传动原理 图2-3示出一种最简单的谐波传动工作原理图。 它主要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1)带有内齿圈的刚性齿轮(刚轮)2,它相当于行星系中的中心轮; (2)带有外齿圈的柔性齿轮(柔轮)1,它相当于行星齿轮; (3)波发生器H,它相当于行星架。 作为减速器使用,通常采用波发生器主动、刚轮固定、柔轮输出形式。

初、中、高级、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指南

员工职业技能鉴定报名指南 一、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指申请从事本职业相应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学历、培训经历和工作经历等有关条件。 1、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 1、经本职业初级(五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2、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1、取得本职业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四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3、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 1、取得本职业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

(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三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5、连续10年以上从事本职业工作,经本职业高级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4、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2年以上,或者虽不满2年但具有相关职业(工种)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2年以上;或取得一年半学制式技师学院毕业证书者并从事本职业(工种)1年以上。 3、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工作年限)、职业资格等条件的限制,破格直接申报技师职业资格鉴定: 1、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前七至十名,部、省级技能竞赛前四至六名的选手。 2、获得市级技术能手称号。 3、获得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作业指导书细菌室工作守则文件编号:LAB,SOP,JX001 细菌室工作守则 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作业指导书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文件编号:LAB,SOP,JX002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4.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24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7.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8.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5%石炭酸、3%来苏儿等)消毒30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再外用消毒药水,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作业指导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文件编 号:LAB,SOP,JX003 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