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长效体制机制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长效体制机制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长效体制机制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长效体制机制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

长效体制机制的思考

中共华亭县委办公室

进入“十二五”时期,华亭县总体上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一新征程中,我县既面临着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也面临着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改革开放水平不高的现状还基本没有改变,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为统揽,勇于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管方向、管长远、管根本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保障和推进转型跨越进程,努力实现“十二五”末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县的宏伟目标。

一要建立自我发展机制,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增强转型跨越的信心。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战略任务,引导全县干部职工进一步开阔发展眼光,拓展思维空间,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造就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原动力,助推华亭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把理论武装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广

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加深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感情认同,转化为推动转型跨越的坚强意志、谋划转型跨越的正确思路、领导转型跨越的实际能力、促进转型跨越的政策措施,切实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上来。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注重学习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市场经济规律、国家产业政策、转型理论与实践、煤电市场发展等问题的研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课授意,加大赴外考察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宏观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更好地担负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历史重任。三是鼓励大胆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大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氛围,冲破传统观念,跳出思维定势,大胆改革创新,善于纵向比,放眼未来看华亭;敢于横向比,站在全国看华亭,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要建立路线引导机制,突出重点、强攻难点,明确转型跨越的方向。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城五区六化”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扶持机制,走煤电化、建材、装备制造等多业并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扩容、提质、增效,持续抓好以莲花台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开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拓展产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以产业聚集人气,带动商贸流通,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新格局。二是加速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坚持以每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15%列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资金,直接用于特色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进一步深化、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合理流转和处置耕地、宅基地、林地、集体收益等自有资产;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

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小城镇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在项目安排上,推行“择优扶强”,对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重大成果转化等项目实行重点支持,以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在政策扶持上,注重向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倾斜,以示范带动促进特色产业向精细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在体系建设上,加强科技服务条件建设,以乡镇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奖励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

三要建立民生保障机制,以人为本、共建和谐,夯实转型跨越的基础。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促进民生工作由应急解难向构建长效机制转变,确保人人过得去,力争人人过得好。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民生投入的比重,优先安排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科教文体、城乡住房、公共交通、扶贫开发、人居环境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民生投入情况报告、通报、考评和问责制度,切实让发展成果更大地惠及全县人民。二是健全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

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强社会建设。按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出台的扶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塌陷治理长效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责任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不受损害。保持和发展新型地企关系,建立地企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情况通报制度,不断提升地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矿区。

四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合作、扩大开放,激发转型跨越的活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坚持向上争资、招商引资、搞活融资、激活民资“四轮驱动”,加快建立以国家投资为诱导,以企业、民间和个人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一要大力向上争资。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市场需求,重新审视国家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扶贫攻坚、支持甘肃发展等政策,抓好项目的论证储备,建立县级、乡镇、部门三级联动项目储备库,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更多投入。二要全力招商引资。在承接产业转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中全民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招强商,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更加优惠的资源、土地、人力、服务吸引外来资金注入。三要

多方搞活融资。做好国有资产经营,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以存量促增量;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对接,争取银行更多信贷投入。四要全面激活民资。顺应国家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和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贴息、补助等优惠扶持办法,鼓励全民参与、勤劳创业、实业致富,吸引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参与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

五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建强班子、改进作风,强化转型跨越的支撑。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工作热情和组织活力,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形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突出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培训、配备、制度、监督、激励“五位一体”的班子建设与管理新体系,努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本领。进一步完善县委议事决策机制,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理事、用权,用制度维护团结、促进和谐、保障发展。二是加大推行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委常委分工负责制,继续推行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八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抓规划、抓长远,抓思路目标确定,抓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抓重点部门和责任人上,大力倡导务实、实干的工作作风,精简各种会议和文件,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坚

持重点工作季度现场督查打分排名制度,推行成果倒逼制度,以时间倒逼成效,以目标倒逼进度,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三是加快人才开发。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华亭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快机制创新,做好识人用人工作,突出抓好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选拔一批素质优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干部,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科学选拔、长效培养、动态管理的运作机制。充分挖掘乡村能人,将其培养成管理事务、创业致富、带领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努力打造一支能够担当跨越发展重任的优秀团队。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自身建设,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客商、为企业等市场主体搞好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强化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团体的社会功能,使之更好地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以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有效载体,着力转变作风,切实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形成综合性、全覆盖、长效化的帮扶机制,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日报(山西日报20100721期——山西日报20100731期) 在2010年7月29日下午举行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布局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让想干发展的人有舞台,让干好发展的人有回报,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处处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解放思想放胆争先——一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 ?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一个多月来,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讲,其中解放思想是他反复提到的话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能源资源大省,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抓准了山西的要害,抓住了制约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解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就大;而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就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就是释放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也必将成为山西今后一段时间和?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现在山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经济要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发展要跨越是山西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34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而要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破除僵化保守、阻碍发展的思想。山西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与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山西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无不与思想还不够解放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山西在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环境等诸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到XX年底,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5.3%,人均达到19999元;财政总收入10628万元,增长21.2%,人均为662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最近,结合区上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采取实际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现就调研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规划,区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为我区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以“五个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先后分四次组织干部群众800多人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制定实施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试行)办法》《杨陵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方案》,推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抽调21名单位领导,处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组成设施农业和小麦良种、20万头生猪基地、万头奶肉牛基地和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等五个包抓组,督促和推进“五个万”建设工程。截止目前,设施农业大棚完成2274座墙体建设,中棚246亩。苗木花卉基地引进企业3家,高酸苹果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栽植树苗12万株,中华红叶杨项目栽植树苗1.3万株,育苗10万株。20万头生猪基地已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正在进行一期200亩猪舍建设。万头奶肉牛养殖基地完成了围墙圈砌和道路、高压线路等规划。 今年设施农业2550座大棚的建设,单就此项给农民转移性投入达到5000多万元。随着设施农业、生猪、奶肉牛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的建成,涉农企业的介入带动,使我区农民收入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有稳定、可持续增长的保证。初步测算,农业园区的全面建成,使农民从事此项生产人均收入达到XX元左右。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9日) 袁纯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

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我们。“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

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域规划的实施、宝鸡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则是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的“重头戏”。陈仓镇作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乡镇,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突出问题。为了加强领导,精心实施,攻难克坚,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如期高效完成,现根据全区整体部署,结合实际,提出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务真,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中村改造工作为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综合开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按照“管理城市化、居住社区化,资产股份化,职业非农化”的工作思路,完成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农民变为居民的“四个转变”,分期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整合现有土地资源。 陈仓镇城中村现存的集体资产,现仅只有农民现居住的宅基地1219亩、人均不到两分的坡塬土地1536亩和少量的集体房屋资产。要保护好农民的现有资产,配置好现有资源,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及宝鸡市的规划、执法、城市管理等规定,只有对农村的集体用地进行转制变为国有土地,才能作为建设用地。但要把集体用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非常复杂,报批用地的时间也相当长,且要有建设用地指标。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审批办法进行改革,首先对拟建设开发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评审,在此基础上拿出一块小地用于安置拆迁后的农民和农民的三产用地,解决群众就业和生活来源,替政府分忧。这些用地没有必要变成国有土地,现行土地法是允许的,只是我们对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要进行修订,就能很快见效。其余的集体土地,可以通过按招、拍、挂的办法,转为国有土地来开发建设。其次对非城市建设规划区以外的坡塬区地,在切实保护农民自身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和农民签订合同的办法,进行土地流转,集体经营,发挥城郊的优势,发展大棚菜、杂果园等优质高效农业项目。 2、积极稳妥推进现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城中村来说就是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现行的农村集体管理模式对于城中村的经济发展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怀仁地税局陈 先谈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认识。转型跨越发展,一场山西人敢问“路在何方”的突围之战。有两个原因造成。 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解放以来共采煤120亿吨,每采1吨煤要破坏2.5吨水,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痛定思痛,山西要改变“利润在沿海,代价在山西”的发展困境。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要鉴戒辽宁阜新教训,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阜新海洲矿因资源枯竭而申请破产。全市80万人,有20万人下岗。19万人月收入在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山西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产1亿吨。我们不能再走阜新之路。 山西之所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开始之后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我想,就是要保证山西一旦地下没挖的,还要手里有花的。 下面,我再谈谈对解放思想的认识,我觉得地税部门要重视两个观念。 1、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30年,山西这个资源大省还是欠发达省份,与周边的内蒙差距日益拉大。显然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思想观念束缚较重。个别同志工作中,总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停靠在上级的工作思路下。工作起来缺乏棱角。从袁纯清书记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我学习到,基层工作者要“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和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2、价值高于位置。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我建议地税人的要树立“价值高于位置”的思想。铁打的营盘,首先要有铁打的兵。如果一个单位里都抢好位置,站在前面的精神,站在后面的松垮,是没有战斗力的。为此,上级部门多重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给站得较远的靠后的多些关注,开发出他们的优点,及时地调整他们的位置。让最基层人员愿意在基层干,感觉干得有价值,有出路。 大税收,应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上;大服务,就是要服务纳税人,服务当地经济。我还想谈谈工作上的一些建议:

转型跨越谋发展演讲稿

转型跨越谋发展演讲稿 转型跨越谋发展演讲稿 市环保局马继鹏“转变作风促发展,创先争优做表率”。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先进,创先争优,从我做起。话题很老,但不过时。他对我们广大党员和群众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前一段时间,我们许多同志都去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影片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沈浩同志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真实、生动地刻画了沈浩同志“做官先做人”的崇高追寻,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有机结合的主旋律影片。通过观看《第一书记》,我们的灵魂再次被触动,心灵再次被洗礼,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201X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屋内去世,年仅46岁。从201X年至201X年两任村官,他和百姓面对面,肩并肩共同走过了六载,6年来,一个不算短的时光,能透释的问题太多了。是他的心系群众获取了人们的爱戴?还是他的先人后己换来了百姓的信任?或许以上的因素都有吧。6年里,他荣获的各种荣誉称号数也数不清。他的事迹,并无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他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处处都在体现着有别于一般群众的先进性。用群众的话说,沈书记是一个:

“干事、公道,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多年来,沈浩书记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心中时刻装着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和村里的集体事业,用满腔的热情和赤胆的忠诚践行着“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他知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心中只要有群众,才能为群众办实 事。”“农村不是没有事可做,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做,你去认真做了,农村就有做不完的事。”他是这样说的,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无数这样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环保工作者。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他们经常超负荷工作,晚上加班是常事,即使是节假日也不休息;他们做事像木工一样精细,但从不叫苦,不抱怨,也不计较报酬;他们每给公众的一分服务,就要付出十分的汗水和努力,力争做到便捷、高效,干一行爱一行,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至,在爱岗敬业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他们赢得了同行的掌声,赢得了同事的尊重,赢得了公众的笑脸,也赢得了今天环保事业蒸蒸日上的荣誉。谢谢大家。 附送: 转正自我总结 转正自我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一个收获的季节,我荣幸的踏进了一个新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企业——****。成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山西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如何解释拉美陷阱? 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篇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月18日-2月21日,通过参加全市城乡统筹工作培训班,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农村土地整治攸关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度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滁州市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村庄规划整治为突破口,向新农村建设要土地。坚持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每个示范村根据统一部署都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乡镇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通过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中心村建新房,从源头上节约了土地。

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向发展现代农业要土地。加大了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使整理土地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建成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循环农业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

以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品牌以服务转型实现跨越发展

以优质服务体现企业价值,以服务转型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服务转型,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课题,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选择。成功的企业能够在环境的变化当中看到发展的方向,若以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着企业的思路,则会制约着一些组织的发展。 而形成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服务组织是一个企业服务转型的前提,在积极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首先主动形成服务组织。在服务部门增强的同时,也必须优化人力资源,从而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服务创新体系。在服务体系形成之后,要着力于打造自主的服务品牌,推动企业服务转型。重点梳理本企业主流核心业务,根据企业业务重心,打造服务品牌的基本流程,从而使企业能简单有效地走向服务品牌建设之道。同时要在打造服务品牌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创新在服务转型中的重大意义,坚持创新与改进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未来。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无论规模大小与业务的覆盖程度,都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改善现有服务的品质,和如何通过创新服务来开拓新的市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文化、战略、组织和员工行为的系统转变。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服务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服务已经不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应是企业整体关注的对象;服务部门不再是传统的成本中心,而是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中心;服务不再局限于售后环节,而是渗透到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领域,服务转型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无论企业整体还是企业员工个人,都要对服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要向服务环节要利润。在企业价值链所包括的“研发一采购

一生产一营销一销售一服务”众多环节中,服务是企业价值链上最靠近消费者的一环,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至关重要。通过服务环节,可以让公司的产品增值,消费者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化,集中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企业再造和并购重组,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部分制造企业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实现了“制造企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服务通常比物品有更高的利润,并能提供更稳定的收益来源。通过产品服务增值正成为许多优秀公司进行扩张的重要战略选择,产品服务已超越了“售后服务”的含义,成为企业产品价值链上一个重要的增值环节。 商业竞争的真正的含意是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主题的竞赛,客户要的是“好处”而不是“物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顾客不再满足于物品本身,需要与物品相伴随的服务来获取“好处”。把提供物重新界定为“产品——服务”,符合了顾客的期望,才有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 让产品具有服务价值。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利润最终是通过产品出货量、销售价格、生产和销售成本来实现。然而,现代的制造业企业则是在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走产品带动服务用户的模式,利用产品用户带动其他联动服务,同时通过服务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价值含量,从而带动产品走向更高的利润区域。 依托服务卖产品。正如营销专家所说,营销不但要建立产品流通渠道、信息渠道,还要建立服务渠道,并且产品渠道建到哪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2)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起点,省委袁纯清书记发出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号召,为全省“十二五”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宏伟亮丽、波澜壮阔的转型跨越发展新蓝图、新画卷。省信用联社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经营理念和“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的改革发展“九字方针”,成为指导全省农信社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方法论。那么,作为全省业务规模最大、机构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其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在支持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笔者就此,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浅见认识。 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新环境 转型跨越,思想先行。省委袁纯清书记讲到,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不解放,思想不转型,转型跨越的步子就迈不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从农信社来讲,不仅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农信社自身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融入到支持服务转型跨越的大潮中去。要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和纠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按部就班、闯劲不足等陈旧思想,支持敢想、敢干、敢冒、敢闯,提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要在理念上创新跟进,进一步拓展延伸“三个转变”经营理念,由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通过思想转型、理念创新,在内部营造一个敢想敢干谋发展、敢闯敢试谋发展、超常加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谋发展的新氛围、新环境。 二、紧贴需求,调整投向,瞄准支持转型、服务跨越的新方向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转型跨越发展工作重点,是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范围与重点。对此,要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选准五个支持重点: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全省制定的建设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农产品基地、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持续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重点支持一批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普惠增收。二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信贷,扶持低碳经济。重点支持全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县。三是支持生态环保建设。重点支持“一市一河”环境整治工程,支持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四是支持民生领域发展。重点支持省政府“513”工程企业和“三农”基础客户,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民营小企业发展等,巩固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五是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三项支持重点:一要支持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产业区;二要支持振兴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艺术品与工艺美术等九大行业。要全力支持“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抗战文化”八大文化品牌,重点支持晋商文化、关公文化和五台山佛教文化三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三要支持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三、突出重点,找准支点,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组 从5月8日开始,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是连接秦陇两省的咽喉要道。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其中,农业人口30.8万。耕地面积44.1万亩,果园50万亩。2009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06亿元,人均18394元,折合美元2693美元,是2006年18.06亿的3.3倍,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分别较2006年的2.46亿元、0.79亿元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2006年分别增长283.3%和104.7%。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县从2006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3年提升了23个位次,较2008年提升了9个位次。今年生产总值可望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望突破3000美元。当前,我县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提出的“全国争一流,省内当排头”新的发展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6

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了143个重点村建设,累计建成新居9.98万间199.7万平方米,涉及1.66万户,建成村级活动场所89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70条783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目标。建成农村人饮工程140 处,铺设农村供水管网730公里,解决了11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较2006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新建改造了16个乡镇的农村低压线路,架设杆线212.42千米,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去年又投资80万元,实施“太阳-太阳”光伏发电工程,为偏远村10余户群众解决了用电问题。实施了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互联网接入工程,建成村信息服务站247个,发展有线电视8577户、移动电话达到17.25万户。二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5亿元。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371元,较2006年净增1295元。建成润杨柿饼加工、通达果汁等龙头企业4户,肉兔、干杂果等农产品加工点81个。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7个,县级示范村100个。2009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10.1万人(次),劳务收入10.85亿元。三是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硬化乡镇街道48.6万平方米,建设各类市场12个、两层以上商业门店3.9万平方米。龙高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新民镇被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北极镇被评为咸阳市首届“魅力城镇”。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年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1.为什么要转型? 1.1 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与煤炭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的挑战,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增长乏力等现象,对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2 不断收紧的环保政策对煤炭消费提出了减量化要求 近几年来,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不断收紧相关环保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 —2020年)》。要求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对运距超过600 km 的商品煤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汞、砷、磷、氯、氟5种有毒有害元素指标做了相应规定。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出台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t;到2020年,这一目标将达到1.6亿t以上。可以预见,由于防治大气污染需要,煤炭消费减量化将成为长期趋势。 1.3 国家能源战略和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t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新能源将不断挤占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1.4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深刻影响 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下,相继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煤炭将以较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对中国煤炭市场和本土煤炭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 1.5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更加严峻,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巅峰,并在2030年前后大幅度下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多达2450万人的劳动力短缺。煤炭行业作为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行业自身吸引力的影响,目前煤炭产业已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当今时代的变革新浪潮正在快速兴起,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互联网十的时代己经来临。互联网不是技术,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颠覆传统的新观念,是一场全新的思维革命。互联网思维将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宗旨,改造和颠覆传统工业思维“集中、等级、控制、独享”的规则。互联网的出现并快速传播应用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是革命性的。她对煤炭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又给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变革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需要紧迫破解的大命题。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重多思维中选择五个关联视角点,对接煤炭企业助推其转型发展。 一、树立用户思维,寻找危害企业生存的短板

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根本在人才

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根本在人才 摘要:摘要: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企业只有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才能有效地避免人才流失,减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 关键词: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发展职业规划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企业在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的过程中,必须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因此,企业只有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才能有效地避免人才流失,减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立足或拔萃于业间。 自古就有道,“贤才,国之宝也”,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是人才战略的本质。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作出重大的、宏观的、全局性的构想和安排。人才战略的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发掘人,“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就需要企业、慧眼识珠辨贤才、运筹帷幄用贤才。 转型跨越根本在人才,慧眼识珠辨贤才。没有优秀的人才,就不会有优秀的企业。所以企业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到企业有希望、有发展、有方向,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并尽可能地考虑下面两点:一是要考虑员工的兴趣和特长,二是要考虑有一定的创新和挑战性。另外,基层企业也要帮助人才保持并不断提升其能力,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以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是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的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从员工层面上讲,使员工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准确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从企业层面上讲,企业借助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员工提供相应培训机会,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起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1、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有利于企业实现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为其提供一个晋升的平台,协调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也会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企业能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因为,企业职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提高员工认同度,降低员工流失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达到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 2.体系是保障。在任何社会、任何体制下,个人职业设计更为重要,它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你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 3.培训是组织与员工为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的过程。企业人才培训是企业综合能力提升、向前发展的动力。人才培训要体现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发展两方面的需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 4.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体系,帮助每个职员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做好职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把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变成人力资本,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未来的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