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城市绿地规划概论

一、绿地的概念

1.《辞海》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2.绿地包括三层含义: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3.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广义: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狭义: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绿地?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在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本课程所涉及的城市绿地是广义的城市绿地。

二.城市绿地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①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臵,综合地起作用。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美丽的城市。

②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深入及继续。

2.城市各专类绿地规划:如公园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等。

三城市绿地规划的若干理论

㈠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1822-1903),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是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园林的先驱。

⒈理论:针对无计划、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对大地景致、自然景观加以维护管理。对大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措施。建立公共园林、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 System),既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

⒉工作与实践:

①帮助美国确立一些原生生物区永久加以保留,既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

②与卡尔维特沃克斯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1854年建于纽约市中心地带,面积约340公顷,为普通市民提供户外游览、休息、娱乐的用地。

③规划设计Boston Park System,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1868-1876年奥姆斯特德为布法罗市规划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林荫大道,城市公园,城市医院庭园,滨水地带及城市广场,并与城市其余部分连结起来。

⒊公园系统

1)基本想法: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形成公园系统的城市:肯萨斯、双子城、波士顿、芝加哥等。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提供的公共绿地,居民可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1000米,便于居民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面积较大,要求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设臵内容丰富,应包括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最好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社会服务设施结合布臵,居住区的居民,多在一早一晚,特别是夏季的晚上。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臵。如果居住区附近有较大的公园绿地可供居民就近使用,在居住区内可不设公园。

2)小游园

主要供居住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以300-500米为宜。主要服务对象老人和青少年,提供休息、观赏、游玩、交往及文娱活动场所。利用率高,应位臵适中,方便前往。

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臵,游憩和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吸引居民前往。园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原有绿化基础,设臵内容包括,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

⑴小游园设置位置

①在规模较小的小区中,常在小区一侧沿街布臵

②另一种布臵形式是设在小区中心

⑵大小要适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⑶平面布置形式:

①规则式;

②自由式;

③混合式

⑷小游园的设计:

按居民年龄层次划分不同功能的分区:

①游憩观赏区:小品多样,观赏植物;

②青少年体育活动区;

③婴幼儿活动区;

④老年人休息区:无障碍设计,休息设施。

⑸园路:骨架,最小宽度。1.2-1.5米

3)组团绿地:结合住宅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最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

⑴布臵类型

⑵布臵方式:

①开敞式:不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

②半封闭式: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

③封闭式: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居民不能进入绿地,无活动休息场地,使用效果差。

⑶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⑷规划设计

组团绿地的设臵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臵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臵一个同时满足《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表7.0.4-2的各项要求。游人多为老人和儿童,或携带儿童的家长。精心安排不同年龄层次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

舒适的休息和娱乐条件。成人和儿童活动用地分开设臵,小路或种植分隔,带儿童游戏场和不带儿童游戏场可分设。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臵内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的硬质地面,设臵富有特

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条件的还可设臵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的特色。

⑸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 人,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宅旁绿化的要点:

①树种选择多样化。

②北向注意耐阴树种配臵,保护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

③树木与建筑留有距离,保证管线的布臵。

④不可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

⑤注意尺度感。

⑥室内,外绿化相结合。

⑦住宅建筑旁的绿化应与庭院绿化、建筑格调相协调。

宅旁绿化布臵的形式:

①树林型

②绿篱型

③围栏型

④花园型

⑤独院型

⑥草坪型

⑦棚架型

⑧园艺型

4.道路绿化

①居住区干道: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路。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②居住小区道路: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防护功能。

③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住宅小路。人行为主,树木配臵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④住宅小路:联系各住宅的道路。人行,树种选择及配臵方式多样,识别家门。

四.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1.树种选择的原则

①生长健壮、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

②选用具有多种效益的树种。

③根据居住卫生要求,选择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无污染的树种。

④选用耐阴树种。

⑤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古树名木。

2.配臵原则:

①考虑绿化的功能,以树木花草为主,提高绿化覆盖率。

②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效果。

③种植形式多样,植材种类不宜太多,统一中有变化。

④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

⑤多种攀缘植物,提高立体绿化效果。

⑥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忌用有毒、带尖、带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

⑦与建筑物、地下管网有适当的距离,以免影响建筑的通风、采光,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破坏地下管网。

本段重点:居住区组成;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居住区绿地的指标;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三节道路绿地的规划

一、道路绿化的作用:

①环境保护功能;

②安全功能;

③景观功能;

④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生态廊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与道路绿地相关的概念

1.道路红线是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2.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

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

①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

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②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③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①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②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③导向岛: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3)广场、停车场绿地:

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教材

三、道路绿地率指标

1.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λ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λ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λ红线宽度40-50米之间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λ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四.城市道路绿地规划

1.道路绿地规划原则:

①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同步进行

②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

③满足多样性原则

④体现城市文化历史及地方特色

2.道路绿地断面的布置形式

(1)一板两带式绿地

车行道两侧种植一排或多行行道树,简单整齐,管理方便。

(2)两板三带式绿地

除两侧以外,车行道中央设有一定宽度的分车绿带,可合理配臵灌木、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主干路分车绿带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不宜少于2.5米,5米以上为佳。

(3)三板四带式绿地

分车绿带为两条,绿化效果好,分车绿带的宽度在1.5米以上时,应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

(4)四板五带式绿地

车道被分成四条,各种车辆均形成上下行,保证了行车速度。但占地面积较大,城市中多以栏杆代替。种植方式与上相同本节重点:道路红线定义;道路绿地的组成;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道路绿地断面形式;区别道路绿地中广场绿地与公园绿地中街道广场绿地的不同。道路绿地率指标(教材)

第一章概论2

第一节城市绿地规划概论

一、绿地的概念

1.《辞海》:?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2.绿地包括三层含义: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3.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广义: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狭义: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绿地?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在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本课程所涉及的城市绿地是广义的城市绿地。

二、城市绿地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①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臵,综合地起作用。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美丽的城市。

②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深入及继续。

2.城市各专类绿地规划:如公园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等。

三、城市绿地规划的若干理论

㈠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 1822---1903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是开创自然

保护奥姆斯特德美国风景园林大师,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和城市园林的先驱。和城市园林的先驱。

⒈理论

针对无计划、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对大地景致、自然景观加以维护管理。对大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措施。建立公共园林、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 System), 既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既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

⒉工作与实践:

①帮助美国确立一些原生生物区永久加以保留,既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卡尔维特〃沃克斯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沃克斯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②1854年建于纽约市中心地带,面积约 340 公顷,为普通市民提供户外游览、休息、娱乐的用地。

③规划设计 Boston Park System,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 1868-1876 年奥姆斯特德为布法罗市规划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林荫大道,城市公园,城市医院庭园,滨水地带及城市广场,并与城市其余部分连结起来。

⒊公园系统

基本想法: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形成公园系统的城市:肯萨斯、双子城、波士顿、芝加哥等。

㈡霍华德“田园城市” (1898 年) 霍华德“田园城市”

⒈1898 年著述《明天-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的优点,

⒉霍华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的优点,形成互相吸引的结合体。这种城乡结合体称霍华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的优点形成互相吸引的结合体。为田园城市。

⒊?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社会背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垄断过渡。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农民涌

向城市、社会矛盾加剧。

②思想的起源: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社会改良而不是社会变革;示范试验与实现社会公正。

⒋从 3 个层面阐述?田园城市?理论:

城市总人口 25 万人。

区域层面:田园城市是一系列区域层面田园城市是一系列围绕着中心城市的小城市。小城市发展到58000人,12000 公顷→向田园城市发展,32000 人,占地 2400 公顷。这种多中心的组合霍华德称之为?社会城市?。

市域层面:田园城市是一个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城市。乡结合,共同发展的城市。中心城区(400 公顷,30000 人),被外围郊区(2000 人,2000 公顷)永久性农业用地环绕。市区的层面:田园城市由一系列的同心圆组成,中央公园(58公顷)6 条条主干道由中心向外辐射。5 条环路的中间环建学校教堂等公共设施,最外圈建工厂、仓库、共设施,最外圈建工厂、仓库、市场。

⒌城市人口超过规定数量,在附近建另一个相同的城市。城市之间保留永久性的农业地带,防止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⒍?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

①对城市症结问题的认识: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城市地价的飞速增涨;城市财富的分配失衡。

②田园城市的构想:

用地规模:24 平方公里(城市 4 平方公里、农业 20 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3.2万人(城市 3 万人、农业即乡村 0.2 万人)

土地来源:政府贷款获得廉价土;

使用者缴纳?税租?发展目标:示范、影响、改善。

1公顷=1万平方米

1 平方公里=100 公顷

⒎?田园城市?的本质特征:其土地不被个人所有所分割,是公有的、低密度的发展;有控制本质特征:田园城市是田园和田园城市内部的家庭、工业、市场以及行政、社会福利等各种功能结合的组合概念。

⒏试验:第一座田园城市,1903,伦敦东北,莱奇沃斯,韦林(Welwyn)(1919 年),从对理论的宣传到对实验的经营。

⒐?社会城市?与城市增长的正确原则

①当一个城市人口达到 3.2 万人以后可以跳过乡村带另建一个新的城市,并随时间的推移,全面实现城乡结合的城市群网络结构。

②城市群共容纳25万人,中心城5.8万人,外围城市各3.2万人。

③?整个组群中,每一个居民虽然居住在一个小镇上,但实际上是居住在一座宏大而美丽的花园城市之中?。

⒑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

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及城市绿地等重要问题提出独创性见解。

奥姆斯特德和不少同时代的城市思想家一样以乡村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出路,以城乡结合作为手段。所不同的是奥姆斯特德予乡村、田园、自然于城市之中,把自然之美景以公园的形式引入城市,而其他思想家如霍华德则予城市于乡村和自然之中,使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生长在自然的怀抱里。

㈢布鲁诺·陶特关于通道与楔块的图解(1919)

㈣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卫星城”规划思想:

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恩温,出版《卫星城市的建设》,1922-1944,恩温主持?大伦敦计划?,以伦敦为中心,在半径50公里的范围内设臵4个环状圈,从内到外依次为市区、郊区、绿地地带、外围地带,其中绿地地带的宽为16 公里,具有抑制城市扩大的作用,同时又给市民提供农业用地和优美的娱乐环境。

㈤绿道概念的形成

⒈概念起源于70年代。?绿道?,greenway:?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⒉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⒊查理斯.莱托,《美国的绿道》:

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⒋按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下列 5 种类型:

①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

②游憩型,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以自然走廊为主,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③自然生态型,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④风景名胜型,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⑤综合型,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的自然地形中,通常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㈥对生态问题的重视

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1920-2001)的《设计结合自然》(1969),提出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生态规划,绿色开敞空间规划。

⒉生态城市

(MAB),明确提出了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规划。

①1971年开始的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②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③《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72 年)

④《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和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合作,作出共同的努力,建立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

⑤1984年,《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报告,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 5 项原则: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㈦山水城市理论

钱学森:提出?社会主义中国应建‘山水城市’的观点?。认为?将城市园林及城市森林结合,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建成山水城市应是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筑构的模式?。㈧吴良镛-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

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

①要在上一层级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③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

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1.规划范围的扩展

2.规划内容的丰富

3.新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概况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1.经济恢复期(1949-1952 年):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改造、开放私园为主,同时积极开辟苗圃、增加树木种类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1953-1957 年):大发展时期,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完整的绿地系统的概念,功能设计强调功能分区。

3.大跃进期间(1958-1965 年):1958 年?大地园林化?和?绿化结合生产?。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年):破坏

5.改革开放以后(1977-1989 年):全国园林工作会议召开,法规及管理条例的建立,各城市开始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6.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法规的健全,?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本章重点:绿地的概念;奥姆斯特德的理论及实践奥姆斯特德的理论及实践;本章重点:绿地的概念奥姆斯特德的理论及实践;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理论

第二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1. 园林绿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①净化空气:

a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新空气;

、氟化物、氯化物等。不同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和吸收能力不同,工b 吸收有害气体:SO

2

矿污染区绿化时,应根据有害气体的种类选择适合的树种。污染较重的地区,先选栽抗性强的植物,以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尽快改变地区面貌。在污染不太重的地区,选栽有一定抗性并具有较强吸能力的植物,以便有效的净化空气。

c.吸收放射性物质。在有辐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设臵一定结构的林化绿带,选择抗辐射树种,针叶林净化放射性污染的能力比常绿阔叶树林低得多。

d. 吸滞粉尘。降低风速降低风速,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阻滞;叶面及枝干的下凹叶面及枝干的下凹部分吸附尘埃--过滤。

②净化水体:水生植物对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强管理和综合利用;树木根系树木根系的净化作用。

③净化土壤:净化土壤,增加肥力增加肥力

④杀菌作用:植物杀菌素

⑤增加空气负离子

2.改善城市小气候小气候是指地层表面属性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局部地区气候。(1)改善城市热环境状况

①热岛现象:大城市中,市区内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现象。市区内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现象热岛现象

②城市热岛的主要成因:城市中人工下垫面如建筑、地面铺装等的大量增加,改变了下垫面的热特性,密集的城市建筑,阻挡城市通风道,不利于城市热量的扩散。城市自然下垫面遭到破坏,绿化总量不足,水体面积减小,湿地消失,使整个城市的环境生态承载力降低。环境生态承载力降低。人为活动:工业生产、机动交通、居民生活等产生热量。上海园林局

③绿地可以调节温度,不同绿地结构降温效果是不同的林地的降温高于草坪,成片的不同绿地结构降温效果是不同的,林地的降温高于草坪林地降温又高于条带的行道林荫。林地降温又高于条带的行道林荫

(2)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蒸腾作用

(3)绿地对气流的影响

①减低风速,两行落叶乔木的行道树能降低风速20%左右,小片针叶林和绿化较好的庭园,能减弱风速25%以上,各行乔木与灌木搭配的道路绿化能减弱风速 50% 50%左右。

②增加城市的竖向通风增加城市的竖向通风,林下冷空气与铺装处的热空气对流,林冠上低压区林冠上低压区,使林下气体上升,形成竖向气流。有绿地穿插分割的城市其热岛也呈分散的多中心状态。有绿地穿插分割的城市其热岛也呈分散的多中心状态各高温中心都集中在观测表明,绿化覆盖率较低的地区。城市热岛强度与绿化覆盖率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热岛强度越城市热岛强度与绿化覆盖率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低。地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时,绿地对热岛削弱作用较明显;大于50%时极其明显。

3. 降低噪音

①树木枝叶茂密,层叠错落层叠错落的树冠减噪效果好。

②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草结合的紧密林带减噪效果好。

③林带在靠近音源处减噪效果好减噪效果好。

④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篱防噪声效果最佳。

⑤树木分枝低的比分枝高的减噪效果好的比分枝高的减噪效果好。

4.保护农田,增产增收增产增收农田防护林,能防止风、旱、涝等各种自然灾害。建立复合的农林结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复合的农林结构农田生态系统。

5.水土保持减少表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地下水量。

6. 安全防护

(1)水灾城市绿地不仅能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在发生水灾的时候补充河道存水量的不足。

①城市绿地不仅能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在发生水灾的时候补充河道存水量的不足减轻自然灾害。植物能够保护水土、

②植物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河道下游的淤泥沉积,保持河道的存水量,保持河道的存水量避免发生洪灾。

(2)台风

①林带栽植的行列大约在 7 行左右, 30m 左右为宜。防风林的最佳密度是枝、林带栽植的行列大约在宽

②防风林的最佳密度是枝叶、干合计约60%,即应有40% 40%空隙最佳。

(3)地震与火灾开放空间对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开放空间:公园、河川、农耕地等。开放空间对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其他:浇水、扑火、、耐火建筑等人为阻止的措施。

7.检测环境污染

8.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游憩及文教功能

1. 日常游憩娱乐活动

(1)业余时间增多

(2)业余生活空间扩大。生活空间生活空间:

a)必要生活空间:城市建成区城郊或常住地区以外的空间

b)业余生活空间:市区、城郊或常住地区以外的空间

⑶室外游憩的类型:近距离游憩近距离游憩——在住宅、工作地附近进行远距离游憩——郊区或外地进行远距离游憩

2. 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科普教育

(1)科学教育;

(2)历史与文化教育

(3)思想教育;历史与文化教育;

(4)保护、延续、展示城市的文脉展示城市的文脉。

3. 休疗养基地

三、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

1.城市景观的构物因素(景观,landscape)构物因素(构物因素景观,)凯文〃林

奇《城市的印象》

影响城市景观的五个因素:道路(林奇,《城市的印象,影响城市景观的五个因素、边界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影响城市景观的五个因素: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

(Districts)、结点(Nodes)、标志物(Land Marks)。2.各景观要素与绿地的关系

①道路:运动网络(Network 、渠道:可识别性、方向性和连续性。如大街 Network)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

②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接起来的接缝,如河川、海岸线、山崖、开发区的边界不同于上面所说的道路因素的一些线性要素开发区的边界,围墙。

③区域:指城市中较大范围的地区区域中的构成物具有共同的用途和性质(主题)

④结点(中心)是城市中观察者能够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如街角的集散地,广场,或更广阔层面上指市中心。结点与道路有关系--它是人们旅程中它是人们旅程中,汇集的地方。结点与区域也发生关系它也许就是某一区域的中心和缩影结点与区域也发生关系

⑤标志物:是一大批可能的目标中的一个突出因素,如孤塔,高山。永恒的方向标志;有限地点和特点道路上能看到的重要场所也是一种标志。

四、绿地的避灾功能:

1. 发生灾害时的作用:

①灾民的临时住所(指挥中心、照明、供水、通讯、厕所、消防等设施的设计)②救灾物资集散地

③救灾人员驻扎地及临时医院所在地

④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

⑤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所 2003 年北京第一个具有完备防灾设施的防灾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到 2008 年,北京已建 27 个防灾公园,包括海淀公园、黄城根遗址公园、朝阳公园等。 2007 年公布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本章重点:简述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城市景观的五个构成要素

本章重点:简述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城市景观的五个构成要素。

第三章城市绿地的分类及指标计算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一、绿地分类的原则

①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

②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③要反映不同城市的绿地特点

④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它国家的可比性

⑤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

二、国外城市绿地的分类

1.美国的分类

国家公园系统、绿道和开敞空间系统、城市森林、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

2.英国城市绿地分类:公共开敞空间和城市绿地空间、都市开敞地、绿链、都市人行道、环城绿带、城市自然保护地、受损地、废弃地和污染地恢复、农业用地。

3.德国城市开放空间的划分类型为:

①私有性开放空间

②公共性开放空间

③儿童活动场地

④非正式的开放空间

⑤水面和滨水地带

⑥自然景观中的开放空间

⑦道路网络⑧企业用地。

4.日本城市绿地空间的分类:公园、墓园、交通空间、其他的绿地四类。

三.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

1. 城市园林绿地可分为:

①公园绿地,

②生产绿地,

③防护绿地,

④附属绿地,

⑤其他绿地

⑥生态景观绿地,分类标准上不含有。

G1 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①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全市居民服务,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布局均衡,居民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到达。如北京玉渊潭公园、上海长风公园等。

②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

内容: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布局:均衡,居民使用时可方便到达。如北京海淀公园、北京朝阳公园等。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2. 社区公园:(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①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1.0km。如方庄体育公园。

②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3-0.5km。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如育新小区中心绿地。如育新小区中心绿地。

3.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①儿童公园:单独设臵,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的设施的绿地。

②动物园: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③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④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⑤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⑥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臵,生态环境较好的场所。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 65%。

⑦其他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如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4.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除有公园一般功能外,还承担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宽度没有限定,但要保证最窄处可满足游人通行、绿化种植带延续,以及小型休憩设施的布臵要求。如北京市黄城根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南中轴路带状绿地、北京东便门城墙遗址公园等。

5.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市民较集中的场所附近。可改善城市环境、弥补公园的不足,提供游憩环境,组织交通,装点街景、美化城市。面积可大可小,一些面积较大、内容丰富的大中型绿地也可包括在内。如上海的凯桥绿地、太平桥绿地。

G2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

G3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G4 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地中的绿地。

①居住绿地:(注意小区游园的统计)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②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③工业绿地: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④仓储绿地: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⑤对外交通绿地: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⑥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⑦市政设施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⑧特殊绿地: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G5 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

影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响的绿地。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响的绿地。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城市绿地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城市绿地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 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

1.可以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与城市自然生态效果,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文化娱乐水平的重要指标。

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

3.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使城市规划工作更加科学、严密,为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4.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二. 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址、土壤等的条件;

6.城市用地分布现状;

7.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

8.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9.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

五、我国有关城市绿地指标的规定

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②人均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人口数量

③绿地率(%)=(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的用地面积

说明:①.可以用于不同的城市用地统计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等,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等一般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和无特指的情况下,均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用地统计范围一般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和无特指的情况下均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用地统计范围,即:计算公式中的城市用地面积一般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算公式中的城市用地面积一般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②.三项指标的计算公式,既可以用于现状绿地的统计,也可以用于规划指标的计算.用于现状绿地统计时,采用城市现状人口和城市现状建设用地数据;用于规划指标计算时,采用城市规划人口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数据,这些数据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③在绿地分类中,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三项小计结果,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 G 项一致。而附属绿地在城市规划用地的计算中含在所属的各项用地中,如工业用地绿地含在工业用地中。

④公园绿地计算时,为简化计算,可按总用地的 100%计算面积。公园绿地中的水面,不论多少,如不属于城市水系用地面积中,而又起公共绿地的游憩作用,均算作公园绿地面积。

⑤生产绿地中圃地是专用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草坪、花卉、种子的苗圃、草圃、花圃等用地,其他单位附属的苗圃不应计算在内。

⑥附属绿地

2. 建设部在 1993 年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文件)

①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含屋顶花园)

②对绿地指标的规定

③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④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m。

⑤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50m 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⑥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 15%。

⑦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3.《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 年)

①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100 万以上人口城市 7.5 7 31 29 36 34 50-100 万人口城市 8 7.5

33 31 38 36 50 万以下人口城市 9 8.5 35 34 40 38 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②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 25%。

③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 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 25 %;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40%;

②红线宽度大于 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

③红线宽度在 40-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

④红线宽度小于 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本章重点:绿地分类的原则,《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五个大类的定义,对各小类的理解,三个指标公式,绿地率与绿地覆盖率的区别,对条文说明的理解。各类绿地的指标规定。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结合城市其它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

三、布局形式

1.绿地分布的基本模式

①点状布局: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绿化。

②环状布局:绿地和城市用地由市中心一层一层绿地和城市用地由市中心一层一层分布出去。

③网状布局:由城市中的道路、水系等一些线形要素的绿化相互交织而成的。由郊区伸入城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

④楔状布局;由郊区伸入城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可增加城市通风。

2 绿地系统的标准形态

①中心绿地

②环状绿地(点状绿地)

③楔状绿地

④郊区大面积绿地

田园风光的优点:引进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3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可归纳为 4 种:①块状绿地布局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海、武汉、青岛、大连。

②带状绿地布局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城市南京等城市。

③楔状绿地布局为楔状绿地。一般利用河流、起伏地形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变窄的绿地,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来布臵。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来布臵,能使城市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如合肥市。

④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如北京、深圳。

四、布局要求

1.公园绿地布局

首先应满足居民游憩需要城市各级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布臵应符合公园绿地布局首先应满足居民游憩需要,城市各级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布臵,均布率要求,千米均布率应覆盖全市居住区千米均布率应覆盖全市居住区。

2.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交通地带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

3.楔形绿地的布置:应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条件,满足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等要求调节小气候等要求,搞好楔形绿地建设

4.城市带状花园绿地的设置:应满足道路景观、滨河景观、铁路景观以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铁路景观以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

5.结合上述绿地布置,在城市中建立各绿地间的有机联系。

6.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求,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

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JJ/T91-2002)》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 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臵、性质、范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并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4.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地、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6.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三、规划工作内容

1. 调查城市绿地概况,进行绿地现状分析

①城市概况

a.自然条件: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资料、植被资料、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b.社会条件:历史与文化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史料、民族与民俗情况),经济与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

c.环境状况:城市的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和环保情况等

d.城市基本概况:城市结构、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

e.技术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及已完成的相关规划;相关的法规与文件;城市绿地建设、经营与管理现状;相关图纸 (1:5000--1:10000)。

②绿地现状与分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是整个规划工作的基础,所收集资料要求准确、全面、科学,通过现场踏勘和资料分析,了解掌握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属性、绿地建设与管理信息、绿化树种构成与生长质量、古树名木保护等情况,找出绿地系统的建设条件、规划重点和发展方向,明确城市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工作范围,作出城市绿地现状的基本分析和评价。

a.勘察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管理水平,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公园绿地----级别、性质、特色生产绿地----面积、位臵、生产状况防护绿地----类型、规模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其他绿地----类型,规模,分布情况,

b. 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园 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等5个规划设计层次。2.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种:①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编制;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论证和审批;③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成果经专家和领导部门审定后,交由城市规划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 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布局和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附录。 6.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等构成。计算原则:①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②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③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程序①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该城市总体规划 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②建制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③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辖行政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策划能够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包括: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城市绿 化现状(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指标、植被资料)、绿化管理资料。综合资料分析。 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文件的技术评审原则:①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城市 生态景观优化相结合;②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合理,绿地建设项目恰当,绿地规划布局科学,绿地养护管理方便;③在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总体布局中,要贯彻“生态优先”的规划思想,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④注意绿化建设的经济与高效,力求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⑤强调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开辟绿色廊道,保护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⑥依法规划与方法创新相结合,规划观念与措施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⑦发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促进策划能够市在自然与文化发展中形成个性和风貌;⑧城乡结合,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绿地系统的循环、再生功能,构建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10.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①依法治绿原则;②生态优先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系统 整合原则;⑤远近结合原则;⑥地方特色原则。 11.树种规划的原则:①符合自然规律,重视“适地适树”的原则;②符合城市的性质特征,注意特 色的表现;③以人为本,尽量满足市民对绿化的需求;④应注意园林建设实践上的要求。 12.树种规划的依据:①依照国家、省市有关城市绿化的文件、法规;②遵照本市气象、土壤、水文等 自然条件,因地制宜;③从本市的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实际出发进行规划;④配合绿地布局规划的要求选择树种;⑤参照本市绿化现状、现有绿化树种生产、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13.树种规划的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确定骨干树种;③指定主要的树种比例;④树种规划文字编制; ⑤附表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全

绿化:即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 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包括:(1)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 (2)植物生长占大部分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 (3)农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 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 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 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利用一定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制造的“人工环境”;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和自然分离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破坏环境的过程;城市绿地是将自然引入城市,是人与城市间充满自然气息的过渡空间。人们的聚居由群落到村镇到城市逐步地离开了自然,也可以说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把人和自然分隔 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过程。而城市园林绿地则可认为是在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人们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随着人类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人工环境的扩大和物质生产的提高,另一方面促进了人对自然精神和环境的追求,因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园林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强有力的手段对自然资源采取了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环境学”则从理性上确定了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人工与自然相平衡,城市与园林相协调的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人们希望在令人窒息的城市中寻得“自然的窗口”,在人工沙漠中建立起“人工的绿洲”。 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综合植物 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是一门涉及众多科学领域和艺术门类的技艺,是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 素进行造景的技艺,根本之处还在于对自然领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关系到领土景观的完整 性与典型性。正如每一片土地都是领土的片断一样,每一个风景园林作品也应该是领土景观 的片断。 科学性: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植物学 艺术性:美学,文学 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城市即具有防御功能和交易场所的居民点。 近代城市的发展 a.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蒸汽机的发明带来能源与动力的革命。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些都加速了城市化。b.城市布局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产业革命改变了作坊制生活方式,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一一上下班生活方式一一居住区与生产、工作区分开。工业发展,产业部类增多,原料及产品均需储运,就出现城市仓储用地。城市人口聚集,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多样化,应运而生许多新类 型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经济活动增加,金融机构产生,城市中又出现商贸活动的地区。火车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 y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 urse, the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 y.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city green sys tem plan based on the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

tainable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 entand the region 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made theforecast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 evelopmenttendency. Key words:Urba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and metho d;Course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概念解析 1.1城市绿地

村镇规划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 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 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 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 5. 村镇的基本特点: 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 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7.村镇规划的内容: 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 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 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 建设基金的来源; 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 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 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 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 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 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 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 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与绿地 3)工程设施: 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 4)环境资料 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 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 ②向当地计委及有关部门了解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计划资料(村镇建设、商业、工业、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环保、公安等) ③现场调查 . ========================== 第三章=============================================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1、绿地基本情况 ●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 现状分析 1) 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 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 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以杂乱荒 废的感觉。 4) 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2、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3、景观规划说明 ●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 园林小品 ● 园路铺装 ●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 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中密植葱 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 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遮荫作 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 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形成带 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 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边缘的棕 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 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置石竹、 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 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叶子花作 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 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金钟花 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 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 1. 人性化氛围: 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 1. 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六: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 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 2. 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 3. 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 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 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5 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绿地规划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3.城市避灾绿地:是指当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间。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而成,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公园绿地;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地环境的公共绿地。 5.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木,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 6.防护绿地: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7.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地用地 8.其他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9.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公园+生产+防护+附属)/城市用地面积*% 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公共绿地+宅旁+公共设施+道路)/居住区用地面积*% 新区建设绿地率>=30% 旧区改造绿地率>=25% 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每人平均可拥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1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可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2.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13.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14.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15.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16.交通岛绿带: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地 17.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18.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19.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20.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21.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宽度的百分比 22.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好够停车的距离叫做安全视距,一般采用30—35m的安全 视距为宜 23.视距三角形:根据两道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为视距三角形, 要求在视距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布置植物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高 24.一板二带式:一条行车道,两条绿带,适合于路幅较宽,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和居住区 25.二板三带式:车行道中间以一条绿带隔开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行车道,道路两侧各一行行道树绿带 26.三板四带式: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条,中间是机动车道,两侧是非机动车道,连同两侧的行道 绿带共4条绿带 27.绿地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用地面积*% 二、简答题 1、城市绿地分类: 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