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第8题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题组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 B

解析明矾作为净水剂的原因: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强吸附性;氢氟酸能刻蚀玻璃的原因: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以上物质的使用均涉及化学变化,A、C、D错误;液氨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液氨挥发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迅速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B正确。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 C

解析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两者都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4.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解析A项,熔融态的Al2O3导电的同时,Al3+和O2-分别在阴阳两极放电是化学变化,12C 转化为14C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臵换四种类型,错误;C项,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项,2NO2(红棕色) N2O4(无色)ΔH<0,放入热水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平衡移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5.下列过程中颜色变化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银白色的金属铁研磨成铁粉后变成黑色

B.新切割开的金属钠的表面由银白色迅速变成暗灰色

C.红棕色的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得到无色气体

D.浅黄绿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答案 A

解析A项中发生颜色变化是光学现象的变化,故铁研磨成铁粉属于物理变化;B项中金属钠被氧化成了Na2O,属于化学变化;C项中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生成了NO,属于化学变化;D项中新制氯水变为无色,是Cl2+H2O HCl+HClO平衡不断右移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B.烧结粘土制陶瓷

C.湿法炼铜D.铁的冶炼

答案 A

解析A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

7.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体现了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到的主要变化不是化学反应的是()

A.百炼成钢B.饮鸩止渴

C.铁杵磨针D.火上浇油

答案 C

解析A项,百炼成钢有新物质铁生成;B项,饮鸩止渴使人中毒,发生蛋白质变性;C项,铁杵磨针没有新物质生成;D项,火上浇油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8.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化学研究过程与成果。下列选项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解析 A 项,水火既济而土和,即烧制陶瓷过程,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项,“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即用铁将铜的化合物中的铜臵换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项,丹砂为硫化汞,不稳定,加热发生HgS 分解生成Hg 和S ,温度降低时,又可发生Hg +S===HgS ,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项,重结晶过程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9.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 .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 .变化时释放或吸收能量

D .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答案 C

解析 A 项,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 B 项,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 项,物理变化时也能释放出能量,不能说明生成新物质,故C 正确;D 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种类变了,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 错误。

题组二 常见无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生物法净化含硫废气时发生如下反应:CH 3COOH +SO 2-4=====脱硫细菌

2HCO -

3+H 2S 。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CH 3COOH 是还原剂

B .反应中SO 2-

4被氧化

C .H 2S 的酸性比H 2CO 3强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解析 脱硫时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2价,则硫元素被还原,SO 2-

4为氧化剂,

CH 3COOH 为还原剂,A 项正确;B 、D 两项均错误;若H 2S 的酸性比H 2CO 3强,则应生成H 2CO 3和HS -

(或S 2-

),C 项错误。

2.某学生以铁丝和Cl 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 .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 .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实验③制得的胶体为混合物,A 选项错误;实验②氯化铁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实验③中发生的水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选项正确;实验②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放热,实验③为吸热反应,C 选项错误;实验①所涉及的Fe 、Cl 2都不是电解质,D 选项错误。 3.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装臵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aCO 3=====高温

CaO +CO 2↑(分解反应),SO 2+CaO=====△

CaSO 3(化合反应),2CaSO 3+O 2=====△

2CaSO 4(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臵换反应。

4.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CO 2+2NaOH===Na 2CO 3+H 2O ,①可以实现;H 2S +CuSO 4===CuS ↓+H 2SO 4,②可以实现;CH 3COONa +HCl===CH 3COOH +NaCl ,③可以实现;H 2SO 3+2H 2S===3S ↓+3H 2O ,④可以实现;3O 2===2O 3,⑤可以实现;3NO 2+H 2O===2HNO 3+NO ,⑥可以实现。 5.下表中有关变化和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 干馏是化学变化,A 项错误;2FeCl 3+Cu===2FeCl 2+CuCl 2不是臵换反应,B 项错误;木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木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 项正确;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生成Fe(OH)3胶体,不是沉淀,D 项错误。

6.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 3+H 2 储氢

释氢HCOONa +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储氢过程中,NaHCO 3被氧化 B .释氢过程的本质是盐类的水解 C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D .HCOONa 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答案 D

解析 A 项,储氢过程中C 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B 项,盐类水解是形成盐的阳离子与水电离的氢氧根结合,阴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酸与碱的过程;C 项,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D 项,HCOONa 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 +

与HCOO -

构成,HCOO

中含有共价键。

7.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出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推出氢氧化铁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 .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也越活泼规律,推出磷单质比N 2稳定得多

D .根据C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无沉淀的规律推测,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也无沉淀产生 答案 B

解析 A 项,一般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同种元素之间必须有中间价态才能发生;B 项,氢氧化铁可以由氢氧化亚铁、氧气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C 项,氮元素非金属性大于磷,由于N 2存在NN 三键,N 2很稳定;D 项中SO 2可被酸化的NO -

3氧化为SO 2-

4,会产生BaSO 4沉淀。

8.一种借用CeO 2/CeO 2-δ的转化,利用CO 2和H 2O 合成燃料的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转化的实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若得到三种产物H 2、CO 、CH 4各1 mol ,共放出O 2为1 mol

C .利用上述转化有利于遏制温室效应

D .上述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B 项中氧原子不守恒,故不正确;C 项,图示中CO 2被燃烧,能遏制温室效应,正确;D 项中每步变化中均有单质生成,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正确。 9.下列有关事实及原理分析都正确的是( )

解析 A 项,草木灰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钾(K 2CO 3),K 2CO 3溶液显碱性,OH -

可与铵盐发生反应,导致氮元素损失,不是K 2CO 3和铵盐直接发生复分解反应,原理分析错误;B 项,辽宁舰主要由钢材料制造,舰底镶嵌一些比较活泼的金属,如镁、锌等,在海水中构成原电池,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钢材料作正极被保护,如果镶嵌铜块,铜为正极,钢为负极,会加快钢的腐蚀,错误;C 项,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天然气燃烧比液化气燃烧消耗的氧气少,

液化气灶具改天然气灶具时需减小空气进入孔的孔径,避免天然气随空气流失而降低热量利用率,原理分析错误;D 项,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CO 2,使面团产生气孔,正确。 10.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大力开发氢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借助Cu/CuCl 热化学循环制氢:2H 2O===2H 2↑+O 2↑,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步骤②的温度为500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 2OCl 2=====500 ℃

4CuCl +O 2↑ C .步骤③可在电解池中进行,Cu 是氧化产物 D .反应⑤一定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实现的 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看出①为CuCl 2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A 错误;②依据图示可知反应物Cu 2OCl 2,生成物为 CuCl 和O 2,故B 正确;③从CuCl ―→Cu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 错误;⑤中Cu 与HCl 产生H 2,为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原电池原理无法实现该反应,D 错误。

题组三 离子反应的综合判断

[解题指导]

1.命题时常用的设错方式 (1)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2)反应不符合题设条件(如:滴加顺序、反应物量的问题)。 (3)不配平(漏掉不起眼的离子,电子、电荷、质量不守恒) 2.离子方程式判断题的答题流程 第一步:分析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1)只有实际发生的离子反应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各种符号及反应产物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能随意捏造。 第二步:判断生成物对不对

(1)变价元素的生成物(高价还是低价)。

(2)量不同时的生成物(某反应物过量是否会与生成物再反应)。 (3)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时的生成物。 逐滴加入试剂时,不同时段的生成物。

第三步:分析离子方程式平不平

(1)原子是否守恒。

(2)电荷是否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是否守恒。

[挑战满分](限时15分钟)

1.FeCl3溶液是实验室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FeCl3溶液的作用或实验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FeCl3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Fe3++3H2O===3H++Fe(OH)3

B.检测FeCl3溶液中的Fe3+用KSCN溶液:

Fe3++3SCN-===Fe(SCN)3

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Fe3++Cu===Cu2++Fe2+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出现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

答案 B

解析FeCl3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Fe3+的水解,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A项不合理;检测FeCl3溶液中的Fe3+,应用SCN-,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Fe(SCN)3,B项合理;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C项不合理;NH3·H2O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D项不合理。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NH3·H2O+SO2===HSO-3+NH+4

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AlO-2+H++H2O===Al(OH)3↓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lO-+CO2+H2O===HCO-3+HClO

答案 C

解析氨水不能溶解Al(OH)3,A项不符合题意;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生成NH4HSO3,B项不符合题意;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反应AlO-2+4H+===Al3++2H2O,C项符合题意;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HClO和Ca(HCO3)2,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气溶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Cl 2+H 2O HClO +Cl -

+H +

B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显红褐色: Fe 3+

+3H 2O===Fe(OH)3↓+3H +

C .醋酸钠溶液显碱性:

CH 3COO -

+H 2O===CH 3COOH +OH -

D .久置的H 2S 溶液变浑浊: 2S 2-

+O 2+4H +

===2S ↓+2H 2O

答案 A

解析 氯气溶于水生成HCl 和HClO(弱酸),A 项正确;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显红褐色,生成Fe(OH)3胶体,不是沉淀,B 项错误;水解为可逆反应,C 项错误;H 2S 为弱酸,不能拆写,D 项错误。

4.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并且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用明矾作净水剂:

Al 3+

+3H 2O===Al(OH)3↓+3H +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O 2-

3+2H +

===CO 2↑+H 2O

C .电解MgCl 2饱和溶液制取Mg : MgCl 2=====电解

Mg +Cl 2↑

D .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

CaSO 4+CO 2-

3===CaCO 3+SO 2-

4

答案 D

解析 A 项应生成Al(OH)3胶体,且不能写等号,应写可逆号;B 项中小苏打的HCO -

3不能拆开;C 项,电解饱和MgCl 2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5.下列有关NaClO 和NaCl 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中,H +

、NH +

4、SO 2-

4、Br -

可以大量共存

B .该溶液中,Ag +、K +、NO -3、CH 3COO -

可以大量共存

C .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

+ClO -

+2H +

===Cl -

+2Fe 3

+H 2O

D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 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答案 D

解析 NaClO 和NaCl 的混合溶液中含有ClO -

,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H +

和Br

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混合溶液中的Cl -与Ag +

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B 项错误;溶液为碱性,滴入少量硫酸亚铁时,亚铁离子被ClO -

氧化,但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写H +

而应写水,且生成Fe(OH)3,C 项错误;向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时发生反应:ClO -

+Cl -

+2H +===Cl 2↑+H 2O ,每产生1 mol Cl 2转移1 mol 电子,约为6.02×1023个,D 项正确。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CuCl 2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Cu 2+

+2OH -

===Cu(OH)2↓

B .向酸性KMnO 4溶液中通入SO 2:

3SO 2+2MnO -

4+4OH -

===2MnO 2↓+3SO 2-

4+2H 2O

C .电解饱和MgCl 2溶液:

2Cl -

+2H 2O=====电解

2OH -

+H 2↑+Cl 2↑ D .向Na 2SO 3溶液中滴加足量NaClO 溶液:

SO 2-

3+ClO -

===SO 2-

4+Cl -

答案 D

解析 氨水是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应写化学式,A 项错误;应是水参与反应而不是OH -

,且生成的是锰离子而不是二氧化锰,B 项错误;电解饱和MgCl 2溶液,应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镁沉淀,C 项错误;次氯酸根离子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D 项正确。

7.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含有大量Al 3+

的溶液:Na +

、NH +

4、SO 2-

4,Cl -

B .c (H +)=1×10

-13

mol·L

-1

的溶液:Na +

、Ca 2+

、SO 2-

4、CO 2

3

C .含有大量Fe 3+

的溶液:Na +

、Mg 2+

、NO -

3、SCN -

D .含有大量NO -

3的溶液:H +

、Fe 2+

、SO 2-

4、Cl -

答案 A

解析 B 项,SO 2-

4、CO 2-

3和Ca 2+

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 项,SCN -

和Fe 3

因发生络合反

应不能大量共存;D 项,H +

、Fe 2+

、NO -

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8.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解析 不符合溶液电中性原理,A 项错误;Fe 3+

与SO 2-

3不能大量共存,B 项错误;滴加氨水

开始产生MgCO 3沉淀,后产生Mg(OH)2沉淀,C 项正确;滴加NaOH 浓溶液会先和醋酸反

应,不会立刻产生气体,D 项错误。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离子组的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解析 滴加氨水,离子组中的Fe 3+

与氨水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氨水应写

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A 项错误;因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

-13

mol·L

-1

的溶液

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在酸性溶液中AlO -

2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NH +

4不能大量共存,B 项错误;酸性溶液中Fe 3+

与I -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 项正确;SO 2

与ClO -

不能大量共存,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 2-

4,D 项错误。

10.某溶液可能含有Na +

、NH +

4、Ba 2+

、SO 2-

4、I -

、S 2

中的几种离子。进行如下检测:①用

pH 计检测,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新制氯水和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 .Na +

B .Ba 2+

C .SO 2-4

D .S 2-

答案 A

解析 实验①说明溶液中含有NH +

4(水解使溶液显弱酸性);实验②说明溶液中无I -

、S 2-

,再

根据电荷守恒可推出该溶液中含有SO 2-

4,则Ba 2+

不能存在;至于是否含有Na +

,需要进一

步检验。

11.下列粒子在相应条件下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0.1 mol·L -

1FeCl 3溶液中:K +

、Na +

、SO 2-

4、AlO -

2

B.c (OH -

)c (H +)=1的溶液中:Fe 2+、NO -3、Al 3+、Cl - C .0.1 mol·L

-1

盐酸的澄清透明溶液中:Fe 3+

、K +

、SO 2-

4、Br -

D .含有0.1 mol·L -

1Ca 2+

的溶液中:Na +

、Cu 2+

、SiO 2-

3、NO -

3 答案 C

解析 A 项,Fe 3+

与AlO -

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Fe(OH)3和Al(OH)3沉淀;B 项,条件实质

是溶液呈中

性,Fe 2+

、Al 3+

在中性条件不能大量共存;C 项,附加条件是澄清透明、酸性溶液,澄清透

明是溶液的特征,不能把澄清透明误认为无色溶液,C 项正确;D 项,Ca 2+

、Cu 2+

与SiO 2-

3都

不能大量共存。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稀硫酸去除铜器表面的Cu 2(OH)2CO 3: Cu 2(OH)2CO 3+4H +

===2Cu 2+

+CO 2↑+3H 2O

B .用稀硝酸去除试管内壁的银镜: Ag +NO -

3+2H +

===Ag +

+NO ↑+H 2O C .向AlCl 3溶液中加入氨水制Al(OH)3: Al 3+

+3OH -===Al(OH)3↓

D .向FeI 2溶液中加入盐酸和过量的H 2O 2: 2I -

+H 2O 2+2H +

===I 2+2H 2O 答案 A

解析 B 项得失电子不守恒,应该为3Ag +NO -

3+4H +

===3Ag +

+NO ↑+2H 2O ,错误;氨水为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C 项错误;忽略了Fe 2+

与H 2O 2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H 4HCO 3溶液与足量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

4+OH -

=====△

NH 3↑+H 2O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 溶液:Ca 2+

+HCO -

3+OH -

===CaCO 3↓+H 2O

C .NaHSO 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a 2+

+OH -

+H +

+SO 2-

4===BaSO 4↓

+H 2O

D .向Fe(OH)2中加入稀硝酸:3Fe 2+

+4H +

+NO -

3===3Fe 3+

+NO ↑+2H 2O

答案 B

解析 OH -

足量,NH +

4与HCO -

3均反应完全,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

3+NH +

4+2OH -

=====△

NH 3↑+CO 2-

3+2H 2O ,A 项错误;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两种电解质电离出的H +

和OH -

好完全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a 2+

+2OH -

+2H +

+SO 2-

4===BaSO 4↓+2H 2O ,C 项错

误;Fe(OH)2是难溶物,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用化学式表示,D 项错误。

题组四 常见无机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综合判断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下列各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种类与反应物的用量或条件无关的是( ) ①Fe +O 2 ②NH 4HCO 3+NaOH ③Cu +Cl 2 ④Ca(HCO 3)2+Ca(OH)2 ⑤C +SiO 2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Fe 与O 2反应可生成Fe 2O 3或Fe 3O 4;②若NaOH 不足,只有HCO -

3参与反应,生成Na 2CO 3和(NH 4)2CO 3,若NaOH 过量,生成Na 2CO 3和NH 3·H 2O ;⑤当碳少量时生成Si 和CO ,当碳足量时生成SiC 和CO 。

2.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则乙可能是( )

甲――→化合反应

A .Al(OH)3

B .H 2SiO 3

C .FeCl 2

D .CH 3Cl

答案 C

解析 氢氧化铝可由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或由偏铝酸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但两者均不是化合反应,A 项错误;硅酸可由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得到,但不能通过化合反应获得,B 项错误;氯化铁与铁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氯化亚铁,属于化合反应,C 项正确;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CH 3Cl ,但不属于化合反应,D 项错误。

3.已知A 、B 、C 、D 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且D 为强电解质(其他相关物质可能省略)。

A ――→O 2

B ――→O 2

C ――→H 2O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 为非金属单质,则它与Mg 反应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为2∶3

B .若A 为非金属单质,则其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处于第二周期第ⅣA 族

C .不论A 为单质还是化合物,

D 都有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浓溶液在常温下都能使铁和铝发生钝化

D .若A 是共价化合物,0.1 mol A 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可能为N A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B

解析 A 项,当转化关系为N 2―→NO ―→NO 2―→HNO 3时,A 为N 2,与Mg 反应生成的Mg 3N 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3,正确;B 项,若A 为碳,则对应的D 为H 2CO 3,属于弱电解质,错误;当转化关系为H 2S(或S)―→SO 2―→SO 3―→H 2SO 4时,C 项正确;当转化关系为NH 3―→NO ―→NO 2―→HNO 3时,D 项正确。 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氯化钠饱和溶液――→NH 3

――→CO 2

过滤NaHCO 3(s) ②N 2――→O 2

点燃

NO 2――→H 2O

HNO 3 ③海水――→石灰乳

Mg(OH)2――→盐酸

MgCl 2(aq)――→△

MgCl 2(s)

④Al 2O 3――→盐酸

AlCl 3(aq)――→氨水

Al(OH)3 ⑤重晶石(BaSO 4)――→饱和碳酸钠溶液

反复浸取

BaCO 3――→盐酸

BaCl 2(aq)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②N 2在点燃的条件下不能生成NO 2;③MgCl 2易水解,加热蒸干不能得到无水MgCl 2,得到的生成物可能是Mg(OH)2。

5.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 mol Cl -

、ClO -

x (x =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 是ClO -

3

B .B ―→A +

C 反应的活化能为60 kJ·mol -

1

C .A 、B 、C 、

D 中C 最稳定

D .B ―→A +C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ClO -

(aq)===ClO -

3(aq)+2Cl -

(aq) ΔH =-117 kJ·mol

-1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D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7,D 是ClO -

4,A 项错误;由图可知,60 kJ 是B 的相对能量,不是B ―→A +C 反应的活化能,B 项错误;A 、B 、C 、D 中A 的相对能量最低,最稳定,C 项错误。

6.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H 2的共价键形成放出436 kJ 能量

B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

C .1 mol H 2(g)跟1

2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H 2O(g)释放能量245 kJ

D .1 mol H 2(g)与1

2 mol O 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H 2O(g)

答案 B

解析 对同一个化学键来说,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时放出的能量相等,A 正确;H 2在O 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B 错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热量Q 吸=436 kJ +249 kJ =685 kJ ,生成物形成时放出的热量Q 放=930 kJ ,故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 =245 kJ ,C 正确;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正确。

7.A 、B 、C 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M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 为一种金属单质,其产量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反应①②③均为化合反应,反应④为置换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所加试剂可能是氯气

B .③中需要加具有氧化性的试剂

C .A 与稀硝酸反应一定能实现元素M 在①中发生的价态变化

D .元素M 在②中发生的价态变化也能通过加碘化钾溶液实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转化关系可确定A 为变价金属,应为Fe ,反应①加入氯气能实现,B 为FeCl 3,C 为FeCl 2,A 项正确;反应③是铁元素由+2价升高到+3价,需要加具有氧化性的试剂,B 项正确;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亚铁,C 项错误;Fe 3+

能将I -

氧化成I 2,自

身被还原成Fe 2+

,D 项正确。

8.A 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 、C 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 、B 、C 均含有元素X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X 元素可能为Al

B .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C .X 元素可能为Si

D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从框图可以看出元素X 应该有变价,反应①和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l 和Si 均无变价;反应①和②分别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进行,不是可逆反应,元素X 可能为氯、溴、碘等元素。

9.海洋中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和水产资源,如图所示为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取NaHCO 3的原理是利用其溶解度比较小

B .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HCO 3和Na 2CO 3

C .在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 2溶液制取金属镁 答案 A

解析 A 项中发生的反应为CO 2+H 2O +NH 3+NaCl===NaHCO 3↓+NH 4Cl ,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NaHCO 3

的溶解度比较小,A 正确;B 项中石灰水与NaHCO 3和Na 2CO 3反应都能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用于鉴别两种物质,B 错误;C 项中④步骤中SO 2+2H 2O +Br 2===H 2SO 4+2HBr ,溴元素被还原,C 错误;D 项中工业上制取金属镁采用电解熔融MgCl 2,不是电解饱和MgCl 2溶液,D 错误。

10.A ~E 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 、B 是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X 与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 2O 3+2Fe=====高温

Fe 2O 3+2Al B .检验D 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反应:Fe 3+

+3SCN -

===Fe(SCN)3↓

C .单质X 和单质Y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

D .由于化合物B 和C 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两者均是两性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中的转化关系图可推得单质X 为Al ,氧化物A 为Fe 2O 3,单质Y 为Fe ,氧化物B 为Al 2O 3,C 为Al 2(SO 4)3,D 为Fe 2(SO 4)3,E 为FeSO 4。A 项,单质X 与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O 3+2Al=====高温

Al 2O 3+2Fe ;B 项生成的Fe(SCN)3不是沉淀;D 项,化合物C 是硫酸铝,不是两性化合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高中生物选修1《盘点高考对酶的研究与应用多角度考查》

《盘点高考对酶的研究与应用多角度考查》 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1、以判断型选择题形式考查酶的应用 【例1】(2016?江苏?T21)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下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似 B.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适当的包埋剂固定化酶 C.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D.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分解纤维素 【解析】在仿旧和去污中,纤维素酶均作用于衣物,二者作用相似,A项正确;由于纤维素酶较小,不能用包埋法固定化酶,B项错误;改变温度、酸碱度和处理时间会影响酶作用的结果,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C项正确;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之间的糖苷键水解分解纤维素,D项错误。 【答案】BD 2、以纯文本形式考查与酶应用有关的实验 【例2】(2015?海南?T 30)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和。(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 【解析】(1)根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不同,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进行衡量,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温度应该在常温范围内设置系列温度梯度且梯度差值相等,所以4组的温度应分别设置为15℃、20℃、25℃、30℃;另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证酶促反应只能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高考生物盘点与胰岛素相关试题的多角度考查

高考生物盘点与胰岛素相关试题的多角度考查 与胰岛素相关的知识既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各类考试中的热点。通过以胰岛素为背景材料可以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以考查高中生物中的实验能力,还可以考查蛋白质、激素、信息传递等知识。因此有关胰岛素的考查在高考中屡考不鲜。故本文对此进行例析。 1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表达成氨基酸相连的长肽——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后,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中经蛋白酶水解生成胰岛素及C肽。经胞吐作用进入血液循环。 不同种动物(人、牛、羊、猪等)的胰岛素功能大体相同,成分稍有差异。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 例1 .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编码胰岛素及胰岛素结构等知识。一个基因的编码链是特定的且只有一条能单链进行转录。蛋白质经加热后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并未断裂,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都有关。题中已告知胰岛素有两条链由一个基因编码。因此一个基因编码产生的多肽链要经过蛋白酶的作用才能产生两条肽链。答案为D 北大清华状元笔记(衡水毕业生)高考手写笔记20XX年5月上旬正式登场,适合20XX 年高考生使用,敬请期待!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2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血糖调节 (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降血糖的激素。它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物质的存在状态

第一章物质的存在状态 第一节物质和物质的存在状态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形态万千,大至天体、日月星辰,小到原子、电子等微粒,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体。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的种类繁多,运动形式纷呈,它们使世界多彩多姿,充满活力。物质的运动形式多样,它们既服从共同的普遍规律,又各具特征。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那些具有一定质量、占有一定空间的实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伴随这些变化过程的能量关系的科学。 各种物质总是以一定的聚集状态而存在着。通常认为物质有4种不同的物理聚集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在通常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物质主要呈现气态、液态或固态。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在界面、密度、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吸引力、分子运动情况、能量等方面的差别,使其各具特征。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物质状态性质的认识,气体较为充分,固体次之,液体最差,等离子体正处于探索研究之中。 对任何物质来说,当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时,其存在状态亦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但它常与化学变化相伴随,进而对物质的化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学习和了解物质各种存在状态的内在规律,不仅可以说明许多物理现象,而且可以解决众多的化学问题。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聚集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若再进一步升高温度,部分粒子将发生电离,当电离部分超过一定限度(大于0.1%),此种状态物质的行为主要取决于离子和电子间的库仑力。由于带电离子的运动受电子磁场的影响,而使其成为导电率很高的流体,这种流体与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完全不同,而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这种状态的物质中负电荷总数等于正电荷总数,宏观上呈电中性,所以又称为等离子体。 在地球上,自然界的等离子体比较少见,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温度太低,不具备等离子体产生的条件。不过在特殊条件下,地球上也能产生等离子体。例如夏天的闪电就是空气被电离而产生的瞬时等离子体在发光。又如人工放电、加热、辐射,也可以引起分子或原子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等离子体,如日光灯中的放电,霓虹灯中的放电等。此外,受控核聚变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某些化学反应燃烧中产生的燃气等离子体,紫外线和X一射线、辐射电离以及气体激光等产生的等离子体都属子人工产生的等离子体。 与地球上的情况完全相反,在宇宙中约有99.9%以上的物质处于等离子态。在恒星内部,电离由高温产生;在稀薄的星云和星际气体内,电离由恒星的紫外辐射所引起。地球大气层上层受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形成的电离层也是由等离子体组成,远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就依靠这个电离层。由此可见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普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同步练习A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同步练习A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5分) 1. (2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感功。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①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液氢在液氧的作用下燃烧属于________变化。 ②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一个可以把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氧气的装置,新产生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2. (2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2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 (5分)填表题。

5. (1分)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变化。 6. (2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感功。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①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液氢在液氧的作用下燃烧属于________变化。 ②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一个可以把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氧气的装置,新产生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7. (1分)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变化。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8. (2分)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苹果腐烂 B . 榨取果汁 C . 面包发霉 D . 菜刀生锈 9.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是同时发生的 C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0. (2分)以下是海南省部分市县特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海口铁画 B . 椰岛米酒 C . 屯昌剪纸 D . 石山木雕 11.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是同时发生的 C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 .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与我们》公开课教案_4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背景】: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而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本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制作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泡腾片、玻璃杯、温开水、一次性杯子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制作饮料) 1、出示泡腾片(一种固体饮料),简单介绍下泡腾片(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以喝上一杯美美的饮料),是否大家也想尝试? 2.学生探究:制作饮料(将泡腾片放入温开水),思考:有什么现象?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3.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有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4.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饮料。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饮料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出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归纳旧知 回顾整个单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变化,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变化?举例说明 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后面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打下基础。) 三、组内交流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小组的合作一起完成思维导图,这样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 四、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讲解下本组整理了哪些知识? 2.其他小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互相补充知识,认识到自己小组遗漏了哪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建议学生下课后到各个小组进行学习修正。) 五、习题巩固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 D、燃煤发电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 D、光被镜子反射回去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晒干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第8题 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第8题多角度考查物质变化 题组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3.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雪融山顶响流泉 C.吹尽狂沙始到金 D.蜡炬成灰泪始干 5.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7.下列过程中颜色变化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银白色的金属铁研磨成铁粉后变成黑色 B.新切割开的金属钠的表面由银白色迅速变成暗灰色 C.红棕色的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得到无色气体 D.浅黄绿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8.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烧结黏土制陶瓷 C.湿法炼铜 D.铁的冶炼 9.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体现了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的主要变化不是化学反应的是() A.百炼成钢 B.饮鸩止渴 C.铁杵磨针 D.火上浇油 10.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变化时释放或吸收能量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题组二常见无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1.氨气遇氯气时,有白烟出现,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①2NH3+3Cl26HCl+N2 ②NH3+HCl NH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化合反应 B.②为置换反应 C.①为氧化还原反应 D.②为复分解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反应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木炭燃烧:C+O2CO2 B.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 单元复习 知识树 思想方法 运用图像法描述物态变化 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的多少. 【例1】如图结1-1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图结1-1 思路与技巧该图像反映了固体吸热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甲、丙两物质表现出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物征,可推断,甲、丙是晶体;由图知甲的熔点t1,丙的熔点t2,t1>t2.

说明甲的熔点比丙高. 答案A、D. 举一反三 1已知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结1-2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是 A.E曲线 B.c曲线c.D曲线D.B曲线 图结1-2 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结1-3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图结1-3 运用熔点及沸点分离物质或进行材料选择 分离不同固体或液体,可利用其熔点或沸点不同,运用加热的方法.使熔点低的先熔化分离,或沸点低的先大量汽化分离.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熔点沸点.选择不易熔化的材料应考虑高熔点,选择不易凝固的液体应考虑低凝固点,选择不易沸腾的液体应考虑高沸点. 【例2】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氮、氦的沸点分别是-183℃,-196℃,-269℃.若从液态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依次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8-物质变化与我们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 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 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 系。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 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5分钟) 学校:_______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一一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 、______ 和_____ 二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 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例题2】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 。 答案:物态变化。 【例题3】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 5C,正确的读法是 A、负5摄氏度B 、负摄氏5度C 、摄氏负5度D 、零下5度答案:一5C可以读成负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 【例题4】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而且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适当的将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可以提高温度计 的准确程度,细微的体积变化能够清楚的在刻度上显现。 答案:A 【例题5】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 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 C,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C。 (1 )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 C , (2)当它指示气温是5C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_ C。 分析: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一7 C?103C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 C?100 C,列式为:100C+ 110~ 0.91 C,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 C。当它度数是5C 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 + 7)X 0.91 C= 10.9 C。 答案:0.91 C / 格;10.9 C 【例题6】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_ ,这是个_______ 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叫做________ ,这是个_______ 热过程。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 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答案:熔化,吸,凝华,放。 【例题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 ,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__ ,同一种晶体的 ________ 跟它的_________ 相同。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当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如果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

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科版

8.物质变化与我们 1 ?判断题。 (1)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3) 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2. 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简答题。 (1) 本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物质及其变化展开的,学完这个单元后,你对“物质是 变化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4. 填空题。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物

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⑵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⑶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产生了五彩缤 纷 的色彩。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 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 ___________ 变化 5 ?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 B ?钢铁生锈C?塑料瓶变形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灯泡发光 B ?光合作用 C .海水晒盐 (3) 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用木材制成桌子②切割、打磨玉石进行加工③木头燃烧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4) 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在熟的米粒上滴一点碘酒 B .把生的大米做成熟的米饭 C .把熟的米饭做成饭团 6. 实验题。 小明和姐姐在家用水果制作饮料,他们制作饮料的方案如下。请阅读他们的方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初二物理北师大版《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 冰的温度是0℃ C. 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 北京地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可达45摄氏度 2. 以下过程中发生了物态变化的是() A. 把铜块加热到100℃ B. 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 冰雪消融 D. 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3.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关系是() A. 气压降低,沸点升高 B.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 气压增大,沸点先升高后降低 D. 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没有关系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0℃,雨夹雪的天气时,空气中只存在水的固态和液态 B. 北方的冬天很冷,不宜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C. 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D. 冬天,晾在屋外的冻冰的衣服也会干,这是蒸发的缘故 5. 把一杯0℃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 杯中的水要结冰 B. 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 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 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6. 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 升高 B. 不变 C. 降低 D. 忽高忽低 7. 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要() A. 将水量减少些 B. 将火烧旺些 C. 给容器加密封盖 D.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 8.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将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B.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纳凉 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二、多项选择题 9. 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A. 冬天霜的形成 B. 江面上雾的形成 C. 春天冰的熔化 D. 秋天露的形成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医生在用小镜子检查病人的口腔之前,将小镜子在火上烧一烧是为了消毒 B. 标准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同样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夏天,人从游泳池中出来后,风一吹感觉很凉,是因为水在蒸发时吸收了人身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