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符号的疯狂—浅析波安迪沃霍尔的风格手法与我的毕业设计

流行符号的疯狂—浅析波安迪沃霍尔的风格手法与我的毕业设计

流行符号的疯狂—浅析波安迪沃霍尔的风格手法与我的毕业设计
流行符号的疯狂—浅析波安迪沃霍尔的风格手法与我的毕业设计

摘要

现代的设计往往缺乏的就是风格化、代表化。安迪·沃霍尔运用反复,重复构成的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做波普艺术,他的玛丽莲梦露永远会被我们熟知。他津津乐道的运用丝网印刷,色调分离,运用广为熟知的流行符号唤醒了广大群众的独特审美观,并声称艺术生活应该平民化。安迪·沃霍尔说过自己的艺术就是机械的生产,创作的作品之多,影响力之广泛。安迪沃霍尔创作手法胆大,在当时的创新就是现在的辉煌,我们不单单要崇拜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要去分析他的价值。我创作的毕业设计也是依据安迪的方法精心进行选材和选色,做出了一幅幅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艺术风格艺术手法

i

Abstract

The modern design often lack is stylized, representative digestion. Andy warhol's use method of repeated again, to constitute, let us know what is called the pop art, his Marilyn Monroe will forever be we know. He enjoyed claiming use screen printing, tonal separation, using the popular symbol widely known aroused the masses, and claim the unique aesthetic art, life should be the civilian. Andy warhol's said his art is mechanical production, a work created by the broad, influence. Andy warhol's creation technique chutzpah, at the time of the innovation is now brilliance, we not only worship a person, more important is to analyze his value.

Keywords:Andy Warhol Pop art Art style Art gimmick

ii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i i

1 引言 (1)

2 波普艺术的诞生 (2)

2.1 波普艺术的发展 (2)

2.2 波普艺术的特点 (2)

3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风格手法 (3)

3.1 流行符号的疯狂 (3)

3.2 重复构成所发生的延伸 (4)

3.3 色调的不合群 (4)

3.4 重叠构成 (5)

3.5明星制造厂 (6)

4 毕业设计—《波普姜文》解析 (7)

4.1热点符号姜文 (7)

4.2冲突的鲜亮 (7)

4.3模仿不等于抄袭 (8)

4.4手绘反电脑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1 引言

欧洲人对于美国人的复杂心态,使得在这些声责之中露出丝丝的嫉妒之情。无论艺术成就及其广泛影响,在毕加索之后,安迪·沃霍尔无非就是艺术的主流。沃霍尔的作品并不认为“物以稀为贵”,照样有着海量的作品,照样抢手。沃霍尔疯狂的产量成为人类艺术家的佼佼者,毕加索也就只有五万多张而已。但沃霍尔的这些作品,不是电影、照片,就是手工印刷出来的丝网画之类。让那些认为“丝网印刷谁都会弄”的人大为不服的主要原因。

沃霍尔的色彩同样也是强烈鲜明的,但比抽象表现主义更加透亮柔和。他对色彩饱和度的把握,已经达到一种境界了。五光十色,无论何种色度,何种色调,何种色光,都能随心所欲,只要经过沃霍尔来掺和一下,就可以打上他特有的风格了。他与巴斯奎厄特合作的作品,与巴斯奎厄特自己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别,差别就在于他特有的“沃霍尔色彩”。当然,同时他把丝网印刷的手法移用到油画里,并且做得极其融洽到位,看不出一丝不和谐的地方,这就是沃霍尔的艺术创造,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也由此开始奠定。而他找来的许多非议,估计可能也是前无古人的。

即使是暗地平常使用闪光灯的照片,简约直接,不弄花俏,却毕现了任务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之中平中求奇的手法,也被沃霍尔用到了极致,仅仅就是这些照片,沃霍尔就可以称之为摄影大师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此的吸引众人,他的风格手法独树一帜,引领潮流。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也一样具有流行的趋势,而且势不可挡。

介于安迪的风格,本人的毕业设计运用安迪的手法进行创作,虽然不是运用丝网印刷,但效果接近于安迪的梦露系列。之所以选择姜文作为我的母题,色彩的差异都是有着我独特的见解。

1

2 波普艺术的诞生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之为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表达着一种流行的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喜剧中的偶然事件或是社会上流的形象作为表现的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的新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追求标新立异,力求表现自我的心理。

2.1 波普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在美国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融合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拼贴的组合,这样人们又给它一个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2.2 波普艺术的特点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代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特点归纳为:普及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力和大企业式的。波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是要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嘲讽,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当今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家们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的评论。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上世纪六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知名艺术家。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着长久且相当特别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波普艺术其特征就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生化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得艺术的创作发生了质的变化。

2

3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风格手法

3.1 流行符号的疯狂

“符号最主要的功能——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呈现以供人们参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沃霍尔善于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发现那些常见的流行符号,准确地把那些喜闻乐见又常常消失的宣传中转变成为美国社会生活中某些永久性的符号。他经常使用媒介与绘画结合,运用过量重复主题元素客观表达大众熟悉的形象符号,符号的对象在形式上直接诉诸感知。这届符号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情感理智等等综合。

著名作品坎贝尔汤罐头系列所重复的正是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成批生产等大工业生产经济学说以及品牌包装、市场推销和广告宣传等商业消费资本主义的经典理论,从而展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同他们共同构成的美国消费文化的内在欲望体系及心理内容。这最后一点在同期创作的《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如果说坎贝尔汤罐头仍然是美国本上社会生活的物品,可口可乐则是美国文化进行世界扩张的象征之一。在纯粹商业的意义上,可口可乐同坎贝尔汤罐头一样,以其大众生产技术和市场广告策略,要求着消费者的忠诚。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它却向人们确证着美国生活方式的优越和美国资本主义的荣耀。难怪美国《时代》杂志曾今以安迪的可口可乐作为故事封面。

《毛泽东在1972》是沃霍尔的肖像代表作之一,在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的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头像以及相关报道,沃霍尔用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发现出中美之间的关系有所微妙的变化,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创作了许多以中国国家领袖毛泽东头像为题材的作品,不久中美就真的建立了外交关系。

《米老鼠》就是沃霍尔从美国娱乐精神文化中发现的流行符号。他对媒介文化的关注为大众提供了一种观察传播现象的手段和方式,从实践上阐释了符号学对u传播现象及媒介文化的某些观点和论述。这种以工业方式的大批量生产、复制而成的艺术品,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与传统文化形式而又截然不同,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向导的。作品在引起大众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同事,也潜在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文化追求的失落。沃霍尔的作品直接受到了符号学派的影响,这与符号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3

系,他的作品也扩充了符号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3.2 重复构成所发生的延伸

在沃霍尔许多作品中,在画面中通常运用完全相同的或者略作改变的形象被绝对精细和均匀地排列,它引导观众以点线面最基本的系列性的方式去向上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无意去表达对象的原始性和本真性,他关注对象自身系列的呈现方式。在《坎贝尔汤罐头》和《二百一十一个可口可乐瓶》中,用相当多的数量,同一的东西,统一的排列,人们此时不会去探讨作品背后的产生的含义,而是被所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相同视觉符号组成的画面而吸引。这种反常或者异常的体验就是重复构成,表现出抹去单一主题元素的表达效果。而作品本身反映了机器复制世代和消费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不断的通过重复规整的排列呈现,把平淡变为神奇,把粗俗变为典雅,加强给人的印象的重点重复构成,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在欣赏沃霍尔的作品时,观众有意无意都会触及到重复与差异、整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体验着作品所蕴含的色彩、韵律、质感上的形式美感以及视觉上的拓展和延伸。

沃霍尔把一切已经存在的事物推广到作品主题上,把并不相同的事物和某个经典的瞬间不加抗拒的结合在一起。书柜上摆放整齐的书,操场上做的统一的广播体操,教师里面整齐的桌椅,超市里罗列的产品以及地板上的重复花纹等等都属于连续发展的反复,并且在视觉上呈现出拓展和延伸。沃霍尔的这种以选用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元素拿来作为创作主题,就是这样表达出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他改变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形式,也是一种独到的观念体系。

千篇一律是他的创作手法。那些来自于大众传媒的信息,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把单个的主题这样重复排列。他想要避免那些艺术手工的复杂手法。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运用丝网印刷技术,这样的形象加以无数次地重复,创造出特有的一种呆板效果。他酷爱重复和复制。

安迪的作品根本没有原创,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再把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3.3 色调的不合群

题材的热门,色彩的归纳是沃霍尔作品的鲜明特征。在沃霍尔的作品当中,丝网印刷是他用于完成作品的重要手段,也是他的最爱,而通过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相对简

4

化而又打到的色调分离则是他表达主题的常用方式。他把每一件作品的色彩层次都分离出来,这些色彩层次又形成一个等级排列,而不同的等级层次又形成一个或几个严整形式构成的核心,家伙是那个对背景进行单色调的处理,所以整个构架具有“完美性质”,那就是不能再增加,也不能再减少。

沃霍尔的题材基本上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已经被熟知的,经常被看到的,深入人们心里的任务肖像。但沃霍尔并不是自己去创作这些肖像,而是根据常见的报纸,杂志,电影海报或者贴画等大众熟知的图片的基础之上创作完成的。列入沃霍尔的肖像题材代表作《玛丽莲·梦露》和《毛泽东》中,运用精心的色彩分离以及高纯度的色块直接的概括了整个画面,而直至作品中的笔触完全消失是由于沿用了丝网印刷的技术他的以色概型的手法,体现出他用色用形的果断。沃霍尔作品所传达信息完全被他的个人情感和传统艺术所避免了,只不过云有那个传媒重复传播,神秘模糊的表象和符号被冷静、理性地呈现出来,一种毫无深度感和异乎寻常的平面化形成了沃霍尔作品的固有的形式特征,他的作品中几乎完全失去了传统西方绘画形式。波普艺术的内在美学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的潮流就是这种独特的简化分离的表现形式和改变传统的创新和新思路。

沃霍尔创作的肖像绘画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布满感性与表现力的笔触展现了向传统架上绘画的回归。他也还在用丝网印刷法复制别人的作品,创作的六幅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其与之前作品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在于。这几幅以主色调黑色,整体暗淡的色调的作品似平笼罩着一种消极但又高贵的气息。安迪把抽象主义的色彩、笔触等手法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安迪色彩的高妙之处。同样是色彩强烈,但安迪的色彩表现比抽象表现主义更加透亮柔和。他对色彩饱和度的运用已经到了一个无法比拟的层次了,他有着独特的“安迪色彩”。

3.4 重叠构成

沃霍尔的晚期作品中,作品风格开始运用重叠的基本方法深入到毫无纵深感的平面,使画面更加具有空间感。他把相同的主题通过互相重叠组合成连续性、系列性的图底关系,种种系列就像一部有意思的、深入的悬疑电影一样,引导观众的眼睛从最前面看到最后面,从而产生空间纵深感。重叠图底法使形式关系在一个更加统一的式样之内,并使这些关系得到控制和加强。在他最后的系列遗作唯一使用的历史人物的题材《安徒生》中,在同一个平面里,沃霍尔除了对主题人物安徒生进行色彩的分离简化,还对它进行了主题图形重叠的图底处理,这跟传统的空间塑造方式而不同,从而更加深刻的产

5

生一种近实远虚的空间感。沃霍尔运用这种相当戏剧性的手法,通过对部分被掩盖的主题基底单元形的削弱来突出强调前面的主题图形,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出了新的诠释。

3.5明星制造厂

制造明星需要过程,首先是需要的就是公众的认可,所以安迪·沃霍尔大都选择人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来传达信息。《坎贝尔汤罐头》这个汤罐头能准确地传达他,主要是源自大众传媒的发达。大众传媒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以轰炸式的宣传强迫和诱导人们无条件的接受他。若是仔细思考下那些有名的静物画就会发现,在欣赏夏尔丹的《铜水罐》时,画面上的铜水罐只有罐子,无论夏尔丹是多么写实,终究还是个罐子而已。在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头却是一个有名字的罐头。人们整齐排列的罐头中不难发现罐头是个什么罐头,产于何处。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吗?这自然和大众消费观分不开,和名牌效应分不开,这样,汤罐头就有了明星的风范。

安迪的《梦露系列》作品中,他将这一被迫在银幕和舞台上反复重复自己,模式化了的明星虚假人格,转化为一系列相同的形象,仅仅在其面部饰以各种稍有不同的颜料。梦露作为好莱坞的形象代言人,早就深入人心。相信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所有美国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在地铁口捂住被风吹起长裙的少女。那个时代,梦露就是一个热门的符号。沃霍尔当然会把握这次机会,沃霍尔本人和梦露都像大家熟知的明星一样,他利用了梦露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把一个高贵和低俗,凤头和鸡尾已经没有了区别的娱乐明星毫无修饰的展现在画布上。人们崇拜的偶像明星就这样被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当人们看到梦露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个叫沃霍尔的曾经精确无误地描绘过她。作为美国波普艺术家中的明星没有人会怀疑美国波普艺术的象征符号就是重复的梦露头像。

6

4 毕业设计—《波普姜文》解析

我的毕业设计《波普姜文》,运用丙烯颜料创作,与安迪的梦露系列有些接近,但还是比不过安迪的创作。我在分析安迪的创作手法后,汲取安迪的手法,依据安迪的手法精心选取题材,颜色的划分都有我独特的见解。

4.1热点符号姜文

开始选择的母题不是姜文,而是范冰冰。因为当时范冰冰在大众媒体相当火爆,巴黎时装周,电影,电视剧,无所不及,铺天盖地都是在讨论范冰冰。后来却选择姜文,是因为姜文不仅是位出名的导演,也是一名出名的演员。在一些愤青,文艺青年那些要冲破固定思路的青年中有着更高的地位,而范冰冰之是凭借着美貌与演技,并无有真正的思想。

姜文导演的作品,部部都触及着广大青年的共鸣,几乎绝大多数的青年们都会喜爱姜文,最近的一部《让子弹飞》更是让这位导演兼演员的身份推进了大众的内心,影片的暗喻也被众多人一一揭晓。可以想象出姜文是个多么有思想包袱的人。他是个不甘愿被枷锁束缚的人,他有着众多揭露事实真相的电影均被大陆不准上映,而在国外均获得各种大奖,可见他是个不甘于屈服的人。

所以姜文是个热门的题材,他的头像做为我的选材才是正确的。这点跟安迪选择梦露作为题材也是一样的,梦露也是在当时相当出名,同样也在大众心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样我选择的姜文和安迪的梦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4.2冲突的鲜亮

我个人认为只有鲜亮的颜色才能显示出我的毕业设计所表达的思想,那种颜色的冲突代表着我借助姜文这个热点符号抒发本人内心的狂躁与不安。不统一的色彩,各色的差异,加上高纯度的颜料,使我的画面更加跳跃,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仿佛是一个一个姜文表达着自己对于商业社会的愤怒之情。

我所作的姜文,并不是具象的人物头像,是高度概括的,拥有黑白灰关系大概层次的分裂。比如我所绘制的其中一幅红色背景的姜文,画面的背景是红色,所以我认为高光也是红色,我认为既然背景色是一种颜色,为什么高光却要用别的颜色呢?不用别的颜色是因为我觉得高光和背景都在是光的照射,属于亮点,应该统一起来。暗部却用绿

7

色,都知道红和绿是两种显眼的颜色,二者搭配起来会不分主次,但我就是要用这种红绿组合来反映我内心复杂矛盾的心情。所以我之后所有姜文系列都是这种强烈的对比,用来反映我真实的内心。

4.3模仿不等于抄袭

在选择用安迪最出名的梦露系列来模仿,并加以创新是有我的原因的。在国内,现代的艺术上据我了解,很多人都会用波普作为自己的创作手法。最为出名的要数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单纯的使用文化大革命中的工农兵形象做为自己创作元素,工农兵批判的不是地主与资产阶级,而是批判一些商品。一些评论认为工农兵具有中国特色,称之为波普,就是要打破传统,不拘一格,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这样,王广义几乎成为了海内外最著名的中国当代波普艺术家。

如果要说我的作品是抄袭安迪的梦露,那为什么王广义还会用文化大革命那些无名画家的工农兵呢。王广义无非就是加了点现代商品因素在里面而已,那就出名了,成为波普艺术家了。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借鉴一下安迪的手法呢,虽然是无法超于安迪,但终究是研究了很多安迪的作品,对我而言又是一种新的尝试,也不枉我对安迪的研究。

模仿不等于抄袭,抄袭是原封不动的,才叫抄袭,如果加上自己的东西,并且想别人之不所想,那就是从单纯的模仿转为创作。

4.4手绘反电脑

当毕业设计时,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电脑绘制包装,VI等平面设计产品。往往大多都忽略了装饰画的存在,那些手绘最基础的存在。我选择装饰画,并且选择纯手绘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学设计的人都能回忆起最初的创作,那些最基础的东西都不能被抛弃。

现代科技的发达,电脑甚至可以取代一切。使作者内心无比灰心,回想没有电脑的时代,那些电影海报的精心绘制,简直每一件都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然而现在,随便截取一张照片,一个图形加之电脑排版,随意就转换成一件件商品。简单,枯燥,毫无乐趣可言。这也是我作品所表达反叛之处。这点跟安迪当时反对手绘艺术也是同样的原理。

8

结论

安迪·沃霍尔手法之新颖,创作之独特,运用各种大胆的手法创作出令人者迷的艺术品,是当代艺术节绝不仅有,少之又少的人。他固有的色彩理念,固有的形态特征,固有的创作手法都是使我们望尘莫及的。我们不单单要崇拜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要去分析他的价值,沃霍尔的价值就是引导了波普艺术的浪潮,时至今日波普风格仍然是很多艺术家的风格之一。

沃霍尔给我的启示是波普艺术一定是最流行的,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流派。我们这些设计者不单单要学会设计,还要有风格化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发现新的创作手法,他留下的作品会使我们更为深入的理解什么叫做波普艺术。

安迪·沃霍尔虽然离去了,但他留下的真正复杂的是他的思想,生活和处理艺术的方式是我们所要去解读的。艺术的平民化,机械的创作,他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了艺术对于现代人反传统的叛逆思想,以及独特的消费观,价值观。他用自己的方法让世人知道艺术并不是来自一小撮人,而是来自于平民化,社会化,大众化。

波普就像一把枪,使得以后的现代艺术流派可以拿着它肆无忌惮的向传统射击。它用惊人的旺盛精力一刻不停的创造了令人惊奇的东西,如果将当前的艺术与波普比较,你会发现,现在的这些东西,波普几十年前就玩过。

面对如此繁杂的潮流和趋势,平面广告设计的出路在哪里?笔者目前尚无法作出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仍然要不断去寻找新的表达语言,不但的对传统提出反叛和推陈出新。

笔者对于波普用于打破传统,使一切“自我而立”的精神表示赞同,没有否定就没有颈部,打破常规才能有新的发展,波普留下的俸禄而绚烂的艺术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波普艺术,像一个反叛的少年,在二十世界六十年代横空出世,他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处处给予传统艺术巨大的打击,创造了自己的流行,他的精神光芒还在持续下去,璀璨而耀眼。

9

参考文献

[1]安迪·沃霍尔.卢慈颖.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M].广西: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8.

[2]张承志.波普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陈建军.沃霍尔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 李黎阳.波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英]瑞秋·巴恩斯.保罗·梅森.现代艺术家与波普艺术家.[M].简悦译注.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

[6]姚宏翔.艺术的故事:从毕加索到劳申伯格的西方现代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2.

[7][美]贝维斯·希利尔.革和.世纪风格.[M].林鹤译注.河北:河北麦田图书有限责

任公司,2002.

[8][美]爱德华·卢西·史密斯.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M].陈麦译注.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9][美]埃伦?H?约翰逊.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M].姚宏翔译注.上海:上海人

民美术出版社,1999.

[10]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10

致谢

毕业论文告一段落,这也就意味着我在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回首往事,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优秀校园之中,能再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道路上,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了升华。这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感谢艺术设计系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证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整片论文由于能力有限,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予以指正,不胜感激!

签名:

年月日

11

11研-新媒体-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 ------艺术的大众化----- 安迪·沃霍尔其人 名: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国籍:美国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 享年: 1928.8.6~1987.2.22 职业:摄影师,导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帝国大厦》《蓝色电影》 1928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 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 习。1949年(21岁)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 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他的作品于该年在纽约崭露头角,在著名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内聘请了一组工作团队,摒弃古典艺术,立志从事于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大量复制”当代著名人物的脸孔就是其中之一,将浓汤罐头与可乐瓶化身成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

总有几个欧洲的评论家会来质疑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因为在他们看来,丝网印刷无需艺术的天赋,谁都会弄,印刷而已嘛。这种学风不免粗浅而又孤傲,往往是平庸批评家的专利。 而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复杂心态,也使得这些论调的背后露出丝丝的嫉妒之情。毕加索之后,无论艺术成就及其广泛影响,谁能大过安迪·沃霍尔呢?!更何况安迪作品的卖价并不认“物以稀为贵”的理,巨大的作品量,照样抢手,1998年,“桔红色的梦露”卖到了一千七百多万美金。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量居了人类艺术家之首,毕加索也只有五万多张而 已。但安迪的这些作品,不是电影、照片,就是 手工印刷出来的丝网画之类。这也难怪让那些以 为“丝网印刷谁都会弄”的人大为不服了。 安迪·沃霍尔的色彩同样也是鲜明强烈的, 但比抽象表现主义更加透亮柔和。他对色彩饱和 度的把握,可谓已臻化境。五光十色,不论何种 色度,何种色调,何种色光,都能随心所欲,只 要经由他安迪来掺和一下,就无不打上他特有的 标记了。他与巴斯奎厄特合作的作品,与巴斯奎 厄特自己作品的明显差别,就在于他特有的“安 迪色彩”。想想法国的克兰因,弄出一个颜色, 就被称为“克兰因蓝”,则真可作小巫大巫的兴 叹了。 当然,把丝网印刷的手法移用到油画里, 并且做得极其融洽到位,毫不勉强,这是安迪的 艺术创造,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也由此开始奠定。 而因此招来的非议,可能也是前无古人的。

浅析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安迪·沃霍尔商业复制无意义反叛传统 论文摘要:本文以安迪·沃霍尔为原型,探讨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我认为在安迪·沃霍尔过世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很多方面都在受到安迪沃霍尔的影响。安迪-沃霍尔的言论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得到验证。可以说安迪·沃霍尔是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人物。 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在过去几十年里与他的前辈杜尚、博伊斯一样,一直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捧的偶像而备受瞩目,同时由于他作品中强烈的颠覆性,使之成为人们沸沸扬扬争论的焦点。在他的眼里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易拉罐,广告,玛丽·莲梦露,毛泽东等等。并让一个形象不断地重复出现。安迪·沃霍尔本人认为自己的作品在上不会存留太久,但他的艺术言论至今已影响了半个世纪。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商业艺术乃是艺术的下一个阶段 安迪·沃霍尔认为商业做得好是最令人着迷的一种艺术,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是一种艺术,而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 安迪·沃霍尔所说的商业乃是艺术,那么商人便是艺术家,最成功的商人定当是最成功的艺术家。对于这个艺术观点我们暂不评论。环硕当代的艺术世界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已成为一种商业,成功的艺术家制做出的艺术品即可转换为成功的商品,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运作。纵观中国当代的艺术,商业性已经成为主流:艺术博览会,拍卖会,画廊等等。艺术正逐步被商业所笼罩。没有成功的商业运作,便不会产生成功的艺术家,没有一流的艺术家便没有一流的商业艺术品,更没有一流的拍卖价。也许这个不是安迪·沃霍尔所期望的,但艺术的确在一步步的商业化了。安迪·沃霍尔所论述的是在将来的每个行业都可能成为一种艺术,这其中当然包括商业行为。艺术在商业上的成功运作也促使了艺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飞快发展离不开商业的运作,成功的商业运作产生更成功的艺术作品,,成功的艺术作品犀过来促进艺术商业的发展。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言商业艺术的时期俨然已经到来。 二、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 安迪·沃霍尔除了是波普主义艺术鼎盛时期的旗帜.他还是制片、出版社、摇滚乐的推动者,他奇装异服,行为诡异,是纽约社交界、艺术圈红得发紫的明星艺术家,同时,他又利用他的“工厂”制造明星,使聚集在他周围的年青人也和他一样。引领大众走向时尚的最前沿。他的哲学是:“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同时他的策略是:“我将会以个人的名义推出下列任何一类产品: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电影器材、食物、氮、鞭子、钱!”阅读他的人生哲学,会使人生发出这样的感叹:“阅读它,我发现自己对消费时代种种人性的可能,对于时尚、购物、金钱、媒体、性等等的感知,仍处于前消费时代。” 在安迪·沃霍尔工厂里面工作的人其实都是普通的民众甚至是流浪汉,但在安迪·沃霍尔看来每个人都是人才,每个人都有可以在某一些方面取得成功只是还没挖掘出他的潜力,他工厂里制造出的明星都是由大众里面产生的。安迪·沃霍尔从不认为哪个人是无用的蠢才只有还没被发现的天才。半个世纪过去了安迪·沃霍尔的这个哲学观念却在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刮起了旋风。 艺术在过去的观念里是属于精英一层,只有有一定地位,优雅的人士才能拥有、欣赏的东西。在当代艺术逐渐趋于大众化.任何入都可以拥有艺术品,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几年在中国上下范围内出现了一股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的飓风,各种选秀节目在荧幕上层出不穷。为什么这样的节目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轩然大波?此时我们应该想到安迪·沃霍尔的哲学理念——在将来每个人都可以当上15分钟的名人。平民大众也开始相信自己可以

安迪沃霍尔

姓名:贺增亮班级:摄影本科一班学号:131304040128 流行符号的疯狂—浅析波安迪沃霍尔的 风格手法 流行符号的疯狂 “符号最主要的功能——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呈现以供人们参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沃霍尔善于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发现那些常见的流行符号,准确地把那些喜闻乐见又常常消失的宣传中转变成为美国社会生活中某些永久性的符号。他经常使用媒介与绘画结合,运用过量重复主题元素客观表达大众熟悉的形象符号,符号的对象在形式上直接诉诸感知。这届符号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情感理智等等综合。著名作品坎贝尔汤罐头系列所重复的正是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成批生产等大工业生产经济学说以及品牌包装、市场推销和广告宣传等商业消费资本主义的经典理论,从而展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同他们共同构成的美国消费文化的内在欲望体系及心理内容。这最后一点在同期创作的《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如果说坎贝尔汤罐头仍然是美国本上社会生活的物品,可口可乐则是美国文化进行世界扩张的象征之一。在纯粹商业的意义上,可口可乐同坎贝尔汤罐头一样,以其大众生产技术和市场广告策略,要求着消

费者的忠诚。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它却向人们确证着美国生活方式的优越和美国资本主义的荣耀。难怪美国《时代》杂志曾今以安迪的可口可乐作为故事封面。《毛泽东在1972》是沃霍尔的肖像代表作之一,在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的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头像以及相关 报道,沃霍尔用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发现出中美之间的关系有所微妙的变化,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创作了许多以中国国家领袖毛泽东头像为题材的作品,不久中美就真的建立了外交关系。《米老鼠》就是沃霍尔从美国娱乐精神文化中发现的流行符号。他对媒介文化的关注为大众提供了一种观察传播现象的手段和方式,从实践上阐释了符号学对u传播现象及媒介文化的某些观点和论述。这种以工业方式的大批量生产、复制而成的艺术品,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与传统文化形式而又截然不同,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向导的。作品在引起大众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同事,也潜在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文化追求的失落。沃霍尔的作品直接受到了符号学派的影响,这与符号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作品也扩充了符号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重复构成所发生的延伸 在沃霍尔许多作品中,在画面中通常运用完全相同的或者略作改变的形象被绝对精细和均匀地排列,它引导观众以点线面最基本的系列性的方式去向上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

对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评析 发表时间:2018-03-30T10:39:57.5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作者:胡旸[导读] 本文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波普艺术汲取的图像资源来源于大众生活,拉近了艺术品与生活的距离。 胡旸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205 摘要: 本文对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波普艺术汲取的图像资源来源于大众生活,拉近了艺术品与生活的距离。关键词: 波普艺术平面性复制性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新宇宙论的出现以及社会向前的推进,都在波普艺术形成的大背景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外国美术史课上老师曾在课堂上给我们教授的达达的反叛思想,波普思想的源泉之一也正来源于此。艺术独创性的神话,在马塞尔杜桑面前,被终结。在他鲜明的个人创作的观点中,他指出:创作结束后,再去重复的任何类似的行为都将使艺术黯然,不再具有挑战意义,而波普艺术却发现了暗含在其中的积极肯定的因素。波普艺术重新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冷漠外表,对物质的推崇取代了达达对艺术与物的舍弃。从此,在现代艺术史上,一种完全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诞生了。它携带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物质欲望,紧密地与消费社会的生活景观联系在一起。十分平面化、无深度、复制性、平庸化和媚俗。 安迪沃霍尔是当代艺术家。他代表着最为颠覆与极端的波普形式表现。他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及商人,他的生活就是本身的波普艺术。沃霍尔的《玛丽莲双连画》,这幅作品属于丝网印刷作品,拥有较大尺幅之作。画面所呈现出的复制性、平面性以及对梦露广告形象的挪用,均反映了波普艺术的基本特征与创作理念。 一、平面性 沃霍尔没有大量地使用拼贴,但是在其作品中非常强调画面的平面性。对于丙烯颜料的运用也是这种平面性形成的原因之一。《玛丽莲双连画》用的就是丙烯。这种平面性的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大众流行语言。不同于传统的绘画的审美需求或是情绪表达。没有画面的肌理与笔触,没有和谐的真实的环境与色彩,在波普艺术中形象被平面展示出来,没有崇高、没有内涵,只有艳丽的颜色、可消费的物品、封闭的空间。这种平面反对形式的深度,使形象平庸化,凸显出一种浓烈的商业气息。这些过分艳丽的颜色同时,以及鬼影般的拖痕,似乎都寓意着与报纸和杂志等廉价、大规模生产方法如出一辙,从而也带来一种平庸、异化和间离的气氛。 二、复制性 艺术家们敏锐地察觉到源于生活的图像价值,他们撇开了绘画的神圣性,媚俗成为其技巧的指导理念。沃霍尔偏好机械性重复,就像他自己所说:“我要让自己变成一台机器。”在他的理念里,艺术家与天才无关,倒是更贴近于生产者——那些批量的生产者。因此,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形象地体现了商品社会的产物——复制性,并不仅仅是指它是用丝网印刷的,以不断复制对象的且并列的方式以展现,这些艺术品传达出波普艺术对物品态度上的变化,物品是可以复制的,玛丽莲的形象在复制中变得符号化。 复制性,在当代艺术上,占据着一大修辞策略的地位。波普把商品转换为艺术,也使艺术品上呈现商业行为的特点,完备地具有批量生产的功能,客体物的价值地位也就随之上升了。 《玛丽莲双连画》不仅对梦露的形象进行了复制,也对处理方式上的差别进行了保留。报纸的黑白图与电视和摄影的彩色图这两种处理方式并为一体。黑彩色上的交错,体现了人在状态上的微小不同,而且也让靓丽与萧条形成对比,当然,这种对比是感性上的。在流行文化光鲜外表下,包藏着某些真实状态的暗喻,只是复制是排列不完全同样的元素。重复和琐碎,黑白与彩色,在沃霍尔利用下,似乎是要提醒人们去记住那个像谜一样的女明星,又似乎是一种反复地、百转千回地、不厌其烦地表达追忆或者纪念。 如今的家庭如此的不同凡响,引人入胜,到底是什么带来的呢? 在我看来,带给世界的变化的是大众媒体。世界物质的高度发展使生活发生了改变,生活的物化带来了艺术的物化,普艺术家思考的便是这种变化。在安迪沃霍尔笔下,复制性被推到了顶峰。当梦露的头像被不断重复排列时,她不再象征着一个人,而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标志。这种情景下的梦露与可口可乐广告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大众媒体所达到的,把事物符号化了,正如商品的本质就是复制一样。人的生活每一方面都可以演变为图像,成为符号,被不断地观赏。由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带来的虚拟故事、虚拟图像,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并且使人无法辨别。波普出现后,这种生活的大众化、虚拟化的形象首次被运用于绘画。区别于其他当代艺术强烈的反叛性和个人化,波普艺术开始预示和标志了虚拟化、物质化、信息化的世界的到来。无论以拼贴、丝网复制、装置还是综合媒介的形式,波普的风格并不在于手段的运用,而在于内容的表现,和时代的特征的体现。画上那个好莱坞性感女明星头像的重复,反映着现代告诉发展的商业社会中人们无能为力的迷惘?抑或者在表达对机械刻板生活一种客观感受?正如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所说:“如果一些信息已经被传达出来的话,这幅画不论怎么画都没什么区别了。技巧只不过是抵达声明的一种途径而已。” 三、挪用性 在波普艺术中,挪用首先被搬上舞台。杂志上美女图像、政治图像、漫画书里的各种形象,被借用都是波普艺术家惯用的手法。其中,在沃霍尔这幅作品中,梦露的形象来自于电影《尼亚加拉》的广告照片。实际上,这幅照片与真实的梦露并无联系。这幅照片被安迪沃霍尔用到作品中后,原本的广告含义就失去了,电影海报的实用价值也不复存在,玛丽莲梦露被加以利用,也就变成了商品消费符号,淡化了原来的明星身份,而成为了明星符号的代言人。这种艺术上的嫁接赋予了各种形象新的生命与含义,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消费者或者说大众面前。 综上所述,我认为,波普艺术以这种方式使艺术和消费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后现代艺术中直接挪用代替了对通俗文化的敌意。就影响力来说,波普如同于时尚所具备的对新颖、身份与地位上的寻求,在各大领域,波普风都引领了一股潮流。波普的诞生、其形式与内涵的延伸,对视觉秩序和叙事结构产生强烈的冲击,扰乱了原有的规律,是后现代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如果把艺术看作是是消费社会的极物性的一种呈现,它并没有给还需不需要艺术的这个问题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相比于消费社会本身而言,它不具有说服力。因此,波普艺术对于后现代艺术来说只是个起点。参考文献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中的商业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14090202.html,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中的商业性 作者:裴梓烨杨玺李辉田原 来源:《大观》2017年第02期 摘要: 20世纪最最有影响力的波普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1928-1987)。商业设计师出身的安迪·沃霍尔以公众人物、新闻图片、流行商品为切入点,以丝网版画印刷技术创作了丰富的艺术作品。这样批量复制的艺术使许多人很困惑,这是艺术吗?但安迪·沃霍尔享受争议所带来的乐趣,他不仅赢得了名声和财富,而且成为了波普艺术运动所公认的领袖。 关键词:波普艺术;商业;批量复制;争议 引言 “波普艺术审视商业艺术和美术之间的关系。我们几乎并不关注商业艺术,也并不倾向于把汤罐头上的标签或是广告中的图画考虑为艺术。但是波普艺术家们直接借鉴它们,玩味它们,然后把它们作为艺术品呈现出来。”[1],安迪·沃霍尔用丝网印刷术批量复制着作品,让其作品显得重复、单调、无聊,但这恰与商业化社会中人们心里的冷漠、空虚、麻木是一致的。于是,在这场类似于广告宣传战的艺术活动中,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就真的披上“波普”的 外衣,在商业社会中流行了起来。 一、创作背景 安迪·沃霍尔幼时家庭贫困,居住环境恶劣,同时,其体弱多病,时常会无法控制地手抖,严重时连简单的手脚动作都无法配合,最糟糕时幼小的安迪被医生告知,须在家休养一个月。虽然条件艰苦,但母亲朱丽亚在这一个月中还是为他买了连环漫画、电影杂志、着色本等。“生病的这四个礼拜几乎决定了他的一生,电影制作、发行杂志、主持电视节目、画连环漫画和丝网印制大量生产艺术品,未来半世纪奋斗的目标,都在纽约一一实现”[2]。 沃霍尔从小就开始收集明星们的照片、电影海报,他还会从报纸杂志上剪下许多他感兴趣的新闻图片,尤其是摄影类的。对于他来说,不花钱的娱乐活动只有画画,他走到哪都随身带有速写本,去到哪画到哪,跟同龄人比起来,他的艺术天分是相当突出的。不论是在卡内基(Carnegie)美术馆的星期六早上的艺术课,还是在辛雷高中(Schenley Highschool)读书时,再到后来的卡内基学院暑期班,他的绘画总是非常的突出。 沃霍尔在卡内基学院读大学时就显现出了一些他的商业头脑,他总会把自己的设计作业以几美元的价格卖给别的学生。还有,当时美国的大学美术比较偏重商业艺术及工业设计,这对沃霍尔以后选择从商业设计开始艺术生涯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长大后的他在广告界中打拼成为顶级商业设计师,多年从事商业设计对他的影响是巨大,他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都以“商业”作为灵感的来源。他对消费世界和工业化的成批生产,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