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每天改变一点点

每天改变一点点

每天改变一点点
每天改变一点点

每天改变一点点,一点点地改变

——班主任养成教育点滴体会今年我又一次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也许是我的幸运,又或许是我的不幸,我接手了我最不想接的班级——六3班。早就耳闻六3班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如何的优秀,如今由我这样一个刚转入中心校才一年的“新”老师接手,我的压力可想而知。

开学一周时间下来,我发现这个班拥有一些良好的课堂习惯:他们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这些正是我所期望的语文课堂。渐渐地,随着我接触时间的长久,随着学生对换一个班主任的松懈,随着任课老师的反应,也随着家长与我之间的频繁联系,学生的问题也一一显现:作业拖拉,后进生的作业更是屡催不交;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抄别人的;技能课随意讲话;在家与父母顶撞……一连串的问题迫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争对班级里发生的种种,我深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却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又是在一朝一夕的细致培养中逐步形成的。

一.今日事,今日毕——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作为班主任,我们每人都会碰上一些问题孩子,也会碰上一些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而作业拖拉似乎成了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个别屡教不改的调皮生,花了众多的时间与精力下去后,效果却微乎甚微时,我们更多的往往是无奈与沮丧。

我们班优等生是多,但后进生更是不少,整个班两级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于是,作业不完成,拖拖拉拉成了后进生的主旋律。每天一早来,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检查上一天的回家作业。于是,作业没完成的学生便开始在自己的书包里磨蹭,半晌才回应一句:“我作业本忘在家里了。”打了N次家长电话,他们的回应永远是:“没做吗?我看见他做了呀。”好像他们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无可奈何之下,我只有孤军奋战。我把班级的周周训定为“今日事,今日毕。”而且还把它定为了班级的长期目标。每天放学前清理好当天的作业,专门有人负责记录。凡是回家作业的则第二天早上批掉,依然有人做好记录。英语、科学也做同样的记录,作业本发下来错了就要求及时订正并迅速给任课老师批好,而这都要成为一种习惯。渐渐地,一个月下来,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明显好转了许多,他们已然知道早上来,我该干什么,中午我该解决哪些作业……虽仍有个别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想,只要我不放弃,只要同学们不放弃,总有一天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养成勤学善问的习惯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不学不问,没有学问。”我也一直把这样的名言推荐给学生,希望他们都能从这些句子中受到启发,从而做一个勤学习,爱学习,善提问的孩子。

开学一个多月过去了,我逐渐发现班级里的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学习任务,后进生如此,优等生也不例外。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作业做不出就东看看西瞧瞧,自己懒得动脑思考。作为六年级的毕业生,这样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正确的。他们应该学会自己主动学习,碰到不懂或不会的就请教同学乃至老师,这样方能有所成长。为了激发他们养成爱学习、善提问的习惯,我就经

常跟他们讲古人勤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同时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就“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等等。学生们在一个个故事的感染下,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后来,只要发现班里的学生能主动阅读、善于发问的,我就把他们作为我的材料,在班级里大大表扬。相信在这样浓厚氛围的感染下,学生勤学善问的习惯一定能持之以恒。

三.退一步海阔天空——养成谦让互助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接受别人的呵护,接受别人的关爱已成了习惯,于是,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关心与疼爱,却不懂得怎样去关心谦让别人,不懂得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小蔡是我班的一个外地生,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特别有礼貌。每次离开办公室之前,总会对我说一声:“沈老师再见!”使人不得不喜欢他。可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天却在班级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天的课间,有学生兴冲冲地跑来跟我说小蔡与人打架了。我马上来到教室,看到小蔡与小刘两人怒目而视,似乎还很不愿罢休。我问清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小刘走过时无意间把小蔡的修正带带到了地上,导致修正带裂开。于是,小蔡就抓住了小刘不放,两人便扭打了起来。我把这件事放到了班级,请同学们评论对这件事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小蔡做得不对,对别人的无心之错要懂得原谅,无论什么事都无法用打架开解决。我进一步:“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我是小刘就应该主动道歉并作相应赔偿,有的说如果我是小蔡就应该学会谦让,不要太斤斤计较,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我想不仅是打架的两位同学,我们全班都收到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教育,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互助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养成感恩他人的习惯

学会感恩,善于感恩,一直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现在的孩子向来是“拿来主义”:奶奶为我准备好早餐,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爸爸每天为我上下学接送,认为那是必须的;妈妈每天催我起床,清洗我的衣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渐渐地,他们忘了说“谢谢”。

小颜是我们班的优等生,学习成绩突出,课堂发言活跃,在学校,几乎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让她的母亲愁眉不展。家长会后的一天,她特意找到我,与我聊起了小颜在家的种种表现。在她的长篇诉说中,我才得知,小颜尽管在校表现优异,可在家里,她每天都与父母发生着冲突。每天给她做好早饭,她却从不吃。父母对她的劝说,她总会用一种反问的语气应答。甚至小颜在家几乎不叫“爸爸”“妈妈”。问她你怎么不叫了?她说:“现在的孩子都不叫了。”他们觉得对自己的女儿真的是无计可施了。我听了近一个小时,我也很惊讶与惶恐。六年级的孩子竟可以冷漠到如此程度,对自己的父母如此,那对别人呢?我立即找到了她,与她聊起了她的家庭生活。她一边哭一边向我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她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他,不管他,没有别人的妈妈说话温柔,也没有像同学的妈妈那样是全职管她。我完全愣住了。她怎么可以如此自私?对别人的父母能如此宽厚,可对自己的父母却如此刻薄呢?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以《孝》为主题的班队课。请大家谈谈如何在家里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献计献策。我还用了一些案例请同学们一起评析。大家都认为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课后,我又找了她,问了她这堂课后

的感受并用自己的经历与她聊了聊。也许是受到这堂课的影响,也许是同学们的做法感动了他,又或许是我的谈话触动了她,那天在我办公室打电话时,她亲切地叫了声“妈妈”,当然她也开始了吃早餐的生活。

小颜是我一直在跟踪的一个案例,虽不算成功,但我依然在努力地尝试着,希望能从思想上改变她,从行动上感染她,从语言上感化她,让她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从内心懂得感恩他人,而这要也成为一种习惯。

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渐渐让我学会了沉下心来思考问题,静下心来解决问题。而这些渐渐我也都成了一种习惯。的确,好习惯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一份坚持。人们常说:“21天培养一个人的习惯。”我想,我们不怕没有时间,就怕没有毅力。每天改变一点点,相信在毕业班的这一年里,同学们一定能养成作业不拖拉、勤学善问的好学生,谦让互助、感恩他人的好孩子,一点点地改变自己,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