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学中设计学派分析-以中小企业为例

战略管理学中设计学派分析-以中小企业为例

战略管理学中设计学派分析-以中小企业为例
战略管理学中设计学派分析-以中小企业为例

战略管理学中设计学派分析-以中小企业为例

0 引言

战略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理论不断丰满的过程中历经了多种思维和理论的演化,到现在形成了被多数人所认同的包括设计学派、计划学派等在内的战略管理10 大学派。其中,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主要关注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中的一些必要工作,所以被称为说明性(prescriptive)战略管理学派。

本综述立足于设计学派,从该学派的起源、主要观点、局限性和适用环境等角度详细梳理和阐述,形成整个学派的理论知识体系。从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出发,依据设计学派的理论,为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依据。战略管理还处在一个国外理论的引进阶段,国内的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尚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没能形成自己的方法和体系,在实践上还缺乏适合中国自己的战略理论指导。

1 学派起源

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出现于20 世纪60 年代,使战略管理理论中出现最早的学派。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本非常有影响的书:一本是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的《行政领导》(Leading in Administration,1957);另一本是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的《战略与结构》(Strategy and Structure,1962)。塞尔兹尼克提出了“差异竞争力(distinctivecompetence)”,并将组织的“内部状态”与“外部预期”结合起来,认为有必要建立起“组织的社会结构”。钱德勒则对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给予了论述,并认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 Hoskisson 和Hitt( 1999) 总结,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发展、产业组织、组织经济学、资源基础观4 个时期[18]。到后来,使设计学派真正推广开的是Learned、Christensen 等人编著的《经营策略:内容和案例》(Business Policy:Text and Cases)一书,该书最全面、最清晰地阐述了该学派的主要思想,也成为了该领域内的最流行的基础教科书。“战略”己广泛地用于复杂的行政管理或工商管理实践[19]。

2 主要观点

设计学派是战略管理各学派的“前辈”,之后第二阶段的各个描述性学派几乎都是在设计学派等三个说明性学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并融入和放大某个或某些因素,比如企业家学派就是放大了战略制定者作用而相对弱化了其他的因数。设计学派是战略管理由经验向理论、由个别向一般进化的过渡阶段,它既糅合了很多经验型的认识,又夹杂着某些定量化的分析工具。设计学派战略的形成应该是通过概念之间的比较和组合而形成的,具体来说是在比较机会与威胁、长处和短处的过程中,按照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的原则进行组合形成的[1]。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也认为设计学派是将战略的形成看作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2]。

下面就从前提条件、战略制定者等几个角度分别对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2.1 关于前提条件

若干基本前提构成了设计学派的基础,其中一些前提是十分明显的,而另一些则是隐含的前提条件。Andrews(1971)构建的SWOT 战略分析框架认为,只有能利用自身强项(Strengths)去开发使用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同时能够隔绝威胁和克服自身弱项的企业才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明茨伯格等整合了安德鲁斯(Kenneth Andrews)的观点,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了设计学派的7个前提条件。具体包括:

(1)战略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可以说,战略制定是一项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技能,而不是与生俱来或直觉技巧,它必须通过正式的学习才能获得。此时,对战略制定者的后天学习能力有比较的要求,学习潜质较浅的“准战略制定者”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真正意义的

战略制定者。此外,干勤认为战略制定是一个“由意识控制的思想过程”,且认为战略是先验型一次性形成的[3]。

(2)进行控制并保持清醒是首席执行官的责任,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这里把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严格的区分开来,制定者和执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责任。另外,“命令和控制”主义把所有的主要决策都分配给了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这种主义把最高管理阶层置于整个组织之上,并通过详细的规划、预算和控制系统来监督他们(Hayes,1985)。

(3)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确保某个人头脑中的战略受控,其方法就是保持战略形成过程的简单。鉴于个人头脑的有限能力,战略和战略的形成过程保持不复杂才能保证个人对战略的整体驾驭。

(4)战略应当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设计学派对战略自身的内容讲得不多,相反主要集中于战略发展的过程。战略发展过程首先应该是建立在战略家出众的个人能力基础上的“创造性活动”,这一点和企业家学派异曲同工,它们都认为企业家应该有创新的特质,在“创造性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Schumpeter,1912)。

(5)只有战略成为一个完整的观念时,设计过程才算结束。设计学派反对循序渐进战略和应急战略,推崇一次性的深思熟虑的完整战略。换句话说,设计学派追求的是“病毒突变”的战略,而不是“达尔文进化”战略;追求一步到位,反对步步为营。

(6)战略应该是明确的,为此它必须保持简单。安德鲁斯等设计学派的学者都认为战略对于制定战略的人必须是明确的,应尽可能地表述清楚,以便组织的其他成员对战略的理解。“简单是一切上佳艺术的本质,战略理论给复杂的组织带来了简单。”

(7)只有当这些独特的、内容丰富的、明确而简单的战略完全制定好了之后才能被贯彻。设计学派中战略制定和战略贯彻两方面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它明确地将思考与行动分割开来,二者间差别的本质就是结构必须服从战略这个相关前提。

2.2 关于制定者

设计学派要求战略制定者(通常指CEO)有战略制定的绝对权力和力挽狂澜的魅力;战略完全是CEO 的创造性活动[4]。战略一经通过,接下来就应该被完全彻底的贯彻,无论对错是非。

由于不同的战略对战略制定者的知识、价值观、技能以及个人品质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战略要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需要战略与制定者的特点有权变的联系,即匹配;这一部分也是企业家学派研究的重点之一。威瑟玛(Wissema J G)等人提出了战略与领导者的最佳匹配模式,如企业采取爆炸增长战略时需要具有拓荒精神的经理人员,而采取巩固地位战略时需要一个管家型的经理人员等[5]。马尔斯(Miles R E)和斯诺(Snow C C)把战略简单的分为防御战略和开拓战略,经理类型分别对应着具有财务和生产知识的人和具有市场营销和研究与开发知识的人[6]。古普塔(Gupta A K)提出了从对组织或管理的熟悉程度、产业经验等6 个方面来观察领导者的特征以实现与战略的匹配[7]。这6 个方面既包含着总经理的传记背景,也给出了总经理个人特征的取向,他以纵向一体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为公司战略划分基础,以波特的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市场占有率发展战略和收获战略等为经营单位竞争战略的选择。进一步,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23 个战略与领导匹配命题,如在工艺开发、生产方面有知识的经理应与追求低成本战略相匹配。有的企业在外在的表现非常地辉煌,但实际有些基础性的管理工作都没有做好,在短时期内不一定表现出来,但当一点小问题曝露出来以后,所有的问题就开始显山露水了。如爱多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存有严重的缺陷,爱多的人治色彩十分鲜明[26]。

2.3 关于战略制定模型

设计学派的基本模式的着眼点是内外环境的评价,即从分析组织的内外变量着手继而得到战略,然后再加以优化,最后予以执行。设计学派基本模型:由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分别生产关键成功因素和特色竞争力,二者综合成备选战略,在社会责任和管理价值两个“夹板”的夹逼(评估和选择)下形成最终战略,付之实施[2]。Prahalad 和Hamel 提出,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 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具有延伸性、价值性和难以模仿性3 个特征[17]。

在“夹逼”环节,鲁梅尔特(Richard Rumelt,1997)根据自己的检验提出了迄今为止针对此模型最好的评估框架,其评估指标包括一致性、协调性、优势和可行性等[2]。

另外一个典型工具模型是SWOT 分析模型。战略家把战略起点的具体情况根据机会与威胁、优势和劣势分成4 维象限,分别罗列各个象限的因素,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战略。比如,在OS 象限(机会-优势象限)应该制定出“利用优势去抓住机会”战略,而在WT 象限(劣势-威胁象

限)应该制定出“将劣势和威胁最小化”战略。

2.4 关于匹配

经济战略就是在企业所处环境中能够决定其地位的机遇与限定条件之间的匹配(Andrews,1982)。“确定匹配”(establish fit)是设计学派的座右铭[2]。“匹配”对于设计学派的意义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分两个角度(外部和内部)综述战略与外部环境、战略与内部组织的匹配。

2.4.1 战略与环境的匹配

战略管理研究的实质是“配合性(alignment)”,即使企业的资源与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和威胁相配合,战略只是作为使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连接的中间环节[8]。此时,设计学派所研究的外部环境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不确定性较低;2)产业环境易于分析,并可以较清晰的界定出机会和威胁;3)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有共性之处,即内外二者具有匹配的可能。Barney 认为从一般的资源概念入手,最终分解出导致竞争力差异的战略性资源[15] 。

杨锡怀等学者在研究战略管理中的匹配问题时认为,在战略与外部环境的匹配时要将产业环境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注意市场结构或产业结构对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此外还要关注战略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匹配[9]。企业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企业得走一步看一步要冒巨大的风险,必须要有一个纵观全局、系统考虑、具有全局、前瞻性的打算和安排—企业战略管理,来指导企业以后要走的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往往体现出相当高的水平[24]。此外,霍弗尔(Hofer)曾建议说,在构造战略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应以权变理论为指导,并指出决定企业战略的最主要的变量是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并提出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应该采取的战略[10]。安索夫(Ansoff)在寻求战略成功的普遍法则时得出,只有当企业的战略行为与其外部环境达到最好的匹配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并将此结论称为权变战略成功法则(Contingency Strategy SuccessFormula,CSSF)。此外,他还进一步指出,动荡程度不同的环境需要有不同的战略行为与其相匹配:如果战略行为低于环境动荡水平的要求,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竞争战略也都难以满足起码的要求;相反,如果战略行为超出了环境动荡水平而不适应环境的要求也要以失败而告终[11]。

另外,国内学者干秦则认为设计学派将环境看作配角,认为对这一因素只要在战略中做出一些说明就可以通过了,而并没有把环境看作是与战略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3]。

2.4.2 战略与组织的匹配

关于战略与组织的匹配,钱德勒早期研究杜邦、通用等企业案例时发现,随着企业的逐步做大,组织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战略决定结构,结构服从和跟随于战略[12]。Teece 把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模型和“资源观”结合起来, 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战略观的框架,这一框架由3 个关键要素组成: 组织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16]。

Wernerfelt 主张实行动态的资源管理, 企业的资源和产品的联系可以通过“资源—产品矩阵”来表现, 强调多元化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让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支持, 以降低多元化的成本[17]。

吉尔布莱斯(Gilbreath)等针对战略与结构的配合提出了更具体的指导原则:1)单一业务和主导业务的公司应当按照职能式的结构来组织;2)进行相关产品或服务多样化的公司应组织成事业部的结构;3)进行非相关产品或服务多样化(复合多样化)的公司应组织成复合式(或控股公司)的结构。

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提出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时也列举了这两种战略在企业组织上所对应的不同要求[13]。简而言之,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有“机械式结构”与之配合,而差别化战略则要求有“有机式结构”与之相匹配;只有战略与组织结构达到最佳配合时才能使战略达到它的目标,产生最大的效益[9]。

3 局限性

及适用环境第一阶段的三大学派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几位创始人都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奠基人。但是恰恰就在这一阶段,国外很多大企业在多元化发展的问题上犯了大错误,企业战略管理在经过一段高潮之后进入了低潮时期。国内对加强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理解主要侧重在对引进理论的解释和中国加强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上[20]。其次,集中在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的文

章比较多[21]。专门对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理解在国内就更为稀少,文章还是集中在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概念、内容等出发,从实践角度探讨发展战略的具体问题[22]。有人认为这些学派应该对此承担责任,因为它们过于“说明”那些纯理论,而忽略了纯理论战略的实施。一时间,对三大学派的客观评价渐渐代替了盲目的追随。战略是灵活的,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的战略期限相对较短,这样能够灵活地利用将来的机会或者避免外部威胁。

一个给组织限定活动范围的战略必然会限制组织自身的视野,这一点在设计学派的战略形成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下面从局限性和适用环境两个方面来综述对设计学派的评价。

3.1 局限性

根据明茨伯格等的观点,设计学派的局限性归纳起来有以下4 点[2]:

1、优势与弱点的评估。设计学派在某种程度上将战略制订者与执行者分裂开来,而且认为战略制订是一个先验的过程,即通过某种方法区分出组织的优势与弱点,然后再据此制订一系列战略措施。这一阶段既没有“学习”的过程(比如从错误中学习),也没有反馈的过程(因为战略由CEO 制订,然后交付执行者实施),优势与弱点在未经试验、实践之前就无法明确获得。

2、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先导于组织结构产生了两个问题:1)说战略必须先导于组织无异于说战略必须先导于组织已有能力,但由组织所制定出的战略如何能超出其能力所及呢?2)组织结构的确应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但它不能随着领导者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战略就随意改变。其实,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不是简简单单的“谁先于谁”能说清楚的,二者在彼此形成的过程影响对方,是一种类似于“共生演化”的复杂作用过程。

3、战略的直接与明确。1)组织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安德鲁斯(1965)认为如果战略制订得非常明确、直接,那么组织如何面对和处理环境的变化呢?2)即使不确定性比较低,非常明确的战略也证明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4、战略制订与实施分离。1)战略制订与实施被分配给两种不同的人去完成,最大的弱点是信息的不完全或失真。仅仅通过文件或思考而不是亲眼去看产品、亲自去接触顾客、亲临工厂视察,这样能够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战略吗?2)外部环境被假设为可预测的或战略制订者能够完全理解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多元化的失败也与内外部环境有关,国内蓝海林等学者认为设计学派过多注重机会的分析,而忽视了内部条件的分析,并且把一般管理技术作为是可以转移的能力,从而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依据[1]。3)没有参与到战略制订中去的人能跟上战略家的思想吗?

3.2 适用环境

对设计学派局限性的讨论并不是全盘否定设计学派,而是在寻求适合设计学派实施的环境。下面参考明兹伯格《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的观点罗列了几点设计学派的适用环境:

1、具有综合能力高超的决策者。前面在讨论战略制定者时曾说明,设计学派要求CEO绝对权威的权力和力挽狂澜的魅力,整个战略的制定集于一人,这就要求企业有超强综合能力的决策者,“一个人的大脑就可以掌握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

2、信息的相对完备性。1)大脑可以拥有有关所研究情况的完全、详细和直接的经验,即信息的相对完备性;2)保持与组织的充分接触,了解组织的经历与现实,战略家才有可能积累这些经验;3)设计学派需要一位长时间积累丰富直接经验的战略家,而不是案例教学法教育出的“纸上谈兵者”。

3、环境相对稳定或可以预测。1)在新制定的战略实施以前,必须明确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就是说形式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或至少是可以预测

的;2)世界必须保持稳定,或者说战略家必须能预测出未来的变化(这是一个很苛刻的条件,那就把“必须”改成“较大程度地”吧)。

4、组织必须能够接受一种中心枢纽式战略。1)组织内的人必须愿意服从战略家的安排,他们也必须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贯彻中心明确的战略;2)设计学派模式似乎最适用于那些正经历重大转折的组织,该组织正从环境变化的阶段进入到一个运行稳定的阶段。

5、该学派适用于需要重新定位,多者说处于需要对其策略进行重新定义时期的组织以及新的组织[14]。

4 结论与探讨

4.1 设计学派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启发

由于面对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企业经营已经不同往昔,顾客消费需求多样化,技术变化快,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进行变革。战略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战略头脑,不能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就会随时被市场竞争的海洋所淹没。我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缺乏战略管理经验、企业管理不健全,缺乏战略管理基础条件,研发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不健全,企业经营者素质缺陷。

4.2 对中小企业的建议

1) CEO 对企业的兴衰影响巨大,尤其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所以不论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都要及时更新。

2) 培育有助于战略成功的管理机制3) 组建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体系,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又离不开战略管理决策的体系,因此建立企业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体系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先决条件4) 提高战略管理实施的执行力。

4.3 总结

通过分析设计学派的思想起源,阐述了设计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使得对设计学派的认识更加清晰。将战略管理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向可行性、可操作性层面不断推进。本研究立足与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背景,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对战略管理中设计学派在国内外的演化历程与企业发展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得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对企业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补充,也为我国战略管理和实践的深入做了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蓝海林,李红凯.各种战略学派总览.竞争战略.1999, 10: 41-43.

[2]Henry Mintzberg, Bruce Ahlstrand, Joseph Lampel. Strategy Safari: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management [M]. Simon & Schuster Publishing Inc., 1998.

[3]干秦.说明性战略管理学派述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4, 4: 103-106.

[4]邓华北,张阳.设计学派与计划学派——战略管理学派化的开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 2: 15-18.

[5]Wissema J G, Vander H W, Messer H M. Strategic management archetyp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0, 1: 37-47.

[6]Miles R E, Snow C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978. 17-33[7]Gupta A K. Contingency linkages between strategy and general manager characteristics: a conceptualexamin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3): 399-412.

[8]Andrews K R. The Concepts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II; Irw in, 1971. 76-92

[9]杨锡怀,张静.关于战略管理中“匹配性”的问题.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2: 115-118.

[10]Hofer CW. Toward a contingency theory of business strateg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75, 18:784-810.

[11]Ansoff H I, Sullivan P A. Optimizing profitability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 a formula for strategic success.Long Range Planning, 1993, 26: 11-23.

[12]Chandle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nterprises. Cambridge, Mass: MITPress, 1962. 217-266.

[13]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32-48.

[14]苑琦.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述评.特区经济.2005, 12: 331-332

[15] Jay Barney.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Management, 1991,17( 1) :99- 120.

[16]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manag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1997,18( 7) :509- 533.

[17] 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5) :79- 91.

[18] Hoskisson R E, Hitt M A, Wan W P, et al.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wings of aPendulum [ J] .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9, 25( 3) : 417- 456.

[19]王剑东.战略关乎全局.中国战略传播网.2004.12.24

[20]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战略的重要性,中国战略传播网,2005.3.1

[21]何春杰,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考,税收与企业,2002.(10)

[22]孙学敏,任远星,张健:《中小企业成长与战略研究》.郑州:郑州出版社

[23]孙学敏,任远星,张健,范骏.中小企业成长与战略研究.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

[24]俞建国.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2004.10.11

[25]颜光华,林明.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

[26]李剑锋,王?之.战略管理十大误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01

工商管理专业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41104 课程英文名称:Strategic Management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分支,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过程、方法,并能够运用上述知识完成实际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方案制定、战略实施计划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沸腾的战略管理实践丰富着战略管理理论,而战略管理实践更需要战略管理与决策理论的指导,以减少或避免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失误和企业破产倒闭,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管理的是企业的总体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这也就使战略管理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通过教学,学生要在具备职能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整合相关知识的战略性思维。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锻炼其在团队中的沟通技能、合作技能、领导技能。 (三)实施说明 根据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必须将讲授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教师讲授重点在基础概念、方法、案例分析的要求方面;学生实践重点在讨论发言、企业实际方案设计方面。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是整合性的管理知识,要求必须先学习必要的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战略管理习题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训练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能力与技能的训练,所以要求包括概念、计算、论述、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试 ,注意将平时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七)参考书目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四版.杨锡怀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1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分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过程、方法,并能够运用上述知识完成实际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方案制定、战略实施计划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一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勒 <1>人物简介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从工人做起,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地在工厂进行实地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将这些试验逐步改进发展,成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即“泰勒制”。他一生活的专利100多种,1902年获“埃利奥特.克雷森奖章”。1906年,他曾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霍巴特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2>主要贡献 A科学管理原则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B 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不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泰勒所

倡导的精神革命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这种合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将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能多分一点”。 科学管理是一场重要的精神革命,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对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 <3>局限性 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就忽略了人的动机的多面性。他一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他们把员工看成进行一定生产作业生产工具——活的机器。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 二组织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 (一)亨利.法约尔 <1>人物简介 法约尔是欧洲一位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最欣赏的管理流派 行为科学学派

我选择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谈谈你最欣赏的管理流派是什么?为什么? 1 概述 17世纪——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管理思想的早期演变和发展,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早期管理、古典管理、中期管理到管理理论丛林,以及现代管理新思潮的出现,可以说管理学的流派一直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在众多的管理流派中,我最欣赏的是行为科学学派。 从我的角度来看,首先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而行为科学学派便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将人的管理提升到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核心。它将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人性化的管理,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在当时,行为科学学派转变了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这一改变非常有突破,至今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为研究者,从幼年开始,我们通过感觉、询问、倾听和阅读等方式观察别人的行为,试图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解释别人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些行为,同时,我们也往往试图预测别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举动。众所周知,人对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类可能产生的心理和行为是不可能被完全掌握的,所以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充满了挑战,同时也非常有趣。 2 案例 在快乐中赚钱——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美国西南航空,创建于1971年,当时只有少量顾客和一小群焦急不安的员工,现在已成为美国第六大航空公司。 1、总裁用爱心管理公司 公司总裁和董事长赫伯.凯勒,是一位传奇色彩的创办人。 当踏进西南航空公司总部大门时,你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气氛。门厅内展示着公司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墙上布置着数百幅图案,包含着成千上万张员工的照相,有公司主办的晚会和集体活动以及万圣节留念等,还有员工们的一些工

企业战略管理结课论文

. 《企业战略管理》结课论文 班级电商152 学号 xx 姓名 xx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2017年 5 月 23 日

1中国企业主体的分析 中国企业的主体依然是国有企业,在历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3,民营企业占1/3;这种格局近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旧保持主导地位。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16家,占总数的63.2%,比上年减少了13家;实现营业收入30.0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2.83%,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84.69%;资产总额为97.74万亿,较上年增长了18.18%,占500强资产总额的90.35%;实现利润总额为1.7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52,占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83.72%。但是中国未来经济的活力还在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现在更像是一个商业帝国,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为马云。2015年全年,阿里巴巴总营收943.8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88.44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的资本结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 关于国有资本增值保值问题,近年来,各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形式,为推动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保值增值,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资产流失和效益低下的问题仍然存在。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财政状况等都对加强和改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盘活、管理和运作好庞大的国有资产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研究和探索。 2什么是企业战略?中国企业与教科书上学到的有何不同?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对企业的谋略,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等来形成自己

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

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管理学派的继续和发展,是近年来在西方管理学界形成的。有时人们把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统称为管理科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所以,所谓管理科学就是制订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之中。其主要特点为: 1.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3.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某一事务的因素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为繁重,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获得结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时间,致使计算结果无法用于企业管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应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组织的基本看法。他们认为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2.关于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之中。应用范围着重在管理程序中的计划和控制这两项职能。解决问题的步骤分:(1)提出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3)得出解决方案;(4)对方案进行验证,(5)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6)把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3.关于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这主要有线性规划、决策树、计划评审法和关键线路法、模拟、对策论、概念论、排队论。4.管理科学应用的先进工具,这里主要是指计算机。 管理科学学派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重点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现在管理科学也有向组织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完全采用管理科学的定量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组织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管理科学学派一般只研究生产的物质过程,注意管理中应用的先进工具和科学方法,不够注意管理中人的作用,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伯法在论述中以适宜的方法探讨了生产系统的设计和运转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提出:在一定生产系统中,成功的管理依赖于计划、关于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管理者对需求、库存状况、进度、质量水平、产品和设备革新等方面的变化所作出的决定。因此,管理者需要在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作出合理的决定,管理科学学派试图建立一个坚定地植根于数学和科学以及现实世界的决策逻辑结构。 生产系统中所产生问题的性质,要求两种主要类型的决策,一种是长期决策,它关系到生产系统的设计,例如产品的选择和设计、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选择、加工对象的生产设计、作业设计、生产系统的地址选择、设备平面布置等。另一种

(完整版)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主张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和主观随意性,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由于计算机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派主张,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关系式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通过定量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5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作为五项职能有效综合运用的结果。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该学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管理学教科书的内容都是按照该学派的理论架构编排的,另外,该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管理学》是孔茨与奥唐奈合著的一部著名的管理学著作,是西方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也奠定了孔茨作为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 5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研究的内

战略管理-加多宝企业战略分析

加 多 宝 企 业 战 略 管 理 11工商一班:袁志科

目录 一、饮料行业概况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三、加多宝集团背景 四、企业走向

一、产品分析 二、价格分析 三、促销方案 四、渠道分析 五、品牌力量 行业背景 一、总体概况 (一)饮料行业的发展 20多年前,可口可乐走入中国,中国人的解渴方式进入了碳酸饮料时代;10年前,当自来水装到PT瓶中,以天然为卖点的纯净水引

领中国饮料行业进入水世界;8年前,康师傅打破了中国人不喝“隔夜茶”的习俗,使茶饮料在中国饮料界引领风骚数年;5年前,果汁的浓度大战与健康饮料概念风行,中国饮料业进入第四波消费潮流;2003年非典时期,红罐凉茶的飘红轨迹让国人为之惊叹,这在中国是饮料发展的一个现阶段浪潮。凉茶既有饮料的解渴属性,又有健康属性,符合消费者的追求,2008年,国内饮料行业的新一轮浪潮则很可能会是受《国际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保护的凉茶。(二)消费者的购买倾向 1、选择饮料种类 饮料市场上百花齐放,然而消费者将如何选择呢?下图1-1表反映了消费者的选择倾向。 由此可见,碳酸饮料仍旧是大部分人的选择。这类饮料的特点是以解渴为主,在功能上比较基础,在价位上也相对较低。同时果汁类饮料也备受消费者的亲睐,果汁类饮料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见,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正逐渐趋向于健康化。 2、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图1-2影响购买的因素 由图1.2不难看出,饮料的口味,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大因素,而品牌是又另一大因素。并有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学历与其对品牌及知名度的关心是呈正相关的,因此饮料制造商在宣传与定位上,应重视高学历的人群。同时,饮料的营养成分、价格、保质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可见消费者在选购时,更倾向于口味 (三)产品情况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饮料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成为可能。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学生目前对饮料的消费情况: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建环111 李孟斐 110585

这学期修了现代企业管理,受益匪浅,看到老师留的作业,仔细想了想决定自己写一下身边的一个案例,运用我不太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也不枉我选了,修了! 它是一个商场,可以说是我们县最大的综合型商场,有四层,没有建在县城的中心,却拥有史无前例的客流量和非常可观的日销售额,每天在它的门口等着营业的消费者人数众多,我也喜欢去那里买东西,我发现它的软硬件都很到位,服务员的态度着装也显示着一个公司的规模,及管理的的到位,总之它自开业起就在县里的商场里一枝独秀,技压群芳,很快的确立了它的商场一哥的地位,实现了很大的成功。现在我就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个我们县城最成功的商厦——信誉商厦。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信誉商厦,于2009年开始营业(应该是记得没错的话),是一个集超市、服装(各年龄段及品牌专卖)、鞋帽、电子产品、家电、儿童玩具、旅游用品、学生用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厦,佩带周围银行、通讯、交通、休闲等各种设施。是我们县城客流量最大,商品最齐全,服务态度最好,交通最便利,群众口碑最好的商场。成为我们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首先说选址: 信誉商厦选址于离县城中心较远的政府新开发的新区,没有县中心拥客流量大的优势,也没有类似的商场,没有群体优势,县城没有公交,交通也不便,但分析这方面,它也有其独有的优势:没有县城中心的拥挤交通,这方面也可以说交通便利;还有就是那里的地皮比县城中心要便宜许多,可以建更大的更综合性的商厦,还可以拥有独特的停车场;那里没有琳琅盲目的小店,品牌折扣店,竞争压力就不太大。有人说他们把地址选在那里肯定干不了多久就按要关门,可是几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红火,我们县城本来并不是很大,这么看来,综合这些原因当初它的投资者的选择是对的。 与其他商家竞争的劣势: 还是说它地处县城边上,地理上是劣势;远离一些人口集中的地方,客流量也是它面对的一个问题。 解决此劣势的方案: 它雇佣了几十辆的面包车跑运输,车统一是白色的,只有一条路线:从县城的各个地点到信誉商厦,而且是在其营业期间始终运营,不管身处何地,想要去信誉商厦看到这种车招手没错,并且只要一元(就在车顶放一个类似出租车上的那个牌子,写着很明显醒目的1元,现在通货膨胀涨价到两元,不过消费者还可以承受),这车都是信誉商厦所有,司机都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论文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 论文名称: 院(系):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公司概况--------------------------------------------------- 1 公司发展历程--------------------------------------------- 1 NIKE 公司SWOT分析-------------------------------- 2 NIKE公司SWOT矩阵分析--------------------------------------- 3 优势 ------------------------------------------------------------------------------------ 3 劣势 ------------------------------------------------------------------------------------ 3 机会 ------------------------------------------------------------------------------------ 3 威胁 ------------------------------------------------------------------------------------ 3 So战略 ------------------------------------------------------------------------------- 3 WO战略 ------------------------------------------------------------------------------ 3 ST战略 ------------------------------------------------------------------------------- 4 环境PEST分析----------------------------------------- 4 社会环境 -------------------------------------------------------------------------------- 4 政治环境 --------------------------------------------------------------------------------- 4 经济环境 --------------------------------------------------------------------------------- 4 技术 --------------------------------------------------------------------------------- 4 NIKE公司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5 NIKE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5 NIKE公司内部条件分析--------------------------------------------------6

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七章: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一节:行为科学学派的先驱人物: 一、福莱特(Foggtt,Mary P.1868年一1933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三军参 谋长} 福莱特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她开始主要是学哲学的,但她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心理学和成人教育等都有兴趣,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她的主要著作有:《新国家》(1920年)。《动态的管理》(1941年)、《自由和协作》(1949年)等。 福莱特的价值和后来的命运。 福莱特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①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②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邮形势规律;③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④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在这些问题上,她的观点主要如下。 1、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 社会组织内部总是有冲突存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压服的方法。 第二种,妥协的方法。 第三种,利益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把冲突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通常需要引人某些新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可能是一 种启发性的思想或见解,但更经常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利益结合的最大障碍在于人们对它缺乏思想准备和训练。利益结合的解决办法比较困难,需要智慧、识别力和创造力。但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福莱特的“利益结合原则”同泰罗的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相似。有些学者认为它是理想主义的,无法实现。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有启发性的。如循此思路前进,对于冲突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2.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为了实现“利益结合原则”,人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对权威和权力的看法。要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赞成和压制。福莱特提出的克服办法是,使命令‘非人格化”,变服从个人命令为遵循“形势规律”。形势规律的基本原理是以科学管理的下述论点为基础的:在泰罗的职能管理中,人们服从的是经过研究确定的事实,而不是由某一个人的权责所决定的。如果权威是由职能产生的,那就同等级制度和地位没有关系。 3.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 除非在一个特定形势中的全部要素(人和物资)是团结协作的,控制就不可能实现。控制的基础在于自我指挥的各个个人和群众认识到共同的利益,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控制,以便达到这个共同目的。 关于协作的四条基本原则是:①协作是涉及一种形势中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②协作由全部有关负责人的直接接触形成;③协作要在早期阶段进行;④协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四条原则所达到的结论是:组织就是控制;组织和协调的目的是保证达到可控制的成果;协调达到团结,团结就是控制。 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 领导不应以权力为基础,而应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形势中的相互影响为基础。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他要使下属知道,所要实现的不是他个人的目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学派) 背景 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 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解决国防需要产生了"运筹学" ,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 代表性人物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 著作 《生产管理基础》 观点 一、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都要以经济效益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二、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 组成的系统。要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求解,应用于管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的扩大、决策问题的复杂化、方案选 择的定量化,使得企业管理活动中影响某一事物的因素变得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其繁重,要求及时处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准确信息,而这些只有依靠电子计算机才成为可能。 四、强调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如运筹学、系统分析、概率论等。 成就 一、使复杂的、大型的问题有可能分解为较小的部分,更便于诊断、处理; 二、制作与分析模式必须重视细节并遵循逻辑程序,这样就把决策置于系统研究 的基础上,增进决策的科学性; 三、有助于管理人员估价不同的可能选择,如果明确各种方案包含的风险与机会, 便更有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局限 一、管理科学学派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这就 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例如,有些管理问题往往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大都比较微妙,难以定量,当然就难以采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二、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实际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复杂、精密的数学方法很少理解,无法做出正确评价。而

管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 案例1: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分析:采取哪种方案要看具体是针对什么群体,如果是对管理层,当然是选择第一种方案,因为它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促进创新;如果针对的是普通员工的管理,就用第二种管理,因为最底层的员工不需要很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只实施固定的行为,只有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才能规范员工的劳动行为,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案例2: 1978年,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入不敷出,债台高筑,濒临破产的边缘。新任董事长贝内德蒂大胆改革,使之很快复苏并恢复生机。 贝内德蒂慎重地对原公司高层领导在管理、决策方面的作为进行剖析,找出症结所在,同时大胆撤换不称职的高层领导。他依靠企业固有的技术基础和一批懂技术的人才,从中选拔出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才委以重任,对他们严格要求,明确职责、目的和任务。由于这些人年轻,敢于负责,既懂生产又会技术,又明确自己的方向、任务并为之奋斗,形成企业的一支中坚力量。 阅读上述资料,请回答: (1)你认为这种变革是主动性变革还是被动性变革 (2)试用授权与分权的原则分析企业董事长与公司高层领导之间的关系。(责权对等) (3)试用激励的原理分析该公司进行人事变动的必要性。 分析:1.)被动性变革。 2.)公司的高层领导的权力来自于董事长的授权活动。但对于授权人应始终保留对委任权力的控制,如被授权人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权力在必要时可收回。 3.)(1)运用奖励与惩罚这两个有力的激励因素,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对有能力的人委以重任,通过职务的升迁,对努力工作的赏识,起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 案例3: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曾研制一种新可乐(其中用玉米糖剂代替了蔗糖),为决定是否推出该新产品,公司在13个城市举行了由万人参加的未标明品牌的新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对比尝试,结果为:新可乐第一,百事可乐第二,可口可乐第三。但在随后的正式销售中,销售量的排名为:可口可乐第一,百事可乐第二,而新可乐第三。 请回答:(1)是否正式以新可乐代替老可乐这一决策按重要性划分应属哪一类决策 (2)这一决策从实践来看是错误的,那么可口可乐公司应如何处理这一情况(营销策略错误,未做足广告)

管理学试题解析管理思想史部分修订稿

管理学试题解析管理思 想史部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职能。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 3、肩负制定具体计划职责的管理者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线管理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分类。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 4、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的是()。 A.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B.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C.高层管理者的工作 D.管理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B.李嘉图 C.巴贝奇 D.欧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6、一般管理理论中,能够链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的管理要素是()。 A.协调

B.指挥 C.控制 D.组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素。协调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的管理要素。 7、法约尔设计了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即()。 A.人员稳定 B.法约尔桥 C.集体精神 D.集中与分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一般管理理论等级链的内容。法约尔设计了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即“法约尔跳板”,亦称“法约尔桥”。 8、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泰勒 B.韦伯 C.法约尔 D.梅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行政组织理论。韦伯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9、韦伯认为运行效率最好的是( C )最差的组织形态是( B )。 A.神秘化组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 200人。本部员工中60% 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 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 90年代以后,国内 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 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 刘总经理主持会议, 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 我 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 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 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 8%左右,局 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现在产品单一, 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今后 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 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 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 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 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 单 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 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 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 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 开 得必要。 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 使我们大家头 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 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 余资金, 寻找新的门 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 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已经升级换 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 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 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 以适应未来市场的 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 安通公 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 要不断地开辟 第—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 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

(完整word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项目背景介绍: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一般是指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高级技术人员及总经理指定人员,是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战略、规划、制度的制定者、引导者、推行者。中高层管理者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当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或企业停滞不前时,都需要快速提升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带动整个团队的成长。而现实工作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培训,很多人是从业务或技术骨干直接走上管理岗位,靠摸索来积累管理经验,也会由于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而造成失误,给企业带来时间、金钱和机会的代价。中高层管理团队的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导致企业虽有很好的战略,也很难实现。现为客户公司量身定制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方案,以提升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实现客户公司的快速发展。 一、培训对象 客户公司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包括承担部分管理职责的高级技术人员。 二、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会让客户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获得以下收益: 1、懂得做领导的真正含义; 2、明白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掌握系统思考能力,对部门工作懂得如何策划铺排,有条不紊地开展; 4、提升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 5、学会组织管理、团队建设,合理利用本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6、提高目标、计划、时间、执行、控制等领导能力,从而提高团队整体效率; 7、提升有效授权的能力,让员工和管理者一起行动起来,提高团队作战能力; 8、提升个人的领导力,拥有个人的影响力,激发团队,支持公司实现整体目标。

三、培训需求分析 关于中高层管理者培训的需求分析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进行: 1、战略与环境分析 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由此得出公司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要求,并总结出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 2、工作与任务分析 主要通过分析中高层管理者的任职资格标准,得出公司对中高层管理者在项目/任务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由此总结出培训要点。 ——中高层管理者能力(素质)模型 管理类工作是素质模型专家们所研究的最大的工作类别,由于管理类工作十分普遍而且重要,所以在工作胜任特征研究上比其他工作类别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外专家们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管理人员的通用的素质模型。他们发现,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下列11项素质(见图3-1),否则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其中基本要求:组织认识、关系建立、专业知识。这里所讲的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是比较通用的,不可能百分之百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根据企业的文化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这个模型作适当的修正,从而得出企业自己的个性化的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图3-1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模型 3、人员与绩效分析 主要通过分析中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评估报告,总结出其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由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方案。 影响力 成就导向 团队合作 分析式思考 主动性 培养他人 信息收集能力 自信 命令、果断性 团队领导 概念式思考

个管理学派

十一个管理学派 概述: 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 1、代表人物: ⑴.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⑵.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 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 2、发展过程: 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在法约尔之后,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集大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 易初莲花 小组: 兔八哥组 组长: 赵青青 组员: 王海燕夏彬 马静静陆佳 宋疏雨周成 周彬彬

易初莲花战略环境分析 一. 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法) 1、政治因素 一方面,对于所有准备投资的工商企业来说,投资地区的政治稳定是需要 首先考虑的因素,如果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即使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商机,企业 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也不会进行投资,在这一点上大型连锁超市也不例外。而徐 州市目前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非常适合大型超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大型超市的竞争能力强、商圈半径大,这类超市的开办会 极大地影响周边的商业格局,也会给当地带来诸如失业、垄断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大型超市每开到一地往往会受到政策甚至是法律的严格限制。近期,对于 新劳动法实施对劳动力密集型的超市连锁业的影响,《新劳动法》实施后,对 超市连锁业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人工成本压力。 加之近两年来,超市物价持续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了四项政策 措施来抑制当前的物价上涨,徐州市更是鼓励超市推出便宜蔬菜,物价部门 已经拟定了发给各大超市、卖场的政策提醒函,要求其明码标价、规范定价, 不哄抬物价、串通涨价,近期将开展专门的价格检查,如果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将给予严厉的处罚。另外,徐州物价部门还鼓励各大超市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 度出发,推出价格惠民的大众菜。这样给超市行业的利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经济因素 2008年4月,我国CPI创8.5%新高,徐州市也是同期增长。CPI高位运行 对超市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CPI走高,进价

和销售价格同时上涨,在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毛利额能够实现增长;另一方面,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冲动也会加强。CPI 走高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正面的拉动作用。 一般大型超市能否生存取决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市场状况。如果 该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低,失业率高,消费市场低迷、萎缩,将会直接影响大型 超市日后的经营业绩。此外,人口规模也是决定一个地区整体购买力水平的重 要因素,而徐州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快,大型超市的发展空间很广阔。 最后,交通设施状况和人均汽车保有水平也同样决定了大型超市开业后客 流量的大小,这关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具体经营模式的选择。徐州的交通设施 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能够保证正常的超市物流的需求;而徐州的汽车保 有水平也是相当可观,这足以提供足够大的客流量。 3、社会因素 大型连锁超市在扩张过程中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当地的民 风民俗、购物习惯、人口因素等等。 首先,因为大型超市作为零售企业直接为广大消费者服务,所以经营活动 必须要适应当地居民的购物习惯;其次,由于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从徐州本地 招聘,因此在管理风格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因为大型超市经营的多 数商品需要在当地采购,所以与供货商的合作方式也要入乡随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在宏观调控和经济 内在动力的推动下,徐州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进一 步提升,这些都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在以易初莲花为核心的经济商业圈里,人口密集,社区众多,同时有着中国矿大坐落在一旁,这使得易初莲花周边拥 有了大量的常住人口,而且交通便利。周边居住小区的集聚为易初莲花带来了 大量的顾客。加之有中国矿大的存在,使得易初莲花的顾客总体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对商品的质量要求也较高。 4、科技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