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功能变形桌机械创新说明书

多功能变形桌机械创新说明书

机械创新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多功能折叠桌

系别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械2班

姓名梁燕…………

学号 200900606208

组员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研制背景及意义 (3)

第二章设计方案 (4)

第三章零件的数字化建模设计及说明 (5)

第四章主要工作原理 (10)

第五章实现变形过程图示 (10)

第六章主要创新点 (12)

第七章设计小结 (13)

第一章研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桌子和只有单一功能的桌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中就有很难实现一个桌子有多个功能,解决生活中的多个问题,实现一对多的效应。本作品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就是一对多效应,一把桌子有多个功能,解决人们对节省空间等几个方面的需求,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桌子功能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固定式的,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折叠变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个人的住房环境和空间的大大局限,一般市场上现卖的桌子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所以我们设计了这种可折叠式多功能桌子,该设计简单方便的实现桌子的折叠和变形,在功能上具有合二为一,结合了桌子和鞋架的功能,不仅解决空间上局限的问题,还解决了功能单一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多功能桌子既可以做日常的桌子用也可以做鞋架用,满足不同时候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时候合理运用这张桌子,方便日常生活,非常实用。

第二章设计方案

本设计通过pore对产品进行数字化建模与装配,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主要零件如连杆、支架、螺柱等画出产品的三维零件图,在进行装配成产品,最后对其产品的工作原理进行运动仿真模拟及分析。该产品主要由支架和连杆通过铰链的形式组合连接,采用一体化设计,桌板与活动支架机械性连接,无需分拆和组合校,只需手动旋转便可对其实现变形功能。活动铰链处有锁紧机构,折叠变形后可通过调节螺母的松紧来进行锁紧,操作简便安全。采用三角立式支架支撑台面板,具有固定不易变形、承受力大、稳定性强的作用。该桌子分为四大部分,主体支撑机构、可旋转折叠机构、锁紧机构、固定支撑机构。

各部分机构通过螺柱连接,连杆与连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易于实现旋转,操作方便简单。工作时,只需调松连接处的螺母,便可根据所需角度进行折叠变形。

第三章零件的数字化建模设计及说明

3.1 主要结构

该折叠桌主要由支撑机构、可旋转折叠机构、锁紧机构、固定支撑机构通过铰链连接,可以实现相对旋转运动,进而实现折叠变形。

3.2三维建模及设计说明

(1)主体支撑架结构

采用三角立式支架支撑台面板,具有固定不易变形、承受力大、稳定性强的作用。

(2)旋转折叠支架结构

(3)固定支撑架

(4)木制拼板

(5)连杆

(6)连接螺柱

(7)固定支撑机构

主体支撑架设有定位件,固定支撑机构在主体支撑架上以铰链配合,保证拼板展开成桌子时对旋转折叠支架起支撑作用和稳定性。

(8)旋转折叠机构

(9)锁紧机构

当把桌子折叠变形成鞋架时,通过连杆调节所需的角度,在调节连接

处的螺柱,实现固定锁死作用。

第四章主要工作原理

各部分机构通过螺柱连接,连杆与连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易于实现旋转,操作方便简单。工作时,只需调松连接处的螺母,便可根据所需角度进行折叠变形。

第五章实现变形过程图示

1、这是原始书桌的样子,可以当成普通桌子,在上面放东西了,同时也可以做书桌使用。如下图一

图一

2、调松连接处的螺母,把旋转折叠机构的拼板调节所需的角度,在

调紧锁紧机构处的螺母,锁紧。如下图二

图二

3、接着旋转折叠机构与支撑架进行折叠调节,向下弯折成所需角度,在调紧螺母固定。如下图三

图三

4、当根据需要,再可以把鞋架调节为桌子,可以实现桌子和鞋子之

间来回变形转换。如下图四

图四

第六章主要创新点

1、拆叠式多功能桌结合了固定结构桌和鞋架两大类的优点,去掉

了共有单一功能的缺点。

2、具有稳定性强、造形美观、经久耐用等优点。

3、多功能折叠桌轻便、可收合、搬运容易、堆放占地少。

4、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比较容易,是一新颖实用的桌。

第七章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是对机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们能进一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把我们从理论学习阶段拉到了实际运用层次上。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设计产品时应注意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搞产品设计应多注意细节问题的解决,对机械的一些结构应进行多方法综合考虑,尽量做到结构设计适中。让我们懂得“机械设计手册“等基本工具书的查阅,以及一些现有资料的充分利用。

这段时间当中我发现我对专业认识的还不够,很多关于制造和工艺的知识有待我们提高,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实践、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