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2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章人口,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章人口,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章人口,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章人口,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进贤一中高一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付华平审题人:赵英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社会生产力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3.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B.③时人口达到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⑤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小值,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4.下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

A.43%

B.30%

C.25%

D.50%

读“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各-5-7题。

5.阶段I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迅速下降

B.保持不变

C.迅速增长

D.缓慢增长

7.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 阶段I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阶段Ⅳ

8.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9.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家庭乔迁新居 B.南方学生去北方上大学

C.某人去外地旅游 D.某学者出国讲学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11-12题。1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畜牧业水平高

C.大量征兵抗战

D.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1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 ( )

1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发现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人口中,来自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的外来人口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等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等地的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政府安排四川等地人口外迁④生态移民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都有大量移民迁入的地区是()

A.欧洲

B.北美

C.拉丁美洲

D.非洲

15.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问题。

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1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下列17-18题。17.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18.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19.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20.图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图可推断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21.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变化是()

A.商业区,有的位于城市几何中心,有的位于交通要道

B.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

C.工业区,已经不再向市区外缘移动

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

2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收入高低C.知名度 D.种族和宗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 1 66万平方公里。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资料,回答23-24题。

23.新疆

A. 2010年人口增长己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4.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O~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离,死亡率大幅下降

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26.下列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其理由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回答27-28题。

27.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8.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015年我国启动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是我国基于不同生育政策下的15—59岁劳动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预测图。据此完成29-30题。

A.数量增加,比重下降 B.数量和比重都会增加

C.数量减少,比重上升 D.数量和比重都会减少

30.“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新政的实施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有A.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 B.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C. 加大区域间人口迁移

D. 促使总人口持续增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40分)

31.(12分)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2分)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D.企业的支付能力(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3分)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原因是。(2分)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

。(2分)

(5)右图体现了中心商务区的_______________分异,反映出的建筑高度与土地利用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受上面两图反映的因素影响,假设某城市各个因素均接近均质平原,该城市的结构模式应是________结构。(1分)

32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折线图。(3分)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1分)(5)我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_________(1分)33.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 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等,该国采取的人口措施应该有等。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社会影响是、等。该国可以采取,等人口措施。

34.图为“我国江南某城市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乙两处为(功能)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其中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布局的是处。(3分)

(2)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其优点有、和,缺点是。(4分)(3)某开发商将在A、B两处同期推出新楼盘,结合图示信息分别说出这两处楼盘的宣传亮点:A 处,B处(2分)

高一地理答题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40分)

31.(12分)

(1)()(2分)

(2);,。(3分)(3),。(2分)

(4)。(2分)

(5)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 ________。(1分)

32.(9分)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折线图。(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_____________。(1分)

(5)_________________(1分)

33.(10分)

(1)____;、、等。

(2)_______型,,对社会影响是、等。该国可以采取,等人口措施。

34.(9分)

(1)(功能)区, 。处。(3分)

(2)其优点有、,缺点是。(4分)

(3)A处,B处(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C对。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不能决定出生率等三率的高低,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影响的是人口机械增长的大小,A、B、D错。【考点定位】人口增长类型的决定因素。

2.A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方面,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导致的人口数量变化,A对。死亡率的高低,出生率的高低,只影响人口自然增长,B、D错。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受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不包括人口机械增长,C错。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3.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②时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人口急剧增长,此时可能带来用地紧张问题;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之后呈负增长,故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③-⑤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减少,④时人口减少幅度最大,⑤时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不再减少,之后人口又将增加,此阶段可能有外来劳动力进入,劳动力不一定严重短缺。所以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

4.C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图中三角坐标,标有65岁以上文字的边,表示的是百分比递增顺序,从这一边的0处,延伸出的另一边,表示百分之0,其它百分数值与百分之0的边平行。可以判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25%,C对。

【考点定位】三角坐标判读。

【名师点睛】三角坐标的读法,许多同学觉得难,其实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图中三角形三个角,每个角是两个边,以0-14岁一项为例,该项所在的边数值表示百分比向右增加,最左边是0,从左边0这时延伸出的另一个边,表示该项所在百分比是0。这一项的其它百分比与百分之0这个边要平行,确定该项的百分数值。

5.D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5.仔细读图,可以判断出阶段I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选D。6.看图中总人口的变化曲线可知,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迅速增长,选C。

7.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Ⅳ,选D。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区域分布状况。

8.A

【解析】

试题分析:工作机会多,吸引人口迁移,属于拉力;而生活困难,质量低、公共设施不足和失业率、犯罪率高等,这些都是推力。故选A。

考点:人口的迁移

9.B

【解析】

试题分析:人口迁移既有地域的差异,也有时间的要求,因此只有南方学生去北方上大学才属于人口迁移。

考点:人口迁移的标准。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增大,为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发展前途,我国人口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发达区迁移,所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D对。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不是人口迁移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A、B、C错。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1.D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改善生活环境。

12.根据材料与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当年闯关东的主要是以男性的青壮年为主,结果必然导致关东地区的青壮年男性的比重偏大,故选A。

考点:人口迁移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知,四川等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较为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而广东等沿海省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等,吸引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的外来人口迁入;生态移民、政府安排导致的移民数量较少,故

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北美的政局较稳定,经济水平高,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都有大量移民迁入的地区是北美,B对。欧洲在二战前,为躲避战争迁出人口多,A错。拉丁美洲、非洲经济落后,战后是人口迁出地区,非洲战前也是人口迁出区,C、D错。

考点: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

15.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看出,江苏省机械增长量明显增加,说明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A正确;自然增长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自然增长率比较稳定,B错;人口政策和育齡妇女比例从图中看不出来,C、D错。

【考点定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16.A

【解析】

试题分析: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能够开采的资源越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容量越大。故②③错误,选A。

考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7.B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人口合理容量是维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情况下,即“活得舒服”的条件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B对。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条件下,环境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不能做到“活得舒服”的条件,A错。环境承载力从人口的数量角度表达就是环境人口容量,C错,土地承载力是土地资源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错。

18.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广东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高,两头低”,A错。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错。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快,C错。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对。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主要是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A对。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好,B错。该地段地价高,不是影响行政区分布的因素,C错。该地段的地形平坦,适宜作为商业区,D错。【考点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影响因素。

20.C

【解析】

试题分析:住宅区昼夜人口差异主要表现在早上出去上班,傍晚下班回家。图示该功能区是早晨流出多,黄昏流入多,应为住宅区。故选C。

考点:城市功能区

21.A

【解析】

试题分析:商业区,有的位于城市几何中心,有的位于交通要道,A对;文化区,不一定接近商业区布局,B错;工业区由于地价和交通的原因,在向市区外缘移动,C错;功能区形成后,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D错。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原则。

22.A

【解析】

试题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经济、收入高低、知名度、种族和宗教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23.A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2010年新疆的自然增长率大约为1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已经接近“三低”模式,A对。中国的人口密度大约为140人/平方千米,而新疆的人口密度大约为13人/平方千米,远低于全国水平,B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计算得知2000年新疆农业人口为1222万,2010年约为1310万,2010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农业人口=总人口*(1-城市人口比重)D错。故选A。

24.随着资源的开发,环境可能恶化,并且由表中数据可知,新疆的自然增长率下降,A错。新疆常住人口增多主要是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劳务输入人口多,B对。表中数据表明,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上升,出生率升高)C错。读表中数据死亡率比2000年略有提高,D错。故选B。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25.C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25.图示甲位于城市中心,且交通便利,应是商业区;乙面积较大,且位于城市中心外围,应是住宅区;丙远离城市中心,且位于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应是工业区。

26.影响高级住宅区布局的主导因素为环境优美,A项错误;②处位于河流上游,不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食品加工厂应分布在城区内,接近消费市场。C位于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建设绿化带,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故选C项。

考点:功能分区和合理规划。

27.B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从图甲可看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量在不断下降,那么该地区的出生率也会下降,青少年比重减小,若图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人口老齡化现象,B正确。

28.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没有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较高,为①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青少年比例下降,对应为③图;此后青少年比重不断下降,依次为②④,D正确。【考点定位】人口数量变化及影响

29.D

30.A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未来15年(即2030年前),劳动人口是下降的;另外由常识可知,这段时间29.我国总人口仍是增加的(出生率不会小于0),所以劳动人口比重也下降。

30.影响“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地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而不是人口生育率。

从图上曲线的趋势可以判断: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老龄化率减缓;劳动力人口仍然下降,说明从长期来看,总人口增长不会持续。

31.(1)AC (2分)(2)A 商业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3分)

(3)住宅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2分)(4)地价便宜,对市中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持环境)(2分)

(5)水平和垂直距离市中心越近,建筑物越高

(6)同心圆

【解析】不同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城市的土地,但是活动不同,对土地的需求也不同。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的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块土地。在市中心附近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活动付租最高。中心商务区往往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区,在水平方向上,市中心主要以零售业为主,向外有专业人士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也同样形成水平分区,况且距离市中心越近,建筑物高度越高,垂直分区也越明显。以上分析只是考虑了地租因素,在单一因素影响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明显具有同心圆结构。

32.

(1)(注意:①标点准确;②是折线图,不是曲线图) (3分)

(2)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等。(2分)

(3)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分)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分)

(5)现代型(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①标点准确;②是折线图,不是曲线图。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3)1975年以后,我国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4)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5)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在低水平,已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考点: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原因

33.

(1)A国,社会压力大/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减少或者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计划生育。

(2)现代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解析】

试题分析:

(1)“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是近几年高考出现有一定

的频率的地理图形,复习时常常作为重点难点对待。横轴一般表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纵轴表示年龄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为青壮年。据图可知:A国图上尖下宽,呈山形,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属于年轻型,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因此未来人口迅速增长。该国会面临社会、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减少或者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等问题,因此该国应该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

(2)B国图上宽下窄,呈坛形,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育龄人群比重低,因此人口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未来人口将呈现负增长,造成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该国可以采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人口措施增加人口数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34.

(1)商业(1分)交通通达度均较高(1分)甲(1分)

(2)优点:接近煤、铁产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距离铁路线近,交通便利(3分);

缺点:位于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容易污染城市;距离市中心较近(任答1点得1分)

(3)A处:接近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1分);B处:位于主城区,上下班和购物方便(1分);【解析】

试题分析:

(1)甲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靠近市场,交通便捷;乙位于铁路与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为商业区。

(2)从资源和交通角度考虑钢铁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布局的不利条件。(3)A处位于风景区附近;B处位于城区。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原则。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A.50亿人口日B.60亿人口日C.70亿人口日D.80亿人口日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 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 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自然增长快D.人口迁移造成的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3.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读“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3”,回答14~15题 14.图中与①②③④曲线排序相应的一组国家是()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 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 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 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 15.有关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典是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呈 老年型 B.墨西哥属于北美洲,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 剧 C.中国20世纪7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目前我国 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D.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土壤的肥力状况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1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8.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 B.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C.人口合理容量是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D.人口的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 1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 20.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21.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届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臭氧B.水汽C.氧气D.固体杂质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层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 3.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4.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高纬度地区的大 B.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的大 C.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D.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是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层大气有一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一般将2000——3000km的高空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C.平流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高空飞行D.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大,到30千米以上气温上升缓慢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6~7题。 6.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7.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 D.②④⑤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一章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图为老年人口5年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关于老龄化的说确的是() A.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B.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C.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D.当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4 下图是包括中国地在的五个国家和地区2010-2050年老年人口预测比较,对五个国家的排列,甲、乙、丙、丁、戊分别对应国家符合图息的一组是() A.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B.、中国地、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C.、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地 D.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5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下列说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6 结合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判断下列说确的是() 国家人口(万)面积(万 KM2) 可开采石油 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 水资源量 (KM3) 人均GDP (美元) 菲律宾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回7-8题。 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3.17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石油 C.地形 D.绿洲 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光热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4.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 B.交通改善 C.人口老化 D.逆城市化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 6.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 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内陆多沼泽分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9.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训练题(一)

郯城一中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训练题(一)2014/3/7 一、选择题 下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劳动力缺乏 B.人口增长快 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的高 2.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 B.预计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6 000万 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 下面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 4.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5.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我国2005年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我国2005~2050年人口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给我国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7.对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和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图(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回答下题。 1.曲线③所代表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 A. 伦敦 B. 巴西利亚 C. 新德里 D. 墨西哥城 2.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分别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题。 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4.“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下面“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题。 5.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科技水平 C. 地区开放程度 D. 生活消费水平 巴西是南美洲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原首都为里约热内卢。为开发内地,1956年开始,经过三年零七个月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首都城市--巴西利亚在荒地上建成。预计到2030年,巴西利亚城市人口将达到2000万人。图1为巴西地形分布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答案】 C 【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 1.6% 2.6% -0.1% 0.6% 1.8% 1.1% 增长率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 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 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答案】 C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 A.①B.② C.③D.④ 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

A.埃及B.德国 C.中国D.印度 【答案】 3.D 4.B 【解析】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 (2015·南开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5~6题。 5.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6.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答案】 5.D 6.A 【解析】第5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6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一】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人口数(生存) 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 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好的人口数(发展)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篇二】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P8 【篇三】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

中图版高级中学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分析、资料阅读重点理解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知道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路线原因及背景,提高阅读图表、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特别要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正确理解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念。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口迁移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乡探亲;() (4)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 (5)农民工季节性的外出打工和返乡;() (6)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2.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读课本P11-P12,结合“世界人口迁移图”,试总结不同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

2.读课本P12-P13,结合中国人口迁移图,试总结不同阶段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3.结合你身边的实例或者通过其他媒体所了解到的情况,举例说明人口迁移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 人口及变化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