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地区特征及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地区特征及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地区特征及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口郝梅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6)

[摘要]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模式划分为六个:最高消费膜式区、高消费模式区、高原消费模式区、中等消费模式区、低消费模式区以及最低消费模式区;进一步将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结构划分为九个类型: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生存型消费结构、吃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衣食比重悬殊型消费结构、标准型消费结构、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结构以及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这种定量划分法比纯粹的按地理位置划分等定性方法更为科学和客观,有利于制定以省级为对象的消费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聚类分析;消费模式;消费结构类型

一、引言

居民家庭消费模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消费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及其所决定的消费的总体特征。消费模式不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还与消费偏好、所处的地域条件等因素有着一定联系。本文将综合考虑收入和地域因素对城市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最终形成不同的消费模式及其消费结构类型。

我国地大物博,地区间的经济水平和消费习惯迥异,研究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区域性消费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开拓消费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采用定量方法研究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类型的文献还没有见到,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是按纯粹的地域指标来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一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考察和研究,这种划分方法不可避免地抽象掉了许多经济指标因素,不免显得笼统和粗糙,不利于制定以省级为对象的经济政策。因此,我们采用统计中的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的思想和方法,直接面对全国的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构成指标,将指标值具有较大相似性的样本个体归结到同一类中,将指标差异较大的样本个体归结到不同的类中。具体做法是,根据抽样指标的观测值,选择某种度量样品之间的指标相似度的度量方法,并以此为聚类依据;再采用某种聚类方法,将所有的样品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最后根据树形聚类图,确定一个合适的分类数目,从而得到一种分类结果。

二、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模式划分及其特征

现以2002年全国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的8大类消费指标的消费水平作为聚类变量,地区为聚类样品,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用欧氏距离为度量距离,选择离差平均和方法作为聚类方法进行分层聚类。经过聚类分析认为,将全国31个地区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模式划分为六类比较合适。表1显示了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以及各消费模式中的平均消费支出。按照平均消费支出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序为如下6个消费模式区域,并列出模式名称、包含的地区(详见表2)。

1.最高消费模式区(类型1)。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共计1个省2个市。它们代表了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最高收入地区,也是最高消费地区的消费模式。它们都属于东部地区。该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2283.64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9.5%;从消费支出方面来看,该区域不论在平均消费水平上,还是在各类消费项目上,均全面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和其它消费区域,其中,人均消费I生支出水平为9912.36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4%;在分项消费项目中,该区域消费与全国差距最大的是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项目上,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18.92

消费经,济/2004.63

表1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模式特征(单位:元)

\项目

人均可人均消家庭设备教育文化\衣着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杂项模式\支配收入费支出用品及服务娱乐服务

全国7702.806029.88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

模式112283.649912.363684.24655.88617.32728.081219.44.1621.201033.48352.72模式210526.587952.523040.68663.66510.96646.38734.821278.72835.38241.80模式38079.126952.442837.281129.92360.12249.481042.20444.72546.24342.48模式4’73l1.975804.672182.79599.88415.21377,49562.07897.36593.59176.27模式56338.704996.641789.59601.82295.96427.00490.68694.34529.69167.48模式66490.034951.442062.97433.Ol300.36274.82523.46685.85503.98166.99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价格及城市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2003))各地区分项消费数据聚类结果经整理得出。

表2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地区特征分类表

消费模式包含的地区模式的规模

模式1:最高消费模式区北京、上海、广东1个省2个市

模式2:高消费模式区天津、浙江1个省1个市

模式3:高原消费模式区西藏1个自治区

模式4:中等消费模式区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新疆7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

模式5:低消费模式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青海、宁夏9个省2个自治区

模式6:最低消费模式区安徽、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价省1个自治区

元,此差额甚至高于低消费模式5和6中的相应消费额。可见,该消费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最主要之处在于对文教娱乐及服务的消费水平上,这些地区构成了全国最高消费模式区。

2.高消费模式区(类型2)。这些地区包括天津和浙江,只有1个省1个市。该区域的总消费水平以及分项消费水平整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最高消费模式区域,其人均消费支出为7952.5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9%,低于最高消费模式20%。该模式自身的消费水平及分项消费水平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比较均匀;-9最高消费模式区相比较,在分项消费上,只有衣着一项的消费略高于最高消费模式的相应值,为663.66元,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3.高原消费模式区(类型3)。只有西藏自治区,它是单独的一类特殊消费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城市居民家庭衣着和交通通讯两项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相对较高,人均消费分别为1129.92元和1042.2元,衣着消费不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的衣着消费水平(655.88元),而且也超过了高收入消费模式相应消费额72.3%;虽然西藏城市居民的收入低于高消费模式区,但其交通通讯消费却超出了对应值的41.8%。同时,西藏地区的城市居民家庭在收入和消费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的情况下,令人惊奇的是,在医疗保健和

4消费经济/2004.6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这两项的消费却为所有地区的最低水平,即低于最低消费水平地区的相应数值。其中的原因只能解释为所处的高原地域以及由此形成的消费习惯所致。

4.中等消费模式区(类型4)。它包括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新疆,共计7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它又可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类:江苏和福建亚类;山东和新疆亚类;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陕西亚类。它们代表了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等收入地区,也是中等消费地区的消费模式。它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消费(分别为7311.97元和5804.67元)以及大多数消费项目消费支出水平略低于全国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但在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两项的消费支出却略高于全国。该区域中的东部省份占多数,但也不乏西部地区的省份,诸如重庆、四川、陕西和新疆。这些西部省份的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消费以及各项消费支出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有些西部省份的城市居民的收支状况并不是全国较低和最低的水平,同时也表明中部地区的城市居民家庭还没有完全跨人中等偏上消费地区的行列,或者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中等以下收人和消费的省份超过半数,它们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省份。

5.低消费模式区(类型5)。该模式包括的地区

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共A-t9个省2个自治区。又可细分为3个亚类:山西、内蒙和东北3省组成的亚类;河南、

河北、宁夏、青海和甘肃组成的亚类;云南独自为一亚类。它们中除了辽宁和涮匕以外,均属于中西部地区。该区域中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分别为6338.70元和4996.64元,低于全国相应指标1364.1元和1033.24元,且都低17%左右;与最高消费模式区比较,仅仅是其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的51.6%和50.4%。在分项消费中,与全国平均消费相差较大的为食品、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三项,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2.25元、135.36元和207.9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总体上该区域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较全国要低,但在其分项消费中,衣着和医疗保健两项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或持平,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与该消费模式所处的地域有关,它们中的多数分布在北部和高原地带,气候寒冷,在较低的收入约束下,决定了它们的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必然要相对偏高。这说明除了收入影响消费支出水平以外,地域因素和消费习俗也在起一定的作用。

6.最低消费模式区(类型6)。这些地区包括安徽、江西、广西、海南和贵州,共计4个省1个自治区。它又可以细分为2个亚类:广西和海南构成的亚类与安徽、江西和贵州构成的亚类。这些地区分布在华中和沿海地带。该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低消费模式5的条件下,其消费以及分项消费却是全国所有地区的最低水平,因而称之为所谓的最低消费模式。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收入虽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和唯一的影响因素。原因是,居民家庭作为个体消费决策者,其消费行为除了受收入预算约束外,还受到个人偏好、消费习俗和地域条件等因素影响。该区域的人均消费水平为4951.44元,仅占到高消费区域消费额的一半,也仅仅是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82.1%。由此可知,全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差距还是较大的。其次,与模式5比较,两个区域的平均收入和消费相差不多(分别相差151.3元和45.2元),但分项消费水平却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三项消费上,该模式比模式5的人均食品支出高273.4元,而在衣着和医疗保健两项上分别低168.8元和152.2元。这明显地表明了在收人和总消费水平相差不多的条件下,地域条件和消费偏好也影响着分项消费水平,从而造成消费模式的差异。

三、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结构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上述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模式是从消费水平角度进行聚类分析后的模式特征分析。下面,我们再从消费结构的角度进行聚类分析,以研究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在消费结构上的区域和数量特征,并予以类型命名。依据全国31价-地区的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为聚类的样本数据,地区为聚类样品,经聚类分析后认为,全国各地区的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类型划分为9个较为适宜。

表3给出了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按照恩格尔系数由高到低排序的9个消费结构类型的数量特征,并且将各个消费结构类型名称、包含地区列在表4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给予各个消费结构类型命名时,本文以全国平均意义下的消费结构为基准和标准,将各个类型与之相比较,力求名称能体现出其最突出的特征。因此:类型名称具有伸缩性,不是唯一的。

1.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类型1)。这些地区包括福建和海南2个省。其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特点是,食品消费比重高达44.03%,比全国平均以及恩格尔系数最低的区域分别高出6.35%和10.93%。同时,另一个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衣着和医疗保健两项消费所占的比重较低,分别为6A2%和5.2%,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比重。依据它的特别高的恩格尔系数,称之为“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

2.生存型消费结构(类型2)。这里仅指安徽省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类型。其消费结构的突出特征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仅略高于贵州省,处于全国倒数第二)条件下,食品和衣着两项的消费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比重,分别为43.18%和11.78%,这两项比重之和就高达55%,成为主要的消费项目;其他与居民家庭发展和享受有关的消费项目所占份额因此都低于全国平均份额。这种消费结构属于较低的温饱层次,因而称之为“生存型消费结构”。

3.屹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类型3)。这里仅指西藏地区,其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特点是,食品和衣着两项消费的比重都较高,分别为40.8l%和16.25%,特别是奇高的衣着比重,显得格外突出。除此之外,交通通讯消费份额也高居全国各地区之首,高

消费经,济/2004.65

表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类型的数量特征(单位:%)

\币目

家庭设备教育文化

j\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杂项总消费支出模式\用品及服务娱乐服务

全国37.689.806.457.13103814.9610.353.25100

类型144.036.426.155.2010.8413.4110.773.19100

类型243.1811.785.236.299.7610.1310.213.42100

类型340.8116.255.183.5914.996.407.864.93100

类型439.516.296.405.6812.0115.8110.843.45100

类型539.1l9.676.706.649.7815.309.763.03100

类型635.8312.046.008.919.7713.4410.613.40100

类型735.178.787.548.478.4716.1912.273.10100

类型833.768.406.189.2412.3617.599.003.47100

类型933.1013.786.367.0410.0015.7010.613.41100

表4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类型划分结果

消费结构类型包含的地区类型的规模类型1: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福建、海南2个省

类型2:生存型消费结构安徽1个省

类型3:吃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西藏1个自治区

类型4:衣食比重悬殊型消费结构上海、广东、广西1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

类型5:标准型消费结构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gtJIJ、贵州、云南8个省1个市

类型6: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宁夏7个省1个自治区

类型8:发展享受型消费结构天津、陕西1个省1个市

类型7: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北京1个直辖市

类型9: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山西、内蒙古、山东、新疆2个省2个自治区

达15%,这比该项消费的全国平均以及次高的北京市城市居民消费份额分别高出4.61%和2.63%,而其中的通讯消费比重(11.5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比重(5.95%)和次高的广东省消费比重(6.93%),居于全国最高的消费比重地位。这从一个角度说明西藏的城市居民家庭在收^水平和消费水平均较高的条件下,主要集中于吃穿和交通通讯的消费上,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消费结构。究其原因,一方面归结为本地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与其所处地域因素和消费习惯有关。因此,将该类消费结构称为“吃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

4.衣食比重悬殊型消费结构(类型4)。属于该类消费结构的地区包括上海、广东和广西,共计1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与全国平均消费结构状况相比较,该区8大类消费比重相差最大的两项是食品和衣着,其中,食品消费比重偏高1.83%,而衣着消费比重却明显偏低3.51%,处于各消费结构类型中的最低(比重仅为6.29%),其他6项的消费份额与全国平均相差都较小。同时,由于该区域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属于高水平范围,而衣食两项消费比重又如此相差甚大(相差33.22%),故此类消费结构称为“衣食悬殊型消费结构”。

5.标准型消费结构(类型5)。该类型的地区包括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共8个省1个市。它又可以细分为3个亚类:江苏、江西、四川和贵州构成的亚类;浙江和云南构成的亚类;湖北、湖南和重庆构成的亚类。之所以称为“标准型”,是因为其消费结构特征与全国平均的消费结构相类似,只是恩格尔系数偏高些,为39.11%。该区域既含有经济较发达的江苏和浙江,也有西部的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可见,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特点与消费水平高低并不完全一致。

6.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类型6)。包括的地区有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宁夏,共计7个省1-'1、-自治区。又可细分为3个亚类:河北和河南组成的亚类;东北3省组成的亚类;西部3省组成的亚类。这3个亚类的地区相邻性说明了处于同一地域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环境条件和生活习

俗相近,因而容易导致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消费结构具有相似之处。而且,该类消费结构在整体上的平均消费结构状况与各个地区的消费结构状况最为接近,因此,此类消费结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在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条件下,食品消费比重偏低(为35.83%),而衣着和医疗保健两项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大,分别为12.04%和8.91%,均高于全国平均状况。这明显地表明了地域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双重影响:由于所处地区的气候寒冷,冬季衣物的消费支出是一项弹性极小的必需开支,同时,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工业生产基地,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的大量城市职工下岗和失业使得低收人家庭所占比例较高,医疗保健费用开支比重较高也就是一种自然的结果。面临现实的经济状况,居民家庭所表现出的消费结构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称之为“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

7.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类型7)。该消费结构类型包含的地区有天津和陕西,共计1个省1个直辖市。其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与全国平均消费结构状况相比较,分项消费比重偏差较大的是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和居住两项,二者消费比重分别为16.19%和12.27%,均高于全国平均,并且其中的居住消费比重为所有地区最高。从更细的剖析来看,该区域城市居民家庭仅教育这一小项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高达9.64%,不仅比全国平均要高,而且比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比重(高达17.59%)最高的北京市的教育消费比重还要高;从居住消费中的住房小项消费比重来看,该区域的消费比重平均为5.89%,也超出了所有其他区域。基于这两个显著特征,将该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称为“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

8.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结构(类型8)。该类消费结构包含的地区仅有北京市。居民家庭虽然其收入和消费水平均位于全国前茅,但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消费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分别为33.76%和8.4%。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娱乐服务三项的消费份额都超出了全国平均的相应值近40%。其中,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比重为所有类型中最高,为17.59%,分别超出全国平均和所有类型中的最低值(即类型3中的西藏)2.63%和11.19%。上述这些消费结构特点充分表明了,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生存型转向了发展型和享受型。

9.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类型9)。它包括山西、内蒙、山东和新疆,共2个省2个自治区。它又可细分为2个亚类:山西和内蒙组成的亚类与山东和新疆组成的亚类。该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的条件下,食品消费比重最低,而衣着比重却较高。食品消费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4.58%,而衣着比重又高出3.98%,尤其是山西和内蒙亚类,其恩格尔系数仅为32.02%,相比之下,四个地区的城市居民家庭衣着消费比重均在13%以上。更具体地说,该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在肉禽及制品、奶及奶制品和在外用餐的消费比重均比全国各地区低;在衣着的微观消费结构上,服装和鞋类消费占据了衣着消费的大部分份额。“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的名称由此而来。

四、结语

1.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系统聚类法划分类型要比过去的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法更能将具有相似指标特征的地区聚合为一类,而将差异性较大的地区分离为不同的类,因而该方法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然影响着其消费结构的层次和高度,但它并不是决定消费结构类型的唯一因素。

3.除了收入以外,地域特征和消费偏好也是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因素。西藏自治区的消费模式及其结构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4.消费模式与消费结构类型是侧重角度不同的两个问题,二者并不能一一对应,各自的特点也有所差异。

5.全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居民家庭不仅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上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本项研究仅仅是对2002年的全国各地区的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横截面资料进行的类型划分及分析。实际上,居民消费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其消费结构必然也要随之而变化。但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由多种因素决定,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动,也有其相对均衡状态,故这种静态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类型的划分以及命名只是在相对意义上和平均意义上的,不能简单地将各个地区对号入座,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基本观点。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导)

消费经.,:::Pi:/2004.67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地区特征及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作者:郝梅瑞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6

刊名:

消费经济

英文刊名:CONSUMER ECONOMICS

年,卷(期):2004,20(6)

被引用次数:8次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郑国荣基于电信CRM系统的客户消费模式研究2005

电信业正面临经营环境和市场格局的一系列变化。在新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必须注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的CRM管理非常适用于电信业,只有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了解顾客的需求,向其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应用CRM重构电信业的管理模式是电信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随着电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深入展开,电信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客户数据,在这些数据中隐藏着非常重要的信息,现代社会的竞争趋势要求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虽然现在有了更强大的存储和检索工具,但是使用者发现在分析使用所拥有的信息方面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拥有庞大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只有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才能从大量的繁杂的数据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CRM中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电信客户消费模式。客户消费模式分析是对客户历年来长话、市话、信息台的大量详单、数据以及客户登记、调查档案资料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客户的分类,提取客户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周期等诸多方面的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电信运营商的相关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挖掘的过程;然后详细的阐述了聚类分析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算法;再根据数据挖掘的过程,阐述了如何运用上述算法构建客户消费模式模型以及智能决策系统。

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了在本项目实践中的工作心得体会,提出了一些以后工作的改进方向。

2.期刊论文郑国荣.张邦礼.郭鹏.张颖.ZHENG Guo-rong.ZHANG Bang-li.GUO Peng.ZHANG Ying聚类分析在电信消

费模式中的应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

电信业正面临经营环境和市场格局的一系列变化.在新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必须注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的CRM管理非常适用于电信业,只有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了解顾客的消费模式,向其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通过比较常用的几种聚类的算法,提出了改进的算法并应用于客户的消费模式分析.

3.学位论文董萍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2007

国内信用卡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蛰伏期,相关研究基本停滞在定性分析上,消费者行为的实证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将视线落在信用卡消费者行为的使用阶段,原因是使用行为不但关乎发卡商业银行的收益和其结构,而且可能影响持卡者的消费模式、财务健全和金钱观念。

本文是中国市场信用卡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的开端,研究结构、实证设计与分析方法等均采用国际规范,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国外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和近年来国内消费者行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探索个体金钱形态、信用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国内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的模型。研究的创新还表现在设计方面:将国外相关研究中未提及然而却代表了个体深层需求的价值观概念纳入研究框架,并结合金钱态度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大学生不同的金钱形态;未忽略消费者的生命周期特征,验证了大学生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化影响因素以及随着年龄增长的动态变化;借鉴国外成熟的金钱与信用卡态度研究量表并做了相应的本土化改进,同时以业者的视角设计主观与客观结合的信用卡使用行为测量方法,深层次挖掘持卡者的使用意向和行为;在样本选取上同时考虑了横向地域与纵向年龄的差异。

大学生个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对其价值观和金钱态度产生影响,这两个变量组合形成了大学生不同的金钱形态。对与信用卡的消费者行为关系更加密切的网络银行使用意愿和信用卡态度的测量发现,不同金钱形态的大学生对信用卡这一较新的金融产品的态度和使用意向有着显著差异,金钱观念越传统和保守的大学生,他们的信用卡态度越负面:而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充满信心的大学生的信用卡态度越正面。信用卡的正面态度和较高的新产品使用意愿对大学生的信用卡持卡和各种功能的使用活跃度有正面的影响。本文根据大学生信用卡功能的使用行为将这一市场细分为五个族群,研究发现现有的持卡者使用行为有较大差异,其中占比例最高的是对各项功能的主观认知尚可但客观使用并不活跃的中立者,而循环信用功能无论在主观认知还是客观使用上活跃者并不多,说明目前国内大学生整体的消费与金钱观念仍然十分传统和理性。

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产品的营销有着借鉴作用,同时为相关监管机构预防可能发生的大学生过度使用信用卡引发债务问题等制定政策提供了建议。

4.学位论文约克中国整体及区域能源消费模式,经济增长与环境安全2009

2020年中国GDP目标是比2000年翻两番,若无相关能源政策,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

必然伴随其主要能源消耗高达630亿吨标准煤,并释放出139亿吨CO2。在该背景下,本

文遵循国际环境标准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研究了调整中国当前能源消耗结构的可能

性。首先运用ADF检验与协整理论对中国1957-2006年的总能源量、原煤、石油等数据检

验了能源消耗量和GDP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能源消耗与GDP存在明

显的因果关系,即如果中国试图减少总的能源消耗,将会导致总产出的减少。特别是减少

煤炭消耗,将导致其他能源消耗的增长。因此中国需要提高煤的产量和利用效率,并通过

法律手段来制止过度使用危害居民生活环境的能源产品的行为。其次,本文还研究了中国

30个地区的能源需求格局,运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其区域性特点。从而验证了环境污染严

重地区急需在能源消耗方面做结构性调整。通过聚类得出5个类群,分别包含8、4、4、7

个地区,而宁夏、青岛和海南地区不在此分类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出于政策制定和执行

的原因,这三个地区可归并到第四类群中。

关键词:中国,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分析,地区聚类

5.学位论文陈晓洁环境知觉型消费者行为与生态营销研究2007

伴随自然环境的加剧恶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万众瞩目的焦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顺应这股“绿色潮流”,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发展和消费模式。然而,在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由于早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弊端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欠缺的制约,开展生态营销仍面临诸多障碍。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施生态营销,保护自然环境

,已成为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首先,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生态营销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说明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难点和创新之处

,突显研究价值。

其次,本文分别介绍了绿色消费和生态营销的内涵、特征和产生条件,分析了环境知觉型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三个环节,总结出这类消费者的特征

生态营销的成功因素方面阐述了生态营销的研究架构,采用SWOT分析法,对开展生态营销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四种基本生态营销战略的实施方案。

最后,通过在较大范围内向大量人群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逐步回归、聚类分析等方法,找出那些显著影响消费者生态意识与行为的因素;并由调查结果得到启示,分别从消费者、企业、政府以及环保NGO角度提出各自的生态创新途径,为中国实施生态营销提供参考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实证结论有力证明了目前中国消费者环保意识普遍不高,生态行为不够积极主动。因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促成其生态行为,将使生态营销的实施事半功倍。

6.会议论文郝梅瑞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地区特征及消费结构类型研究2004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模式划分为六个:最高消费模式区、高消费模式区、高原消费模式区、中等消费模式区、低消费模式区以及最低消费模式区;进一步将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结构划分为九个类型: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生存型消费结构、吃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衣食比重悬殊型消费结构、标准型消费结构、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结构以及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这种定量划分法比纯粹的按地理位置划分等定性方法更为科学和客观,有利于制定以省级为对象的消费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

7.学位论文杨文生我国生态矿山发展模式与综合集成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钼矿山为例2009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

建设与社会发展永远离不开矿业,蓬勃发展的采矿业曾经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头连着资源,另一头系着生态环境。一方面,经济社会

的发展离不开矿产的开发,没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没有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另一方面,矿产开发由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必然伴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

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

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

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实现生态文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矿产开发和自然生态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

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又要有效地保护自然

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面推进生态采矿,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

境,是当前矿产开发领域摒弃过去片面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

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因此,本论文以建设生态型矿山为切入点,通过综合集成评价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生态

矿山的发展模式,并结合河南钼矿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生态矿山的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实现生态矿

山的途径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本文拟以我国河南钼矿的开发利用分析为基础,研究矿

山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发展规律,阐明生态矿山建设(包括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等)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运用层次分

析法、神经网络从资源开发和管理措施等角度对生态矿山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推

动我国资源型企业走生态矿山之路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创新点等。

国内外对矿山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区土地复垦、“三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等方面的研究,着眼点仅仅局限于矿山开采利用的末端阶段,没有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

进行全程监控,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生态矿山发展模式。

本论文通过调查分析、文献分析、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定性

分析、定量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钼矿企业现状,

到洛阳钼矿集团公司进行实地了调研,掌握第一手相关资料,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河南省钼

矿企业建设生态矿山的发展模式。期望能对其它区域也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第二章系统地论述梳理了构建生态矿山的理论基础。立足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探讨生态矿山研究的理论基础。

矿业活动中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等问题都需要运

用建设生态矿山的思想。生态矿山将矿山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相互联系起来,

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工业系统,从而以最小的生态扰动量获取最大资源量和经济效益,并在

采矿活动结束后只通过最小的末端治理,使矿山工程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生态矿山不仅

仅是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型,还包含了文化矿山、绿色矿山、清洁矿山、资源节约型矿

山的内容,是经济、社会、生态共赢的建设模式。

第三章分析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构成,明确生态矿山的概念和特征。

生态矿山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的现代矿山发展模式,以节约资源、洁净(清洁)

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其最终发展目标是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

类的生活水平。生态矿山应体现资源、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矿产资源开发

利用的资源、经济、社会及环境综合价值的不断增加,具体体现在资源不断“再生”、矿

山经济不断增长、矿区环境更加优美及社会不断进步。

生态矿山具有价值特征、经济特征、环境特征、社会特征和动态特征五个方面的内涵。

第四章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构建生态矿山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依据生态矿

山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物质流理论,根据“3R”原则,

分析研究矿山企业资源节约发展的现状及内在潜力,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矿山企业资

源节约指标体系。同时在对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研究应在详细调查矿山环境现状、充分

研究矿山地质作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机

制和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以矿山地质环境的多少、发育程度、危害程度为主体,兼顾地质

环境背景,结合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强度,依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运用聚

类分析及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生态矿山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是介绍了河南省钼矿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的形势。总结了钼矿资源的特点,矿

产勘查、开发利用的一般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采矿阶段、选矿阶段、土地复垦及闭坑

等方面,阐述了河南钼矿企业其生态化的发展现状。运用生态矿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

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省钼矿的勘查、开发历史,提出了建设河南省生态钼矿

山的发展道路,为政府对矿业活动的宏观调控决策进行服务,解决钼矿勘查开发利用中存

在的种种问题。

并在深入调研洛钼集团栾川钼矿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钼矿资源勘查、采矿、

选矿、复垦等阶段如何实现生态化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期望提供个生态矿山发展

的模板。

第六章论述了河南省建设生态钼矿山的重点与具体措施。生态钼矿山的建设应坚持矿

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政府监督管理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统筹安排,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并

结合河南省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建设生态型钼矿山的重点应是调整钼业产业结构、

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二次利用等方面。

最后一章是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态矿山应体现以下四方面的内涵: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

会可持续,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建立基于价值构成的生态钼矿山发展模式。在原有的矿产资源价值概念的基础上(矿产资源价值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人类认识矿产资源所付出的劳动:勘查矿产资源所付出的劳动),提出以下自然价值再生模型,即:△V1=V12-V11

式中:△V1为自然价值再生价值量;V12为开发利用后的资源自然价值;

V11为开发利用前的资源自然价值。

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生态的矿产资源价值构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综合价值(V)

=自然价值(V1)+劳动价值(V2)+环境价值(V3)+社会价值(V4)。

矿业经济发展的六个区域中,仅当△V1+△V2>0,△V3+△V4>0,是矿山(或矿区)

资源经济与社会生态双赢型生态矿山模式。即资源经济持续增长,同时社会生态环境不断

改善,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模式。

明确了生态钼矿山的发展模式,生态钼矿山发展模式具有价值特征、经济特征、环境

特征、社会特征和动态特征五个方面的内涵。

生态矿山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的矿山,着眼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协同、和谐及统一,其

价值特征就是要不断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环境经济综合价值;经济特征应表现为资源

节约型,具体而言就是循环经济、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综合体;生态矿山必须是环境友

好型的,其生产方式、工艺必须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采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

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减少商品和服务的原料密

集度(material intensity)、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

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并使可更新的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生态矿山应承担可持续发

与节约资源的责任、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的责任;生态矿山具有“时空”的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和需求愿

望不断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生态矿山的内涵及指标会发生变化。

2、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构建生态钼矿综合集成评价系统。包括生态钼矿综

合集成评价指标体系;生态钼矿综合集成评价模型等。

(1)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矿山企业资源节

约指标体系。

依据生态矿山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物质流理论,

根据“3R”原则,分析研究矿山企业资源节约发展的现状及内在潜力。

将矿山资源节约指标具体细分为“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循环”三个子系统。对

分指标层的每个指标作了无量纲化处理,即对每一元素或指标按照一定的参照值进行相对

化处理,得出指标相对值向量(D)。然后将指标相对值向量和归一化权重值向量分别相乘,两向量的积整合到上一层所隶属的指标或元素,逐层加权整合最后达到“生态矿山资源节

约综合评价指数”目标层,最终得出一个可以说明研究该矿山资源节约状况的综合指数。

公式如下:

C=D*WT

(2)运用聚类分析及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生态矿山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研究应在详细调查矿山环境现状、充分研究矿山地质作用

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和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以矿山地质环境的多少、发育程度、危害程度为主体,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结合人类

工程、经济活动的强度,依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评价。

首先选取评价因子并进行单元格剖分;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单元格

的每一评价因子进行评价赋值;利用积分值法,分别计算各单元格的矿山生态环境及恢复

治理、人类活动及矿山地质背景的得分,并计算其总得分;以各项得分为分级因素,利用

聚类分析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定量分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分析区域内矿山生态环境问

题的发育及危害程度,对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的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M=i∑n=1ai

根据评价因子赋值分级标准,给每一个评价因子赋值,将每个单元内的评价因子赋值

累计求和,得出其积分值。

3、运用生态矿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的评价了河南洛钼集团栾川钼矿的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状况,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设河南省生态钼矿山的对策

措施,保持与市场状况相协调,调整钼产品结构;加强对钼矿中共生的钨矿等资源的综合

利用,洛钼集团栾川钼矿同厦门钨业股份公司合作,采用先进的科技工艺,提高了对钨矿

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而且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

时企业要注重矿山土地的恢复和治理,用法律手段进行矿山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恢复,重视

生态恢复和重建前的科学研究和项目论证,重视社会对生态恢复和重建问题的态度,引起

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充分利用具有专门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公司以及从事复垦的专门社会单

位投入矿山生态恢复工作之中,并把矿山的恢复和重建纳入到矿山生产设计之中,树立国

内钼矿业公司的环境观,建设“绿色”矿业公司,洛钼集团以“创宏伟钼业,建绿色矿山”为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绿色矿山”的理念。

关键词: 生态矿山 发展模式 综合集成

和消费现状-经济林研究2005,23(4)

扁桃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其上乘的食用价值和良好的风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中,研究了扁桃国际贸易和生产的现状.美国是现在世界最大的扁桃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则是世界最主要的扁桃进口国.为了研究国际扁桃市场交易的现状,使用了18个国家年进口美国扁桃总量和年进口美国扁桃人均量进行相关分析.此外,还对选定国家的以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以便对世界各国扁桃消费的类群进行划分.初步论述影响一个国家扁桃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区域资源禀赋状况以及饮食习惯和传统是影响一个国家扁桃消费方式的关键因素.

9.学位论文赵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研究2007

居民家庭是内需中构成消费需求的主要单位,其中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又占到消费总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特别是对其消费结构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升级行为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和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构建对消费结构升级行为研究的整体框架。分析框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升级的各个具体的时间段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就是以结构分析方法作出较为直观的判断。第二个步骤是针对前面做出的直观判断构建QUAIDS模型(二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并纳入除收入以外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的稳定性Chow检验从计量模型的角度证明前面的直观判断对历史消费支出数据是否存在显著的拟和度。第三步,根据对消费结构升级时间段的划分结论,对历史时段消费结构的具体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性分析,进而展开对当前消费升级内在趋势的预测性分析,并就各具体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的具体组织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第1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选择、相关文献的评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路线。系统整理了研究消费结构升级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包括经典的恩格尔系数分析法、在国内被广泛使用的线性支出系统及其扩展、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及其扩展、微观计量分析运用到的离散选择模型、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及判断结构变化的主要方法(Schwarz信息准则和Chow检验)等等。主要阐述对各种方法模型的优缺点和主要适用范围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后续将要用到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的最新扩展(QUAIDS)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使其能够纳入更多的解释变量),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技术上的铺垫。

第2章以结构变化分析的角度从总体演变、恩格尔系数、结构变动程度、结构变动贡献度和货币投向系数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整个演变过程。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得出直观性的判断,并建立以QLJAIDS消费结构系统模型的扩展形式为核心的消费结构转变点的模型框架来验证这一判断。通过对验证模型的稳定状态作Chow检验,从定量模型的角度证明前面的直观判断对历史数据的具有较好的拟和程度。进一步地,深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指标和主要消费类别的变化,并附上了当时典型的消费事件以间接印证对阶段特征的归纳整理。在详细分析各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本章最后简单列举了当前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趋势,为后续具体展开分析作准备。

第3章主要讨论服务性消费升级的特点和有关问题。居民消费是由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两部分组成的。本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总体情况和服务性消费对发展经济的重要影响,并结合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和AIDS模型,整体性地量化分析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特征和主要因素,通过模型将城镇居民家庭分为五类消费群,分别是高收入高均龄高知家庭、中低收入低龄高知家庭、中低收入中龄低知家庭、中高收入高龄告高知家庭、低收入中龄中知家庭,并发现各类家庭在服务性消费的偏好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4章在前面一章的基础上对由信息技术推动成长的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性消费(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即信息消费的升级趋势、影响因素、消费偏好及行为特征、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实证模型,站在量化的角度研究居民家庭信息消费的行为本质,特别是研究结论发现信息化水平对居民信息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信息消费意识,规范信息消费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制定。

第5章论证家庭的人口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从研究城镇居民家庭结构当前的生命周期性变化趋势出发,在详细探讨当前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特征(小型化、老龄化以及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稳定性增长)的基础上,以抚养比分析的角度研究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对消费结构升级趋势造成的影响,进而对主要的消费趋势:老龄化消费和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住房消费具体展开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第6章关注的不再是居民家庭在消费结构内容上的升级而是消费的内在理念上的升级,即由传统的即期消费模式向信贷消费模式的发展延伸。这部分将首先回顾过去信贷消费走过的发展历程,分析现存的制约或推动信贷消费发展的各种因素,然后通过严谨的定量分析,对未来信贷消费的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对促进信贷消费的发展、更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第7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基于前面各章的分析,总结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认识结论,提出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并将分散在各章的相关建议汇集起来。

本文的主要发现包括:

(1)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升级的演变过程可以定义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1984年,主要是简单温饱型消费升级,这一时期居民消费总体特征的核心是追求温饱为主。第二阶段从1985-1991年。这一阶段的消费结构升级为高级生活型消费升级,主要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为主,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需求迅速增加,在多数城镇居民家庭中成为主要耐用消费品。第三阶段是从1992-2000年,主要特点是优化生活品质型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是改善住、行条件,提升生活品质,进入以追求消费质量、档次为中心内容的质量充实阶段。第四阶段从2001-2005年,为生活享受型消费型升级,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期,这一阶段我国部分城镇居民已具备了从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级或几十万元级消费过渡的能力,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开始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

(2)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趋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服务性消费升级。影响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扩大的主要因素是服务产业自身发展并不完善和新兴服务的开发利用问题。

第二,信息消费升级。信息产品成为当前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新亮点。信息消费的发展同样受到了信息产业发展程度的约束。

第三,基于家庭生命周期性的消费升级。当前,居民家庭的生命周期特征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型化及增长放缓、老龄化,同时当前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数量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基于上述论断,必须解决好促进老龄化消费和避免老龄化趋势对消费总量提高的消极影响的问题。同时,由于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是家庭消费结构中刚性的耐用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因此以住房消费为典型的刚性耐用消费在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现有的价格市场失灵现象将可能继续存在。

第四,消费模式与消费理念的升级,主要表现是信贷消费的逐渐兴起。通过模型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信贷消费将以年均21.6%的速度增长,具体将表现为:住房贷款增幅下降、汽车贷款规模有较大的扩张和助学贷款稳步增长。为更好的发展信贷消费,文章建议要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丰富消费信贷品种,使信贷消费品的供给更有针对性,减少交易成本,手续人性化,同时也要注意防范信贷中的信用风险,要完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全社会范围内的信贷资料数据库,将消费信贷与保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促进信贷消费的健康发展。

10.学位论文朱鸿婷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及其协调度研究2009

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新主题,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的关注,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实现我国区域生态安全的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就生态与环境问题进行阐述,改善环境和建设环境的态度十分明朗和坚决。报告涉及了较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表明了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决心。因此,区域生态安全的量化研究、构建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已成为目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针对目前较为流行的层次分析法研究区域生态安全过于主观的缺点,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等最新统计资料,采用层次分析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30个省区的生态安全协调度进行分类。同时在纵向上,又对1996-2007年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与经济金融中心上海生态安全进行动态分析,进而得出两个特大城市生态安全发展趋势。评价结论符合我国区域生态发展的实际,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进而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引证文献(7条)

1.郝梅瑞对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1)

2.周立芳.周芦文.赵豫红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多模型建模的一种新的评价函数[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7(8)

3.张贡生.吕良宏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第三产业产出的关联度研究[期刊论文]-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6(5)

4.吕洁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6(28)

5.赵伟大中型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对服务性消费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5)

6.赵伟使用数学模型研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期刊论文]-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7.李瑶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及其特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212836099.html,/Periodical_xfjj200406001.aspx

授权使用:西北师范大学(xbsfdx),授权号:f32438d6-ce5f-48d8-813b-9e4401737e52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6日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世界和中国石油分布及消费

1 世界石油分布及消费 1.1世界石油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现在产油国家和地区已有150多个,发现油气田四万多个。中东的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世界最大的油田是沙特的加沃尔油田,可采油量达104亿吨。[1] 1.1.1世界石油储量及产量[2] 根据国土资源情报的信息快报,2005年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约为1770.79亿吨,2004年实际总产量约为35.62亿吨。各地区的大致情况为: 1.1.1.1各地区(2005年)的储量情况 亚太地区总储量约为49.23亿吨,中国居该地区第一位,储量25.00亿吨,印度居第二位,储量8.01亿吨;中东地区总储量为1018.47亿吨,其中阿联酋为133.99亿吨,伊朗181.47亿吨,伊拉克157.55亿吨,科威特139.06亿吨,沙特362.10亿吨,分别位居第五、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位;非洲总储量为140.54亿吨,前三位分别是阿尔及利亚15.55亿吨,利比亚53.60亿吨,尼日利亚49.15亿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总储量约为108.74亿吨,其中俄罗斯、哈沙克斯坦、阿塞拜疆为前三位,储量分别为82.20亿吨、12.33亿吨、9.59亿吨; 西半球(即北美和南美)总储量为433.48亿吨,前三是加拿大244.95亿吨,委内瑞拉109.23亿吨,美国29.28亿吨;西欧总储量较少,约为20.33亿吨,挪威和英国分别以10.56亿吨和5.52亿吨位居第一、第二。 综上可知,世界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其中中东地区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7%左右。2005年石油储量位居全球前十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尼日利亚。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 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 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 有企业的利息负担。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围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居民消费水平研究SPSS

课程论文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研 究 分 析 班级:09经51 学号:09085009 姓名:刘静静 2012年 11 月

摘要: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列出了五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字:居民消费水平 SPSS分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GDP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 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较快,消费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分析目地、分析思路与数据选取 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分析思路主要如下,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基础性的描述,以便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因素,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强弱。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之一是贫富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较大,所以本文分别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的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另外,影响经济的长期因素之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由于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居民所消费的物质和文化和其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本文选择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研究的因素之一。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6.8 听说前一阵宝宝们都很忙,忙着看奥运数金牌聊八卦,宝宝们确实不容易。说到本次奥运会,巴西人民“绿色环保、拯救地球”为主题的开幕式真是相当“走心”!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清洁能源“点亮”里约奥运。作为能源人,众亲们知道巴西为什么有底气打出这样的主题吗?趁着这个机会,小编带众位亲看看世界能源消费格局。 信息速览 1.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低于过去15年2.3%的年平均增长率。 2.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占比创2005年以来最低记录;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最高,消费量同比增长15.2%。 3.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 4.能源消费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5.巴西能源消费排名第8,其清洁能源比重高达33.4%。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 世界能源消费增长:1.0%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约187.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低于2014年1.1%的增长率和过去15年2.3%的年均增长率。 世界煤炭消费下降:1.8%

2015年,世界原煤消费量54.9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低于过去15年3.2%的年均增长率。原煤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9.2%,创2005年以来占比最低记录。 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15.2% 2015年,世界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5212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接近过去15年14.1%的年均增长率。非水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8%,同比增加升0.3个百分点。 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前十的国家如下(亿吨标准煤)。巴西排名第八位,跟您的预想有差距吗?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占总量的65%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2.7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 中国消费占比最大:2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约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3%。 俄罗斯消费下降最快:3.3% 2015年,俄罗斯能源消费量9.5亿吨标准煤,居第四位。俄罗斯能源消费量同比减少3.3%,在十大能源消费国中,增长率最低。 能源消费结构 原油还是能源消费冠军,占比32.9%;亚军是煤炭,占比29.2%。有些宝宝可能要说了,煤炭和原油差距不大嘛!但熟悉能源形势的亲,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 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

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 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世界能源结构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展望(2010) 未来15—20年,中东、拉丁美洲、里海地区、俄罗斯和西非、北非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能力的主要增长地区。国际能源贸易量将继续增加,管道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能源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将深入进行,能源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国际合作将加强,相应的技术创新将继续取得进展,能源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世界各国能源结构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 1)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 2)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德国40.6%,法国37.9%,英国35.4%,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亚36.3%。 3)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罗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国35.1%。 4)化石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核电及水电,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6.8%,法国核能占40.1%,韩国核能占13.8%,乌克兰核能占13.8%,加拿大水力占13.0%,巴西水力占19.8%。 5)世界前20个能源消费大国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个,占第二位的有6个,占第三位的有9个。

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 2、世界能源发展展望 1)到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燃料将占90%。 2)随着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量的增长,世界煤炭消费量将增加50%,未来50 年,世界能源结构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煤炭将重新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达28.1%,将超过石油(26.9%),重新成为第一能源。 3)到2020年,三分之二的煤炭消费由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消费,而目前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和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煤炭消费比例各为50%。 4)到2020年,世界发电量将以平均2.7%的年率增长。 5)在世界发电业中,煤炭仍将保持其主导地位。 6)预计世界将增加300万兆瓦的新发电能力,其中一半以上将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特别是发展中的亚洲国家。需要大约17000亿美元的投资。 7)世界能源利用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持续增长。 8)尽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公布了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提高60%,发展中国家将占此增长的三分之二。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日趋增长。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能从某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希望运用SPSS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来找出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提出个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回归分析影响因素SPSS分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郑岩分析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PI、存款利率和政府保障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郭新华和何鑫利用中国 1978-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人均储蓄、住房价格和利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陈奇从经济因素方面、消费环境和条件因素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居

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规模的是否合理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影响我国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 (三)理论支持 经济理论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不胜枚举,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凯恩斯(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Ct=a+b+Yt。该书中还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在他看来,人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可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支出。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指出,本人的消费支出不但受他当前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以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尤其受以往“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则表示消费支出并非由人们当前暂时的收入决定的,而需要由他的持久收入水平来决定。换句话说,持久性的收入水平能够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业能源炼油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一、前言 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取代木柴和煤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有气,面对石油的紧缺,长期过多依赖进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极为不利,政府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努力。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美国与世界总计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1和图2分别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据以往数据统计表明,自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之后,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而根据以上2009年与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石油所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没有较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但煤炭和石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炼油技术发展简介 世界炼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 1.出现阶段 1861年,美国冰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炼厂。当时是将一个直径约7ft的铸铁罐密封,安装在烧木柴的火炉炉膛中,从顶部释放出的蒸汽通过1圈浸在流水中的管子冷凝获得产品,通常1次操作可持续3d,煤油是唯一的产品。 2.发生阶段(1911~1950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油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发明,并迅猛发展,1914年出现热裂化工艺,1930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延迟焦化工艺,1942年Exxon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FCC工艺装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科学家对21世纪的展望和预测认为,21世纪将有几个主要特点:将会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全球将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并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全球性生态危机在所有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令人恐惧地迅速发展,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缺乏问题加剧,全世界必须使用现有的资源和资金来解决;气候发生全球性变化,自然地分成几个自然气候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加强,全世界将大量应用氢能源和物质技术来消除这些变化的消极后果;开发太阳系的行星和宇宙空间,在地球的条件下利用宇宙技术;由于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免疫能力下降,全球应建立人为地恢复和保护免疫能力系统;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并广泛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保障系统。 由于20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1世纪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自然环境变迁、人口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的供应和保障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开发和使用经济、环保的能源(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和能源科技永恒的主题。 自1973年中东战争触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能源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期,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持久系统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估计要经历100年的时间。因此,在未来的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导,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同时以发展节能技术或产品为基础。 据1995年统计结果表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占27.2%,

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1%,核电占7.3%,水电占2.7%。 石油产量与消费有所增加 1993~1994年间,北美和亚洲对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据统计,1994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至29.53亿t(5900万桶/年),这是近五年来石油产量的第一次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1997年10月到1998年3月石油价格下降了4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石油限产,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的利益。 据估测,今后几年内石油产量和消费将分别增加2%,供需前景难以确定。但中东丰富的油田已逐渐达到其生产极限,生产成本将急剧上升,今后石油价格将会增长。这将导致人们寻求更经济的替代能源。 天然气产量增长缓慢但发展前景可观 据1994年统计,全球天然气产量增加了0.3%。美国1995年后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18%,而石油产量却减少了20%;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4%。十分可观的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新估算,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世界天然气总量用现代技术经济开采可供人类使用145年。另据法国天然气技术协会预测,从目前至2020年期间,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天然气产量约为21.5万t油当量(约为2.5万亿m3),202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会达到高峰期,可达26.2亿t油当量(约为3.5亿m3)。 煤炭消费仍然持平并略有增长 自1989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保持持平并略有增长。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基本持平。美国煤炭产量增至10.3亿t,发电用煤需求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欧盟煤炭消费减少了18%。东欧国家自1987年以来煤炭消费减少了36%,1994年减少了10%,从而导致大部分煤矿停产关闭。俄罗斯到1995年仅煤炭工业债务就达3.2亿美元。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费则增加了一倍多。 1990~2010年间,就一次能源的消费而论,煤炭在所有能源中的地位仅次于石油。在此期间,煤炭的消费量预计将会增加,从1990年的517Mt上升到2010年的6551Mt(百万吨)。根据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和能源利用强度的趋势,2010年全球的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5840Mt~7379Mt之间。在20世纪80~90年代,煤炭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略上升26%~27%,但这一比例预计在2010年将会回落到25%。 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煤炭生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煤炭生产成本昂贵;二是发展煤炭业对人和生态会产生巨大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环境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doczj.com/doc/d212836099.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 (5):单击“确定”按钮。 3、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 (2):选定“expendNew ”,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