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立碑_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_立碑_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_立碑_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_立碑_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立碑”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3

舒跃红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摘 要:墓碑,作为丧葬文化系统中重要的民俗事象,在云南的流传和扩布,是随着汉民族和汉文化逐渐推进而渐趋兴起和发展的。“立碑”习俗在云南的源起至迟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至明代以前,为缓慢辐射和融合期,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随着汉民族大规模入滇,民族间交流的深入,呈现出“蔚然”之势,1978年以来,“碑俗”在继续深入影响的同时,也开始转型。

关键词:墓碑;习俗;云南;历史源流

中图分类号:K29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2008)05-0102-07

墓碑,作为丧葬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民俗事象,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承载着民族特殊民众心理和经验残余的表征符号。“立碑”习俗在云南的源起至迟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以后至明代以前,为缓慢辐射和融合时期,明清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随着汉民族大规模入滇,与云南各民族地区交流和发展呈现出“蔚然”之势,1978年以来,“碑俗”在继续深入影响的同时,也开始转型。

墓碑,即墓前所立的碑石,上刻死者姓氏、事迹和立碑时间等。许慎《说文解字》云:“碑,立石也”,此处“碑”并非特指墓碑,亦包括其他碑刻,如“记事碑”、“功德碑”等。《中国民俗辞典》中的“墓碑”条认为,“墓前所竖的条石,上刻死者姓名、言行、生平等,有子孙、弟子、友人等为之撰文,也有死者生前撰文自立者。”[1]P149)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立碑”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六类:一是为了显示身份地位;二是为了指明葬地,为墓祭提供方便;三是颂扬死者功德,传之永远;四是表示立碑者的哀悼悲伤之情;五是激励后世,使之能够继承父辈们的业绩;六是借助著名文人的手笔和文集,来提高家族的声望。[2](P283)

最早的墓碑出现于先秦时期,最初的质料并非为石质类,而是用木头做的,故又称“丰碑”。《礼记?檀弓》郑玄注云:“丰碑,斫大木为之,于椁前后四角竖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椁以繂绕,天子六繂四碑,前后各置鹿卢也。诸侯四繂二碑,大夫二繂无碑。”此时墓碑的主要功能是贯索引椁,无文字,主要置于墓圹中。到汉代,石制墓碑逐渐取代木制墓碑,并已移

第二十三卷第五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23 No15 2008年5月 JO URNAL O F CHUX I O NG N O R M AL UN I VERS I T Y M ay12008 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J0192E。

收稿日期:2008-01-05

作者简介:舒跃红(1981—),男,云南丘北人,云南大学中文系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

到地面,立于墓前,以表识墓所,墓碑上刻有死者的姓氏、爵位以及卒葬日期等等。东汉时期,“立碑”习俗蔚然成风,成为其时贵族炫耀显赫地位的重要手段,世家豪族延请名流硕儒撰写碑文铭文,一时成为“时尚”。墓碑、铭文多为歌功颂德之辞,往往言过其实。其时,不只达官贵人的墓前立碑竖石,普通庶民也多有立碑者,甚至连夭折幼儿也有立碑情况出现。[3](P122)此时期,墓碑的形制渐趋固定,制作也较精细。魏晋时期,因其时战乱频繁,经济衰败,魏武帝曹操曾明令禁止立碑。魏晋后,又重新流行,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现在的文献记载和墓碑遗迹来看,云南境内“立碑”习俗的源起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以《汉孟孝琚碑》为代表。《汉孟孝琚碑》是云南省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立碑”时间最早的碑刻。此碑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今昭通市南十里白泥井发现,后移风池书院,即现今昭通市三中内。此碑发现时,阙失上段,残高1133米、宽0196米。碑文存十五行,每行残存二十一字,现存二百五十余字。碑文隶书,左刻青龙、右刻白虎,下刻玄武。据认为,残失的上部应该是朱雀,符合汉碑“四神”格式。[4](P112)东汉时期,“南中大姓”不仅在经济上接受中原地区较高的生产技术,在文化和生活上亦同中原无多大差异,如文化上崇尚儒学。孟氏就是“南中大姓”之一,从《汉孟孝琚碑》碑文中“孔子大圣”的称谓可以推知,在东汉或东汉之前,汉文化已经在云南部分地区流传。至于《汉孟孝琚碑》的具体年代,却颇多争议,因为被发现的残碑恰恰从年号上断失。残碑文初即以“丙申”干支开始,然而,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至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6年)间,共8个干支为“丙申”年,而《汉孟孝琚碑》立于何年?却成为争议的聚焦点。现有五个较为普遍的说法:西汉成帝河平年说、东汉光武帝建武说、东汉何帝永元年说、东汉桓帝永寿年说、东汉献帝建安年说。其中多赞同金石学家谢饮涧先生的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即公元156年)这一说法。[5](P144)至于《汉孟孝琚碑》是否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这并非本文所要探讨的范围。但从相对保守的时间来看,我们可以知道,“立碑”习俗在云南境内出现的时间,至迟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应该说是无异议的。

在随后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原地区除唐朝等有相对短暂的稳定时期外,长期处于纷争动乱之中。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接着“三国纷争”,后归于晋,晋亡后,南北朝长时间对峙和征战,至隋唐时又归为一统,唐亡,五代十国大动乱。其后,宋、辽、夏、金、元之间的长期对峙和战争,至元灭大理,南北攻宋,南宋灭亡,建立一统。这一段时期内,中原地区动乱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平时间,而偏安于西南边陲的云南,从秦汉在云南设置郡县至元朝灭大理之前,封建中央王朝在云南各民族地区,采取的几乎是“羁麽政策”,即利用民族上层“以夷治夷”管理本民族。诸葛亮征南中时“不留兵将,夷帅自治”,两晋时期“爨氏政权”,唐时“南诏”,大理与宋朝之间,设置互市,相互往来,总体来说,双方是比较“平静”的,期间,除少数几次战争外,从东汉至元代,云南各民族地区与封建中央王朝始终保持着或接触或对峙的态势,长时间游离于中央政府的藩篱之外。中原地区纷乱不已,各政权(除唐等外)均疲于纷争,根本就无力顾及偏安于西南边陲的云南,对云南各民族地区采取“羁麽政策”,既省兵、省力,又可以对“夷”区间接地加以控制,无疑

舒跃红:“立碑”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是各封建王朝的上上之策。这段时期,云南各民族地区虽不时相互掠夺,彼此征战和开疆拓土,但相对来说,始终是守土安民,维护自己既得政权的,因此可以说,此时期汉族与云南土著民族之间的交流只能是局部性的。徐新建在《西南研究论》一书中说:“从秦汉在西南设置郡县开始直到元灭大理、扶持‘萨迦’(西藏地区政权)、平定云南为止,大约经历十五个世纪,1500年左右时间,称得上是局部征服、局部同化时期。”[6](P183)这种说法无疑是中肯的,虽然受汉族文化和其他文化(如佛教,唐时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南诏政权以佛教作为国教)的影响,但此时期云南土著居民基本上还保持着自己原有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其间,或经商,或迁徙定居,或因战争被掠夺而来等进入云南的汉族,从文献记载来看,数量远远少于云南本土居民,很少能保留自己的文化特点,绝大部分被少数民族同化、“夷化”或者“涵化”。

“火葬”是古代云南各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丧葬形式。唐代樊绰《蛮书?风俗篇》载:“蒙舍及诸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惟收两耳,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盖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7]此文献表明,唐时南诏辖域,各民族地区普遍实行火葬。据史籍和地方文献记载,这时滇中和滇西地区,不仅氐羌与乌蛮后裔盛火葬,就连彝族、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也实行火葬。[8](P229)宋时,以“白蛮”(白族)为主体建立的大理国,从大理国时期的火葬墓遗址来看,有大理、剑川、洱源、下关、丽江、楚雄、曲靖、昆明、呈贡、晋宁、蒙自、腾冲等。元代,云南的火葬墓也有较多的发现。明、清时期,亦有部分火葬墓。南诏、大理国时期,虽然积极学习汉文化,如南诏曾派数千贵族子弟到成都去学习汉文化等,但丧葬习俗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明代以后,白族改火葬为棺木土葬,从现在大理地区保留的碑刻来看,大理国时部分达官贵族也有立碑的情况,如《故大理陈氏墓铭并叙》、《大理圀彦贲赵兴明之母造墓幢》等,[9](P15)但毕竟是少数。此时期的碑刻遗迹,据《云南文物古迹大全》粗略收录,曲靖地区的《爨宝子碑》[10](P179)(东晋时期)和《爨龙颜碑》[10](P231)(南朝刘宋时期),汉晋时期云南各地大量的“梁堆墓”(据说,部分墓前有立碑情况,碑的形制与当时内地无多大差别,从现在散布于云南各地的“梁堆墓”来看,如曲靖马龙、文山丘北等地,却没有墓碑的遗迹可资证明),以及《王仁求碑》(唐武周圣元年)等为数不多的碑刻遗迹来看,这时期渐兴一种特殊的碑刻———“夷汉”碑或“夷”碑,即用少数民族文字所立的墓碑,或者少数民族文字与汉字相对照的墓碑,这也可证实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传。

“立碑”习俗在东汉时期虽已在云南开始兴起,但这种扩布只是局部范围的,流传速度也是比较缓慢的,因此可称之为“缓慢辐射和融合期”。

蒙古铁骑,绕道西南,征服“西南诸蕃”,南北夹击,攻灭南宋,建立一统。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使后来的封建王朝开始认识到西南特别是云南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明朝一改元以前的“羁麽政策”,大量驻军,设置卫所,进行军屯,大规模移民,进行民屯和商屯。清代继续明朝的民屯、军屯的同时,又进行“改土归流”等,将云南纳入统治版图,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后来的民国亦如此。云南民族的特殊社会形态、历史发展不平衡,以及汉民族主要占据交通要道和坝区等,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

就意味着政治上是完全归属,文化互渗和发展不平衡,开发也只能是局部的。徐新建在《西南研究论》一书中说:“从元代到现在,时间约为750年(以作者写此书的时间为限),特征是完全归属、局部开发、文化互渗和发展不平衡。”[11](P184)

明清大规模移民,使汉族数量远远超过云南土著居民。《太祖洪武实录》卷二一四: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云南布政使司属有75690户,计354797人。周继风纂、正德《云南志》卷一:正德四年增为226874户,计1420094人。100余年间,增了近四倍。明朝期间,移民云南的汉族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明朝在“云南腹地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先后迁来的云南汉族人口总数远远超过当时云南境内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2](P19)清代则更为迅速,从顺治十八年攻占云南全省后,至道光十年(公元1830)移民增到8001209人,为清代“鸦片战争”以前云南人口最高数,比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的100年间增长了28165倍,且在光绪末年(20世纪初)云南的民、屯户增至98351080人。从公元1662—1908年,云南人口共增加82165倍之多。[13](P399)

大批汉族(其中有少部分为蒙、回等民族)军队和农民入滇,带来先进文化和先进耕作技术,促进云南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其本身的习俗在与土著居民的长期相处、交流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数民族。“立碑”习俗在云南民族地区迅速流传,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文献和墓碑遗迹来看,自明代始,“立碑”习俗才在云南各民族地区普遍流传开来,但这种文化的扩布仍然是逐渐推进的。这就使得云南部分民族在丧葬仪礼中接受汉族棺木土葬“立碑”习俗的同时,部分民族仍继续保持着其原有的丧葬习俗,此时期的墓碑碑刻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首先是“汉文碑”,即选择汉字雕刻的墓碑,既包括移民入滇汉族,以及长期与汉族交往被“涵化”或“汉化”的少数民族成分,同时亦包括没有文字但接受汉族“立碑”习俗而选择汉字碑的民族。我们知道,“立碑”是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难以承担的。因此,从明清至民国,能立碑的一般是达官贵人、豪族地主或一般富裕家族等,平民百姓(包括绝大部分汉人)是没有能力的。以白族为例,大理地区的白族,明代以后,始改火葬为棺木土葬,坟墓一般比较讲究,一般人家为“一层桥”或“两道花门”,达官显贵则竖“三碑四柱”或建有“城门洞式”的墓道,并在墓前后立石人、石马、石狮、石像等守墓。贫穷者只能垒土为坟。[14](P80)再者,立碑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一般有一定的寿数限制以及种种忌讳而不宜“立碑”,从现在看来,汉族立碑者,一般都为本族的祖先,或本族中长寿的人“立碑”,一般是正常死亡者且年岁达到一定的寿限,否则是禁止立碑的,当然贵族子弟和某些特殊情况也有例外。

现在所能见到的墓碑,绝大多数是达官贵人、地主、地方名流、或民族英雄的墓碑,立碑者一般为家族子孙、亲朋好友、学生子弟以及朝廷赐予立碑者(一般为有功于朝廷或国家者,如现在晋宁县郑和公园内郑和父亲的墓碑《马哈支碑》)等。就笔者所掌握的墓碑情况来看,以清乾隆以后墓碑为多,如云南广南县辖区内墓碑:雍正年间1座,乾隆年间23座,嘉庆年间27座,道光年间22座,咸丰年间5座,同治年间6座,光绪年间20座,宣统年间3座,民国初年至民国二十一年20座,共计127座。[15](P253—257)而明代墓碑,却几乎没有记载。

其次,“夷”碑、“夷汉”碑大范围内涌现。此期的“夷”碑和“夷汉”碑,普

舒跃红:“立碑”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遍散见于彝族地区,楚雄地区比较常见,如武定东坡、田心等地有许多彝文和“彝汉”墓碑,主要为清代所立。其他彝族地区,如位于罗平县小拢戛村西彝族阿期及夫人陈氏、海氏合葬碑。碑为青石,高110厘米,宽58厘米、厚17厘米,碑正中汉文楷书“清故显考公前讳阿期姚孺陈氏海氏同居之墓”墓名,右边为汉文,自右向左阴刻,共五行47字,墓名左侧为立碑者名单,墓名左边为彝文,阴刻,从左至右直书,汉彝文内容相同。[16]同样位于罗平县旧屋基乡戈丫村西面彝文碑,碑为砂石,长1米,宽52厘米,厚5厘米,上方四个圆形瓦当图案为额,额下从左至右横书“万古流传”四个楷书阳刻汉字。汉文从左至右阴刻,因年久风化,剥落难辩,隐隐可看出“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三月三日立”等字,下部刻有一犀牛望月图。彝文由左向右阴刻,直行到底,音缀文字,笔画简洁,秀丽挺拔,6行,每行28字,共178字。[16]石屏县龙口乡龙口村存有《普氏墓碑》一方,为康熙年间所立,彝文5行,共50字,记述普氏为寨老的经历。[16]祥云县东山乡西《王杨泗墓碑》,有汉文和彝文,汉文为“掌管五湖东海蛟龙镇王杨泗将军神位”,彝文8字。[16]西盟佤族自治县洛捷乡有“普氏墓碑”,立碑年代及墓主身份不明,碑上有彝文11字。[16]其他民族文字碑刻,较为少见。如大理地区白语汉文碑只有一例,位于大理喜洲莲花山《史城苍山道人健庵尹敬夫妇预为冢》。[17](P18)从“立碑”的时间来看,此时期的“碑俗”在云南各民族地区的影响是逐渐地深入发展的。一般发展趋势是:汉族地区汉“夷”杂居地区“夷”人地区,呈“递进式”发展。以金沙江河谷傣族的“立碑”情况为例,在云南大姚县湾碧傣族乡,汉族居住的村子“立碑”时间一般比较久远,汉、傣民族杂居的村子,如巴拉村,“立碑”情况最早的为“光绪十年”、“光绪十九年”和“民国辛酉”年3座。而离巴拉村数里的傣族村———高坪子,情形却大不同,村里的碑刻最早的为“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所立。从中可以看出,在民族地区“立碑”习俗是逐渐被接受的。

不管汉文碑也好,还是“夷汉”碑、“夷”碑也罢,各民族先辈们用文字(有文字或没有文字的民族)把本民族或本家族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以及祖先或家族长的事迹,以墓碑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之传之后世。墓碑这种特殊形式的文献载体,为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民众所接受,从中也可以看出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1978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碑”俗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云南“碑”俗文化在继续深入影响和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转型。

(一)传统“碑俗”仍然影响着民众的生活,但在年青一代中的影响逐渐淡化。我们知道,传统“碑俗”对民众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丧葬文化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过去,人们对祖先“立碑”这一行为时往往是比较严肃和神秘的,其本身脱离不了灵魂不灭观念和“孝”道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这也是“立碑”习俗长期存在的原因。但在现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深入,逐渐对传统的碑俗文化采取一种“可信可不信”的态度,这是传统的碑俗文化在年青一代群体生活中影响逐渐淡化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转型中的云南“立碑”习俗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特点。国家“火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

的推行,城镇居民普遍接受这种较为经济的丧葬形式。但近几年来,一种“火化”后重新土葬,大规模“修坟立碑”的风气,又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云南也不例外。乡村民众,依然盛行棺木土葬,经济好的家族或家庭,为祖先修墓造碑蔚然成风。部分地区“立碑”仪式场面,甚至超过婚丧嫁娶的规模和场面。一些民族或民族支系,虽受汉文化的影响,但在丧葬仪礼上依然保持着民族的传统,如苗族,实行棺木土葬,留坟但不设立墓碑。[18](P715)部分“直过民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与汉民族长期相处,逐渐接受汉族的丧葬文化。如云南境内的基诺族,新中国建立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改变传统的丧葬形式,渐行棺木土葬,少数人家开始为祖先垒坟立碑。[19](P211)

(三)就墓碑的碑刻文字而言,汉文碑最终取代“夷”文碑或“夷汉”碑,是新时期云南“碑”俗发展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夷”碑、“夷汉”碑,是散见于有文字少数民族地区的,如彝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取而代之的是汉文碑在“立碑”地区的广泛推行,“夷”碑、“夷汉”碑,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形式的墓碑的销声匿迹,可以说明少数民族在逐渐改变自己原有的丧葬习俗,渐渐地接受汉民族的丧葬礼仪。据研究白族丧葬礼仪的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现在的白族在丧葬方面,与当地汉族丧葬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云南传统“立碑”习俗的现代转型,有众多方面的原因和特点。总而言之,“立碑”习俗在云南的流传和扩布,自东汉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形成“蔚然”之势,是经过极为漫长的历史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碑俗”在继续深入影响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开始转型。

参考文献:

[1]郑传寅,张健主编1中国民俗辞典[Z]1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1

[2]雷绍锋,张俊超1汉族丧葬祭仪旧俗谭[M]1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1

[3]周苏平1中国古代丧葬习俗[M]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1

[4]汪宁生1云南考古[M]1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

[5]李昆声1云南艺术史[M]1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1

[6]徐新建1西南研究论[M]1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1

[7](唐)樊绰1云南志?蛮夷风俗[M]1卷八1

[8]张家华,杨甫旺1楚雄文物考古与文化论集[C]1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20021

[9]段金录,张锡禄主编1大理历代名碑[M]1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01 

[10]邱宣充,张瑛等编著,昆明:云南文物古迹大全[Z]1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

[11]徐新建1西南研究论[M]1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1

[12]马曜1云南简史[M]1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

[13]清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M]1浙江古籍影印本,19881

[14]谢蕴秋主编1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M]1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

[15]中共广南县委宣传部编1句町神韵———广南风物传说[Z]1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1

[16]杨δ1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概述[J]1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4)1

[17]段金录,张锡禄主编1大理历代名碑[M]1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舒跃红:“立碑”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

20001 

[18]澄江县志[M]1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

[19]高发元主编1云南民族村寨调查1基诺族———景洪基诺山基诺乡[M]1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

(责任编辑 刘祖鑫)

The H istor i ca l Headstream of Gravestone Erecti n g Custom i n Y unnan

SHU Y ue-hong

(D epart m en t of Chinese,Yunnan U niversity,Kunm ing650091,China)

Abstract:Gravest one erecting as an i m portant folk cust om in funeral culture popularized with the s p read abr oad of Chinese culture.The cust om p revalence in Yunnan can trace back t o East-han.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hist orical headstrea m of gravest one erecting cust om in Yunnan,als o discussed the devel opment of funeral culture in every hist orical peri od.

Key words:gravest one;cust om;Yunnan;headstrea m

(上接第88页)

Second Language L earn i ng and Adult L earners’I nd i v idua l Factors

FANG Ju-hua

(D epart m en t of Foreign L anguage,Chuxiong N or m al U niversity,Chux iong675000,Ch ina)

Abstract:I n ter m 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arning features of sec2 ond language learners.A s t o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p lay the ineffective r ole in their adulthood language learning,s o it is p r oposed that the potential learning style is a key fact or in the 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The instruct ors should be infor med of the learning styles of different learners,then match the flexible teaching designs t o different cognitive style and give the suitable instructi ons in learning strategies in vie w of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which s pontaneously exerts students’inner potentials and achieves the real 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learning strategy;learning style;instructive design; 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永丰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 5.“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的现象普遍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是为了 A.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C.清朝推行闭关政策,统治走向衰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益落后 D.林则徐严厉禁烟,打击鸦片交易,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合法权益 8.对右图两部文献叙述正确的有:①《天朝田亩制 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②《天朝田亩 制度》倡导平均主义③《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向西方 学习的主张④《资政新篇》是最早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的方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传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这是台湾近代爱国士绅丘逢甲《离台诗》中的一首,其中“宰相有权能割地”是指: 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B.《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澎湖列岛C.《辛丑条约》割让东交民巷为使馆区D.割让澳门给葡萄牙 10.黄海海战的最严重后果是 A.使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B.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使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D.使中国丧失黄海制海权 11.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①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

丽水中学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1)——“标志”类 必修一班级姓名 1、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5、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6、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是。 7、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 一步是。 8、标志着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是。 9、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是。 10、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1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必修二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2、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4、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的是。 5、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是。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是。 8、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9、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建起来,标 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的是 必修三 1、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4、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5、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2)——“第一”“之最”类 必修一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3、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4、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6、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7、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 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 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10、“一国两制”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问题上。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年会见代表团时。 1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13、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4、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15、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6、美国首任总统是。 17、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18、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必修二 1、176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国,并首先从业开始。 3、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是1882年建立的。 4、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是。 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 6、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举行。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试卷.doc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试卷 命题人:朱水强审核人:章敏 2008.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计60分) 1.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配)A.三哥(20岁) B. 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 二哥(22岁) 2.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3.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推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保证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C.确保社会稳定 D.巩固封建统治 4.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 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6.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7.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9.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A.罗马法律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1.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组织“北约”④建立“欧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2.鸦片战争前夕,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萌芽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3.生物进化论诞生的主要标志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口号的提出B.《人类起源》的发表 C.《天演论》的问世D.《物种起源》的出版 14.“一个萝卜千斤重,两个毛驴拉不动”这些话反映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改革开放 15.“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1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B、“八一九事件” 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 D、苏共丧失执政地位 17.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8.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19.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高一历史会考的重要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一历史会考的重要知识点及经典题型(人教版)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及如何评价其政治纲领?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 政治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核心)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和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内容要与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区分) 意义: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属于资产阶级内部关于国家如何发展的争论)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和保路运动的概况如何? (1)武装起义:第一次:萍浏醴起义;规模最大的一次:黄花岗起义(1911);这些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保路运动:略)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4.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的概况①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首先起义②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③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瓦解。(但同时,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5.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意义是什么? (1)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临时政府建立。(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性质不同的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的意义: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质),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袁世凯怎样篡夺辛亥革命革命果实的? (1)原因:帝国主义的干涉;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袁世凯玩弄阴谋。 (2)经过:迫使清帝退位(1912.2.12);孙中山辞职,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禅让制D.皇帝制度 答案:A 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禅让制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D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A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答案: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治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 3、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A忽必烈B铁木真C努尔哈赤D皇太极 5、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其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要们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B《人民宪章》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国际歌》的诞生 7、我们能够享受电灯带来的光明最应该感谢 A瓦特B爱迪生C莱特兄弟D卡尔本次 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9、下列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慕尼黑会议 10、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国际联盟的成立B欧洲联盟的成立C欧洲共同体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非选择题(第11题7分,第12题6分,第13题各7分,第14-15题各6分,第16题8分,共40分) 11、【彰显辉煌历史】(7分) 汉朝和唐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据此回答: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举两例)(2分)(2)“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创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胜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列举一例汉、唐出现的盛世局面.(2分)(3)汉唐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合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2分)(4)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密切.”(2分) 12、【试看资产阶级革命】(6分) 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什么?(1分) (2)在此期间美国爆发了一场什么战争?关键性的领导人是谁?(2分)(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福建省高一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3年福建省高一年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副标题: 作者:老秋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05-9-24 200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 (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1、第I卷共4页。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3、近代史上,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5、下列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 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姚莹 D、徐继畲 7、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 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C、要不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要不要坚持封建伦理道德 8、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9、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①徐骧②丘逢甲③刘永福④唐景崧 A、①② B、①③ C、②⑨ D、②④ 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应诏统筹全局折》 1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山东 B、直隶 C、天津 D、北京 14、20世纪初期,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的省是 A、广东 B、湖南 C、湖北 D、四川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A。三权分立 B、多党制 C、一党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6、1916年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若以中华民国纪元推算,这一年是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学业水平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 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在位时期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5、中国香港岛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 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7、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 A、南通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8、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云南保山市介绍导游词

云南保山市介绍导游词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如果有兴趣于文化考察旅游,可以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探寻古丝道马帮的足迹;您还可以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感受到抗战的惨烈。 从秦汉起,这里就居住着哀牢夷诸部族。在这儿你可以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时,有深山村寨的袅袅炊烟引路,你徐徐迈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番韵致。 走出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你会发现脚下延伸的是四通八达车流滚滚的现代化坦途,而当年悠然传响的马帮驮铃,也早被波音737啸遨蓝天的轰鸣惊得悄无声息;——穿行于楼林竞高的座座新城,你会发现曾被史家们称作西南一大都会的保山,其实高楼早已漫过了城垣,而腾冲这个集丝路商城、书香名里、著名侨乡、旅游胜地、翡翠超市于一体的极边第一城,更是路通财通,百兴无废,处处展露出开放城市的迷人风采;——检阅一个个珠玉般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高原坝子,你会惊喜地看到许多高规格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茶叶基地、咖啡基地、水果基地......异彩纷呈,赏心悦目,现代科学技术使永昌故地的五谷桑麻更加茁壮;——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你会得知傈僳汉子曾经用来狩猎谋生的强弓硬弩,早已变成了娱乐竞技的体育器材,而他们竖起的刀杆依然豪迈,爱水的傣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德昂的水鼓、彝家的大钹、苗家的芦笙敲的打的吹的全是心中的快乐......这就是保山,历史与现实往往貌离神合,难解难分。 有时,它们似乎相距很远很远,有时,它们又仿佛挨得很近很近。循着马可波罗、杨升庵、徐霞客等千古名士当年留连于斯的屐痕,人们不能不惊叹保山风物的精彩纷呈、瑰丽神奇:千年古道,拾不尽历史的遗珠;高山深菁,掩不住迷人的风景;陋室荒庙,曾隐高人俊士......这里不仅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世界级杰作——气象万千的高黎贡山、纵贯千里的怒江大峡谷、含浆入眠的腾冲火山、激情澎湃的热海奇观,还有悠悠历史熔铸的璀璨夺目的边地文化之链——从成批的古猿、古人类化石和数百处古文化遗址到九隆神话、哀牢遗迹;从汉唐的路渡堰营、古寺高塔到明清的索桥烽燧、亭台楼阁;从历史文化名城保山、腾冲的悠悠古韵到诸多历史文化名乡名村的质朴雅俗;从蜀汉名臣吕凯的《答雍书》、抗战县长张问德的《答田岛书》到明朝侍郎张南园的《漫录》、民国元老李印泉的《文征》;从杨升庵的状元楼到艾思奇的纪念馆......文物、古迹俯拾即是,名人、奇书代不断线...... 保山风物,蕴古国故郡数千年岁月之精华,聚怒水沧江数百里腴壤之孕育,历古而弥鲜,洋洋而为大观,不愧此地占九隆风景,其中萃三属人文.篇二:云南保山市导游词云南保山市导游词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如果有兴趣于文化考察旅游,可以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探寻古丝道马帮的足迹;您还可以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感受到抗战的惨烈。 从秦汉起,这里就居住着哀牢夷诸部族。在这儿你可以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时,有深山村寨的袅袅炊烟引路,你徐徐迈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番韵致。 走出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你会发现脚下延伸的是四通八达车流滚滚的现代化坦途,而当年悠然传响的马帮驮铃,也早被“波音737”啸遨蓝天的轰鸣惊得悄无声息;——穿行于楼林竞高的座座新城,你会发现曾被史家们称作“西南一大都会”的保山,其实高楼早已漫过了城垣,而腾冲这个集丝路商城、书香名里、著名侨乡、旅游胜地、翡翠“超市”于一体的“极边第一城”,更是路通财通,百兴无废,处处展露出开放城市的迷人风采;——检阅

高中会考部分历史时间整理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蚊香蛙之历史会考复习

写在前面 时间真快啊,转眼间高一就要结束了,我们会迎来会考,会迎来有更多未知的高二。我们这版复习资料也是出到了第三版,看着它一点一点成型,逐渐地被同学们接受,我其实很开心,很充实。 我承认,我一开始做这一版资料的时候是有私心的,毕竟,这份资料是我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本质上我其实是一个自私的人呢,我只想对我珍惜的人好,这一点,我也在第二版的末尾提到过。 但是,看着大家一个个都抢着要这份资料,我觉得我其实很有必要把它献给所有人,因为三年说长不长,很可能一下子就过去了,我很是珍惜这个能体现我为大家付出我的努力的机会。 有人说,你历史又不好,为什么越俎代庖地在这里炫耀,炫耀什么呢。我承认,我历史确实不好,绝对没有文科班随便考考都90几的水平,但是,我觉得,文科的学习靠的就是认真,我一个一个字地打出来,发现有错误马上纠正,我已经尽力了,看不起我的,还请将这份资料送回,因为会有其他需要它的人。 这一版,我头一次地给它命了名,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名字其实包含的就是我对于大家参加会考的一份祝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少,你们的背后,有我,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你们,祝福你们。 这一版,我会全新排版,有各个专题的时间表,当然,我也会把前几版的传统延续下去,会给一份按时间排列的时间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也是最后一版的时间表了,我其实还蛮喜欢这种静静地码字的感觉的,但是,我们的历史时间表怕是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要记得我哦~我也会想你们的~ 蚊香蛙敬上

I专题时间 ·必修一 专题二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41.5 三元里抗英 1833-1885 中法战争 1845-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9 黄海海战 1894-1895 甲午战争 1895.5 台湾人民翻割台斗争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3.1 争夺喜峰口 1933.5 多伦战役 1935.8.1 中共八一宣言 1935.12 瓦窑堡会议 1935. 12.9 一二·九运动 1936 抗日联军组成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7.8 洛川会议 1937.8.13 八一三事变(上海)1937.8.14 《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10 淞沪会战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38.1-1938.5 徐州会战(台儿庄) 1938.6-1938.10 武汉会战 1938.10 武汉会战 1940 百团大战 1940.5 枣宜会战 1944 抗日军民局部反攻 1945 中共七大 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9.2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 10.25 台湾光复 专题三 1894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1905 孙中山,日本,中国同盟会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5 全国性保路运动 1911.10.10 武昌起义 1911.12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2.12 宣统帝退位 1912.3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4 孙中山卸任 1919 巴黎和会 1919.5.4 五四运动 1921.7.23 中共第一大 1922 中共二大 1924 国民党一大 1926-1927 北伐战争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1927.7.15 七一五政变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9 秋收起义 1931.11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瑞金)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1935. 1 遵义会议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甘肃会宁会师 1947.6 挺进大别山 1948.9-1949 三大战役 1949.4 渡江战役 1949.10.1 开国大典 专题四 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9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2 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195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947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1958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2017年天津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 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 3.梭伦改革后,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4.下图是一幅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名称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 5.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而打响了(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该国际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7.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8.下列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形成 D.“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9.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 A.水稻、玉米 B.水稻、粟 C.小麦、葡萄 D.玉米、粟 10.中国古代的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这一商路开始出现于(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1.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 ) 的时代是 指.

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I 基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悠远古老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回答1-3题。 1.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2.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司马迁 B.蔡伦 C.张衡 D.张仲景 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那里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回答4-6题。 4.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5.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英国侵略者

6.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比较落后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以重工业为主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回答10-11题。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民族解放运动 B.反封建斗争 C.反法西斯战争 D.帝国主义战争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A.珍珠港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攻克柏林 12.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原)

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2.1.2 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 A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①从生产模式看是精耕细作;②从经济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 ③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是小农个体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有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 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 3.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⑥明清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官营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3.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苏州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 商业发展的概貌: 1.商代: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 2.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3.明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叫做“商帮” 商业发展的特点:城市逐步增多,发展繁荣 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坊市分开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坊市界限打破,唐宋时,沿海上陶瓷之路,出现一些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扬州 2.1.6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C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 内容: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评价:①封建社会前期,主要为积极作用——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②封建社会后期,主要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海禁和闭关政策 评价: ①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主权。 ②消极作用: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 落在世界潮流的后面,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a.国内市场狭小: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资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政策限制: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国际市场丧失: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A 传统的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影响:不平等条约冲击小农经济;中国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A 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工业产生(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2.2.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B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前提;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2.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A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时间:一战期间 概况: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有发展,重工业缓慢。 2、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3、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方式: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 4、抗战前,形成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治政策,对民族工业予以排挤、打击。 2.2.5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C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民族工业发展。 2.2.6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C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2.3.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A 1、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经过建国初期的经济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2013年广东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 A.1848年 B.1871年 C.1917年 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云南咖啡历史

云南咖啡历史 一千五百年前,咖啡的香味首先由非洲氤氲而起,一路飘向世界。几个世纪间,它以其独特的气质确立了至高的地位,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在中国的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朱苦拉、弄贤寨、保山、滇越铁路等地理名词应该是云南咖啡起源的历史节点和关键词。它们记录了云南咖啡行走的每一个脚印。 1892 大理宾川朱苦拉(朱苦拉种植咖啡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但有人认为是1902年,在关于云南咖啡的可考文献中,比较偏向1902年的说法) 第一粒咖啡种子在云南生根,应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来到大理宾川朱苦拉村进行传教活动,并入乡随俗地修建了一座当地建筑风格的教堂,这座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中心,成为地标性建筑。为了满足自己对咖啡的需求,田教父在教堂外种下第一粒咖啡豆。被种下的咖啡种子第一次在中国云南孕育出咖啡的生命。田教父教会当地村民种咖啡、喝咖啡、出售咖啡。从此,当地的村民开始有了自种、自磨、自饮咖啡的习惯,并延续到了今天。田教父也许不会想到,百年后他在传教事业中为了满足喝咖啡的欲望而播下的咖啡种子,它的影响力远胜天主教在的传播,这粒种子成为了云南咖啡历史之芽,开辟了云南咖啡种植的先河。 朱苦拉犹如世外桃源一般,避免了历史上各种纷争波及到这里,使得这些咖啡树得以保留下来。朱苦拉的村民们对咖啡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即使咖啡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那个时期,村民们也没有砍过一棵咖啡树。 令人惋惜的是,田教父种植的这株咖啡树在1997年(一说是1984年)死于一场大雪中,但从这棵咖啡树上掉下来的种子仍生长在教堂外和村子附近,而现在由这株“老祖宗”繁衍的咖啡树已遍布朱苦拉村。这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德宏弄贤寨 相比朱苦拉的咖啡传奇,关于云南景颇弄贤寨咖啡历史则很少有人提及,引种时间也众说纷纭。 《瑞丽市志》和《云南省志》是关于景颇弄贤寨咖啡引种历史可考的文献,两篇文献都指向弄贤寨最早引种咖啡的时间是1914年。在云南农业科院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黄俊雄、张星灿的《云南咖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也说明,1914年景颇族边民引入种植在瑞丽县弄贤寨,当时引进的目的是作为庭院栽培以供观赏。 但也有学者认为弄贤寨最早的咖啡引种时间是1893年。有史料记载,外国传教士欧文·汉森1890年到达中缅边境木巴坝传教,1890~1893年之间汉森在深入瑞丽景颇族地区交流时,把圣经译成克钦文(即景颇语),咖啡便是随基督教文化和教规与景颇文字的创立和传播而引入了瑞丽景颇族地区的。 或以引进观赏的名义、或与朱苦拉的咖啡种子命运类似,咖啡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悄悄生长,虽然关于弄贤寨的咖啡历史经常被隐匿在大流中,但弄贤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云南咖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