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中华文化概说》2015.6期末机考复习参考答案(排序)

单选题

B

1、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的学者是——王国维

2、被鲁迅先生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的著作是——《庄子》

3、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4、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王羲之

5、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郑玄

6、帛书《老子》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C

7、春秋时,周王室名存实亡,周的礼乐文化保留完好的仅有——鲁国

8、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9、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的《太极图》,并以《太极图说》进行诠释的人是——周敦颐

D

10、《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11、道教的基木信仰是——道

12、道教形成于——汉代

13、东周时期的文化精神是——重民轻神

F

14、法家文化策源地是——三晋

15、放言“天之将大任于斯人也”的诸子是——孟子

G

16、《古今图书集成》中“神异”、“禽虫”、“艺术”类的书籍归入——博物编

17、告诫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著名“铮臣”是——魏征

18、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元典时代

19、关汉卿最具震撼力的戏曲作品是——《窦娥冤》

20、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较科学的说法是——本上、多元

21、广义“文化”的底层部分是——器物文化

II

22、《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3、汉文“中国”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中英《江宁条约》

J

24、“经”的本义是——编织物的纵线

25、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挨点的事件是——安史之乱

26、稷下学宫位于——齐国

27、健身体操“五禽戏”的编创者是——华陀

28、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29、今天的中华名族是中国境内多少个名族的总称。——56

30、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申报》

31、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位于——龙门石窟

K

32、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33、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

34、可称为“近古文化期”的时期是——唐宋后千年间

35、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D苟子一派

L

36、“离骚”的意思是——远离忧愁

M

37、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漕运、盐.法、河工

38、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是——两广、江浙

39、明清小说又称——章回小说

40、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徐光启

41、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顾炎武

N

42、哪种文字的造字法已显示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向——金文

P

43、朴学的开山大师是——顾炎武

Q

4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

45、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张载

46、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十——宋代

47、秦文化最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功利主义

48、清代道咸间成就最大的经世学者是——魏源

49、清乾隆24年大体奠定了中国疆域范围,约有——1260万平方公里

R

50、人类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是——陶器

S、

51、“世界”一词源自——《楞严经》

52、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是——虚拟的动物纹

53、商族的图腾“玄鸟”就是——燕子

54、宋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沈括

55、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科举制

T

56、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韩愈

57、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

58、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被称为“中国西学一者”的学者是. ——严复

59、提出“中华”一词乃“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之也”的是——杨度

60、屠岸贾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元杂剧——《赵氏孤儿》

W

61、“文化”的木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

6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63、我国文献所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公元前841年

X

64、吸收易学、思孟学成果,采用中国人习惯的修行方式的佛教宗派是——禅宗

65、夏商周三代文化各有不同,其中商代属于——尊神文化

66、先秦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儒家

67、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68、小说的开创时期是——魏晋南北朝

69、小篆的创制者是——李斯

70、心学是明代中后期的“显学”,盛极一时,又称——王学

Y

71、洋洋52万言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72、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元朝

73、疑古辩伪的思想发端于——唐宋

74、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思是——文物之国

75、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董仲舒

76、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黄帝

77、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马可·波罗

78、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驾

Z

79、“中国”的初义是——中央之城

80、“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

81、“中华”一词较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

82、“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83、在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多有卓见的学派是——墨家

84、在中国大陆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000处以上

85、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乾隆年间

86、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是——孔子

87、中国出现资木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叶后

88、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89、中国境内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始于——新石器时代

90、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是——授时历

91、中国人颂扬隧人氏”,是因为他——教人用火.

92、中国文化史的“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是指——秦汉

93、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约相当于——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

94、中国逐渐形成回回族,始于——元朝

95、中国最早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的地图是——禹迹图

96、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子产铸“刑书”

97、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国风》部分汇编了多少个地区的诗歌——15个

98、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儒家

99、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儒家

100、宗教最初萌动于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多项选择题

B

1、北宋瓦舍表演中,最能体现市民口味的表演形式是——说话、杂剧

2、被公认为原产于中国的作物是——大豆、柑桔、荔枝、龙眼

C

3、城市”在宋代又叫——市井、井邑、都会、城郭、阖闺

4、出土文献对中国学术史的影响包括——彻底颠覆了学史、弥补了学术史空白、纠正并丰富了对传世文献的认识、解决了许多学术史的干古疑案、部分伪书的历史价值得到新认识。

5、楚文化的特点有——崇凤、拜火、尚东、尊左

6、春秋战国时代出现文化多元发展的盛况,其原因——士人的崛起、原始民主的遗存、“处士横议”尚未被视为大逆不道、士人多怀“干求利禄”的热望,也易找到拥护者和实践者、士人普遍富于批判精神。

7、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具有的新品格是——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己任、政治参与意识强烈、道德自律严。

8、春秋战国时期不在“中国”范围之内的诸侯国是——秦国、楚国、吴国、越国

D

9、代表宋代科学技术突出成就的重大发明是——印刷术、火药武器、指南针

10、诞生于齐鲁的巨子有——管仲、孔丘、墨翟、孟轲、孙武

11、道教的文化渊源是——古代的鬼魂崇拜、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先秦两汉的道家学说、

12、吸收懦、墨、阴阳五行、瀚续、佛教

13、动摇西周官学根基的因素有——实行“贤贤”、土地私有化、天子权威衰减

F

14、佛教史上称为“法难”的几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G

15、构成“汉字文化圈”的要素有——汉字、儒学、律令制度、中国化佛教

16、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观念、行为

H

17、汉语古典词——中国、华夏、中华、文明、文化

J

18、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有——经书的文字、版本、篇目不同、学术取向不同、所俘崇的圣贤对象不同、学风不同

19、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有——文字的发明使用、金属工具的发明使用、城市的出现

20、精神昌趣一致,均高扬科学与民主旗帜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K

21、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22、科举制度兴盛的条件是——均川制的推行使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书写、印刷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经学人统一为考生规定了法定的经义文本、满足了山东、江南卜族获取政治地位。

L

23、理学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

M

24、马克思所说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5、明代工商业型的城市有——杭州、苏州、扬州、武昌、淮安

26、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包括——《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

27、明代中晚期市民文学的理论表现是——童心说、性灵说

28、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展开猛烈批判的启蒙思潮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

29、墨学针对儒学提出的相反主张有——兼爱、天志、节葬、非乐、明鬼

30、目前所见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铭文

31、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创作的“六法”,其中包括——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传移模写

Q

32、秦朝为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施的文化变——度同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修秦律

33、秦国富于文韬武略的著名“客卿”有——商鞍、白起、吕不韦、张仪、李斯。

34、清代学风由乾嘉的古典主义“纯学术”转向道咸的功利主义“致用之学”,主要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入侵、阶级矛盾激化、统治者对意识形态控制松弛、士人数量过剩、汉学遭到攻击

35、清人范揩所称“天下四大名镇”包括——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

S

36、世纪中叶出版的法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有——爱尔维修、卢梭、狄德罗、伏尔泰

37、宋代四大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

38、宋杂剧在程式上可分为——杂扮、艳段、杂剧

39、孙中山倡言“五族共和”说,以下哪些民族属于其所说的五族——汉族、藏族、满族

T

40、唐代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是——明经科、进士科

41、唐玄宗天宝元年诏封的道教“真人”有——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通玄真人文子、洞灵真人庚桑子

42、体现宋代雅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宋诗、宋词、书院、文房清玩、文人画

43、通过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先后传到西方的中国发明有——火药、瓷器、纸币、印刷术、亚麻纸

W

44、“文化”之“文”的引中义有——文书典籍、文章、礼乐制度、人伦秩序

4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主潮是——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贱唐虞而笑人禹

46、文化之“化”的引中义包括——教化、感染、迁善、北育、教行

47、文人画经常描摹的“四君子”是指——竹、梅、兰、菊

48、巫术的形式有——祈求式、接触式、诅咒式、比拟式、占卜式

X

49、西周的史包括——太史、内史、右史、左史。

50、西周宗法制包括——立嫡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

51、先秦出现的著名军事家有——吴起、孙子、孙膑

52、先秦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肯认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依赖民、民制约君的君民关系提出处理君民关系的理论构架

53、寻求一统思想的努力,在战国中后期已开始,代表人物是——荀子、韩非子、吕不韦

Y

54、殷墟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殷墟卜辞、殷虚书契

55、以下哪些产品出自中亚、西亚——蚕豆、黄瓜、大蒜、石榴、葡萄

56、以下表述符合朱熹思想的是——理足宁宙本原、太极是万物之理的总和、理在气先、理就是仁义礼智、明天理,灭人欲

57、以下词句属于苏轼创作的作品有——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8、以下加入白话诗创作行列的诗人有——刘半农、鲁迅、沈尹默、俞平伯、周作人

59、以下来自汉译佛典的词语有——世界、现在、境界、天女撒花、对牛弹琴

60、以下哪几种属于“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61、以下哪些典籍中出现过“中国”一词——《尚书·周书》、《诗经》、《左传》、《孟子》

62、以下哪些民族不属于我国现存的56个民族——匈奴、党项、契丹

63、以下哪几位属于“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景

64、以下元杂剧属于“忠臣烈士剧”的是——《赵氏孤儿》、《吴大塔》、《豫让吞炭》

65、以下属于“五服”的是——旬、宾、荒

66、以下属于汉语古典词的有——中国、华夏、中华、文明、文化

67、以下属于类书的有——《太平御览》、《永乐人典》、《文思博要》、《三教珠英》

68、以下属于鲁迅创作的小说——《狂人日记》、《风波》、《药》、《伤逝》、《阿Q 正传》

69、以下属于屈原创作的作品是——《九章》、《九歌》、《天问》

70、以下属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作品——《格萨尔王》、《阿诗玛》、《红楼梦》、《聊斋志异》、《江格尔传》

71、以下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有——湖北京山屈家岭、甘肃临挑马家窑、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台湾台北圆山、陕西临潼姜寨

72、以下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有——蓝田人、北京人、元谋人

73、与“四夷”对称的诸夏义的“中国”一词,其近义词有——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

74、与汉字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文字是——朝鲜谚文、日木假名、越南字喃

75、元代丝织业出产的品种有——绮、罗、缕、纳失失、撒答刘欺

76、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77、元杂剧中的男主角可称为——正末、未泥、末尼

Z

78、“中”字的引中义有——空间的中央、文化政治的中心

79、“中体西用”论的严重缺陷是——仍存“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心理定势;回避现实冲突,停留在一种经验论的理论水平上

80、“总谓三玄”的古代典籍是——老子、庄子、周易

81、18世纪中叶出版的法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有——狄德罗、卢梭、爱尔维修、伏尔泰

82、在植物纤维纸出现前,中国人用过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金石、竹木、缣帛

83、战国时期的法术之士有——李惶、吴起、申不害、商秧

84、战国最著名的“养士”贵族是——平原君、信陡君、春中君、孟尝君

85、针对汉字、汉语改革而提出的主张有——废除汉字、废除汉语,改用世界语、改用拼音、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

86、直接因为佛教影响而形成学术大势的中国学术是——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87、职业巫现的职司包括——祝史、预卜、医、占梦、舞雩

88、中国“四大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89、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庸协和、延绵坚韧。

90、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有——政治控制、军事攻防、神圣崇拜

91、中国青铜器的特点有——铜锡合金、块范铸法、规律性的器类及组合

92、中国文化的很多基本而貌都在秦汉时期固定下来,——度量衡统、户籍控制、汉族形成、教育模式、文字厘定

93、中国新石器时代标志着文明初现的征象有——使用青铜器、城市出现、使用文字

94、中国早期文明所独有的特征是——宗法血缘组织的连续性、文字的使用、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合一

95、周礼的内容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96、壮族是古代百越各支经长期演化而来,史称——西瓯、骆越、乌浒、僚、僮

97、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壤决定了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诸多特点包括——注重经验理性、务实黯虚、重农抑商、集权专制、尊君重民

98、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有——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

99、宗法制延及后世的影响有——京法家族长盛不衰、政治权力与经济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世袭原则、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君父一体。

是非题

A

1、按照儒家的说法,尧、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小康”时代。(×)

B

2、北魏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完整农书。(√)

C

3、“崇祯历法”即沿用至今的阴历。(√)

4、长城分布在今天的16个省区,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长。(√)

5、长于幻想、玄思是齐鲁文化的显著特色。(×)

6、陈独秀主张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指科学,“赛先生”指民主。(×)

7、楚国、秦国盛产纵横家。(×)

D

8、道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借以生长的大木营。(√)

9、地理环境直接决定文化的走势。(×)

10、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11、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E

12、二进位制得自于《周易》的启示。(√)

F

13、“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14、《风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孔乙己》控诉了科举制对士人的戕害。(×)

15、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19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参考了中国的科举制等文物典章。(√)

16、法家是组织严密,最富于宗教性质的学派。(×)。

17、佛教本“不敬王者”、“不事父母”,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为敬事君长、倡言孝道。(√)

G

18、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文字、青铜器、宫殿、祭坛等,跨入文明门槛。(√)

19、古人心目中世界的形态为“天圆地方”。(√)

20、鬼神祟拜兴起,源于对血亲先辈的敬仰。(√)

H

21、《汉书》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海上丝绸之路较陆上丝绸之路起源更早,延续时间更长,通往的地区更广。(√)

23、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统一王朝。(×)

24、汉代蔚为大观的文学样式是楚辞。(×)

25、很长一段时间,学佛者与崇道者都称为道士、道人。(√)

26、华夏先民建国黄河中游,自认中央,且又文化发达,故称“中华”。(√)

27、黄宗羲提出了设学校以监督朝政的设想。(√)

J

28、“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区分,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石器工具的多少。(×)

29、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30、阶级分化明显,国家体系完整,是文明初现的决定性标志。(√)

31、今日中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K

32、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殿试”,在理论上是由皇帝直接考选士人,使士大夫成为“天子门生”。(√)

33、孔子创制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34、孔子学说其要旨在“仁”与“义”。(×)

L

3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诗《观沧海》。(×)

36、李渔《闲情偶记》说“辟草昧而致文明”,其中“文明”一词是指精神的光明。(×)

37、鲁迅小说《孔乙己》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M

38、“民族”作为整词出现,始于日本。(×)

39、名教的伦理规范和礼仪程式全然围绕“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展开。(√)

40、明清小说以诗词为标题。(√)

4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袭干余年的物相制。(√)

42、墨家是殷商以降巫史文化的承袭者。(×)是儒家

43、目前,通用汉字的总量约为7000多个,常用汉字约为3000多个(×)。

Q

44、青铜的熔点、硬度均高于纯铜。(×)

45、清代小说有四大派:《聊斋志异》为代表的讽刺派,《红楼梦》为代表。。。(×)

46、清末民初就有激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废除汉字。(√)

R

47、人类的出现早于文化的产生。(×)

48、儒、释、道在魏晋时期形成三教鼎立、并行不悖的局面。(×)是隋唐时期

S

49、“说话”是宋代民间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50、“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

51、《涛经·大雅·民劳》云:“民亦劳止,亦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中的“中国”指的是京师。(√)

52、商周两代王室都有祝人,就是负责接待的官员。(×)

53、世界文明史上,紧随轴心时代之后的帝国阶段,都是产生并利用宗教的时代。(√)

54、书院初兴于唐,原为民间士子藏书之所。(√)

55、宋代“瓦舍”就是旅馆。(×)

56、宋代武官待遇、地位比文官高。(×)

57、隋唐之际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术——活字印刷。(×)

58、所谓“贴经”,就是抄写经文。(×)

59、所谓文人俗词,是指词的创作者为文人,多写世间爱恨情仇,大胆运用民间流行的长调甚至哩语。(√)

T

60、《太平御览》初名《文献大成》。(×)

61、唐中叶以降的文化转折,决定了近一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基木格局和大体走向。(√)

62、天文历法知识的萌生,晚于农业的发明。(×)

W

63、“文化”构成整词,始于日本人对译西洋术语时。(×)

64、“文化”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省称。(√)

65、王维曾说:“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66、未简化之前的汉字,平均笔划在11一12画之间。(√)

67、魏晋南北朝,胡、汉一体化的表现是胡文化的“汉化”。(×)

68、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是经学。(×)

69、文学、革命、社会、经济、自由等词,均由游学东洋的中国学人逆输入中国。(√)

70、巫岘是知识分子的前驱。(√)

X

7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主体是生产工具。(×)

72、西周的礼乐制度,其中的“乐”指的就是歌、舞。(×)

73、《西厢记》的作者是关汉卿。(×)

74、系统的科举制度始于唐朝,以分科举士而得名。(×)

75、先秦称铜为“美金”,称铁为“恶金”。(√)

76、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而言,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传统具有旱熟的特点。(√)

77、玄奘创立了佛教最重要的宗派“唯识宗”。(√)

Y

78、《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79、洋务又叫夷务。(√)

80、疑古辨伪思潮发端于唐宋。(√)

81、以“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汉文帝时。(×).

82、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居留达28年之久。(√)

83、阴阳家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有特殊贡献。(×)

84、印度人以为恒河居大地中央,称之为“中国”。(√)

85、元代的儒生,地位不如娟妓。(√)

86、元代中医的科目在唐代4科、宋代9科的基础上,发展为15科。(×)

87、元杂剧剧本一般分为5折。(×)

88、原始绘画艺术中的岩画,一般北方重宗教意义,南方重写实(×)。

Z

89、“执干戚舞”表现的是庆贺农业丰收的场景。(×)

90、“中”指居中之旗,“国”指执戈捍卫之城。(√)

91、“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与“四方”对称。(√)

92、“中国人种西来说”、“中国文明西源论”缺乏人类学依据。(√)

93、“族”原义“众多”,引中为民族。(×)

94、《周稗算经》列有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246道应用题。(×)

95、郑和曾七下西洋,抵达20多个国家,历时28年。(×)

96、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民土观念相同。(×)

97、中国近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移植。(×)

98、中国青铜时代可能起始于距今40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

99、中国人种不是外来的而是独立起源的。(√)

100、中国文化属于“突破性文化”。(×)

101、自秦汉至明清,曾有几度政治清明、邦泰民安、国力昌盛,最为人称道者,一为西汉初划的“文景之治”,一为唐太宗贞观年间的“贞观之治”。(√)

102、宗法制孕育于夏朝,定型于西周。(×)

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 教学辅导作业四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住宅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2、明清两代的建筑,大型标志性建筑主要有、、、等。 3.明清民居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典型。 4、在中国,有所谓“三代”之说,它指的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门槛前后出现的三个朝 代、、。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6、秦王朝“大一统”文化最主要的有四大方面、、、。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 ”。 8、唐代陆羽著的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和,和。 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和。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武官为“”。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15、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特色。 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和,和。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和《》。 18、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19、《》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20、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书法自成一家,自创“”。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崇拜 2、三代 3、华夏集团

4、巫史文化 5、茶禅一味 6、家谱 7、八股文 8、三纲五常 9、道家 10、禅宗 11、诗经 12、京剧 13、贴经 14、竹林七贤 15、建安风骨 三、判断题 1、传说中的伏羲氏、女娲氏属于华夏文化集团。() 2、司马迁的《左传》是第一部编年体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烹饪最重要的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8、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 9、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近世三大传统节日。() 10、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代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 11、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故事。() 12、花灯舞主要流行于云南省部分地区。() 四、简答题 1、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上海电大20XX年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12月)单选 B 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 C.郑玄 帛书《老子》出土B.长沙马王堆汉墓 被鲁迅先生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的著作D.《庄子》 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C.王维 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D.王羲之 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的学者是D.王国维 C 春秋时,周王室名存实亡,周的礼乐文化保留完好的仅有B.鲁国 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太极图》,并以《太极图说》进行诠释的人A.周敦颐 D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B道 道教形成于 B.汉代 《大风歌》的作者是 A.刘邦 东周时期的文化精神是C.重民轻神 F 法家文化策源地是D.三晋 放言“天之将大任于斯人也”的是C.孟子 G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较科学的说法是A.本土、多元 关汉卿震撼力的戏曲作品D《窦娥冤》 广义“文化”底层部分是C.器物文化 告诫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著名“诤臣”是C魏征《古今图书集成》中“神异”、“禽虫”、“艺术”类的书籍归入D博物编 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 B.元典时代 H 《红楼梦》的作者是C曹雪芹 汉文“中国”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D.中英《江宁条约》J 稷下学宫位于 A.齐国 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C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健身体操“五禽戏”的编创者B华陀 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C《申报》、 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点的事件是A安史之乱 “经”的本义是C编织物的纵线 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在B.龙门石窟 今天的中华名族是中国境内多少个名族的总称。 C、56 K 可称为“近古文化期”的时期是C唐宋后千年间 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A温庭筠 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 D荀子一派 科举制废除于B 1905年 L 离骚的意思是 C.远离忧愁 M 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是D.两广、江浙 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B漕运、盐法、河工 明清小说又称D章回小说 明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A.徐光启 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D顾炎武 N 哪种文字的造字法已显示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向B.金文 P 朴学的开山大师是B.顾炎武Q 清代道咸间成就最大的经世学者B.魏源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D.张择端 清乾隆24年大体奠定了中国疆域范围,约有D.1260万平方公里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于C宋代 秦文化最鲜明的文化特色A功利主义 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C张载 R 人类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是B陶器 S 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C.科举制 宋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A.沈括 商周青铜器纹饰主要D.虚拟的动物纹 商族的图腾“玄鸟”就是B.燕子 “世界”一词源自B《楞严经》 T 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称为“中国西学一者”的学者D.严复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A.魏源 提出“中华”一词乃“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为华B.杨度屠岸贾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元杂剧 A.《赵氏孤儿》 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B.韩愈 W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A.壮族 “文化”的本质内涵是C.自然的人化 我国文献所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C.公元前841年 X 吸收易学、孟学成果,采用中国人习惯的修行方式的佛教宗派是D.禅宗 小篆的创制者是B.李斯 小说的开创时期是B.魏晋南北朝 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B.《古今图书集成》 先秦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C.儒家 心学是明代中后期的“显学”,盛极一时,又称B王学 夏商周三代文化各有不同,其中商代属于D.尊神文化 Y 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为 B.文物之国 洋洋52万言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疑古辩伪的思想发端于B.唐宋 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A.马可·波罗 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C.驾 元曲所用曲牌400多个 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D.黄帝 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D.董仲舒 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D元朝 Z 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B.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中华”一词较早出现于 D.魏晋南北朝 “中国”的初义是 A.中央之城 “中国”整词出现,较早见于C.周初 中国最早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的地图是A.禹迹图 中国文化史的“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是指B.秦汉 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约相当于C.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国风》部分汇编了多少个地区的诗歌C.15个 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约相当于C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 中国逐渐形成回回族,始于元朝 中国人颂扬“燧人氏”,因为他C.教人用火 中国境内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始于B.新石器时代 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朝中叶后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A.子产铸“刑书”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B.白马寺 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D.授时历 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C.儒家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网上记分作业(全)

一、单选题 1、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C.科举制 2、被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C.王维 3、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 A.源 4、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 A.温庭筠 5、科举制废除于 B.1905年 6、《大风歌》的作者是 A.邦 7、明清小说又称 D.章回小说 8、提出“以自由为体,以为用”、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者”的学者是 D.严复 9、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点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10、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 D.顾炎武 11、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 C.《申报》 1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D.择端 13、朴学的开山大师是 B.顾炎武 14、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D.王羲之 15、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B.白马寺 16、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于 D.宋代 17、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是 D.授时历 18、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 B.愈 19、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 A.徐光启 20、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 B.漕运、盐法、河工 21、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 C.载 22、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 C.驾 23、道教形成于 B.汉代

24、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 B.《古今图书集成》 25、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曾国藩设立军械所 26、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 C.乾隆年间 27、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 A.马可?波罗 2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 D.董仲舒 29、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 C.玄 30、“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B.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二、多选题 1、元曲四大家包括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光祖 E.白朴 2、北宋瓦舍表演中,最能体现市民口味的表演形式是 A.说话 E.杂剧

17春《中国文化概论》课后复习资料

17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_4 交卷时间:2017-08-16 16:04:21 一、单选题 1. (4分)中国寺庙最早见于记载的是 A. 苏州寒山寺 B. 登封少林寺 C. 洛阳白马寺 D. 开封相国寺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6中国宗教信仰情况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2. (4分)空前提高文章的价值和功用,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的是

A. 孔子 B. 曹丕 C. 韩愈 D. 朱熹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3文学成就和文学思想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3. (4分)《古兰经》是哪个教派的经典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6中国宗教信仰情况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 (4分)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2语言文学和古代典籍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

(4分)认为“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盗跖,其性一也”,道德与知识来源于后天环境的教育和积累,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曾参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8中国古代教育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6. (4分)()翻译出版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天演论》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冯桂芬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8.1深层文化差异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7. (4分)中国古代音乐,可以独奏的乐器中,地位最为重要的是 A. 琴 B. 筝 C. 笛 D. 箫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7中国艺术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的声律于一炉。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 3、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 4、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6、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文化”则重在开来。 7、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8、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 9、“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10、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 11、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 12、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13、元杂剧是在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14、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15、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16、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1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18、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19、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这一专门机构。 20、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21、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 22、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 23、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24、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25、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26、严复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27、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28、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29、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 30、“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隐逸文化以(D)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 D.主体的个性自由 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B) 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 C.元明之后 D.明清之间 3、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B)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4、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5、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D) A.敦煌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6、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D)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韩愈的排佛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科举制的实施 7、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A) A.朱熹 B.二程 C.张载 D.邵雍 8、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 D.“靖康之难”后 9、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学说对道的理解更注重天的意志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杂有佛学因素 10、“恕”的本义是指(B) A.原谅别人的过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 D.严格地要求别人 11、以下元杂剧属于公案戏的是(D) A.《西厢记》 B.《墙头马上》 C.《拜月亭》 D.《窦娥冤》 1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 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 D.以人物素描为主 13、明代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色彩,其主要原因是(C) A.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 B.封建集权的专制化 C.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 D.文化高压政策 14、明代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主张吸取优点、摒弃伪妄的人是(B) A.徐光启 B.方以智 C.李之藻 D.王徵 15、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 A.全盘西化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16、中国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中华文化概说简答题库

1.“广义文化”如何定义? 回答: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英国文化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一员所获得的一切其它才能和经验在内的综合体。”被视为经典的广义文化定义。 2.什么是“自然的人化”? 回答:“自然的人化”是“文化”的本质内涵,即人通过有目的的劳作,将天造地设的自然加工为文化。包括外在文化产品创制和内在心智、德性的塑造,因此,文化分为支持系统和价值系统两大部类,前者表现为器用层面,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构成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后者表现为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 3.何为“巫术”? 回答: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便是巫术。巫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符式、占卜式等。从事巫术和主持祭祀起初由氏族首领担任,后出现职业祭司与巫师,他们自称可以通神,上达民意,下传神旨预卜吉凶,治病救人。他们既以非理性的迷信为务,又是初民文化(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医药学)的保存者,其职司大略有五:祝史、预卜、医、占梦、舞雩,从而成为知识分子的前驱。 4.什么叫“轴心时代”? 回答: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各国文化都进入创制基本民族精神的阶段,纷纷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并同时出现了对人类历史、善恶取向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人类意识”首次觉醒,进入理性思维,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这一时期,世界各主要文明民族,都创作出包含该民族基本精神的文化元典,故又可称为元典时代。中国的元典时代,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5.何谓“和而不同”? 回答:是先秦时代文化的主导精神,表现在学术风气上,就是承认差异,既不封闭,也不盲从,对前人和外人的思想加以扬弃、综合。先秦各家各有性格,如儒的醇厚、墨的谨严、道的超逸、法的冷峻、名的致密、阴阳的流转,各自独步千古,然而,诸子又遵循“和而不同”路线,广采博纳,在融通的基础上攀登新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农耕和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优势 万里长城----------防御心态 四夷如同一家,是中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血缘融和史的整体趋势农业居于主导地位,工商业处于补充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钳制与束缚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

宗法制度完整的系统: 产生:商代后期 西周建立以后,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的创立者是周公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完整意义的宗法制度开始崩溃,但在政治领域中仍保留较大的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对人身控制严密 分封制的出发点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宗庙祭祀制度的影响:形成“礼乐文化”,维护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宗庙祭祀制度是为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文化集团:华夏、苗蛮、东夷 殷商文化的特点:游耕文化,甲骨文、尊神重鬼 周人的文化维新: 宗法制度的建立、制礼作乐 从武帝时代到西汉末,居于官学正统地位的是;今文经学 玄学:有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周易》、《庄子》、《老子》是其经典著作。玄学的兴起,对魏晋化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现实意义乃是对魏晋人所亟亟追求的理想人格作理论上的建构。玄学促进了魏晋人放任、率真、豁达的理想人格的构建。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 参考答案 1、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6、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 19、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0、古代中国人对阴柔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1、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 2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2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 24、代表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的,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 25、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则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6、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 27、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对接解释。 28、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架式。

中华文化概说三次形考答案

1.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发生是 C A. 黄河流域一元文化发展的结果 B. 黄河和长江流域二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C. 多区域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D. “三皇五帝”相承的结果 满分:2 分 2. 鲧因治水不当被治罪,而禹仍然恪尽职守,这一治水故事突出体现了夏代文化的 C A. 遵命 B. 宗教虔诚 C. 尚忠 D. 实干 满分:2 分 3.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甲骨文和( D )的发掘出土 A. 陶器 B. 谷物 C. 石器 D. 青铜器 满分:2 分 4. 在西周时期,赋予了“政道”内涵社会关系的维护及社会道德的养成行为是 A A. 农耕 B. 商业 C. 宗教 D. 手工业 满分:2 分 5. 代表着劳动阶层思想,捍卫本阶层利益和财产的是 B A. 儒家 B. 墨家

C. 名家 D. 法家 满分:2 分 6. “尚公义”是早期“法家”的思想的精义,即建立一种普遍的制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 其代表人物是 A A. 秦国的商鞅 B. 韩非子 C. 李悝 D. 子产 满分:2 分 7. 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经过百余年( C )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以确定,并由 此形成的政治大一统格局。 A. 分封制 B. 诸侯之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满分:2 分 8. 秦汉时期对官员选拔的方式一般采用 D A. 世袭制 B. 任命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满分:2 分 9. 汉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税,发展农业,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被史家称为 A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汉朝盛世

D. 小农盛世 满分:2 分 10. 向汉武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家”的是 B A. 谷永 B. 董仲舒 C. 晁错 D. 公孙弘 满分:2 分 11. 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 C A. 道家的出世思想 B. 法家的权谋思想 C. 儒家的政治齐平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满分:2 分 12. 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原因是 D A. 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B. 向西方输也中国的丝绸 C. 从西方引进佛教等西域文化 D. 打通西域,打击匈奴 满分:2 分 13. 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观民风察得失,设立了( A )广采民歌 A. 乐府 B. 尚书 C. 太学 D. 公府 满分:2 分 14. 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是汉朝独尊儒术而形成的( B )开始的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四)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四)中华文化概说》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简述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在礼治秩序的长期浸染下,中国国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主奴根性。个体非得牺牲自我(“灭人欲”)以适应礼法的要求(“存天理”)。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专心内求的学术方法,又往往造成空疏的学风。外轻经济之事,空谈而鲜实用,一遇危难,即束手无策,给民族心理投下阴影。第三,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了积极的因子。以“内圣”为根本的立身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儒生们在道德规范下的主体意识。而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命题,导致了中国知识阶层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并将个体人格的完成,融入到大众群体人格的共同完成之中。理学家们强调的“浩然正气”也为熔铸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2、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又是空前的文化浩劫? 答:《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首先是其规模宏大。整部《四库全书》共著录三千四百七十部,共七万九千一十八卷。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如此一部巨书,无异于是在文化上修建了一道“万里长城”。其次,《四库全书》是由政府出面修订的,因此,其校订缮写之精良与清晰,不是一般刻本所能做到的。《四库全书》也是空前的文化浩劫。首先,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本来就带有禁毁书籍的目的,因此在修纂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其目的,对一批书籍进行了大量挖改。其次,出于维护其统治的考虑,清政府在修纂《四库全书》时,把不利于其统治以及有民族反抗意识和思想的书籍大量销毁,共近3000 种,书籍总数在10 万部以上。如此数量庞大且极富思想性的图书被禁毁,对我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二、讨论题(70 分) 讨论主题:讨论主题:“孝” 作业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准备讨论材料,再围绕讨论主题展开讨论,并作记录与评述。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个人观点与评述要求字数800 字以上。 作业内容:1、记录你准备的讨论材料与观点。请详细记录材料的来源,包括:作者、文章或书名、页码或网址; 2、记录讨论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和主持人姓名,每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摘要; 3、综合你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们的观点,得出自己最终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论证,对你认为错误的观点作批驳。(个人观点与评述,可不限于下面所提示的范围) 讨论内容提示:讨论内容提示: 1、儒家对于“孝”有哪些主要主张?你认同哪些?不认同哪些?为什么? 2、请例举二三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于“孝”的事例,并加以评述。 3、举例说明中国的“孝”文化对当代国人的影响。 4、你认为现在是否还要“孝”?如何“孝”?个人准备的材料:个人准备的材料:(10 分)以下答案仅供参考,请自行组织拟写文章。 中国是个讲孝的国度,自古便出现进以孝治国的君王,也出现因举孝廉而与当官的子。再加上官方提倡民间赞扬,所以孝成了中国人世间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科目,所谓百行孝为先嘛。“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最早在西周被提出。那时,人们讲“孝道”,主要是指“尊祖敬宗”,主要的表现是在祭祀方面。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1]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 本课程考试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简答和论述题.学员应认真掌握总复习的知识点和重要点,并注意题型的相互转化。 绪论 一、文化界说1.“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始于西汉。 2.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共称四大文明古国。 3.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4.简答: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2.简述广义文化的结构的划分:(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衣、食、住、行。(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主要有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4)心态文化层: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依其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3.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里的“文化’’也属狭义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2.中国文化的基本涵盖:(1)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的土地上所创造的文化。(2)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的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和现实性:(1)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2)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