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政府的大门如何敞开

杭州市政府的大门如何敞开


“政府透明度提高之后,官员就是鱼缸里面的金鱼,所有人都在围着看我们怎么做。无论是部门,还是老百姓,他们的意见都是有分量的,决策者必须做出公正的判断” ★ 本刊记者/杨龙

660万杭州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可以申请直接参加会议、发表意见;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接入会场讨论政事。

来自街头巷尾的声音,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影响到市政府决策层。

普通市民走进决策层会议

12月23日,11位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被邀请到杭州。市长蔡奇带领政府官员们向专家问计,为该市的“开放式决策”谋求更稳健的发展之路。

所谓“开放式决策”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市政府的常务会议扩大到政府官员之外,允许市民直接参与讨论,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网民甚至可以通过视频接入会场发表意见。

“老百姓有权知道政府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还有权参与决策。”杭州市长蔡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四个月前,杭州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普通市民第一次出现在决策层会议上。

那次会议的一个突破性变革是,市政府通过网络报名邀请了6位市民代表现场参与,并通过网络接入了6名网友参与视频对话。报名的市民总共有40位。

这天上午8点30分,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杭州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官员坐在一侧,另一侧则是杭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

“不瞒你说,第一次这样开会,大家都有点紧张,怕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说话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丝不苟。”市长蔡奇说。

江干区城市管理监管中心的陈明芳是参加此次会议的市民代表。几天前,杭州市政府网站上征集参会代表,带着一些好奇,她报了名。

三天后,她接到了市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打来的邀请电话。“以前连政府的门都没有进过,现在能参加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很新奇很荣幸。”

参加会议前,她特意认真阅读了议题,做好准备工作。针对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关于制定《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的问题,她提出,希望政府建立紧急案件的处理机制。“比如城市采集员发现马路上有垃圾堆放,往常都得经过拍照、上报、派人落实等多道程序,为什么不能立即迅速地处理呢?”

副市长杨戌标马上表示赞同:“就是啊,为什么要转那么多层?不就是捡一下垃圾的事情吗。”会后,这些意见都被作为修改意见,融入方案中。

“我们所提的意见可能也正是政府部门忽略了的。”陈明芳很开心。虽然事小。



这次会议的突破性举动,在网上受到了三千多人的关注。此后,政府的每一次常务会议,都按照该模式进行。市民的参与,开始成为政府常务会议的常态。

民意的力量

12月10日下午5:40,杭州市市长蔡奇宣布杭州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结束,会上讨论的《杭州市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暂不通过”。

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的议题没有获得“原则通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市民的声音,已经直接影响市政府的决策。

这场会议通过网络视频直播,逾万名网友“列席”了会议。

这个没有通过的方案是由杭州市法制办经过一年的研究提请的。从今年初开始,该方案就在不断研究论证。

按照法制办提出的方案,杭州市将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信息、个人赊购、缴费信息等,都将被纳入数据库内,由一个中介机构来管理和提供。以此来规范个人信用,遏制危害社会诚信现象的发生。

五天前,这份提议公布在政府网站上。
按照政府“开放式决策”规定,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提议内容,并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参加现场的讨论,或者通过网络视频参与讨论。参与人员不设门槛,只要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写出自己的主要意见建议,机器就会分别随机抽出6名代表参加。

这次会议,报名要求参加讨论的市民从最初的40位发展到115位,会议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几乎每一位参会的市民,都对这个议题表示担忧,要求再加以完善。

“中介机构成立以后,他们靠什么来发展?如果本机构不能生存发展,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出卖个人信息呢?” 参与会议的市民胡楚良质疑。

对该管理办法研究论证了近一两年的法制办据理力争,市民代表也当仁不让,各方意见都被抛到会议桌上。

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之后,作为市长的蔡奇选择了市民的意见,要求杭州市法制办继续修改方案。

民意在较量中胜出。

政府的大门是这样敞开的

事实上,11年前,杭州市就已经开始了“开放式决策”的探索之路。

1999年,杭州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的通知》,提出“坚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原则,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认真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从此,杭州市在“开放式决策”路上不断尝试:国内首创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成立

了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方案、建立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邀请专家论证参与市领导重点调研课题等。

2007年11月开始,杭州市政府将政府常务会议纳入“开放式决策”系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会议。2008年4月,开始逐步实现网络直播,市民直接与会。

常务会议开放的一年当中,共有114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54位市民列席了会议,并有69位网民通过视频参与互动。市民的意见被写进59项政府决策事项。

“市民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意见中,有三分之二被采纳了。”蔡奇说。

2008年7月底,蔡奇聘请了十位市长信访联络员,他们负责义务收集民情,并直接向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反映问题。几乎每隔几天,蔡奇就能收到信访联络员们发来的短信。蔡奇说,他们成了群众中的“佐罗”,声张正义的代表。老百姓有问题,都找他们去了。

“我要直接面对面地倾听老百姓的心声,而我们现在听到的太多是层层传上来的过滤掉的声音。”蔡奇说。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杭州市政府的“开放式决策”在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尝试。这种模式也在杭州市所辖的各区县延展,各区、县被要求将公开政府的决策过程,并让辖区市民参与到各区、县的常务会议的讨论当中。

上城区区长陈红英,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感叹:“政府透明度提高之后,官员就是鱼缸里面的金鱼,所有人都在围着看我们怎么做。无论是部门,还是老百姓,他们的意见都是有分量的,决策者必须做出公正的判断。”

这只是开始

“现代政府面临的问题很复杂,靠政府成员的思维和政府恐怕难以应对复杂环境,实行开放式决策,可以吸纳信心,集中民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薄贵利教授对杭州的举措表示激赏。

2007年8月《小康》杂志发布了一份《200612316;200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报告,200612316;2007年我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惊险地越过及格线。这个差强人意的结果背后,隐藏着一个意味深长的对比: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但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显得尤为重要。温州、南京等地相继兴起官员竞选直播热,被众多人批评为作秀。

尽管市民参与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讨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杭州的“开放式决策”,还是遭到了质疑。

作为市政府决策的执行者,上城区长陈红英感觉,在决策的过程中听取了市民的

意见,推行的时候就顺利很多。“过去是讲我们为老百姓当家作主,结果老百姓没有讨你好,信访很多,政府也没有讨你好。我们还很累。”陈红英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它不是形式的问题,是行政理念上的突破。”市长蔡奇说现在政府面对质疑,也显得坦然了,“之前我们还是不习惯这套东西,政府原来的决策在一个小范围内,所以才会大惊小怪。这已经不是杭州市的事情,对全国的行政模式形成挑战。”

市长蔡奇的下一步计划是:将明年的政府财政报告、财政预算提前告知市民,并让市民继续参与讨论。

政府每年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用到了哪些地方——这些“敏感信息”,以前皆被列为政府机密。

查看 《中国新闻周刊》 的所有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