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调研报告

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调研报告

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调研报告
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调研报告

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调研报告

根据延龙图一体化的龙井城市定位,为加快龙井经济建设步伐,将龙井市打造成为宜居宜游、风情锦绣、繁荣和谐、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新兴花园城市,我市提出了“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总体构想。为做好实施此项战略的前期准备,市委专门成立了龙井市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课题调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龙井市具备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

龙井是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龙井就成为中国朝鲜族聚居人数最多的地区。百年沧桑巨变,朝鲜族在龙井繁荣发展,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牌,这得天独厚的民俗优势,为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此次调研,认为龙井市具备以下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

(一)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鲜明

龙井市现有人口18.8万人,其中朝鲜族有12.5万人,占总人口的66.4%。朝鲜族文化历史悠久,至今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文化、艺术、礼仪、饮食、服饰、节日等民族特色。是灿烂的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为丰富、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城市,形成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时代特色鲜明的朝鲜族民俗文化景观,被誉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发祥地。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喜庆的婚俗、感人至深的花甲宴、爱意浓浓的抓周、情浓似酒意味悠长的回婚礼、激烈隆重而又古风淳朴的民俗体育活动传承至今;风味独特的朝鲜族冷面、狗肉、打糕、泡菜等几十种朝鲜族美食美名远播;独特优美的民谣、传统的歌舞、特色的民居、亮丽的服饰,都渗透着朝鲜族浓厚的文化底蕴。龙井素有“教育之乡”、“歌舞之乡”、“苹果梨之乡”、“松茸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更以一曲“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而闻名全国。现如今龙鼓舞、象帽舞、背架舞、长鼓舞等十几种民间舞蹈广为流传,既展示着古老的民俗风韵,又洋溢着龙井人对美好现实生活的无比热爱。展现朝鲜民族文明礼让、恭敬谦卑的民族品格,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挖掘朝鲜族民俗文化,为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区位优势独特,资源储备丰富

龙井市地处东北亚金三角腹地,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的前沿,是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延龙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拥有三合、开山屯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87公里,与日本新泻港相距约1000公里,是中国经朝鲜进入日本海的理想通道,也是赴朝鲜跨国旅游的黄金通道。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产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目前已发现煤、铅、锌、金、矿泉水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储量丰富,正在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龙井市特产资源尤其丰富,是被誉为“北方梨中之秀”的苹果梨、红晒烟、黄牛、细毛羊的生产基地,是吉林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基地,境内有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种植园、吉林省最大的人工养熊基地及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盛产的珍贵食用菌—松茸,可与朝鲜七宝山出产的松茸相媲美,深受日、韩等国消费者欢迎;龙井市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共有文物古迹5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主要景点有:大成中学旧址、三合望江

亭、琵岩山旅游风景区、民俗博物馆、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日本间岛总领事馆旧址、万亩果园、东方熊乐园、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蹄山滑雪场等;龙井朝鲜族居民中有60%的人有海外关系,大成中学的历届毕业生中都有一部分人活跃在韩国、朝鲜等国家的政界、军界和商界,他们访亲探友、旧地重游,由此带来的大量信息流和资金流,为龙井市招商引资工作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亲缘关系,造就了龙井这座边陲小城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龙井市独特的地理位臵,丰富的资源条件,优越的旅游环境,有利于促进我市与周边国家对外交流合作,易于吸引国内外的关注;有利于扩大民俗文化城的国际社会影响力,营造睦邻友好的和谐氛围;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项目投资建设;有利于快速发展我市民俗旅游产业,形成我市新的经济支撑点,从而加快各国间民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力促进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建设与龙井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优惠政策集中,发展机遇良好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积极的变化,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步优化,多边合作平台逐步增多,经济交流领域不断扩大,彼此间的经济依存加深,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步伐加快,企业及民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推进,加快了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开放、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长吉图开发开放进程。延龙图一体化做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阵地,被国家纳入到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规划中。龙井作为延龙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照享受西部开发、扶贫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民贸县等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为龙井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和强大的外部动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符合国家、省未来发展扶持方向,必将会得到国家和省里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

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吸引力

民族文化是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龙井朝鲜族民俗风情文化特征明显,在生产生活、建筑民居、婚丧嫁娶、节庆娱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历史遗迹等方面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展现着朝鲜族勤劳、勇敢、智慧、乐善好施、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敬老爱幼、能歌善舞、整洁卫生等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成为各族人民效仿学习的榜样。同时,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可以为龙井旅游产业带来新的产业驱动力和现实经济利益,也可以将龙井塑造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区。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多层面、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进入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猎奇心理,了解感受异城不同的民族文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完善自己。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是龙井快速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壮大旅游产业的必然趋势,也是传承、保护、挖掘、开发、利用朝鲜族民俗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二、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是发展经济、传承文化的迫切需要

一是传承和保护朝鲜族民俗文化的迫切需要。朝鲜族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文化建设特别是保护和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工作相对薄弱。首先,在市场化的冲击下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不断的萎缩和流失。由于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民俗文化没有及时的进行保护和挖掘,同时又对部分传统文化过度利用,导致很多朝鲜族传统文化已经流失,一些传统礼仪、舞蹈和风俗习惯已经很难看到。其次是

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朝鲜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不断淡化。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广泛,各种思想和生活方式相互影响渗透。朝鲜族作为少数民族,其生活方式极易被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所影响,朝鲜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朝鲜族传统特色难以传承。特别是一些朝鲜族日常生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逐渐与外界趋同,一些80后、90后的朝鲜族青少年在思想上、行为方式上已经体现不出朝鲜族的传统特点。朝鲜族民俗文化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存延续力,是朝鲜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为朝鲜族的安身立命提供了不可取代的精神家园。延边州作为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作为中国朝鲜族的发源地,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培育强大的民族感召力,最大程度发挥民俗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可以充分利用龙井市的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有效的传承和利用朝鲜族民俗文化,实现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是提升朝鲜族民俗文化产业层次的迫切需要。文化是经济建设的软实力,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发展民俗文化产业需要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载体,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当前,朝鲜族聚居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建有一些朝鲜族民俗文化村等文化产业,进行着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在吉林省,延边州以及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有一些朝鲜族民俗文化产业;在延边州内,图们市、安图县、和龙市也有一些生态山庄、民俗村等小规模的民俗文化产业。由于受人口、环境的约束,导致文化品味低、规模小、内容单调,各地方难以体现朝鲜族民俗文化特征。近年来,龙井市加大了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培育了部分民俗文化产业,但是与全省、全国的朝鲜族文化产业发展一样,规模小、档次低、影响微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放眼东北三省,整个朝鲜族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与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相比差距巨大,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贡献率也远不如其它地区。这也说明朝鲜族文化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待开拓。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可以全面实施朝鲜族民俗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全方位的包装、开发、利用朝鲜族民俗文化,将文化与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更深层次相结合,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产业发展载体,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发展地方经济。

三是提升朝鲜族地区知名度和汇聚各类发展要素的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中的作用日趋凸现。首先,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可以将龙井市及延边州进一步推向世界,吸引全球的关注,提升延边州作为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实现在图们江开发开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备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其次,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是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于一体的城市发展实体,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发展资源,集聚各类发展要素,提供发展平台。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一个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也必然为当地民众的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变提供可能。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和地位,有助于向外界推介延边,进而拉动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特色民俗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旅游、文化、消费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三,建设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

益。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建设既符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又符合龙井在延龙图一体化中花园城市的定位,可以争取并使用各类优惠政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延龙公路市政化改造、海兰江治理、龙井新区、帽儿山公园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高延龙图区域城市建设水平,同时还可以带动城乡人口就业,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三、关于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主要思路

为深刻挖掘朝鲜族民俗文化深厚底蕴,以老城区和新城区建设为载体,坚持以“宜居宜游、风情锦绣、繁荣和谐、绿色生态”科学理念为核心,打造有具有中国朝鲜族民俗特色的花园城市。

(一)改造老城区建筑风格,融合古今民俗特色

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总体规划以新城区和老城区为载体,突出龙井市花园城市特点。重点限制建设高层建筑,整个老城区内的原有城市建筑,均结合朝鲜族传统民族建筑特色造型为标准进行改造,修缮市区内街道、景观、公共设施,展现老城区浓郁的朝鲜族民族特色。老城区的市政配套除了现代化指标外,还要在花园式上下功夫。要注重绿化生态功能的完善,按大建公园、小建游园、中建广场的原则进行面上的绿化;按主街两侧种植行道树、中间安排绿化带的原则进行线上的绿化;按小街两侧布臵小型花坛的原则进行点上的绿化。在广场游园内、道路两侧设臵景观,丰富绿化内涵。要注重市容卫生建设,将洁净作为市容的第一指标。要提高灯光夜景的品味,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要对道路进行整治,使道路平坦坚硬;要加快城市水、电、热、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规划新城区建设,彰显时代特征

通过对龙井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以及延龙图战略规划对龙井市区布局结构的定位,考虑到民俗文化城未来发展的需要,新区规划以海兰江为主轴,以海兰路、延龙街和龙太路为框架。

(1)一环

以海兰路、东山街、延龙街和龙太路围合而成的城市环路。

海兰路:是城市南部东西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龙井城市雏形形成的骨干道路,通过对现状海兰路的向西延伸,使之成为连接老城区和河西区的主要通道。自城市东南部的商饮服务业和财税金融业中心过渡到文体科技及教育娱乐业中心,形成城市的公共服务建筑景观风貌轴线。

延龙街:是城市西部南北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龙延公路老道。在道路两侧规划布臵20米宽的绿化带,形成城市西部的一条绿轴。

龙太路:是城市北部东西向的主要发展轴线,也是龙井市城西区与工业集中区连接的主要通道。自城市东部的工业建筑过渡到西部的教育、科技建筑,道路两侧规划布臵20米宽的绿化带,形成城市北部的一条绿轴。

(2)一轴

以海兰江为主轴,沿江两侧规划建设护江大堤、沿江大道和50-200米的绿化带。通过环境的美化、绿化快速形成海兰江两岸城区发展的驱动力,有步骤的推进海兰江沿岸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产业发展。

(3)三区

即河西区、河东区和东盛涌区。

改造老城区城市中心的商贸设施,形成全市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居住中心;调整市区工业用地及各项设施布局,形成海兰路两侧的商业建筑景观轴线;加强市区西部、南部沿江绿地及道路建设,形成市区南部和西部的绿色景观带。

河西区:规划布臵城市行政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和商饮服务业中心以及海兰江西岸房地产开发。在其北部适度布臵工业区,主要建设食品加工和医药工业企业。加强东部沿江绿化及道路建设,使之与老城区西部景观相配套。

河东区:以建设休憩设施和物资储存、流通设施为主,做好铁路站场与站前广场建设,并加强与老城区和河西区的衔接。东北部建设工业区,主要安排食品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并注意对西部沿江地带的防护。

东盛涌区:以民俗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和居住为主,做好道路交通和旅游度假村建设,并加强与老城区和河西区的衔接。首批建设项目以高档住宅区为主并辐射周边。

(三)构建八大功能区,突显新区特色

1、高中档住宅区:位于帽儿山脚下,东盛涌镇北侧,占地132公顷,该区人口发展规划为8千人。以高档豪华别墅区和中档城市居民商业住宅组成,并规划建设生态绿化区、休闲娱乐设施等。住宅区建设实行商业化开发、立体化包装宣传、景观式整体建设,整体风格以朝鲜族民居风格为主,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既古朴典雅又现代靓丽的景观建筑群,为龙井市的住宅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1)有价格竞争力的特色高档住宅:以延吉高档住宅为思路版本,将其不足部分做成龙井的特色,比如平面中的明卫设计、外飘窗设计,立面中的顶城花园设计、首层栈桥设计,楼型中的云楼设计、山楼设计,景观中的主题设计、丰富内涵设计等,可以考虑将海兰江水引入小区,修成蜿蜒曲折的小溪,建造出与延吉高档住宅完全不同的住宅样式,形成价格洼地,凸显特色优势。

(2)最具朝鲜族文化特色的休闲式居住区:在海兰江沿岸,借助海兰江的水脉资源、龙山朝鲜族民俗村的景点资源、万亩果园的林业资源及龙井文化旅游资源,规划高档别墅式居住群,定位于旅游休闲地产。设计为朝鲜族传统居住元素的现代化住宅。整个住宅的内部格局与外观设计均导入朝鲜族传统居住元素,如黑白相映的色彩、悬山式屋顶、狭长的门、单排或双排式结构等,创造古代贵族感。在居住群内按高档休闲住宅标准进行配套建设,按民俗旅游景点标准进行景观建设,使之本身成为一个民俗旅游观光作品。

(3)原始生态低密度社区:将万亩果园的生态形态浓缩,引入小区,栋与栋之间为圆形间隔,间隔物为苹果梨树,参差错落布局,创造家住在果园里的原始生态环境。小区内道路由不规则石板或石子铺成,道路两侧种植低矮的野花,任由业主采撷。整个小区不铺草坪、不种其他树种,苹果梨树与野花均生长在坡地上,完全是一种自然原生态。苹果梨树由物业公司负责照看也可由业主自己认养,野花任其自然生长,业主采撷过后马上补种,同时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整治,让业主既享受自然之美,又不受自然之苦。

(4)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普通住宅:建筑质量过硬、配套设施较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小户型普通住宅。此住宅类似经济适用房或者就是经济适用房,简单实用,以价格取胜。

新区内整体建筑按照朝鲜族传统建筑造型建设,采用黑白相映(白墙黑瓦)或取朝鲜族服饰的鲜艳色彩进行搭配;配以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相结合,小品、铺装、细部配臵性格鲜明;模仿自然的田园风格,减少人工雕琢痕迹,创造坡地景观、野生景观,使景观富有层次感和自然感;强调住户的窗前景观,适当安排组团庭院内的游憩和休闲空间。对新区内住宅小区进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住宅配套设施应该适应和满足现代居住区的要求,在新区内要设有学校、幼儿园、会所、俱乐部、球场、游泳池、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儿童娱乐设施和老年休息活动设施(如座椅、安全走道、遮阳避雨设施等),与新区内绿化及周边的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温馨、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修建通向帽儿山的游览线路,形成游览、健身、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使建筑成为风景的一部分,使环境具有生态价值,使生活富有休闲内涵。

2、朝鲜族民俗风情区:位于东盛涌镇和延吉交界,该区人口发展规划为1.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213公顷,总投资6.8亿元。该区以海兰江为界,以田园生态式为基本风格,突出朝鲜族饮食、居住以及生产生活的文化特色,主要规划设计四大功能区、30个景点。

(1)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博物馆

包括朝鲜族迁入史馆、抗战史馆,主要体现朝鲜族百年的迁移历史、开发边疆的历史、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国家领导人对朝鲜族的关怀等11个景区。

(2)朝鲜族生态旅游农业区

包括传统农耕体验区、田园风光展示区、民族食品加工展示区、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区。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农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区。本景区规划与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景观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

(3)朝鲜族民俗文化现代商业区

包括民俗文化商品(食品)交易市场、民俗饮食一条街。现代商业区主要是展示朝鲜族传统商品、旅游纪念品、朝鲜族传统饮食、服饰等,通过建立农、工、商以及食、住、行、文、教、娱等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现代生活文化长廊,向大家展示民俗的现代一面。

(4)民俗文化表演区

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充分展示中国朝鲜族独特的民俗舞和民俗体育节目。充分利用民间和协会、团体的作用,定期、定时地到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表演具有龙井特色、民族特色、民俗特色的中国朝鲜族民俗舞蹈和民俗体育节目。民俗舞蹈表演主要以“龙鼓舞”、“顶水舞”、“背架舞”、“象帽舞”、“刀舞”、“假面舞”等,民俗体育和民族游戏表演以摔跤、秋千为主题,主要有跳板、斗牛、斗鸡、放风筝、现代跆拳道等。

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建设,必须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要求来建设。它必须承接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集会、集体舞、健身舞、民俗体育表演等大、中、小型活动。音响、灯光、民俗体育等设施齐全。

3、东盛涌区:通过高中档别墅区和龙山朝鲜族民俗村的拉动,将现有东盛涌区发展成为一个与中心城区配套服务的城市化中心镇。规划面积1138公顷,该区人口发展规划为4.5万人。

主要建设龙山朝鲜族民俗村、海兰江风情区,展示辽金时代古墓群、黎明农民大学遗址。龙山朝鲜族民俗村建设成为集民俗风光、避暑、休闲、度假、餐饮于一体的高质量、高品位、生态型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美丽的海兰江由东至西贯穿龙山村,东盛涌镇的12个自然屯,为整个区域增添无尽的生机与活力。为保持区内流域的一定水量,可以采取在海兰江里设立橡胶水坝的方法来控制和调整,充分利用海兰江,开发水上项目,建设海兰江风情区。辽金时代古墓群,通

过继续对勇成村境内的古墓群进行挖掘保护,重点展示古墓群遗址、出土铜镜、瓷瓶等古代文物。

4、科教区:位于马蹄山脚下、龙延公路西侧,规划面积542公顷,该区人口发展规划为3.5万人。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基础,将龙井市职业教育学校搬迁至此区,扩大办学规模,增设教学课程,以朝鲜语、日语、俄语等语言培训为基础,逐步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科目齐全的全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教育中心为引擎,带动校园周边的服务业发展。

5、行政办公区:位于海兰江西岸,工业集中区南侧,规划面积34公顷,人口发展规划为1.5万人。将现有政府大院市五大班子及2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搬迁至此区域。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

新行政中心建筑风格为传统民族与现代相结合,色调以黑白相应为主,主体办公大楼外观设计为现代化朝鲜族民族风格,即灰白墙体,传统式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的屋顶,区内配以现代化的综合配套设施,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现代的美感。区内所有窗口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应该集体着民族服装,学习民族礼仪,弘扬朝鲜族文明礼让的传统美德。通过行政办公区的搬迁,带动周边餐饮、文化服务、中介、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

6、现代工业区:在工业集中区规划区域内,规划面积723公顷,人口发展规划为2万人。高门槛引入科技型、环保型项目,发展食品、医药、建材等现代加工制造业、物流服务业。在发展工业基础之上,带动房地产业发展,打造一个集产业、住宅于一体的现代工业区。

7、仓储贸易区:规划区域为海兰江以东、热电厂以北,规划面积268公顷,该区人口发展规划为1.5万人。利用现有的铁路、车站及仓储设施进一步提高货运仓储能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快房地产开发,扩大区域框架。

8、“三山”文化体育休闲观光区:该区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以帽儿山、马蹄山、琵岩山“三山”连带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条件为基础,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区和生态观光走廊,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味。琵岩山主要开发建设体育中心、动植物园、高尔夫球场、龙珠寺、高山极限运动等十二个功能分区;马蹄山主要建设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帽儿山主要建设旅游观光道、民俗旅游度假风景区以及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在连接“三山”的万亩果园修建休闲观光走廓和观光驿站。

9、构建三大乡镇特色功能区

(1)构建边境三合镇:继续发挥三合镇地处中朝边境的地理位臵优势,做大做强物流集散地,繁荣发展边境旅游产业。物流业重点建设三合至朝鲜清津出海通道项目、新建三合口岸国境桥项目、加速推进三合口岸升级项目。旅游业重点把三合建设成为具有边境民俗特色的边疆村镇,完善交通、住宿等服务设施,形成集饮食、娱乐、住宿、观光一条龙的旅游乡镇,逐步将其发展成为带动全市旅游业的集散地。同时,积极推进三合镇中朝互市贸易区建设,逐步将三合打造成旅游明星镇。

(2)构建开山屯镇:坚持以开山屯和东盛涌镇为依托,以制浆、造纸业和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实行全方位管理。以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为重点,以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产,走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循环经济路线。重点建设造纸林基地,加快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步伐,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纸浆产业的整体实力。最终将形成“经济规模化、

技术集成化、资源集约化、产品功能化、生产清洁化、林纸一体化”的现代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

(3)构建老头沟镇:坚持建设矿产工业园为目标,调整园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规模开发。将老头沟镇建设为园区中心,主要进行铁精粉和钢制品生产加工,辐射带动天宝山铅锌铜钼加工业;智新镇、三合镇、德新乡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油页岩砂加工业;开山屯石井的黄金加工业以及三峰洞的硅灰石、陶粒岩、耐酸安岩加工业,建立完善的矿业市场体系,提高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矿产资源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民俗文化城

目前,龙井市产业模式由最初的生产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化为消费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一产、二产、三产的比例调整为现在的三产、二产、一产的结构比例,但此种产业结构对于龙井市未来经济发展形成不利影响,削弱了工业产业的经济地位,不能保证稳定的经济财政收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工业产值总量小,难以形成以二产为主导产业,一产、三产为辅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

为此,龙井市根据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导,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大力拉动城市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围绕“发展壮大能源矿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制浆造纸业三个支柱产业,培育做大区域特色旅游业、对外经贸业两大优势产业,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的“三二一”工程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一区多园”产业发展体系。随着“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项目建设的推进,我市将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延龙图一体化,努力实现在与延吉市的错位发展,重点发展以旅游业和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绿色环保型产业,为民俗文化城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实现未来我市以民俗文化、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为主导,一产、二产为辅的消费型产业结构,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

(五)壮大民俗文化产业,推动建设进程

1、找准朝鲜族民俗文化定位,确立主题文化

龙井市在朝鲜族民俗文化创新发展中,定位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朝鲜族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文化人物中提炼出龙井市的“民俗文化标志”,并作为龙井市的“品牌符号”进行宣传。

龙井市朝鲜族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沿革性,其文化精髓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灵魂,民俗文化对城市文化具有主导作用。从长远来看,朝鲜族民俗文化就是龙井市的主题文化。进一步打造龙井朝鲜族民俗文化品牌,并以此作为城市精神、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形象塑造等城市文化环节主导的规范,以朝鲜族民俗文化统领城市发展的主题风格。

2、增强全民民俗文化思想建设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继承和弘扬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教育机构发展,推动经典诵读、历史人物事迹、爱国主义教育等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民族文化。努力培育崇善尚德的文明风气,使全体市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龙井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注意吸收借鉴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一切文明成果。

3、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创新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还处于弱势状态,需要政策扶持。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加强软环境建设,支持新的文化企业发展,尽快提高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要制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深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坚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的原则,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

(2)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促进创意设计、广告宣传,开展各类设计展览活动;形成网络媒体及传播、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休闲健身、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壮大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书画艺术、民间艺术等艺术类产业;推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产业发展,形成我市规模式的文化产业链条。

(3)搞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首先,应以项目建设为主导,使规划、设计、建设与发展相配套。还要组织精兵强将,包装和推介一批具有战略性的新建文化大项目,塑造一批文化产业典型企业,并纳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规划。要联合民间资本创建中小型文化企业。要向抓经济项目那样,建立跟踪问责制,抓好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工作。

(4)加强基础工作

①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机制。建立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研究所(院),主要负责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民俗文化的发掘工作、材料的整理工作、新内容的创作工作、承办龙井民俗文艺刊物的出版工作,定期出版龙井作品集。

②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创建艺术文化产业基地、出版发行产业基地、社会培训产业基地、民间工艺产业基地等。

③开放扩大旅游业和传统节庆活动。充分发挥我市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持续打造梨花节、苹果梨节、农乐节、黄牛节、松茸节、朝鲜族民俗风情饮食文化节等活动,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旅游服务标准,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和带有特色的纪念品。大力宣传龙井大米、龙井黄豆、龙井黄牛、龙井苹果梨、龙井松茸、龙井矿泉水等,大力发展加工业。精心策划和举办重大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做到旅游者充分享受吃、住、行、游、购、娱的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服务格局。

④加强文艺创作和地方历史研究。加大以龙井朝鲜族特色文化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力度。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电视剧、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歌曲等文艺形式创作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要结合龙井实际,设计规划具有我市特点、内容和形式的活动载体。要加强对文化名人名企的挖掘、扶持和培育工作,命名一批以龙井朝鲜族特色文化有关的人物和文化企业,尽快为他们命名、立碑、写传。要编辑出版一批介绍龙井朝鲜族特色历史和文化、民间传说、研究专著等文化系列丛书。

⑤切实抓好文博事业。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标准,完善服务功能。抓紧抓好遗迹地、遗物、遗产、文物的发掘工作,继续抓好现存文物的保管和利用工作

5、搞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1)加强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在城市保护的文化遗产以外,搜寻建筑文化遗产,根据条件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或作为历史建筑(街区),列入直接保护范

围。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按照“谁使用、谁修缮、谁保养”的原则,对我市原日本间岛领事馆遗址、渤海古墓群、尹东柱故居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复原。要深入挖掘龙井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注意对龙井周边古遗迹的挖掘,在保护好的前提下,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制定我市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规划,使之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业。

(3)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对象帽舞、农乐舞、朝鲜族传统民俗婚礼、洞箫、枷叶琴等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原始的朝鲜族生活民居、民间传说、无任何文字记载的口授民歌、民谣、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大力发展旅游业,构建民俗文化城

1、龙井旅游业发展趋势

目前,延龙图一体化进程取得了较快发展:编制完成了《延吉龙井图们城市空间规划纲要》;一体化区域的城际公交车已陆续开通;有限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取得初步进展;金融同城问题已初步得到落实;一批共享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将为龙井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

同时,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继续得到国家、吉林省及延边州宏观政策的支持,将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取得重大进展,逐步解除旅游景区的“瓶颈”制约,极大地改善龙井区域内的景观环境和空间质量,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吸引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并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龙井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自然条件优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行政条块分割及区域壁垒逐步得到解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旅游业发展战略

龙井旅游发展要以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为主线,以延龙图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为品牌,通过旅游项目的带动战略,积极拓展城市观光游、生态景观游、民俗风情游、边境商贸游、体育休闲游,形成较完整的、具有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中国唯一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城。

城市观光游:围绕着“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主题进行城市建设。按照未来龙井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城市八大功能区,三大乡镇特色功能区”进行城市整体改造。建设城市观光景观带,营造山水林结合的城市景观,构建都市观光道路系统,建设相关步行商业街、专门旅游购物街区等具有观光功能的城市街区。进行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包括旅游信息服务功能、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旅游交通服务功能。重点将龙井市内现有的具有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修复和完善。同时,建设好宾馆、山庄、饭店、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生态景观游:龙井市生态环境好,自然景观优美。我们应迎合当前生态观光的市场需求,加快“三山一江一路”建设,即修筑连接帽儿山、马蹄山、琵岩山三处旅游公路建设,使其沿龙井至延吉一级公路、海兰江形成一条生态旅游观光带,并着力开发建设好世界最大连片苹果梨园旅游观光通道、滑雪场、琵岩山旅游风景区、天佛指山旅游风景区、龙河旅游新村等生态景区建设,提高景区旅游品味,展示龙井自然生态和农业景观,让游客充分享受自然、回归自然。

民俗风情游: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发祥地,朝鲜族民俗风情浓郁,是朝鲜族文化保持最完整的地方,这是龙井发展民俗旅游的最大优势,也充分蕴含了旅游经济的潜力。着重加强民俗旅游氛围营造、旅游产品开发和主题形象引导三个层面的开发。重点在朝鲜族民俗风情区建设特色民俗村、民俗博物馆、民俗体育场、大型主题园区、民俗度假村、特色商业街区、特色饮食街区和特色艺术表演中心等,充分展示“一曲起、千人舞”的具有浓郁朝鲜族特色的民俗风情。

边境商贸游:充分发挥龙井市边境旅游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开发龙井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寻求边境旅游与其他旅游的整合点,把边境旅游与长白山风光游、中国朝鲜族民俗游、朝鲜清津七宝山出境游等结合起来,形成区域性旅游网络。逐步加大旅游投入,开发好九龙岩、蜡烛峰、罕王山遗址、鳖池岩、御古田、望江亭等边境旅游景点、景区。重点把三合镇、开山屯镇、白金乡建设成为具有边境民俗特色的边疆村镇,完善交通、住宿等服务设施,形成集饮食、娱乐、住宿、观光一条龙的旅游乡镇,逐步将其发展成为带动全市旅游业的集散地。同时,积极推进三合镇中朝互市贸易区建设,逐步将三合打造成旅游明星镇。

体育休闲游:以帽儿山、马蹄山、琵岩山为主,形成我市运动休闲目的地,重点开发海兰江滑雪场二期工程建设、高尔夫球场建设及琵岩山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建设。冬季加大冰雪旅游开发力度,举办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夏季以高尔夫运动吸引国内外游客;春秋两季以登山、郊游等形式开展休闲活动。逐步将龙井打造成为延边州运动休闲游基地。

3、重点旅游规划项目

正在谋划准备开发的旅游项目有琵岩山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海兰江滑雪场二期扩建工程及高尔夫球场建设、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工程、三合望江亭旅游风景区、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延边龙山朝鲜族民俗文化村、万亩果园民俗风情游览园、海兰湖旅游风景区、龙河旅游新村、综合开发帽儿山景区等10个。其中包括5个准备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琵岩山综合开发、海兰江滑雪场二期扩建工程及高尔夫球场建设、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海兰湖旅游风景区、龙河旅游新村)。

(七)繁荣发展交通事业,构建民俗文化城

1、谋划立体化交通发展模式

超前谋划铁路与公路运输的共同发展,确立一个公路、铁路的枢纽中心点,把现有火车站、客车站所在区域作为铁路、公路、公交线路的源头,推进火车站与客车站及公交站场一体化建设进程,为城市规模扩张、物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依托龙井-延吉-长白山高速公路、八道经三合至清津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善我市海运途径;依托延龙图一体化建设筹建空运路径,形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为主,海运、空运为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运输体系,为龙井乃至延龙图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公路、铁路以及海路运输通道。

加强城市公交化运营体系建设,从车辆更换、线路确定、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入手,借鉴发达地区公交化管理的先进经验,把公交化纳入到建设立体化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使龙井市城市公交逐步纳入到延龙图城际公交化运营体系当中,丰富我市交通运输运营模式。同时,把公交场站的建设与公路、铁路枢纽中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成我市的运输站场中心。

2、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

(1)龙井-延吉-长白山高速公路

(2)八道经三合至清津高速公路

(3)龙延一级公路龙井段加宽

(4)朝阳川镇经维新至龙井一级公路

(5)延吉开发区-东盛涌-龙井公路

(6)龙井-石井-图们一级公路

3、利用包装打捆把新建铁路站场与延吉至龙井铁路改线结合起来

随着和龙至丹东铁路的开通与延伸,龙井市的铁路站场的改扩建工程即将纳入到日程,我市应积极运作,在上级部门扩建铁路站场的同时,把龙井经东盛涌镇至延吉开发区的铁路建设项目争取下来,同龙井-延吉-长白山高速公路、八道经三合至清津高速公路的建设一道,构建出龙井市城市主框架,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品牌城市建设打牢基础。

四、民俗文化城建设原则、步骤、建议

(一)民俗文化城建设原则

以区域特色为基础,以民俗特色为依托,以人性特色为亮点,实现开发主体多元化、资源依托本土化、建筑风格民族化、建筑材料当地化、文化背景本土化、受益主体多极化、建筑设计节能化、占用耕地最少化。充实内涵、突出民俗、提高品位、新旧同步、强化功能,走独一无二的特色精品路线。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龙井市作为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祥地,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发展的生命力,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龙井市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是龙井旅游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保护优先原则,避免因开发过度造成对自然和文化的不可逆性破坏,实现旅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对文化整体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指治理脏、乱、差现象,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民俗城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对文化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建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的保护。游客到朝鲜族民俗文化城游览,主要是受其优美宁静的环境、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纯朴的民风民俗所吸引,保护这些原真的、本来的、真实的东西是维持和延长民俗文化城生命力的有力举措。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以旅游促保护应是民族文化城旅游开发的主题。

2、重点突出原则

龙井市域内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众多,目前的市场条件和用于旅游开发的资源远远无法支撑全盘推进式的开发。因此,必须在空间布局上选择相对条件较好的地区和项目重点培养,整合集中有限的资源,形成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增长极,再通过旅游扩散作用的发挥,逐步带动市域旅游全局。同时,把硬件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要。以中心城区、重点乡镇、风景名胜区和交通干道沿线为重点,上下联动、全市动员,高起点、大投入、建精品,加快生态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建设。要坚持“走进龙井、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文化”的定位,倾力打造“教育之乡”、“歌舞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的城市品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改进办节方式,扩大办节成效,强化宣传促销,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节庆品牌。

3、时序推进原则

应坚持有层次、有步骤、逐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打造,从新区建设入手,率先在龙山建设具有浓郁朝鲜族建筑风格的高档别墅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结合高档别墅区建设,加快推进“体育休闲娱乐园”,逐步完成新区建设,形成较为集中的公共服务中心,不断地在市场上营造新的亮点和热点,而后按照民俗文化城的功能布局,进一步加速对旧城区的改造,调整城区内建设布局与风格,维持龙井旅游的持续竞争力;另一方面出于保护资源的考虑,避免条件不成熟情况下对资源的野蛮利用和盲目开发,造成破坏性开发,进而损害龙井旅游发展的长远利益。

4、多元复合原则

突破观光型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下大力气打造民俗游、城市游、度假休闲游、节日游等参与性强、内涵丰富的创新性旅游产品形式,形成多元化、复合型旅游吸引体系,提高综合吸引力。加强宾馆酒店、文化场所、体育场馆及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与文化和体育的结合,加大朝鲜族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商业街区和民俗旅游商品营销网络的建设力度,大力开发参与性强、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项目;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空气、噪声、水质达标控制;建立和完善各类公共场所信息资讯、语言环境、图形标识等旅游服务设施。

(二)民俗文化城建设步骤

近期(2009-2011):加快规划设计和修编工作,以新城区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区建设为主轴,大力推进新城区其他分功能区建设进程,争取一期完工并初具规模。到2011年,通过几个具有龙头和带动性景区的开发,大力挖掘民俗文化城所蕴涵的丰富旅游潜力,初步奠定龙井城区的旅游中心地位;旅游基础设施和城市旅游功能基本完善;全面实行“八大功能区”的战略布局;旅游吸引力体系得到根本性优化;全市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数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改善;旅游形象初现端倪;旅游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近期工作重点:

1、全面落实《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规划设想》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加强城区旅游环境整治,提升市区旅游功能,强化城市的旅游氛围,促使中心城市旅游区初具规模;

2、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好龙山、琵岩山、马蹄山、帽儿山等几个旅游大项目建设,借助成功项目的策划和建设实现龙井旅游的全面突破;

3、深化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市区及乡镇红色旅游产品,使其发展成为国内较成功的综合型红色旅游品牌;

4、高度重视旅游人力资源培养,通过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视解决旅游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为龙井旅游发展储备人才;

5、实施民俗文化城旅游信息化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网络信息系统,初步建成民俗城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做到网络信息的及时更新,树立清晰明快的网络旅游形象;

中期(2012-2015):到2015年,建设新城区的基础上,推进老城区改造,以原始生活区、风貌区、消费区为重点,加快新城区与老城区对接。突出新区的“新”,展现老区的“浓”。城市环境和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以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城市形象初步建立;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有较大提升;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支柱性行业。民

俗文化城跻身国内著名旅游城市之列,并有若干旅游景区成为区域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成熟旅游区;城市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全面增长,旅游业的发展为龙井市成为最佳旅游城市奠定好基础。

远期(2016-2020):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和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提升;实现旅游和区域经济全面较高增长,城市旅游竞争力持续提升;龙井成为中国著名的民俗文化旅游城市。

(三)民俗文化城建设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科学发展

一是以资源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城规划体系。在深化把握延龙图一体化的基础上编制规划,进一步完善重点民俗风情园和民俗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推进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构建起完整的民俗旅游规划体系;二是强化科学决策,提高项目论证与管理水平。严格重视项目规划和实施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避免盲目规划立项;三是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进行整体规划包装,按照规划的内容实施操作。

2、健全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资源监控管理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二是加快旅游区开发管理的体制创新。要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资源利用优势前提下,积极吸引投资、搞活旅游经营;三是注意协调地方利益和外来企业的关系,保障外来企业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合理利益,消除不正当竞争和制约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

3、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

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协调与管理,对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进行高层次的运作,进一步明确思路,通过各种方法争取国家在旅游项目的立项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争取把民族文化城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系列,以取得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全国和世界范围内招商,以红色游、民俗风情游、休闲观光游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切实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进行开发,创办经济实体。

4、加快信息化进程,强化宣传促销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覆盖面更大的民俗文化城促销网络,营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宣传氛围,加大龙井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推广力度、营销渠道。精心设计龙井旅游手册、折页、导游图,制作反映龙井的录像带、光盘、电视和电影,以配合旅游资源推广和旅游产品促销。继续加大龙井举办“梨花节、黄牛节、农乐节、松茸节、冰雪旅游节”等传统旅游节庆活动,将龙井的各种旅游要素围绕节庆主题加以组织整合,营造与平时迥然不同的浓烈旅游氛围,强烈吸引国内外媒体的注意力,使龙井在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形成宣传热点,迅速提升龙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增强知名度。同时要建设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城空间布局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为游客提高吃、住、行、游、购、娱、教的综合信息。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朝鲜族民俗文化

Music Main article: Music of Korea Pansori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is characterized by improvisation and the lack of breaks between movements. A pansori performance can last for over eight hours during which a single singer performs continuously. 清唱 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和不间断的演唱,一个歌手可以连续清唱八个小时。Rather than contrasting different speeds as it is common in Western music, most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begins with the slowest movement and then accelerates as the performance continues. 与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节奏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开始时节奏很慢,之后不断加速 Korean court music, called jeonga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terate upper-class, and has a strong intellectual emphasis. Jeongak is played at a very slow pace, with single beats taking as long as three seconds. The beat matches the speed of breathing rather than the heartbeat as in most Western music, and feels static and meditative. 朝鲜族宫廷音乐,称为jeongak,与有文化的上层阶级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知识。Jeongak 发挥在一个非常缓慢的步伐,只要三秒钟的单节拍。和大多数西方音乐节拍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节拍与呼吸速度相匹配,而不是心跳,给人感觉静态和冥想。 The tone of Jeongak is soft and tranquil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String instruments have strings made of silk rather than wire. Almost all wind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bamboo. 演奏Jeongak的乐器的声音是软的,安静的,因为是传统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弦乐器的琴弦是丝绸,而不是电线。几乎所有管乐器都由竹子制成的。 Pungmul is Korea's folk music and is full of expressions and emotions.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mus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common people. As with the Jeongak, improvisation is common in Minsogak. Pungmul是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充满感情和情绪。这种传统音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与Jeongak一样,以即兴表演为主 [edit] Dance Main article: Korean dance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court dances and folk dances. Common court dances are jeongjaemu performed at banquets, and ilmu, performed at Confucian rituals. Jeongjaemu is divided into native dances (hyangakjeongjae) and forms imported from China (dangakjeongjae). Ilmu are divided into civil dance (munmu) and military dance (mumu). 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之间是有区别的。常见的宫廷舞蹈进行于jeongjaemu宴会,以儒家礼仪进行的。分为本土舞蹈(hyangakjeongjae)和从中国传来的舞蹈(dangakjeongjae)。Ilmu 分为民间舞蹈(文武)和军事舞蹈(MUMU )。

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一、民族概况 (一)中国的朝鲜族 朝鲜语(朝鲜语:???)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 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朝鲜族人口1,929,6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3%。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与朝鲜半岛接邻的东北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大的聚居区。由于地缘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紧密关系,朝鲜族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或聚居或与其他民族杂居。早期到来的朝鲜人多汉化或者旗化,中国现代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 (二)朝鲜族的分布 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为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其中,黑龙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1.54%;辽宁省有230378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2%;内蒙古自治区有22641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18%;关内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73%。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总共有1864740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97.1%。 二、语言、宗教信仰 (一)语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居民多数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杂居地居民通常使用汉文。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①在类型上,因为和阿尔泰语系相近,沈阳有人主张入阿尔泰语系。②朝鲜文创于15世纪,是一种字母音节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朝鲜语共有40个字母,其中有元音21个,辅音19个。③在朝鲜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④朝鲜语的辅音不仅可以在音节开头与元音相拼,还可以在元音作为韵尾发音。 (二)宗教信仰 朝鲜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没有统一全民性宗教。 三、文化艺术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朝鲜族习俗作文

朝鲜族习俗作文 【篇一: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民俗文化】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民俗文化 摘要:了解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及民俗文化,更多的了解朝鲜族,有利于发展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迁入、饮食文化、炕文化 近几年来,韩流之风越吹越猛,说起韩国就离不开朝鲜,还有韩国 和朝鲜的主要民族—朝鲜民族,朝鲜民族是东亚的主要民族,主要 分布在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和日本也有少数分布,现在中国的朝 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陆续迁入的。最早迁入并定居的一批, 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明末清初, 朝鲜半岛的朝鲜族开始有规模地 迁入, 或因其他原因被动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 是因战争而被动迁入中国。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 清军就俘获 5000 名朝鲜士兵, 其中, 仅有部分遣返朝鲜。另有一部分发配为奴, 这部分朝鲜人终生留居中国。1627年, 后金为巩固作战在第一次对 朝战争中获胜, 朝鲜被迫与后金签订《江都会盟》, 在后金军队撤退 过程中, 有 4986 名朝鲜人被掳走, 除被杀 290 人、逃还 623 人外,其 他被带到中国。1636 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为解入关后患之忧, 再度 攻伐朝鲜。朝鲜大败, 被掳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达数十万。这些数量 众多的朝鲜人, 绝大多数成为女真人的奴隶, 自然成为中国朝鲜族的 早期迁入者,。现在东北分布的朝鲜族,尤其是黑龙江的朝鲜族,主 要是在九一八之后日本组织的移民。日本当时有个政策,叫“日人移韩,韩人移满”,组织了大量朝鲜人进入中国东北。曾经东北地区对 朝鲜族人的两种称呼——鲜族和棒子,都和这种移民活动相关。称 朝鲜族为鲜族,会引起不悦——这是日本人对朝鲜人的蔑称,称呼 其为“棒子”“高丽棒子”,那就是要打架。诚然, 这一迁入过程是被动的。中国朝鲜族人口积累的第二个途径是主动迁入的,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鲜肃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朝鲜全国遭遇 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700年,在朝鲜北部 首次出现了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我国东北谋生的现象。此后,为 了生计而潜逃越边境者越来越多。

朝鲜族文明礼仪

篇一: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称之为朝鲜族自治州。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这几年来人口数是逐渐减少。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篇二: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 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 2013年2月19日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中国朝鲜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变迁

中国朝鲜族文化价值意识的变迁 /****************************************************************************/ 亲爱的朋友,您好,此文档为我站的宣传信息,若需查看部分资料或者购买此套资料,请联系我们的客服或登陆我们的网站--3A学习网万分感谢您对我站的关注与支持!!! /****************************************************************************/ 政治腐败,财政枯竭, 社会秩序紊乱,人民遭受涂炭。特别是朝鲜北部连年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水灾、旱灾和虫灾,民不聊生。由于朝鲜封建统治集团的暴政,遭受连续不断的自然 灾害,清朝戌边力量的薄弱等原因,濒于死亡线上的朝鲜边民为谋求生路,“不惜冒犯重禁,渡江越境’,。[a1因此加剧了朝鲜北部边民越境的浪潮。 2. 1. 2移民实边时期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清朝政府逐渐缓和对东北地区的封禁,开始采取开 发东北的放荒政策,不仅废除“封禁令”以外,到19世纪80年代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由此以来,朝鲜族的移民行为呈现急邃增加之势。清朝政府的这种变 化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原地区的人口急逮增加,社会动乱因此时而发生。在明朝,中国 的人口只有六七千万。到了清朝,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便随之减少,并出现了粮食不足的现象。151 第二,为了摆脱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而导致的经济危机。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需赔款2.3亿万两纹银,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之 外,清朝政府由于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而借的外债达12亿两纹银。国家的财政,此时到了这种程度,可以说已经枯竭。[61 第三,为了抵制俄国的南下政策和沿海的殖民开拓。因为,根据1E6。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朝与俄国的国境己确定为从瑚布图河口沿浑春河到图 们江人口处。延边地区,因而成了清、朝、俄三国的接壤地区。然而,俄国却经常派军队在图们江河口地区挑衅,不断制造国境纠纷 清廷认识到国境问题的深刻性之后,于1881年,清廷将挥春协领升级为副都统,同时完全废除了对延边地区〔南荒围场)的封禁,决定依照《盛京东边 间旷地开垦条例》,全面开放延边地区。由此可见,当时清廷想通过对延边地区的移民实边,既防范俄国的南下,又开拓边境地区,以期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政府一开始在延边地区实行的“以汉实边”政策, 141吴禄贞,《延吉边务报告》第4章,奉天学务公所.1907年版(151马汝沂、马正大,《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P658e 161何清涟,要清末中国的大量外债及其分析》,《财政研究》1998年第12期,P26 由于交通条件恶劣和汉族老百姓的不适应而无法如愿以偿与此相反,在这一时期仍被作为禁越对象的朝鲜垦民从i9世纪\n价值内容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种价值意识又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 :贺阳 学号: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2.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整体评估 3.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3.2对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

摘要: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1.2.1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

1.人口与分布 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朝鲜族经济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水稻耕作,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镇,由小城镇流入大中城市,由东北的传统聚居地区流向关内发达地区和国外。仅就人口流动状况来看,朝鲜族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向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输出劳务,另一方面由传统的居住地东北三省迁移到北京、天津及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流动到国内大城市及沿海城市的朝鲜族人口为55万~60万,2008年9月为止,通过各种渠道劳务输出到韩国的朝鲜族人口为38万,另外缔结涉外婚姻和入韩国国籍的有8万。目前在韩国的朝鲜族人口,共计46万,加上在日本和美国的朝鲜族人口15万,在国外的朝鲜族人口达到60万以上。这就说,朝鲜族在国内外流动人口的总数达到120万,占朝鲜族总人口192万的60%以上。朝鲜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内其他民族的前列。伴随大规模流动人口,朝鲜族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不能详谈。今天重点讲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即移民到中国,成为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过程。 2.朝鲜族的形成过程(朝鲜人迁入中国的历史) 由于便利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频繁,疆界观念淡薄,相互移居现象时有发生。但17世纪以前的古代朝鲜移民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早已为汉族、蒙古族、满族以及其他民族所同化、吸收,不再是朝鲜民族群体的成员了。这些古代移民的痕迹也只有在历史文献、金石资料、家谱及部分后代们的意识中才能找得到。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两汉,属右扶风。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前秦,宝鸡设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境内有省

朝鲜族的餐桌礼仪

朝鲜族的餐桌礼仪 朝鲜族又称高丽族、韩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朝鲜族的餐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朝鲜族的餐桌礼仪 朝鲜族的饮食特点 朝鲜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大米是其主要食粮。 爱吃打糕(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冷面(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 ,爱喝汤,爱吃狗肉。此外,其传统食品有五谷饭、松饼、药饭;另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副食品为:泡菜。 酒:白酒、“马利格”酒

冬至这天还有喝小豆粥的习惯。 朝鲜族的社交礼仪 朝鲜族人礼貌、好客,非常注重礼节,儒家“孝”的思想对其影响最为深远。 尊老及餐桌礼仪 朝鲜族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_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

收稿日期:2008-01-15 作者简介:朴婷姬(1965-),女(朝鲜族),吉林汪清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25卷第3期2008年7月东 疆 学 刊Dongjiang Journal V o l .25N o.3July .2008 ?民族问题研究? 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 ——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 朴婷姬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中国朝鲜族源于朝鲜半岛,作为朝鲜民族的后裔,如今是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朝鲜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朝鲜族认同的三个层面,即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对世界朝鲜民族的跨国民族认同、对中国少数民族一员的中国朝鲜族的族群认同釉及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跨国民族认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跨国民族;多重认同;朝鲜族 中图分类号:C 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007(2008)0320037207 民族的认同意识是具有政治意义也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心理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拥有30多个跨国(或跨界)民族[1]的国家。相对而言,跨国民族的认同容易受政治的影响,较强烈地遭受他律变化,呈现复杂多重的特点。因此对跨国民族认同的研究,不仅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繁荣,而且对构建多元民族文化与国际交流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朝鲜族源于朝鲜半岛,作为朝鲜民族的后裔,如今是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朝鲜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本文从朝鲜族认同的三个层面,即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对世界朝鲜民族的跨国民族认同、对中国少数民族一员的中国朝鲜族的族群认同以及三个层面之间的关 系入手,阐明跨国民族认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一 “认同” (iden tity )一词原本属于哲学范畴,后来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作为一种操作性概念,主要是一种能动的与个人主义的价值理念密切相连的归属性”。国家认同,就是在有他国存在的语境下,人们构建出归属于某个“国家” 的“身份感”[1] 。 国家认同对民族群体来说,是群体意义上“家”的认同。主要表现在个人对国家所持有的感情和认识,除此之外,也包含理性层次的利益考虑[2],体现了民族的政治认同与归属。“国家认同 的主要标志是国籍认可”[3],但从认同主体因素 上分析,除了获得法定国籍还不够,还必须在观 7 3

走进朝鲜族的传统民俗

走进朝鲜族的传统民俗 一、指导思想: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密切结合当地的资源,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各种能力。 二、活动设计背景: 延边朝鲜族擅长手工稻草编织技术,而且历史悠久。草编是以优质稻草为原料,经过精心挑选、浸泡、晾干之后编织而成。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为了生计,朝鲜族利用闲置的稻草编织,朝鲜族编织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席地而坐,随时编织。朝鲜族在继承前人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艺程序和手工技艺及品种开发,现从业五百多人,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族年轻人大量出国劳务或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现从事人员多是老年人,从事草编的人员出现了断层,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传统民俗的了解,我设计了《走进朝鲜族的传统民俗—草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传统民俗这个窗口,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并确立了子课题:朝鲜族草编的由来,朝鲜族草编的发展史,草编的工具和方法。 三、活动设计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设计的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可教的,而是可做的,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专长,培养综合能力,因此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朝鲜族民俗,知道草编的编织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参观、访问、探究、操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对中国传统民俗热爱、传承之情。 四、具体措施过程: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开设草编室,准备充足的稻草、模具、锥子、剪刀、手套等必要的材料。

关于吉林地区朝鲜族的民俗文化

关于吉林地区朝鲜族的民俗文化 李丹妮1 摘要:吉林地区作为朝鲜族聚居地之一,其民俗文化已与当地文化交融渗透,并且展现出巨大的活力。 关键词:朝鲜族,特色,交融,吉林,东北 一、中国朝鲜族的来源 我们现在所说的朝鲜族一般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但其实朝鲜、韩国的人民也都是朝鲜族。事实上,朝鲜、韩国原本同属一个国家,位于朝鲜半岛,历史上是一个国家。1910年8月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被解放,但问题随之而来——苏美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对朝鲜进行分区占领(苏占北朝鲜,美占南朝鲜),自此南北对立形成。在朝鲜和韩国成立时,双方都声称自己对整个朝鲜半岛拥有主权。都指责对方是伪政权,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国家里边的两个不同的派别,代表着不同的集团的利益。虽多次调和但均以失败告形成。后来朝鲜内部发生矛盾,发生内战。紧接着南朝鲜与北朝鲜分别建立政权,后美国借口对朝鲜进行侵略。中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联合朝鲜军队对美韩为主的联合国军作战。1953年7月各方签署停火协议,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之后中国与朝鲜关系更加密切,成为生死与共的近邻。朝鲜位处长白山附近,与中国仅隔一条鸭绿江,由于贸易往来以及其他原因,大量朝鲜族居民迁移到中国,并且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聚居地。 二、吉林朝鲜族民俗文化 1、风俗习惯 (1)民族服饰 朝鲜族民族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婚后则穿红裙子和绿上衣。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朝鲜族儿童服装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或出于审美心理,或出于避邪的目的,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活泼可爱。穿朝鲜族传统服装一般会带佩饰。传统朝鲜族服装的领结下常挂一个流苏,流苏上的装饰为一块玉雕或一柄小银剑,其上有一环圈,下面则垂着长长的丝线流苏,与服装相呼应,形成整体美感。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此外朝鲜族服饰中还有一种七彩上衣,用七彩缎做成,象征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朝鲜族早期穿木屐、革屐,后来出现草鞋、麻鞋、胶鞋,现在普遍穿胶鞋或皮鞋。由于民族服装不便于日常出行,现一般与当地人民穿着一样,只有在民族节日时才会着民族服装。 1【作者简介】李丹妮,10058064,管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朝鲜族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东三省朝鲜族海外移民问题初探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陆续移居海外,迁入韩国者大约有40万;光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在1991年至1994年迁入俄罗斯者为3万多;还有在1995年大约2万左右的人去了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虽然朝鲜族的海外移民数量相对于中国总体的海外移民数量所占比例很低,但她仍然是中国国际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有关他们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出国、出国的方式有哪些、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海外移民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等。在中国,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并不多,目前为止笔者知道郑信哲,他在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龙井市朝鲜族的劳务输出、出国探亲和涉外婚姻以及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谈到他们出国后具体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海外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郑先生在文中谈到了他们的跨国流动的积极意义,并未涉及到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按照国际迁移过程中的“推-拉”理论,就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的原因、途径、他们在移居国的工作以及对中国朝鲜族社会和移居国的影响进行讨论。 “朝鲜”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史500余年,后即以国号为族名。“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 朝鲜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目前总人口大约有200多万,有63%的人口分布在吉林省(其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口约占朝鲜族全部人口的43%)、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占25%左右;辽宁省占11%左右,其余散居在北京、山东、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160万,其中约有60万陆续回到了朝鲜。据统计,1949年,东北朝鲜族人口减少到大约有100万其中53万聚居在延边地区。这表明,朝鲜族人已经形成为区别于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标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形成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共同体最终得以形成。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整体,谁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开放。 对外开放使朝鲜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外开放增强了朝鲜族的开放意识,使朝鲜族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朝鲜族在对外开放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有了提高;民族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民族文化更加活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增强了朝鲜族的中华民族意识,民族间发展差距缩小,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按照国际迁移的“推-拉”理论及其四个基本要素,朝鲜族的海外迁移过程也具备条件,只是,笔者为了更具体论述朝鲜族海外迁移的原因,所以分为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从国际方面看,二战后,世界分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