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政函〔2011〕29号

关于印发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建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共建德市委关于制定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建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建德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发展基础与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

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先后荣获了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中国十大世外桃源、中国最佳旅游休闲胜地、华东地区十大旅游风情休闲城市、浙江省十大休闲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和谐城市绿色环保示范城市、省级教育强市、省级科技强市、省级文化先进市。

1、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9.8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2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2.5%和15.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6.5:32.4,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销售产值达到498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比重为20%。积极启动工业大平台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初见成效,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被列为杭州市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安化工、格林香化、建业有机等重大骨干化工企业搬迁入园,白沙—更楼、乾潭、大同、大慈岩等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一区一园四区块”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33.2亿元,年均增长8%,农业主导特色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6%。

2、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扩大。2010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3亿元,年均增长13.8%;“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是“十五”的2倍,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42.4亿元,年均

增长18.4%,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59.7亿元,是“十五”的2.3倍。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达76个,五年累计投资152亿元,杭新景高速、20省道建德段、环三江口交通圈、洋安大桥、严州大道、220千伏万松输变电、市文化中心、市一院、市疾控中心、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建成,极大地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市容市貌得到明显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主四团”城镇框架体系基本确立,城市化水平达到55.4%。“东扩南拓、西进中优”步伐加快,东区、溪头新区基本建成,洋安、桥东、洋溪、桥南新区开发全面启动,洋安新城、洋溪新城、桥南新城和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城西休闲旅游综合体“三城两体”建设有序推进,城镇框架不断拉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大城东新城和下沙经济开发区寿昌区块(建德经济开发区)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4、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以上。深化巩固省级教育强市建设成果,90%以上中小学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3岁,每万人医师数达24人。成功举办三届新安江旅游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2010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2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2%、12.9%。

5、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就业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0年,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65%。深入实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全面推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即征即保”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9%。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实施,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6、生态文明进一步加强。万元GDP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0.9%、15%和3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均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和加强,全面启动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积极开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新社区星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全面启动。全市村庄整治率达80.7%,改造农村住房5300户。“新安江秀水保洁工程”和珍贵树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得到全面实施。

7、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化化工、雅鼎卫浴、大洋化工完成股份制改造,成功组建钦堂钙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立杭州市首家村镇银行和我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模式;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流转、农村政策性保险、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项目“全程代办”和项目审批一审一核制;积极推进机关行政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稳步推进,中心镇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

效。劳动保障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推进社保扩面,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8、对外经济进一步深入。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20.4亿元,是“十五”的3倍;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8亿美元,是“十五”的2.4倍。2010年外贸出口供货值(含税)超过212.6亿元,年均增长19.6%。自营出口企业424家,培育出口规模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91家,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0家,2010年自营出口7.6亿美元,年均增长27%。

表1建德市“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计量

单位

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实绩

绝对值

年均增长

%

绝对值

年均增长

%

为规划目标

%

生产总值亿元174.012.0189.813.0109.1人均生产总值美元417011.7562018.6134.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13:50:3711:57:32

农业总产值亿元33.28.033.28.0100.0工业总产值亿元690.023.0507.415.773.5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0.412.012.015.4115.4自营出口亿美元 6.523.07.627.0116.9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2.015.078.313.895.4其:工业生产性投入亿元36.615.042.418.41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9.113.048.518.0124.0实际到位内资亿元18.1 5.031.817.5175.7人口(户籍)万人51.50.251.0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6565.0

城市化水平%55.055.4100.7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3.3

R&D经费占GDP比重% 1.0 1.0

指标计量

单位

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实绩

绝对值

年均增长

%

绝对值

年均增长

%

为规划目标

%

初升高比重%98.099.5

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元12001215101.3万人医生数人2024120.0互联网普及率台百人201365.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098.0

森林覆盖率%76.076.0

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0.010.010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80

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1212.020

耕地保有量公顷2556926409103.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6359.02287710.2105.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6369.01001212.9115.9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2940

人口自然增长率‰20.48

恩格尔系数%居32

农36

居37.3农

35.4

城镇社会保障率%707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5.098.9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转型升级步伐相对偏慢,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待加强,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社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继续着力解决。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也是我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关键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应对多方面挑战的困难期。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处于重要的调整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还将再趋活跃,绿色经济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的制约进一步加大。我市外向型经济特色较为突出,特别是传统产业外向度较高,且多为加工贸易,国际环境的这些变化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形成倒逼的转机。

从国内看,我国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都市群的出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形态已经成为现实,小城市发展优势凸显,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未来几年将改变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产方式,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经济发展与社会均衡化等深层次矛盾,一方面为我市加快结构

调整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带来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更大压力。

从区域环境看,长三角城市群加强合作、杭州市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都市经济圈与杭州五县市建设深入推进,区域性的协同发展、组团发展,城区与县(市)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更加明显,要素流动更加频繁,相互联系更加密切,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富春江航道提升、国省道改建等大项目的加快推进,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同时,周边县(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更加凸显,不进则退的形势鞭笞我市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从本市发展看,我市处于人均GDP5000—10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将进入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公共需求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新时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将催生出核心竞争力,我市的后发优势在区域竞争中将逐步显现。但是,我市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将进一步显现,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更为突出,同时,我市地处钱塘江上游的敏感区域,决定了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的要求会更高,这意味着转变经济方式的任务会更为紧迫。我市综合实力在全省市(县)中总体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我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民生历史欠账较多,今后对民生刚性要求和群众民生需求还将提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面临严峻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杭州市委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以城乡统筹为主抓手,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服务业兴市、生态立市”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加快科技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秀美繁荣和谐新建德,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创建德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要推进“十二五”发展,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按照省委“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和杭州市委“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量质并举方针,把加快发展作为检验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增强市域综合实力。

坚持转型发展。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调整优化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统筹发展。牢牢把握杭州市委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融入杭州大都市,推进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中心村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展空间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公共服务均等覆盖,形成城乡区域

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特色发展。依托我市独特的资源要素禀赋,充分发挥山水秀美、生态优越、交通便捷、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坚持走差异化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道路,加强整体规划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切实解放思想,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和谐发展。突出富民惠民导向,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美丽宜居江城、旅游休闲胜地、幸福和谐家园,努力打造杭州西部重要经济增长极,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创建德科学发展新局面。

2、具体目标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

以上,力争达到2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5%;农业总产值达到44.4亿元,年均增长6%。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医药化工、针织家纺、五金工具等传统产业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高效生态农业为辅助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一批知名品牌。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力争达到9:51:4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6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00亿元;自营出口13.4亿美元,年均增长12%。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格局。

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型城市化全面推进,大城东新城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洋安、桥南、洋溪、梅城、寿昌等新城建设成效凸显,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和城西休闲旅游综合体基本建成,城市高端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一主两副两组团”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

社会发展取得新提高。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比较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全民健身体系,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保障达到新要求。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和11%,分别达到36800元和16900元,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受社会保障。

生态文明取得新气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更加秀美,水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与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均达到省、杭州市下达的规划要求。

表2建德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序

指标名称单位

指标

属性

2010年

完成实绩

2015年预

期目标

年均增长

%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价格)亿元预期性189.8320>10 2

人均生产总值(户籍人口,2010

年价格)

美元预期性562010000

3工业销售产值亿元预期性498100015 4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预期性61.5128.014 5农业总产值亿元预期性33.244.46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预期性48.597.615 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新口径)亿元预期性65.9132.515 8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亿元预期性42.485.315 9自营出口亿美元预期性7.613.412 10地方财政收入亿元预期性12.025.0>12 11五年累计到位内资亿元预期性120.4245.0

12五年累计到位外资亿美元预期性 1.8 3.2

结构调整1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预期性11:57:329:51:40 14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2025 15人才资源总量万人预期性 6.59.0 16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

比重

%预期性55.060.0 17城市化水平%预期性55.4>65 18

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1.5 1.6

民生改善19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人约束性20000

20城镇登记失业率%约束性 3.3<4.5

21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228763680010 2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预期性100121690011 23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束性0.48<4

24人均预期寿命岁预期性80.382

25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预期性14.935

公共服务26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

年预期性9.811.5 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期性4457 2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约束性8895 2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约束性98.9>98 3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约束性7090

资源环境31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约束性650650

32耕地保有量公顷约束性2640925919

3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煤煤/万元约束性 1.3 1.0-20.0 34

主要污染物物

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万吨约束性37403179-15.0

二氧化硫万吨约束性64745503-15.0

氨氮化物万吨约束性465395-15.0

氮氧化物万吨约束性1439712237-15.0

四、空间布局

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深化“一主四团”发展布局,

统筹市域各类资源,进一步完善城镇框架体系,优化功能配置和产业布局,合理引导人口空间分布,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各类要素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城市空间布局

按照构建一流山水城市的要求,加快接轨长三角、融入杭州都市圈步伐,深入实施“东扩南拓、西进中优”城市发展战略,着力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形成“一主两副两组团”(一主是新安江主城区,两副是梅城副城和寿昌副城,两组团是乾潭组团和大同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构建“中等城市(主城区)——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的网络化、组团式空间结构体系。

专栏1建德市“一主两副两组团”发展规划

做精做优新安江主城区:建德市城市核心区域,涵盖新安江、洋溪区域、更楼和下涯部分区域。到2015年底,城区人口达到中等城市要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山水生态旅游城市。深入实施“东扩南拓、西进中优”战略,重点建设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洋安新城、浙西科技城,提升洋溪、桥南、城西区块,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依托中心城区文化底蕴、资源集聚、交通便利等多重优势,加快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工业“优二进三”、“退二进三”,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生态人居、现代金融、中介服务、文化创意、楼宇会展总部经济等产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老城区重点提升改造,腾出更多空间发展停车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解决城区停车难和交通拥挤问题。桥东区块按照城市客厅综合体的定位,加快总部经济核心区和商贸金融中心建设,塑造现代城市形象,打造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洋安区块按照新城开发定位,重点发展会展、企业总部、休闲娱乐、度假养生养老和商住等,打造洋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

洋溪区块按照城市东扩要求,主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教育、商住,服务业外包、养老养生产业等,加快建设浙西科技孵化城,打造“洋溪文教商住区”和高岭风情小镇。桥南更楼区块按照城市南拓要求,重点发展生态房产、市场物流等,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和物流仓储,打造市场物流园区。城西区块按照西进要求,重点发展饮用水和饮品制造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普通商住、职业教育等为主,打造城西旅游综合体和国内县域水产业基地岭后风情小镇,打响中国水都、清凉世界品牌。莲花依托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主城区,主要发展塑料母料、现代农业、养老休闲等产业,成为主城区的“后花园”。下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顺应主城区“东扩”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商居、休闲旅游等,加快融入主城区,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大做强梅城副城:建德市主城以东,涵盖梅城、杨村桥、三都等区域,到2015年底,城镇人口达小城市要求,基本建成梅城新城,打造建德东部小城市,成为建德城市东扩的主战场、建德产业发展的主平台、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休闲旅游集散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按照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要求,重点建设梅城新城、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黄饶乡村旅游综合体、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三都观光休闲农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养老养生、生态人居、现代农业等产业。梅城区块按照“建新城、护老城”总体思路,加快梅城新城建设,实施严州古城综合保护工程,以保护为主,重在修复,打造建德副城。下涯区块主要以城镇集聚为主,周边规划发展第三产业。黄饶区块打造黄饶乡村旅游综合体。杨村桥区块发挥公路、铁路、水运优势,加快集镇集聚发展,重点发展交通、旅游、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服务中心,提升城镇发展水平。三都区块依托渔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生态、观光、设施等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养老养生产业,全力推进“三都世纪新城”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大洋区块抓住临金高速建设和富春江航道提升有利契机,主动对接浙中城市群和大城东,重点发展化工、机械制造、针纺织业,沿江长廊发展观光休闲业,大力推进原生态养老养生产业。

做大做强寿昌副城:建德市主城以西,涵盖寿昌、航头区域和更楼部分区域。到2015年底,城镇人口达到小城市要求。打造成为建德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的辐

射带动区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寿昌“十八桥”一带建设寿昌新城,重点发展行政服务中心、住宿餐饮业、休闲娱乐、商贸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生态房产业等。320国道主轴西侧重点发展工业,推进下沙经济开发区寿昌区块(建德经济开发区)建设。寿昌桂花村重点发展以温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产业,建设新安江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于合南侧依托新安江铁路东路建设,发展仓储物流服务业,打造铁路站场物流区。航头镇依托农业产业基础,全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慈岩镇要充分依托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融入下沙经济开发区寿昌区块(建德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粉末冶金、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业,将其打造对接义乌的桥头堡。同时充分依托新叶古明居,建设风情小镇。

做大做强乾潭组团:建德市东北部、东大门,涵盖乾潭、钦堂区域。到2015年底,城镇人口达到4万人。按照“全国重点镇”和“省级中心镇”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乾潭出入口改造及主干道建设,提升乾潭城镇发展水平。打造成为浙西经济强镇、旅游休闲名镇。充分利用交通便捷、生态资源优美、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东接杭州、西联大城东,改造提升五金工具、寝具等传统行业,培育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杭新景高速乾潭出入口区块重点建设乾潭新城。七里扬帆景区重点打造七里泷国际旅游综合体。安仁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发展。姚村、下包区域重点发展现代农业。钦堂主动加强与乾潭的对接,重点发展精细重质碳酸钙,深度开发下游产品。

做大做强大同组团:建德市西部,涵盖大同、李家区域,到2015年底,城镇人口达到3万人。建设成为以工业新城为核心区块的特色工业基地,以高效生态为主导方向的特色农业基地,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建德西部重镇。重点发展碳酸钙及系列产品、建材水泥产业,建设蚕桑、蔬菜、毛竹、生态养殖基地。大同新城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和23省道改建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工业功能区要进一步提升优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集聚能力。上马区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李家依托现有的碳酸钙产业基础,主动与大同对接,加快与大同融为一体。

(二)产业空间布局

1、工业空间布局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用地空间,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以下沙经济开发区寿昌区块(建德经济开发区)和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龙头,白沙—更楼、乾潭、大同、大慈岩工业功能区组成的“一区一园四区块”的空间布局。工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029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240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1067公顷。2015年,工业功能区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26%,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70%。

专栏2建德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

下沙经济开发区寿昌区块(建德经济开发区):我市未来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和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平台。由原省级经济开发区范围和更楼街道、航头镇部分区域组成,规划面积536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782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300公顷。近期以现状横铁工业区块为中心,向南北两方向拓展,形成道路连网、水电连通、基础到位的格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特种钢、建材、日用轻工、机械制造及农产品深加工。同时,主动承接杭州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工业示范园、省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全国有机硅产业基地。由下涯马目和梅城南峰、五马洲三区块组成,规划面积135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592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220公顷。同时,按照“能大则大”要求,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和培育精细化工、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轻工机械、生物工程等六大产业。

白沙—更楼工业功能区:国内县域水产业基地。由新安江的朱家埠、联塘、有机硅区块和更楼的湖岑畈区块组成。规划面积877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230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107公顷。重点发展有机硅下游产品、饮用水和饮品、家纺、五金等产业。乾潭工业功能区:全国工具五金(旋具)基地、中国寝具名镇、杭州市先进制造业五金基地、杭州市重点培育特色城镇五金功能区。是我市承接都市产业梯度转移,东部窗口

工业主战场。规划面积55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380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120公顷。重点发展螺丝批、五金工具、家具、服装、汽车零部件、轻工机械及工程性新材料。

大同工业功能区:杭州市重点培育特色城镇新型建材功能区,建成我市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由草坪山、高桥二个区块组成,规划面积35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300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120公顷。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碳酸钙系列产品、纺织服装、合成革、轻工机械、农产品深加工产品。

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对接义乌商圈“桥头堡”,形成我市西南部工业发展主战场。由位于330国道两侧的湖塘和檀村区块组成,规划面积63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296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120公顷。依托开发区内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水泥粉磨、粉末冶金、纺织服装、轻工机械。

在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功能区建设的同时,整合提升洋溪、三都、杨村桥、李家、大洋、莲花、钦堂等工业功能区,规划面积1173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660公顷,“十二五”开发工业用地80公顷。

2、服务业空间布局

以建德城区为核心,以沿新安江—富春江发展走廊为轴线,以“一主两副两组团”为载体,全面实施“五体五区五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专栏3建德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

五体:是指梅城—七里泷、黄饶、新安江、新安江温泉、大慈岩旅游综合体。

五区:是指新安江主城区、梅城、寿昌、乾潭、大同商贸集聚区。

五基地:是指以洋溪为主的科技孵化基地、以桥东和洋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产业基地、更楼市场物流基地、杨村桥港航物流基地、沿江生态景观房产和养老养生产业基地。

3、农业空间布局

立足山区特色,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形成“三区四园三带多

点”的规模化、特色化农业发展格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4建德市现代农业空间布局规划

“三区”:是指市域粮食功能区、航头三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大同李家省级现代林业综合示范区。

“四园”:是指莲花下涯杨村桥等地的禽蛋产业园、寿昌航头李家等地的蔬菜产业园、三都大洋等地的柑桔产业园、杨村桥下涯等地的草莓产业园。

“三带”:是指沿江现代渔业产业带、沿江景观经济林带和沿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多点”:是指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分布点。

五、产业提升

(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导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医药化工、五金电器、纺织服装、建材水泥、冶金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名牌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著名商标,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

专栏5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领域

医药化工:全面实施《浙江省建德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建德市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规划》,以既有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为依托,扶优限劣、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加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改造力度,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以草甘膦、有机胺、香精香料三大类产品为基础,延伸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系列关联产品,形成有机胺及下游产品链、香精香料及日化产品链。鼓励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催化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扶大压小,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 更新:2011-01-23 10:11:58作者:jiadoo来源:点击:328次【字号:大中小】 提要:城市地铁项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新增地铁通车里程400公里。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大中城市城中村200个。城市河涌整治项目:整治城市河涌100条。 今天,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本报从《规划纲要(草案)》中摘录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 报告摘要 ●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仍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新一轮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成功经验,这都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复杂,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我省原有优势逐渐弱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克服不利因素,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 ●突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完善内外需协调拉动、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增长格局。坚持制造和创造相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并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2230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5230亿元。 现代产业建设工程:总投资844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5360亿元。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 版

前言 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数据解读报告围绕核心要素谷物总产量,茶叶总产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解读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数据解读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杭州建德市谷物和茶叶产量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建德市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杭州建德市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建德市谷物总产量占全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建德市谷物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建德市谷物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谷物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谷物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建德市谷物总产量同全省谷物总产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建德市茶叶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杭州建德市茶叶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茶叶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建德市茶叶总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建德市茶叶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建德市茶叶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茶叶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其中,进口增长18.5%,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13.9%,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

浅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题

浅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题新华社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纲要》?它又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呢?它给老百姓带来哪些鼓舞人心的重大信息? 首先,《纲要》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发展蓝图,《纲要》具体描绘了我们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主要阐述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未来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期望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进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就构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了今后五年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列出了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九大项。这些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重点提升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是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之举。“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百姓最强烈的期盼;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正是“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看出,从“篇、章、节”结构上看,与“十一五”规划相比,社会管理内容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单独设立一篇。社会管理篇分为5章,分别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财富的“蛋糕”怎么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拿出一章的篇幅,就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出具体要求。

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

广州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广州GDP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力争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到2020年,广州都有哪些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编者注:2015年广州GDP总量是1.8万亿元,超过了新加坡),力争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0%左右,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创新驱动:到202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 城市功能:到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50万吨,广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亿吨和2500万标准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 改革开放:到2020年,商品进出口总值达2000亿美元。 城乡环境: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6%,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 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0万人,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累计5.75万套。到202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以上,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文明程度: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 要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形成新的动力源?纲要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三大战略枢纽”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序言 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从18岁-35岁人口数量,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及发展趋势。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杭州建德市户籍年龄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占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数量同全省18岁-35岁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指标分析 (7) 一、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 (7) 二、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占全省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建德市18岁-35岁人口百分比(2017-2018)变动分析 (8)

国民经济和社会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要点)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XXX镇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XXX 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动员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XXX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十二五”简要回顾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XXX镇党委、政府在X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甘共苦、攻坚克难,不断克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坚定不移的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农民纯收入达到XX元,年均递增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公共预算收入XX万元,年均递增X%,全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土地整理为重点,大力优化土地经营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加强,粮食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以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不断壮大。 (三)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十二五”以来,全镇工业以XXX开发区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XX个,涵盖建筑材料、钢铁加工、卫生洁具、电力工程等行业,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镇围绕XXX开发区园区建设和企业用工需求,注重发展运输、工程建设、餐饮、劳务输出等行业,第三产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各类服务网点达XX户, 从业人员达到XX人。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初升高的入学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以弱势群体救助为核心,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全面铺开居家养老工程,并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规范了孕前型管理模式,强化了服务质量,加大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全面落实了利益导向机制。全镇人口出生率X X‰,人口自然增长率XX‰。此外,文化、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发日期:2011-09-10 14:29作者:来源:农业部农垦局 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发展休闲农业意义重大。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一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二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最全复习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练习题库 1.“十二五”规划提出,把( C)大发展作为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A第二产业B医疗制作C服务业D第一产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的关键时期,是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C)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3、“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 A ) A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改变社会风气 C 提高人均收入 D 促进社会和谐. j 4.“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 D 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A振兴 B改革 C现代化 D 发展 5.“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 A ,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A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B必须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 C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D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6.“十二五”时期,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B 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A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经济国际化 D世界一体化、经济国际化 7、“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A)特性。A、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B、战略性发展性科学性 C、科学性发展性前瞻性 D、指导性发展性科学性 8.“十二五”时期,从国内看, D 深入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A工业化、网络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 B产业化、网络化、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 C产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 D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9.以 B 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A改革开放 B科学发展 C和谐社会建设 D和平发展 10.以 B 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A改革开放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和谐社会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建设 11.要坚持把 C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和谐社会建设 B两型社会建设 C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建设 12.要坚持把 C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改革开放 C科技进步和创新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3.要坚持把 A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改革开放 C科技进步和创新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德市发展调查报告

建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协助建立的全国10个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市)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桑蚕、柑橘、莲子、草莓等,是中国草莓之乡,全国茶叶重点生产县之一,浙江省柑橘、板栗、生漆重点产区。 已查明森林树种700余种,药用植物(含森林树种)700余种。有野生动物140多种,其中44种动植物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2004年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23.15万公顷,其中耕地2.53万公顷,占10.92%‘;林地15.92万公顷,占68.79%;立木蓄积量4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4%,为全国首批9个绿化模范城市。 截至2008年,全市现价工农业总产值40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28.74亿元,农业总产值28.70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64倍和59倍。生产总值162.27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1706元;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了第一产业,迈出了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的现代经济转变的第一步。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9.41亿元,比1978年增

长了65倍。城乡居民经济增长迅猛,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8.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元,是1986年(最早统计年份)886.62元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032元,是1978年农村集体人均分配收入94.44元的85倍,人民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改革开放30年,是建德经济突飞猛进的30年,是建德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30年。建德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市的转变,并使建德在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建德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综合竞争力200强城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 工业经济助辉煌 建德历史上是农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并不发达,主要依靠农业,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经济,人们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旧时有“松明当灯照,蓑衣当棉袄,辣椒当油炒,苦叶菜吃到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杭州建德市财政收支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建德市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杭州建德市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建德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建德市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建德市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建德市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建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杭州建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建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建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建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从2005年中国“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热情参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从此计划变为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下面我开始着重谈谈自己对十二五规划的一点看法。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基础: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认为这就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深刻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展望:我认为“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成就,那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环境保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一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推进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第二节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观测和影响评估。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建立资金、技术转让国际合作平台和管理制度。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第二节加强水资源节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5000万亩高效节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广西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广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提出并实施一系列符合广西实际的重大举措,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超过万亿元,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水平提升,“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高铁经济圈和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南宁机场跻身千万旅客吞吐量大港行列,西部首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工

姚千户屯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姚千户屯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 索引号:210111048E20120090001 发文号:生成日期:2009-12-17 姚千户屯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序言 “十二五”期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关键时期。虽然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招商引资等相关情况不容乐观,但挑战中同样孕育着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研究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我镇实际情况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正确的发展思路,调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更大发展,为把我镇打造成为财政收入超千万经济强镇和旅游产业名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重点阐述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旨在明确我镇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带有战略性、宏观性的规划,是统一全镇人民意志,开创广阔未来的行动纲领。 “十一五”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镇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富民强镇为目标,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到2010年末,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71亿元,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1亿元;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保证了地区国民经济以年14.9%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实现了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50元。2.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百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