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外欣赏分析

高中语文课外欣赏分析

高中语文课外欣赏分析
高中语文课外欣赏分析

涉江

屈原

【作者介绍】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伟大的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楚王的同姓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同反动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斗争中,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的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著作有长诗《离骚》和《天问》,组诗《九歌》、《九章》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汉代学者刘向辑集的《楚辞》。

【解题】

《涉江》选自《楚辞·九章》。《九章》包括《惜诵》、《涉江》、《衷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jú)颂》、《悲回风》,共计九篇。除《橘颂》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叙写了作者于顷襄王三年(前296)第二次被放逐后,渡江而南的经历和思想情况,故题名“涉江”,当时屈原在流放途中,渡过长江,登上鄂渚,穿过洞庭,走到沅水上游。在行径辰阳,进入淑浦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注评】

余幼好(hào)此奇服兮,余:我。好:爱好。奇服:奇特的服饰,指下文的长铗、切云冠、明月(珠)、宝璐等。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表句读的停顿,并起舒缓语气、抒发感情的作用。年既老而不衰。既:已经,副词。不衰:指对奇服的爱好没有减弱。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铗:剑柄,这里指剑。陆离:长的样子,是“长铗”的后置定语。冠(guàn)切云之崔(c uī)嵬(wěi)。冠:用作动词,戴。切云:一种很高的帽子的名称。崔嵬:高耸的样子,是“切云”的后置定语。被(pī)明月兮瑰宝璐(lù)。被:通“披”。明月:珍珠名称,即夜光珠。珮:同“佩”。璐:美玉。○写诗人奇伟瑰丽的服饰和始终如一的爱好,表现他高洁的品质和坚贞不渝的精神。世溷(hūn)浊而莫余知兮,溷浊:即“混浊”,肮脏。莫余知:莫知余,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没有谁,无指代词。知,了解。吾方

高驰而不顾。方:正在,副词。高驰:大步地驰骋。顾:回头。○写诗人身处黑暗的世道,虽遭迫害排斥,但决不妥协,见其坚持真理的精神。驾青虬(qiú)兮骖(cān)白螭(chī),驾青虬:用青龙驾车。虬,传说中有角的龙。骖白螭:用白龙做骖马。骖,驾在车子两侧的马。这里用怍动词。螭,传说中无角的龙。吾与重(chóng)华游兮瑶之圈。重华:虞舜的名。相传舜重瞳,故名重华。瑶之匿:生长着玉树的花园,指仙宫。瑶,美玉。圃,园。登昆仑兮食玉英,昆仑:山名。玉英:玉的精华。一说,玉树的花。这里指非人间所有的精美食品。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齐光:一样光明。○写诗人在现实世界中陷入孤独苦闷,不得不凭借幻想去寻求精神上的安慰。这些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神奇幻想,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恶浊世界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哀:为动用法,为……而悲伤。南夷:指楚国的统治集团,楚国僻处南方,“夷”是当时中原各国对周围落后民族的轻蔑的称呼。这里称楚国统治集团为“南夷”,意在斥责他们的愚昧无知。是一种愤激之词。旦余济乎江湘。旦:明早。济:渡。江湘:指长江和洞庭湖。湘,本指湘水,屈原过江,经洞庭湖入沅水,并未渡湘,但湘水为洞庭正流,所以用“湘”来称洞庭湖。○写

诗人怀着痛苦的心情,被迫远离故国,走向僻远的南方。这既交代了远行的原因,又自然引出下文。

这一段,写诗人服饰奇伟,德行高洁,理想远大却不见容于时,被逼涉江远去的原因与悲愤心情。

乘鄂(a)渚(zhǔ)而反顾兮,乘:登,指登岸。鄂渚;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城。反顾:回头看。欸(āi)秋冬之绪凤。歇:叹息。秋冬之绪风:秋冬时节残留下来的寒风。绪,残余。本诗作于初春,所以说“秋冬之绪风”。○写诗人被流放的季节和途中悲伤滴怀的心境。“反顾”二字,可以想见他对故国的深切眷恋,步步不忍离去的心情。步余马兮山皋(gāo),步:行走。用于使动。“步余马”,让我的马走到……。山皋:山冈。邸(dǐ)余车兮方林。邸:同“抵”,到。用于使动,使……来到。方林:地名。○此写诗人陆路行程的情况。一个“步”字,表达了诗人被迫离去的沉痛心情。

乘舲(líng)船余上沅兮,舲船:有窗的小船。上:指逆流而上。沅:沅水,在湖南省。齐吴榜以击汰(tài)。齐吴榜:(船夫们)一齐摇桨。齐,用为动词,指一齐摇。吴榜,指仿照吴地的桨制作的船桨。吴是水乡,所以船桨出名。以:连词,表顺接。汰:水波。船容与而不进兮,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淹回水而凝滞。淹:停留。回水:回旋的水流。凝滞:受阻而停留不进。○写诗人水路行程的情况。“容与”、“不进”、“淹”、“凝滞”等语,亦表现出诗人无限眷恋故国的心情。朝发枉陼(zhǔ)兮,发:出发。枉陼:地名,作补语,表处所。陼,同“渚”。夕宿辰阳。辰阳:地名,作补语,表处所。○写诗人去国日远,在流放途中早发晚宿,行程之艰辛。苟余心之端直兮,苟:如果,连词;端直:正直。端,正。虽僻远其何伤?僻远:用作动词,意思是放逐到僻远的地方。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何伤:妨害什么,意即有什么妨害。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写诗人坦然自慰的心情,见其身处逆境而志行不变的决心。

这一段,写诗人流放途中的情况与感触,发抒了他眷恋故国而不忍离去的深情。入溆浦余儃(chán)佪(huái)兮,儃徊:徘徊,指心情的无所着落。迷不知吾所如。所如:“所”字短语作“知”的宾语。如,往,动词。○紧承上段末句“僻远”而来,以“值佪”写出诗人无所适从而徘徊不前的样子。“迷”字,见出其惶惑的心理。“不知”“所如”,更见其心境的抑郁苦闷。深林杳(yǎo)以冥冥(míng)兮,杳:幽暗。冥冥:昏暗。以:连词,用法同“而”。乃猨狖(y?u)之所居;乃:副词,加强判断语气。猨:同“猿”。狖:长尾猴。所居:居住的地方。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幽晦:阴暗。以:连词。霰(xiàn)雪纷其无垠(yín)兮,霰:雪珠,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纷其:纷纷扬扬地。其,助词,用作形容词的后缀。下旬的“其”同。垠:边际。云霏霏其承字。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承:连接。宇:屋檐,一说,天宇。○人迹罕至,阴雨连绵,天气恶劣,景象阴森,处境凄凉冷落,诗人孤独傍徨的苦闷心境可见。

这一段,写诗人到达溆浦后所见到的景象,抒发了孤独彷徨苦闷的心情。哀我生之无乐兮,哀:哀叹,为动用法。幽独处(chǔ)乎山中。幽处:寂寥孤独地,作“处”的状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从俗:随从世俗,指与世俗同流合污。以:连词。固将愁苦而终穷。固:当然,一定,副词。终穷:终身不得志。穷,境遇不好,不得志。○写诗人虽然孤独苦闷,但终不改其志,见其对邪恶势力毫不妥协。接舆髡(kūn)首兮,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髡:将发剃去,是古时的一种刑罚。据说接舆最初披发佯狂,后来索兴将头发剃掉,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hù)蠃(1uǒ)行。桑扈:古代隐士。赢行:赤身露体走路。这种异常行为也是不与统治者合作的表示。蠃,同“裸”。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指忠臣。贤:指贤人。用、以:都是任用的意思,又都是意念上的被动。○借古人不满现实的反常行为,抒发了诗人不容于世的愤懑。伍子逢殃兮,伍子:伍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臣,吴王夫差拘囚越王勾践,他劝夫差杀勾践,以免后患,夫差不听,最后令子胥自杀。后来吴终于为勾践所

灭。殃:灾祸。比千菹(zǔ)醢(hǎi)。比干:商纣王的叔父。纣王无遭,比干直谏,被纣王剖心而死。菹醢:把人剁成肉酱。与前世而皆然兮,与前世:整个前代。与,通“举”,全部。皆:都.副词。然:这样,代词,作谓语。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何:何必,疑问副词,作状语。乎:同“于”,对于,介词。○借古代贤人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朽势力的切齿痛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董道:正道。在句中作谓语,意思是“遵守正道”。董,正。豫:犹豫。固将重(chóng)昏而终身。固:本来,当然,副词。重昏:一再陷入黑暗的境地。重,一再,副词。昏,黑暗,用作谓语,指陷于黑暗的境地。终身:结束自己的一生。“身刀是“终”的宾语。○宁愿穷愁至死也不改初衷,再一次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始终不渝的品质和坚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战斗精神。

这一段,探索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引用历史故事来抒发内心的悲愤,并重申坚持正道,至死不变的决心。与第一段遥相呼应。

乱曰:乱:乐章的尾声叫乱。辞赋的结语也叫乱。鸾鸟凤皇,比喻忠臣贤士。皇,通“凰”。日以远兮。日:用作状语,一天天地。以:连词。远:远离。指忠臣和贤人远离朝廷。燕雀乌鹊,比喻小人。巢堂坛兮。巢:名词用作动词,筑巢。堂:殿堂。坛:当时楚地的方言称中庭为坛。巢堂坛,指小人窃位。○喻忠贤遭受迫害,日益远离;小人窃位,把持朝政。露申辛夷,比喻忠臣贤士。露申,或作“露甲”,即瑞香花。辛夷,树名,有香气。死林薄兮。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薄,草木丛生。腥臊并御,腥臊:指气味恶臭的东西,比喻谗佞小人。并:一齐,副词。御:用,进。芳不得薄兮。芳:芳香的东西,比喻忠臣贤士。薄:近,靠拢。○喻忠贤被弃放逐,折磨死于荒原;小人邀宠得志,好人不得接近。阴阳易位,这是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以比喻当时楚国政治的混乱情况。时不当(dàng)兮。生活的时代不合适。当,合适。○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楚国政治,一片紊乱。诗人深感生不逢时,发出无限慨叹。怀信侘(chà)傺(chì),怀信:怀抱忠诚。侘傺:惆怅失意的样子。忽乎吾将行兮。忽乎:飘然。忽,飘忽。乎,助词,作形容词词尾。○见诗人被迫远行的无可奈何的悲愤和誓不回头的决心。

这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运用对比和比喻痛斥了楚国朝政的混乱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诗人不可遏抑的悲愤之情。

【译文】

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

年纪老了这种爱好仍然没有衰减。

我佩着长长的宝剑,

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

披挂着夜晚发光的明珠,

佩带着珍贵的美玉。

社会混浊没有人了解我,

我却正在大步驰骋义无反顾。

用青龙驾车,两边配上白龙,

我同重华一道去游玉树的园圃。

登上昆仑山吃那玉树的花,

我要跟天地一样长寿,

跟日月一样光华。

我为楚国没有人了解我而悲伤,

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江。

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

在秋冬余下的寒风中叹息惆怅。

让我的马走上山冈,

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停放。

我乘着篷窗船上溯沅水,

船夫们一齐摇桨击水前行。

船慢腾腾地不肯向前,

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滞不进。

清晨从枉睹出发,

晚土歇宿在辰阳。

只要我心地正直,

放逐在僻远的地方又有何妨?

进入溆浦我又迟疑不决,

迷失方向不知该往哪里去。

深邃的树林幽远昏暗,

这可是猿猴的住处。

山岭高峻遮住了太阳,

山下阴暗不明而且多雨。

霰雪纷纷扬扬地无边无际,

浓云密布,好象连接着屋宇。

可怜我一生毫无乐趣,

寂寞孤独地居住在山里。

我不能改变心意去附和世俗,

当然会忧愁痛苦终身不得意。

接舆装疯剃去头发,

桑扈走路时赤身露体。

忠诚的人不一定被任用,

贤能的人不一定得到职位。

伍子胥遭到灾殃,

比干被剁成肉泥。

整个前代都是这样,

我对现在的人又何必埋怨责备?

我将遵守正道而毫不犹豫,

本来会终身一再陷入黑暗的境地o 【尾声】

高尚的鸾鸟和凤凰,

一天天地离得更远;

渺小的燕雀和乌鹊,

把巢筑在殿堂和庭院。

芳香的露申和辛夷,

死在草木丛杂的深林;

腥的臊的一齐用上,

芳香的不能靠近。

阴和阳颠倒了位置,

我生活的时代不合适。

怀抱着忠信却这样失意惆怅,

我将要飘然远走他乡。

【简析】

《涉江》通过对诗人被流放江南的历程和感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楚国统治集团黑暗腐败的愤恨和对故国无限热爱眷恋的深情,反映出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因此在诗中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的个人失意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思想感清。

这篇作品,既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中间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也有议论,数者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始,诗人就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珮宝璐”,衬托出其高洁的品质;“乘鄂渚而反顾兮,歇秋冬之绪风”,写诗人被流放的季节和临风长叹,表现了他悲伤满怀的心境和对故国的深切眷恋;“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力,写船行进很慢,表现出诗人对故国依恋的心情;“入溆浦余值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写诗人因地点生疏迷路,表现出他对前渺茫,感到煌惑苦闷的心理;“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而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描绘出荒凉凄冷的自然环境,则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独、傍徨、抑郁不乐的心境。这些融入诗人感情的叙述和描写,不仅给读者以深刻而具体的印象,亦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至于那些直抒胸臆和议论的诗句,如“世溷浊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等,更表现了诗人有时孤傲,有时悲愤;有时决绝,有时由探索而坚定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本篇以写实为主,但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丰富奇特的幻想,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神话世界:神奇的车乘,高尚的旅伴,美好的境地,芳苦的食品,等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另外,本诗结尾,通段设喻,用以揭露楚国改治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腐败,形象地反映出小人窃位得志,忠贤被逐遭受迫害,黑白颠倒,是菲淆乱的社会现实。这种写作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在现代汉语里,“穷”的常用义是“贫”,“穷”和“贫”是同义词。但是在古代,“穷”和“贫”不是同义词。“穷”的常用义是境遇不好或不得志。本文中“固将愁苦而终穷”一句,“终穷”是终身不得志,不是说终身贫乏。《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一句,意思是困窘饥饿无依无靠,“穷”也是境遇不好的意思。古代如果说缺乏衣食钱财,用“贫”来表达。如《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不过,后来“穷”的词义转移,也可作“贫困”讲。如《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这句中的“穷”就是贫穷的意思了。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这句中“陆离”和“崔嵬”分别是“长铗”和“切云”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助词“之”助成这种后置关系。这种后置的形式,只在诗歌和韵文中才有。在一般的散文中,后置定语都是以“者”字短语的形式出现的,如《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这个句子主语省略,“哀”是谓语,“南夷之莫吾知”是个主谓短语,充当“哀”的宾语。“哀”属于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怎样”的意思。“为动”的

“为”,包含“给(替)”、“为了”、“因为(由于)”等意思,上旬的“为动”属于后一种意思,译出来是:我为楚国没有人了解我而哀伤。

本文中“哀吾生之无乐兮”一句,“哀”同样用于为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上边的句子里,“用”、“以”(动词,作“用”讲)、“菹醢”三个谓语动词都用于被动,“用”、“以”都是“被任用”的意思,“菹醢”是“被剁成肉泥”。这三个谓语动词前后并没有用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它们的被动意义从形式上看不出来,而必须根据文意来推断。这叫做意念上的被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这两句中的“其”是助词,用在形容词后面,作为后缀,有加深性状程度的作用,可译为“地”。句子直译出来是:霰雪纷纷扬扬地无边无际,云气浓浓密密地连接着屋檐。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乐府》

【解题】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计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小序十句,计五十三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据小序,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所谓“乐府”,原是汉朝皇帝的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惠帝时,就设有“乐府令”的官名,至武帝时,更正式设置了“乐府”官署,采集民间歌辞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因“乐府矽的整理保存而得了“乐府歌辞”、“乐府诗”或“乐府”的专门名称,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意思等于说“入乐的诗歌”。

【注评】

汉末建安中,建安中,建安年间。建安,汉献帝年号。○交代诗中故事发生的年代。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庐江:汉郡名,今安徽省潜山县一带。小吏:指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为仲卿母所遗,为……所遣:被……休弃回娘家。为……所……,表被动。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家。皂誓不嫁。不嫁:指不再改嫁。其家逼之,其家:她的娘家。乃没水而死。乃:于是,就,副词。仲卿闻之,亦自缢(yì)于庭树。亦:也,副词。缢:上吊。○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的姓名及身份、事件及其起因与结局。时人伤之,时人:当时的人。伤之:为他们的不幸而感到痛心。伤,为动用法。为诗云尔。云尔:句末语气词。○说明此诗的来源。

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诗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结局),使读者阅读时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孔雀东南飞,东南飞:向东南飞去。东南作状语。五里一徘徊。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写孔雀向东南飞去却又不愿分离,开篇就表现出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和凄怆缠绵的气氛。

这一段,以孔雀喻仲卿夫妇,托物起兴,提摄全篇,引出下文。

“十三能织素,十三:指十三岁。下文“十四”、“十五”等同。素:白色丝绢。这以下的话是焦件卿妻对仲卿说的。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hóu),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十六诵诗书。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以铺陈手法,排比句式,勾画了兰芝从小就很聪明能干,有才华,有教养的形象。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一个“常”字,道出了内心多少辛酸,反映了她与焦母间的矛盾的深刻。君既为府吏,你做了声江府的小吏之后。既,已经,副词。守节情不

移,守节:坚守臣节,指忠于职守。情不移:指思想专一。贱妾留空房,贱妾:仲卿妻自称。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相见常日稀。两人见面的日子常常很少。○叙丈夫因做公事不常在家,因之有“空房”“日稀”之感。但这种“空”与“稀”却未影响兰芝对丈夫的感情,这就表现两人爱情的纯洁与坚贞,也为悲剧性的情节发展作了伏笔。鸡鸣入机织,入机:古代的织布机是一个框架形的木制机械,织布时人坐在框架里面,所以说“入机”。○极言其劳作之早。夜夜不得息。○极言其劳作之苦。三日断五匹,断: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割下来。匹:汉时布帛宽二尺二寸,长四丈为一匹。○极言其劳作之勤。大人故嫌迟。大人:对长辈的尊称,等于现在说“老人家”,这里指婆婆。故:故意,副词。君家妇难为!妇:媳妇。难为:难做。○焦母的存心挑剔刁难,是其“常苦悲”以及悲剧产生的原因。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胜任。徒留无所施,徒留:自白地留(在你家)。徒,副词。无所施:没有什么用处。施:用。便可白公姥(mǔ),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及时相遣归。”及时:趁现在这时候,即趁早。及,趁,介词。相遣:遣送我。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我”。○无可奈何,自请还家,见其与焦母的矛盾尖锐得无法解决,也是她在忍无可忍情况下所作的反抗。感情强烈,态度坚决,兰芝刚强不屈的性格跃然纸上。以上为一层,写兰芝向仲卿诉说悲苦,并自请遣归,开门见山地揭示她与焦母的矛盾,悲剧亦从此开始。

府吏得闻之,得:助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实现,一般可译为“能”,这里不必对译。堂上启阿母:启:告诉,禀告。阿母:即母亲。阿,助词,用在词首,表示称谓。○写仲卿为兰芝向母求情。“儿已薄禄相,薄禄相:禄相薄,指没有作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古人迷信相术,认为一个人的相貌决定他一生的贫富贵贱。幸复得此妇,幸:幸亏,幸而,副词。复:又,副词。结发同枕席,结发:指初成年时。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jī簪子),表示成年,称结发。同枕席:指结为夫妻。黄泉共为友。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这是有黄土和泉水之处,所以称“黄泉”。共:共同,互相,副词。○一言自得兰芝为妻已很满意,而且两人感情深厚。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始尔:刚刚开始。尔,语助词。未为:不算。女行无偏斜,行:行为。偏斜:形容词用作名词,指不正当的地方。何意致不厚?”何意:哪里料到。致不厚:指招致婆婆的不满。致,招致,得到。○二言兰芝无错,休遣之不该,从侧面进一步突出了兰芝的美好,亦表达了对阿母行为的不满。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何乃:副词性结构,为什么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自专由:自专自由,随自己的意志专断,即自作主张。吾意久怀忿,吾意:我心里。忿:怒。汝岂得自由!汝:你。岂:哪里,难道,副词。○恼羞成怒,对仲卿进行痛斥,对兰芝进行诋毁。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自:副词,表事实本来就是如此,这里不必对译。秦罗敷:传说为三乏国时赵国的美人,后来常用以为美女的代名。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体无比:体态优美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遗之,遣去慎莫留!”慎:副词,和否定词连用,表示恳切劝诫或坚决禁止,可译为“务必”、“千万”等。○又哄又骗,以东家贤女相诱。

府吏长跪告: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告:请求。“伏惟启阿母,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表示谦虚的发语词。启:陈述,这里作“禀告”讲。今若遗此妇,若:如果,连词。终老不复取!”终老:终身,一辈子。取:同“娶”。○表示决心,誓不分离。

阿母得闻之,槌(chuí)床便大怒:槌:通“捶”,拍,敲击。床:古时坐榻也叫床。“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失恩义:指与兰芝恩义断绝。会不相从许!”会:一定,副词,表意志坚决。从许:依从允许。相:副词,这里有指代对方的作用,可译为“你”。○疾言厉色,专横暴戾,毫无挽回的余地。寥寥几笔,一位恶婆婆的凶狠形象亦跃然纸上。以上为二层,写仲卿替兰芝求情,母怒坚决不允,表现仲卿对爱情的忠贞和焦母的蛮横与顽固。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还入户:回来走进自己的房里。举言谓新妇,举言:发言。新妇:对媳妇的通称,不专指新嫁娘。哽咽(gěngya)不能语:哽咽: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见其美满婚姻被拆散所感到的痛苦。“我自不驱卿,自:本来,副词。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逼追有阿母。卿但暂还家,但:只,仅仅,副词。吾今且报府。且:姑且,暂且,副词。报府:指到庐江府去办公。报,赴。不久当归还,当:会,副词,表示对倩况的肯定的估计。还必相迎取。迎取:迎接。以此下心意,以此:为了这个。下心意:低心下气,这里有暂时受委屈的意思。慎勿违吾语。”勿:不要,副词。○屈服于家长的淫威,没有继续斗争的勇气,只得忍辱求全,幻想破镜重圆。既见其一往情深,又见其识短见浅。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6ng)纷纭!重纷纭:再添麻烦,意思是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看得十分清楚,回答得非常决绝。往昔初阳岁,往昔:过去。初阳岁:一年的阳气初生之时,指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以前。谢家来责门。谢家:辞别娘家。谢:辞别。贵门:尊贵的门第,这是散称,指焦家。奉事循公姥,奉事:行事。循公姥:顺着婆婆的意思。进止敢自专?进止:进退举止。敢:助动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是“岂敢”的意思,这里作“岂敢”讲。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指操作。伶俜(píng)萦(yíng)苦辛。伶俜:孤单的样子。萦苦辛:为辛苦所缠绕,即受尽辛苦。谓言无罪过,谓言:总觉得,自认为。供养卒大恩;供养:侍奉(婆婆)。卒大恩:自始至终地报答大恩。仍更被驱遗,仍更:仍然,还是。“仍”与“更”同义连用。何言复来还!何:为什么,怎么,疑问副词。来还:回来。○对婆婆的污蔑予以批驳,既为自己辩护,又说明破镜难以重圆。妾有绣腰襦(rú),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的短袄。葳蕤(wěiruǐ)自生光;葳蕤: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绣腰孺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红罗复斗帐,罗:一一柙丝织物的名称,质地较薄,手感滑爽,兼透气。复斗帐:双层的床帐。斗帐,一种上窄下宽,象倒置的斗的帐子。四角垂香囊;箱帘(1ián)六七十,帘:通“奁”(lián),盛梳妆用品的匣子。绿碧青丝绳,名词短语作谓语,意思是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物物各自异,物物:每一件物品。各自异:各不相同。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不足:不值得,不配。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留待作遗(wěi)施,作遗施:作为随便送人之用。遗,赠送。施,施与。于今无会因。哥今:从今以后。会因:见面的机会。因,因缘,机会,名词。○检交箱奁,遗物为念,决计一别不还。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又表现了她对仲卿的真挚爱情。时时为安慰,意思是说,希望你时常把我留下的这些东西作为一种安慰。久久莫相忘!”○希望丈夫睹物思人,不忘旧好。悱恻缠绵,令人心伤。以上为三层,写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

鸡鸣外欲曙,曙:天亮。新妇起严妆。严妆:正整齐地妆饰。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每一件衣饰都要穿戴四五次。事事,件件。通,遍。○反复穿戴,多次更换,动作异乎寻常,见其临别时的微妙复杂心情,其中有对焦母的怨怒和对仲卿的眷恋,也表现了她不屈服于封建压迫的性格。足下蹑(nia)丝履,蹑:踩,这里指穿(鞋)。头上玳瑁(dà?mào)光。玳瑁:一种形状似龟的海生爬行动物,背壳有光泽,可制装饰品。光:用作谓语,闪闪发光。腰若流纨(wán)素,腰际洁白的丝绢象水一样流转轻盈。纨素:精致洁白的细绢。耳著明月瑙(nǎn),明月珰:明月珠做的耳坠。指如削葱根,削葱根:削尖的葱根。口妇含朱丹。朱丹:朱砂。纤纤作细步,纤纤:形容轻巧、优雅的样子。作细步:迈着碎步。精妙世无双。○诗人以华丽的语言,铺叙的方法,比喻夸张的手段,浓墨重彩,着力描绘兰芝美丽可爱的形象,以激起读者对她命运的同情,对焦母的愤恨。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婆婆还在发怒,对兰芝不加挽留。一说,婆婆余怒未息。“昔作女儿时,这以下八句,是兰芝对婆婆说的。生小出野里,从小生长在乡野。生小,年幼时。野里,乡野。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兼愧(于)贵家子。(对于)同你家少爷结婚,我更加感到惭愧。受母钱帛(bó)多,钱帛:指聘礼。帛,丝织物的总称。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为婆婆今后要一个人在家里操劳而记挂着。○写兰芝与焦母告别,言辞委婉,

彬彬有礼,从容镇定,不卑不亢,表面似作自责,实际是对婆婆骄横的抗议;虽然满怀悲苦,却不肯掉落一泪,见其勇于承担不幸遭遇和决不示弱的刚强性格。却与小姑别,却:退下来。泪落连珠子。眼泪象连串的珠子般落下来。“连珠子”是比喻,前边隐去一个“如”字。○与小姑告别,不禁悲从中来,感情的潮水,一下子冲破了抑制的闸门。“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始:才,刚刚,副词。扶床:扶着床走路。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如我长:象我一样高了。这是夸张的说法。勤心养公姥,养:奉养。好自相扶将。扶将。扶持,这里是照料的意思。将,扶助。课本注这句为:“好好服侍老人家”。一说,这句的意思是,你也要自己好好照料自己。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嬉戏莫相忘。”○一席谈话,友爱深切,委实是至情的流露。与对焦母的告别之辞,情味迥然不同。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háng)。涕:眼泪。以上为四层,写兰芝整妆与焦母、小姑告别,挥泪登车而去的情景。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diàn),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程度之深,相当于“多么”、“何等”,这里不必对译。俱会大道口。俱:一起。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共:一同,一起,副词。耳语:附耳低语。“誓不相隔卿,发誓不同你分离。且暂还家去;且暂:暂且。“且”和“暂”都是副词,同义连用。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誓天:对天发誓。天,是“誓”的补语。不相负:不背弃你。负,背弃。○难离难舍,对天立誓。两个“誓”字,见其对兰芝的爱情坚贞不渝。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区区:这里是真诚挚爱的意思。与上文“何乃太区区”的“区区”不同。怀:情意。君既若见录,既:既然,连词。若:如此。见录:记着我。录,记。见,助动词,起指代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作用。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pán)石,磐石:厚大的石头。妾当作蒲苇,蒲苇:水草。蒲苇纫如丝,纫:通“韧”。磐石无转移。○以“磐石”“蒲苇”为喻见其对仲卿的爱情坚贞不渝。我有亲父兄,亲父兄:同胞兄。性行暴如雷,性行:性情和行为。恐不任我意,任:听凭,顺从。逆以煎我怀。”逆:逆料,想到将来。以:连词。煎我怀:心里受着煎熬。○简述其兄的为

人,预见其归家后的遭遇会更加不幸,既见兰芝的清醒,又为后文刘兄逼嫁伏笔。举手长劳劳,举手:指举手告别。长劳劳:惆伥不已。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二情同依依。依依:恋恋不舍的样子。○极写二人不忍分离而又不得不离的无可奈何的情景,给人描绘了一幅长久不能忘怀的感伤的画面。以上为五层,写兰芝、仲卿分手,依依惜别,立誓不相负的情景。这一段,写兰芝被逐。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无颜仪:感到脸上不光彩。仪,仪容。○因无辜被逐,乃奇耻大辱,又最令人伤痛之故。阿母大拊(fǔ)掌:拊掌:拍手。表示惊奇、意外。“不图子自归!不图:没想到。子:女儿。自归:自己回到娘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娘家得到婆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所以“自归”是反常的事,意味着被夫家驱遣。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谓言:总以为。誓违:过失。誓,应为“諐”之误。諐,古“愆”(qiān)字,过失。罪咎。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大拊掌”及下文的“大悲摧”,见刘母对兰芝“不迎而自归”的惊诧和伤心。历数其家教和责问,与篇首一段遥相呼应,见刘母对兰芝的关心和疼爱,也反衬了焦母的凶狠与专横。兰芝惭阿母:惭:这里是惭愧地回答的意思。“儿实无罪过。”无限心酸委屈尽在此句中!阿母大悲摧。悲摧:悲伤。摧,伤心,断肠。○有了此句,一切全都明白,女儿无可指责,只好自个儿伤心。以上为一层,叙述兰芝回家,无颜见母

的情况。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叙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转进。云有第三郎,云:(媒人)说。有第三郎:(县令家)有个三少爷。窈窕(yáotiáo)世无双,窈窕:美好的样子。这里有风度翩翩

的意思。年始十八九,便(p?án)言多令才。便言:能言善辩。便,口才敏捷。令。美好。○写县令遣媒求婚。突出描述县令之子的美貌、才华,是表现兰芝的高洁品质的衬笔。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应之:答应他。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初:当初,副词。府吏见丁宁,见丁宁;嘱咐我。丁宁,也写作“叮咛”。见,用法同“君既若见录”句。结誓不别离。结誓:互相发誓。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非奇:不好。奇,嘉,好。自可断来信,自:副词,表理所当然。此处可译为“理所当然地”。断:回绝。信:名词,使者,指媒人。徐徐更谓之。”(以后)慢慢再谈这件事。徐徐,慢慢地。更,再。之,指再嫁的事。○情义深重,忠于誓约,不肯再嫁。

阿母白媒人:白:告诉。“贫贱有此女,贫贱:贫贱之家。形容词作名词。始适还家门。适:出嫁。不堪吏人妇,不堪:不配做。堪,胜任。岂合令郎君?岂:哪里,怎么,副词.合:配得上。令:美好。幸可广问讯,幸:希望。广问讯:多方打听。不得便相许。”相许:答应你(这门亲事)。○对女儿的处境,寄予同情,拒婚几句,亦委婉中听。以上为二层,写县令遣媒说婚,兰芝拒绝的情况。

媒人去数日,去:离开。寻遣丞请还,寻:随即,不久,副词。丞:县丞,辅助县令的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承籍:继承先人的仕籍。有宦官:家里有做官的人。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娇逸:美好文雅。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主簿:太守的属官。通:传达。按:从“媒人去数日”句至此,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没法解释清楚。试作解释如下:媒人离去才几天,县令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来了,说是打听得有个姓兰人家的女子,她家里继承先人的仕籍,现在还有顶职做官的人,建议县令的三少爷向她去求亲。又说太守有个五少爷,娇美文雅,还没有对象。太守派遣县丞做媒人,去向刘兰芝求亲,太守的这个意思,是他的主簿传达的。以下“直说太守家”四句,就是县丞到兰芝娘家说的话了。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既:既然,连词。结大义:指结为婚姻。故遣来贵门。故:所以,因此,连词。遣:后边省兼语“我”。○写太守派遣县丞来求婚。

阿母谢媒人:谢:谢绝。“女子乃有誓,老姥(mǔ)岂敢言!”老姥:阿母自称。姥,老妇人。○阿母同情女儿,顺应其心,婉言谢绝。

阿兄得闻之,怅(chàng)然心中烦,怅然:懊恼的样子。○见其唯恐高攀不上权贵之心。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作计:打主意。不量:不加考虑。量,思量。○呵叱斥责之声可闻。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pǐ)泰如天地,否泰:运气的好坏。“否”和“泰”本是《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否表示坏运,泰表示好运。足以荣汝身。足以:助动词性结构,足够,完全可以。荣汝身:使你一身荣耀。荣,使动用法。○真是一桩难得的好买卖!诱之以利。不嫁义郎体,义郎:美好的郎君,这是对太守儿子的美称。体:“身体”的“体”,这是为了凑足五个字而配上去的一个字。其往欲何云?”其往:这以后,将来。何云:即云何,这是动词性结构,作谓语时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怎么办”。○施加压力,进行威胁。寥寥数语,将一个利欲熏心,冷酷无情,庸俗自私,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亦将宗法观念,经济压迫,封建礼教暴露得淋漓尽致。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谢:辞别。事:侍奉。夫婿:丈夫。古时女子称夫为婿。中道还兄门。半途又回到哥哥家里。处分适兄意,处分:处理。适:适合,依照。那得自任专!得:能够,助动词。自任专:同前文的“自专由”。○深知其兄为人,不屑作任伺哀求。虽与府吏要(yāo),要:相约。渠会永无缘。渠会:犹言“会渠”,同他相会。渠,他。登即相许和,登即:立刻。“登”和“即”义同连用。许和:。应充。便可作婚姻。”便:随即,马上,副词。作婚姻:结婚。○在婆家被遣,在娘家也不得容身,与仲卿重聚的最后一线希望已经破灭,但又不愿违背自己的意志,于是下定决心,以死来反抗压迫。她的突然允婚,正是她平静而严肃地来对待这种不幸的表现。以上为三层,写太守遣媒说婚,阿兄逼妹改嫁,兰芝被迫应允。

媒人下床去,下床:从座位上下来。去:离去。谴诺复尔尔。诺袭:应答之词,等于说“是是,好好”。尔尔:就这么办,就这么办。尔,这样,代词,这里用如动词。还部白府君:还部:回到府里。部,府署。白:禀告。府君,太守。“下官奉使命,下官:县丞谦称自己,等于旧社会里称“卑职”。言谈大有缘。”大有缘:大有因缘,指说媒时双方谈得十分投机。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翻开历书观看。“视历”与“开书”为互文。便利此月内,便利:吉利。六合正相应。古代迷信,结婚要选择吉日良辰,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正好六字,六字相合,都是吉期,称六合相应。良吉三十日,良吉:良辰吉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卿。这是太守称县丞。成婚:指订好结婚日期。这句是太守吩咐县丞的话。○着力描绘太守的高兴和急于为儿子完婚,反衬出兰芝的受人爱慕。交语速装束,交语:交相传话。装束:收拾,准备。络绎如浮云。(为婚事奔忙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青省白鹄(hú)舫(fǎng),四角龙子幡(fān),(水路上有)画着青雀、白鹄的船,四角挂着绣育小龙的旗帜。舫,船。幡,旗帜。婀娜(ēnuó)随风转。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这里形容旗帜轻柔地飘动的样子。金车玉作轮,踯躅(zhízhú)青骢(cóng)马,踯躅:徘徊不前,这里是缓缓前进的意思。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流苏金镂(1óu)鞍。流苏:装饰在马鞍周围的下垂的缨子,用彩羽或丝线制成。金镂鞍:用金属雕花为饰的马鞍。镂,雕刻。赍(jī)钱三百万,赍:赠送。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杂彩:各种彩色的绸缎。交广市鲑(xi?)珍。从交州、广州(今广西、广东一带)采办的山珍海味。市,买。鲑,鱼类菜肴的总称。从人四五百,从人:仆人。郁郁登郡门。郁郁:热热闹闹地。登:有人疑为“发(發)”字之误。发郡门,从庐江郡门出发。○筹办婚礼的紧张繁忙,聘礼的豪华隆重,作者极力加以铺叙渲染,意在从反面衬托兰芝的不慕富贵,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以上为四层,写太守准备迎娶的情况。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适:刚才,副词。书:信。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事:指婚事。不举:(临时)措办不及。举,举办。○写阿母催促做嫁妆。女儿的死志已决,善良的母亲哪里会懂得?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泪落便如泻。○无限愁苦悲痛尽在“无声”“落泪”中。移我琉璃榻,琉璃榻:镶嵌着琉璃的榻。琉璃,一种半透明的似玻璃的东西。榻,坐具,即上文的“床”。出置前窗下。出:搬出来。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绫罗:指华贵的衣料。绫,似缎子而比缎子薄的丝织品。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日奄)(日奄)(yān)日欲暝,阴沉沉地,天快晚了。(日奄)(日奄):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暝,日暮。愁思出门啼。啼:啼哭。○敏捷地剪裁缝纫和出门啼哭,都是为了掩盖其悲,意在提防家人识破其死志,见出其意志坚定,临死不惧,对压迫者不屑于乞怜的精神。以上为五层,写兰芝含悲做嫁妆。

这一段,写兰芝回家后被逼嫁的情况。

府吏闻此变,变。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因求假暂归。因:就,于是,副词。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摧藏:伤心,摧折肝肠。藏,同“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凄怆”。○写仲卿闻变赶来私会兰芝。“摧藏马悲哀”,充分抒写出一种偻怆的气氛。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蹑履:放轻脚步。帐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故人:过去的丈夫。○满腹哀伤无处诉说,忽闻亲人到来,真是又惊,又喜,又悲,又是惆怅。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写得维妙维肖。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不可量:不能预料。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详:知悉。我有亲父母,父母:这里是偏义复词,指母。逼迫兼弟兄,此连上句而言:(母亲要我改嫁,)加上哥哥对我进行逼迫。兼,连同,介词。弟兄,偏义复词,指兄。以我应他人,他人:别人。他,别的。君还何所望!”你回来又有什么希望。还,动词,回来。○写兰芝诉说事故的变化和心中的委屈与苦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方且厚:又方正又厚重。且,连词,连接并列的两

项,又……又……。可以卒千年;卒:终,这里是自始至终保持不变的意思。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问。作:这里作“保持”讲。旦夕间:早晚间,形容时间短暂。卿当日胜贵,当:将会,副词。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胜贵:富贵。胜,佳妙,指生活美好。吾独向黄泉!”向黄泉:走向地下,指死。○由于希望突然变成了绝望,伤心过度,便急不择言。他的误解与责怪,从反面衬出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何意:哪里料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尔、然:都是“这样”的意思,代词,作谓语。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深知亲人内心痛苦,故对其劈头盖脑的讽刺责怪亦不抱怨,只是相约以死明志。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无限的愤恨。“恨”字叠用,极言愤恨之多。论:说,这里指说尽。念与世间辞,念:一心想着。千万不复全!千万:无论如何。表示坚决。不复全:不能再保全。○主人公无法诉说的悲伤苦痛,作者在此代言之,表达了主人公的深厚同情和对悲剧的制造者的无比愤恨和抗议。以上为一层,写仲卿闻变赶来与兰芝会面,相约同死。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大风寒:大风大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严霜:浓霜。庭兰:庭院里的兰花。儿今日冥冥,日冥冥:日暮。这里用作比喻,意思是说,好象太阳下山一样,生命即将结束。注意:不要把“今”、“日”连读。令母在后单。令:使。在后:在今后。单:孤单。故作不良计,故:故意,副词。不良计:不好的打算,指自杀。这句的主语是“我”。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命:寿命。这句及下旬是仲卿与母亲诀别时祝他母亲身体康宁的话。四体康且直!”四体:本指四肢,这里指身体。康且直:健康舒适。直,顺,引申为“舒适”之意。且,连词。○叙仲卿还家,向阿母诀别,表明死志,其辞伤心痛切,哀怨无限。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零泪:如雨一般的眼泪。零,下雨,比喻如雨一般地落下。应声:随着声音。“汝是大家子,大家子:大户人家的子弟。仕宦于台阁,仕宦:做官。台阁:古代尚书的官署,这里泛指官府。慎勿为妇死,慎:千万,副词。贵贱情何薄!贵贱:说仲卿责,兰芝贱。情何薄:休弃她怎能算薄情呢?○仍妄图以也位高低、身份贵贱的封建礼教来说服儿子。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艳城郭:艳丽冠于全城。郭,外城。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只在早晚间就有答复。复,答复,○又以“贤女”相诱。儿子将死,亦不能使她回心转意,见其冷酷、残忍与顽固。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作计:所作的主意。乃尔:就这样,代词性结构,作状语。立:决定。转头向户里,这是自杀前顾念老母的表示。渐见愁煎迫。渐:副词,这里表示程度的逐渐增加,可译为“越来越”。见:被。○见阿母丝毫没有改变,决计殉情。以上为二层,叙仲卿还家,向阿母诀别。

其日牛马嘶,其日:(太守迎亲)那一天。嘶:马叫。新妇入青庐。新妇:指兰芝。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供行婚礼用。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奄奄(yān)黄昏后,奄奄:同“(日奄)(日奄)”,日落昏暗的样子。黄昏:见下旬注。寂寂人定初。人定:古时计算一天的时间以地支分十二时辰,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上句的“黄昏”是戌时,下午7时至9时。人定是亥时,夜里9时至11时;这个时辰人们陆续安歇,所以叫“人定”。人定初,这里指人们开始安歇。“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揽:撩起。举身赴清池。举身:纵身。○写兰芝毅然投水殉情。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长:永远。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写仲卿亦自缢殉情。以上为三层,叙兰芝、仲卿自杀殉情的经过。他们以死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捍卫了圣洁的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最后的反抗。

这一段,写兰芝、仲卿双双自杀殉情,是全诗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华山:大约是庐江府境内的一个小山,今不可考。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扫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互连接。以上四句中,“东西”与“左右”

为互文,“松柏”与“梧桐”为互文。“枝枝”与“叶叶”为互文,“覆盖”与“交通”为互文。○是两人爱情生死不渝的象征,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相向:互相对着。夜夜达五更。○这是二人的化身,他们仿佛替自己,也替切同命运的人唱着凄楚而不平的哀歌。行人驻足听,驻足:停下脚步。寡妇起彷徨(pánghu áng)。起:指从床上起来。彷徨:游移不定,心神不安。多谢后世人,多谢:多多劝告。戒之慎勿忘!戒之:以之为戒,把这一悲剧作为鉴戒。勿:不要。○提醒以后的人不要忘记这封建礼教所造成的悲剧!不仅表现了作者的观点,也反映了人民的感情、期望和意愿。

这一段,以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神话结尾,写兰芝、仲卿死后的情况,和作者对后人的告诫。

【译文】

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舅的母亲赶回娘家,自己发誓不改嫁。她的娘家逼迫他,于是投水自杀。仲卿听到这消息,自己也在庭院里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的不幸,就写了一首诗如下。

孔雀向东南方飞去,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裁衣,十五岁能弹箜篌,十六岁又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你做了庐江府的小吏以后,遵守臣节忠于职守,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互相见面的日子常常很少。我每天鸡一叫就上机织绢,夜夜不能休息。三天截下五匹绢,婆婆还故意嫌慢。不是我织得慢,你家的媳妇太难当啊!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吧。”

府吏听了妻子的诉说,到堂上禀告母亲:“我本来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幸亏得到了这个好媳妇。刚成年时结为夫妻,死后在黄泉之下也要彼此作朋友。我俩共同生活还只有两三年,刚刚开头,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行为没有不正当的地方,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能宽容她呢?”婆婆对府吏说:“为什么竟这样见识小!这个媳妇没有礼节,行动自作主张,我心里久已憋满怒气,你哪能由自己作主!东家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做秦罗敷,体态可爱无比,做娘的替你去求婚。你赶快休了这个媳妇,打发她走开,千万不要留着。”

府吏伸直身子跪着说:“我谨禀告母亲,今天如果休弃了这个媳妇,我一辈子不再娶妻!”

婆婆听了府吏的话,便捶着床大发脾气说:“你这小子没有什么畏惧,怎么竟敢帮着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恩义断绝,坚决不能依从你!”

府吏默默无言,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开口对妻子说话,哽哽咽咽说不出声。“我本来不休你,但母亲逼迫我这样做。你只是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姑且到府里去办事,不久我会回来,回来后一定来迎接你。为了这你就暂时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

兰芝对府吏说:“不要再添麻烦了!记得过去冬末春初的时候,我辞别娘家来到贵府上。我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日日夜夜辛勤地操作,孤孤单单受尽了辛苦。总以为没有什么罪过,可以终生侍奉婆婆,报答他的大恩。(即使这样,)仍然被驱逐休弃,怎么还说再回来呢?我有一件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绣的花纷繁美丽,焕发着光彩;还有红色绫罗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箱子和梳妆匣子有六七十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里边装的每一件物品都各不相同,各色各样的东西都放在里面。我这个人卑贱,我的东西自然也显得鄙陋,不配用来迎接后来的人,就留着等你作为随便送人之用吧,从今以后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时常把它们作为一种安慰,永远不要把我忘记!”

鸡叫了,外边快天亮了,兰芝起床端整地妆饰自己。穿上她的绣花夹裙,每一件衣饰都要穿戴四五次。脚下穿着绸鞋,头上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腰际洁白的丝绸象水一样流转轻盈,耳朵上戴着明月珠做的坠子。手指象削尖的葱白,噗唇象含着朱砂。她轻巧优雅地迈着细步,

姿态美妙举世天双。

兰芝上堂拜别婆婆,婆婆还在发怒,也不挽留她。兰芝告别说:“我从前在娘家作闺女的时候,从小生长在乡野,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同您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订亲时接受婆婆的钱帛那样多,嫁过来却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今天回到娘家去,实在为婆婆今后要一个人在家里操劳而记挂着啊。”退下来再同小姑告别,眼泪就象连串的珠子般落下来了。她说:“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小姑才扶着床走路;今天我被赶回娘家时,小姑已经象我一样高了啊。希望你殷勤地奉养婆婆,并且自己好好照料自己。每年的七夕和每月的下九,你在嬉戏的时候,可不要忘记我啊。”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伤心的眼泪落下百余行。

府吏的马走在前面,兰芝的车子跟在后边。车子隆隆地前进,一起在大道口相会。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着头同兰芝附着耳朵小声说话:“我发誓不同你分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到府里去,不久就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一片真诚挚爱的情意。你既然这样记着我,希望你不久就到来。你应当做那磐石,我应当做那蒲苇,蒲苇象丝一样有韧性,磐石不会转移。我有个同胞兄,性情和行为象雷一样暴躁,恐怕他不会顺从我的心意,预料到这一点我心里就受着煎熬。”挥手告别,两人都惆怅不已,双方的心里都多么恋恋不舍啊!

兰芝进娘家走上厅堂,进退都感到脸上不光彩。母亲狠狠地拍着手说:“没料到女儿自己回来了呀!你十三岁时教你织布,十四岁时学会了裁衣,十五岁时会弹箜篌,十六岁时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打发你嫁出去,总以为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犯了什么罪过,娘家没来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回答母亲:“女儿实在没有什么罪过。”母亲十分悲伤。

回家才几天,县令派遣媒人来到。说县令有个三少爷,风度翩翩举世无双,年纪刁十八九岁,能说会道,多方面具有美好的才能。

母亲对女儿说:“你可以自己去答应他。”

女儿含着眼沮回答:“兰芝当初回来时,府吏再三嘱咐我,我们互相发誓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情义,恐怕这事不妥当。我们理所当然地可以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谈这件事吧。”母亲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么个女儿,刚出嫁就遭到休弃回到娘家。她连小吏的媳妇都不配做,怎么配得上县令家这位美好的郎君。希望你多方面去打听,我们不能就答应你这门亲事。”

媒人离去几天之后,县令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来了,说是有一位兰姓人家的女子,她家里继承先人的仕籍,一有人在做官,(建议县令的三少爷向她去求婚),又说太守有个五少爷,娇美文雅,还没有找到对象。太守派遣县丞做媒人(去向刘兰芝说亲),这个意思是太守的主簿向县丞传达的。(县丞向县令报告之后,就来到兰芝娘家,)直截了当地说,太守家里有这么一位好郎君,太守既然想要和你们结亲,所以派遣我来到了贵府上。

母亲谢绝媒人:“我的女儿先前已有不改嫁的誓言,我老太婆怎么敢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了,心中十分烦恼,对妹妹发话道:“你拿主意为什么不仔细考虑!前一嫁只得到一个府吏,后一嫁却得到一个好郎君,运气的好坏如天壤之别,够使你一身荣耀的了。不嫁给这样一个好郎君,以后你想要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道理实在象哥哥讲的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样处理,完全依照哥哥的意思,我哪能任凭自己主张!虽然同府吏相约(不分离),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马上就可以结婚。”

媒人从座位下来离去时,连声说:“是,是,就这么办,就这么办。”他回到府署里禀告太守说:“下官奉命去说媒,双方谈得十分投机。”太守听了这话,心中十分欢喜。连忙翻开历书观看,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六合正好相应。(太守交代县丞:)三十日是个好日子,今天已经二十七了,你可去订好结婚日期。于是大家互相传旨:“赶快收拾、准备吧。”办事的人员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水路上,画着青雀和白鹄的船,四面挂着绣有龙的旗帜,

轻柔地随风飘扬。陆路上,金子做的车子装配着玉石做的轮子,青骢马儿缓缓地前进,镂刻着金饰的马鞍垂着穗子。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丝穿着。各色彩缎有三百匹,还存从交州广州采办来的山珍海味。当差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从庐江郡门出发。

母亲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说明天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嫁衣裳?不要让婚事来不及措办啊!”

女儿默默地没有做声,一用手巾掩着口啼哭,眼泪便象泻水般落下来。她移动自己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边窗户下面。左手拿着剪刀和刀,右手拿着绫罗,早晨制成绣花夹裙,下午制成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晚了,她满怀着愁思走出门去啼哭。

府吏听到这个变故,就请假暂时回夹。还隔两三里地没到刘家,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马的叫声,便放轻脚步走出去迎接府吏。她无限伥惘地远远望着,知道是过去的丈夫来了。(走近了)她举手拍着马鞍,一声声叹息真使人伤心啊。她说:“自从你离别我之后,人事的变化预料不到。果然不如我俩先前所愿,事情的经过又不是你所知悉的。我有个亲生母亲,加上哥哥一起逼迫我,把我许给了别人,你现在回来又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磐石又方正又厚重,可以千年始终不变;你这蒲苇不过一时有韧性,就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会一天天富贵起来,我却一个人走向黄泉之下啊!”

兰芝对府吏说:“哪里料到你竟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俩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黄泉之下相见好了,希望你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于是两人握手告别,分路离去,各自回到自己家里。活着的人作死的诀别,无限的愤恨哪可以说得尽啊?一心想着与人世长辞,无论如何不再保全了!

府吏回到家里,上堂拜见母亲,说:“今天大风大寒,寒风把树木都摧折了,浓霜结在庭院里的兰花上。儿子今天象太阳落山一样,生命即将结束,将使母亲在以后孤孤单单地生活了。我是故意作出这不好的打算,希望你不要埋怨鬼神!祝你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身体健康舒适!”

母亲听了府吏的话,如雨一般的眼泪随着声音落下。她说:“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官府里做官,千万不要为了媳妇去死,你们一责一贱,休弃了她怎能算薄情呢?东家有个贤慧的女子,体态美好,在全城中是最漂亮的,母亲替你去求婚,只在早晚间就有答复。”

府吏拜了两拜回来,在空房中长声叹息,主意就这样决定了。他转过头向母亲房里望了望,越来越被忧愁所煎熬。

(太守迎亲)那天,牛鸣马嘶,兰芝走进了青色的篷帐。黄昏过后,天色暗沉沉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到处静悄悄的。(兰芝心里想着:)“我的性命在今天断绝,魂将离去,只有尸体长留在这里!”于是撩起裙子,脱下绸鞋,纵身跳进清冷的池圹里。

府吏听到这件事,心知已经永离别离了,在庭中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在东南方的树枝上。两家要求将两人合葬在一起,于是合葬在华山旁边。坟墓的东西两边栽上松柏,左右两边种上梧桐。树木长成后,根根枝条互相覆盖,片片树叶互相连接。树丛中有一对双双飞翔的鸟,名字叫鸳鸯,抬着头互相对着鸣叫,夜夜一直叫到五更时分。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谛听,寡妇听了便从床上起来,心神很不安定。我要多多劝告后世的人们,要把这一悲剧作为鉴戒,千万不要忘啊!

【简析】

《孔雀东南飞》通过对焦仲卿、刘兰芝这对青年夫妇在封建家长的残酷迫害下双双自杀的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热情地歌颂了主人公的真挚爱情及其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他们的同情和要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诗歌。因此,它一般总侧重于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而描写人物又多半通过符合人

物身份和个性化的语言来突出其性格特征。如开篇写兰芝对仲卿的一段诉说,就表现了她虽有无限的委屈悲苦,却不甘忍辱屈服的性格;她告别焦母时的一段话,说得彬彬有礼,委婉含蓄,表面象是自责,实则是对婆婆的嘲讽和抗议,显示她勇于担当不幸遭遇,毫不示弱的刚强性格;她对于仲卿的“卿但暂还家”,不久“相迎取”的安慰,则明确表示“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说明她对周围环境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对焦母不抱有任何幻想。仲卿劝慰兰芝的那几段话,既表现出他对母亲心怀不满,对兰芝的爱情坚贞不渝,却又没有勇气进行反抗,而叫兰芝委屈以求全,见出其性格软弱的一面;到后来他为了维护自己纯洁的爱情,在与阿母诀别时说:“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却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怨恨和以死来表示反抗的决心。焦母和刘兄的话虽然不多,却也非常有个性。如焦母的“吾念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或妇语!”仅仅几句,便活画出了她的疾言厉色,暴戾专横。翅兄说的“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也只寥寥数语,就将一个冷酷自私的势利小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作品还注袁人物行动的刻画来突出其性格,如写兰芝“严妆”时“事事四五通”的异乎寻常的行动,表现了她临别时的微妙复杂的心理,也突出了她泰然自若刚毅不屈的性格;兄长逼嫁时,“兰芝仰头答”,也表现了她内心的反抗和不屑哀求乞怜。仲卿自缢前的“徘徊庭树下”,反映出他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仲性格懦弱的一面,远不如兰芝“举身赴清池”那么坚决。但他终于“自挂东南枝”,实践了自己以死来反抗封建礼教的决心。至于焦母的“槌床哽大怒”,更展示了她泼辣凶横的典型性格。

其他,如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衬托人物的性格,以起兴开篇和以神话幻想结尾,以及夸张性的铺叙描写等民歌手法的成功运用,都是本篇值得注意的特点。

【宇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射声。《说文》:“谢,辞去也。”本义是“推辞刀。“阿母谢媒人”句,“谢”作“谢绝”讲,用的是本义。引申为“辞别”,“谢家来贵门”、“谢家事夫婿”两句中用这一引申义。又引申为“道歉”,《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句用这一引申义。又引申为“告诉”,“多谢后世人”句用这一引申义。又引申为“感谢”,这是现在的常用义。以上各义,都与“言”有关。由“辞别”又引申为“凋谢”,《芙蕖》“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句用这一意思,这是后起义,这一意义就与“言”无关了。

本文中副词“相”用了十八次。“相”作为副词,既可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又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可译为“互相”、“彼此”。如: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互相见面。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覆盖,互相连接。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力对,兼有代替宾语的作用。又有三种情况。

1.对话中兼代对方,可译为“你”。如:

①吾已失思义,会不相从许。——依从你。

②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答应你

2.对话中兼代己方,可译为“我”。如: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遣送我回去。

②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莫忘记我。

3.在对话或叙述中兼代第三人称的人物,可译为“他”,或译出具体的人物。如:

①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答应他们

②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仲卿。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上边句子里加点的词都是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复合词中包含两个并列的语素,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却偏在其中的一个语素,即只有一个语素表示具体的意思。偏义不是固定的,一个复合词是否用为偏义词,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辨别。从《孔雀东南飞》的全部情节来看,刘兰芝只有婆婆,没有公公,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只有哥哥,没有弟弟;所以上边句子里的“公姥”偏义在“姥”,“父母”偏义在“母”,“弟兄”偏义在“兄”。刘兰芝是个非常勤劳的女子,上文她就说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所以“作息”偏义在“作”。文中的偏义复词,如果用在别的语言环境中,就不再是偏义复词了,如“作息”时间表中的“作息”,意思就是工作和休息,不偏于一个方面。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1.文言里的“他”,是个旁指代词,作“别的”讲,上句中“他人”就是“别人”。

2.第二分句的“还”是动词,“回来”的意思,读(huán),不能读成现代汉语的副词“还”(hái)。

3.“何所……”是表疑问的习惯格式,是疑问代词“何”与“所”字短语的结合。意思是“什么是所……的”或“所……的是什么”,但翻译时可以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灵活译出。“君还何所望”可译为“你回来又有什么希望”。这是个反问句,只能,此译,它的意思就是没有希望。如译成“……所希望的是什么”,就成了询问句,反而不通顺了。

《诗经》二首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以前,本只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邺(ba?)、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等,其一百六十篇。大多是各侯国民问诗歌,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于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生活也有所反映,是《诗经》中最有价值,民主性精华最多的部分。《雅》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在《小雅》中保存了少量民歌。《大雅》全是贵族的诗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共四十篇。出于统治阶级的《雅》、《颂》部分,有些是宴会的乐歌,也有不少暴露时政的作品,表现了对周室趋于衰落的不安和忧虑;还有一些祀神祭祖的诗,提供了关于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但其主旨在于歌功颂德,宣扬统治者承天受命的思想。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直书其事)、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以之辞)的手法,其优秀诗篇,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长期以来,《诗经》一直受到很高的评价,它对我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资料。

伐檀

【解题】

《伐檀》选自《诗经·魏风》。原是古魏国的一首民歌。古魏国是西周初年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春秋时灭于晋,故地在今山西省芮城县附近。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主要是奴隶,少数是农民)受到奴隶主阶级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们不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甚至没有人生自由,除了从事耕作或畜牧的艰苦劳动,还要负担一切劳役,战争时还要出征作战。他们的劳动所得都要献给主人,自己经常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而剥削者却可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自然会产生一种反抗意识,《伐檀》这首诗

就反映了这一社会内容。伐,砍。檀,檀树,木质坚实,古代常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注评】

坎(kǎn)坎伐檀兮(xī),坎坎:象声词,斧头砍树的声音。兮:语气词,起舒缓语气,抒发感情的作用,相当于“啊”、“呀”等。○写奴隶们伐木的情景。“坎坎”这个象声词,既描摹出伐木声响的沉重感,又表现了伐木劳动的艰辛。置之河之千兮。置:放置。干:涯岸,水边。之:前一个,它,代词,指伐檀树,后一个,的,助词。“河之干”是补语,表明“置”处所,前边省介词“于”。下文“河之侧”、“河之漘”同。○写奴隶们运木的情况。将坚实沉重的檀树从山上运到河边,亦见劳动的繁重。以上为一层,具体描写奴隶们的劳动生活。河水清且涟猗(yí)。且:连词,表并列,而且。涟: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原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指泛起波纹。猗:语气词,与“兮”的作用相同。○借景起兴,触景生情;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诗歌以河水的清澈和波纹的姿态写出了环境的宁静优美,奴隶们面对这优美的环境,不禁联想到自己悲苦的处境,两者恰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于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恨油然而生:不稼(jià)不穑(sa),稼:播种。穑:收获。这一句的主语是当时的“贵族”,即下句的“尔”。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胡:为什么,疑问副词。下文的“胡”同。三百:表示数量多,非实指。廛:古代一夫之田,即百亩。禾三百廛,指三百个男劳动力所生产的粮食。按:历来注家对“廛”的解释不一,此依《辞海》注。课本注“廛”为“一亩半地”,可以互参。不狩(shǒu)不猎,狩、猎:冬天打猎叫“狩”,夜里打猎叫“猎”。这里都泛指打猎。胡瞻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兮?瞻:望见。尔:你们的,代词。县:悬挂,作“貆”的定语。“县”后代写作“悬”,“县”、“悬”是古今字。貆:幼小的貉(h?),又称貉:(háo)子,皮可制裘。○两组对比,强烈鲜明,将奴隶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本质揭露无遗;两个“胡”字,理直气壮,质问有力。以上为二层,写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愤恨与反抗。彼君子兮,彼:那,那些,代词。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不素餐兮!素餐:白吃,指不劳而食。下文“素食”、“素飧”意思相同。这都是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反语。○以上为三层,写对奴隶主的嘲讽和讥笑,出语机智,尖刻辛辣。

这一章,深刻地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他们的愤怒与反抗。坎坎伐辐(fú)兮,辐:车轮中间的辐条,这里指制辐的木材。置之河之侧兮。侧:旁边。○以上为一层,内容同于一章一层。河水清且直猗。直:直的波纹。《毛诗》:“直,直波也。刀这里用为动词,指泛起直的波纹。一说:直,平,形容水波不兴。○亦是借景起兴,开启下文。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亿:亿万的亿。周代以十万为亿。指禾把的数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特: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由小兽“貆”而到大兽“特”,榨取的程度更加严重。以上为二层,内容同于一章二层。彼君子兮,不素食兮!素食:同“素餐”。以上为三层,亦用反语讽刺作结。

这一章,内容与上章相同。

坎坎伐轮兮,轮:指制车轮的材料。○由“伐檀”而“伐辐”而“伐轮”,不仅反映出劳动的全部内容和过程,更突出了奴隶们的劳役没完没了,无比的繁重艰辛。置之河之漘(chún)兮。漘:水边。○以上一层,内容亦同于一章一层。河水清且沦猗。沦:小的波纹。这里用为动词,指泛起细小的波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囷:圆形的稂仓,就是囤。○由“三百廛”而“三百亿”而“三百囷”,见掠夺之频繁,数目之惊人!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chún)兮?鹑:鸟名,就是鹌(ān)鹑。○由大的走兽“貆”、“特”而到小的飞禽“鹑”,榨取的范围更加广泛。以上为二层,内容同于一章二层。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飧:熟食,这里指吃饭。“素飧”与上文“素餐”、“素食”同义。○以上为三层,对奴隶主反复进行嘲笑讽刺。

这一章,内容亦与上两章相同。

【译文】

叮叮当当地砍伐檀树啊,把它放在河岸上。河水清清,泛起一层波纹。贵族老爷不播种又不收莸,为什么掠取了三百户种的禾?贵族老爷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们的庭院里悬挂着貆?那些大人先生们啊,可不白白吃闲饭啊!

叮叮当当地砍伐做辐条的檀树,把它放在河岸旁。河水清清,泛起直的波纹。贵族老爷不播种又不收获,为什么掠取了禾把三百亿?贵族老爷们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们的庭院里悬挂着大野兽?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白白吃闲饭啊!

叮叮当当地砍伐做车轮的檀树,把它放在河岸边。河水清清,泛起细小的波纹。贵族老爷不播种又不收获,为什么掠取了谷子三百囤?贵族老爷们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们的庭院里悬挂着鹌鹑?那些大人先生们啊,可不白白吃闲饭啊!

【简析】

《伐檀》描绘了奴隶们繁重劳动的情况,深刻揭雾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奴隶的罪恶,突出地表现了奴隶们的反抗精神。它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揭示了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尖锐矛盾,即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同时这首诗,它吟出的不是哀伤抱怨诉苦的声音,而是高昂激烈愤怒反抗的号角!它用讽刺、蔑视以至嘲笑的态度,理直气壮地向奴隶主提出诘问,进行说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正义立场和真理在胸的高大形象。因此,诗篇的高度思想性、艺术性,使它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叹的形式。章,就是段。一首诗有几段,各段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更换少数词语,这就是重章;相连的几个诗句结构基本相同,只更换个别词语,这就是叠句。采用这种反复咏叹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本诗共三章,每章字数相等,句式也大体相同,只在每章押韵的地方变换了六个字,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揭露更加深刻,逐层深化了诗的主题,使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诗的音韵更为和谐而富有变化,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本诗突破了这种定格,句子长短不一,有四、五、六、七、八字一句,是“杂言诗体”。这是为了表达激偾的感情所决定的。它在每句中都灵活地使用了语气词“兮”或“猗”,更加重了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叹气氛,读起来琅琅上口,错落有致,节奏鲜明而有变化,显示出民歌形式的自由活泼的特点。

硕鼠

【解题】

《硕(shu?)鼠》选自《诗经·魏风》。古魏国北与晋国相邻,后又西与秦接壤,常受晋、秦的侵夺。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统治者既要扩张军备,又不肯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便加紧对奴隶的剥削压榨,奴隶们的生活极度贫困,不堪忍受,反抗的呼声很高。本诗便:是这种呼声的反映,但它比《伐檀》更进了一步,提出了奴隶们的要求和理想,并决心把反抗的思想见诸行动了。硕鼠,大老鼠,又叫鼫(shíi)鼠,专吃田中粟和豆类。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剥削者奴隶主。

【注评】

硕鼠硕鼠,○以比喻开篇,贴切形象;连迭而呼,感情强烈,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憎恶。无食我黍(shǔ)!无:不要,别。副词,表示禁止。黍:黍子,粮食作物之一,去皮后叫黄米。○既揭露了奴隶主的剥削行为,也表达了奴隶们对他的控诉与警告。三岁贯女(rǔ),三岁:三年,这里指多年。贯:侍奉,供养。女:通“汝”,你,指代硕鼠。莫我肯顾。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不,否定副词。顾,顾念,照顾。○以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奴隶养活奴隶主而奴隶主却不顾奴隶死活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长久剥削和忘恩负义本性的强烈谴责!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逝,往。去:离开。适彼乐土。适:往,到……去。彼:那,指示代词。○决心逃亡,大胆反抗;摆脱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去寻求理想的“乐

土”。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爰:兼词,相当于“于是”,

在那里。一说;连词,乃,才,表承接。所:名词,处所,指安居乐业的地方。○表达了奴隶们对能够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由衷赞美和热烈向往。

这一章,揭示了奴隶养活奴隶主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憎恶与反抗,决心逃亡去寻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食我黍”还要“食我麦”,揭露更深一层。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德:恩德,恩惠,这里用作动词,“施恩”的意思。这句句式同“莫我肯顾”。○一点恩惠都不肯给,见其冷酷无情。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直:同“值”,指劳动价值。○“爰得我直”是对上章“爰得我所”内容的具体说明和补充,言它是一个一切劳动果实都归劳动者自己所有的美好社会。

这一章,内容与上章相同。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由“食我黍”而“食我麦”,而“食我苗”,见奴隶主的无所不贪和贪得无厌,亦说明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其吞没。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劳:慰劳,犒劳。句式同“莫我肯顾”。○由“莫我肯顾”而“莫我肯德”而“莫我肯劳”,将奴隶主的残忍无情的豺狼之心揭露无遗。逝将去女,适彼乐郊。郊:郊野。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三言其“逝”,表明决心之大。乐郊乐郊,谁之永号(háo)!永号:长久地号哭。永,长。一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言在这理想的社会里,人们都自由幸福,没有谁啼饥号寒,没有谁哀伤叹息。这是“爰得我直”的自然结果,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顶点。

这一章,内容与上两章相同。

【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我多年辛苦侍奉你,你对我一点不肯照顾。我要走了啊远远离开你,去到那安乐的乡土。安乐的乡土呀安乐的乡土,在那里将得到我安居乐业的处所!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麦!我多年辛苦供养你,你对我不肯施恩德。我要走了啊远远离开你,去到那安乐的国土。安乐的国土啊安乐的国土,在那里将得到我应得的劳动报酬!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禾苗!我多年辛苦养活你,你对我根本不慰劳。我要走了啊远远离开你,去到那安乐的城郊。安乐的城郊呀安乐的城郊,谁还会长久地哭号!

【简析】

《硕鼠》是一首奴隶反剥削反压迫的政治讽刺诗,它揭示了奴隶养活奴隶主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奴隶对奴隶主的憎恨和抗议,以及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尽管这种“乐土”、“乐国”、“乐郊”只是一种幻想,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却是奴隶们从不幸的生活境遇出发,在斗争中产生的社会理想,包含着否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被压迫阶级、的斗争。总之,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也写出了他们的反抗;不仅写出了奴隶们不堪忍受的现实,也写出了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起其他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这首诗运用了“比”的手法。“比”就是打比方,也就是修辞上的比喻或比拟。本诗把奴隶比喻成偷食劳动果实的大老鼠,就十分贴切形象地表现了奴隶主不劳而获,贪婪残暴的阶级本性,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极端鄙视和无比憎恶的思想感情。

另外,本诗与《伐檀》一样,一诗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这不仅使诗便于记忆和传诵,而且还在艺术上起着充分表情达意的作用,收到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但本篇属“四言诗体”,与《伐檀》有所不同,它每句字数都一样,句式非常整齐;又没有用语气词,而是运用叠词来加强气氛和感情的。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中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通语文课外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语文丰富性、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等特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锻炼学生才干,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是OK的中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在努力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积极投入,精心设计,大胆体验新课程改革。 具体设想如下: 本学期的课外活动,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深入实际地开展活动。 选定项目,分组准备。期初在班组内讨论活动的内容,决定开展书法、辩论、编剧、观看影视、创作等项目并成立各课外活动小组。 各个课外活动小组,根据其组的学生情况,依据各学生的特长,选择四至六个项目,语文老师并把活动安排在不同时段进行。如观看影视、创作等为年段活动。充分调动,争取全员行动,取得共同

的收获。在活动前未雨绸缪,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引导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活动中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走入其中,感受其中之趣,体味其中之情,让学生的心性得到激发。在活动之后感了知识,见识的收获,得到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高。 迁移课本内容:对小说、故事进行改编成剧本,对学习中、生活中常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拓展语文功能。开展班级的书法比赛,也组织参与全校性的书法大赛。强调班级的演讲等语文活动贯穿着整个学期的课堂,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增强。 新世纪初,中华人民 ___ ___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白地将语文课外活动纳入到语文课程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自此,中国的语文课外活动在理论上呈现出了课程化的趋势。但是,在实践层面上,语文课外活动远未上升到语文课程的地位,表现出活动随意性强、次数少、形式单调简单、参与人数少、效率低下等特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尚没有得到尽如人意的解决。下面就对这一问题谈谈本人的一孔之见。 一、要保证语文课外活动时间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内容在总结以往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将在生态课堂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于高一和高二年级教学中侧重阅读教学。高一和高二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关键时期学生语文将在高一和高二时期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为高三语文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课本篇目必修部分,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课堂学习精讲。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师引导,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推行课堂学习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对高考题的针对性题型练习,扎实的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课本篇目选修部分,采取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老师制定选修课文部分的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自行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中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阅读。可以采取隔周阅读的方式,利用语文课堂连堂两节课的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有总体规划,有具体要求,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四,主题单元阅读。这一教学活动以课文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相关课外资料,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阅读、写作及组织活动能力的锻炼。老师明确单元阅读主题目标,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

关的参考资料的篇目,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外资料的搜索、筛选和阅读。因为之前通过对课本必修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主题内容,所以在搜集资料阅读时倾向性会比较明显,单元教学目标会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老师每周利用一节课对学生的课外搜索阅读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出最佳的课外资料和最优的阅读心得。 尔后,班级汇总。以班报的形式编排成阅读资料进行班内传阅。班报采取小组轮流编辑的方式,每周一期,报纸主题切合课本单元主题,版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资料搜索和整理,形式灵活多样。这种教学形式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知识于趣味中,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学期新气象。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对教学领域的突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创造高考语文学科成绩的新高。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10-09-06T11:45:25.56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元梅[导读] 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王元梅(民和县第二中学青海民和810800)前言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 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者,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小学生来讲可能有点过高要求了,但是四大名著作为注音版的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中学、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2.深入控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颐和园》使学生观赏到华夏文化的富丽堂皇;《黄河》、《三峡之秋》使学生领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风光;《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宽厚与仁慈。了解了《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杜甫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让教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3.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我在学校蹲点时,常跟踪高年级班级进行听课,高年级教材《景阳岗》一文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学完课文后,学生意犹未尽,结合学生特点,老师确定了“走进水浒”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研究的主题,下面是一组选题:《水浒传》中人物外貌与性格的研究;《水浒传》中人物别名的来源;《水浒传》中武器与人物的关系;从歇后语看水浒故事……然后由个人或分小组研究讨论。有的阅读《水浒传》,有的欣赏《水浒传》的电视剧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人物称号,然后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水浒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建设先进文化的新时代,正处在热切呼吁人文精神的新时代,孔子的智慧,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高中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高中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方 案 篇一: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兴趣小组 实 施 方 案 语文教研组 2012年9月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班级特组建语文兴趣小组: 一、指导思想: 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同

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效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技巧,极大限度地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活动目标: 1. 选材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 传授讲求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相结合。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学好语文的勇气与信心。 4.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5.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6. 培养优秀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语文探索与创新精神与能力,适应今后各级各类语文竞赛、作文竞赛的要求,能在竞赛中取得优良成绩。 三、活动措施 1.成立语文兴趣活动小组。 组长:陈光兴(副校长) 副组长:郑小友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都石室白马中学熊轶内容提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阅读教学拘泥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2010年四川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人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构建小说相关的知识网络,快速阅读小说《玻璃》,把握情节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专题素养,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小说阅读鉴赏人物重点内容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学生阅读小说《玻璃》,思考探究: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具体探究分析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补充: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出示参考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提升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参考答案:王有福是一个性情谦卑、胆小怕事、有点固执但又本分善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酒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玻璃。 思维提升 小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方法”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 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1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

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 1.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一、课前【多媒体显: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最新高中语文课外必读书目汇编

最新高中语文课外必读书目汇编 高中语文推荐阅读书目 一、教材导读篇目 必修一:《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家》《巴黎圣母院》 必修三:《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必修五:《三国演义》《堂吉诃徳》 二、课程标准规定必读的名著: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三、推荐阅读报刊杂志 《青年文摘》——青年人自己的心灵之光. 《读者》—善读可以医愚 《思维与智慧》—思维大比拼,智慧大舞台。《启迪》—新知新趣新思维 《新智慧文摘》—精品文摘智慧宝典《哲理》—生活小哲理,人生大智慧《格言》——充满青春活力的语言读本《杂文选刊》——针砭时弊,批评世俗,反思历史,解读人生。 四、推荐阅读书目100部 (一)文化经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圣经”,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3. *《庄子》/[战国]庄周: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惊俗骇世之论 4. *《孟子》/[战国]孟轲:睹斯人风标,养浩然之气 (二)小说(30部) 5.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三个帝国罗曼史,成败兴亡笑谈中

高中语文《雨巷》阅读欣赏课教案

《雨巷》阅读欣赏 案例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案例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1、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熬过了《黑八月》,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然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聆听《雨巷》诗朗诵。 2、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3、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4、讨论明确: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 生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屏幕显示作者简介]: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 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生1:我喜欢“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生2:“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生3:“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有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其目标是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准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在高中生语文阅读中存有一些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应积极介入高中生课外阅读这个领域,予以高度的重视,实行有效的启发诱导。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水平,而阅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升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使自己渊博富有,就要认真读书,旁学杂收,广取博览。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所不涉,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华罗庚曾说:“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于积累”。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读书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多实行阅读,能够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2、有利于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水准,是一条规律。”的确,实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意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实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能够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水准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一) 一、课外活动学习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 2、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培养成员之间协作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求实、认真的态度从事各项探索、钻研活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目标的设计和问题的研究将会对行政的决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1、全员参加----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问题的状

态,形成具体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 3、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三、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一般原则: 1、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去评价。 2、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的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强调应用。看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 4、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 (二)综合实践课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还学生以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承认和肯定,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得到尊重,并由此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有效地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设置悬疑,引发兴趣 "引而不发,跃如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一个"引"字。"引"就是启发,就是暗示。要求教师"不发"是为了让学生"发",而且"会发",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引"的最佳方式是设疑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疑,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在讲述5项链6一文时,我们只着重在理解作者莫泊桑构思深意上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要安排一个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相会的场面?为什么要点明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能够没有兴趣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实际上把握了小说全部构思的匠心,也把握了全篇的精华。 二、分层教学,注重钻研思考。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三、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标准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语言特色鉴赏》教学参考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小说语言有何独到之处?有哪几种最主要的特色? 一、考点解读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常见设问方式】 (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二、【方法归纳】 解答小说语言艺术的答题?6角度? 1.词语方面 经过千锤百炼的词语,其艺术效果是凝练、细腻、形象、逼真,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常考的词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写林冲用了几个连贯的动词?掇??挺??拽??喝?,前三个动词说明他的小心谨慎,做事细心。?喝?这个词说明他经过了艰苦的思想斗争,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一个转变立场、抛弃幻想、要手刃仇人、同以前的统治者彻底决裂的反抗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2.句式方面 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与散句(句子

优秀论文-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优秀论文-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最近几年,尽管各级教研部门都很重视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第一线教师有机会了解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师依然采用老路子进行阅读教学。我为此想就阅读教学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做一些探讨。 一、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摒弃单纯的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主要

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榜样的作用极大,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讲了许多名人博览群书的事例。毛泽东、鲁迅、巴金、冰心等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实,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我们可以介绍作家作品,设置悬念引导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从设置悬念入手,来介绍作家作品,赢得了学生的喜欢。比如,在介绍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前面的情节,留下结尾不讲,并告诉学生:“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并耐人寻味,要想知道,请自己去看。”为解真相,学生便自觉地找书来看。 其次,以身作则。课外阅读时间,我经常读一些书,并给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书,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内,会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进行阅读活动。 2、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而广阔的个性展示舞台。

浅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是将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扩展与延伸,是学生主动求知和发展的广阔天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说,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做好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阅读大量课外读物了。因此我们以“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如《读者》、《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等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因为这些作品贴近他们的生活,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又是他们放松心情、调节生活的必需品。 二、推荐读物创设环境 推荐读物。一是把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首选;二是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列出必读书目;三是一些时代气息鲜明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上品,如《青年文摘》、《读者》、《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报刊文摘》等等。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创设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合理安排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三、制定计划注重方法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应指导学生认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三年中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规定,我们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课外阅读总量为140万字,高三学年为40万字,并且要求学生三年中每天均做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这样一来,有了课外阅读的计划,有了课外阅读的读物,有了课外阅读的环境,剩下的就是课

最新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 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 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 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 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 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 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 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注】①彀:张弓射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即.入盗即:如果。 B.赵王让.李牧让:谦让,退让。 C.走.秦将桓走:使……逃跑。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臣如前,乃.敢奉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数千人委之余船以.次俱进 D.王翦因.急击赵不如因.善遇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长年居住代地雁门关,防备匈奴入侵。他按需设置官吏,征收租税以备军需,加强军队骑射训练等,但当匈奴入侵时却退守营垒不敢出战。 B.赵王认为李牧不出战是害怕匈奴,于是免去他的职位;新任将领出战匈奴屡屡败亡后,赵王认识到李牧战略的正确性,又重新起用了他。

中学课外活动方案4篇

中学课外活动方案4篇 中学课外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 以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办发〔20xx〕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落实中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意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工作措施 1、成立以第一责任人校长为组长的课外活动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学生课外活动的实施方案,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以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 2、科学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探索,开展田径、乒乓、篮球、健美操等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3、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定期组织校乒乓比赛、校跳绳比赛、校篮球比赛、校广播操比赛、校拔河等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 三、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性原则:没有特殊情况,任何老师和学生都得参与,坚决不得留学生在教室或办公室做其他事情。 2、坚持性原则:坚持每天下午开展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做到有组织形式、有人管,并认真落实。

3、安全性原则:各班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场地因素,制定出相适宜的活动计划,在选用器材时注意安全,在带班活动时,带班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四、工作责任 1、学校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2、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负指导责任。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教师要配合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3、学校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班主任要各司其责,履职到位;各相关部门、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体育的开展。 五、活动措施 课外活动指定项目:跳绳、50M短跑、立定跳远快乐中长跑。自选项目:田径、游戏、拔河、球类、棋类、体育快乐园活动。 活动组织:以全校集中统一的方式组织开展。 1、活动内容以学生们喜欢、易操作、锻炼效果好、体现年龄特点、适应季节变化为基本要求。活动设计要与音乐、美术、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锻炼,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要充分考虑本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场地的情况。 2、活动形式上,采取以班级和体育兴趣小组为单位划分活动区分组进行。要切实保证活动过程的安全,搞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