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的折射》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的折射》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的折射》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的折射》教材梳理

疱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

一、折射现象

如图13-1-1所示,当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即反射光线OB ,另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并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即光线OC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光线OC 称为折射光线.

图13-1-1

实验证明,折射光线仍在入射面内,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 ).

二、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表达式:2

1sin sin θθ=n 12,式中n 12是比例常数. 三、折射率

物理学中把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符号用n 表示.

误区警示 折射角不是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而是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率n 跟sini 成正比,跟sinr 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

“折射率n 跟光速v 成反比”也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四、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

(1)明确光通过玻璃时的入射角、折射角.

(2)掌握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方法.

实验原理:如图13-1-2所示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对光路的侧移.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B ,确定出O′点,画出折射光线OO′,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据n=2

1sin sin θθ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图13-1-2

实验器材:白纸,图钉,大头针,直尺,铅笔,量角器,平木板,长方形玻璃砖.

实验步骤及调整安装:(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平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

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

(3)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4)在直线AO 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 2的像挡住P 1的像.再在观察者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3及P 1、P 2的像,记下P 3、P 4的位置.

(5)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 3、P 4所在处作直线O′B 与bb′交于O′,直线O′B 就代表了沿AO 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6)连接OO′,入射角θ1=∠AON ,折射角θ2=∠O′ON′,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7)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分别为30°、45°、60°时的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填入表格中.

(8)算出不同入射角的比值21sin sin θθ,最后求出在几次实验中所测2

1sin sin θθ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 1和P 2之间,P 2和O 点之间,P 3和P 4之间,P 3和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②入射角θ1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但入射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 ③在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界线;

④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⑤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 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此实验是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查数学用表,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代入n=2

1sin sin θθ中求玻璃的折射率. 除运用此方法之外,还有以下处理数据的方法:

处理方式一: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交于C 点,与OO′(或OO′的延长线)交于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作垂线,交NN′于C′、D′,用直尺量出CC′和DD′的长,如图13-1-3所示.

由于sinα=CO

CC ' sinβ=DO DD ' 而CO=DO ,所以折射率n 1=βαsin sin ='

'DD CC 重复以上实验,求得各次折射率计算值,然后求其平均值即为玻璃砖折射率的测量值.

图13-1-3

处理方式二: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β

αsin sin

因此有sinβ=n

1sinα. 在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相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值基础上,以sinα值为横坐标、以sinβ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3-1-4所示.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图13-1-4

求解图线斜率,设斜率为k ,则k=n 1,故玻璃砖折射率n=k

1. 典题·热题

知识点一 折射定律

例1如图13-1-5所示,一束平行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角为45°.求:

图13-1-5

(1)玻璃的折射率;

(2)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时,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45°,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知,折射角一定为30°,由折射定律得:玻璃折射率n=12sin sin θθ=2.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v

c 得: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n c =2

1038

?m/s≈2.12×108 m/s. 答案:2 2.12×108 m/s

误区警示 无论光从玻璃射向空气还是从空气射向玻璃,在表示介质的折射率时,一定是空气中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的正弦和介质中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的正弦的比值,也就是说介质的折射率一定大于1.

例2如图13-1-6中,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折射光束2.已知此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角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O 点在图示平面内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图13-1-6

A.光束1转过15°

B.光束1转过30°

C.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

D.光束2转过的角度大于15°

解析:转动前,光束1(反射光)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A=45°×2=90°,光束2(折射光)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B=45°+(180°-24°)=201°.

转动后,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A′=60°×2=120°,据折射定律,r

sin 60sin =3,得r=30°,则折射光与入射光间的夹角为B′=60°+(180°-30°)=210°.

因为ΔA=A′-A=30°,ΔB=B′-B=9°,故B 、C 两选项正确.

答案:BC

知识点二 反射定律及折射规律的综合应用

例3如图13-1-7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这时折射角多大?

图13-1-7

解析:本题是反射定律及折射规律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确定好界面和法线,并灵活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作出如图13-1-8所示的光路图,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的反射角为30°,根据光路可逆可知,这时的折射角为45°.

图13-1-8

方法归纳 本题除了综合应用了反射知识和折射知识以外,还运用了光路可逆和几何知识.应用上述知识,我们不难看出答案中的光路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则由对称知识我们很容易得出最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为45°.

知识点三 测定折射率的方法

例4如图13-1-9所示,一储油圆桶,底面直径与桶高均为d ,当桶内无油时,从某点A 恰能看到桶底边缘上的某点B ,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一半时,在A 点沿AB 方向看去,看到桶底上的C 点,C 、B 相距4

1d ,由此可得油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__m/s (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图13-1-9

解析:作出光路图13-1-10,

图13-1-10 sinα=22,sinβ=2

2)4()2(4d d d +=51,

而油的折射率n=βαsin sin =2

10, 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v=

n c =610×107 m/s. 答案:10/2 610×107

例5(经典回放)某同学在测定一厚度均匀的圆形玻璃的折射率时,先在白纸上作一与圆形玻璃同半径的圆,圆心为O ,将圆形玻璃平放在白纸上,使其边界与所画的圆重合,在玻璃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P 1和P 2,在另一侧再先后插两枚大头针P 3和P 4,使从另一侧隔着玻璃观察时,大头针P 4、P 3和P 2、P 1的像恰在一直线上,移去圆形玻璃和大头针后,在图13-1-11中画出:

图13-1-11

(1)沿P 1、P 2连线方向的入射光线通过圆形玻璃后的传播方向;

(2)光线在玻璃内的传播方向;

(3)过光线的入射点作法线,标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

(4)写出计算玻璃折射率的公式.

解析:在对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的测量中,或者是有关折射率的计算中,首先是要画好光路图,重要的是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利用镜前镜后插针,来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结果利用公式n=r

i sin sin 来进行计算时,根据光路图,直接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答案:(1)P 1P 2为入射光线,P 3P 4为通过玻璃后的折射光线;

(2)O 1O 2为入射光线P 1P 2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

(3)如图13-1-12所示.

图13-1-12

(4)n=r

i sin sin . 巧解提示 也可根据光路图,把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边长比的形式将折射率表示出来.

知识点四 折射原理的推广应用

例6如图13-1-13所示,一个人发现水中S 处有一溺水者,溺水者离岸的距离SB=10 m ,而发现者在A 处,距B 点的距离为20 m ,此人在岸上跑动的速度为5 m/s ,而在水中的速度为1 m/s,发现者为尽快到达溺水者处,他应在何处下水?

图13-1-13

解析:这是一个运动学问题,但与光的折射现象有相似之处,可借助于折射规律计算.

答案:发现者为了尽快到达S 处,假设他从P 处下水(BP=x ),就相当于入射光的入射角为 i=90°,sini/sinr=2

1v v =5, 因为sin r=2210x

x +,所以x x 2

100+=5, 解得x=65

6 m≈2.04 m.即发现者应从距B 点2.04 m 处下水.

方法归纳 光之所以发生折射,是因为在两种介质中的速度不同,而光的传播点是使光在某两点间传播时间最短,这就是折射的原理,也可应用于运动学中.

知识点五 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7 如图13-1-14所示.在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 ,从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SA ,以角度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相等,则点光源S 到玻璃板上表面的距离L 应为多少?

图13-1-14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第一章静电场

4 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 5 6 7 8 9 5 磁 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原〕第十六章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1 划时代的发现(增加)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三、楞次定律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4 楞次定律 五、自感现象 5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 六、日光灯原理(删除) 6 互感和自感 *七、涡流7 涡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二、表征交 变电流的物理量〔新〕第五章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原〕第十四章恒定电流一、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电阻率三、半导体及其应用(删除)四、超导及其应用(删除)五、电功和电功率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七、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新〕第二章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增加) 2 电动势(要求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定量计算)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的观点推导) 8 多用电表(增加,以例题,说一说,做一做的形式展开)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增加) 高中 物理 四、静电屏蔽 六、回旋加速器静电现象的应电容器 3 与带4电磁粒场3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第六章传感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原〕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十九章原子核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 篇一: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合) 目录 第五章曲线运动…………………………………………………………………………………………… 2 第1节曲线运动............................................................................................................3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6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8) 第4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21 第5节圆周运动………………………………………………………………………………………………27 第6节向心加速 1 度.........................................................................................................34 第7节向心力...............................................................................................................38 第8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39)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 天 (58) 第1节行星的运动…………………………………………………………………………………………… 63 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67 第3 节万有引力定律 (74) 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80 第5 节宇宙航行............................................................................................................88 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89) 2 第1节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速度:任一时刻(或任一位置)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这一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与 这一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一致,并指向质点运动的方向 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从 该时刻(或该点) 脱离曲线后自由运动的方向,也就是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教科版与人教版的对比研究

高中物理教科版与人教版两种教材的对比 第一章抛体的运动1.曲线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平抛运动4.斜抛运动 第二章圆周运动1.描述圆周运动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3.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4.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一、在栏目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丰富 从栏目设置上看,教科版教材比人教版多“本章小结”和章末“习题”两个栏目,从习题数量上讲,人教版教材每节配备4-7个练习题,教科版教材每节配备4个练习题,并有章末练习,总题量差不多。 人教版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理论分析,兼顾继承与创新,注重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与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更贴近教学实际,教材的可读性比较好,便于学生自己看书学习,也便于新教师使用。 教科版教材注重“情境创设”,每节课力求从物理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和“假设”,教材中穿插若干个“活动”,总体感觉与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风格很相似,探究性味道比较浓,但此版本教材不太利于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教材的使用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在逻辑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合理

三、在理论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系统

四、在探究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重视 是以“做一做”、“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而教科版教材更多的是“实验探究”、“理论探究”,或“活动”。 五、在方法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突出

包含在相关的知识内容中,而人教版教材多是采用独立出来单独成节的方法。 六、在编写上,教科版与人教版似乎故追异 七、在密度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均匀 这里的密度是指章节里安排的内容多少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教材分析 第一节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 掌握简谐运动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易错点】 学生易将振动图象中一质点的振动情况和下一章将要学习的波动图象中不同质点的振动情况相混淆 【解决方法】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 第二节简谐运动的描述 【教学重点】 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易错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运动学中的位移概念容易混淆。 【解决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学重点】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教学难点】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 【易错点】 回复力是效果力,与合力不同。如振动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是零,合力不一定是零【解决方法】 简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相互转化情况,对学生进行物质世界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观点的渗透; 振动有多种不同类型说明各种运动形式都是普遍性下的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第四节单摆 【教学重点】 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教学难点】 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易错点】 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振幅无关,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解决方法】 概括出影响周期的因素,培养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第五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教学重点】 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难点】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易错点】 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 2.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例子,得到什么是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教学,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 第十二章《机械波》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重点和难点】 1、对机械波的形成、横波、纵波反映了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 2、机械波是从单一质点的振动到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 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波的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 【易错点】 1、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不随波的传播而发生迁移,学生会从感性认识中认为参与传播的介质 会随波发生迁移 2、机械波的生成图。如作业3将单个质点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有机结合,通过单个质点在不同 时刻的位置,确定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是学生学习是的难点和疑点所在。 【解决方法】 1、利用演示实验:用长绳演示波的形成——直观、具体,通过观察能看到振动在介质传播,但 参与振动的质点不发生迁移,联系生活实际简单易行。 2、通过教材中的单位圆的应用,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分析在不同时刻的不同位 置,提高学生较为严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波的图象 【重点难点】 1、从波的形成过程来看,对于学生的理解既需要空间想象,又需要抽象思维,所以是一个教学难点; 2、从实际的波抽象为波的图象,让学生认识波的图象是波的一种数学表示,从而理解简谐波及其图 象这一关于波的理想模型,并且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3、波的图象于质点的振动图象间的区别。 4、所有质点的波动图象与单个质点振动图象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观察t时刻及t+Δt时刻(Δt→0) 的波形微移,在波的图象上认识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逐步让学生认识波的传播方向、某时刻的波形与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波的成因法、上下坡法或微平移法在已知两个因素的情况下判断第三个因素。 【易错点】 1、两类图象的区别与意义 2、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让学生理解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而不发生振动质点的迁移,

中国与美国在中学物理教教材的对比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的对比 罗跃跃 摘要: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是他们学习中一个比较吃力的课程,物理概念、实验、知识点及其运用等没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得很困难、抽象。反观美国,他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上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轻松积极。下面就从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育上的对比,发现美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可鉴之处,使之能为眼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实验插图对比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中将会用具体的国内和国外教材进行对比: 国内教材:此教材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 基础教育司“八五”、“九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课题组研究成果,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 年7 月出版的《物理》。[1] 国外教材:美国高中(9-12年级)物理教材《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作者是美国迪尔伯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保罗·齐策维茨博士。[2] 以上两套教材均为时下两国的主流中学物理教材,各自凸显出本国中学物理教育特色,具有良好的对比意义。本文使用以上两套教材作为对比,试图从各自教材的教材内容、教材实验内容、教材插图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来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新课改提供一些参考。 1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上的对比 1.1 美国的教学内容 其教材内容的特点:其教材并不只注重单个知识点,而是让各个知识点形成一条知识链,重视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并对概念和规律进行五花八门的拓展,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之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课本上。 第一:在教材引言方面 章节名称为《矢量知识》的这一章中,其标题为望乡,并用一张登山的照片作为其引言处的背景图片,在下方提出以问题:如果你的GPS接收器告诉你的位置在离家150KM处、北偏西40度处,但是在你面前就只有一条正北的道路,如果沿着这条路走十公里,你会离家多远?及你的具体位置? 再在章节名称为《能量》这章中,在一张飞驰的过山车为背景图片上,其用“猛冲下来”作为标题并提出了问题:过山车缓缓的爬上第一个山头,把你的帽子拉好。过山车飞一般地掠过谷底,又开始爬下一个山头。第一个山头应是所有山头中最高的吗? 有以上可发现教材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善用大篇幅背景图案、概念引入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是其教材引言的一大特点。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大量应用生活化情景来作为物理情景,加深学生对于课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关于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和分析

关于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和分析 虎林市实验高级中学李刚伴随着2007年新课程改革在在黑龙江省逐渐铺开,我们伴随着新课改一起成长,经历了新课改之后的首次学业水平考试,首次综合素质评价,首次高考等等,这7年的时间里有收获、有感慨、有反思,现在终于静下心来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沉淀自己的思想。 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育的改革自然也会在教材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到高中物理方面,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方式而不是内容上的改变。我认为新旧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教材的图片比课改前教材多,更加注重形象思维和学生的直观感觉。 新课程标准比原来更加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观的感受。高中物理教学当然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它的学科特点也注定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强调。但我们还需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利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原因有二: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研究表明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可间接的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二、形象思维能力对人的创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呢?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其自传中指出:创造性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对新观点的一种活跃的直觉想象力,这些新观点不是演绎得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家一般的创造性想象而得出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但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角度出发,对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视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要重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原因有二: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重视不够。人的认知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存在,“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这种观点的正确理解是形象思维是基础,是人的认知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如果把人的思维比作一栋大厦,形象思维是大厦的“地基”,抽象思维是大厦的“高层”,“高层”的风光美好但不是人人可以看到,“高层”脱离“地基”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二、过去和现在,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摘要:对中美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中外物理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中外高中物理教材系统结构上的异同点,最后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材;高中物理;结构 教材结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性质,所以要对结构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着这种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套现行教材结构系统的研究比较,展示了美国优秀教材的特色,分析了我国教材与美国教材的结构差异,提出建议期望,对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运用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所选教材介绍 1.国内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全称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由必修和选修组成。作为我国教材经典中的典型,人教版以它编排的科学性、知识的精炼性、专家组的权威性被广大师生所选用。 2.美国教材 《物理:原理与问题》(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是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经典,由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著名教授Paul W.Zitzewitz.Ph.D主编,麦格劳?希尔公司(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根据统计,《物理:原理与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被其他许多使用英语的国家选用。应该说这是受到教师广泛欢迎的一本教材。本书曾多次修订改版,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作者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改写,与1999年版相比,这本书在章节结构、教材内容及插图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二、引言的比较 1.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是人教版相对于《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最大的不同点。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学习物理时,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受到影响。 2.两套教材引言部分组成基本相同,包含了标题、主题图、本章内容及地位介绍,但是《物理:原理与问题》设置了“你将学到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如此重要”和“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对话式的口吻更加贴近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3.设置问题是《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的一个亮点,围绕主题图片提出问题,引出本章要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东北师大附中张凤莲 一、教材的优点 1.物理思想上过去重视物理知识的传输过程,现在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推动过程,整个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从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外推斜面90°→得出结论。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吸收前辈经验理论,发展自己的学说体系。) 2.学生过去是被动接受,应付大量的试题(能够提高解题能力),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过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内容新颖,引进现代信息 (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

容)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新教材的“选择性”很强(“做一做”、“实验”、“科学漫步”中的计算机软件、传感器) 5.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体验,三维目标同等强调。 (做飞标,体验摩擦力,体验超重和失重) 二、教材章节的习题配备问题 1.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9页第3题 原题要求平均速度,实际只能求的是平均速率。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2.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27页第4题 第5题计算求解过程必须用到下一章《机械能》的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否则无法解答,严重存在“知识越位”现象,此题在20XX 年版里有,到20XX年版时删掉了。仍保留的第4题解决本题时也需要用还没有学的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也建议去掉,或者置于动能定理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 3.选修3-4第55页第3题 教参答案给错了:甲:,乙:。正确答案:乙: 4.选修3-4第十三章第4节第59页第3题讲到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学生理解起来曲率和曲率半径不太容易,这个问题数学学科老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内容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质点 质点 物体和质点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 参考系 中,参考系的选择是个重要的问题,选 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便 坐标系 无 增加 “坐标 x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路程与位移 表述为 “位移与路程 ” 表述为 “路程与位移 ” 在第一章力中表述为 “力既有大小, 分散在 “路程与位移 ”、“速度的变化 ”、 矢量 又有方向,力的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 “力的合成 ”知识点中介绍 形定则。在物理学中, 像这样的物理 量叫做矢量 ” 速度 速度的定义式为 “ s ” x ” v t 速度的定义式为“ v t 由 v s 求出的速度,叫做变速直线 由 v x 求出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 平均速度 t t 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或位移 s )内 在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称为 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从 A 点起取一小段位移 AA 1 ,求出 物体在从 t 到 t + t 这样一个较小的时 汽车在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从 A 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 瞬时速度 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比如取 AA 2、 t 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如果 t AA 3 等,所得的平均速度就越能较精 x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表示物体在 确地描述汽车经过 A 点的快慢速度 t 时刻 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在课文 “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打点计时器 在学生实验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 增加了作曲线 “拟合 ”线 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我们引入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 加速度 v t v 0 特性,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v 加速度的概念 a a t 课文中没有给出 v 的定义。 t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内容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直接用匀加速直线运动 a 的定 用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 拟合出速度随时 义给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速度随时间的变 间呈线性变化, 再根据数学关系式的斜率 化规律 与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关系比较出加速 度的含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 s vt 和 v v 0 v t 由 v-t 图像与 t 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2 的位移与时间的 延伸到线性变化时面积的微元求和的过 关系 1 at 2 推论出 s v 0 t 2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章节内容比较

“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一教材特色比较摘要:本文通过对教材特色内涵的阐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课程对教材的要求。立足于高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物理学的特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提出了评价物理教材特色的4个维度16项指标;并以“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一为例,比较分析了两版本教材的特色,总体而言,两版教材具体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进而提出了教材选用的适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教材特色科学文化观物理教育观教材选用 一、知识内容的选择 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两套教材都能够紧扣《物理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基本理念。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体而言,表现在五个方面: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运动的描述”这个主题下,两套教材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基本规律以及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思想方法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用大量的篇幅予以讲解说明。 (2) 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实验探究内容的设计。两版教材都对科学思想方法做了重要提示和说明。“人教版”不仅通过“实验”、“演示”、“做一做”等栏目加强实验的教学,而且还将一些主要的探究内容直接设为一节课,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比如4.2节标题为“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鲁科版”则开设了“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实”、“动手与动脑”等栏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学习内容的新理念。 (3) 教学材料富有时代性。“人教版”通过“科学漫步”、“STS”等栏目展现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这类材料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速度与现代社会”等;“鲁科版”的“信息窗”、“物理与社会”、“科学人物”等栏目介绍了诸如“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等内容。 (4) 为不同潜能学生提供发展空间。“鲁科版”教材通过“拓展一步”栏目,在基本要求上适当拓展,适应不同差别水平的学生学习。两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课题研究”、“主题研讨”等栏目开放性很强,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而是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师生选用,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5) 考虑地域因素。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差很大,这在客观上要求教材编写一定要考虑地域因素。两套教材都考虑到了地域因素,以“司南版”更为突出。比如“鲁科版”教材在讲述“力的分解”时既选编了几位民工衔拉石头车的图片,又安排了一位城市女同学在楼道里提行李包的照片。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 (全套)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一、知识结构方面 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习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 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因而复习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 新教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而对习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作为教师随之改变备课和讲课思路,要注重备出体现教材精神的教案,讲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新教材的特点:

1.注重基础性: 基础性主要体现于下列三方面: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探索; 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老师备课时设计好方案,课堂上合理安排,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关实验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教案中可以设计,“动手与动脑”、“设计与制作”、“动手做”等栏目。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例如,在《物理1》中,关于“运动的描述”这个主题涉及知识点有: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备课时对这些知识点都有详细深入、条理分明的描述。课堂上引出质点、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时,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分析比较和教学应对策略 ——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所想到的 [安徽·合肥 230041 合肥26中汪霞] 【摘要】本文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使用的主流教材中编写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在 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参考借鉴,为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更科学完成教学任务和期望的学习目标作准备。也对课堂教学中借鉴和参考应用时出现的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一些有误区的地方也进行理 论上探讨和分析,以期在实验教学上有更好的改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实验器材、美国中学物理教材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高中阶段的物理教科书也发生很多的改变,由原先的人教版一统天下,变为有人教版、济科版、沪科版、广东版等多种版本共存的局面。在笔者教学实际中也欣喜的 发现的我们教材中关于实验的编写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类似美国教材也有多种版本,而且他们在 实验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笔者就国内使用较多的人教版教材和美国高中物理 教材中影响非常大的、也是其应用较多的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原理与问题》是其中文版)进行比较和分析,特别是对 其中的实验部分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到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也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的实验更科学有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能有效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 关于《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它是美国麦格劳-希乐(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一本高中物理教材(目前国内已有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物理: 原理与问题》中文版在市场上发行),供美国9~12年级学生选学一年,该书主编保罗·齐泽维茨(P.w.Zitzewitz)博士是密歇根-迪乐伯恩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物理教授,在原子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他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又对高中物理与初中物 理科学课程的教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现任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密歇根州分会会长、美国物理学会 教育论坛主席。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版本很多,形式多样,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自由选用。根据统计,《物理:原理和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为其他许多英语国家所选用。正是基于此,笔者就此版本教材与国内也是主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实验上 的比较,以期取得一些启示。 【正文】 一、关于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中实验部分编写的比较和分析 1.美国教材中实验的分布情况简介。 《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每章开始部分都有一个LAUNCH Lab(起步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 用情况反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东北师大附中张凤莲 一、教材的优点 1.物理思想上过去重视物理知识的传输过程,现在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推动过程,整个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从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外推斜面90°→得出结论。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吸收前辈经验理论,发展自己的学说体系。) 2.学生过去是被动接受,应付大量的试题(能够提高解题能力),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过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教学内容新颖,引进现代信息 (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容)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新教材的“选择性”很强 (“做一做”、“实验”、“科学漫步”中的计算机软件、传感器) 5.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体验,三维目标同等强调。 (做飞标,体验摩擦力,体验超重和失重) 二、教材章节的习题配备问题 1.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9页第3题

原题要求平均速度,实际只能求的是平均速率。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2.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27页第4题 第5题计算求解过程必须用到下一章《机械能》的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否则无法解答,严重存在“知识越位”现象,此题在20XX年版里有,到 20XX年版时删掉了。仍保留的第4题解决本题时也需要用还没有学的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也建议去掉,或者置于动能定理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 3.选修3-4第55页第3题 教参答案给错了:甲:,乙:。正确答案:乙: 4.选修3-4第十三章第4节第59页第3题讲到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学生理解起来曲率和曲率半径不太容易,这个问题数学学科老师都说很难,都忘了。 三、教材语言的表述争议问题 1.必修一第二章P32页: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 用微软的EXCEL软件,不太利于“支持国产软件”,建议可不可能改成“数表软件”比较好些。 2.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第74页牛顿第二定律中的k的说法: 新的课标教材先令k=1,再定义1N,原来的大纲教材是先选择合适的单位(比如国际单位),然后可以使k=1,这样的变化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3.选修3-2第一章第1节第7页:“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小球B,与A 所受的重力平衡? 这种说法不对,至少是重力力矩平衡。 4.选修3-4第55页第3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