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效应 吴丹绮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效应 吴丹绮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效应

吴丹绮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常德415000)

作者简介:吴丹绮(1980-),女(苗族),硕士研究生,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邮编:415000 电话:139********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邮政新村吴丹绮(收) 415000

摘要: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生动地设计教学环节,从课堂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提问、情景表演等方面来探析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留白”效应的运用。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留白”效应;导入;讲授;提问;表演

Keeping Blank Effect

in English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Designing teaching steps scientifically and lively in English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hesis discusses and analyzes its blank effect in four aspects: leading-in; explaining; asking and performing.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keeping blank effect;leading-in; explaining; asking; performing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图皆水。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可借鉴“留白”艺术,充盈课堂内容,丰富课堂形式,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2 Text A: Mistaken Identity(by Mark Twain)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留白效应的运用。

一、导入留空白——引生入胜

上课的前几分钟的导入语犹如打开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倘若导入还留有悬念,那更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Text A,我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导入法。我首先摘选了马克吐温的几句名言:Everyone is a moon, and has a dark side which he never shows to anybody.(每个人就像一轮月亮,不愿意将黑暗的一面让别人看到。) The best way to cheer yourself up is to try to cheer somebody else up.(让自己高兴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让别人高兴起来。)When you fish for love, bait with your heart, not your brain.(当你为爱情而钓鱼时,要用你的心当作饵,而不是你的脑筋。)当学生还沉浸在赋予哲理的话语回味时,我

顺势而为导入“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old sayings? Do you know who says them? Do you want to know him?”等问题,把悬念留给了学生。此时,我发现全班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期望尽快知晓谜底。这时我再一边放映马克〃吐温不同时期的照片,一边介绍马克〃吐温的pen name\real name\birthday\birthplace\vocation\writings等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既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又有抽象的理性认识。

因此,课堂导入留有悬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轻松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入境”了才能生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二、讲授留空隙——抛砖引玉

美国著名教育家William Arthur Ward曾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重点,精华而论之。在Text A中有一个三级词汇“berth(卧铺)”,我首先是进行了该词的英英解释和习语表达的讲授,而后再进行词汇扩展。而词汇扩展的任务是交由学生自己来实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berth(火车)一词的语境,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并讨论出车型(动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 train\特快车express train\快车fast train\慢车stopping train\直达快车through train)、卧型(软\硬卧soft\hard sleeper)、座型(软\硬座soft\hard seating)、人型(列车长guard\列车员train attendant\收票员ticket-collector)的英文表达,使这些词汇在学生的头脑中连成一个小小的知识体系。这短短五分钟的放权,对教师而言是课堂的空隙,但对学生而言,却是课堂的刺激,大大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在英语课堂上,我始终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我绝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我积极鼓励其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激励,这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成功激励力和学习促进力,又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三、提问留空余——一花引来百花开

高职学生正处于由具体知识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高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提问,启迪学生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地探究之中。

Text A是一篇诙谐的故事短文,故事情节峰回路转,讲述了作者从买火车票“难于上青天”到被误认为是市长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我在学生完全理顺了课文大意之后,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Mark Twain did after he knew that he was mistaken for the mayor of New York?”“Do you agree that the people in this story are mostly snobbish? Can you find other examples of snobbishness in real life?”让学生在思考课内问题的同时也能探讨社会问题、人生观问题。在这一空余领地里,学生是各抒己见,畅所

欲言,既不盲从教师和书本,也不迷信权威。

四、表演留空间——身临其境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 (1) 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 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 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灵活自如地应用她,而课堂表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之一。

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将这篇故事性课文改成对话性短文,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逐一登台表演出来,以此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升华课文。我将Mistaken Identity改成四大场景:自认名人,遭受打击(Though thinking himself to be well known, Mark Twain failed to get the train tickets he needed.);有人相识,顺利登车(Mark Twain was invited by the conductor to get onto the train.);豪华包间,高兴至极(Mark twain received good service on the train.);探明真相,啼笑皆非(Mark Twain got to know why he was given such nice treatment.)。让学生选择任一场景进行表演,把舞台空间“禅让”给学生,把教学阵地——课堂,让学生演绎得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留白艺术,可使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信任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生长土壤。这也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和终极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润青.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H.G.Widdowson.语言学(Linguis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David Nunan.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H.D.Brown.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