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_省略_响_三论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陈宗胜

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_省略_响_三论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陈宗胜

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_省略_响_三论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陈宗胜
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_省略_响_三论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陈宗胜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所形成的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丰富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的供给形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出,如果我国的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那么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趋势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到2016年期间将会达到高峰,其后将会转为负增长,但10亿以上规模的高峰平台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左右。因此,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如果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长停止后,我国很快就会面临劳动力的数量短缺问题。 (二)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事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民生和国民健康素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需求迅速膨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加速度和GDP 的增加速度。2002~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平均每4年翻一番。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1.23%。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41%,203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2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

(三)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目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我国流动人口的80%以上来自农村,80%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但这部分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又来到了城镇,凸显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加大了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难度。 家庭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农村过快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除比较完善的“五保”供养制度外,养老保险、低保、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难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城镇老年人形成巨大反差,这是当前社会不公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建议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进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扩大就业基地、人口红利最大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因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虽然现在已经经过了那场下岗的风潮,但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旧处于失业之中,甚至还会有一些永久被劳动力市场所拒绝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他们或许因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但这只是人口数量带来的经济负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

老龄化来袭模型-经济与人口结构

数学建模训练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马维新 2. 钟也磐 3. 成博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年 08 月 19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数学建模训练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人口结构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人口结构、退休政策、生育制度做了一定分析,合理预测我国人口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一,我们确定了六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六个因素下的十二个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找出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并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对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中的城镇化率、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做了排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劳动力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受教育程度>老龄化程度 城镇化率>性别比 问题二,我们分别用logistic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利用熵权法对两个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人口以其过快的增长,巨大的基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进入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态势也已经终结了以人口快速增长为主要标志的阶段,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其中,人口结构的突出性问题受到我们的关注。因此,找到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国情,发展经济。 历史上对人口结构(人口因素,生育率等)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斯密,他指出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关键因素,还指出经济增长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而贸易则是专业化进一步演进的前提。斯密并没有清晰得给出经济增长的产生机制,而且在斯密的模型中,也没有明确地设计经济增长是如何与人口因素发生联系的。 发端于此的大量经济研究普遍发现了经济变量,诸如人均收入、工资率等与生育率的重要联系。自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的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马尔萨斯模型到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明确提出了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却由于经济学理论尚未成熟,而未能阐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第二阶段,也就是索洛-斯旺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所描述的,人口增长率虽然影响经济的稳态增长水平,但人口增长率是经济系统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也未能明确说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第三阶段,在增长模型中经济发展也影响家庭生育率的选择,也就是说,生育率等人口因素是生于经济系统的,并以此为新增长理论构建了微观基础。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通过人口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大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而当论及这一问题,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于是我们将人口结构的划分标准定为年龄。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因素有多个: 一、国家的生育政策。我国自建国后的生育政策大概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这一时期中,人口快速增长,并且国家并没有任何管制或者限制人口数量的政策出现。 第二阶段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的增长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关注,一场没有任何理论争议的“人口革命”——计划生育实践轰轰烈烈地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理论依据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在2001年,国家已经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一国的生育政策是对人口结构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人口出生率政策控制上,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不同,由此也改变了后来几十年的人口结构。 二、民众的生育观念。民众的生育观念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一)民众对新生人口性别的偏好。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在今天这一思想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是民众受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影响,造成突然性的大规模人口爆发等改变人口结构。如2000年的“千禧宝宝”潮和2007年的“金猪宝宝”潮,这样的人口潮使得在这一阶段出生的人口呈波峰状爆发。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

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院系外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英语本科2班 学号20110303034 姓名李嘉 任课教师李站稳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效果经济发展 一、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中国人口增长产生的经济效果,与先进诸国相比有明显不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初期,人口增长是急速的,这样人口爆炸,抑制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使劳动力的雇用深刻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增长的趋势得到适当抑制,其纯增加的人口规模仍然以每年1,400万人前后的水准追加,这种每年增长部分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的。人口的过快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压迫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从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中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来看,建国以后国内生产总值的成长速度是比较快的,特别是经济起飞的1978年以后显著地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以9.7 %的高水准飞跃地增大,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世界名列前茅。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的数量增大及其资质的改善、劳动生产性的上升、技术的进步及资本集约度的上升,特别是与人口因素的劳动力数量的适度增大和资质的改善密切相关的。然而,中国人口是庞大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加的速度如前所述仍然是快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作为阻碍因素显著地抑制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速度。 另外,从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的人口增长率来看,上升趋势越高对经济发展越产生不利的作用。即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收入显著地变低的现象。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是1.1%,与高收入国美国和欧洲一些高收入国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准。而人均国民收入却在图中描绘回归线的右下方,只不过与低收入国印度相比较处在较高的水准而已。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的阻碍效果。尽管中国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低,但1990—1994年间均以1,300万以上的水准推移,世界最高的人口纯增长量的增大,不仅抑制了人均国民收入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急速人口增长的效果,由于劳动力人口的激增使雇用深刻化,对于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经济的活性化及外国资本和技术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下,建国初期我国产生了一波婴儿潮,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加之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劳动力逐渐减少,而退休人口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审时度势,根据人口结构特点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人口(劳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相关经济学理论中也提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等学者都提出了人口增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因此二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但是人口并非越多越好,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临界点。人口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也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 1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与变化测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凸显,近年来关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下降后,人口红利的消失与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社会背负着一定的包袱。但近年来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逐步转型升级的时期,正由投资、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人口结构作为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变量,研究人口结构特点、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所有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年龄结构。人口结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和变化趋势,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在人口年龄结构上,1983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生育质量和平均寿命有效提升,但是也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困境。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5亿,占总人口比为10.8%。世卫组织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

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秀军,2019 内容提要: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但是相应社会保障水平公平性不足与效率不高存在,阻碍了整体社会福利水平的持续改善与提升。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的动态变化,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承载力进行分析 ,同时围绕社会福利水平的界定和测度,以及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承载力,以当前构成社会福利体系核心和基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代表,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水平;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承载力;养老保险;医疗保障 引言: 亮丽经济成长的表现是一国的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标,而随着经济的成长,将使居民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健全的医疗体系及良好的社会福利照顾。但实质现有的福利制度,跟得上经济的发展吗,具有足够的公平性和效率吗。 正文: 一、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成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著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目共睹,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日新月异。作为社会福利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制度, 却与时代跟不上。 回顾我国的社会的福利发展,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计划时期,这也是国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初步建立的时期,但是由于文革的冲击呈现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第二个阶段是改革的开放初期,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的变化,社会的福利体系开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统一供给慢慢向商业化过度,这一阶段也是福利体系改革和全新发展起来的时期。最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迎来了全面发展时期,是全面覆盖的社会体系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时代阶段,民生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论中国人口质量极其提高

论中国人口质量极其提高 摘要;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人口质量受到多方关注,通过了解人口质量和中国的人口质量现状及其提高,能使中国社会经济得以长期发展,在经济现代化的竞争环境中,得以腾飞! 关键词;人口质量;中国人口质量;优生;教育。 从是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思想,文化科学素质。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地区人口综和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它是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亦称人口素质。 测量人口质量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直接指标有平均预期寿命和长寿水平,残疾人口所占比重,青少年身体发育指标,教育水平指标,死因指标。间接指标反映了一国或一地区为提高人口质量提供的社会条件。有医疗卫生和保障的普及程度,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体育事业的普及程度,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图书和报刊的出版发行量,环境监测状况与污染指数等。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此研究分别产生了优生学和人力资本理论等。 ‘优生学’一词源于希腊文的‘优良’和‘生育’的组合。它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的遗传素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防止出生缺陷的科学。人口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受到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教育是改善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它使人口质量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邓小平说过;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是人类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收益,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口质量。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不仅在客观上要求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且也提供了保证人口质量不断全面发展的客观可能性。恩格斯讲过:"摆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框框的社会"将"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5页)列宁也指

论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论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摘要]:人类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构成社会。人口是促进与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但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对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关键词]:人口因素作用影响 人类自身繁衍生息的活动一代代地持续着,周而复始地生产出人类自己,因此产生了人口因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一定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发展速度等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制约和影响的重要作用。 一、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人口因素是构成社会的主体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构成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既要进行生产劳动,又要战胜自然的侵袭。但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和自卫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在一定数量人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才能与自然抗争,也才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第二、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不同的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应是同社会的生产和科技水平要求相适应的人口数量。其次,人口素质越高就越能适应生

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就越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人口的质量和构成,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不相适应时,就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例如,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下,物质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加。如果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增长快,能够为物质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就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增长慢,劳动力不足,就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在物质生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是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加的情况下,就对人口数量的需求相对减少,对人口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适当,人口素质较高,就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密度过大、增长过快,就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三、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 主要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相当多的人就业困难。 (二)人口增加与消费品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人口过多地对农业、工业、交通、住房及其他消费品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压力。 (三)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矛盾十分尖锐。我国科技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青壮年文盲较多,适龄学生升学率较低,生产过程事业存在的诸多困难,无一不与人口过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四)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增加了国家、集体、家庭的负担,既拖了经济

经济发展民生福利

经济发展民生福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或民生福利得到极大改善。回 顾30年的发展历程,民生福利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注重的,改善民生 的指导思想是如何演变的,当前存有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 些问题需要实行梳理。 一、注重民生与改革政策的启动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社会 资源都由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控制。本来,我国实 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运行的宗旨是为全 体人民谋福利。不过,因为我国当时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 因为我国决策层和理论界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理解不足,不恰 当地采取了所谓“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为实现这样的战略,我国动 员和使用政权的力量,集中社会上的主要资源,优先发展作为国民经 济基础的重工业。执行这种战略的结果是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居民的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升,特别是农村 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有很大比例的人口不能保证温饱等基本生活需要。 因为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及对经济工作和民生福利的长期忽视,到改革 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注重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重民生福利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幕开启。 导致开启新政策的思想原因,是整个社会对长期思想禁锢的冲破。承 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认同人民群 众的合理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抓住时代主旋律、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路线和执政理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路线和执 政理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政策立刻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 拥护。中国开始走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准确道路。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同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永远处于错综复杂时空运动过程之中。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人口以及在人口基础上形成的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的第一构成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演着双重角色。作为生产者,在人口基础上形成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作为消费者,人口处于消费主体地位,体现着经济社会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的承载者。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以人口和相应的人力资源为前提,一国人口状况和人力资源的特征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与经济问题是我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了解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问题,也是面对严峻现实的实践问题。可以说做好人口工作,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当前有必要对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为的是合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定规模的人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因为经济归根结底是靠人来推动的,同时人口规模的大小又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承载水平。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既有正向促进作用、又有反向抑制作用。从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方面,增长的人口规模带来了就业和生活需求压力,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明显的人口“推进力”和“发明拉力”,加速了工业化过程和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规模的大幅减小将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所以,适度的人口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各地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模式、人文背景和人口素质状况等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也将会不同。因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单纯的。 对于我国的情况而言,当经济发展还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阶段,科学技术不发达,科技因素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小,适度增加的人口规模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然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人口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一些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不但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至1/7不等。我国主要的工农业产品总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也较低。同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低,住房医疗卫生和教育服务供应短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迫于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以南京市为例 陈友华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 21009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加快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南京为例,在分析南京人口老龄化现状、变动趋势及其特点,人口老龄化对南京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可能影响的同时,考察与研究了南京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需求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南京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200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74.7万,占总人口的12.2%。预计到202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3.1万,占当时总人口的24.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在2000-2020年间预计南京市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足0.2%,而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却高达3.7%; 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态势明显。2000年时南京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7万,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9.0%,到2020年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19.0万,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2.4%,20年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5.4%,大大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7%的年均增长速度; 三是老年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预计将由2000年时的41.1%急剧下降到2020年时的12.5%,而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与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时的28.6%、13.9%、8.8%与7.8%分别提高到2020年时的29.4%、27.9%、21.4%与8.6%,其中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老年人口比例提高幅度尤为显著; 四是老年人口寿命不断延长。与世界其它国家与地区一样,南京市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老年人口平均余寿在目前较高的基础上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现今的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期的老年人的健康化程度更高,受教育时间更长,而且经

中国人口质量及其优化

南京邮电大学2017-2018学年 第二学期 《人口社会学》期末考查 题目中国人口质量及其优化 院(系)社会与人口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班级B161302 学号B16130226 姓名殷田辉 指导老师潘金洪 2018年06月18日

《人口社会学》授课教师成绩评定表

中国人口质量及其优化 摘要:人口质量(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 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状况。人口质量反映了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并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空间分布不均匀、人口质量偏低、人口老龄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中国人口质量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减缓了提升中国人口质量的脚步,进而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发了很多矛盾。中国人口质量问题亟待改善。 关键词:人口质量;教育;制度;大众观念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凭借GDP1.33万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之前的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左右,十一五期间更是接近11.2%,被世界称为“中国速度”。经济的增长是离不开人的,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经济增长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密不可分。 一、我国人口现状分析 当前,世界人口分布有以下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衡,亚洲人口最多,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是人口分布密集之地;2、城乡分化,20世纪末有二分之一的人生活在城市中,现如今这个比重则会更大。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与世界人口分布有相似性,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口基数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16年底,我国年末总人口达到了13.8271亿人。其中,男性人口为7.0815亿人,女性人口为6.7456亿人; 2、中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比较严重,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大致为105:100,这与2010年人口普查性别比基本相同; 3、我国的劳动力较为充足,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5%,也就是说大约有10.3亿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4、人口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沿海多,内陆少,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大,乡村人口分布密度小。2010年,中国城市化人口为6.6557亿人,农村人口为6.7415亿人,这一数据逐年在发生着变化,但发展趋势是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城市人口会持续增长,农村人口会有所下降; 5、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人口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933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8%,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严重老龄化社会,政府养老投入金额越来越大,社会负担加重,影响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理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性别比例、流动因素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才能实现人口与全县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著名的“乘除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就我县而言,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做大总量、增大“分子”的同时,努力控制和优化人口数量这个“分母”,提高人均指标这个重要标志;努力把人口多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全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低生育水平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但是人口多、人均少的实际情况,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是全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人口增长存在反弹势能。一些地方对计划生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任何工作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回升。特别是目前处于贫富极端的人群超生现象突出,干扰了正常的生育秩序,增加了社会抚养成本。 ? (二)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素质已成为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不会缺少劳动力,但考虑到素质、技能等因素,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人口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缺陷儿出生呈上升趋势,虽然每年县技术站以及县各大医院都要接诊因胎儿先天畸形采取补救措施的孕妇,但每年仍有160——200个缺陷儿出生,约占每年全县出生人口总数的4-6%,成为社会、家庭的包袱,影响到家庭和谐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每年考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返回县城参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 全县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影响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下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 (三)人口性别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男女比例在103——107之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也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虽然我县从2001年——2006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9、106、99、108、104、100,总体保持在正常范围。但是农村部分群众生育观念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选择性别生育、溺弃女婴现象仍然存在,潜在的性别失调危害因素不容忽视,必须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 (四)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目前看,外来流入人员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县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流出人员远远高于流入,特别是我县流出壮年劳动力较多,甚至产生了“空心村”。一些技能型人才的流出,是全县经济的发展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全县经济发展中,人口因素中存在着急需解决的不利因素。对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就是说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 二、对策和建议 ?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