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电力需求研究

河南省电力需求研究

河南省电力需求研究
河南省电力需求研究

河南省电力需求研究二〇一○年六月

目录

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

1.1河南省2009年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

1.2全省经济发展综述 (2)

1.2.1全身经济发展综述 (2)

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 河南省2009年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重大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南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整体经济企稳回升,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取得了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19367.28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8.9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63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5629.66亿元,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20477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为14.3:56.6:9.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04.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6亿元,增长19.1%。

规模以上工业38个大类中,前10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不上年增长20.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1.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9%,纺织业增长10.4%。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比上年增长15.5%,高技术

产业增长18.5%。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3.4%。

2009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分别增长37.5%、31.2%、31%,从投资的方向能看出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态势。

1.2 全省经济发展综述

1.2.1全省经济发展综述

1980~2009年期间,河南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较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该期间河南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1%,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参见图1.2.1-1。

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本届同),“六五”期间(1980~1985年)GDP由1980年的807亿元增至1985年的1403亿元,年平均增长11.7%。

“七五”期间(1985~1990年)GDP由1985年的1403亿元增至1990年的2072亿元,年平均增长8.1%。

“八五”期间(1990~1995年)GDP由1990年的2072亿元增至1985年的3811亿元,年平均增长12.95%。

“九五”期间(1995~2000年)GDP由1995年的3811亿元增至2000年的6171亿元,平均增长10.1%。

“十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十五”期间(2000~2005年)GDP由2000年的6171亿元(2005年可比价)增至2005年的10587亿元,年平均增长11.4%。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87.42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2.01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514.1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181.27亿元,增长12.8%。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达到11346.5元。

“十一五”前四年(2005~2009年)GDP由2005年的10587亿元增至2009年的17224亿元(2005年可比价),年平均增长12.9%。“十一五”前两年年均增长率为14.5%,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券商生产总值分别为18407.8亿元、19367.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2.1%、10.7%,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近年来河南省生产总值一直位居全国第5位。

图片位置

图1.2.1-1 河南省1980~2009年GDP增速曲线

图片位置

图1.2.1-2 河南省1980~2009年产业构成变化2009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8.9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8.6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5629.66亿元,增长10.9%。近年来,河南省生产总之一直位居全

国第5位。

1980~2009年期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9%。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到20477元。

河南省1980~2009年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化加速趋势日益明显,三个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40.7:41.2:18.1转变为1990年的34.9:35.5:29.6,到2000年位23.0:45.4:31.6,2005年为的17.9:52.1:30.0,到2009年的14.3:56.63:29.07,二三产业比重85.7%比1980年提高了26.4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二产比重持续增长。一产比重有所下降,三产比重稍有增长,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详见图1.2.1-2、图1.2.1-3、附表1。

图片位置

图1.2.1-3 1980~2009年三产GDP增长率变化曲线1.2.2分产业发展论述

第一产业:1980~2009年全省第一产业匀速增长,年均增速基本保持在5.9%左右,增速趋势详见图1.2.1-3。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表1.2.2-1.

表1.2.2-1 主要农产品量单位:万吨

第二产业:河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河南省矿业开采、金属冶炼、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各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1980~2009年,全省第二产业在三产中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速为13.4%左右,增速趋势详见图1.2.2-3.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重工业仍是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但是轻工业增速开始持续快于重工业。农副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在这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粗钢、钢材、有色金属、电解铝、氧化铝、铝材产量以及非金属建材增速较快。河南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1.2.2-2。

河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表1.2.2-2

河南省历来是原煤生产大省,进入2000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

势好转,能源需求增大的影响,原煤产量大幅增长。2009年全省原

煤产量达到23018万吨,1980~2009年期间年均增长4.98%,2000~

2009年均增长13.1%。

自2000年以来,全省石油年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作为河

南省石油行业重要支柱的中原油田,其开采的高产期已过,目前正处

于深度开采阶段,开采难度增大。

河南省已探明铝土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1990年以来,铝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08年全省铝产量达到327.5万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产量比2008年产量略低(317.7万吨)。2000~2009年前见年均增长25.4%,一直占全国约25%的份额(2008年全国产量为1317.6万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钢铁需求量大幅上升,河南省钢铁生产水平也大幅上升,2009年钢材产量上升到2882.5万吨,1980~2009年期间年均增长15.5%,2000~2009年期间年均增长24.3%。

优势产业不断做强做大。食品、纺织、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1980~2009年全省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基本保持在12.6%左右,增速趋势详见图1.2.2-3。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增势强劲,活力不断显现。城镇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煤炭、化工、机械、食品、纺织等支柱行业投资增速较高,农林牧渔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环保、社会事业等薄弱行业投资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00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9.8亿元,2005为3358.43亿元,2009为6746.38亿元。

交通邮电也快速发展。2000年河南省高速公路505公里,2005年2678公里,2009年达到4860公里。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6元,2005年达到8667.97元,2009年达到14371.56元。

国民经济三产业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较大;工业中重工业约占60%以上;重工业中,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占比例较大,加工工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中一般农产品相对过剩,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近期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河南省工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2 电力需求及负荷特性现状分析

2.1电力需求分析

2.1.1电力需求总量变化情况

1980年以来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和统调用电量增长情况见表2.1.1所示。

全社会用电量及统调用电量增长情况

表2.1.1

1980年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50.7亿千瓦时,1990年为338.2亿千瓦时,2000年为718.5亿千瓦时,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为2081.4亿千瓦时。1980~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9.5%,其中1980~1990年均增长8.4%,1990~2000年均增长7.8%,2000~2009年年均增长12.0%。2000~2007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大幅回落,2009年增速进一步下降。

2.1.2用电结构变化情况

1986年以来河南省各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情况见表2.1.2所示。

各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情况表2.1.2

随着全省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省用电结构也随之变化。1986

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例为8.4:83.7:3.7:4.3,1990年为8.6:80.1:5.3:6.1;2000年调整为9.0:73.5:6.9:10.6,2005年为3.9:78.8:8.1:9.3,2009年为3.7:77.5:7.6:11.2。1986~2009年第二产业用电量所占比重呈从高—低—高的趋势,第三产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量的比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第二产业用电量始终在全省用电量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一产业用电量:河南省是农业大省,1986~2009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5.9%,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5.64%,1990~2000年年均增长8.32%,2000~2009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2.0%,远低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水平,且增长有较大的波动。第一产业中,农业排灌用电占较大比例,一般占第一产业用电量的40%以上,对第一产业电量的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一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逐年下降,主要是二、三产业用电量比重快速增长。(注2005年统计口径有所调整)

第二产业用电量:1986~2009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9.37%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7.16%,1990~2000年年均增长6.9%,2000~2009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3.2%,2005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8.0%,2007年同比增长为20.6%,第二产业用电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河南省已处于重工业化时代。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工业的正常生产冲击很大,2008、2009年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增长率分别降至7.8%、3.2%。

图片位置

图2.1.2 河南省用电量增长率曲线

第二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2000~2007年受电解铝、钢铁等重工业迅猛发展的影响,二产所占比重逐渐上升,2007年比重达到80.1%。2008年、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比重有回落至79.2%、77.5%。由于在全社会用电量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用电量是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三产业用电量:1986~2009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3.3%,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18.76%,1990~2000年年均增长10.73%,2000~2009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3.8%,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比重从3.5%已经提高到8%左右。

居民生活用电量:1986~2009年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长14.4%,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18.2%,1990~2000年年均增长14.1%,2000~2009年年均增长13.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居民生活用电量占社会用电量不中逐步由4.3%提高到12%左右。

九十年代国外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用电、生活用电分别占全社会用电的25%、30%,我国包括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所占比例目前都低于此水平。可见河南省第三产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仍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远期所占比重还会大幅提高。

河南省1986年~2009年工业分行业用电量情况详见表2.1.2-2.

1986年~2009年全省工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1986年河南省工业用电量为204.5亿千瓦时,1990年为269.5亿千瓦时,2000年为524.1亿千瓦时,2009年工业用电量达到1601.9亿千瓦时。1986年~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9.36%,其中1986~1990年均增长7.15%,1990~2000年均增长6.88%,2000~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3.4%。

河南工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呈由高—低—高的形态。1986~2000年间比重呈下降趋势,2000年~2007年河南省工业用电量在全社会拥戴那辆中的比重又逐年上升,最高达到79.7%。2008

年、2009年经济危机对全省工业生产影响较大,工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下降到76.96%。

2.1.3重点行业电力需求情况

a)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1986~2009年褐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2.5%,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10.2%,1990~2000年年均增长8.8%,2000年~2009年17.88%,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逐年加大,由1986年的3.8%上升到2005年的6.3%,2007年又上升至7.4%。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黑色金属行业产量大幅下滑,导致行业用电量增速及比重都有所下降,2009年用电量为负增长,比重进一步下降至6.7%。

黑色金属行业用电情况表

表2.1.3-1 单位:亿千瓦时

b)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1986~2009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6.1%,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6.5%,1990~2000年年增长10.93%,2000年~2009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用电量年均增长26.9%,电解铝等有色行业快速发展。有色行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逐年快速增大,由1986年的6.7%上升到2000年的8.4%,快速上升到2005年的18.7%~2007年的24.3%。2008年、2009年,全省电解铝行业生产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快速发展的势头减慢,用电量增长率降低到5%,用电比重基本在25%左右。

有色金属行业用电情况表

c)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86年~2009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年均增长9.68%,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7.97%,1990~2000年年均增长9.39%,2000年年均增长10.7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金属建材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由于电量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相对比较平稳,基本上维持在5~6%左右。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情况

表2.1.3-3 单位:亿千瓦时

d)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986~2009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年均增长 6.69%,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7.68%,1990~2000年年均增长6.35%,2000年~2009年全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长6.63%,增速相对平缓。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13.7%下降到2000年的11.6%,到2005年的8.6%,到2009年的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小,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情况表

e) 电力蒸汽及热水生产供应业

1986~2009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年均增长8.88%,其中1986~1990年年均增长7.29%,1990~2000年年均增长7.4%,2000年~2009年由于全省电源装机和热电联产机组的增多,2000年全省装机1531万千瓦,2005年全省装机达到2833万千瓦,2009年全省装机达到4679.8万千瓦,全省电力蒸汽及热水生产供应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1.3%,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增多和小机组的关停,电力蒸汽及热水业用电量的增速低于装机容量的增速。电力蒸汽及热水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呈现如下趋势:1986~2000年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2005年比逐年上升,2005年~2009年比重逐年下降。

电力蒸汽及热水生产供应业用电情况表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运行〔2010〕26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经信委(工信委、经贸委、经委)、财政厅(局)、国资委、能源局,各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资委 电监会 能源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附件: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用电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 第四条满足电力需求应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在增加供应的同时,统筹考虑并优先采用需求侧管理措施。 第五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 需求侧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第六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应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电网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自行开展并引导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为其他各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国家鼓励其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措施。 第二章管理措施 第九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潜力调查、市场分析等工作。 第十条各地区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和电力供需特点,将通过需求侧管理节约的电力和电量,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十一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鼓励低谷蓄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制度,支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趋势综述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趋势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不应仅注重发电侧的量和质,更该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采集更为全面的用户侧用电信息,及时反馈回电力企业,通过必要 的措施加强需求侧管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久之计。本文针对在当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需求侧管理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反馈;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78-02 一、需求侧管理的概况 需求侧管理dsm(demandsidemanagement)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的总称[1]。需求侧管理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分时电价,削峰填谷,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等,应遵循一套科学的行而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进入21世纪后,电力需求侧管理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其进一步规范化,一批较大的试点示范项目开始实施。

2005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委的主导下,我国相继出台、发布了电力需求侧管的办法、方案,同时明确了各级政府是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主导,电网经营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重要实施主体, 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参与者和实施对象。 过去十多年来,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10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995年的58478亿元人民币增长为397983亿元人民币[2],复合增长率达到13.64%而同期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将由10103亿千瓦小时增长到41923亿千瓦小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95%[3]。另据统计,2006年夏季高峰时段中国电力缺口约达1200万千瓦[4]。除用电总量的压力外,随着城市化及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用电需求和负荷模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也对原有的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我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上起步较迟,虽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相对于国外的实行状况,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国际能源署200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发达国家通过实施dsm,单位gdp能耗降低约50%[5]。中国的gdp单位能耗是美国的两倍,美国的gdp能耗又是德国的两倍。而电力需求侧管理正是解决这些挑战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手段。根据我国电力潜力测算,通过强化dsm,“十一五”期间可以累计形成1500亿kwh左右的终端节电能力,对实现gdp单耗降低20%目标的可能贡献率在9%左右[6]。 二、国外的需求侧管理

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

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 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电力资源,促进电力的供需平衡,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XX国电力法》、《中华人民XX国节约能源法》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提高用电客户的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使电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二、目的和意义: 1、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达到提高电力用户尤其是高耗能企业的增强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执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政策,积极采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各项技术和设备削峰填谷,优化用电方式,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对电力用户开展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电力营销服务的内容之一,在帮助电力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实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以及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双重效益。 三、组织机构: 成立兴隆供电分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办公室。 主任:X玉祥 副主任:杨屹东、强占云 成员:徐福军、唐福祥、王国祥、孙宏伟、邓高潮、李韶华、各供电所长 四、具体措施: 1、逐步扩大两部制电价及分时电价的执行X围,以经济杠杆引导电力用户合理用电,优化用电方式。 2、鼓励电力用户积极采用蓄能技术,重点鼓励电力用户采用蓄热式电锅炉(含家用蓄热式电热水器)、冰蓄冷集中空调等蓄能设备,以转移高峰用电负荷。与建筑设计单位密切配合,要求各建筑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时严格把关,确保

各种蓄能(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3、建立与完善电力负荷管理技术,对用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以上的电力用户,应积极推广应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4、用电科在受理电力用户的报装用电申请时,应负责对电力客户使用节能设备的咨询和指导,同时加强对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及方式的审核。对于使用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用电设备的电力用户应要求其整改后方可接受报装申请及办理用电手续。 5、鼓励电力用户自觉采用高效节能清洁的用电设备,严禁使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其他用电设备。各级环保及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应制订相关的政策规定,并严格监督审查。 6、为做到电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全社会终端用电效益,应着重向客户宣传推广应用以下技术和设备: (1)电力负荷管理技术; (2)绿色照明及节能家电; (3)电力蓄热、蓄冷技术; (4)无功自动补偿技术; 7、避峰与限电措施: (1)加大负荷预测的力度和电力需求分析工作,加强中长期、短期和超短期的负荷预测,提前制定电网在季节性缺电或用电高峰期间等不同情况下的错峰、避峰预案与措施,引导电力用户参与调荷避峰。 (2)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实行错峰、避峰管理是做好电力供需平衡,实现合理、有序供电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错峰、避峰主要采取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 行政手段:以县经贸局为主,电力企业密切配合的管理措施,对工业用户实行周轮休制度或安排电力大用户、高耗能企业(重点是铁矿采选企业、钢铁及铸造企业、化肥企业等)在用电高峰季节和日高峰时段进行设备检修。同时对各企业下达错峰、避峰等限电指标。 经济手段:通过实施分时电价来引导电力用户合理避峰,达到多用电网低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杜月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的应用探讨杜月 发表时间:2019-02-25T13:21:17.1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杜月王彪 [导读] 我国目前对电力改革的力度加深,电力市场方面也进行了相对的建立和完善,这也能说明,我国的电力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杜月王彪 国网安庆供电公司 243006 摘要:我国目前对电力改革的力度加深,电力市场方面也进行了相对的建立和完善,这也能说明,我国的电力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还要面临在客户方面的多元化、个性化负荷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电力方面有着更深的需求,全社会对电力方面的需求度也会随之增加。为此,电力企业一定要把电力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需求侧管理和电力企业的技术发展相互结合,对电力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探究,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用户平台。本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客户服务 1 电力客户服务与电力需求侧管理之间的关系 电力用户服务与电力需求侧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在优化用电效率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电力用户生产及生活不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节电的目的。②电力需求侧管理倡导和客户构建伙伴关系。在正式实施侧管理措施的时候,应及时改变传统用户的电能使用者地位,推动客户主动参与到节能节电活动中来,以充分调动用户的节能积极性,增强其节能意识。并且,应保证电力企业和用户一起共享利益、承担风险,最终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能源服务。基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应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应及时改进错峰、强行限电、不负责任等做法,努力借助激励政策,以保证用户自觉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增强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从而主动控制用电需求量,最终大量节约电费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属于一种对社会、客户、企业都有益处的管理方法,而且是电力企业密切与用户关系的有效途径,并且还可优化客户服务质量。 2 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在经济学的学说里,需求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价格平下,消费者愿意去购买,并且可以购买到的数量。因此,电力需求就可以说成在某一个地方和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里,全部电力用户在电力上的购买。电力需求侧是与电力供应侧的基础上,提出相对的侧管理,用来指社会中各类电力用户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对用电客户的行为进行相对的安排和刺激,可以实现合理的用电时间,避免用电高峰期出现电压不稳定等现象。 3 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现状 2015年12月的专家座谈会中,李克强提出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的改革。这样,相对于电力企业,就是要求电力部门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展。我国的电力在长期的发展道路中,由于把电力供应侧放在了首位,导致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现象,应该采用供给侧的发展方式来对需求侧的发展进行指导,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电力客户服务中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方式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应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几种主要方式分别有:有掌握用电特点、提前设计方案、多措控制协调、巧用负荷控制等。具体分析如下: 4.1 掌握用电特点 要想及时、全面、精确地把握用电特点,就需要电力企业做好以下几点:①电力企业需要科学规划所有供电系统中的交换信息的方式与途径,统一规划各种信息资源,以确保整个电网具有唯一性的数据源,以实现真正的、高度的信息共享。②电力企业应挑选一些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到基层中,对电力市场中具体的工序情况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调查,应精准了解电力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提前预测用电趋势,以便对电网的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③电力企业依据详细的调查结果,合理而科学地对目前用户的用电趋势进行恰当的规划,以确保规划方案和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相一致,并且规划的输电系统还需要和当前的经济与环境发展对电力企业提出的标准相一致,并可满足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量。 4.2 提前设计预案 为保证电网(特别是夏天)的稳定、安全运行,电力企业应始终贯彻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首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管理原则,并提前设计用电预案,主动将发达国家积累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以制定更为健全的错峰用电方案。另一方面,应经常性地全面“体检”各种电力设备,并组织好应急演练活动,应严密对对变电站中蓄电池室加热器运行、设备密闭、温度调节等情况进行监控,以有效应对各种恶劣天气对电网产生的不良影响作用。并且,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手段时,还应依据各种天气环境背景下电网的具体运行特点,对端子箱、夹层、竖井、电缆沟等位置实施细致检查,将一些安全隐患因素彻底消除。电力企业还需要对电网所处位置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加强监控电网的运行情况,健全各种应急预案,构建科学的应急抢修体系,提高抢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去完善抢修物资的完善性,细致检查所有参与抢修的车辆,最终对电网中的所有安全风险因素有全面的掌握。 4.3 多措控制协调 电力需求侧管理倡导的主要是限电不拉闸,所以电力企业可借助多尺度、多时间协调以实现有效控制电能的目的,涵盖日调度的避峰、移峰填谷、时段错峰及周调度的错峰轮休手段。不管选择哪种手段,都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预评估电力用户的避峰及错峰用电能力。具体来讲,如果电力用户的一般负荷曲线越类似全网用电负荷曲线的话,就说明该用户在电能的消耗上与全网完全一致,具有同样的峰值,在这种情况下引导该用户避峰、错峰用电,可降低整个电网的用电高峰。②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时,应始终坚持管理协调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不降低电力用户的错峰用电手段,并调用有电能损耗的避峰措施;优先选择那些对电力用户生产与生活影响

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研究

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4T10:04:59.2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作者:李云冰同焕珍 [导读]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客户服务中心在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紧张已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客户服务中心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近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和电力需求侧平台建设蓬勃发展,电网企业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主动承担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责任,自行开展并引导用户实施节能项目。进行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相关研究,完善节能服务体系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措施。电网企业作为社会能源供应的支柱企业,承担着节能减排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服务;管理 正文: 在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紧张已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能源具有总量丰富、人均占有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开采难度大等问题。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在1997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再次修订),确定了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为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的开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一、研究的目的 以国家电网统一建设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为基础,从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保证不同类型用户的服务需求和信息安全性,辅助平台切实推广应用,面向工业用户,开展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研究,开发平台与智能园区、运营监控系统、营销稽查监控中心以及分布式电源等外围系统/设备的接口,拓展平台业务数据源;开发企业用能监管子站单机版和网络版,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客户的应用需求;以政府的视角建设DSM外网网站,包含知识库/标准/政策发布等功能,引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充分考虑大客户的能效管理需求和实际技术、现场情况,设计、开发大客户能效控制终端。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开展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研究,建设电能服务平台与电网公司各业务平台的接口,使平台能够实时、有效的同公司进行数据交互,避免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重复建设,深入挖掘和利用需求侧数据价值,并实现功能和业务的智能分配、调用与支持,保障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为公司节能服务相关部门日常工作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接入企业的全行业分布和适度集中,实现能耗数据合理分流和汇总,满足不同用户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需求,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企业节能增效,指导企业运行生产,实现节能服务业务持续运营提供支撑。 三、国内外现状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不断攀升的石油价格促使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提高能源效率问题。美国是能源管理服务的发源地,也是能源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节能服务市场产值占据了全球节能服务业产值的2/3,此外,美国还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开发等措施大力推动节能与增效。日本能源管理服务的发展走在了亚洲各国的前列。《能源政策基本法》、《节约能源法》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日本的能效管理迈向新阶段。欧盟目前主要以能源战略、策略以及节能指令的方式来促进整个欧盟地区的节能工作。欧盟委员会下设能源总司主管能源工作,制定了《获得可持续发展、有竞争力和安全能源的欧洲战略绿皮书》,并颁布了各种节能指令和税收激励政策,同时还通过一些自愿性节能计划,如欧盟能源之星、节能自愿协议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此外,国外许多公用事业公司如美国加州太平洋电气公司、法国电力公司、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等知名电力公司也都成功地开展了节能服务业务,并成为本国节能服务的重要力量。 目前,国内用能管理平台的推广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商业模式: 一是自建平台模式,该模式在企业内部建设一个独立的平台,监测企业能耗情况,一般与企业日常生产深度结合。该模式投资较大,技术门槛较高,主要面向大型耗能企业。二是平台租用模式,该模式采用“主站—子站”两级建设方式,在上级(政府部门或系统运维方)设立系统主站,在用户端部署监测子站,子站汇总实时监测的数据信息并储存短时期内的数据,而大量的历史数据存储及数据分析在主站中完成。 四、研究内容 (一)开发与各电能需求侧管理服务相关系统的接口集,在国网公司总部电能服务平台标准化设计基础之上,研究信息交换模型;开发与智能园区系统、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系统、运营监控系统、分布式电源等的接口。 (二)开发针对工业用户特点的电能服务企业子站系统,从满足不同用户电能服务和数据安全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开发电能服务企业子站,包含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其中,企业子站单机版通常部署在移动便携设备上,强调现场操作和用户数据保密性,重点实现能源审计、通用设备能耗诊断工具包等功能模块,方便用户现场实施能源审计和能效评估等工作;企业子站网络版能够通过网络访问,允许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定时向电能服务平台主站传送。 (三)以政府的视角建设DSM外网网站,以政府的视角建设DSM外网网站,包含知识库/标准/政策发布等功能,引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平台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查询工具。 (四)研制并部署工业大客户能效控制终端,充分考虑大客户的能效管理需求和实际技术、现场情况,深入掌握大客户能效管理控制需求,研究大客户面向提高能效的负荷控制策略和需求响应策略,设计、开发大客户能效控制终端,并在试点单位实现终端的实际部署和运行,提升大客户的本地能效智能控制水平。 作者简介; 李云冰,男,甘肃会宁,1983.9.13日出生,本科,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销业务应用。

电能服务平台介绍

中国电能服务网 宣传资料 一、 电能服务平台的起源 ○ 2008年0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等三部委联合下达了“关于在江苏省苏州市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重要文件。 ○ 2008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下达“电力需求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任务书。

○ 2008年12月平台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完成。 ○ 2008年12月平台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完成。 ○ 2009年01月确定太谷电力为平台的投资、开发、营运单位。 ○ 2009年04月平台第一阶段建设完成,开始用户试点工作。 ○ 2009年06月平台第一批用户全部上线。 ○ 2009年07月平台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网公司等八部委验收,标志着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 2009年10月,苏州政府发文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

平台首页 平台用户界面 二、平台发展大事记 ○ 2009年09月,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等领导为中国电 能服务网按下启动球,标志着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电能管理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 2009年09月,首次用户现场会在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莞)有限公司苏 分公司召开,标志着中国电能服务网面向客户的行动正式展开。 ○ 2009年09月,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与太谷电力签约承保DSM平台产品,力争将电力用户的电能服务外包风险降到最低值,开创了全国电能服务保单的先河。

○ 2009年10月,太谷电力与唯亭镇的企业签订节能减排服务协议,开启唯亭镇率先建设电力节能减排项目的序幕。 ○ 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成果验收证书,指出平台“可复制,易推广”的成功发展模式。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及基本措施测试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及基本措施测试1.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都属于具有网络化的工业,以下不属于网络化工业运行的特点是?() A 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会变化较大 B 供应能力可以在网络内共享 C 需求转移有条件、有成本 D 存在运力和运能问题 正确答案是: A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对象?() A 生活用能设备 B 工业用能设备 C 发输配电设备 D 安保用电设备 正确答案是: D 3.电力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观念与传统电力供需平衡观念的区别在于?() A 供应侧应尽量满足需求侧的电能需求 B 需求侧应根据实际供电能力调整电能需求 C 尽量增加电能需求 D 尽量减少电能需求 正确答案是: B 4.电力需求侧管理定义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采用有效的电价或者激励措施,引导消费者改变用能方式和时间 B 通过高效设备和科学管理的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C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电力需求的增长 D 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低成本的电力服务正确答案是: C 5.优化用电的主要方式包括:() A 避峰 B 填谷 C 削峰填谷 D 以上三种都属于正确答案是: D 6.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手段以__ 为中心?() A 技术手段 B 经济手段 C 引导手段 D 政策手段 正确答案是: B 7.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目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手段?() A 需求侧竞价 B 设备更新补贴 C 峰谷/ 季节性电价 D 可中断负荷激励补偿 正确答案是: A 8.我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三股力量是?() A 政府、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 B 政府、电力公司、用户

C 电力公司、用户、能源服务公司 D 政府、用户、能源服务公司 正确答案是: B 9.描述一个用户“富有需求弹性”是指:() A 该用户的需求量较大 B 该用户的需求量较小 C 该用户的需求量随价格改变的程度较大 D 该用户的需求量随价格改变的程度较小 正确答案是: C 10.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的前提、效果和宗旨分别是?() A 用电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促进电力需求增长、提高能效水平;各方获益、促进供用电协调 B 用电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减少电力需求、提高能效水平;各方获益、促进供用电协调 C 用电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减少电力需求、提高能效水平;以电网公司效益为中心 D 用电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促进电力需求增长、提高能效水平;以电网公司效益为中心 正确答案是: B 1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标?() A 节约电量、减缓能源消耗的速度 B 减少污染 C 促进电力投资 D 缓解高峰时段电力需求

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管理规定(试行,2014)

附件2 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管理规定(试行,2014)

目录 简介 第一章门户类 第一节主站“新闻中心”加载规定 第二节主站“政策发布”加载规定 第三节主站“电能服务商”加载规定第四节主站“测评机构”加载规定 第五节主站“知识库”加载规定 第六节主站“友情链接”加载规定 第七节主站“资源图谱”加载规定 第八节主站“意见反馈”有关规定 第二章业务类 第九节电网DSM考核 第十节有序用电管理 第十一节电力需求侧管理培训 第三章平台类 第十二节界面设计 第十三节信息安全 第十四节主站用户权限 第十五节主站数据导入 第十六节子站数据报送 第十七节地方政府平台

第十八节电网企业平台第十九节电能服务商平台第二十节企业用电评级

简介 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广泛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而组织开发的综合性、专业化、开放式的网络应用平台,具有信息发布、在线监测、核查认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有序用电管理、网络培训、经济分析、需求响应等功能,旨在向电力用户、电能服务商、电网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各类群体提供最全面、最权威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信息,其网址为https://www.doczj.com/doc/d110777268.html,。 国家平台的逻辑架构包括主站、子站两层,主站主要提供全国层面的功能、信息和公共服务,满足共性需求;各电能服务商平台、电网企业平台、地方政府平台、大用户平台均为国家平台的子站,主要满足各相关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如省级层面的功能、信息和公共服务,在主站上通过超级链接等方式予以展示。主站和子站之间通过统一规约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国家平台的物理架构为分布式布局,主站根据功能、数据来源的不同,目前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江苏省经信委、电力需求侧管理培训办公室等单位和机构分别组织开发、维护,子站由各单位自行组织维护或委托主站运维单位维护(含上述四方,按功能模块分别维护)。为节约资源、实现地方政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每个省(区、市)、试点城市可建设一个物理子站(可通过相应电网企业平台实现),或利用国家平台资源建立一个逻辑子站,不宜建设多个物理子站。

有序用电管理办法 发改运行[2011]832号

附件: 有序用电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社会用电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序用电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有序用电,是指在电力供应不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有序用电工作遵循安全稳定、有保有限、注重预防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有序用电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的有序用电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第六条电网企业是有序用电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电力用户应支持配合实施有序用电。 第二章 方案编制 第七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应组织指导省级电网企业等相关单位,根据年度电力供需平衡预测和国家有关政策,确定年度有序用电调控指标,并分解下达各地市电力运行主管部门。 第八条各地市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应组织指导电网企业,根据调控指标编制本地区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地市级有序用电方案应定用户、定负荷、定线路。 第九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应汇总各地市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本地区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编制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原则上应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闸的顺序安排电力电量平衡。 各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不得在有序用电方案中滥用限电、拉闸措施,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第十一条 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原则上优先保障以下用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营销战略研究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营销战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0T11:11:59.5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作者:许锐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也在逐渐增大。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本文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客户服务之间的关系,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营销战略的有效措施进行详细探究,并分析了加强用电需求侧科学化管理,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营销战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因此需要通过对供电企业进行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以解决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便是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水平,使供电企业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涵 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指的是在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通过采用有效的激励与引导措施,通过供电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能源服务企业以及产品供应商等共同协作,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用电效率的提高,节约资源,起到环保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运用机制要求,使用终端用电领域,对效能驱动市场进行有效的建立与完善,并起到节电面积广的特点,因此,需要采取多方合作的方式才能够提高效益与节能。同时,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建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能效管理体制与节电运营机制的建设。用户是节能节电的主要贡献者,需要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提高用户节能节电意识,提高用电效率。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客户服务之间的关系 客户服务指的是为了维持良好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促进企业与客户达到良好合作关系,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够促使电力企业逐渐改善其发展方向,以便实现服务型转变。基于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其具体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客户正常生活、生产的情况下节电节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需要以电力企业与客户的经济效益为基础,以便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同时,在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在收益允许的条件下,需要以鼓励市场的手段来促进客户节能与节电意识的提高。确保客户积极主动参与到节电节能的活动中来[1]。 2、电力需求侧管理应与客户建立伙伴关系。在侧管理措施正式实施的时候,需要对以往用户对电能使用地位进行改变,可以确保客户能够自由选择,促使客户自愿参与到节电节能中来,以便激发出客户节能意识,提高其积极性。同时,需要确保电力企业与用户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以便达成密切的伙伴关系。 3、在基于客户利益基础上提供能源服务。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下,供电企业需要树立优质服务理念,需要对不负责、强行限电与错峰等作法进行改进,积极采用鼓励政策,确保客户主动改变其消费行为与观念,提高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对用电需求进行适当的控制。促使客户节省电费成本。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对电力企业、客户以及社会三方面有益的用电管理策略,也是电力企业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营销战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1、技术措施。供电企业通过对用户的用电性质的不同,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对这些用户进行远程的监控,并对其用电情况做出一定的控制,使电力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比如,在电力资源出现紧张的情况下,对各种用户对象的用电情况做出有效的控制,在电力资源富足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式鼓励用户用电,以便用电效率的提高和对电力资源的节约。 2、经济措施。供电企业可以根据电力资源的情况对电价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高峰期提高电价,降低用户的用电电量,低谷期适当的降低电价,鼓励用户多用电等措施。也可以实行季节性电价的措施,根据电力资源的实际状况正确引导用户用电电量,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效率,缓解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电力供需矛盾,可以有效的节约电力资源,并培养用户的用电习惯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3、行政措施。目前,用电需求侧管理已经纳入了我国对资源的管理战略,因此,供电企业可以通过上报政府关于一些特大需求用电工业型用户如冶金厂、化肥厂等等在用电高峰期占用了太多电力资源,而导致电力资源的供应不足的状况,申请政府同意对工业型用电用户在高峰期内停止用电的策略,解决用电高峰期的电力供需矛盾,鼓励工业型用户在用电低谷期开始用电作业,可以有效的避免电力资源的浪费,节约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2]。 4、宣传措施。主要通过供电企业对用户的用电方式和方法做出正确的指引,培养其节约、合理用电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对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宣传方式可以与各种媒体合作,包括报纸宣传、广播宣传、公交站牌广告等等,从根本上使用户明确的认识到我国的电力资源紧缺的现状,从而增强他们的节能意识,也可以线下开展节能知识培训活动、举行节能知识比赛等等增强用户的节能意识,从而节约社会电力资源。 四、加强用电需求侧科学化管理,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水平 1、完善用户资料的管理。由于用户胡不断的变更资料,供电企业没有及时的将资料更新会导致在用电检查的管理无法政策开展。因此应该做好随时准备更新用户的资料的准备,并能偶识别出潜在大用户,对其用电方式和用电电量做出分析,以便对更好的对电力资源使用情况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还应该向他们灌输节约用电节约电力资源的意识,也还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水平。 2、改变电费的收缴模式。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用电检查管理中需要做好电费的收缴和监督管理,防止用电用户的拖欠电费的情况发生。因此,电费的收缴模式的改变可以保证供电企业的正

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实施方案

山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 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家工信部公告《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产业政策〔2011〕第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14〕734号)精神,切实做好全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调整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电能利用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现以较低的电力消费增长创造更多工业增加值,促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必要性 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是为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而组织开发的综合性、专业化、开放式的网络应用平台,具有信息发布、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有序用电管理、经济分析、在线监测与诊断、电能服务等功能,旨在向电力用户、电能服务商、电网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各类群体提供全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信息,对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山西是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全省工业用电量的比重达80.5%,其中,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比重达97%;万元GDP电耗达1450千瓦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电

网峰谷差达400---500万千瓦,节约电量和削减电网高峰负荷的潜力较大。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有利于对电网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科学考核,有利于对工业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建设能效电厂,通过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节约电力和电量,减少火电机组建设和运行投资,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建立电能诊断评价体系,扶持电能服务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因缺乏有效的节电数据分析和评价体系,导致电能服务产业发展缓慢。以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为切入点,发挥电能技术服务队伍的专业优势,引入金融、保险业务,对企业用电情况进行诊断评价,做到电力消耗和负荷特性在线监测,节电技术和管理服务针对性强,节电效果有据可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服务”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联动,扶持引导一批电能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有利于加强电力运行监测,提高经济分析预警能力 电力运行涉及电力生产供应的各方面,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任务十分繁重。电力具备好计量、可检测、系统瞬间平衡、需求峰谷差大等特点,电力消费做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透过电力分析经济走势,可有效提高经济分析预警能力。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实现电力消耗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是需求侧管理的重大创新,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市区、不同产品用电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提出电力需求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有效提高政府部门调控经

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需求侧管理 报送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专业名称:需求侧管理专业 报送日期:2005年5月13日 摘要: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资源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增强电力资源的竞争力,拓宽电力营销服务领域方面,已成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纳入到电力营销全过程管理,坚持以为政府主导,供电企业依托现代化的电网装备和精细化管理的手段,通过调节负荷,优化用电方式,加强客户的负荷管理,提高客户终端利用率,缓解了电力供需的矛盾,实现了“让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服务目标,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努力培育全社会开展需求侧管理的良好氛围。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 1.1 企业战略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青岛供电公司以建设“一强三优”高标准目标一流供电企业为主线,全面推进供电企业“亮出精彩”服务品牌的发展战略。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纳入到电力营销全过程管理,依托现代化的电网装备和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推行先进的资源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增强了电力资源的竞争力,拓宽了电力营销服务渠道,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建立健全100个大客户的基本信息档案库,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协助客户选用节能产品、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更加合理地利用电力资源,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提高了客户终端用电效率,降低电力消耗和,用电成本,从而拓展优质服务内涵的升华,以达到经济高效配置电力资源的目的,在全社会树立供电企业的崭新服务形象。 1.2 目标描述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与客户共同协调,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达到节约电力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最低成本能源所进行的运营管理活动。DSM不是以降低服务水平抑制电力的需求,而着重是在减少终端用电的浪费,从而达到提供节电资源,是以最经济、有效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有限的电力资源,充分发挥电力在能源市场上的作用。 1.2.1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公司需求侧管理工作为主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客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小电量消耗,提高用电效率,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和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和用电成本,使供、用电双方共同得到实惠,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远目的。 1.2.2 大力宣传需求侧管理和节能工作。充分利用公司服务品牌“亮出精彩”、供电营业厅以及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科学发展和环保意识,引导科学合理用电,营造节能型社会,使需求侧管理成为人人重视并参与的社会行动。 1.2.3 加强负荷预测与管理,认真研究本地区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和特点,超前分析、超前控制,周密部署,制订操作性强的电力供应应急预案,经政府批准后备案执行。 1.2.4 加强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将负荷管理系统作为需求侧管理和服务的技术手段,科学有序地管理和控制好用电负荷,努力做到限电不拉路,合理有效地削减电网高峰用电负荷,为需求侧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需求侧管理 DSM之概念简介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 Demand Side Management),它是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在电力资源规划上的运用。即除电力供应方资源外,还把需求方提髙用电效率减少的电量消耗和改变用电方式降低的电力需求视为一种资源同时参与电力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对用电一方实施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引导用户髙讎时少用电,低谷时多用电,提髙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的办法。这样可以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 从而缓解缺电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和用电成本。使供电和用电双方得到实惠。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远目的。 DSM含义 在节能方面,现在国外较新的,也是较为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是需求方管理技术(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它的思想核心是,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能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的做法,将提高需求方的能源利用率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主张将资金投入能耗终端的肖能(需求端),其所产生的效益要远高于将资金投资在生产更多能源上的效益。举例讲,由于蓄冷空调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将冷量蓄存下来,待到用电髙U金时使用(即将用电髙瞩时的负荷移到了用电低谷),从而具有平衡负荷,优化用能结构的优点。但从传统节能的观点上看,在制造单位冷疑上,蓄冷空调的效率不会比普通空调的制冷效率髙,反而对蓄冷空调通常采用的冷蓄冷系统而言,由于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比普通空调所采用的蒸发温度低,英循环的效率因而较低,所以它也是一种“耗能”技术。这却恰恰反映了DSM的思想:因为用蓄冷空调的办法将lkW的电髙11金的电耗移到低谷去所需要的投资是1200元,而建一座30万庙的火力发电厂的投资平均为6670元/ kW,并且,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环保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DSM之供需双方 为便于规划和运营管理,必须划淸双方的资源。供需双方资源的界泄和划分,是以用户计费电能表为界限。计费电表以上为供应方,以下为需求方。 1、供应方的资源 (1)各种类型的电厂; (2)外购电; (3)电力系统节省的电力和电量。

1-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

附件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革命和全社会节能减排,促进电力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制止浪费、降低电耗、移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约用电、环保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和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四条电力生产供应和消费应贯彻节约优先、绿色低碳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在增加电力供应时,统筹考虑并优先采取电

力需求侧管理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推动供用电技术改进,优化用电方式,开展电能替代,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第五条电网企业、电能服务机构、售电企业、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二章节约用电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节约用电,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在用电环节制止浪费、降低电耗、实现电力电量节约,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七条实施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本级电网企业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组织开展年度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当年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原则上不低于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最大用电负荷的0.3%、上年售电量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社会资本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经营企业暂不参与考核,但应当主动采取措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每年年底前将经营区域内电力电量节约量和工作措施上报省级经济运行主管部门。 第八条电网企业应推广使用节能先进技术,采用节能输变电设备,采取技术措施减少供电半径,增强无功补偿,加强无功管理,稳步降低线损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